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兆星:“一行三會”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 消除監管真空

“第一個問題,目前金融創新是否已經過度,還是嚴重不足和嚴重滯後?第二個問題,在當前更加強調防範金融風險的背景下,要不要繼續支持和繼續推進金融創新?第三個問題,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未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在哪里?第四個問題,銀行監管部門在金融創新過程的角色和職責是什麽?”

3月24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發表講話時開頭就提出了前述四大問題,他表示,銀行監管始終面臨非常重大的挑戰,如何處理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關系,以及如何處理支持金融創新和加強金融監管的關系,是兩個重要方面,具體則包括上述四大問題。

目前金融創新是不是已經過度?還是仍然嚴重滯後、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最近幾年,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在資本工具、資產證券化、互聯網金融等方面更的創新,還產生了很多類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業務,影子銀行快速發展,體系外金融野蠻生長。王兆星認為,一方面這些創新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不過出現了很多金融風險和金融亂像,給金融體系、銀行體系安全穩定帶來一定的沖擊甚至是威脅。

面對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王兆星在談及銀行監管角色和職責定位時則提出,首先要加強加強和補齊金融監管制度和規則的短板,填補金融規則、制度、標準的空白,使所有的金融活動、金融風險都在金融規則和制度的監管範圍內。

其次銀監會要加強和保監會、證監會以及人民銀行的溝通和協調,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推動信息有效共享,消除監管真空和監管空白。

再次則是要確保金融機構的創新風險可控,對所有金融活動過程當中的風險及時識別、及時判斷、及時評估、及時控制和有效防範。

“監管部門要對金融機構進行穿透式的監管。

當然,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會來自於國際,要對國際風險及時監管,加強和東道國監管當局的監管合作和信息分享。”王兆星稱。

對金融風險的防範與監管需要加強,是否會放緩金融創新的步伐?對此,王兆星在前述會議上表示,真正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金融消費者、風險可控和受到有效監管的金融創新還遠遠不足,表現在有助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向中高端發展、中國金融由大國變成強國等方面的金融創新仍然不足。

因此,王兆星同時也提出,在防範金融風險更加重要的背景下,應該繼續大力推進金融創新,鼓勵和發展金融創新,提升經濟、金融乃至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國際競爭力,尤其是有益於提升對實體經濟服務能力和改進金融消費者服務質量水平的創新。

此外,談及未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王兆星也提出四大方面。

首先,要不斷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不斷改進和提升對金融消費者、對金融投資者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其次,為了更好防範金融風險,需要更加先進、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方式、金融模型以及風險管理體制機制。再次,金融創新應該服務和支持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有利於發展綠色經濟、普惠金融,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以及對“三農”更好的服務和支持。此外,要提升中國銀行業的影響力和在金融全球化過程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也需要銀行業提高創新能力,推動中國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29

“一行兩會”發力,金融對外開放路線圖已明晰

隨著“一行兩會”近期的密集發力,中國金融的大開放格局已日益清晰。

4月29日零點之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發文宣布,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新規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4月27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連發三道監管文件,先是公布了金融業四大開放舉措,表示受理申請已同步開始,緊接著又發布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和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兩大具體通知。

更早之前的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12項中國金融擴大對外開放舉措,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6項措施,今年內爭取開通“滬倫通”等。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表態,中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而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對外開放具體措施的“快節奏”公布,表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路線圖已逐漸明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金融開放舉措具有全面覆蓋的特征,開放的領域既包括銀行,也包括證券、基金管理、保險公司。在本次調整中,證券、基金管理、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同時,承諾在未來幾年還會進一步放開投資限制,甚至取消。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去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到十九大的召開,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路線圖已經非常明確。如今推出具體的開放細節和時間表是水到渠成之事。

金融開放路線明晰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履從未停頓。2017年,中國在一系列重要會議上釋放出了要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信號,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擴大金融開放都有清晰且詳盡的論述。去年年底,中國宣布了一系列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其中提到“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隨著“一行兩會”針對銀行、券商、保險對外資開放政策接連落地,一些外資機構申請陸續開始。

銀保監會4月27日表示,近期已有來自英國、日本、新加坡的商業銀行以及來自法國、德國的保險機構,表達了在上海等地新設機構或增持股權的意向,銀保監會將根據既定的開放方案做好政策和準入輔導,推動一批項目適時落地。在持續完善法規制度建設的同時,銀保監會將同步受理對接各項開放措施的準入申請。

就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方面,去年11月正式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作為金融監管的最高機構,金融委在強化統籌協調監管的同時,也為對外開放做出了制度保障。李虹含表示,金融委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這也為未來擴大對外開放後強化對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的監管提升了有效性和效力。

銀保監會表示,“目前中國金融開放不是迫於外部壓力或是被動選擇,而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金融發展現實情況做出的主動選擇。是根據中國國情,全面慎重評估所做出的舉措,是中國經濟發展規模、實力與監管能力、水平同步提高等基礎上進行的對外開放措施。”

李虹含表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格局,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後,我國金融機構通過對其技術溢出的吸收、新產品的模仿,不斷改善自身技術水平,提高人才素質,加強金融創新,以及通過對其先進管理經驗、管理方法的學習,改善了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了自身經營效率。這必將會對我國的金融結構產生一定影響,繼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了12項中國金融擴大對外開放舉措。資料圖

證券行業開放加速

證券業對外開放政策,自征求意見至新規宣布落地實施,僅二十天時間。我國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快速推進。

4月29日淩晨,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並表示,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新規,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與此前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相比,修訂後的《辦法》主要有五方面不同:一是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二是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三是統一外資持有上市和非上市兩類證券公司股權的比例;四是完善境外股東條件,境外股東須為金融機構,且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和經營業績,近3年業務規模、收入、利潤居於國際前列,近3年長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五是明確境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身份變更導致內資證券公司性質變更相關政策。

值得註意的是,境內機構持股券商的新規預期也將於不久落地。證監會3月30日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反饋意見截止日為4月29日。證監會表示,待這一規定正式出臺後,將對內資機構參與證券業進一步做出整體安排。

隨著中國金融業開放路線圖的明確,證券業開放正在進入深水區。業界認為,證券領域開放措施如此迅速落地,折射的是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決心,彰顯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自信和底氣。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證券業的進一步開放是中國金融壯大的路徑,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抓手。擴大開放能夠讓內資證券機構逐步增強國際競爭力,也有助於引導更多的智慧資本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銀行保險迎更大開放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開放自有一套按照自身金融發展實際情況規劃的時間表。

例如,去年12月,原銀監會官網發布《銀監會積極穩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將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取消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待期,支持外資銀行參與金融市場業務,提升金融體系活力等。

此次銀保監會發布《銀保監會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及《關於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業內人士表示,這是銀保監會合並後首次對金融機構對外資開放進行的完整表述,系統、明確地寫明了銀行、保險業開放措施,既有原銀監會歷史對外開放政策的回顧,也有結合博鰲論壇新開放措施的具體內容補充。

一位銀行業專業人士說,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措施,都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不歧視任何具體國家,但強調尊重平等互利原則,新規將支持合法合規金融機構來中國境內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外資銀行獲得“國民待遇”並不意味著沒有監管,而是中外資的監管標準統一,“國內金融機構很多業務需要資質準入,這樣的標準也應同樣適用於外資。”

除了銀行外,對於非銀機構,銀保監會指出,鼓勵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這些領域本來就沒有外資限制,但是由於各種現實、風險考慮,外資進入比較少。

保險行業也迎來了一大波實打實的開放政策。4月27日,《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落地,意味著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將與中資一致,並於當天生效。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保險行業的開放力度較大。

“保險經紀在內的中介行業的開放,將有助於外資財險公司深化市場分工與提升專業化經營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程中,保險業開放時間最早、力度最大、效果也最明顯。原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外資保險機構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截至去年7月末,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0022.50億元。

面對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和勢不可擋的金融開放進程,外資險企也在不斷謀變。上述有關放開外資保險經營範圍的通知發布當天,上海保監局就正式為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辦理《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換證手續,標誌著中國銀保監會有關保險中介行業擴大開放舉措在上海正式落地,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表示,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一致,(使中外險企)在同一起跑線競爭,引入一些市場主體,尤其是外資主體,使市場進一步完善,使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20

金融雲端:一行出狀元

1 : GS(14)@2012-11-06 00:24: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5/18057923
財經月刊《彭博市場》(Bloomberg Markets)12月號將首度公佈全球200大富豪榜,想同《褔布斯》分庭抗禮。本來年中有各式各樣富豪榜,次次名單都熟口熟面,但今次仍然讓我覺得滿不是味兒,尤其是我看到賣衫的可以發過股神畢菲特,搞超市搞飲料的都可以成一國之首富,堪稱行行出狀元,偏偏香港只能一行出狀元。
賣衫有錢過股神
彭博的富豪榜是更新至上月5日,並計算了今年以來的財富變化。表現最超班的,是西班牙服飾連鎖店Zara的創辦人奧爾特加(Amancio Ortega),僅僅靠1600家門市,今年便進賬了180億美元財富,相當於每日荷包漲了6600萬美元,將其身家推高至536億美元,超過股神畢菲特,成為全球第三大首富,竟然比李嘉誠的身家高一倍。
憑零售風生水起的不獨奧爾特加,25個全球最有米的富豪中,有9個都是靠零售起家的,包括宜家傢俬的創辦人Ingvar Kamprad、瑞典服飾連鎖店H&M的大股東Stefan Persson、連鎖大賣場沃爾瑪大股東的四名家族成員、奢侈品牌子LVMH行政總裁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及德國超市Aldi的創辦人Karl Albrecht。
另一個可以致巨富的行業,是食品,無獨有偶,台灣及內地的首富也是搞食品的,分別是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及娃哈哈實業的董事長宗慶後。因為專搞食品飲料而晉身超級富豪的有12人。
反觀香港,有7位超級富豪上榜,比中國的5名及台灣的3名都要多,對於一個700萬人的城市來說,竟然比一個13億人的中國或者2300萬人的台灣更盛產超級富豪,不可說不巴閉。不過,行業集中度卻十分高,除了排最後的米高嘉道理並非以地產起家外,其餘6人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氏兩兄弟(郭炳湘不上榜)及呂志和均是地產大亨。
我不是說,他們除地產以外甚麼都不會做。呂志和近年沾手澳門賭業,走勢突飛猛進,其身家達到103億美元,今年內急漲76%,與傳媒大亨梅鐸的身家只差一億美元,更超過今年同樣形勢大好、成為蘋果頭號勁敵的韓國首富──三星主席李健熙。李嘉誠的生意王國,已算是國際化程度最高,但我還未看到有另一項業務,可以蓋過地產的鋒芒。
呂志和身家拍住梅鐸
香港超級富豪幾乎清一色以地產出位,說明了甚麼?如果香港地產商特別出色、有競爭力,為何卻侷限在香港,最多一路向北,卻不能四面擴張,成為一個世界性的事業?抑或只是因為在香港才特別好賺,兼且遊戲規則還可以令新競爭者或外資難以分羹?這又可否解釋為何香港沒有出產零售或食品大亨?
這令我想起兩位著名經濟學者早陣子出的一本書《Why Nations Fail》,書中指出決定國富國窮的因素是制度,而制度可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壓榨性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另一種是包容性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前者是犧牲多數人而造就少數人的繁榮,後者則容許大家在大致公平的起點上競賽。這意味,如果香港不能扭轉一業興百業頹的局面,最終經濟亦會凋零。
在我看來,香港的超級富豪,幾似阿聯酋的酋長,看家本領是藉關係及財力霸佔稀有資源,多於在產品上創新改良。所以,你不會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上見到他們雄辯滔滔,說要改變世界,因為他們最不想改變的,就是有利於他們的遊戲規則。
丘亦生
2 : GS(14)@2012-11-06 00:28:53

http://topics.bloomberg.com/bloomberg-billionaires-index/
Today's ranking of the world's richest people
Name  Est. Net Worth  Ctry  $ Chg Daily  % Chg YTD
1. Carlos Slim Helú   $ 74.7 billion  MEX   - $ 174.7 M  20.8
2. Bill Gates   $ 63.3 billion  USA   - $ 269.7 M  13.6
3. Amancio Ortega   $ 54.1 billion  SPN   $ 966.0 M  53.4
4. Warren Buffett   $ 46.6 billion  USA   - $ 300.3 M  9.1
5. Ingvar Kamprad   $ 41.5 billion  SWE   - $ 525.5 M  12.7
6. Charles Koch   $ 38.7 billion  USA   - $ 418.1 M  14.3
7. David Koch   $ 38.7 billion  USA   - $ 418.1 M  14.3
8. Larry Ellison   $ 36.9 billion  USA   - $ 309.3 M  12.1
9. Christy Walton   $ 29.7 billion  USA   - $ 285.4 M  18.1
10. Jim Walton   $ 28.4 billion  USA   - $ 237.4 M  20.9
11. Rob Walton   $ 27.8 billion  USA   - $ 232.1 M  20.9
12. Alice Walton   $ 27.3 billion  USA   - $ 233.1 M  21.4
13. Li Ka-Shing   $ 27.0 billion  HKG   - $ 67.0 M  21.6
14. Bernard Arnault   $ 25.6 billion  FRA   $ 193.1 M  23.6
15. Liliane Bettencourt   $ 25.0 billion  FRA   $ 86.2 M  23.2
16. Stefan Persson   $ 23.7 billion  SWE   - $ 30.7 M  8.7
17. Mukesh Ambani   $ 23.7 billion  IND   - $ 15.9 M  11.0
18. Alwaleed bin Talal Al Saud   $ 23.6 billion  SAU   - $ 5.5 M  36.1
19. Lee Shau Kee   $ 22.8 billion  HKG   $ 202.9 M  36.9
20. Karl Albrecht   $ 22.6 billion  GER   - $ 71.9 M  -1.4
21. David Thomson   $ 22.5 billion  CAN   - $ 139.1 M  4.2
22. Jeff Bezos   $ 22.0 billion  USA   $ 24.8 M  31.7
23. George Soros   $ 21.8 billion  USA   - $ 13.9 M  2.7
24. Sheldon Adelson   $ 21.6 billion  USA   - $ 155.0 M  8.4
25. Michele Ferrero   $ 21.3 billion  ITA   - $ 154.3 M  0.7
26. Larry Page   $ 20.9 billion  USA   $ 8.4 M  5.5
27. Sergey Brin   $ 20.8 billion  USA   $ 8.3 M  5.4
28. Dieter Schwarz   $ 20.1 billion  GER   - $ 74.0 M  0.5
29. Iris Fontbona   $ 19.9 billion  CHL   $ 30.2 M  14.2
30. Eike Batista   $ 19.8 billion  BRA   - $ 3.5 M  -12.1
31. Zong Qinghou   $ 19.7 billion  CHN   $ 140.2 M  2.5
32. John Mars   $ 19.4 billion  USA   $ 2.1 M  2.8
33. Forrest Mars Jr.   $ 19.4 billion  USA   $ 2.1 M  2.8
34. Jacqueline Mars   $ 19.4 billion  USA   $ 2.1 M  2.8
35. Rinat Akhmetov   $ 19.1 billion  UKR   $ 155.6 M  32.7
36. Alberto Bailleres   $ 18.8 billion  MEX   - $ 33.9 M  9.9
37. Gina Rinehart   $ 18.5 billion  AUS   - $ 180.4 M  -8.2
38. Cheng Yu Tung   $ 18.5 billion  HKG   $ 1,211.3 M  -8.1
39. Jorge Lemann   $ 18.0 billion  BRA   $ 50.1 M  46.1
40. Viktor Vekselberg   $ 17.6 billion  RUS   - $ 300.5 M  25.8
3 : abbychau(1)@2012-11-06 13:49:17

個人評價
1. Carlos Slim Helú $ 74.7 billion MEX - $ 174.7 M 20.8 << 學者手腕, 天時地利
2. Bill Gates $ 63.3 billion USA - $ 269.7 M 13.6 << 三傳奇之一, MS 不解釋
3. Amancio Ortega $ 54.1 billion SPN $ 966.0 M 53.4 << Zara(上文) 平衡收益和罰金, 時袋界的騰訊
4. Warren Buffett $ 46.6 billion USA - $ 300.3 M 9.1 << 本世紀投資人
5. Ingvar Kamprad $ 41.5 billion SWE - $ 525.5 M 12.7 << 獨資獨利的模範
6. Charles Koch $ 38.7 billion USA - $ 418.1 M 14.3 << 石化家族生意, 個人能力拓展而浮面
7. David Koch $ 38.7 billion USA - $ 418.1 M 14.3 << 同上, 此為其弟
8. Larry Ellison $ 36.9 billion USA - $ 309.3 M 12.1 << 三傳奇之二, Oracle 不解釋, 手腕有點過強
9. Christy Walton $ 29.7 billion USA - $ 285.4 M 18.1 << Walmart + FirstSolar 最強繼承人
10. Jim Walton $ 28.4 billion USA - $ 237.4 M 20.9 << Walmart 不解釋
11. Rob Walton $ 27.8 billion USA - $ 232.1 M 20.9 << Walmart 不解釋
12. Alice Walton $ 27.3 billion USA - $ 233.1 M 21.4 << Walmart 不解釋
13. Li Ka-Shing $ 27.0 billion HKG - $ 67.0 M 21.6 << 誠哥不解釋
14. Bernard Arnault $ 25.6 billion FRA $ 193.1 M 23.6 << 賣夢的人會發達
15. Liliane Bettencourt $ 25.0 billion FRA $ 86.2 M 23.2 << loreal 繼承人
16. Stefan Persson $ 23.7 billion SWE - $ 30.7 M 8.7 << H&M 才是真正的時裝店
17. Mukesh Ambani $ 23.7 billion IND - $ 15.9 M 11.0 << 在印度搞化工, 黑金收支怎計只有他知道
18. Alwaleed bin Talal Al Saud $ 23.6 billion SAU - $ 5.5 M 36.1 << 投資多次得利的強手
19. Lee Shau Kee $ 22.8 billion HKG $ 202.9 M 36.9 << 基哥不解釋
20. Karl Albrecht $ 22.6 billion GER - $ 71.9 M -1.4 << 理想主義的成功者
21. David Thomson $ 22.5 billion CAN - $ 139.1 M 4.2
22. Jeff Bezos $ 22.0 billion USA $ 24.8 M 31.7
23. George Soros $ 21.8 billion USA - $ 13.9 M 2.7
24. Sheldon Adelson $ 21.6 billion USA - $ 155.0 M 8.4
25. Michele Ferrero $ 21.3 billion ITA - $ 154.3 M 0.7
26. Larry Page $ 20.9 billion USA $ 8.4 M 5.5
27. Sergey Brin $ 20.8 billion USA $ 8.3 M 5.4
28. Dieter Schwarz $ 20.1 billion GER - $ 74.0 M 0.5
29. Iris Fontbona $ 19.9 billion CHL $ 30.2 M 14.2
30. Eike Batista $ 19.8 billion BRA - $ 3.5 M -12.1
31. Zong Qinghou $ 19.7 billion CHN $ 140.2 M 2.5
32. John Mars $ 19.4 billion USA $ 2.1 M 2.8
33. Forrest Mars Jr. $ 19.4 billion USA $ 2.1 M 2.8
34. Jacqueline Mars $ 19.4 billion USA $ 2.1 M 2.8
35. Rinat Akhmetov $ 19.1 billion UKR $ 155.6 M 32.7
36. Alberto Bailleres $ 18.8 billion MEX - $ 33.9 M 9.9
37. Gina Rinehart $ 18.5 billion AUS - $ 180.4 M -8.2
38. Cheng Yu Tung $ 18.5 billion HKG $ 1,211.3 M -8.1
39. Jorge Lemann $ 18.0 billion BRA $ 50.1 M 46.1
40. Viktor Vekselberg $ 17.6 billion RUS - $ 300.5 M 25.8
4 : GS(14)@2012-11-06 22:56:43

黃賭毒難以判決,無上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66

收緊深圳人自由行中央突推一周一行

1 : GS(14)@2015-04-12 12:20:42

【本報訊】中央政府決定收緊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料明天起實施,深圳戶籍人士每星期只可來港一次,而且每周次數不能累積,不用即取消,即一年最多只能來港52次,預計每年訪港內地旅客會減少約450萬人次。不過,反水貨客團體認為措施無助解決水貨客造成的滋擾,擔心水貨集團會增聘更多港人走水貨,代替深圳水貨客。記者:麥志榮 呂浩然


政府發言人昨晚表示,政府已向中央提出具體方案調整一簽多行政策,任何調整措施將由中央政府公佈。消息指中央最快今天會公佈收緊一簽多行。據悉,一周一行是港府向中央提出的優化方案,比一年52行的建議更緊,限制來港密度,可杜絕有人在短時間內一次用光52次配額走水貨。



預計明天起實施

新措施料明天起實施,但會以循序漸進方式推行,因為已發出的一簽多行簽注不能即時取消,當簽注到期再申請換證時,就會改為一周一行。去年一簽多行來港的旅客共1,485萬人次,預計新措施會令一簽多行旅客減少約3成,約450萬人次。中央亦會協助香港吸引更多外國旅客來港。據了解,改為一周一行後,深圳人來港每星期只能辦簽注一次,一年最多申請52次,來港次數不能累積,如其中一個星期無申請便會取消,所以次數會逐星期遞減,難再自由行。內地微博昨日下午流傳一張緊急通知,指國務院批准公安部門星期一起將深圳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深圳多個出入境口岸的管理科都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新安排。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服務網昨已停止接受一簽多行簽注申請,網站只顯示「系統升級改造,申請暫不受理,恢復時間另行通知」的訊息。知情人士表示,深圳對中央收緊簽注普遍感到不滿,認為「好冇面」。有深圳人更在微博上唱衰香港:「香港零售業將遭重創,商舖租金即將跳水。」全國人大代表田北辰確認收到收緊一簽多行的消息,他認為一周一行最大打擊只是水貨客,大幅增加走水貨的成本。一般旅客一年只會來港7至8次,新措施可分流旅客,改善旅遊設施擠迫等問題,有助紓緩中港矛盾,對本港零售業及旅遊業不會有影響。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亦相信新措施對本港旅遊業影響不大。中央政府在2009年4月推出一簽多行,讓深圳戶籍居民一年只辦一次赴港簽注就可以無限次往來香港。2009年內地訪港旅客1,796萬人次,當中一簽多行旅客佔147萬人次。到2014年,內地訪港旅客增至4,724萬人次,但當中一簽多行旅客已暴升至1,485萬人次,5年間急增10倍。




水貨集團或變陣

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表示,雖然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但不認為是反水貨行動的勝利,現階段需了解一簽多行是「一刀切」取消,抑或只是不再簽發新證。他指出,若屬前者,因港人也走水貨,且水貨集團可透過聘請更多水貨客,以抗衡一周一行新政,故需觀察實施後首月情況。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亦認為,一周一行並無解決內地旅客過多引起的滋擾問題,內地人一樣會在星期六、日蜂擁來港搶購日用品,而且可能因此每次都大量掃貨。香港入境旅遊接待協會主席梁耀霖指,取消一簽多行對旅遊業將造成影響,除減少即日來回旅客外,內地旅客心理上也會覺得「香港唔係咁歡迎佢哋」,因此減低來港意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2/191097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484

一周一行「五一銷情」打定輸數 海洋公園﹕人次料跌 金舖﹕市道難有驚喜

1 : GS(14)@2015-05-01 23:51:4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30/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後的首個五一假期在即,然而零售市場悲觀氣氛持續蔓延,商戶普遍不敢奢望增長,撈金旺季神話難續。主打內地客生意的珠寶商六福(0590)、周生生(0116)及「自由行熱點」海洋公園均預期,五一期間銷售表現較去年難有增長,不過,主打三星級酒店的華大地產(0201)卻稱,五一期間訂房已全部爆滿,反映消費力較低的遊客或未見明顯減少。
相關分析

更多   

明報記者 孫娜 魏嘉儀

過去幾年黃金周,本港商戶均絞盡腦汁策劃推銷策略來吸引遊客,惟今年商戶不再標新立異,其中六福及周生生俱低調配合港府統一早前推出、針對本地客的「開心覑數大行動」。

參與「開心覑數大行動」 吸本地客

六福執行董事黃蘭詩表示,自數年前內地縮短五一假期後,黃金周效應已淡化不少,高消費客通常亦較少選擇此時訪港,加之近期周邊國家匯率吸引,預料今年五一銷售「無驚喜」。同樣不看好黃金周的還有周生生,大中華區營運總經理劉克斌表示3月及4月銷售氣氛差,銷售按月均有單位數跌幅,預料今年五一銷售「無增長」。

去年入場人數剛創歷史新高的海洋公園也看淡黃金周。其發言人稱,今年區內旅遊競爭愈趨激烈、港元轉強等因素令訪港遊客數字下跌,預料黃金周期間入場人次亦可能較去年輕微減少。

華美達酒店:黃金周爆滿 房價跌一成

儘管業內普遍看淡,但從酒店及旅遊業界反饋看,情未必如想象中差。華大地產主席鄭啟文甚至形容「這個星期全港酒店都感到很開心」,他指酒店入住率近日不斷改善,更多內地散客重新回來旅行,旗下的華美達酒店本周一直到五一假期結束,酒店房基本都爆滿,不過房價仍按年跌約一成。對於傳統淡季5、6月的表現,他稱今年「淡季不算淡」,現時五一之後的一段時間,訂房率已經高達七成。他認為按照現時的表現,酒店業不需加入到港府「開心覑數大行動」當中。

董耀中:訪港旅客較3月回升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亦稱,今年4月來港的旅行團平均每日380團,雖然較去年超過400團仍有距離,但已經較3月進一步改善,他認為情改善與反水貨活動停止有關。不過他表示五一並不是內地遊客來港的旺季,去年五一期間僅錄得285團,甚至少於平日,而從現時的報團情看,預計今年五一假期團數將較去年再跌一成。據本報查詢華南區一大型旅行社五一三天訪港團參團人數,今年錄得1120人報名,較去年跌超過三成。

董耀中稱,旅遊業界將觀察「開心覑數大行動」效果,有意在6月份再由旅發局牽頭,推出專門針對旅行團的優惠,望借活動帶旺消費。
2 : GS(14)@2015-05-01 23:53: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30/news/ea_eaa2.htm
代理:「五一」沒起色 舖租將減一成
  2015年4月30日

【明報專訊】雖然五一期間酒店預租情較預期好,不過有物業代理估計,今年五一假期零售數據將錄跌幅,預料部分舖位業主將視乎五一零售數據而下調一線舖租金,如銷售數據較差,料部分一線舖位業主將減租約一成作招徠,大型舖位則拆細出租。
相關分析

更多   

視乎五一零售數據

美聯工商舖(0459)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黃漢成認為,今年五一假期訪港旅客數量將平穩,但在高消費客減少來港下,料零售銷售金額將下調;目前不少舖位業主叫租取態仍較硬淨,倘若五一銷售數據較差,相信一線舖位租金或會短期內減租一成留客。

萊坊:將大舖ṃ細出租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亦認為,本港早前推出一周一行,令即日旅客數量減少,五一假期將可反映「過夜」旅客的來港情,因此如五一假期出現零售數據大跌,相信業主會出現心理影響,可能較願意以「不加價方式」續租或略為減租挽留租客。

他又指出,或考慮把月租逾100萬元的大型舖位分隔成細舖迎合普遍租客需求,但料舖位買賣價短期內不會因零售數據下跌而減價放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