德拉吉:已準備好使用更多的非常規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29
昨日晚間,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如果通脹仍然太長時間維持在過低水平,那麽歐洲央行準備好在權限範圍內采取額外的非常規措施,並改變非常規措施的規模或構成。
針對最新實施的降息和首輪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德拉吉指出,歐洲央行9月采取的措施是對6月措施的補充,目前歐洲央行已經觸及了利率下限。
此外,他並不認為首輪TLTRO失敗:
銀行業吸納TLTRO規模處於歐洲央行預期區間,現在預言TLTRO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仍為時尚早。
德拉吉稱,應該將9月和12月的兩次TLTRO合並在一起看待,12月該計劃再次啟動時,會得到更多的需求。德拉吉還預言這會成為火力強大的工具。
上周,歐洲央行公布9月份首輪TLTRO以0.15%固定利率提供826億歐元貸款,此前市場預期為1000億至3000億歐元。
德拉吉同時強調,各國政府應該以改革措施和財政刺激的新政策組成來配合央行的努力。
沒有結構改革的貨幣刺激政策不會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只有政府采取行動後,(央行)才會作出貨幣政策響應。
以下是文字直播:
德拉吉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上作季度證詞講話:
歐洲央行為監管銀行業做好了充分準備。
歐元區經濟複蘇正在失去動能,失業率高得無法接受,歐元區經濟複蘇面臨的風險明顯偏下行,將密切監控通脹前景面臨的風險。
我們預期未來數月通脹將保持低位,直到2015年到2016年間逐漸攀升。
將集中關註增長動能可能受損、地緣政治風險和歐元匯率走勢的詳細細節。
歐洲央行9月采取的措施是對6月措施的補充,歐洲央行已經觸及了利率的下限。
銀行業吸納TLTRO規模處於歐洲央行預期區間,現在預言TLTRO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仍為時尚早,9月和12月的TLTRO措施應當結合在一起來看待,預計TLTRO會成為火力強大的工具。
資產購買將刺激投資組合再平衡。
沒有結構改革的貨幣刺激政策不會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只有政府采取行動後,(央行)才會作出貨幣政策響應,對此不存在討價還價的空間。
如果通脹仍然太長時間維持在過低水平,那麽歐洲央行準備好在權限範圍內采取額外的非常規措施,並改變非常規措施的規模和/或構成。
額外的風險敞口將很有限,將會購買高級以及擔保債權分支。
由於歐洲央行的介入,對於ABS市場的擴張充滿信心。直接購買將加大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但額外的風險有限。將購買高級和獲得擔保的ABS,購買擔保債券是對購買ABS的補充。
歐洲央行已看到非常溫和的信貸改善跡象,信貸標準依舊較2003年以來的平均水平更為嚴格。
部分國家應該優先進行生產投資。
壓力測試可能已經導致信貸流動收縮。
德拉吉作證詞期間,歐元、黃金和原油價格下跌:



金融雲端:好使好用的太古地產
1 :
GS(14)@2012-01-19 22:47:11
港股昨日又多一隻千億新股!捲土重來的太古地產( 1972),昨以介紹形式掛牌,收報 17.26元,市值達 1010億元,趨近母公司太古( 019)的 1138億元市值。我認為,太古如願以償,細胞分裂,繁衍成功,為的是要打造一部好使好用的集資機器。
太古原本打算於 2010年夏天分拆太古地產(下稱太地)集資,不過後來礙於市況,令計劃胎死腹中,今次捲土重來,採用「上咗先算」的零集資介紹形式,向現有股東分派 18%太古地產股份,總算不用再顧慮市況就不就、需求夠不夠。
上市後,太地的街貨只有 10%股本,即近 101億元,另有 8%由太古大股東施懷雅家族持有。由於只有太古股東獲分股份,故此昨日的 9億元成交,主要由股東沽出,反映已轉手的街貨並不算多。
太古今次寧棄集資也要上市,如果有留意公司近年部署的話,便不應感到意外。事實上,公司去年 8月出售又一城商場,已套現 189億元,扣除派發的 45億元特別股息後,仍然有 144億元落袋。若果將介紹上市與賣又一城,放在一起看,客觀效果其實跟不賣商場整體上市集資相差無幾,只不過由一步變作兩步走。
我認為,太地成功上市,對太古實在太重要。過去太古甚少批股集資活動,一來因為本身的股權結構包含 AB股,操作上較為繁複,而且新股會帶來攤薄效應,以現時施懷雅家族僅持有 34.5%太古股權計,其控股權不算穩陣。
太古持 82% 控制權穩固
相反,太古派出 18%太地股權予股東後,目前仍牢牢持有太地 82%股權,有大把空間發新股集資,也不用擔心會失去太地的控制權。尤其是對於施懷雅家族來說,減持直接持有的 8%太地股權,已可套現逾 80億元,而且絲毫不會削弱其對太古及太地的控制。
分拆是否沒有副作用呢?又不是,太古把地產業務分拆之後, 8成資產均由太地及國泰( 293)營運,太古越來越像中信泰富( 267)及分拆了香港電訊信託( 6823)的電訊盈科( 008),淪為無甚主營業務的控股公司。
不少分析員認為,分拆會導致雙重折讓,即太地本身作為地產業務,其股價已要較資產值有折讓,而持有太地的太古本身,又要有控股公司折讓,所以分拆會令太古股價的整體折讓擴大。再者,部份太古股東可能希望直接持有太古的地產業務,而換馬至太地,將令太古與太地的需求此消彼長,令太古的控股折讓更趨明顯。不過,現時太地街貨還不多,換馬容易炒貴太地,故暫時難成氣候。
過了鎖定期 套現機會大
太地這部集資機器,給予太古系上上下下更大的集資彈性,其好處抵得上太古被調低的估值有餘。在這個高呼信貸緊縮去槓桿化的年代,股本集資隨時比債務融資成本低。所以我斷言, 180日鎖定期後,太古及施懷雅家族,都大有機會減持太地套現。
2 :
GS(14)@2012-01-19 22:47:43太古今次寧棄集資也要上市,如果有留意公司近年部署的話,便不應感到意外。事實上,公司去年 8月出售又一城商場,已套現 189億元,扣除派發的 45億元特別股息後,仍然有 144億元落袋。若果將介紹上市與賣又一城,放在一起看,客觀效果其實跟不賣商場整體上市集資相差無幾,只不過由一步變作兩步走。
有些不同,少個商場收租嘛
3 :
GS(14)@2012-01-19 22:55:38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221015_C.pdf
點解唔用招股書的,要用報告呢,點解咁懶?
4 :
GS(14)@2012-01-19 22:56:45以現時施懷雅家族僅持有 34.5%太古股權計,其控股權不算穩陣。
上面又講42.54%? 其實有超過50%投票權就夠啦,點解話唔夠穩陣,他已經有足夠能力控制表決啊
5 :
GS(14)@2012-01-19 22:58:06一來因為本身的股權結構包含 AB股,操作上較為繁複,而且新股會帶來攤薄效應
你有無睇過會德豐地產(前新亞置業)點解決個問題? 他最後把大股拆細股併軌,解決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00727043_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