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 CEPA直至中央加料送大禮,打開金融界最渴望更上一層樓的領域,首先,港資銀行只須在廣東省開設一家分行,便可以在省內其他城市開設異地支行,不過最重 要挑戰,係銀行吸收存款後點樣回收貸款,睇見早排好多香港銀行借畀設廠於內地啲中小企廠家,一收到風話間廠隨時摺埋,已經兼程趕至,點知去到已經見到大陸 銀行啲人坐晒響度,仲問你點解咁遲。至於港資券商可以進入省內開設合資諮詢顧問業務,可以觸發上市券商股喪炒一浸,不過要提醒一句,短炒還可以,最緊要走 得快。呢幾年最受惠CEPA者莫過於零售業,證券業一向睇天開飯,個市升就唔使等CEPA都自然受惠。港股ETF變相翻版港股直通車,未及引入內地,已見 管理費較高的QDII率先發圍,4月份平均淨值增長達8.96%,港股ETF上市滬深未見得會很快有時間表,內地居民急不及待趁勢找機會,暫時惟有先透過 QDII,然而部份重倉港股的QDII或港股ETF表現如何,還看經濟復蘇步伐是否如預期,暫時展望仍甚悲觀。 論國情內地人更熟 正 如有老行尊認為有關優惠屬「宣傳大於實際」,券商荷包受惠有限,明顯點出了政策背後關鍵,經紀業務是看真錢,點樣分紅亦係問題,試問諮詢顧問業務在通街都 係資訊嘅今天值得幾多錢!再者,許多港股走勢預測反而要先往北望取方向,個市炒到㷫烚烚,佢哋最需要似乎係內幕消息,國策國情對中資股充斥的大市影響舉足 輕重,講國情你唔夠佢哋熟,人家翻轉頭畀料你就差唔多!副總理王岐山在《金融時報》撰文話經濟應該係W形走勢而唔係V形,意味仲等緊另一隻腳,不過近期啲 「春苗論」在股市配合下明顯有市場,Green Shoots of Recovery?學大摩羅奇話齋,亞洲區出口佔GDP比重達45%,消費則佔50%,有形之手頂得一時怕且唔頂得一世!歐美消費信心上升係唔夠?要真正 居民消費翻生先至得,無就業,點頂?金管局任志剛總裁出口術為港股降溫,大家都知資金推高資產價格欠經濟因素支持,但係十五十六唔賭唔輸服,惟有於亂世中 隨波逐流。基於指數與多隻個股已出現嚴重超買訊號,小心駛得萬年船,贏啲就盡量先回收本錢。胡孟青 |
|
||||||
亨得利加緊腳步爭台灣第一中國最大的鐘錶零售集團亨得利集團,正式插旗台灣。究竟亨得利為什麼要進軍台灣? 計畫如何布局?陸客自由行的商機對鐘錶業者來說,究竟有多大? 台灣鐘錶市場對亨得利而言,真的是隻金雞母嗎? 撰文‧燕珍宜 中國最大的鐘錶零售集團亨得利集團,插旗台灣的大動作,引起各界關注。亨得利已經成功插旗香港,進軍台灣是否也將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究竟亨得利為什麼要進軍台灣?計畫如何布局?其市場策略又是如何?值得探究。 中 國最大的高級鐘錶通路商亨得利,背後的靈魂人物是人稱中國鐘錶大亨的張瑜平。張瑜平對外表示,來台發展的原因,一是為了鞏固亨得利集團在大中華區的領導地 位,台灣市場具有戰略性價值。換言之,已在香港上市的亨得利,在國際化的考量下,台灣是其布局亞洲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塊。 其次,則是看中陸客自由行之後的龐大商機。從香港的數據,香港鐘錶市場陸客消費占比高達九成,目前已呈飽和狀態。台灣部分,已進駐陸客必去景點一○一百貨的新加坡高登鐘錶集團台灣總經理施文良表示,他們的鐘錶業績,陸客消費已占總營業額的六、七成。 香 港市場近飽和 看上台灣潛力看上港、台鐘錶珠寶等奢侈品,比中國大陸價格便宜高達二成,陸客自由行後可望帶來的龐大商機,亨得利因此積極布局港、台。亨得利先於二○○六 年收購在香港擁有四家零售店面的高級手錶銷售商三寶集團,以開拓香港零售業務。目前,面積只占中國大陸十二萬分之一的香港,卻已經貢獻亨得利總營收將近三 ○%。 張瑜平深諳「通路為王」,因此想在台灣複製他在中國大陸成功的快速展店策略,以擴大亨得利的市場影響力。 從去年中到今年六月底,亨得利就以驚人的速度將店面由二一六家擴增至三○二家,以平均每三天增加一間店面的速度擴展;台灣部分,在金融海嘯陰霾逐漸散去的○九年底,亨得利成功購併台中著名鐘錶通路商精光堂時計(現改名為亨得利),並迅速展店五十一家。 難以複製港、陸的快速展店策略亨得利靠著龐大資金與國際品牌奧援,一路過關斬將,如入無人之境。但是,沒想到,擴展台灣直營店時,卻踢到了鐵板,不如想像中順利。 欣元商仲總經理焦文華指出,亨得利去年底與他們接觸,計畫一口氣在台灣開十家店,其中有六家鎖定台北一○一、信義計畫區、西門町、站前、士林、公館等台北一級商圈;但因為店面至少一百坪以上的嚴苛要求,因此能符合條件的標的少之又少。「找得非常辛苦,」焦文華搖搖頭說道。 亨得利原在明年底要達成目標,但到目前為止,卻只於東區正式開了一家專攻頂級手錶的旗艦店。至於日前以天價九億五百元標下的店面,因得優先承租給原擁有者安泰銀行,得等兩年後才能正式開張。 雖然亨得利於○九年中旬,就開始積極籌集資金,以備齊擴張通路的銀彈來源。焦文華說道,「他們的決策過程很漫長、時間拖很久。」因此,整個擴店計畫的速度,只能如龜速般前進。 到目前為止,張瑜平欲複製在中國成功的模式到台灣,離台灣「鐘錶通路之王」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台灣寶璣副總經理蔡光明表示,就現階段而言,無論是本地或是外來的鐘錶商,他們都一視同仁。 在「通路為王」的遊戲規則下,施文良表示,亨得利如果真的順利在台灣開展十家店面,將會對傳統鐘錶通路造成很大影響;因為重要的鐘錶品牌,會「西瓜偎大邊」,選擇與最大的通路商合作。 就鐘錶通路的長期發展趨勢來看,施文良認為,連鎖鐘錶經銷商會漸漸取代傳統鐘錶通路,就像7-ELEVE打敗雜貨店的道理一樣。台灣斯沃琪(Swatch Group)總經理黃孔祥也預言,未來十年台灣鐘錶市場將步入「經銷商之戰」。 目 前亨得利在台灣的市場定位較為全面,橫跨中價位到高價位的頂級錶。ELEGANT三寶店專攻頂級鐘錶,亨得利店(原精光堂時計)則是以雷達、豪雅、寶齊 來、浪琴等中價位品牌與流行錶款為主。這與亨得利在港、陸的互補式布局不同,前者以中價位手錶為主,後者則專攻高價頂級手錶業務,兩塊區域是互補的。 台 灣寶璣副總經理蔡光明認為這種布局策略,掌握到鐘錶通路未來的趨勢。他分析,未來台灣的鐘錶店面發展,將有更明顯的區隔,「以前是一家店就包含高中低三種 價位,日後則將分化為高、中、低價位與時尚品牌等各自獨立的鐘錶店。」至於店面的位置,亨得利目前是偏好選擇「街邊店」的形式來展店,蔡光明認為未來若同 時布點進駐愈來愈活躍的「百貨商場」,在通路影響力上將更為完整與全面。 今年上半年亨得利營收超過人民幣三十七億元、獲利人民幣三.三億元。台灣亨得利(原精光堂時計),今年前三季的營業額為五億二千七百萬元。 隨著新的直營店數的增加,台灣鐘錶市場對亨得利而言,究竟是否為金雞母?值得密切觀察。 亨得利 成立時間:1957年 創辦人:張瑜平 負責人:張瑜平 資本額:約2187萬港元主要業務:國際品牌鐘錶、 珠寶代理與零售 營業額(2010年1h): 人民幣37.1億元 獲利(2010年1h): 人民幣3.3億元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xNMDAwMDIzOTYx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