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重倉股同仁堂悄然飆升為哪般?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8/xMMDAwMDIyOTExMg.html
一直表現落後的同仁堂搖身一變成了醫藥板塊的黑馬。
進入2011年,去年的三大牛股云南白藥、東阿阿膠和片仔癀都出現大 幅調整,但是同樣是中藥企業,同仁堂卻逆市上揚,農曆春節之後漲幅更是明顯,從2月9日到3月17日,同仁堂從30.65元最高漲到了40.98元,最高 漲幅達到了34%,近日雖有回調,但是股價仍在37元上方,漲幅仍超過20%。
而同仁堂2010年年報顯示,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五席被基金包攬,其餘席位也被保險、年金等佔據。
同仁堂發生了什麼?
被「輕視」的百年老店
同仁堂有著和其在中醫藥領域地位不匹配的市值。
同仁堂創建於1669年,至今已經300多年歷史,同仁堂在品牌基礎、獨家品種和製藥工藝等方面具有不可複製性,在傳統中醫藥領域具有不可撼動的代表地位。
但是這些都沒有體現在其估值上,在A股市場上,能夠跟同仁堂進行類比的只有云南白藥和東阿阿膠,截至3月25日,云南白藥和東阿阿膠的市值分別為389.9億元和297.1億元,同仁堂卻只有194.5億元。
而不少業內的投資人士對同仁堂的目前的投資價值並不認同。
「現 在投資界對於同仁堂基本有兩點共識,第一,同仁堂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它們的產品質量也很好,產品也很有競爭力;第二,但是同仁堂在戰略上,在管理上,在營 銷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從現在的情況看,還看不出公司在這些方面有實質性改進,所以同仁堂的股價表現在醫藥行業內長期偏低,公司的獨特優勢並沒有獲得溢 價。」博瑞藍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少平認為。
雖然同仁堂集團的直銷門店大部分都在大股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手中, 但是張少平認為,由於同仁堂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下屬公司之間有著大量的關聯交易,因此從同仁堂門店的經營情況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整體管理水平,同時從中還可以 分析出同仁堂毛利率一直偏低的原因。
同仁堂的毛利率水平跟其產品售價和產品的獨特優勢完全無法匹配。
產品多樣化的云南白藥2010年中報顯示其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也接近30%,一些獨家中藥的毛利率更高,東阿阿膠的阿膠系列產品毛利率接近70%,片仔癀旗下的片仔癀系列產品的毛利率更是高達76%。但是同仁堂2010年年報顯示,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只有13.75%。
張 少平曾經對同仁堂的不少門店都進行了草根調研。在張看來,同仁堂在門店策略上存在明顯失誤,「同仁堂在全國建立了上千家的自有終端門店,在門店選址上,同 仁堂都選擇大商場和很好的商業地段,這樣的選址必然需要非常高的租金,此外,同仁堂的裝修也是力求古典和豪華,這就更增加了門店的開設和運營費用。」
高企的開辦和運營費用吞噬了同仁堂的利潤。
「同 仁堂門店主要是提供中藥產品,這塊業務的利潤其實很微薄,中藥不像中成藥或西藥,中成藥或者西藥經過提煉、萃取,最後的售價可以很高,因為消費者沒法辨別 和比較,但是中藥材的價格如果上漲,消費者很容易就能感知到。而且去年以來,中藥材價格上漲了很多,這也會擠壓中藥材銷售的利潤空間。除了中藥材的銷售 外,同仁堂的門店也銷售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風丸等自己的產品,但是同仁堂自有產品雖多,也無法支撐起一個自有門店的銷售,為解決租金等較高的費用問題,同 仁堂選擇毛利及銷售金額較大的參茸類滋補品。」張少平表示。
上海一私募基金經理認為「滋補品的銷售雖然能夠跟同仁堂的門店匹配,但是同仁堂 銷售的參茸等都只是粗加工產品,也就是原材料加上簡單的同仁堂的包裝,或者是直接銷售其他品牌的滋補品。同別的專業滋補品連鎖店例如東方紅、位元堂等比 較,同仁堂在這方面沒有任何優勢,甚至在品系、包裝及營銷手法上處於劣勢。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是在同仁堂購買還是在別的地方購買,售價只是跟產品質量的 高低相關,跟品牌之間關聯度不大,也就是說,在這些產品上面,同仁堂的品牌價值並沒有發揮出來。」
即便如此,深圳一私募基金經理認為從投資 角度看,不一定是壞事,這正說明同仁堂在成本控制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對於同仁堂來說,例如壓縮終端門店的數量,改為在每個城市設立少量旗艦店,加大相關的 產品服務,同時通過其他銷售渠道來銷售自己的低值中藥產品,一方面能夠達到宣傳同仁堂的高端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能節省大筆成本支出。現在市場投資者都在 盯著同仁堂的管理層,等著他們積極作為。
高送配背後
3月22日,同仁堂發佈2010年年報,年報的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38.24億元、淨利潤3.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30%和19.19%,基本每股收益0.659元,同比增長19.17%。這些數據顯示同仁堂的 成長性依然一般,但是同時公佈的利潤分配預案卻讓人眼前一亮,同仁堂公告稱,擬10股送紅股5股派3.5元,同時擬向全體股東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每 10股轉增10股,這是同仁堂上市以來最慷慨的一次分紅。
「高送配是市場炒作的一個主題,這或許是前期股價上漲的一個推動因素,但是除此以 外,高送配本身透露出的積極信號更值得期待。」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認為,「這說明管理層開始重視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同仁堂的高送配其 實也印證了一則傳言,「同仁堂最近股價的表現還因為市場傳言稱北京市政府希望同仁堂有所改變,如果該傳言屬實,則可以預期管理層的積極性未來會被調動起 來,公司的價值也會充分體現出來。」
傳言或許並非空穴來風,同仁堂年報中就明確表示「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將同仁堂集團列為首都發展 醫藥產業的龍頭企業,整體進入生物醫藥『G20』工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政府部門對同仁堂的發展寄予了厚望,國家漢辦與同仁堂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 書,將共同推動中醫藥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公司作為同仁堂系內的核心企業之一,必將受益於這些舉措,同仁堂集團整體制定的戰略規劃,也必將帶動和促進 公司未來的快速發展。」
上述私募人士認為,如果管理層積極作為,同仁堂未來會擁有很強的爆發力,「將同仁堂和別的中藥企業進行橫向對比, 可以發現,近些年同仁堂幾乎是止步不前,但是別的上市公司都在進行快速擴張,如雲南白藥就加緊新產品開發,圍繞著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進行多元化,開發出了 云南白藥牙膏等產品,東阿阿膠則做大膠塊業務,同時依據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採取類似貴州茅台的提價策略,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康美藥業則注重上下游一體 化的建設,從而獲取更強的競爭優勢。」但是「無論是云南白藥、東阿阿膠還是康美藥業走的路,在同仁堂身上複製都並不難。」
資產注入疑雲
除了積極改善經營外,讓資本市場覬覦的還有同仁堂大股東手上的資產。
「同仁堂集團公司有不少的優質資產並沒有注入上市公司,同仁堂旗下主營參茸、蟲草等高端滋補品的同仁堂健康藥業公司尚未注入上市公司;同仁堂上市公司中主要包括中藥部分,而商業連鎖部分也還沒有注入。」上述深圳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同仁堂大股東名下除了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及香港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外還擁有專做保健滋補品的同仁堂健康藥業及負責中藥材採購、銷售等子公司,其中香港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在A股上市公司裡。除了兩家上市公司外,同仁堂大股東手中最優質的資產就是同仁堂健康藥業。
來自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透露,2009 年,同仁堂大股東同仁堂集團收入達到102 億,其中上市公司及同仁堂健康藥業分別貢獻收入的32%和29%;大股東同仁堂集團利潤達到8億多,上市公司及健康藥業分別貢獻利潤的47%和40%。
同仁堂集團下屬公司之間大量的關聯交易也強化了市場對於同仁堂資產注入的預期。
「從業務結構來看,集團主要由製藥工業、醫藥商業及醫療服務三塊組成,而這三個業務板塊在法人單位層面又相互交叉,集團整體的業務架構並不是非常清晰,未來存在整合的必要。」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
此外,國金證券認為「由於業務和法人單位的相互交叉,導致作為上市公司的股份公司與集團其他下屬法人單位存在大量的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從上市公司監管角度看,未來也存在整合的必要。」
最近我的第一重倉股$TSC集團(00206)$ 跌跌不休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30629257最近我的第一重倉股
$TSC集團(00206)$ 跌跌不休,本週以來更是放量大跌。首先我要向因看到我的貼子而高位買入並虧錢的球友們道歉!
然而,昨天我能找到相關的負面信息一是安東中報預減,二是宏華賣了條鑽井船,但這都與206沒有因果關係。
儘管我對海工一竅不通,也從未打過公司電話或現場調研(我大部分股票都這樣),但憑著我對財報和行業基本的邏輯推理,結合幾個股友的調研反饋和我對公司及行業新聞的持續關注,都表明公司基本面的確在持續向好,海工行業也比較陽光。
因此,我決定持股不動,並且昨天和今天還加了點點倉,維持在三成倉不變。我會先等待中報,如無意外下周應該會像去年那樣出盈喜公告。待中報後再作評估,我會耐心等待公司簽大訂單和年報。
讓我心態平穩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的第二重倉股
$中核國際(02302)$ 最近被資金關注而飆升,從我年初因朋友推薦而重倉殺入以來剛好翻倍了,若非206加倉則倉位已升至第一。
回想3月份證券市場紅週刊
@圈兒 採訪我時,我曾極力看多核電行業並告訴她我持有中核國際。但是,因為向我推薦的朋友當時還在建倉過程中,所以我請求週刊不要發表我對核電行業的分析和提及個股,因為2302市值太小成交清淡,最終只在這篇《敗也財務成也財務》的採訪結尾簡單的提了一下核電。
過去半年多來,我看了很多核電行業的資料文章,也同一些業內人士有過學習交流討論,但我沒有在網上發過主貼,這個貼子後邊我曾簡短的回覆過,沒深入。現在媒體和資金對行業和相關個股已經有所關注,只不過有水平的深入研究仍然很少。我想重複的觀點是,核電未來十年是非常確定的高增長行業,要科學理性地看它,我相信會產生十倍股的。
另:這篇文章雜誌社修改過幾次,我自己的新浪博客上的文章可能更流暢一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最近我的第一重倉股$TSC集團(00206)$ 跌跌不休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30629257最近我的第一重倉股
$TSC集團(00206)$ 跌跌不休,本週以來更是放量大跌。首先我要向因看到我的貼子而高位買入並虧錢的球友們道歉!
然而,昨天我能找到相關的負面信息一是安東中報預減,二是宏華賣了條鑽井船,但這都與206沒有因果關係。
儘管我對海工一竅不通,也從未打過公司電話或現場調研(我大部分股票都這樣),但憑著我對財報和行業基本的邏輯推理,結合幾個股友的調研反饋和我對公司及行業新聞的持續關注,都表明公司基本面的確在持續向好,海工行業也比較陽光。
因此,我決定持股不動,並且昨天和今天還加了點點倉,維持在三成倉不變。我會先等待中報,如無意外下周應該會像去年那樣出盈喜公告。待中報後再作評估,我會耐心等待公司簽大訂單和年報。
讓我心態平穩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的第二重倉股
$中核國際(02302)$ 最近被資金關注而飆升,從我年初因朋友推薦而重倉殺入以來剛好翻倍了,若非206加倉則倉位已升至第一。
回想3月份證券市場紅週刊
@圈兒 採訪我時,我曾極力看多核電行業並告訴她我持有中核國際。但是,因為向我推薦的朋友當時還在建倉過程中,所以我請求週刊不要發表我對核電行業的分析和提及個股,因為2302市值太小成交清淡,最終只在這篇《敗也財務成也財務》的採訪結尾簡單的提了一下核電。
過去半年多來,我看了很多核電行業的資料文章,也同一些業內人士有過學習交流討論,但我沒有在網上發過主貼,這個貼子後邊我曾簡短的回覆過,沒深入。現在媒體和資金對行業和相關個股已經有所關注,只不過有水平的深入研究仍然很少。我想重複的觀點是,核電未來十年是非常確定的高增長行業,要科學理性地看它,我相信會產生十倍股的。
另:這篇文章雜誌社修改過幾次,我自己的新浪博客上的文章可能更流暢一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七只重倉股大跌 巴菲特直面數十億美元虧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74

重倉股相繼大跌,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組合近期蒙受沈重損失。
據路透社報道,以半年報顯示的持倉量衡量,近期7只重倉股大跌就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造成了超過50億美元的損失。
其中,IBM和可口可樂對巴老的打擊尤為沈重。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因三季度財報不佳,IBM股價周一重挫7%,造成巴菲特單日虧損近9億美元。可口可樂也沒給巴老多大喘息時間,同樣因為三季度營收不及預期,股價大跌逾6%,巴老又損失了近11億美元。
除此之外,近期油價大跌,能源股也毫不猶豫地捅上了一刀。如果相較於半年報,巴老的持倉未變,埃克森美孚給他帶來的損失約在3.11億美元。其余的虧損主要由富國銀行、美國運通、通用汽車和全球第二大油沙生產商Suncor貢獻。

不過,也許對於世界第三富來說,幾十億美元的賬面虧損不算什麽。況且,巴菲特應對短期市場波動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實際上這也是他能成為股神的核心因素之一。
巴老甚至常常把市場下跌看做買入的機會:
當股價大幅偏離其價值時,市場下跌有利於那些手中持有現金的、真正的投資者。
當你要投資時,恐懼的氛圍是你的朋友,欣然的市場是你的敵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六成公司前三季業績預喜 基金獨門重倉股大揭秘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16/938720.html
眾所周知,基金獨門重倉股一直是基金拉開差距的利器,特別是這些業績大幅增長的個股,擁有良好的基本面,值得長線關註。
隨著上市公司中報進入密集披露期,部分公司的三季度業績情況也初露端倪。
從已發布業績預告的公司整體情況來看,約有接近六成的公司前三季業績預喜,其中,化工、電氣設備是預喜公司數目最多的兩個行業。
記者統計發現,前三季度業績出現明顯改善的65只個股中,41只有基金重倉持有,其中,預計增幅在70%以上的華東醫藥由35只基金“抱團重倉”,而海鷗衛浴、中聯電氣、寶馨科技等11只預喜股則由11只不同基金“獨門重倉”。
近六成公司業績預喜
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在滬深兩市已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的236家公司中,約有56%的公司業績預喜。其中,業績獲得明顯提升或改善的公司有65家。
其中,農林牧漁板塊的牧原股份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為2-3億元,凈利潤最高增幅達11013.58%,提升幅度最大。“公司是一體化的生豬養殖企業,盈利的大幅提升,主要是受豬價進入上升周期帶動,”一券商分析師指出。傳媒行業的華媒控股以最高1853.30%的凈利潤增幅列增幅榜第二,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是因為公司2014年度實施完畢重大資產重組,主營業務由儀器儀表更變為經營廣告、報刊發行、印刷、新媒體等業務。
“投資者需要註意甄別的是,有些公司的業績增長並非來自於主營業務,那麽,這種業績短期的爆發式增長可能就不具備可持續性。”上述分析師進一步指出。
記者註意到,漢麻產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15%-1065%,不過,業績變動原因為第三季度下屬子公司漢麻生物公司擁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完成後,增加三季度的經營業績,同時上半年股份公司的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等被征收完成後增加了營業外收入。
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化工、電氣設備兩大板塊業績增長的公司數目較多,化工類公司有11家業績大幅提升或改善,湖北金環 、渝三峽A、永太科技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616.34%、304%和230%。
41只個股被基金重倉
記者對上述65只業績大幅提升或改善的個股進一步分析後發現,其中的41只個股進入了基金的十大重倉股行列。
數據顯示,由10只以上基金“抱團持有”的個股達10只,分別是:華東醫藥、衛士通 、牧原股份、雛鷹農牧 、中科金財 、桂東電力 、丹甫股份 、智光電氣 、百潤股份和聯絡互動 。其中,生物醫藥行業的華東醫藥吸引了35只基金入駐,長城醫療保健、嘉實醫療保健 、長城消費 、嘉實主題新動力4只基金的持股占凈值比都在7%以上。計算機行業的衛士通則吸引了27只基金“抱團”,大成景陽領先持股占凈值比超過14%;前三季度業績大幅提升的牧原股份也有26只先知先覺的基金搶先入駐,銀河消費 、中歐新趨勢 、招商先鋒 、華泰柏瑞行業領先、基金銀豐 5只基金的持股占凈值比在9%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65只個股中,有11只個股只有一只基金重倉持有,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獨門重倉”。其中,由廣發內需持有的海鷗衛浴基金持股占凈值比例最高,為6.28%;光大新增長持有的寶馨科技則增幅最為顯著,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00%-250%。
“眾所周知,基金獨門重倉股一直是基金拉開差距的利器,特別是這些業績大幅增長的個股,擁有良好的基本面,值得長線關註。”上述分析師最後說。

-
大眾證券報
-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解密王亞偉真實私募業績:重倉股被套 業績跑輸A股指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694.html
作為前“公募一哥”,王亞偉曾經代表的是基金行業最高級別的投研水平,但轉投私募後卻黯然失色。
奔私後的王亞偉行事低調,鮮有對外披露基金信息。《第一財經日報》從相關渠道了解到了過去一段時間王亞偉的真實業績。實際上,王亞偉進入私募行業後不僅沒有續寫曾經的輝煌,反而出現了一些敗績,比如其管理的幾大基金跑輸A股指數、重倉股被套牢等。
王亞偉的前同事、華夏基金一位離職元老稱,王亞偉的變化緣於失去了華夏基金強大的平臺優勢。“王亞偉的業績在2003年應該是行業倒數,沒有華夏基金的平臺,沒有範勇宏(華夏基金原總經理)的栽培,也就沒有王亞偉。”該人士如此稱。
業績跑輸
格上理財數據顯示,王亞偉成立的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千合資本”)7只主基金分別為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雲豹一號、昀灃2號、昀灃4號,其中的6只由王亞偉操刀管理,僅千合紫荊1號基金由華夏基金原同事崔同魁管理。
《第一財經日報》發現,王亞偉雖然業績戰勝了崔同魁,但卻跑輸了A股整體市場波動。

千紙鶴1號便是一只沒有跑贏A股指數的基金。格上理財統計顯示,自2014年11月28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千紙鶴1號單位凈值變為1.2749元,實現收益27.49%,同期衡量A股整體股票價格波動的萬得全A指數漲幅達到了53.24%。亦即,上述接近一年的時間里,王亞偉管理的千紙鶴1號大幅跑輸A股市場約25個百分點。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的私募基金也大幅跑輸了A股整體波動。在2015年1月13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期間,昀灃3號單位凈值增長至1.0522元,總收益為5.22%,同期萬得全A指數漲幅高達23.80%,超越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業績18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雲豹一號成立於2015年4月20日,至今公開過凈值。昀灃4號是目前有公開數據可查詢的王亞偉千合資本旗下唯一一只跑贏A股整體表現的基金。2016年1月15日成立至3月15日的兩個月內凈值上漲4.22%,同期萬得全A指數跌幅達到24.74%。
以上可見,王亞偉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業績難言出色,這與過去他在公募行業叱咤風雲時的業績相差甚遠。
Wind資訊統計,王亞偉在2005年12月末至2012年5月初管理華夏大盤期間,累計取得了約12倍收益,業績回報年化收益率為50%,在同類77只基金中排名第一,大幅超過基準回報10倍以上。
另一只他在華夏基金管理的華夏策略基金從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盡管市場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但王亞偉仍逆市取得了128.60%的收益,在30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
“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過去,如何打造平臺、如何磨合團隊,愈發重要。”上述王亞偉前同事說,私募基金最終必須突破創始人個人過往業績的層面,必須突破單純投資能力向平臺能力的兼容。
重倉股被套
脫離了華夏基金的王亞偉,雖然頭頂著原公募一哥的光環,但業績卻出現了大滑坡,不僅反映在上述基金表現一般,也體現於重倉股的操作上。
格上理財統計,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王亞偉先後重倉了深紡織A、一汽轎車、三聚環保、紅相電力、廊坊發展、國電南瑞、上海三毛、渤海輪渡等多只個股,涉及板塊包括電子、汽車、房地產、化工等。
但《第一財經日報》查詢過往資料發現,王亞偉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高位買入渤海輪渡。據渤海輪渡季報信息,截至2015年6月末,王亞偉管理私募基金昀灃、昀灃3號、千紙鶴1號分別持有渤海輪渡855萬、790萬、515.21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78%、1.64%、1.07%。
從其後渤海輪渡的走勢來看,王亞偉被套乃大概率事件。渤海輪渡在2015年二季度最高價23.98元、最低價為14.2元,均價為17.81元,截至當季末的收盤價為16.63元。隨著股災的發生,渤海輪渡股價很快遭遇腰斬。整個去年三季度,渤海輪渡跌幅達到44.5%,當季最高價17.28元,最低價8.15元,均價11.65元,收盤價為9.23元。
去年三季度,對於渤海輪渡,王亞偉旗下基金進行了不同方向的操作。其中,昀灃、昀灃3號分別增倉53.32萬股、109.3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升至1.89%、1.87%,千紙鶴1號則減持了140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8%。
對於上述三只基金存在反向交易渤海輪渡的問題,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本報稱,業內一般都是同一策略,要麽一起買,要麽一起賣。“有可能在兩只基金增持完成後,王亞偉對渤海輪渡進行了全面減倉,而千紙鶴1號披露的數據則是減倉的開始。”
然而,去年三季度之後,渤海輪渡股價保持弱勢震蕩,截至目前最高價僅為13.14元。這一價格低於渤海輪渡二季度(王亞偉首次買入的季度)的最低價14.2元。王亞偉似乎成了高位買入的接盤俠。

折戟國電南瑞又是王亞偉私募之路的一大敗績。
《第一財經日報》從國電南瑞的走勢和昀灃3號的持倉變化分析得知,王亞偉同樣是高位買入該股票,但在隨後的一季度低位補倉,之後又選擇了減倉。
國電南瑞季報顯示,2015年二季度,王亞偉旗下昀灃3號、昀灃作為新進機構分別買入國電南瑞1680萬股、121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分別為0.76%、0.55%。當季,國電南瑞最高價30.3元,最低價17.32元,均價24.43元,季末收盤價為20.69元。
國電南瑞隨後震蕩走低,王亞偉為此逢低補倉。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昀灃3號持股數量達到了19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為0.9%,三季度該基金增倉了309萬股。昀灃因未進入該股十大流通股名單,未能查詢具體的持股變化。
到了去年四季度,國電南瑞走出了反彈。截至2015年末,國電南瑞收報16.68元,一個季度的股價增幅為17.55%。當季最高價為18.17元,最低價為14.29元,均價為16.48元。在股價反彈中,王亞偉選擇了減倉。昀灃3號轉手減持了365萬股國電南瑞股票,截至當季末持股總數為1625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4%。
盡管王亞偉去年二季度買入、三季度補倉、四季度減倉,但折戟國電南瑞也成了大概率事件。國電南瑞去年四季度的最高價18.17元,比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首次大舉建倉的季度)最低價17.32元也高出不到5%。截至2016年4月18日,國電南瑞收報14.59元,較17.32元還要低15%以上。
如果說,被套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多少是因為去年6月中旬發生的股災,一切情有可原。但高買低賣廊坊發展、很大程度錯過其重組機會則成為王亞偉奔私後被業內詬病一大敗筆。

廊坊發展近日公告稱,11、12日,恒大地產集團分別以每股15.28元和15.87元的價格合計買入廊坊發展1902.8萬股,占廊坊發展總股本5.05%,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同時,它還發布了另一則公告,正在籌劃重組,股票停牌。
由此,坊間傳言的恒大地產借殼登陸A股一事終於浮出水面。
值得玩味的是,一向精於布局重組股的王亞偉卻未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甚至,他的操作方式是反其道而行。2015年一季度,王亞偉攜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三只基金大舉殺入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一季度末,三只基金持股數量為515萬、266萬、331萬股,對應的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35%、0.96%、0.87%。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繼續高位加倉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二季度末,上述三只基金對廊坊發展的持股數量分別增加到了649萬、440萬、415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71% 、1.16%、1.09% 。
在牛市效應和王亞偉增倉等因素帶動下,廊坊發展在去年二季度股價創出歷史新高,股價最高沖至30.05元,當季最低價為17.87元,均價為22.81元。進入去年三季度,廊坊發展股價遭遇大跌。王亞偉“順勢”減倉。三只基金期間分別減持261.8254萬、60.94萬和85.7734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87.41萬、380萬、330萬股。
進入去年四季度,廊坊發展繼續下跌。王亞偉繼續減倉。昀灃、千紙鶴1號分別減持50萬、70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30萬、260萬股。另一只基金昀灃3號在經過減持後,持股數量已經跌出了10大流通股股東的名單中,而被未公開披露。
截至去年末,昀灃、千紙鶴1號合計持股數量為5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合計占1.53%,相比半年前,王亞偉已經減倉大半。縱觀2015年一年,王亞偉在廊坊發展上,做了高位增持、低位減倉的舉動。誰料減倉之後,廊坊發展攤上了恒大借殼的好事情。
若無意外,一向以埋伏重組股而名聲鵲起的王亞偉遭遇“踏空”。
如今在私募的江湖中,王亞偉無疑是一個低調的人,他管理產品業績情況鮮有公布,但離開了華夏基金後的王亞偉難言真正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