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日上午,深陷債務泥沼的美國賭城大西洋城勉強籌集到了足夠的款項,完成了180萬美元的債券支付,成功避免成為78年來新澤西州第一個違約的城市。
債券支付的時間原本應該是5月1日,不過由於正好是周末,大西洋城“幸運”地多了一天的籌款時間。
大西洋城市長唐·加迪安(Don Guardian)將市政府四處籌錢的絕望狀態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翻遍了家里沙發的每一個角落,尋找散落的零錢。終於,大西洋城在2日早上10點完成了債券支付,之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將由加迪安出面,反對由州政府接管大西洋城財務狀況的提議。
財政依舊吃緊
也是在2日,大西洋城收到了新一筆的稅收收入。然而,這筆收入未必足夠涵蓋大西洋城下一筆債券支付和市政服務支出,而加迪安表示,並不確定大西洋城是否能夠成功完成6月的債券支付,也還沒有決定要優先支付那一筆款項。
“財務狀況上來說,我們真是捉襟見肘了,”加迪安毫不諱言地表示,“可以說是走在懸崖邊上。”
大西洋城目前債務為5.5億美元,預算赤字約1億美元。5月15日之前市政府必須向學校系統支付850萬美元,而目前其手上現金僅有大約600萬~700萬美元。
目前大西洋城和新澤西州正膠著於一場希望確保學校系統準時獲得款項支付的訴訟之中。原告大西洋城希望獲得被告原先承諾的3300萬美元援助款項,但新澤西州政府到目前為止一直都押著不放款。
加迪安的發言人尚未表示此次債券支付會不會影響到大西洋城其他的支付義務。
因為缺乏資金,大西洋城面臨著暫時關閉的風險。不過,市政委員會通過將雇員工資調整為按月發放的方式,仍然維持著一些基本服務的提供。
評級機構穆迪最近調低了大西洋城的評級。因為害怕該市違約對整個州可能產生的廣泛影響,新澤西州法規制定者正在評估考量幫助該市重組財務的兩項法案。
博彩業不景氣
大西洋城之所以財務吃緊,主要原因是其最大的納稅人——賭場的收入不盡如人意。2014年,大西洋城的12家賭場中,有4家關門大吉,使該市稅收收入銳減70%。更不妙的是,剩下的幾家賭場中,也已經有三家申請破產保護。曾經是澤西海岸上博彩聖地的大西洋城現在甚至都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警察、消防員和教師的工資,與博彩業相關崗位也消失了近8000個,失業率高達13.8%,排在全美失業率最高城市第10位。
美國西部的內華達州也遭遇了近些年博彩業不景氣的拖累。自2008年年起,該州博彩業連年虧損,2009年時虧損達創紀錄的68億美元。
另一個著名賭博天堂拉斯韋加斯則選擇了轉型,從一個賭徒雲集的港口,變成了一個老幼皆宜、適合全家集體旅遊度假的溫情場所。
不過,也有不少新澤西州政府官員表示,大西洋城歷屆政府都是花錢大手大腳,可能就是在博彩業蒸蒸日上時養成的這個“壞毛病”導致了今天的結局。2006年,大西洋城賭場的營收高達52億美元,去年直線下降至25.6億美元,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幾近腰斬。這種情況下,再不精打細算可真不行了。
新澤西州政府官員一直以來都在為幫助大西洋城避免破產的計劃爭論不休。州參議院已經通過了一項接管計劃,但民主黨議會議長普里埃托(Vincent Prieto)卻拒絕對該計劃進行投票,部分原因是該計劃可能會讓新澤西州違反工會合同。
普里埃托堅持推進他自己的一項計劃:給大西洋城兩年時間解決問題,實在不行再由州政府接管。對該計劃的投票將可能近期舉行。
身為共和黨人的加迪安表示,接管計劃是違法美國憲法的,將會剝奪居民的權利。“今天是大西洋城,明天可能是帕特森、特倫頓或紐沃克(註:均為新澤西州城市)。各座城市可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
如果大西洋城此次未能及時支付,將成為自1938年以來新澤西州第一座違約的城市。1938年,李堡(Fort Lee)出現違約,當年下半年即宣布破產。
8月2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泛大西洋資本集團正聯手攜程網創建一個新的投資平臺,以便抓住中國新一輪旅遊熱潮的商機。
於今年早些時候成立的Ocean Link獲得了泛大西洋資本集團和中國在線旅遊市場領導者攜程旅行網的支持。該公司高管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稱,其初期資本為4億美元,隨著找到更多投資機會,該公司制定了規模增長計劃。
Ocean Link已經有所收獲。Ocean Link與攜程旅行網和互聯網巨頭騰訊等投資者所組成財團於5月份完成了以6.22億美元收購中國第三大旅行預訂網站藝龍網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交易。Ocean Link正領導另一個財團收購紐約上市的中資旅行公司去哪兒,該交易仍在進行。
中國消費者的海內外旅遊消費正在增長。高盛預計,到2025年中國遊客海外旅遊消費將達4500億美元,較上年的2,500億美元增長0.8倍。
這個專註於旅遊業的新投資平臺是一個私募股權投資工具,但有著一個長期側重點。該平臺董事會成員包括攜程旅行網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和泛大西洋資本集團中國業務新負責人張弛。Ocean Link已籌集了足夠的資金,使其在中國海內外尋找投資機會時具備靈活性。
Ocean Link合夥人江天一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旅遊業市場巨大且成長迅速。他表示,以行業為重點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正變得愈發重要。
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年度外交政策演講中表示:“歐洲不能依賴美國來保護,我們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與主權。”馬克龍在演講中還呼籲歐洲建立獨立的金融系統和防務系統。幾乎在同一時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德國電視一臺采訪時呼籲,為了對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歐盟應該努力變得更加自主。德國外長馬斯也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歐美夥伴關系應該更加平衡,當美國跨越“紅線”時,歐洲將予以制衡。但德國無法獨自完成這個任務,只有與其他歐洲國家緊密合作,才能達到制衡美國的作用。
默克爾發表歐盟應加強自主性的言論已不是頭一次。此前,在結束七國集團峰會之行後,默克爾就明確表示,美歐互相依賴對方的時代已經結束,歐洲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須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歐洲人的命運打拼。默克爾將於9月初訪問巴黎,與馬克龍就歐洲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商議。
美歐之間分歧不斷
特朗普上任以來,尤其是2018年以來的半年多時間,美歐之間分歧不斷。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特朗普不顧歐盟的反對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北約問題上,特朗普要求歐洲成員國必須加大防務投入,要滿足成員國的軍費開支必須占GDP2%的硬指標。在伊朗核協議問題上,歐盟退出伊朗核協議表示不滿。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談到歐盟目前面臨的現狀時諷刺道,美國和特朗普是“比敵人還差勁的朋友”。
最尖銳的矛盾出現在貿易問題上。美國將貿易戰大棒揮向歐盟,宣布對其附加征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歐盟不得不擬定報複清單,回應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攻勢。特朗普發出威脅,將對所有在歐盟組裝的進口汽車加征20%的關稅。歐盟委員會警告美國,如果美國政府以懲罰性關稅打擊汽車進口,可能引發全球對高達近300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展開報複。盡管特朗普7月底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緩和貿易緊張局勢達成一致,雙方同意通過談判降低貿易壁壘、緩解貿易摩擦,並同意暫停加征新關稅。但調查顯示,71%的受訪德國和美國企業表示,他們對美歐化解貿易爭端的前景表示懷疑。
美歐矛盾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在2003年小布什任內,美歐關系就出現波折。小布什以“先發制人”追求美國絕對安全的戰略理念引起法國和德國領導人的反感。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和法國總統希拉克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反對美國采取單邊主義行動。在安全戰略和外交戰略理念上,美歐之間出現重大分歧。美國戰略學者羅伯特·卡根將之形容為,美國來自“火星”,歐洲來自“金星”。2008年奧巴馬上任後,美歐外交政策理念重歸一致。在氣候變化、防止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自由貿易等諸多議題領域,奧巴馬的政策立場均與歐洲接近。美歐關系出現了重回“蜜月期”之勢。特立獨行的特朗普終結了上一階段的“蜜月期”。“特朗普主義”使美歐矛盾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展開。
美歐矛盾的根源
然而,特朗普上臺只是美歐矛盾加劇的催化劑,而非根本原因。美歐矛盾緣於雙方不同的安全關切和直接的利益沖突。在國際安全問題上,歐洲將大周邊安全視為其最主要的安全關切。歐洲在地中海以北、以東、以南的大周邊地區再度面對俄羅斯的軍事強勢和北非亂局。歐洲不可能依靠武力解決大周邊安全難題,只能訴諸多邊主義解決方案。與歐洲不同的是,美國仍然堅持把中、俄等大國及伊朗與伊斯蘭世界視為其安全威脅。這就決定了美歐雙方無法在伊朗核協議問題、敘利亞問題、美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問題及對俄政策等問題上步調一致。因此,盡管特朗普在今年7月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力壓歐洲國家將其軍費開支增至其GDP總量的2%,歐洲國家並未積極響應。
在國際經濟和貿易議題領域,美歐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處處爭取“實惠”,以期實現美國經濟與就業增長,自然不會放過在美國市場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歐洲優勢產業。而對歐洲國家而言,在現有多邊貿易體制下,保持國際貿易額繼續穩定增長是其維持經濟增長和繁榮的生命線。歐洲國家不僅要在歐洲單一市場框架下繼續推動歐洲內部貿易增長,還要在現有多邊貿易體制下維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同時希望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擴大貿易份額。因此,歐洲國家更希望維持現有的以WTO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對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爭端、攻擊現有多邊國際貿易體制等單邊主義政策,歐洲必然強烈反對。對於特朗普政府對歐洲國家鋼鐵及鋁制產品征收高關稅的政策,歐盟采取了針鋒相對的直接反制措施。
盡管美歐隔閡加深,但跨大西洋聯盟遠遠沒有到破裂的程度。美歐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極高,互為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這種緊密關系很難被第三方取代。雙方爆發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較低。面對美歐矛盾不斷升級的局勢,美國商業團體希望當局政府解除關稅威脅。美國商會執行副總裁麥榮·布里恩特(MyronBrilliant)表示,不這麽做的話,就有可能“疏遠”美國的盟友,並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布里恩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舉將造成美國制造商的成本上升,減緩美國建築行業的增長,並抑制這兩個關鍵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美國鋼鐵價格已經比歐洲高出近50%。”在這一背景下,陷入停滯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有可能重啟。
在防務上,雖然歐洲在推動獨立防務,但獨立防務談何容易。1999年歐盟就決定實施“歐洲安全與防務政策”(後來改名為“共同安全和防務政策”),並決定在2001年部署獨立於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以解決發生在自身、周邊及世界其他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或安全危機。但歐盟成立的18支快速反應部隊,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次投入使用。並且,在情報收集、預警導航、空中加油和指揮系統等方面,即便是歐洲軍事大國,也不具備獨立的作戰能力。對於歐洲國家而言,可行的做法仍然是在北約框架下發展防務。
因此,美歐隔閡加深並不意味著跨大西洋聯盟走向終結。美歐矛盾看起來劍拔弩張,但雙方均未孤註一擲,始終留有談判空間。歐盟加強自主性的努力勢在必行,但跨大西洋聯盟並未發生結構性變化,美國仍將是其最親密的夥伴。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