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直擊世界互聯網大會|IBM烏鎮賣萌:人工智能Waston能作詩也能協助看病

一向以商務、沈穩形象示人的老牌IT企業IBM難得在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賣起了萌。

第二次參加烏鎮互聯網大會的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這一次做起了詩。

事實上,這首詩真正的“作者”是被安置在烏鎮IBM自動詩文寫作系統“偶得”。陳黎明在大屏幕上輸入“最美烏鎮”之後,屏幕上呈現出“最無春草滿江山 美人仍憐舊羽冠 烏雁自飛明月上 鎮雲長在翠微見”的詩句。

除了作詩,這一次IBM還在自家展臺上玩起了遊戲,讓大家通過腦電波意念控制小機器人BB-8,並完成打保齡的任務。在我們現場工作人員的控制下,BB-8簡直是滿屏的橫沖直撞,現場絕對是一場腦與腦之間的保齡球較量。

BB-8保齡球大賽之外,IBM這次還展示了溫暖的成長小夥伴——智能玩具小恐龍Dino。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學習型“玩具”, Dino能在與孩子不斷的聊天中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而這些看似相當不IBM的產品背後都有IBM近來力推人工智能產品Watson計算機的身影。

在e-Business、智慧地球之後,擅長以概念領跑的IBM這次在中國打出了“認知商業”的口號。

來自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的“野心”是:認知商業是繼“智慧地球”之後,IBM發布的又一次重大轉型戰略,它將引發堪比電子商務的又一次的商業變革大潮。

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Ginni Rometty)在2016年CES期間公開宣布“IBM不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軟件公司、服務公司,而已經轉型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和雲平臺公司”之後,曾有誤傳IBM會“放棄咨詢業務”。

2016年春節後再度面對媒體,陳黎明一開始就主動談起這次轉型。“發布之後有不同的解讀,說IBM的業務是不是有些傳統的行業不做了?不是,在這里我再做一個澄清。IBM在一些核心的傳統領域,包括我們的主機、高性能計算機(Power)、存儲,也包括很多傳統的軟件,我們依然會做下去。當然,像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及安全,包括雲平臺、認知計算這個領域的轉型,也是勢在必行的。”

對於IBM的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陳黎明的觀點是就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傳統的IT行業在全球是呈下降趨勢的,但在中國目前下降的趨勢不像國外那麽迅猛。可以肯定的是,IBM在雲平臺、認知計算領域未來的收入將會占到相當的比重。

對於認知商業,羅睿蘭的觀點是“未來是認知的,而我們正朝著一個認知的物聯網前進。”

作為最早從事人工智能、認知計算的公司之一,IBM從數十年前就開始在認知計算領域進行投資。2014年,Watson集團成立,2015年10月,成立了業內首個“認知商業”咨詢部門。

這一次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陳黎明透露,在機器學習算法領域,IBM 已經獲得一系列專利成果,使得Watson可以自動選擇和優化機器學習算法和模型,整個過程無需人工介入,無需編程,消除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一個關鍵瓶頸。IBM還投資數十億美元,與數千名醫療、法律、金融等領域的專家和專業機構合作,為二十多個行業建立了知識本體,Watson通過閱讀和分析海量的專業文獻和數據,進行知識吸收、展現和推理,建立證據庫,並與領域專家交互合作,增強知識本體,擴充和改進證據庫,迅速成為該領域的頂級專家。

在癌癥領域,目前Watson已經向美國、中國、印度、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2億病人提供診斷和治療:在中國,IBM與杭州認知合作,幫助全國21家醫院引入Watson腫瘤解決方案,幫助醫生根據每位患者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在日本,Watson在10分鐘之內閱讀和分析了2000萬份醫學文獻、論文和病例,找到了東京大學收治的一位66歲女性白血病患者的一個活性基因突變,幫助醫生采用新的醫療方案,使患者順利康複。

按照IBM方面公布的數據,目前 Watson已經能夠為全球超過2億的消費者提供服務:IBM與GM合作,將Watson的強大能力整合到首個汽車認知移動平臺“OnStar Go”之中,為司機和乘客創建更加高效、安全的行車體驗,如燃料不足時臨時停車、激活燃油泵並付款加油後再行上路,在旅途中訂購一杯咖啡,或在路過藥房前收到處方藥購買提醒等;Watson還分析了時尚明星李宇春從2013年以來的出鏡形象及其全部微博和微信評論,建立了李宇春“時尚形象”與粉絲及公眾評論間的關聯模型,把握其時尚特質,在短短一周時間之內幫助設計師設計出了個性化的李宇春“認知禮服”;Watson還為超過50萬學生選擇合適的課程,幫助教師制定最佳教學計劃等。

此外,陳黎明發布了IBM類腦計算機及原子存儲技術等。據了解,作為一款用於深度學習的類腦超級計算平臺,IBM TrueNorth其處理能力相當於 1600萬個神經元和40億個神經鍵,消耗的能量只需2.5 瓦。將低能耗的類腦處理器應用於深度學習無疑是未來大數據處理創新方法。相比目前存儲一個比特的信息需要100萬個原子的現狀,IBM新一代存儲技術只需要12個原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77

【專題籽】退休地盤佬才華洋溢 作詩寫字抒發情懷

1 : GS(14)@2017-12-04 04:48:26

劉庚豪(河馬)80年代參加香港大學舉辦的一個硬筆書法比賽,拿了亞軍。

【文化籽:胚芽故事】現在全港約有45萬註冊建築工人,不過當中一半已屆45至50歲,預計他們將於未來10至15年內退休。做了一世地盤,退休紮鐵註冊大工劉庚豪(河馬)平時愛讀書寫字抒發感受,血汗之下,放工之時,他也有夢想等着完成。


「如果紮鐵是為生計的話,藝術是為助長人生的一種激素,是生命中,最能驅使你勇敢生活的添加劑。我是1978年入行的,還是着喇叭褲時代呢。」同年近70歲、退休紮鐵註冊大工河馬聊天時他笑道。說話總是文縐縐的他在地鐵剛開始興建時入行,正值建築業昌盛的年代,參加過2007年紮鐵工潮,去年退休;從小就愛練書法、看書與寫詩。返工的背包裏除了報紙,有時會有本《阿Q正傳》,下雨天、等開工的日子,他在家攤開紙筆墨,一寫就是大半日,食飯收枱都忘了,是地盤界的「文佬」。本是馬來西亞華僑的他1976年回港,在工廠做日薪18元的雜工。做燒焊的朋友笑他:「你得嗰十幾蚊!外面紮鐵入行價都日薪$75;大工$110!」他一個轉身跑去荔枝角美孚大橋,荔園旁的填海工地應徵紮鐵工,判頭叫他去深水埗買個小鈎,使了$6.5就入行,「嗰陣時邊有咁多安全意識,幾乎冇王管。我們穿的白飯魚,鞋底薄無鐵板,在鋼筋上走來走去,不知在鋼筋上掉下來幾多次,跌到你傷為止。」那年代的地盤工,是個很靠人事的傳統行業。有冇工開,人工多少,除了看市道,就看誰識得人多,「蛇頭」有工開預埋你。你朝早五、六點到「蛇頭」聚腳的茶樓,就有人來招兵,沙田、汀角路、大埔,飲完茶就開工,八、九十年代行業興旺,工人、蛇頭、茶樓都開心。


開工不足的原因有好多,但被「蛇頭」壓價,貴價大工及老師傅被淘汰,讓他最覺得憤恨不公。

平時工作環境嘈雜壓力大,他包裏不時袋着書,嘈雜環境看書可定心神。


難忘大罷工 不滿待遇跟樓價成反比

那個年代個個梗係今朝有酒今朝醉,錢花了就賺回來,沒想太長遠。好日子至2003年沙士同金融風暴後變色,「記得十年前好多樓價都已經過萬蚊一呎了。為何97前拿千元日薪,沙士後至2007年時跌至六百、七百五,水瓜打狗(被從中抽佣)少了一截,工作量、難度及體力要求卻沒減。」任意壓價,判頭無端端叫你收工飲茶(即炒魷)。各種欺詐不公,引發2007年8月香港紮鐵工人大罷工。冇工開的河馬收到電話,「喂!你仲瞓!罷工開始了!」他翻身就跑去工運現場,「工友來自四面八方,聚結起來,聲勢浩大。36天崢嶸歲月,說明紮鐵佬的凝聚力挺好的。」那時他在茶樓,半個鐘就寫首《八月際會》,登在工運刊物裏。現距紮鐵工人大罷工剛好十年,那以後成立了紮鐵業團結工會。他說近年怪現象又再臨,老闆說要請後生的,不請老師傅了。今年5月1日宣佈紮鐵工加人工,傳媒寫大工日薪$2,370,現實朋友間大工收$1,950,有時收$2,170。「最重要都是淡風吹起,沒多少大工程,於是老闆玩弄你於股掌中,僧多粥少、故態復萌囉。」冤屈氣化成詩詞:「甚麼豪華樓盤、呎價王,都是我們工人起的。但樓價卻跟我們的薪金成反比!貧富懸殊,係咪太諷刺了!」於是又寫下了這首詩《另吟》:上太空之大壯舉下乘荒之流浪漢相映成趣 世態炎涼莫甚於此 盛世矣


平時工作環境嘈雜壓力大,他包裏不時袋着書,嘈雜環境看書可定心神。

他在工地裏執到片木,回家刨成船狀,中間挖個洞,刻兩條坑配塊鐵片,變了一個成斤重的毛筆盒。旁邊的圖章是他執到半舊圓滾滾如恐龍蛋的石頭,用電刻筆、用刀刻字,成自己的圖章。



記者:陳慧敏攝影:Chan Long Hei/ATUM Images Justin Lun/ATUM Images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27/202246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7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