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错判股市还得奖:最佳分析师忙申冤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81220/0257566281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70

分析师称紫金矿业估值已不具优势 11元股价很贵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30/01116038796.shtml


  投资者报 (记者 赖智慧) “危机时期矿产品价位低,我们将趁机收购一些项目,以提升公司矿产资源量和产能,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在紫金矿业(10.99,-0.21,-1.87%)(601899.SH) 3月23日举行的2008年度业绩推介会上, 公司董事长陈景河透露了公司的新战略,并视2009年为公司新一轮发展的起点。

  年报显示,紫金矿业2008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69.84 亿元,比上年增长11.32%,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0.66亿元,同比增长20.32%。

  尽管这一业绩值得称道,二级市场上股价也继续走强,但与过去一年全球金价连连攀升的情形相比,仅增利两成的业绩显然不够“闪亮”。原因是公司除 了黄金主业外,还经营大量铜、锌等有色金属。去年公司受益金价的同时,也承受着铜、锌等产品大幅跌价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公司近期股价大幅走高,估值已不具 优势。

   黄金业务献利六成

  紫金矿业是国内最大矿产金和第五大矿产铜生产商,以黄金为主导产业。记者从中国黄金协会了解到,我国去年黄金矿产金产量233.42吨,紫金矿 业去年生产黄金57.32吨, 其中矿产金28.48吨,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2.2%。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24亿元,紫金矿业扣除黄金以外的产品利润为28.97亿元,占全 国黄金企业利润总额的23.36%。

  公司去年金矿业务销售收入约占全年销售收入的63.31%,占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62.66%。这一方面得益于黄金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黄金产品产量的提升。

  资料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的黄金平均价格为196.35元/克,比2007年同期上升了16.26%,正是金价的上涨,拉动了公司净利润杠杆式增长。

  黄金加工产业一体化也是公司增利的一大优势。公司董秘郑于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黄金生产涉及勘探、开采、冶炼和精炼四个流程,但公司已形成全流程的产业链,“从寻金矿到中间加工再到制成标准金,全部环节我们都能一条龙办下来。”

  郑于强介绍,在紫金矿业的黄金总产量中,接近一半来源于收购后的黄金中间品的后期精炼与加工。因为公司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而很多黄金厂商 没有会员资格。自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以来,产金企业生产出的成品金只有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方能销售。“没有交易所会员资格的厂商生成 金条交易所也不认,必须将金精矿或合质金卖给像我们这样有会员资格的生产商,由我们加工制成。”

  公司预计,今年国际金价将在800~1000美元/盎司的高位盘整,平均价格水平将高于去年,因此金价将对其他金属品种产品毛利下滑予以弥补。公司计划今年将矿产金的产量从去年的28.48吨提升至31.2吨。

   铜、锌、铁业务献利三成

  去年国际有色金属跌价明显,尤其是去年10月,全球大宗商品接连崩盘式跌停,公司受累情况在去年四季度充分显现,该季度实现主营收入约39亿 元,环比下降15.23%,实现净利润仅4.9亿元,环比下降了41%。但公司全年的铜、锌和铁矿业务还是贡献净利约三成,其中,铜贡献29.63%,锌 和铁各贡献1.89%、2.19%。

  公司旗下的紫金山金铜矿是国内采选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黄金单体矿山。该矿2007 年实际开采金矿石3128 万吨,矿产金产量15.89 吨,阴极铜产量8032 吨,今年该矿生产阴极铜10006吨,同比增长近2000吨。

  去年公司铁精矿表现良好。全年生产铁精矿118.24万吨,同比增长35.14%,售价平均为 978.04元/ 吨,同比上涨 101%,已翻了一倍。但锌锭均价同比下跌约40%,每吨13314元。受此影响,锌的利润第四季度到了盈亏点,于是公司采取了减产措施。

  不过公司看好今年的铜、锌业务。董事长陈景河表示,铜产业从矿山到冶炼均有利可图,随着锌价在成本线上运行, 大量矿山和冶炼产能关停退出,这对锌价形成有力支撑,锌价可能反弹。

   战略调整的两条路径

  今后公司的战线调整从两方面着手,一边加快从黄金单一主业向多金属综合业务转变,一边是趁经济危机低成本收购海外矿资源。

  加大铜矿业务的投入已经行动。今年1月初,公司公告称将与第一大股东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各出资5亿元,设立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在 上杭承建20万吨铜冶炼项目。建成后年产高纯阴极铜19万吨,标准阴极铜1万吨,硫酸73万吨,,附产金4.5吨,银113吨。

  随着公司业务向铜、锌、铁等多种金属领域的延伸,紫金矿业的收入构成已由成立之初时的几乎全部来自于黄金演变为以黄金为主,铜、锌和铁等其他金属并举的格局。“这大大降低了公司盈利波动性。” 郑于强表示。

  低成本收购矿山资源是公司另一项计划,目前公司正在由专人研究国内和海外拥有大型金、铜等资源储量且已完成前期工作的矿业公司,争取2009年内完成两家大公司的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紫金矿业海外投资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海外直接投资总量仅有2.3亿美元, 与中铝、中钢等大型央企动辄上十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相比差距大,但公司的并购目标却不低,“处于勘探阶段的草根项目回收期太长,不划算,只有具备相当 规模、发展较为成熟的海外项目或公司,规模大才能支撑紫金未来的发展。”紫金国际矿业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对记者表示。

  问及具体标准,该人士表示,至少黄金储量在100吨以上,铜储量在100万吨以上。并认为公司在收购方面有着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去年刚完成 A股融资,去年末公司在手货币资金量高达50.39亿元,充裕资金有利于并购;同时由于紫金矿业自身就是勘探起家,在海外并购的业务技术方面有优势。

   估值已不具优势

  二级市场上,紫金矿业股票非常特殊,去年4月上市时,面值仅0.1元,在两市中绝无仅有,这使其在相对较低的其他“低价股”中吸引很多投资者眼 球。东兴证券分析师袁志强认为,若以每股净利润和股价的比例看,它比当前所有黄金股都昂贵,比中金黄金贵70%,比恒邦股份也贵30%以上。尽管公司黄金 储量大,但质地一般,而且公司在盈利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平平。

  而且在此轮黄金行情中,公司股价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同行。记者统计,自去年10月28日大多数黄金股上涨开始,截至今年3月24日,紫金矿业涨幅为254.55%,而同行山东黄金上涨166.45%,中金黄金上涨140.40%。

  国信证券有色行业分析师李洪冀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且通胀预期犹存,黄金仍然是投资保值品种,金价有望在2009年持续震荡上行,黄金股仍将受投资者青睐,公司股价有继续走高的可能,但公司3月25日股价一度超过11元,估值已不具优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05

分析师报告并非个人投资指南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aishang/201001/t2775804.htm


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他们的工作促进了证券分析方法和模型的不断演进、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和投资决策的效率,但是,个人投资者必须明 白,分析师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机构投资者,他们不会考虑到个人投资者的实际需求,而且也常常会作出错误的预测,将分析师的报告奉为个人投资指南并不明智。

  2009年9月30日,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资本市场、保险和政府扶持企业分会举办的一场题为“改革信用评级机构”的听证会上,加州议 员斯皮尔(Speier)向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信用评级机构的老总们发难:“你们在美国国际集团(AIG)和雷曼兄弟崩溃之前的几分钟里,对它们的 评级还分别是AAA和AA,在它们真的倒下后,你们有没有对那些具体负责评级的分析师们采取什么惩罚措施?”“对这些给予垃圾如此之高评价的分析师们,你 们开除他们了吗?停他们的职了吗?”无一例外,三位老总的回答都是:没有,分析师们当时作出的评级决定是有道理的。
显然,对于那些依赖这些信 用评级卡特尔(cartel)的意见投资了AIG和雷曼兄弟之类公司的证券而血本无归的投资者而言,这一听证场面无疑令人失望、愤怒而又无可奈何。毕竟, 谁在投资款打了水漂时都希望能够将原因和责任归咎于他人,而现在最顺理成章的责任人居然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这能不让投资者们郁闷吗?
其实, 在笔者看来,那些依赖分析师研究成果或者投资意见而亏损的个人投资者是咎由自取。个人投资者必须明白,证券分析是一项与自己的利益关联度较低的游戏,证券 分析师从来就不是为个人投资者服务的,他们在分析中也常常会作出错误的预测,换言之,个人投资者应该走出一些常识性误区。

  误区一: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就是投资建议
  稍微细心一 点的投资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都不难发现“本报告不构成具体投资操作建议或意见”之类的免责条款,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少人仍非常乐意将研究报告当成自己 操作的依据。更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对研究报告逻辑思维的严密度、论据的充分性和论点的正确性不加推敲,轻率地将报告里的“目标价”、“投资评级”、“盈利预 测”等摘要性结论当成搏击股市的冲锋号或者收兵锣,结果要么元气大伤,要么血本无归,最终还怨天尤人。殊不知,撰写研究报告是证券分析师的本职工作,是其 为了获取报酬而需要不断重复的一项劳动。在上市公司公布季报、半年报、年报时,分析师们需要例行公事地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当政策变动或公司就一些非常规 性事件发布公告时,分析师需要应声发表评论性的研究报告;此外,分析师还要定期撰写集群式的行业深度研究等报告。试想,我们一边高谈阔论股票是长期投资产 品,一边却隔三差五地发布旨在发现其内在投资价值的研究报告,这是否多少有些自相矛盾?
在私人财富管理领域,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成功与否, 首先取决于自身投资需求分析是否详尽,其次取决于对市场的预期是否理性。资本资产的长期收益预期、长期风险预期和相互间的关联度由全体投资者的风险溢价要 求和市场波动性规律决定,它们和分析师对其研究与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是一家综合能力超群的券商,其综合研究成果往往也只是供投资者在中短期内对自己 的投资组合进行战术性调整时参考(图1)。因此,将证券分析师的报告奉为个人投资指南,是大错特错的。


  误区二:自上而下的证券分析是可靠的
  许多投资研究 领域的专业人士认为,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面分析既符合研究的严谨性要求,又符合价值投资的方法论。但是,这些人犯下的致命错误是,过于自信地假设位于 “上”端的经济学家们能够准确预测出宏观经济的走势;位于“中”端的行业分析师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在此宏观预测下哪些行业会受益以及受益的程度如何;而位 于“下”端的个股分析师们能够挑选出受益的公司,并精准计算出其每股收益等等。事实上,这种丝丝入扣、完美无缺的假设,多半是华尔街的营销高手们精心自编 自导的童话剧,未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华尔街日报》每个月均要向来自美国商界的50多位“顶尖”经济学家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宏观经济运行 状况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一年里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经济学家们根本就是被当前的经济状况牵着鼻子走,其预测不靠谱得很!以对2009 年一季度的真实GDP增长率(年度化调整)的预测为例,无论是提前几个月,还是已经身临其境的当月,经济学家们的平均预测值都和最后实际公布的数值大相径 庭(图2)。



事实上,由于2007年第三、四季度以及2008年第二季度实际公布的经济增长率好于经济 学家们的平均预期,导致他们低估了经济恶化的速度和程度。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他们可能更希望经济学家们能够及早警示经济问题或者危机。遗憾的是,不仅没 有几位经济学家预见到本次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甚至在经济已经处于严重的危机中时,这个经济学家团队仍不能展现出丝毫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只是亦步亦趋地修 正自己的预测值(图3)。我们试问,自这样的宏观经济研究而下的行业分析和个股分析会可靠吗?再看看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破产之前约半年里华尔街主要 投行对其上蹿下跳般的评级变更(图4),我们更有理由质疑,到底证券分析师们在分析和预测市场,还是市场在捉弄这些大牌分析师(除了美林之外,其他几家投 行的相关分析师都在雷曼兄弟破产后不久被炒了鱿鱼)?




可见,证券分析要从宏观经济开始,历经行业分析、个股分析,再一步不差地形成可以满足个人 投资者具体需求的正确投资策略,基本上是天方夜谭。无论戴着长青藤名校博士帽的著名经济学家,还是顶着 “全美分析师团队”光环的大腕分析师,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绝不应该因为看到他们解释历史和现有数据时所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就轻易认为他们有预知未来 的能力。

  误区三:“分析师评选”是
为个人投资者推荐投资顾问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分析师的队伍也日益壮大,无论其生产的研究报告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到了让机构投资者无法处理的级别。许多旨在评估分析 师研究能力和业绩的产品也应运而生。由于这些评估结果受到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个人投资者也纷纷将明星分析师当成了投资顾问,追随其研究结论进行操 作,这一羊群效应导致分析师覆盖的证券价格的短期同向波动,从而进一步神化了这些分析师的含金量,反过来再影响到更多的个人投资者。
如果对主 要的分析师评级机构、其产品和方法论做一点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分析师评级完全是为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服务的(附表)。而且,评级更大的意义在于它 是对过往一段时间里证券分析行业发展生态的一个总结和评估,同时为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没有任何证据或者声称说明今年的明星分析师在明年推荐 的股票会跑赢大市或者同行。如果盲目追随这些分析师,个人投资者就会在投资组合多样化、市场参与度和投资成本等方面承担更大的风险或者付出更大的代价。



  证券分析的价值所在
  尽管较多的学术研究表明,经济学家、策略分析师、行业分析师以及个股分析师 的平均预测效果和抛硬币的正反面出现概率差不多,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全盘否定证券分析师及其研究的巨大价值。事实上,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参与 者,其存在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证券分析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证券分析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分析方法和模型的不断演进和提升,从而逐步形成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行为金融学”等可以帮助投资者认识市场或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的理论体系,投资者在此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投资需求,明确投资目标;
2、不同证券分析师在不同时间点上掌握的信息和运用的分析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得出的观点不尽相同,而由于其各自影响和驱动的资金规模也不尽相同,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3、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是部分有二次研究需求的投资者的基础,既能为他们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启迪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其投资决策的效率;
4、全部分析师的平均预期指标对于投资者可能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尤其在市场处于严重泡沫化或者极度恐慌状态下时,分析师的“一致预期”可能是非常好的反向操作指标。
总之,证券分析是资本市场买卖双方的机构参与者之间利益互换的一项业务。卖方分析师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获取买方分析师或者投资经理的青睐,从而为雇主争 取到买方交易证券的分仓量,进而赚取佣金收入。买方分析师的工作在于对众多卖方分析师的报告进行二次研究,为己方投资经理推荐具有超额回报潜力的证券。这 些分析师既没有也不会考虑到任何个人投资者的实际投资需求,只要“免责”条款到位,他们就可以像AIG、雷曼兄弟的信用评级分析师那样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 而仍然稳坐钓鱼台。对于个人投资者,只有认清证券分析行业的本质,掌握和熟用投资常识,坚守投资纪律和原则而不被忽悠,才能最终胜利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9

美查内幕交易拿华裔分析师祭旗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18912.html

如果说去年的帆船集团内幕交易案的案情类似黑帮片,那么美籍台湾人朱青全(音译,Don Ching Trang Chu)案则是典型的白领犯罪。

就在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这一周,美国证交会和联邦调查局突然联手出击,已持续三年的内幕交易活动调查再次升级,华尔街顿时风声鹤唳。

其中最重磅的行动是11月24日逮捕嫌疑人朱青全。朱青全被控在一家“专家网络”(expert network)公司PGR(Primary Global Research )工作时曾从事参与内部交易有关的密谋活动。朱青全于当天早晨在新泽西家中被捕,根据法庭文件他原定于11月28日起程前往中国台湾。

“亚洲专家”真面目

现年56岁的朱青全被指控犯有两项罪名,一项为密谋策划实施证券欺诈,另一项为密谋策划实施电信欺诈以及与证券相关的欺诈。若第一项罪名成立,最高可判5年监禁,第二项罪名最高可判25年监禁。

检方表示,朱青全有可能因这两项罪名被罚款25万美元或者2年总收入。在朱青全被捕当天,PGR公司发言人表示,公司已与其断绝关系。

法庭对朱青全的起诉书中对案件的描述展现了内幕交易网络的操作流程。

帆船集团内幕交易案牵出了信息购买者和信息提供者,朱青全的角色就是信息买卖的中间人。作为PGR公司的顾问,他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处获取该公司的内部信息,然后再把信息传递给PGR公司的对冲基金客户,供后者执行可盈利的证券交易。

PGR公司在介绍材料中自称是“通过全球专家顾问团队,为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提供市场情报的独立投资研究机构”。还表示公司顾问团队“在医疗、科技、 传媒、电信、零售、制造、能源和航天行业具有国际经验”。公司还为客户提供与顾问一对一交谈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影响某公司、产品和行业的趋势、事件、法规 和进展变化“及时到最近一分钟”的情报。

在朱青全被捕前,PGR公司的网站介绍其为“亚洲专家和数据提供者”,称朱青全是PGR公司与亚洲专家和数据信息的桥梁。他拥有25年的从事数据通 信行业的丰富经验,曾在贝尔实验室(Bell Labs)从事数据、无线电以及通讯领域工作十多年的时间。他通过OEM/ODM经营者对中国台湾和大陆的技术领域有着很深的了解。

内幕消息中间商

朱青全被控促成了多项内幕信息交易,其中买家均为朱青全在2008年结识的对冲基金经理,美籍马来西亚人李周朋(音译,Richard Choo-Beng Lee)。

根据起诉书,在2009年6月19日早晨6点52分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朱青全将一家科技公司Atheros的内部预测的营业收入、产品平均售价、销 量、产品线构成、毛利和收入告诉李周朋。朱青全在7月14日再次通过电话向李周朋更新信息。而Atheros在7月21日收市后才向市场公布这些信息。

2009年7月20日和21日,朱青全还安排李周朋与内幕信息的出卖人、一家科技公司雇员CC-1(证人代号)通电话。CC-1将本公司营业收入、 产品平均售价、销量、产品线构成、毛利和收入预测告诉李周朋。李周朋随后致电PGR,对CC-1提供的数据精准程度大加赞赏。7月21日下午,该公司公布 业绩。根据记录,7月21日公布业绩的公司只有AMD公司。

2009年8月4日,朱青全又与李周朋见面,朱青全表示可以安排其他科技公司可靠的内线与李周朋联络,这些公司包括Broadcom公司和Sierra Wireless公司。

根据检方调查,PGR在Atheros公司内线的地址在台湾,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间,PGR公司支付给这个内线大约15万美元的报酬。而在2008年1月到2010年3月间,CC-1从PGR则得到大约20万美元的报酬。

朱青全还曾特别提醒李周朋,双方联系绝不能保留任何文字记录,个人电子邮件会在服务器上留下痕迹,重要情报必须当面口头传递。此外,美国证交会在美国的势力过于强大,在亚洲则鞭长莫及,所以他建议李周朋在亚洲出差期间直接和线人见面。

科技巨头或存“内鬼”

朱青全的被捕印证了美国证交会和纽约南区法院官员所称的“本次行动着眼于内幕交易的整体网络”的说法。

首先对冲基金向PGR这类“专家网络”公司支付内幕信息的“咨询费用”时,往往不是直接现金支付。“专家网络”公司往往会指定附属的股票经纪人公司或一家第三方的股票经纪人公司,对冲基金通过和指定的股票经纪人公司交易,暗地里变相给“专家网络”支付“咨询费用”。

目前涉及的投资机构,可能并非美国证交会和联邦调查局的终极目标。朱青全一案的污点证人李周朋也曾在美国著名对冲基金SAC Capital Advisors工作。11月22日查抄的三家公司,管理资产均不超过50亿美元,但Diamondback Capital Management和Level Global Investors都由SAC Capital的前任雇员创立。SAC Capital本身也接到法院传票。SAC Capital掌管资产超过160亿美元,其总裁斯蒂文·柯恩(Steven Cohen)身家105亿美元,位居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富排行榜第87位。

从内幕信息的出处来看,也可能涉及到诸多行业巨头。例如Loch Capital的投资组合中,就包括大量的苹果、高通、谷歌等公司股份。如果这些科技巨头中存在“内鬼”,他们也正是司法部门针对内幕交易网络的下一步重点打击对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7

如果我再当证券分析师 张化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nobe.html

2001-2003 年,我跟国内的证券分析师接触很多。当时我是瑞银的研究部主管,正在为QFII 的项目而忙碌。我的感觉是,国内分析师的水平比香港低很多。现在,我可不敢再这么讲。市场的摸爬滚打已经造就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坦白地讲,这个板块的人才能量已经大大超过国内财经院校和政府的研究机构,可喜可贺。

 

受《新财富》杂志之命,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十几年来在海外投资银行当分析师的经验,谈谈分析师的局限、名誉和事业的升迁。

 

如果还有机会再做证券分析师,我一定做得更好,更轻松。首先,我一定想办法偷懒。自古以来,海内外的分析师就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过度地关注短期的市 场噪音。我本人曾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怕错过了北京某个小小的政策变化,或者某个上市公司上个月的产品销售排行榜,或者某 个统计数字的微微波动。只要我的鼻子闻到有故事,或者我感觉能在无故事之中找到故事,我一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联想丰富,手疾眼快,可以把小故事变 成大故事,把大故事变成划时代的事件。

 

比如,我从内地出差回到香港,一下飞机,便听说统计局刚刚公布了某个数字。我坐在火车上回办公室的25分钟时间里,便在黑莓手机上写好了洋洋洒洒几页纸的评论,还涉及到哪些公司的股票会受益,哪些会倒霉。一气呵成。回到办公室,我就开始把编辑好的、合规部批准了的文章群发给客户。然后,我就开始给40 个最大的客户打电话,大谈这个数字的重要意义。如果有必要,我还会让销售部组织基金经理的电话会和早餐会。我的“搞作”能力,着实让不少的同事、客户和竞争者佩服得不得了。当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能不累吗?

 

问题不在我有多累,基金经理也被我(和我等)折腾得够呛。今天我安排某公司的上游客户或者竞争者谈行业大趋势,明天我又约请监管机构的官员给客户指点迷 津,后天我会发表虽然不疼不痒但标题诱人的研究报告。只要我瞄上了他(或她),基金经理想完全躲开我无微不至的服务,比较困难。有时候,银行的整个股票销 售部都在围着我的项目转。

 

第二,请允许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平静地说 “我不懂” 的感觉真好。分析师,特别是高级分析师,其实就是推销员: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主意。我32岁才开始当分析师,因为年龄的原因,我一开始便是高级分析师。从1998 年起,我开始当研究部主管。客户的问题漫无边际,从消费品到电信,再到化工或者政治,我尽量回答。时间长了,习惯了,我就忘记了怎样说“我不懂”这几个字。很多时候,我们不好意思开口说“我不懂”,觉得似乎不应该那样做。今天,我从分析师的岗位退下来已有5 年,我开始慢慢学会了享受那种说“我不懂”的美妙感受。是啊!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拼凑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呢?

 

第三,分析师排名固然很重要,但大家千万不要为此过于骄躁。我的运气好,连续五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选为中国分析员第一名。我因此兴奋过,也多拿过一点 点奖金。身在其中,难以脱俗。我追逐过这个虚荣:为了保住第一名,在后面的三年我也拉过选票,还多次为此事烦躁甚至失眠。我曾经多次说,如果行业内没有了 排名这件事,我宁可减薪一半。现在,我想请大家这样想:分析员是一个光荣、高薪,而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在感谢老天爷给我们这个机会的同时,千万不要 忘记了享受这份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荣誉。

 

有一位老分析师曾经说,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对一半、错一半的工作,容不得任何人傲慢。我完全同意。我们都想声称自己是最高明的分析师,但保持幽默的自嘲心态太重要了——你明天就可能出错。

 

第四,我发现偶有同仁为了争取排名,为了生意,为了博得基金经理或者上市公司的欢心,过多地委屈了自己的傲骨。这实在是不划算的。等到像我一样头发稀疏的 时候,你难免感到遗憾。如果我能再当证券分析师,我一定多点分析和思考,少点推销和噪音,多看长线,少看短期,多点享受,少点焦虑。

 

另外,国内目前还有不少的分析师连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都没有掌握( 比如,会计,税收,估值方法,和建立模型)。这很不像话,我认为他们应该抓紧补课。跟很多同仁一样,我本人也是国内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之一,基本功很差,到了用时方恨少。1999 年我从宏观经济师转为股票分析师时,连会计和税收方面的常识都不懂,建模的速度慢,还老是出错误。当我想到20多岁的分析师们都回家了,作为研究主管的(当时已经36岁) 我还要在办公室苦苦挣扎到半夜,还要不断打电话向他们请教时,我曾经很自卑。我记得我是如何拼命恶补的。虽然其他投资银行的研究部主管都“早已经上岸”, 已经不屑于研究个股,每天只是奢谈投资策略,但我在个股研究方面是半路出家,对宏观研究早已厌倦,所以,我一直坚持个股研究,拒谈行业策略,拒谈大市点 位。我很高兴我曾经那样固执和“矫枉过正”。

 

最后,在我们的分析行业内有些不明智的事情,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我的建议是,洁身自好。比如,用小道消息代替认真的研究,把拉关系与诚实的服务相提并论, 以哗众取宠和玩噱头取代不厌其烦的沟通,用懒婆娘的裹脚和耸人听闻冒充详尽的分析。你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耍小把戏可以为你带来某些好处。要坚持清高谈 何容易,我真希望今天能对自己说,我十几年来一直很清高。但我坦白,我早已经失去了纯真。当我们看到资历更浅,或者水平更低的同仁排名更高、赚钱更多时, 我们要学会真诚地说:“祝贺你!”

 

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书中,我反省了多年来的经历。我写此书没有商业或者政治目的,每页都是跟朋友的对话,而且稿费已经全部捐赠给我31年前的中学,请大家惠阅并赐教。(本文纯粹是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的雇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8

每日蒐集財經新聞 創出獨門心法 分析師好習慣 教你看透主力動向

2011-1-24 TWM




資深股票分析師馬紀強,從二十四年前踏入投顧業之後,即養成每日蒐集資料、勤做筆記的好習慣。

二○一○年,他離開投顧業,成為專業投資人及電視股市名嘴。

馬紀強大方地與︽今周刊︾讀者分享,花費十幾年時間才悟出的獨門解讀財經新聞心法。

撰文‧謝富旭

二 ○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資深股票分析師馬紀強如往常一樣,六點起床,盥洗過後即開啟電腦,查看前一日的國際股市行情與新聞。七點半到達自租的研究室後,仔 細閱讀七份報紙,並把重要的新聞影印歸檔,再把最重要的新聞與自己的想法寫在筆記本上。這一天,與過去二十四年,他踏入投顧業以來的作息沒什麼兩樣。最大 的不同是,這一天是他離開亨達投顧,成為「專業投資人」的第一天,他,退休了。

︽孫子兵法︾悟出解讀心法黑卒也能過河,反將紅帥一軍!

馬紀強的筆記本上,每頁按照日期,密密麻麻地記載著當天最重要的產業訊息,以及他個人的評論。「藍筆是利多消息,紅筆是利空消息,用螢光筆圈起來的股票名,代表股價將因這個消息持續發酵而上漲或下跌,需要密切追蹤!」他解釋道。

馬紀強離開亨達投顧,不再當「老師」後,一位好友將辦公室一隅租借給他當研究室。熱愛證券市場的他,退休之後,經常接受各大財經節目與平面媒體邀約,成為股市名嘴,雖然通告費微薄,卻樂此不疲。

二十四年來,每日蒐集財經新聞的習慣,讓馬紀強培養出一套獨特解讀財經新聞的心法。靠著這套心法,不僅讓他一○年初大力推薦的宏達電與大立光成為飆股,更是他分析師生涯中,協助客戶以及自己,在股票投資上趨吉避凶、持盈保泰的最佳利器。

不靠內線,馬紀強卻有一套洞悉大戶心態的投資心法。︽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也曾在中國古籍上讀到「兵知將意,將識兵心」的說法,是他鑽研股票的最高指導原則。

在大戶與散戶的競爭中,散戶總是吃虧的一方。原因很簡單,因為大戶(公司大股東或與公司派連手的實力派金主)通常掌握了消息面及資金面兩大優勢,但對馬紀強而言,只要掌握住訣竅,黑卒也能過河,反將紅帥一軍!

股價處於低檔成交量卻異常增加心法一:牛市背離即最好買點看到利多消息,股票量價齊揚時,散戶往往就追漲;相反地,看到利空消息,股價爆量長黑,散戶往往爭先恐後殺出,空手者也避之惟恐不及。馬紀強說,若散戶不下定決心改掉此惡習,永遠只有當輸家的分。

「股 價處於低檔時,往往是大戶吸進籌碼的時候,這時候,大戶巴不得再把股價打得更低一點,故意放利空消息打壓股價,以降低吸籌的成本。」「所以,當一檔股票, 最好是績優股,股價處於低檔時,如果出現壞消息而下跌,但成交量卻異常增加時,最佳買點往往就在這時候出現!」他解釋道。

問題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散戶到底應該在什麼時候進場買股最好?馬紀強緩緩道出他苦思多年,才豁然開悟的獨門心法——牛市背離的時候。

牛市背離的定義是指,當股價創波段新低時,但衡量股價強弱指標的KD值,卻沒有同步創波段新低,產生所謂的背離。「牛市背離通常隱藏著大戶吸足籌碼後,股價將由空轉多的契機!」馬紀強解釋說。

馬 紀強運用牛市背離心法,今年挑出的代表作以宏達電為最。一○年一月,蘋果iPhone大搶市,宏達電陷入毛利率與市占率間的兩難,公司高層更宣示不惜打價 格戰,犧牲毛利率來保衛市占率,法人出具報告大多以利空視之,部分分析師更警告宏達電將難與蘋果為敵,股價自此出現重挫,宏達電從為期半年之久的三二二元 至三八○元整理區間跌破,一度失守跌至二七七元。

股價創新高 技術指標卻不同步心法二:熊市背離則先溜為妙正當宏達電股價一○年二月破底,然後在三月分反彈至三○○元以上時,馬紀強利用周K線圖發現,宏達電二月股價 破底的KD值最低點,仍高於之前盤整區最低點,出現一個標準牛市背離。他於是在三月第二周,宏達電周KD出現黃金交叉向上時,即三二六元價位推薦客戶買 進,一直續抱至十月第一周,宏達電KD值從高檔下彎時,即六七○元價位賣出,獲利幅度達一○五%。

相反地,股價漲多過後,大戶也往往會利用釋放利多消息,吸引預期股價將有更高點的散戶追買,而伺機出脫持股。同樣地,若股價在高檔時,又創出前波段新高價,但在技術指標上(KD值卻未同步創新高)出現「熊市背離」,此時手上有持股者最好趕緊殺出,空手投資人也切莫追高。

從 十二月分開始,媒體開始大炒高密度印刷電路板(HDI)供不應求的消息,造成華通、燿華、金像電等印刷電路板股大漲。以燿華日線為例,該股在一○年十二月 二十日出現二十三‧三五元的波段高點,但是當天的KD值,卻比前波段高點即十二月十五日所創的二十一.四元還低,出現所謂的熊市背離現象。馬紀強指出,如 果股價創下波段新高,但KD值卻未同步創新高,股價成交量又特別大,投資人最好「居高思危」,趕緊賣出。但這個時候,往往是該檔股票利多消息一窩蜂的時 候,大部分投資散戶捨不得在此時賣出。

馬紀強以過去二十幾年的股市操作經驗補充指出,在中小型股的操作上,對成交量要特別當心。若股本在二 十億元以下,日周轉率(成交張數╱股本張數)若接近二○%或高於二○%以上,出現一次還無須緊張,若出現二次以上,就要小心大戶有倒股票的可能;而股本在 二十億元以上至一百億元之間的中型股,日周轉率接近一○%或超過一○%,若近期內出現二次以上,就要擔心大戶有開始倒貨的嫌疑。

他以燿華為例,在一○年十二月七日以及十二月二十四日均出現日成交量逾四.二萬張,即日周轉率接近一○%的警戒水位,再加上又出現熊市背離,目前這種標的最好少碰為妙。

苦 讀兩年 拚下分析師執照推薦的股票 自己也要買得下手雖身處投顧業的「是非之地」,但馬紀強從未有負面新聞出現。數年前,金管會規定,在媒體上評論股價須有分析師執照,當時僅有高級業務員執 照的馬紀強,已經四十六歲,每日下班後隨即趕到補習班,從晚上七點上課到十點,又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他靦腆地坦承,分析師執照總共花了近二年的時間才考到,其中投資學與經濟學均考了二次以上,讓他最頭疼的會計學則是考了五次才過關。與馬紀強均是大華工專(現已改制為大華技術學院)同窗的萬宇科董事長甘居正就笑他,讀五專時那麼混,老了才知道要用功。

馬 紀強目前最看好華新科以及宏全這兩檔股票,也終於可以自己讓小試身手。馬紀強看好華新科的理由是,該公司被動元件技術層次為台灣之冠,股價淨值比還不到 ○.八倍,日圓大幅升值的結果,將使電子大廠被動元件採購加速轉向台廠,今年獲利前景看好。至於宏全,則是馬紀強眼中最便宜的中概股之一,預估該公司一一 年每股淨利將達六元以上,目前六十九元的股價算是相當合理。

退休後,周末時他最愛騎腳踏車健身,一趟可騎一百公里以上,鍛鍊自己的體力與毅力。退休後的他仍無法忘情股市,卻有更多的空間可以馳騁在這片天地了。

馬紀強

出生:1959年

現職:股市名嘴、專業投資人經歷:亨達證券投顧資深分析師

學歷:大華工專化工科

解讀市場訊號

獨門心法

1.

股價處於低檔,不斷出現利空消息時,成交量放大,並出現牛市背離訊號,是買進良機。

2.

股價處於高檔,不斷出現利多消息時,成交量放大,並出現熊市背離訊號是賣出良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3

散戶也能搭上明星分析師的順風車 四大撇步 教你破解外資報告密碼


2011-5-2  TWM




外資分析師的影響力有多大?宏碁就是最鮮活的例子。元月初在外資陸續喊賣下,宏碁股價從八十五元重跌到四十九元,市值因此蒸發千億元。

在外資「喊進」或「賣出」文字的背後,如何跟上腳步並正確解讀?

撰文‧吳美慧 研究員.葉揚甲宏碁三降營運目標,九外資全看衰。」斗大的標題,占據四月二十日各大媒體版面。報導中指出,只有野村證券在此次外資大幅降評及調降目標價中 相對友善,維持中立評等,但目標價也由六十元降至五十元。「野村哪有相對友善?它與其他外資一樣都是喊賣啦!」一位外資分析師解讀。「不要以為寫『中立』 就代表分析師真的建議你用中立的態度看宏碁股票。投資人還得對照分析師對目標價的建議以及內容,才會清楚分析師要傳達的訊息。」外資券商分析師,每天、每 周或是每季努力撰寫出來的報告,是要給國外手握數百億,甚至是數千億美元資金部位的基金經理人看。這些基金經理人會根據分析師報告中的投資建議,對台股或 是個股進行買進或是賣出動作。

破解撇步一

了解報告中的語言背後意涵換言之,能夠左右高達七兆台幣外資進出的,就是由外資分析師寫出來的一份份報告。國內投資人可以透過外資投信、銀行或是媒體揭露獲得資訊;因此,如何破解外資分析師報告,對投資判斷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外資報告中,最常看到的就是「買進」或是「賣出」等字眼,而同樣都是「叫進」或是「喊賣」,箇中學問大不同。以高盛證券董事總經理金文衡出具最新的宏碁 報告為例,儘管對宏碁維持「Sell」(賣出)評等,目標價則由四十八元調降至三十八元,從調降目標價動作,可以看出高盛對宏碁股價進一步看壞。

而在「叫進」的過程中,一樣也有程度上的差異。「不要單純地看到﹃Buy﹄就衝進去買,有八成的機率很容易受傷。」一位曾經在外資券商服務過的分析師說。

一般來說,分析師出具買進的投資建議評等時,會有強度上的分野,如果分析師認為這家公司營運前景非常好,這時候出具的報告上,會用類似「Strong Buy」(強力買進)等字眼,等到下一次出具同樣公司的報告時,若持續看好,就會用「Overweight 」(加碼),表達繼續看好的想法。

破解撇步二

看﹁相對﹂概念與﹁營運持續力﹂倘若,第二周出具報告中的評等變成「buy」(買進)時,就要留意,分析師對這家公司的看法已經略微改變,但因為之前已經大力叫進,不好意思直接改成「hold」(中立),以免自打嘴巴。

瑞銀投資研究執行副總裁李懿璇點出,外資分析師撰寫報告,通常以「相對」的概念為基礎,因此沒有所謂的絕對好或壞,而是「值不值得、合不合理」。譬如,台 灣股市和亞洲其他市場,如與韓國相比,要買誰?若相對便宜,外資就會有興趣布局台股。摩根大通研究部主管賴以哲就以「相對優勢法」來挑選投資標的。

同樣的概念也用在分析個股上。譬如有家公司今年營收比去年成長五成,雖然明年仍繼續成長,但幅度會下降到二成,這時,外資對這家公司的看法就會相對保守。「業績無法穩定且持續的成長,代表這家公司沒有找到讓業績維持成長的營運方式。」一位分析師說。

破解撇步三

長期追蹤值得信賴的分析師報告外資分析師不見得喜歡每年營收都是出現五成、六成高度成長的公司,重要的是要有持續力。可能今年的營收成長率一成,明年成長幅度提高到二成,後年增加到三成,代表這家公司有營運持續力,也是他們樂於推薦的公司。

不是每位分析師寫的報告都是擲地有聲,也會有判斷或是看錯的時候。一位長期觀察外資報告的投資人張小姐建議,「同一家公司最好先看三份不同分析師寫的報 告,然後追蹤哪一位分析與判斷最準確,其次再持續追蹤這位分析師寫的報告,就可以清楚瞭解他對個股的看法以及持股建議。」另 外,︽Institutional Investor︾(機構投資人)雜誌和︽Asia Money︾(亞元雜誌),每一年都會邀請基金經理人,票選出他們認為全球各大券商最具有影響力的研究團隊。被圈選出來的團隊或是分析師,提出來的報告往 往是許多基金經理人一定會看的,觀察他們的報告,也是不錯的參考指標。

破解撇步四

從ROE與PB評鑑公司營運狀況而ROE(股東權益報酬率)、PB(股價淨值比),是外資最常用來評鑑公司營運好壞的指標。ROE綜合了淨利率、資產周轉 率以及財務槓桿三項指標,是少數可以用來比較不同產業狀況的財務指標。一般來說,外資會以一家公司的ROE是否固定維持在一五%以上,作為公司營運好壞的 分水嶺。

PB則是用來評估一家公司市價和帳面價值的距離,也是價值型投資者常用的評價指標。通常,外資會推薦PB低於二倍以下的公司。不同的產業,會設定不同的標準。以金融業為例,外資分析師的標準通常會訂在ROE一○%、PB一.五倍以下、逾放比小於五%。

此外,還可以觀察外資的進出情況,一旦一檔股票出現外資集中買進或是賣出時,代表背後一定有些還不為外界所知的訊息即將發生。只要掌握外資進出動態,一樣可以沾光。

破解外資報告投資評等用語—— 在媒體上或是外資報告上,最常看到Buy(買進)、Sell(賣出)或是Neutral(中立),看到這些字眼時可別太衝動,要進一步解析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Buy、Overweight(買進)當外資分析師出具的報告中寫「Buy」或是「Overweigh」時,要先觀察一下,之前出具報告的投資建議是什 麼?如果第一次提出「Buy」,就可以跟隨買進;倘若上一份報告的投資建議是「Strong Buy」(強力買進),最近的報告改成「Buy」時,代表分析師對這檔股票的看法已經偏保守了。

Hold、Equal-weight、Not-Rated、Neutral(中立、中性)通常,看到外資報告中的投資建議是這幾個字眼時,就要小心,代表分析師對個股的看法相對保守,就只差沒喊「賣出」。

Sell、Underweight(賣出)看到報告中的投資建議是「Sell」或是「Underweight」時,就不要再持有股票了,代表分析師已經先行看到不利這家公司,或是產業的訊息了,所以才會大膽地喊「賣」,這時候手中的持股就不要戀棧,趕快賣掉吧。

附註:

買進:股票預期回報超出市場回報預期逾6%。

中性:股票預期回報超出市場回報預期在正負6%範圍之內。

賣出:股票預期回報低於市場回報預期逾6%。

哪些外資報告值得看?

報告類別 內容重點

總經報告 經濟整體狀況,是所有的報告中看法最宏觀的。

策略報告 可以選擇亞洲區或是全球策略報告閱讀,從中掌握外資對台灣持股的看法,並且注意報告上偏好區域與產業。

產業報告 可以了解產業趨勢走向,以及哪些公司在該領域占有絕佳位置。此外,還可以掌握公司新製程資訊,或比較相同領域公司的不同製程,從中了解哪一家公司技術能力較佳。

資產配置報告 從現金、固定收益、股票的配置比重,以及各市場的投資展望,可以看出外資法人對台灣市場的重視程度,進而可以預見外資對台股的興趣。

個股報告 可以從中了解分析師看公司的邏輯與重點,只要長期追蹤,可以跟隨分析師學習到如何掌握一家公司營運的關鍵重點,以及這家公司的營運潛力。

資料來源:《打敗外資賺大錢》等《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票選結果

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

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花旗環球陸行之 高盛呂東風 摩根大通J. J. Park 2009 花旗環球陸行之 摩根大通J. J. Park 高盛呂東風

亞太區最佳硬體分析師

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高盛金文衡 花旗環球楊應超 麥格理張博淇2009 高盛金文衡 麥格理張博淇 花旗環球張凱偉《亞元雜誌》(Asia Money)票選結果

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

年份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花旗環球陸行之 瑞銀董成康 三星 Lawrence Lee 2009 花旗環球陸行之 美林何浩銘 瑞銀程正樺2010 瑞銀程正樺 美林何浩銘 瑞銀 Nicolas Gaudois 亞太區最佳下游硬體分析師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高盛金文衡 麥格理張博淇 瑞銀謝宗文2009 高盛金文衡 麥格理張博淇 美林曾省吾2010 高盛金文衡 瑞銀謝宗文 摩根大通郭彥麟

台灣區最佳分析師

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巴黎證陳慧明 里昂蘇廷翰 美林程淑芬2009 瑞銀程正樺 高盛金文衡 瑞銀董成康2010 瑞銀董成康 瑞銀謝宗文 花旗環球谷月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0

唯一全程參與鴻海股東會及記者會的外資分析師 楊應超重申加碼買進目標價一四二元

2011-6-20  TWM




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是唯一一位全程參與七小時鴻海股東會及記者會的外資分析師,他追蹤鴻海逾十年,聽完股東會他馬上提高目標價,展現力挺鴻海的態度。

撰文‧賴筱凡、翁書婷

鴻海股東會向來是外資觀察鴻海發展動向的年度大事,但今年耗時七小時,不少外資分析師在三個半小時股東會結束後,就回去寫報告。惟獨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 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連股東會後的記者會都參加,全程參與七小時。他長期追蹤鴻海,︽今周刊︾在鴻海股東會後,取得楊應超第一手報告,端看 楊應超在鴻海股東會嗅到哪些投資機會?

在楊應超最新的報告中,開宗明義就直接點出,這是一年一度讓分析師有機會在第一線接觸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並與其討論鴻海的展望與策略。而郭台銘除了解釋毛利率下滑的主因,更是給了振奮人心的營業展望。

所以,股東會隔日,楊應超立即將鴻海的目標價從一三○元調升至一四二元,重申加碼買進的評等,用行動表達他聽完七小時股東會全記錄的力挺觀點。

理由一

下半年毛利率可望反彈

過去這幾個季度以來,鴻海毛利率不斷下滑,成了市場的眾矢之的,也讓鴻海股價持續在一百元附近遊走,不過,楊應超報告裡就寫到,郭台銘解釋,鴻海毛利走跌,與正在進行中,影響數十萬員工的中國內地遷廠計畫有很大的關係。

在工廠的搬運過程中,完全不能影響原有的生產規模。因此,鴻海除了要支付單次性的遷移費用外,還必須在兩個地點同時生產,因此有許多設備成本,兩邊都要支 出,像iPad 2就同時在深圳與成都(最近發生工安爆炸意外)生產。所以,在鴻海西移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成本加倍支出的情況。

另一方面,鴻海大動作西移到新城市,除了營業費用大幅增加,還得面對不同天氣、溼度、靜電等種種技術考量,導致鴻海短期內產品良率較低,而這部分也墊高了成本。

楊應超在報告中也不諱言,各方面因素的累加,在在影響遷廠的成本,遠高於他的預估。

不過,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六至十二個月,一旦大西移計畫結束,鴻海毛利率有機會大幅度的反彈,成了楊應超叫進鴻海的第一個理由。

理由二

蘋果仍是關鍵大客戶

為了讓客戶更了解鴻海西移現況,楊應超還在報告中詳細檢附鴻海位在重慶的工廠照片,及專為蘋果代工生產iPad 2的成都工廠。

在鴻海與蘋果長達三十年的合作關係下,楊應超估計,光是二○一○年鴻海合併營收多達二.九兆元裡,蘋果就貢獻了近二五%至三○%,而今年第一季,這個數字還會向上攀升到三○%至三五%,顯見蘋果這個大客戶對鴻海的影響力。

但楊應超並不特別擔心單一客戶銷貨集中的情況,反之,他認為,隨著生產良率的改善,鴻海可望從蘋果那裡拿到較高的代工價格,替蘋果代工的毛利率也將持續向上提升。

在蘋果才剛宣布今年第二季前兩個月iPad出貨量達五五○萬台下,楊應超在報告裡推估,這一季鴻海最少出貨了七百萬台的iPad,遠遠超出市場預估。在這樣強勁的成長力道下,楊應超認為,今年下半年,鴻海的毛利率將會向上成長。

除此之外,楊應超也在報告中提及股東會其他關於鴻海長期營運計畫議題,像是與夏普(Sharp)、日立(Hitachi)、Canon等日廠的合作計畫, 還有太陽能投資計畫,拿下全球三分之二市占率的伺服器產品發展,當然,這還包含了不會放棄的筆記型電腦(NB)市場,以及未來五年,高達一二○億美元的投 資巴西建廠計畫。

正因諸多的好消息,楊應超對鴻海仍舊維持樂觀看法,重申加碼買進的評等,甚至進一步將未來十二個月的目標價從一三○元提高至一四二元,若以本益比十四倍來估算,鴻海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可望上看九.三元,明年更有賺進十一元的實力。

不過,楊應超也在報告中指出,整場股東會裡,唯一相對令人失望的,就是股利政策,因為鴻海仍然維持配發現金股利一元,股票股利的部分也僅增加○.五元提高至一元。

楊應超(左)

出生:1967年

現職: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經歷:花旗環球亞太區科技產業首席分析師、高盛證券科技股分析師學歷:芝加哥大學MBA、哥倫比亞 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股東會後,六大外資看鴻海外資機構 評等 目標價 內容簡述法銀巴黎 買進 142元 預期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毛利率將持續轉佳,增加自動化設備亦有助於獲利的提升。

大和國泰 買進 135元 下半年毛利率開始提升,且鴻海為雲端計算的主要受惠者,與夏普合作有利鞏固日後與蘋果的生意往來。

高盛 中立 121元 向中國內陸轉移完成的時間點,可能落於2011年10月與2012年4月間,較市場預估來得慢。

摩根士丹利 中立 110元 轉移會是段漫長的過程,因此毛利率改善的時間會延後,且自動化設備須搭配更多有經驗的員工,相關支出短期難改善。

野村 中立 102元 仍須1~2個季度提升生產效率,持續支出的研發及擴充產能的費用,將會是拖累毛利率的關鍵。

瑞銀證 賣出 95元 股東會並沒有預料之外的驚奇出現,何況說比做容易,在脆弱的總體經濟及緊縮的貨幣政策下,鴻海難置身事外。

資料來源:各家外資報告 整理: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2

【分析師亂象揭秘之一】分析師群體的蛻變之路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7-26/100283949.html

攀鋼釩鈦事件將隱耀光環的分析師群體來到公眾面前,這背後是買方投資者的短期利益,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轉變到「研究股票」,「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

  【財新網】(記者 張冰)2011年7月9日,銀河證券研究部公佈了一份關於攀鋼釩鈦(000629.SZ)的研究報告。7月15日,攀鋼釩鈦午後快速漲停。7月9日銀河證券報告中寫道,攀鋼釩鈦股價被嚴重低估,目標價188元。這份報告發佈之前,攀鋼釩鈦股價為11.85元。

  7月15日,銀河證券聲明稱,報告計算錯誤,將一個原本應該放到分母上的數據放到了分子上,但更改數據並不影響推薦攀鋼釩鈦的最終結論。此外銀河證券稱,自營和資產管理業務也並未買賣、持有攀鋼釩鈦股票,也未事先提供給任何機構或個人。

  加上此前的雙匯事件和中國寶安的石墨事件,此時人們才發現,光耀無比的分析師團隊也是良莠不齊。

  分析師行業的誕生,是源於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的的誕生。以基金為客戶的券商賣方研究和機構銷售業務應運而生。

  安信證券研究部負責人高善文在博客上稱,在行業草創階段,當時的券商常討論一個賣方分析師職業的重大問題,即分析師到底是在「研究公司」、還是在「研究股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賣方分析師是負責研究公司的;研究股票的工作交給買方投資人來做。

  基於這樣的看法,當時甚至要求分析師在電腦上刪除行情系統,不理會股價的漲跌,埋頭研究公司和行業的情況,並提出三個判斷分析師研究報告質量的標準,即「數據是否紮實可靠?邏輯是否縝密細緻?看法和判斷是否具有獨創性?」

  但是高善文認為,過去八年中賣方分析師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發生著兩個重大而持續的系統性變化:一是研究報告的質量一降再降,以至於捕風捉 影、觀點雷同、論證草率、市場批評詬病日多;二是研究服務的方式爭奇鬥豔,以至於花樣百出、競騷弄巧、耍嗲賣呆,甚至出賣「色相」、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高善文認為,問題的根本還在於投資者的急功近利。既然投資者貪急功、好近利,基金管理人就被迫在三到六個月的比拚中爭長短,在一年一大考的排名中決生死。

  但基本面研究又無法為如此短期的股價波動提供可靠的指引,於是行業被迫改變,其基本方向是價值投資的衰落和勢頭投資(或趨勢投資)的興起。

  隨後迫使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轉變到「研究股票」,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密切關注股價變化的動量和催化劑,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絞盡腦汁去尋找短線的投資機會。用行業內部人的話來說,就是「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

  此後的分析師行業亂象橫生,走取巧之路,在內幕信息上做文章;分別把住幾家上市公司,成為其與資本市場溝通的獨家渠道和代言人;販賣買方機構想法,多家機構齊吟,就形成「有價值」的看法和報告;最後是閉門造車,發揮想像編故事,預測股價放衛星。

  還有一種行為是道德出現問題,分析報告成為內幕交易的手段,聯合各種力量推波助瀾。

  一位券商內部人士表示,對於這種違規行為,從事實上抓不到證據,但是從利益鏈條上,能夠看到這種合理性和可能性。

  該人士表示,真正的參與者,可能是一些莊家在背後,利用分析師的身份來推波助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9

【分析師亂象揭秘之二】分析師與上市公司的默契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7-27/100284339.html

由於缺少信息來源,五成左右的機構投資者被券商報告綁架,只能寄希望於研究員的道德水平
  【財新網】(記者 張冰)出乎意料之外,氾濫的低水準的研究報告的真正受害者仍然是機構投資者。
  「這個行業已經成為娛樂行業,這些報告的根本對象還是給機構,而且大家也知道,機構也不是看你的推薦價位,而是看你的推理過程是否合理,這個更為重要。」一位券商人員表示。
  雖然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向財新記者聲稱,券商的報告只是看一下而已,在投資上,管錢的永遠是最專業的。但另外一位機構的投資部門負責人仍然表示,由於缺乏信息來源,機構投資者超過一半以上被券商報告和研究員綁架。
  該投資負責人表示,券商的報告必須看,因為沒有其他信息來源。2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不可能由自己挨個去看,一半以上的機構,都被券商的研究員綁架。
  券商研究員畢竟和上市公司的關係更加密切一些。他們可以把董秘約見出來,或者可以談判得更加深入一些。
  但是投資之前,尤其重倉之前,這些機構都會找來研究員當面溝通。或者由機構親自去公司調研。
  「當面溝通,這些研究員會更加保守一點。因為我們這些大機構,要有持續合作的。他也要給自己留有空間。」該負責人表示。
  但是在看研究報告的時候,有些預測的特別離譜的,這些機構肯定在心裡要打個問號。
  該負責人也表示,也存在著研究員和機構聯手搞內幕交易,來忽悠其他機構。但只能要求自己保持理性,對誇張的東西打個問號,看分析的邏輯成立與否,對於結果,反而不是很看重。
  該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分析師,更熱衷於打探消息,從企業那邊得到不確定的消息,回來向市場釋放消息。當上市公司需要股價漲得時候,比如公開增發,上市公司有熱情邀請各種研究員去公司,研究員也和上市公司達成默契來把公司說得好點。
  如果非公開增發,研究員和上市公司也達成一定程度的默契,把股價控制住。
  如果研究員出了錯誤,作為買方也不能說什麼。過一段時間,大家就忘了這個研究員的這個事情了。
  「對於這種刻意的欺騙,也沒有辦法鑑別,只有儘可能地勸自己去相信這些研究員是有道德水平和職業操守的。」該負責人表示。■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時間
券商
研報內容
相關事實
000009
中國寶安
2010-9-6
湘財證券
《中國寶安:房地產和新能源的價值明顯低估》
報告提到「2008年公司合資成立黑龍江寶安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目前股權佔比90%,此公司可為貝特瑞提供近2.68億噸儲量、適合於鋰離子二次電池用的優質石墨礦產資源,確保原料供給穩定、持續。」
今年3月1日,寶安明確表示,中國寶安沒有石墨礦。
3月15日,又發佈正式的《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稱子公司的探礦權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但無法確定能否取得探礦權,也無法確定取得探礦權以後能否探出礦。
中國寶安還指出,這些券商並未派人參與調研活動。
2010-11-5
平安證券
《中國寶安:坐擁負極龍頭,新能源業務風生水起》
平安稱:寶安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其雞西石墨產業擁有石墨礦儲量約1億噸。
2011-1-21
國泰君安
《中國寶安:估值奠定底線,石墨烯打開巨大發展空間》
研報中寫到:寶安擁有天然鱗片狀石墨主要產地儲備——黑龍江雞西石墨礦,探明儲量極為豐富,為後續石墨負極材料、石墨烯的研製打開巨大的空間
2011-2-21
信達證券
《石墨烯讓股價飛》
信達稱,寶安旗下子公司貝瑞特擁有中國天然鱗片狀石墨主要產地之一的黑龍江雞西石墨礦… 
600051
寧波聯合
2011-3-27
日信證券
《業績拐點「銻」升價值》
報告中表示,寧波聯合「在土耳其屈塔西亞省蓋帝茲礦位於世界重要銻礦帶上,礦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目前勘探接近尾聲,礦區品位較高,預計銻儲量達到10萬噸……銻礦的中長期價值值得期待。」
寧波聯合3月30日發佈公告稱,公司無關於銻礦儲量的任何勘探數據。
並表示公司高管人員並未接待過該證券公司的工作調研,未向該公司提供過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資料
000056
深國商
2011-5-6
東海證券
《烏鴉變鳳凰》
調研報告,指出「深國商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目前股價僅20元,預計目標價為55元,上漲空間將十分巨大」
深國商一紙公告澄清,並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最近一年內未曾接待過東海證券的調研。」
002507
涪陵榨菜
2011-6-24
中信證券
《推高端產品拉升企業形象》
涪陵榨菜今年推出的600克裝的沉香榨菜零售價為2200元,成為涪陵榨菜最高端的產品,提升了涪陵榨菜高端產品形象
涪陵榨菜公司澄清,沉香榨菜多年前已經上市銷售。
000423
東阿阿膠
2011-6-29
申國萬銀
《東阿阿膠:阿膠塊每公斤零售價5000元不是夢》
報告中稱,東阿阿膠計劃調整其產品說明書,複方阿膠漿目前是1天服用3次,1次1支,公司計劃將說明書改為1次2支,增加複方阿膠漿的使用量。
東阿阿膠公司澄清,公司未申請修改複方阿膠漿說明書用量,關於調整用量的傳聞內容不屬實
000629
攀鋼釩鈦
2011-7-15
銀河證券
《攀鋼釩鈦:股價被嚴重低估》
報告主要結論:攀鋼股價被嚴重低估,公司股價具有很大上漲空間和上漲需要。
攀鋼釩鈦公司澄清,公司未對銀河證券的研究報告施加任何影響或進行任何授權,近期銀河證券及其研究員並未對公司進行調研。
600600
青島啤酒
2011-7-20
國信證券
《青島啤酒:成本見頂估值見底,銷量給力12年發力》
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稱,青島啤酒市值還有7倍多上升空間。
青島啤酒有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指該分析師太樂觀、太冒進,青島啤酒並不需要以此方式拉升股價。
註:財新實習記者楊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