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5400
發佈業績的同一日,同時發佈了兩個壞消息,一個是中國出口鋼材的出口退稅被削減,二是鞍鋼宣佈A+H同時供股,十供二或十供三。宜家先講削減出口退稅。
去年中國粗鋼及鋼材出口增長非常強勁,超過一倍,引起歐美等國同業的不滿。為了舒緩這個壓力,早前中國紙業被美國征收27.5%懲罰性關稅,更觸動中美鋼鐵業的神經。國家稅務總局通知,中國鋼鐵鋼材的出口退稅會在4月15日起削減,對鋼鐵種類有認識的朋友可看看以下對照表, 冇既都係睇我既summary 啦。 http://cccmc.mofcom.gov.cn/aarticle/xuehuidongtai/200704/20070404557134.html 大部份熱軋類由8%降至0%,冷軋類、彩塗板、鍍板(主要是汽車鍍鋅板) 由8%減至5%,中厚板類( 建築、船板) 由8%至 0%,所有鐵路用鋼維持不變是13%,無縫鋼管(各式鋼管、輸油管、輸汽管) 也是不變13%,所有不銹鋼類8%至5%,所有粗鋼產品8%至0%. 以下是鞍鋼06Q4 和 06全年的產品總類(單位 :噸,%): 06Q4 % 06FY % Old% New% 將Q4 的減幅weighted average 之後,大概是減了6.1%,今年歐美鋼價已升around 10%,夠找有突,而且鞍鋼管理層還說:「相信可透過調高價格來彌償,因退稅令成本增加所產生的損失」。注意,是相信,唔係已經,即係話係10%增幅之上再有加價空間,亦講左話鋼材出口百份比唔會減少,梗係啦,同d 大客set up 哂合營公司ga la,有咩好驚? 再繼續看下去,06年9月15日,出口退稅總體由13%減至11%,net effect 差不多是5000多萬,全年計的話大概是200m多。但是,同年技術呀、環保呀既退稅大升,技術改造國產設備投資抵免由24m 增至163m,技術開發費扣除由294m增至1143m,三廢生產(即係水電回收果d) 企業生產免征由 0 增至504m,而且這些稅務抵扣是沒有放在非經常性損益表中的,長收長有,都話搞科技環保有so ga la,唔係點解要做國家模範企業 ? 點解依d 又冇人講ge? 又係果句囉,大陸年報冇人睇,這是簡體字的錯! 漏左,仲有2008年一月一日開始兩稅合併,稅率由33%減至25%,依個好多人都估到。 再要提一提的是,出口退稅cut 到咁,美國佬已經冇法收到27.5%懲罰性關稅,藉General Motors 攻進美國本土汽車時場已成定局,只是時間問題。美國鋼商今年聯手提價,令美國鋼價大漲;GM 06Q4 轉虧為盈賺USD10億,06全年輸USD10億,07Q1未出,但已出左盈警話做汽車貸款的GMAC因為踩過界做埋subprime mortgage起碼要撥備10億。 另外,鞍鋼宣佈供股,十供二或十供三,供股價會跟據將來某日既公告之前的二十天平均價而定,A股H股股東同以AH較低的平均價為準(即係H股囉),而通告日唔會在五月底股東大會之前。d 錢好似話用來比錢去搞營口新廠。值得留意的是,跟據listing rules ,H股股數唔可以少過15%,宜家百份比已經係15%。由於供股對A股股東比較著數,(供股價同現股價節讓大d),A股股東基本上一定會差唔多供哂,即係現在既H股股東如果唔供就唔掂。所以,公告已講明H股供股既部份是有包銷制的,如果供既人唔夠,包銷商就自己食哂佢。大拿拿一手3萬幾,十供二計都36萬,個個股東有錢ga? 包銷商為免要自己上身太多,我相信一定會有供股權上市,令唔打算供既人既供股權可以賣比打算供多d既 人。即係話,只要無論供股價多少,你的供股權理論上會反映出它的價值。舉例,假設已定10供2,供股價$15,現價$16,你有五手供股權就可以平$1的價錢買到一手正股,所有每股內在值係$0.2,你唔想供既咪以每股供股權$0.2的價錢賣出街囉。 我相信,07Q1個業績會幾靚,而且鞍鋼A股係深圳指數成份股,只要不發生股災,在未來的一兩個月股價低過現在機會不大。其實我都未見過人話會將來的價錢定供股價,通常都係即時比個價你,以免夜長夢多,這樣其實也代表管理層對將來既股價樂觀,怕宜家比定個價你蝕底。唔夠十手的當然就唔好供,要碎股黎做咩? 夠十手想比錢供就不如宜家買多2手/3手,又可收埋近4厘的末期息,供股權咪賣哂出去囉,你仲可多出賣果兩/三手供股權的收入。所以說,如果有供股權上市,供股其實好過配股,大家都係攤薄,供股起碼我自己賣權收番筆先,配股我就冇依筆收入。我暫時亦是傾向賣哂d 供股權出街。 宜家講講供股對Cashflow 的影響和EPS 的攤薄程度。到06年底為止,鞍鋼有 cash 17億,派息會用去30億;之前向母公司買新鋼鐵公司業務除了配新股之外,亦要分三年比70億cash,今年約比23億;06年的operating cash flow 約110億,07年鋼格上升,當佢125吧;營口新廠總投資額的226億中已投入50億,今年要再投入120億,跟據大陸年報CIP list,其他在建工程尚欠63億。即係話未計07派息,資金需求大約是17+125-23-30-120-63= 94億左右,計埋派息都係需要120-140億。就當宜家$15供股,10供3,可得金額大約 : 59億股 x 30% x 15 = 267億,比所需資金仲多了127-147億,我覺得這些錢應該別有用途。 發改委果面曾經吹過風話鞍本合併今年一定會成事,買野都要錢,以本鋼幾百億市值,一次過買應該搞唔掂,可能又係會跟新鋼鐵的模式。值得留意的是,本鋼profit margin 只係鞍鋼的1/3,亦有大量冗員,收購之後,會將部份人員搬到營口新廠消化,再加上鞍鋼式的成本管理,到時本鋼可能會出現噴井式的盈利增長。就算鞍本合併未批,之前筆錢都可用來買番凌鋼新廠果75% shareholding,依筆63億既數講明係母公司先代付,鞍鋼有購回權。 供完股之後,如果唔計任何新收購項目,節省的利息約為: (現有短期借款46億 +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27億 + 94億 cash shortfall + 50億 2007 dividend) *6.5% rough interest rate = 14億, 即係大概07estimated profit 既 15%-20%,net dilution 最多都係10% - 15%,真係唔覺係條好大既數,兩稅合一既effect 都係番哂道;而且我自己傾向相信多餘既錢係會用黎收購。 我今日增持左少量安仔,暫時既打算係唔供股。另外,湖南妹出左業績,遠比市場預期為差,依條adjustment 相當古惑,睇完之後已經知道大reason前因後果,有跟開佢下半年既公告既分析員應該會估到依個結果,不過仲要詳細計下數睇下細reason既影響,遲d 可能會寫番個 2626 series,不過以我既打字速度,大家都係唔好期望會好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2/100362914_all.html
2012年2月23日,德國聯邦政府經濟與技術部和環境部就新一輪太陽能光伏補貼下調方案達成一致。2月29日,德國內閣已經同意這一草案,接下來只需要獲得下議院的同意即可實行。這份草案補貼削減幅度大、執行時間也大幅提前,讓光伏業界大受打擊。 「這是一個災難。」皮切·利奧-巴恩(Petra Leue-Bahns)對財新記者表示,「現在的結果與之前業界預期大相逕庭。」她是德國艾庫樂森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Ecolutions GmbH&Co.KGaA)的首席執行官。 去年德國的光伏裝機約為7.4吉瓦,而現在德國政府希望將年裝機規模控制在2.5吉瓦-3吉瓦,市場規模明顯縮減。 德國光伏項目使用的組件約有70%-80%來自中國製造商。方案公佈後,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股價應聲下跌,天合光能(NYSE:TSL)、英利綠色能源(NYSE:YGE)領跌,日跌幅超過11%。 不僅僅因為德國。德國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發電的政策制定上,一直是其他國家效仿的對象。接下來,光伏行業會發生什麼? 激進下調方案 目前德國政府對於新建光伏項目的上網電價補貼標準從2012年1月1日開始施行,按照每年下調兩次的慣例,應該在7月1日進行調整。但此次公佈的方案將調整時間提前到了3月9日。 根據新方案,對於新建屋頂項目,10千瓦以下系統的上網電價補貼將下調至19.5歐分/度,10千瓦—1000千瓦系統補貼將下調至16.5歐 分/度,1兆瓦—10兆瓦項目的補貼將降至13.5歐分/度。10兆瓦以下的獨立發電項目補貼也將下調至13.5歐分/度。補貼下調幅度在 20%-29%。 此外,從今年5月1日起,補貼還將以每月0.15歐分/千瓦時的速度遞減。2012年7月1日以後,裝機量在10MW以上的公用事業級項目將取消所有補貼,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 此外新建小型系統只有發電量的85%能夠享受電量補貼,中等及大型光伏系統發電量的90%將獲得補貼,同時草案取消了對自用消費的獎勵。 德國政府希望通過上述舉措將2012年和2013年的光伏裝機量控制在2.5吉瓦-3吉瓦,從2014年起,每年裝機量以400兆瓦的規模減少,至2017年,實現每年新增裝機0.9吉瓦-1.9吉瓦。 這個大幅調整方案讓與政府進行了數月談判的德國光伏業界大失所望。皮切·利奧-巴恩告訴財新記者,業界希望的方案是通過逐月遞減,到2013年1月1日使上網電價補貼減少24%。「現在的結果和期待大相逕庭,完全是對立的。」 德國光伏協會(BSW-Solar)隨即對這份草案表示反對,他們認為,草案如獲通過,將在短時間內使德國的光伏市場縮減75%,並呼籲全行業 採取行動反對這一草案。2月23日當天,多家光伏企業員工在柏林等地進行示威遊行活動。2010年,光伏產業在德國解決了超過12萬人的就業。 「德國政府對於光伏肯定是鼓勵的,但是不可能無限制地對這個行業進行補貼,還是希望光伏裝機能在政府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Frost & Sullivan 能源電力部門諮詢經理曹寅向財新記者表示。 近兩年,每次下調光伏上網電價補貼之前,德國都會出現一輪搶裝熱潮。僅去年四季度安裝量就超過4吉瓦。 英利綠色能源歐洲業務負責人達倫·湯姆森(Darren Thompson)在2月29日盤前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根據他目前掌握的信息,最終的下調日期可能會比3月9日晚若干星期,這會對一季度的裝機量再形成一定的支撐。 由於光伏組件行業的產能過剩等原因,去年光伏組件的價格降幅超過三成,隨著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電網的接受能力也在經受考驗,這都是促成德國此次政策調整的原因。 德國政府2000年頒佈的可再生能源法(EEG)為德國的光伏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原則包括全額收購、在一定時間內享受固定上網電價、電價逐年遞減、成本均攤等。 儘管德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但近年來光伏項目投資與電力生產之間的不成比例一直受到批評。根據德國環境部的數據,2010年,有195 億歐元的投資發生在光伏領域,佔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額的70%,但其電力供應僅佔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的11.2%,全國電力消費量的1.9%。「每個人都覺 得這是不合理的,應該進行修正。」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可再生能源項目主任穆斯文(Sven-Uwe Mulle)對此評論道。 2011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一次會上表示,在風電已經快實現盈利的今天,光伏發電仍要補貼,她將考慮進一步削減對光伏項目補貼。11月,德國經濟與技術部還曾提出要將2012年的光伏裝機規模控制在1吉瓦以內,但遭到了環境部的反對。 2004年和2008年,德國曾兩次對EEG進行了修訂。201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光伏發電入網補貼修訂案獲得通過,在整體上減少了對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額度,鼓勵中小型屋頂自用項目。此次補貼方案下調雖然幅度都較大,但仍然體現了對中小型屋頂系統的傾斜。 分析機構IHS iSuppli測算,系統價格以1850歐元/千瓦計算,沒有自用消費鼓勵,戶用光伏系統仍可獲得10%的投資回報率(ROI)。因此,戶用中小型光伏系統的投資仍具吸引力。 多位光伏行業分析人士預計,德國2012年的光伏裝機量可能在4吉瓦-5吉瓦之間。 德國光伏後補貼時代 新補貼方案一旦付諸實施,首先受到衝擊的是目前還在建設項目的投資者和工程總承包商(EPC)們。「那些還在建設的項目中有不少會破產,這非常令人遺憾。」皮切·利奧-巴恩預測。 諮詢機構弘亞世代的分析師劉文平認同這一預測,目前德國在建的一些項目有可能由於補貼的削減導致無法支付貨款、毀約甚至破產。 下游投資者目前的悲觀情緒也對中國的組件供應商們產生了影響。i美股光伏行業分析師王毓明分析認為,此前關於德國補貼下調的時點預期是今年7月 1日,後業界把預期調到4月1日,削減幅度大約是在15%,「一些經銷商是按照這個週期來備貨,這也是1月份英利、阿特斯還有天合開工率非常高的原因,因 為去年12月賣了很多,要補渠道。」沒想到現在調整時間變成了3月9日。 阿特斯市場部的一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下調方案公佈後,已經聽說出現了退貨現象,「有人說,貨還在海上漂,客戶就要求減價或者退貨。」 據他介紹,阿特斯正在對德國的新政策進行評估,影響多大還有待觀察。令他們擔心的一點是作為整個歐洲市場的風向標,德國安裝量下降,有可能導致歐洲市場萎縮。 「去年已經經歷了幾次反覆,各個企業都做好了風險防範,都從以前大面積的退貨中吸取了教訓,對匯率變化、補貼下調之類的都會做好風險控制。只是沒想到這次變化這麼劇烈,對大家的心理影響是必然的。」 中環光伏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顧華敏向財新記者分析。 曹寅亦認為,與意大利、捷克等國的光伏補貼政策相比,德國素來以穩定著稱,「這次對中國企業心理上的衝擊可能比實際經濟上的衝擊還要大。」 根據IHS iSuppli的測算,假設投資回報率(ROI)為7%,那麼大型屋頂光伏系統的成本為1500歐元/千瓦,這個價格在目前是具備可行性的。問題是,已經享受過更高回報率的投資商們不會立即接受回報率的迅速回落,它們會倒逼組件和逆變器等設備供應商降價。 英利綠色能源銷售總公司國際銷售代表平天罡向財新記者表示,即便客戶要求降價,情況也不可能像2011年一樣——補貼下調20%,組件價格也下 調20%。「現在整個組件企業的毛利潤就是10%,如果客戶要求我們價格下降,我們可能會下降3%-5%,其他的還是要整個行業來分擔。」 比起中國的組件企業,更需要擔心的是歐洲的組件生產商們。它們的價格通常比中國供應商的價格要高出20%。2012年2月,中國組件的報價在0.65歐元/瓦左右,而歐洲組件的報價則是0.75歐元/瓦。 例如目前在財務上遇到挑戰的Q-Cells,公司在上月末表示盈利的回歸預計在2014年才會出現,前提是三個可兌換債券的談判必須成功,但債券成功的重組會受到持續價格戰的影響。公司聲明還指出盈利假設是在能夠回收成本並且回到可接受的利潤水平的基礎上做出的。 「這些歐洲廠商現在是奄奄一息,這次下調之後,很多就無法支撐下去了。」皮切·利奧-巴恩認為。 包括達倫·湯姆森在內的多位業界人士都提到,此次補貼下調將使習慣了享受上網電價補貼的投資者和EPC們逐漸轉向電力銷售合同模式(PPA)。 PPA模式意味著光伏電站項目必須找到確定的電力用戶。與過去只要拿到項目貸款就基本可以確保盈利的情況相比,PPA模式將大大增加大型光伏項目的開發成本,投資者需要確保以最低的成本生產電力。 因此,市場對於光伏組件等產品的性價比要求會更高。目前歐洲信貸市場保守,一線大廠的品牌優勢在項目融資時可能將體現的更加明顯。 達倫·湯姆森還表示,新模式的引進需要時間,而德國以外的市場正在迅速發展。英利綠色能源2011年全年約25%的組件產品銷往德國,預計2012年與之持平,而中國市場在去年消費了英利22%的產量,2010年,這一數字才僅為6%。 天合光能公關總監范睿峰向財新記者表示,「光伏企業需要在不同的市場尋找機會,集中在單一的市場是不合理的。」 天合光能預計,在2015或2016年,新興市場的規模將與傳統的歐洲和日本市場相匹敵。 德國此次光伏新政,以有些激烈的方式將光伏行業從依靠補貼向市場機制推進了一步,對整個行業來說,這會帶來陣痛,但也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和「平價上網」的實現,畢竟過去的做法被太多人批評為沒有道理。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