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六一兒童節,扒一扒科技圈大佬們的童年故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01/149941.html

黑馬說: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快樂玩耍、大人們找回童真的時刻。在這一刻,讓我們鉆進時光機,回到科技圈大佬們的童年時光,來看看他們那時的模樣,以及小時候的童年故事對他們的影響。

文 | i黑馬 汪晨



馬雲:一根筋、講義氣、英語好
 
\(左圖中左一為馬雲童年時的模樣)
 
像馬雲這樣擁有傳奇人生的人物,其童年故事也與眾不同。網絡上是這樣言傳他的童年的:
 
馬雲小時候簡直是個傻小子和一根筋,由於腦容積過小,一次只能想一個問題。有一次上數學課的時候,因為臨近中午,馬雲肚子餓了,腦子里只想著吃飯。老師見他心神不定,就讓他起立回答:“如果把1.230中的小數點向右移一位,會怎麽樣?”馬雲連想都沒想,立馬回答:“會吃午飯!”結果,老師就在他的數學期末成績表上打了1分。
 
但“智商”低下的馬雲在童年時代就很喜歡交朋友。由於家庭生活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經常打馬雲。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馬雲小時候非常愛打架,據說他所打的架,沒有一次是為了自己,全是為了朋友。有一次打架打過了火,縫了13針,還挨了學校處分,被迫轉學到了杭州八中。
 
同時,馬雲的英語還非常地好。但英語好的原因讓人既覺得好笑,又感到心酸。“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我就覺得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
 
事後的事情大家也就知道了,馬雲考大學三次落榜,最後還是靠補缺進入了杭州師範大學英語專業。但他一根筋、講義氣的個性以及英語好的特點卻保留了下來,並且讓他被幸運女神眷顧,成為日後中國互聯網界乃至世界商界上叱咤風雲的人物。
 
 
馬化騰:對科學充滿好奇
 
\ 
馬化騰童年時的相貌和現在幾乎沒有差別,其儒雅的氣質在小時候就已經凸顯。他在童年時也是個非常安靜的小孩,大家對他的印象也普遍都是非常乖巧。
 
馬化騰的童年是在海南島的最西端八所港度過的。而南中國海的夜空繁星點點,總是能讓人陷入無窮的好奇和想象之中,那時的小馬化騰也深陷於此,經常對著星星發呆,並由此對科學世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的家人也看出了這一點,給他訂閱了《我們愛科學》等科普雜誌。而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馬化騰讀到了一篇有關於如何制作天文望遠鏡的文章。他纏著媽媽買了一套鏡片回來,動手做了一臺簡陋的望遠鏡,算是滿足自己的天文觀察夢。
 
但在日後,老師告訴他,學天文最終能夠去天文臺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去當地理老師了。而那時的他剛剛開始接觸計算機,他決定轉變方向,開始鉆研計算機。他曾坦言,現在的他還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網絡上,看論壇和用戶反饋,而這種內斂、低調且專註的個性也深深地刻入了騰訊的基因內。

李彥宏:不服輸,喜歡大舞臺


\童年的時候,李彥宏的父母還在晉東化工廠工作,家境很普通。那時他的父親常常帶李彥宏去看戲曲電影,這也讓李彥宏一下子迷上了戲曲。山西陽泉晉劇團招收學員時李彥宏去試了試,沒想到劇院老師似乎從他身上看到了一種靈氣,決定錄取了他。
 
但恰恰因為這一過程太順利,沒有挑戰性,李彥宏對戲曲的興趣一下子就淡了。他開始尋找另外一個目標。那時李彥宏的大姐在剛剛恢複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學,街坊四鄰都非常羨慕。或許是希望站在更大的舞臺上引人關註,李彥宏頂著旁人的嘲笑,開始努力考大學。
 
“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也許就是這股勁,讓李彥宏在2000年突然決定轉型,獨立做搜索引擎,並就此成就了百度的地位。

比爾·蓋茨:叛逆的天才


\ 
蓋茨父母在比爾小時候比較講求紀律,特別是母親瑪麗,一直希望孩子們刻苦學習,多運動,並穿著得體,守時誠信。但小蓋茨明顯不是這樣循規蹈矩的孩子。據說比爾從小就精力過人,早在嬰兒時期自己就能讓搖籃晃動起來,並且很愛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7歲時,蓋茨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反複看《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幾乎有他體重1/3的大書,一字一句地從頭到尾地看。
 
據老蓋茨回憶,比爾在11歲時便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智力水平,經常向父母問一些國際關系、商業和生命本質的問題。而這個時候的比爾開始表現出很強的叛逆性,這與家中講求紀律的氛圍有很大的沖突。12歲那年,他與父母爆發了沖突,老蓋茨甚至直接將水潑至小比爾臉上。但經過心理醫生的開導後,蓋茨父母放棄了對小比爾的控制,給與他自由的成長空間。
 
1969年,蓋茨所在的西雅圖湖濱中學是最早開設電腦課程的學校。學校當時只有一臺終端機,這臺終端機連接其他單位所擁有的小型電子計算機PDP--10,每天只能使用很短時間。而蓋茨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只要一有時間,便鉆進計算機房去操作那臺終端機,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13歲時,他便獨立編出了第一個電腦程序,可以在電腦屏幕上玩"月球軟著陸"的遊戲。
 
日後,叛逆的他更是從哈佛大學輟學開辦了微軟公司,並利用自己的天才理解力和記憶力,將微軟推上了彼時全球最高市值的科技公司。
 
馬克·紮克伯格:小程序員與新潮老爸
 
\說起馬克·紮克伯格,就必須說起他的父親愛德華·紮克伯格。他本人就是一名追逐最新科技的達人,其第一臺辦公電腦就是1984年買的一臺IBM XT,那時的小紮克伯格剛剛出生。
愛德華·紮克伯格這23年來還在診所內配置全息 X光機、掃描儀,並且不斷保持更新,甚至還教助手怎麽使用這些科技設備。
 
馬克·紮克伯格小時候非常討厭做家庭作業,老紮克伯格就教小馬克寫代碼,這也為小馬克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那時他還讓小馬克寫了一個原始的即時通訊工具,讓牙科診所里的人可以通過電腦互相溝通,家里人稱呼這個程序叫ZuckNet。“這個工具漏洞很多,時常崩潰,但我們還是用了將近一年時間。”
 
蒂姆·庫克:好學生代表


\庫克的父母1971年帶著庫克和他的三個兄弟一起搬到羅伯茨代爾,庫克當時11歲。他進入當地的學校後十分用功,還加入了年鑒編撰團隊,負責業務方面的事情。他還曾經加入一支樂隊,負責演奏長號。
 
庫克當時的數學老師芭芭拉·戴維斯(Barbara Davis)說:“你不會管他叫書呆子,大家都喜歡跟他在一起。他很可靠,對自己的工作總是一絲不茍,所以我很信任他。”庫克在代表自己的班級在畢業典禮上發表致辭時,被同學一致推舉為“最用功的學生”,而且經常獲得各種嘉獎。其“可靠“的性格也使他日後得以在蘋果公司逐步上升,並在喬布斯逝世後接過了蘋果CEO的位置。但蘋果在庫克時代的創造性並不如喬布斯時代,不知和小時候過於靠譜是否有關。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汪晨,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