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网上传了多年 “覃辉”照片竟不是本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8/1477329.shtml

  最近星美国际 (00198,HK)动作越来越大,当北京“天上人间”被查之后,“传媒富豪”覃辉再度回到公众的视野。
8月16日凌晨, 落款为星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份声明开始在各个网站出现,这份不到600字的声明指出:“近期,国内多家报纸、网站、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转载和录制 了有关覃辉先生的报道文章和电视节目”,“甚为可笑的是,各文章和节目中所采用的照片并非覃辉先生本人,而是星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覃宏先生”。
截至昨晚(8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发稿,星美国际(00198,HK)尚未有对此发出公告。
团结的“兄弟连”
通过覃辉曾染指的四家上市公司公告可以发现,无论是早期取道三爱海陵还是后来星美国际的救赎,覃辉和覃宏两兄弟一直十分团结,尤其是在星美的危急时刻,覃宏走到幕前,力挽狂澜。
昨日覃宏在电话中十分温和,覃辉则继续沉默。覃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最近(媒体报道)带来一些困扰,希望通过声明避免传播虚假信息。
据悉,这份声明尽管落款为公司,但内文明确,“覃宏先生并星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特郑重发表”。覃宏透露,早先香港的媒体关于误用图片一事已经清楚。言下之意,内地继续出现虚假信息。
覃辉身上一直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外界对他了解甚少,而他似乎也乐于和大家保持距离,不愿意过多曝光。无论是否覃辉刻意所为,多数时候他都对传闻视而不见,只是偶尔动动嘴澄清。在成为“大众级新闻人物”后,有关他的传闻越来越多,但外界难以看清楚他的庐山真面目。
外界对于覃辉的评价集中在两个层面,一说为非常低调,另外一说则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高调做派。据悉,早先曾有财经媒体甚至将覃辉描述为“准黑道”人物,这 样的评价让覃辉极为反感,他之前曾对媒体愤怒表示:“媒体对我主观司法定性,乱扣帽子,随意攻击我的隐私,并且以讹传讹,越传越邪乎,而不受法律约束。这 是我最大迷惑。”
值得注意的是,早先覃辉对外界的评价很少回应,而今年年中以来,从之前小范围澄清到此次出声明“维权”,覃辉似乎正在改变他的神秘作风。
是非“天上人间”
覃辉和“天上人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关注。今年5月,北京“天上人间”被查同期,星美正投资拍摄《赵氏孤儿》,覃辉的弟弟覃宏一直在片场,剧组的人碰到覃宏,他们都去询问有关“天上人间”的事。
覃宏不断向外界说明他们(覃辉与覃宏)和“天上人间”早已没有了关系,而且撇清关系已经有5年时间了。按照覃宏公开给出的说法,和“天上人间”划清界限的时间是2005年。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这年“天上人间”的商标的确发生了转让,商标总局给出的信息显示,2005年6月15日后,北京的“天上人间”的商标开始转让“待审”,而2005年11月8日,“转让完成”。此后,这个商标还发生了数次转让。
接近覃宏和覃辉的人士透露,他们确实是退出来了,之所以2005年决定退出,原因是受到“高人”指点,让他们专注于传媒产业。
有关“天上人间”的报道很多,然而其中多为负面消息,鲜有正面报道。覃辉对外界那些报道极为不满,他告诉采访他的媒体:“操作天上人间事件,是有境外资 本和国内一、两家同行做幕后推手,借北京公安局查处天上人间的正常执法行动,借题发挥,打压攻击我的企业,通过损害我的形象,达到阻挠星美发展的目的。”
覃辉的十年
星美国际正试图重回辉煌,从掌控四家上市公司到目前唯一的资本市场平台,覃辉过去数年一直在解决他的历史问题,2010年当算星美新起步元年。
大佬重回,神秘依然,外界对他关注甚多,但了解甚少。从铁矿商转身夜总会老板,而后转身资本市场,几度风雨,覃辉特立独行。
坊间依然在谈论 “天上人间”,这里广泛的知名度无论如何都避不开覃辉,他是一位包装高手,在包装上的才华和他在资本市场上的财技相比,毫不逊色,从名不见经传的铁矿石商人到大名鼎鼎的夜总会老板,可以说覃辉凭借“天上人间”,从“人间”一步到了“天上”。
不过,“天上人间”那些吸引眼球的故事不过是覃辉的一页往事,覃辉本人也一度像明星一样受到追捧,他似乎擅长于制造和利用神秘气息,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他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比如有关买下天价宾利一事……
更接近真实的判断或许是:覃辉拥有成功商人相机而动的特质,他过去数年的商海打拼,大起大落的经历中让他吸取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外环境的制约和本身的财技需要在他的身上表现出了复杂性,而他本人超强的适应和运作能力也在此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覃辉真相一直扑朔迷离,或许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商海多年,保身有道。回顾和覃辉有类似经历的传奇商人实在屈指可数,值得一提的可能是和他同样曾在重庆涪陵征战且有交情的资本市场玩家张良宾、张斌兄弟,不过张良宾、张斌随着朝华系的覆灭而后落罪。
涪陵是覃辉走向资本市场的第一站,当下距离他那神奇的一步正好过去十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

下情上傳苦無渠道 金管會不食人間煙火 綁死業者

2011-4-4 TWM




代言保險商品的大明星要有業務員資格、基金虧了要投信老闆自行負責、金控業所謂綜效幾乎都是唬人的??,因為金管會許多不食人間煙火的規定,讓金融業者無所適從,幾乎要窒息。

撰文‧劉俞青

今年一月二十七日,金管會的網站上出現一則新聞稿,標題為﹁保險商品廣告代言人須具備保險業招攬人員資格﹂,內容是說,將來保險商品的廣告代言人,都必須具備保險業務員執照,像是最近許多保險商品廣告都找名人或明星代言,依金管會的規定,這些代言人必須有保險執照才行。

隔 天,有一場小型的保險業記者會,席間有保險資深人士無奈地說,﹁哪天連台灣阿龍(代言台灣人壽的卡通人物)都要去考照了。﹂不尊重:經辦員電話指揮金控董 事長這幾年,金管會不斷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發函各種業者眼中﹁不食人間煙火﹂的指令,不經過事前溝通,一張函令就要業者聽命遵守。業者如果想找金管會溝 通,通常是碰一鼻子灰,除了無奈,別無他法。

﹁從來只有金管會單向找業者,業者很難見得到金管會的長官,能見到組長已經很給面子了,如果能 直接見到局長,那簡直是……至於主委,根本就不可能!﹂一位前大型外資機構台灣區負責人表示,在香港市場,香港金融局與業者之間溝通毫無障礙,針對每位業 者,金融局都派有一位專責的窗口負責,這位負責人鉅細靡遺地了解業者的所有業務,甚至連董事會都列席參加,業者如果有各種需求,金融局都會即時答覆,和台 灣的情況有如天壤之別。

在此氛圍下,主管機關金管會與金融業者之間的關係,陷入空前的低迷,金管會越管越緊,金融業者的抱怨聲浪越來越高,壓力鍋眼看就快要爆炸,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前 財政部次長楊子江忍不住提醒:「監理只是手段,不要忘了,發展才是目的。」金管會認為,每隔一段時間就主動召集業者來聽取意見,這樣的溝通方式,其實已足 夠;但業者覺得應雙向溝通,而不是單行道;更何況還有業者說,﹁主委召見時,業者表達的意見也不見動靜,摸頭大會的成效能有多少?﹂除了業者常常找不到官 員溝通,經常是﹁一位經辦人員打電話來,就要董事長乖乖照辦﹂的不對等性之外,事實上,更困擾業者的,是﹁二次金改、重大金融事件後遺症﹂,許多第一線的 經辦人員為求自保,對法令的解釋越形嚴格,對業者執行業務有莫大的局限。

無擔當:官員求自保 凡事「正面表列」執法者越來越保守嚴謹,其實從台灣的金融監理至今仍採行﹁正面表列﹂,就可看出。

所謂「正面表列」的監理方式,就是「法令規定許可的才可以做,沒說的,統統不准做」,這樣的監理精神和國際主要先進國家相較,有明顯落差。

負面表列則是「法令只規定不可做的部分,其他的都可以做」,代表﹁開放﹂、﹁信任﹂與﹁進步﹂兼具的監理態度。前不久,新加坡才將監理風格從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而香港更是老早就已經落實負面表列的管理精神。

一位曾在香港金融業工作多年的銀行總經理表示,香港雖是負面表列,但是絕對嚴格監理。負面表列讓主管機關和業者間的關係有好的開始。但是開放不代表鬆散、放任,相反的,香港金融市場監理非常嚴格,但卻是監理到「應該監理」的地方,讓業者心服口服。

但在台灣,正面表列讓許多業務的發展被延宕。舉例來說,八年前,成立金控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發揮綜效,讓各子公司之間可以彼此行銷。但現實狀況卻是,所謂的「綜效」在正面表列的規範下,根本無法發揮。

因 為︽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定,就是採取正面表列。也就是說,雖然同屬一家金控底下,但在證券開戶的客戶資料,除非客戶特別簽名同意,否則銀行不能隨意拿來 做行銷使用。「但在這個詐騙集團氾濫的社會氛圍下,我們實際的執行狀況,是十個客戶不到一個會簽名同意。」儘管業者急得跳腳,但現況就是這樣,無法改變。

如 此一來,綜效無法發揮,金控幾乎等於白做了,許多業者都向金管會提出過這個嚴重的問題,但金管會只推說︽個資法︾非金管會業務,「不知道是金管會向法務部 的溝通無效,還是金管會根本沒有去幫業者溝通,總之,現在我只要聽到『綜效』兩字就火大!」一位金控業者表示。﹁這就是主事者的心態,只求嚴格監理、不犯 錯,把每個人都當小偷審,不知道業者更急的是業務的推展。﹂影響所及,許多法令的訂定,都沒顧及執行的難度,只求﹁越嚴越好,反正先定再說,到時如果出 事,至少金管會事前都有規定﹂。

又例如關於公司關係人股權計算的認定,攸關每家金控的申報,也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如果真要按 照現行法令認真計算,最遠到﹁二親等所持有超過三分之一股權的公司法人,其所持有的股權﹂,也必須計算在內,試問,有多少人可以一一釐清自己兄弟姊妹(二 親等)的投資動向?如果真要把目前所有金控公司的董監事逐一翻開清查,有多少人遺漏申報股權?實踐大學教授彭金隆舉例,如果兄弟同為同一公司董事,例如蔡 明忠與蔡明興兄弟同為富邦金董事,是否會有重複申報股權的問題?該公司的董監事持股是否應該重新計算?

缺遠見:防弊為先 不見關注長期規畫業者說,若真要按法令逐一清查,可能絕大部分的金控董事向金管會申報的股權數字,都大有問題。彭金隆說,這種法令其實是陷人於不義,是惡法,但講了很多年也沒改。

更令業者幾乎要窒息的是,很多時候為了顧及﹁社會觀感﹂,金管會甚至不惜違背公平正義的基本道理,要業者背黑鍋,扛下許多不該扛的責任。

業 者說,每檔基金的說明書底下一定有一小行字:﹁投資人應自負投資風險﹂,但台灣投資人很幸福,金管會從不教育投資人的風險觀念。從一九九八年國揚公司債跳 票開始,當時主管機關財政部就要投信老闆扛起債券型基金虧損的責任,一直到六年前投信業爆發連動債風暴,許多債券型基金虧損慘重,金管會的態度如出一轍, 又要投信老闆跳出來承擔虧損,監理態度歷經多年,顯然沒有任何進步。

對金管會而言,還是自保的心態,社會的公平正義擺一邊,只要沒有民怨, 就能確保官位,久而久之,搞得所有業者人仰馬翻不說,往往還附帶一堆罰單。過去,金融業者視主管機關的處分有如天塌下來一般的嚴重,但如今,彼此對望,人 人手上都捧著一疊厚厚的罰單,似乎也就無所謂了,﹁最嚴格的監理,最後反而失去了功效﹂。

這就是台灣的金管會。監理大權失衡,在處處防弊的心態驅使下,不見產業的長期規畫,阻擋了金融業的進步,也讓金融環境,蒙上一層厚不見光的雲層。

近 期金融監理8大爭議作為爭議作為 說明 相關法規、行政函令1.「關係人」的股權認定過於精細 自然人或法人之關係人規範,範圍涉及甚廣,實務上很難落實。 《金融控股公司法》第4條2. 客戶資料管制過嚴 規定未經客戶同意,金控子公司之間的客戶資料不能共用,例如銀行的客戶資料不能為證券商所用,以致金控「綜效」趨近於零。 1. 2010/6/24金管會新聞稿《金融控股公司法》第4條2.《銀行法》第22條、第129條第1款3.《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4條第1項3.客戶轉介規 定過當 同一金控之國內外子公司之間的客戶轉介,雖事先經律師評估,仍遭主管機關課以重罰。

4.關係人交易規定為德不卒 某金控旗下子公司,欲將殘值10多萬元之設備售予另一子公司,為符合關係人交易規定,竟須花費80萬元、90萬元鑑價。 《金融控股公司法》第45條5.外商銀行缺失裁罰較鬆 受託投資申購保盛豐集團(PEMG)商品涉有相關缺失的6家銀行中,唯獨1家外商免於裁罰,其餘5家本土銀行皆受重罰。 1.2010/9/9金管會新聞稿2.《銀行法》第61條之1第1項6.廣告代言人資格認定過頭 要求保險商品廣告代言人須取得保險業招攬人員資格,但這些代言人並未實質促成交易或藉成交賺取部分佣金。而台灣人壽之卡通代言人「台灣阿龍」,又該如何處 置? 2011/1/27金管會新聞稿7.基金銷售考試限制過嚴 理財專員須通過個別考試,才得以銷售該檔基金,全市場近2000檔基金,若要全部上架銷售,必須通過近2000次考試。 金管會公文8.金融交流規範,台灣比中國嚴苛 銀行申請赴大陸投資,僅能就設立分行、子行或參股投資,三選二辦理。參股,也以一家金融機構為限,如金控旗下的銀行若赴大陸參股,證券就不能再參股。 1.《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第6條、第33條及

第36條

2.大陸政府無相關規定

資料來源:各業者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3

近日上傳新加坡政經分析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msd.html

    橡谷政治經濟學家戴璐所寫新加坡政治經濟分析,近日上傳官網,敬請關註。

    www.ott.ac  over the top

    針對全球國家板塊,我們至今已經梳理美國、日本、新加坡的基礎政經框架;後面在做完東南亞各國分析後,沿著佛教、印度教的脈絡,分析印度;沿著伊斯蘭教的脈絡分析西亞、中東、北非;再沿著基督教的脈絡轉向歐洲及其舊殖民地:非洲和美洲,進而再沿著馬克思主義的脈絡,結合基督教文明擴張的重合區域,分析完美洲和南美後,上溯俄羅斯及原蘇東集團領域;回到伊斯蘭文明與馬克思主義混雜領域,中亞;再轉回到東北亞、中國、與美國的關系,深度分析。

     在全球政經分析中,我們會剖析所有重要文明的宗教風俗與價值觀取向、利益集團板塊、政治體制選擇、人口結構、經濟結構等等,深度分析中會細化到各政治家族、經濟家族、媒體力量、工會力量、黑社會、話語權掌握等等。

     但深度分析部分,我們不會呈現在官網,如果有海外大型投資機構願意咨詢,或指定目標國家分析,可以聯系我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99

近期上傳日本研究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kly.html

    橡谷政治經濟學家戴璐所做的日本政經結構研究報告,已經完成,在檢查細節後,將會上傳至官網。

    此報告有助於大型投資機構了解日本政治經濟架構和其在亞太地區的定位,明了其競爭性。

    也有助於中國政府相關機構了解其行為,但我們也相信政府戰略部門已經有更深入的研究,橡谷的研究只是粗略,僅供參考。

     www.ott.ac  over the to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523

360雲盤剛關停,樂視雲盤也“失守” 已暫停上傳超5個月

繼360雲盤宣布即將關閉雲盤服務之後,樂視雲盤也已停止上傳服務。

進入樂視雲盤官方網站,會看到發布的通知稱,為配合國家關於利用雲盤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專項整治行動,將暫停視頻文件上傳服務,用戶原有視頻數據保留。該聲明還指出,公司將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開展雲盤上涉黃、涉盜版內容的清查工作,一經發現將自動清理,對於此類內容將無法提供備份下載服務。

而通知的落款時間為今年5月21日。樂視雲盤的上傳服務至今仍未恢複。

此前10月20日,360宣布停止個人雲盤服務。360雲盤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服務轉型公告稱,由於雲盤存儲的私密性、管理的複雜性,導致無法解決盜版侵權等問題,360雲盤即將轉型企業雲服務,同時停止個人版雲盤,將在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上傳服務,在2017年2月1日起關閉服務。360官微還稱,當前部分不法分子利用360雲盤存儲傳播非法文件、侵權盜版牟利、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屢有發生,嚴重侵犯正版企業的合法權益,更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負責人對此表示:“360公司出於防止部分不法分子利用360雲盤進行侵權盜版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目的,主動停止個人雲盤服務,未來轉型企業雲服務,這種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反映了360公司高度重視版權保護工作、積極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態度,為其他互聯網公司強化版權保護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而截至日前,除了360雲盤、樂視雲盤以外,還有多家公司宣布關閉個人雲服務或停止網盤部分服務功能。3月9日,115 網盤關停部分功能;3月18日,UC網盤宣布將終止存儲服務;4 月 25 日,新浪微盤停止普通用戶存儲服務;;4月26 日,迅雷快盤停止個人用戶的存儲服務;4月28日,騰訊微雲已於5月27日24:00關閉微雲“文件中轉站”功能;5月3日,華為網盤停止用戶數據存儲分享服務。

面對各種網盤是否也將關閉個人存儲服務的疑問,百度網盤表示,將繼續向用戶提供個人雲存儲服務,並持續對盜版侵權、網絡色情等內容進行嚴厲打擊;騰訊微雲官方微博發文稱“不管你曾經在哪,我們都一直在這,給你的文件提供一個安穩的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71

又一雲盤要關閉 三星雲宣布即日起停止上傳數據

11月28日,三星雲發布公告稱,將關閉個人網盤業務。三星雲公告稱,因業務調整無法繼續向三星用戶提供三星雲服務,三星雲將從2016年11月28日起停止新用戶註冊及現有用戶數據上傳服務,並自2017年1月20日起停止所有用戶的網絡存儲服務,三星雲將被予以關閉,三星雲APP也將從三星應用商店下架。

三星建議,三星雲用戶在2017年1月20日之前,盡快下載、備份或轉移此前在三星雲上存儲的所有數據資料。2017年1月20日之後,原三星雲賬號中的所有數據將被刪除且無法恢複。

對於為何三星雲會停止服務,三星表示,三星雲服務是三星與合作公司合作提供給三星用戶的服務,由於合作方的業務調整,經過協商,共同做出了停止該業務服務這個艱難的決定,但是我們相信是盡責的決定,我們將竭盡所能的妥善處理好後續事宜,如果您為此受到影響表示最真誠的歉意。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終止的服務只包含三星雲APP和cloud.samsung.cn web端,設置中的備份功能為獨立的服務,通過設置備份的數據不受影響。

10月20日,360雲盤官方微博曾發布公告,稱將停止個人雲盤服務,在網盤存儲、傳播內容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得到徹底解決之前不再考慮恢複,之後轉型企業雲服務。2017年2月1日起不再保留雲盤數據,關閉所有的雲盤賬號並清空數據。僅一個月後,360正式發布了企業雲盤。需要註意的是,360企業雲盤為付費業務,用戶使用360賬號登錄後,需提供姓名、手機號等實名信息進行認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78

360手機雲服務部分功能調整 明起停止雲盤、雲相冊等上傳服務

據360手機微博,因版權合法性、雲服務儲存的私密性、管理和技術的複雜性等問題,360手機決定對雲服務做出如下調整:自2017年1月27日零時起,停止360手機雲服務中的雲相冊、微信聊天記錄、錄音、雲盤功能的上傳服務。用戶可下載360企業雲盤遷移數據。

此前2016年10月20日,360雲盤發布公告稱,決定停止個人雲盤服務,在網盤存儲、傳播內容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得到徹底解決之前不再考慮恢複,之後轉型企業雲服務。對於停止原因,公告表示部分不法分子利用360雲盤存儲傳播非法文件、侵權盜版牟利、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屢有發生,嚴重侵犯正版企業的合法權益,更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2016年11月23日,360正式發布了企業雲盤,官網顯示,360企業雲盤適用於小微企業、企事業單位、醫療和教育機構、創業團隊,攝影工作室,自由職業者等等,有需要的用戶均可以進行申請。用戶使用360賬號登錄後,需提供姓名、手機號等實名信息進行認證。服務開通後,可通過360企業雲盤的一鍵導入功能,將原個人雲盤數據導入到企業雲盤,無需下載再上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88

馬斯克的“神經織網”能讓思想“上傳下載” | 前沿科技

特斯拉創始人CEO馬斯克正在籌劃一個新的初創公司,該公司的研究和人工智能密切相關。但這次,馬斯克的設想更加科幻,他想把微型電極焊入人腦。

馬斯克曾在Twitter和其他場合多次提及關於“神經織網”(Neural lace)的概念,這種技術能夠將電腦技術和人腦結合,通過向人腦植入微型電極,使得人的思想未來也能夠實現上傳和下載。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馬斯克的這家新公司已經取名為Neuralink,在加州註冊,類別是“醫學研究”。據了解,馬斯克自己將積極領導參與該項目,並擔任重要職位。今年1月在Twitter上回應網友關於“神經織網”的進展時,馬斯克表示很快會宣布新動作。

根據Neuralink的一位聯合創始人Max Hodak的描述,馬斯克的這家初創公司還處在“胚胎期”,各項計劃目前還非常模糊,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Hodak是另一家初創公司Transcriptic的創始人,該公司是提供網絡機器人服務的。而Hodak本人也是杜克大學醫學院的一名研究員,建立了猴子大腦和機器交互的界面。

Neuralink已經招聘了包括勞倫斯利物莫國家實驗室工程師Vanessa Tolosa在內的腦神經領域的領軍專家加盟。目前Neuralink可能研發的產品類型並不清楚,但是熟悉該項目的人稱,未來產品可能用於針對某些神經性疾病的治療。據統計,目前僅僅是抑郁和癲癇等疾病的市場規模就高達幾十億美元。

盡管馬斯克目前已經擁有了最大的電動車企業特斯拉和最有前景的“火星殖民路線圖”,但是45歲的馬斯克仍然不甘於只做一個商人,他更是一個預言家。在他的提議下,兩家高速鐵路公司Hyperloop和Hyperloop One正在進行積極測試。

馬斯克在腦神經領域的最新布局也印證了人工智能是未來的方向。清華大學教授魯白在剛剛結束的博鰲論壇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要發展,需要腦科學帶動人工智能。”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也在同一場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過摩爾定律的推進,機器認知理性的能力肯定能超過人類。”

目前來看,人腦計算機的第一步是治愈目前藥物難以對付的腦疾病,比如癲癇、重度抑郁和帕金森等神經紊亂引起的癥狀;第二步則是幫助人類避免受到人工智能機器的統治。馬斯克在2016年6月曾表示:“無論從哪個標準來衡量人工智能,你都會發現人類將來會落後於人工智能。”

馬斯克建議的是建立一種叫“人腦皮層界面”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在人腦中加上一層人工智能“皮層”,從而幫助人類實現更加高等的功能。如果能夠證明有效和安全,並得到政府批準,Neuralink未來還能進行腦科手術,來加強人類的認知功能。馬斯克曾經表達過希望提升人類吸收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我們現在信息輸出的水平還很低,看看你在iPhone上打字的速度有多慢就知道了。相對於輸出信息,我們獲取信息的能力要強得多。”馬斯克在2016年的一場演講中說,“因為我們有高速運轉的視覺‘寬帶’,眼睛看到的東西傳送到大腦的速度很快,眼睛吸收了大量的數據。”

不過馬斯克的這一概念也不是僅此一家。支付創業公司Braintree的創始人Bryan Johnson就表示將斥資1億美元成立一家叫Kernel的初創公司,目前已經招募到20人的團隊,也將致力於類似Neuralink的人腦計算機的研究。他表示已經和馬斯克就此問題聊過,兩人意見相近,都認為神經界面的應用前景不可估量。

Facebook近期也在求職網站上放出“人腦計算機界面工程師”的職位,公司同時引入了多位腦神經科學家參與人工智能項目。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也已經宣布了一項四年投資6000萬美元的計劃,發展可植入神經界面技術。

盡管馬斯克的“神經織網”的概念聽起來很振奮,但是還是面臨著不小的障礙。首先是安全問題,在人腦中植入微型電極必須把侵害性的風險降到最小,而且必須保證微型電極的穩定性。而且如何去記錄人類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舉動,並且將這些決策解碼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語言,目前也面臨技術的難點:比如,如何區分一個人究竟是想上廁所還是吃意大利面。最後,要說服人們去做開顱手術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馬斯克在上周接受采訪時說:“對於有意義的局部人腦界面而言,我們可能還需要4~5年時間來達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48

利君(2005)被hack,業績被上傳至其他公司的公告內

1 : GS(14)@2012-08-14 09:50:4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14025_C.pdf
本公司董事局(「董事局」)獲悉,於未經本公司授權下,若干聲稱本公司企業通訊(即聲稱本公司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簡明綜合中期財務資料草稿及聲稱有關(其中包括)本公司建議發行紅股(「建議發行紅股」)的本公司通函草稿)於近期上載至香港聯合交易所披露易網頁(www.hkexnews.hk),並顯示為其他上市公司的企業通訊。

建議發行紅股並未經董事局批准,而任何有關建議發行於任何情況下須由本公司股東於本公司的股東特別大會上批准。根據負責向本公司提供財經文件管理及企業通訊服務的印刷商(「印刷商」)表示,其系統的資料保安失效可能導致資料流失,包括其他上市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披露易網頁上載資料的保安密碼。印刷商已知會本公司,該事件已報警調查。
本公司謹此強調,聲稱本公司企業通訊並未經董事局授權,且本公司無法核實其內容。本公司可能會或不會刊發任何企業通訊,而當其刊發時,其內容可能有所不同。務請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完全不用理會此等已刊發的聲稱企業通訊,因本公司並不對其內容負責。
2 : GS(14)@2012-08-14 09:51:15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8652
港交所(388)嘅披露易,如無意外,應該係地球上最容易俾黑客入侵嘅系統!前晚,披露易網站又爆鑊,今次,受害嘅苦主,係金匡(286)、利君(2005)同埋天然乳品(462),隻利君仲要為業績「被」洩漏而停牌。
3 : GS(14)@2012-08-14 10:04: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4/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發放上市公司資訊的「披露易」網站去年8月遭黑客入侵,令7家上市公司停牌,事隔一年「披露易」網站再生意外;因為一家印刷商出錯,令3家上市公司本周日(12日)於網站上載的通告「亂籠」,原定於下周二才公布中期業績的利君國際(2005),成績表無辜外泄,拖累利君要於昨日開市前停牌,事件暴露了港交所信息披露平台「無人駕駛」,隨時令上市公司受無妄之災。

內地醫藥股利君發言人稱,由於印刷商出錯,令公司中期業績外泄,與港交所商量後需要停牌直至業績正式對外公布後;集團秘書周興揚則表示稍後會出通告解釋事件詳情。利君停牌前股價報1.82元。

印刷商傳員工惡意上載

事件源於周日晚6時後,包括利君國際、金匡企業(0286)及天然乳品(0462)三家公司在披露易網站的通告出現問題。除了利君的業績錯誤地上載之外,金匡的通告打開是一份利君國際發債及召開股東大會的通函;天然乳品兩份通告,一份是愛斯麗遊艇控股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文件初稿,另一份是金匡的「股價敏感資料」通函,直至當晚11時,有關通告一直原封不動,直到昨日,除利君中期業績之外,其餘錯誤的通告仍然存在,只是標題上註明「此乃錯誤文件並已經作廢」的文字提醒。

國泰君安分析員則對本報稱,外泄的利君國際業績在昨日早上還能於網站找到,又指利君管理層對他解釋是因印刷商被黑客入侵,才令業績被泄露。不過,印刷業界流傳另一版本,稱是該印刷商一名員工惡意上載錯誤資料,該職員昨日已被辭退,印刷商亦已報警。同樣受連累的愛斯麗遊艇公司發言人莊小姐亦證實有關方面已經報警。

印刷商﹕沒聞此事 拒透露客戶

港交所發言人表示,周日晚接近8時收到印刷商通知,指有數個通告出錯,港交所遂與有關上市公司聯絡,以確認通告是否有問題,至當晚約11時,才齊集資料確定事件。不過,港交所一般只會在上載通告時段剛結束時,才會「剷走」有問題通告,周日的上載通告截止時間為晚上8時,故涉事通告一直存放在網頁,但加上標題以資識別。

至於被傳是導致今次通告出錯的印刷商A-Plus,本報昨日致電求證,但對方稱沒聽聞此事,亦不方便透露客戶情。

去年8月10日,「披露易」網站曾試過被黑客入侵,無法顯示信息,導致7家上市公司停牌,事件引起各界關注港交所網站的安全性;雖然今次事件與網站安全無直接關係,但事隔一天才處理錯誤通告,亦反映港交所網站「無人看管」,隨時出事。

明報記者 陳子凌、毛婷婷
4 : GS(14)@2012-08-14 10:05: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4/News/eb_eba2.htm
印刷商擁大堆公司機密
  2012年8月14日

【明報專訊】印刷商因為替上市公司印刷通函、招股文件、年報等,會處理一大堆機密資料,有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負責人表示,遇覑一些極度敏感的資料如關乎大型收購合併的交易,會留待接近最後一刻才給予印刷商處理,甚至要求印刷商額外簽署保密協議文件。


要求簽署保密協議

本港一大型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係部負責人解釋,由於公司的業績會編製成中期報告或年報,上市公司一般會將基本資料給予印刷商,再由印刷商一次過處理將通告上載以及之後的編製、印刷等工序。

他續稱,若涉及一些重大收購等極度敏感的資料,公司內部會待有關資料齊集八至九成,才給予印刷商準備,令資料在外的時間盡量縮短。

必要時更會要求印刷商簽署保密協議文件,確保資料不會外洩,否則須負上法律責任。

另外,有熟悉以上流程的人士指出,要百分百確保資料不外洩,有上市公司不會假手於印刷商,而是自行編製公告及上載公告,又或者派員親身到印刷商的辦公室,在印刷商上載資料前再過目,確保消息發放準確無誤。

5 : GS(14)@2012-08-14 10:05: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14/News/eb_eba3.htm
公告變「外判」予印刷商

據了解,「披露易」網站自啟用以來,運作形式一直沒改變過。發行人(即上市公司)在「披露易」網站發布公告,要先向港交所(0388)取得密碼,才能登入系統上載資料。不過,上市公司往往會將需要公布的資料、文件給予印刷商排版,編排成投資者日常在「披露易」所看到的公告模式,然後印刷商從上市公司取得密碼,並自行上載到披露易網站,上市公司變相將上載公告的工作「外判」予印刷商。

換言之,整個消息上載過程完全不經港交所,而是由上市公司與其印刷商自行處理,所有通告上載前亦不會經港交所先行審閱,所以如果沒有上市公司或其他人的主動通知,「披露易」上載了什麼問題通告出來,港交所難以預先發現,只可以事後處理,而影響可能極為深遠。

以今次利君業績被外泄為例,雖然業績泄露時間已非香港交易時段,亦趕及在開市前停牌,但如果匯控(0005)、中海油(0883)、中石化(0386)、中國人壽(2628)等有美國預託證券(ADR)的公司發生同類情,則後果將十分嚴重。
6 : GS(14)@2012-08-14 14:18: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4/16602232

在天然乳品披露的通告中可找到「利君截至6月30日止的中期業績」。

【本報訊】四份通告反轉披露易網站!利君國際(2005)停牌揭發印刷商錯誤將三家上市公司的通告「撈到亂曬」,率先揭曉利君中期業績、發紅股及拆細股份的計劃,並揭破一家遊艇公司的上市意圖。儘管港交所(388)稱,會將有關通告刪除,但市場人士認為,事件已構成「不平等披露訊息」問題,對投資者不公平。記者:陳韻妍

現時大部份上市公司都將上載通告予披露易網站的「權利」賦予印刷商,故通告「亂曬龍」事件浮面後,市場已流傳關於印刷商的多個傳聞,包括內部員工「玩嘢」、「擺烏龍」、黑客入侵等,由於錯在印刷商,故上市公司有權索償。昨晚更傳出印刷商已報警。


涉不平等披露訊息

利君原定於本月21日召開董事會會議並公佈中期業績,怎料週日提早在天然乳品(462)的通告中曝光,金匡企業(286)的通告更變成了披露利君五送一紅股及將每手股數由5000股拆細至2000股計劃的通函。據有關文件顯示,利君上半年純利升5.36%至1.42億元,中期息維持2仙。
對於文件早洩,本報向利君查詢,發言人指不予置評,「我哋嚟緊會出個通告詳細解釋」;問及會否停牌至業績正式公告日,他稱「有可能,亦可能早啲復牌,暫時未確實到」。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事件牽涉到「訊息不平等地披露」的問題,「就算刪除咗通告又點,有啲人已經睇咗,咁已經係唔公平咁披露」。
「受害者」除利君外,一家可能到創業板上市的遊艇公司愛斯麗的計劃上市初稿亦外洩,錯誤出現在天然乳品的通告中,而金匡一份「有關由華富嘉洛證券提出強制性現金要約之綜合文件」亦在天然乳品通告中「現身」。
港交所僵化遭炮轟

對於通告「亂曬龍」,港交所發言人向本報回應稱,當局在週日晚7時許收到印刷商通知有關通告出錯的消息後,已與利君方面取得聯絡,但港交所不能貿然刪除已上載的通告,必須待上市公司呈交具法律效力的文件,確認已上載的通告出錯才能刪除,但當局只能在昨晚11時後,即上載通告時段完結後才可刪除。
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部副總裁郭家耀指,事件反映港交所制度僵化,倘今次上載的通告是牽涉收購交易,引發的問題可能更大,故當局必須提高警覺。譚紹興亦批評港交所把關不力,「印刷商攞錯咗通告上載,但港交所完全無緊急應變措施」,「港交所唔應該只係將錯嘅通告刪除,應該做多啲嘢」,檢討現有制度。獨立股評人 David Webb向本報坦言,「這是令人吃驚的錯誤,明顯是印刷商犯錯」,但有趣的是,利君的中期業績報告像已準備妥當,「為何不索性提早公佈業績?」
7 : GS(14)@2012-08-14 14:19:1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8653

利君原定於本月21日召開董事會會議並公佈中期業績,怎料週日提早在天然乳品(462)的通告中曝光,金匡企業(286)的通告更變成了披露利君五送一紅股及將每手股數由5000股拆細至2000股計劃的通函。據有關文件顯示,利君上半年純利升5.36%至1.42億元,中期息維持2仙。
對於文件早洩,本報向利君查詢,發言人指不予置評,「我哋嚟緊會出個通告詳細解釋」;問及會否停牌至業績正式公告日,他稱「有可能,亦可能早啲復牌,暫時未確實到」。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事件牽涉到「訊息不平等地披露」的問題,「就算刪除咗通告又點,有啲人已經睇咗,咁已經係唔公平咁披露」。
8 : GS(14)@2012-08-14 14:21:16

有無人download到份文件?
9 : GS(14)@2012-08-14 14:21: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4/16602233



今次港交所(388)通告「大兜亂」,市場紛認為「兇手」是負責將通告上載至披露易網站的印刷商,因現時大部份上市公司都傾向將上載通告的「權利」授權予印刷商,印刷商在收到通告後,便會在披露易系統輸入兩組獲告知的密碼,然後將通告上載,整個上載過程毋須經過港交所審閱。
港交所:不負責內容

港交所發言人向本報強調,今次事件是印刷商出錯,與港交所無關,當局亦不會預先審閱上市公司的通告,「所有通告都由公司負責內容」。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連敬涵同意,今次應是印刷商問題,「相信上市公司冇理由自己做啲咁蠢嘅嘢」。
儘管港交所沒有披露有關印刷商名稱,但消息指,從那份遊艇公司的創業板上市文件初稿影印本的格式顯示,這可能是 a.plus印刷商負責的文件。為向 a.plus求證,本報除致電查詢外,昨更親身造訪,當記者向 a.plus職員被查詢有關事件的因由、責任誰屬及賠償等問題,該職員一律拒絕回答,旋即重返辦公室。據悉, a.plus是一家擁有7、8年歷史的中小型印刷商,專門替三、四線公司上載通告,往績不錯。

10 : GS(14)@2012-08-15 18:38:09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e202d98d98a3-430176




上週日港交所(00388)「披露易」罕有出現通告錯配,業績提前曝光的利君國際(02005)昨晚「焗出」初步財務數據,並準備於今日復牌。涉事的優越財經印刷則指,懷疑電腦系統被黑客入侵,已為事件報警。

擬今復牌 印刷商須交報告

披露易再現問題,有學者狠批港交所披露易為「豆腐系統」,未有確保標題與內容、日期脗合。亦有指印刷商、上市公司未有將發佈通告時需用的密碼妥善處理,以致事件發生。港交所則表示,已要求優越財經提交事件報告,及發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及印刷商加強內部管理。

據港交所披露易計劃文件,上市公司每次呈交通告均需用兩組密碼,一組由上載者使用,另一組由最後批准刊發人士使用,公司可自行委任內部職員處理,或將密碼轉介其他中介人士,如財經印刷公司。港交所則定期向上市公司發出密碼(流程見圖)。

疑遭黑客入侵 說法有商榷

因此事件中,利君中期業績內容錯掛在天然乳品(00462)標題內的通告,五送一紅股的內容出現在金匡(00286)的標題,顯示上述各公司委任的財經印刷公司-優越財經,將不同公司密碼錯配,以致出現問題。

優越財經稱,其電腦系統懷疑被黑客入侵,導致多家上市公司的敏感資料提早被上載,又把通告錯誤標示,公司已就事件報警。有熟悉監管運作人士認為,此說法值得商榷,稱黑客入侵破壞系統後,公司是否能如此迅速修復。

密碼處理馬虎 內部監控鬆

上述消息人士指,事件亦反映部分公司對密碼處理馬虎。他稱:「現時有公司未有話要出通告,但點解他們兩組密碼都在印刷公司手上?」他認為,公司「緊張」自己生意,就不會出現事件。

港交所要求印刷商及上市公司加強管理,但經濟學者關焯照則指,港交所本身作為資訊平台,亦有責任保障資料基本正確。關焯照形容事件凸顯披露易為「豆腐系統」,容易被擊破。除今次錯誤外,披露易去年一度受黑客入侵,又曾因供應商網絡不穩而出現登入緩慢。

不過,香港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則表示,披露易系統運作已久,相信今次僅為技術出錯,屬個別事件,不涉及系統問題。

撰文:麥德銘、李家欣、楊美儀
11 : GS(14)@2012-08-15 18:43: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5/16604611


【本報訊】因印刷商保安系統失效,導致港交所(388)披露易網站的通告「大兜亂」,更令利君國際(2005)的中期業績提早外洩。涉及事件的印刷商 a.plus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承認保安出現漏洞,已報警調查,暫時未有客戶因今次事件而中止合作。
利君申請今復牌

利君昨晚以估計財務數字形式確認已外洩的中期營業額及毛利數據,又承認考慮宣派中期息每股2仙,並建議5送1紅股,而經審核業績將於下週二公佈。公司已申請今日復牌。
利君昨亦發出通告解釋,由於印刷商系統的資料保安失效,可能導致資料流失,包括其他上市公司於港交所披露易網頁上載資料的保安密碼,而有關錯誤上載的通告並未經董事局授權,且公司無法核實其內容,故不會對有關內容負責。
a.plus發言人表示,本週日公司透過港交所披露易網站上載金匡企業(286)文件後,發現顯示文件並非應上載的文件而揭發今次事件,「懷疑有人惡搞咗啲文件,因為裡面唔係嗰間公司嘅嘢,所以我哋都好震驚,即時通知咗受影響嘅客同埋聯交所」,「因為我哋見事態嚴重,所以報咗案(警)」。他指以往未發生類似事件,日後會加強保安系統。
另一「受害人」天然乳品(462)發言人昨稱,已聯絡有關印刷商,但所獲答覆含糊,可能要求對方作書面解釋;董事會稍後亦會開會研究下一步行動,包括是否繼續聘用有關印刷商。
12 : 寧采臣(25759)@2012-08-15 20:58:22

港交所要求印刷商及上市公司加強管理,但經濟學者關焯照則指,港交所本身作為資訊平台,亦有責任保障資料基本正確。關焯照形容事件凸顯披露易為「豆腐系統」,容易被擊破。除今次錯誤外,披露易去年一度受黑客入侵,又曾因供應商網絡不穩而出現登入緩慢。

關氏依D只係係象牙塔, 我唔覺得佢知啦

以前一直都無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34

上傳資料時勿放近身體

1 : GS(14)@2015-03-19 08:19:18





【本報訊】本港電訊商在去年尾採用最新的LTE Advanced技術,傳輸能力較舊有4G增加一倍,用戶上網速度更快之餘,手機釋出的電磁波輻射也相對更強。專家指,手機在上傳資料、又或處於訊號接收差的地方,才會釋出較強輻射,建議用家在這些情況下勿將手機放近身體。電訊商CSL在去年尾率先採用最新的LTE Advanced技術,令傳輸速度再提升至300Mbps,教舊有4G LTE的150Mbps高出一倍。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星煒指,傳輸速度越快,釋出的輻射理論上也越強。



專家倡多用免提


張星煒稱,手機在上傳資料時需射出訊號,故同時會釋出輻射;而當手機處於訊號較差的環境時,更會自行增加放出的訊號強度,「所以如果upload(上傳)緊資料,或者喺電梯入面呢啲收得差嘅地方,就唔好將電話放喺耳仔邊講電話」。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也建議,使用手機時可多用藍牙等免提裝置,出街時也可將手機放在背包,減少手機長時間貼近身體。他也提醒,用家不要使用坊間的防輻射手機套等產品,因有機會令影響接收,令手機自動調節增強訊號,令效果適得其反。■記者梁御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9/190818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