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香港股市,外國股市,地產,樓市之(壹參肆)發達三大要素之:買甚麼?(第一一九回)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2078

 

投資地產:仲有乜招數

喺乜?

息口。

港幣要甩鈎喇。

當年信心危機,英國人將港元掛鈎美元,至為明智。當時人民幣不成氣候,不能掛。英鎊瓜田李下,不能掛。歐洲未有歐羅,散收收不能掛。一籃子貨幣太複雜,趕唔切安排。美元最穩定,最流通,最有公信,所以喺首選。

但針冇兩頭利,掛鈎之後,匯價同利率都要跟足人地,無自主權。1997嗰朝已經首先試過喇,亞洲就金融風暴,美國就經濟繁榮,所以最優惠利率喺十幾厘;如果唔喺掛鈎,當年港元就可以減息嚟救經濟。但當時剛回歸,有實際困難,呢樣嘢唔怪得董建華

呢兩年,美金不停跌,幾年間對人民幣已經跌左二十幾%。我地衣食住行都靠用國貨,即喺啲日常生活品貴左二、三成,對低下層市民影響尤深。啲嘢一喺加價,冇加到二、三成嘅嘢,就即喺換左低質素啲嘅次貨俾我地用,生活質素無論如何喺低晒。但喺呢個道理因為複雜少少,冇人提起,政府就當冇事,提都唔提,話知你水深火熱,橫豎啲低下層都唔知發生左乜嘢事。唔知,咪即喺冇事囉。

所以幾多錢最低工資都冇用喇,如果一甩鈎,大家啲錢就升幾成;你唔甩鈎,美金有排跌呀。如果你開間茶餐廳,一甩鈎,啲食品價格就跌幾成,毛利升番;俾多少少人工洗碗呀嬸都冇所謂。洗碗阿嬸亦覺得啲日用品平番,生活好左。

相反,而家鈎住美金,對人民幣不停跌。老闆成本貴,賺得少,加人工就一定冇可能,只好將兩個洗碗嘅炒咁一個,留番一個一腳踢。洗碗阿嬸亦冇好日子過,攞左最低工資,喺多左少少錢,番工就做到抽筋,但啲日用品就不停貴,生活艱苦。到下年最低工資又檢討,又話要加,啲食品來貨又加,佢老細自然會發覺開餐廳又辛苦,又冇錢賺,就會執埋檔嘢,炒埋洗碗阿嬸,租埋間舖俾美聯物業做地產。

當然,貨幣眨值,有利出口。但喺你話阿牛知,香港出口乜嘢?

影響旅遊業?円又夠貴喇,你去唔去日本吖?仲有,你希望個樓市爆煲吖,定喺少幾個嫌貴,唔嚟香港玩嘅遊客吖。

如果而家港幣有自主權,加番3/4厘息,我估個樓市立刻冷卻。乜都唔駛攪。香港其實比較容易,銀行放嘅款大部份同物業有關,工商貸款唔喺主流。其他地方就話驚加息,拖冧埋工商業啫,香港驚乜呀?話加息就可以加息。

咁樓市咪唔駛爆,捱耐啲,希望長玩長有囉。

香港史料披露,當年信心危機,英國人兩日就拍板將港幣掛鈎 ;而家我地政府攬住個 7.8 當正金科玉律,唔好話甩鈎,叫佢改高改低都驚到賴尿。話唔駛改嘅理由就梗喺多喇,但喺退一萬步諗吓,有冇可能香港貨幣同美金嘅比例,二十年來乜都冇變過,一模一樣唔駛調整吖?

其實當年個 7.8 喺隨便定出嚟;阿牛睇過電視專訪,始作俑者話:定做 8 又好似齊頭冇乜科學性,咪整個小數點大家覺得高檔啲囉!呢啲先叫做氣魄加幽默感。

你睇吓我地富士康,人地郭先一陣風搬晒去河南,當地政府倒履相迎,問題迎刃而解。你睇吓朱鎔基總理,上任時千頭萬緒,七萬幾個問題;佢話乜都唔怕,最多訂定棺材,同大小問題惡鬥,大不了最多喺死!可敬也。

香港,真喺一蟹不如一蟹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81

日本百年湯頭配方 台灣蔬果產地直送 輕井澤一九八元火鍋拚出億元商機

2011-2-21  TWM




輕井澤,這家台中地區知名的火鍋店,不可思議的低價高享受,創下年營業額兩億四千萬元的好成績。

一鍋一九八元的超人氣火鍋,如何拚出年營業額近億元的好成績?

撰文‧黃筱雯

接 近中午十二點,人潮開始聚集在台中文心路上一家店面門口,乍看之下,你會以為這是一家頂級SPA店,氣派的銅製大門旁,是一潭養著蓮花的水塘,深色木頭築 成的牆以細石相佐,細石堆上還畫上淺淺的紋路,充滿禪意;其實,這家店是台中超人氣火鍋店,賣的是一人要價僅一九八元的平價火鍋,卻能創造年營業額逼近一 億元的驚人數字,這裡是輕井澤鍋物。

走進輕井澤最深處的辦公室,三個大螢幕,連線五家分店,從廚房、櫃台、用餐區等,能隨時轉播店內每一個 角落。一位外表斯文的男子緊盯著螢幕,不敢有絲毫分心,突然間,男子拿起電話,迅速按了幾個號碼,等待接通的同時,雙眼仍注視螢幕,「煮湯底的鍋子滿出來 了,快去處理!」甫一接通,男子立刻下達指示,語畢立刻盯緊轉播分格,確定有人處理,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的用餐時間,輕井澤負責人王振模一個人待在這 間辦公室,聚精會神,就怕一個小失誤,毀了他八年來的心血。

赴日取經 習得日本百年配方今年四十二歲,出身彰化鹿港小鎮的王振模,外表斯文靦腆,但談起一手打造的輕井澤鍋物,卻是聲聲宏亮、滔滔不絕。

一九九二年,二十三歲的王振模與大哥在員林經營立協冰凍食品,兩人四處尋找冷凍貨源,再分送至各客戶手上,一做就是十三年,現在仍是中部最大的冷凍食品供應商。

冷凍批發生意為王振模帶來第一桶金,但他始終想擁有自己的店。○三年,王振模決定啟動夢想,他透過住在日本的妹妹介紹,遠赴日本輕井澤,學習當地一家百年歷史火鍋店的獨家湯頭配方。

王 振模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耐「磨」。前往日本學習的三個月,一開始師傅不願意教他,王振模不氣餒,他刷地板、掃廁所,做最吃力的工作,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 換得師傅的認同,最後終於獲得師傅點頭,允許他在一旁觀看調配過程,不懂日文的他,靠著妹妹翻譯,才終於習得這百年配方。

「既然要做,就要和別人不一樣!」這是王振模的想法,他找來設計師商量,整家店面的裝潢要跳脫傳統火鍋店的概念,仿造日本店面的設計,有枯木、石頭、水池。果然在○三年第一家彰化員林店一開幕,獨特的設計裝潢立刻造成大轟動,原本擔心沒有人潮的王振模也鬆了一口氣。

不 惜成本 口味、擺盤要求嚴特別的店面裝潢只是吸引人潮的第一步,輕井澤最大的賣點還是湯底與食材。輕井澤的湯頭不同於台灣傳統重口味,而是帶有昆布風味的清淡湯 頭,每天用豬大骨、雞骨、大量蔬果與日本進口昆布熬煮,最後加入日本空運來台的獨家配方,成為輕井澤口耳相傳的完美湯頭。為了將日本風味完整重現,王振模 不惜選用一片要價五百元的日本昆布,而一鍋基底湯頭,就要用掉一千元,「很貴沒錯,但是這樣味道才會好。」輕井澤五家店面都是用承租方式,沒有買斷,「因 為我寧願把錢花在更值得的食材上。」王振模說。

王振模對食材相當要求,不但要好吃,更要新鮮,輕井澤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新鮮的菜盤,其中蔬 菜量是一般火鍋店的一倍以上,「輕井澤走的是健康養生路線,蔬菜是我們的一大重點。」為了提供最佳蔬菜,王振模發揮過去跑業務的本領,上山下海,四處尋找 心中最適合的「菜」選。例如高麗菜,顧及到季節不同,還供應不同產地的高麗菜,「但一定都是當季最好、最新鮮的。」夏天王振模選擇梨山高麗菜,冬天則是西 螺高麗菜,菜盤中二十一種品項,每一樣都有一段尋找的故事,而這些貨源都是王振模親自到菜田去找,為的就是壓低進貨價,「因為我們的量很大,一家店一天就 要用掉一百斤的高麗菜,假日甚至用掉兩百斤。」仔細看輕井澤的菜盤,還會發現一些別的地方沒有的食材,如黃色的山藥、紫色的洋蔥,王振模笑說,這是為了擺 盤配色好看特別選的,「當然味道也是最好的!」但他不因此滿足,一段時間王振模就調整菜盤內容與擺盤方式,甚至舉辦員工擺盤創意比賽,刺激員工動腦,激發 更完美的菜盤。

王振模個性追求完美,從廚房便可窺知一二。走進輕井澤廚房,每位員工頭頂帽子、口配口罩、手戴手套,廚房設有專門排水設備, 因此保有乾爽的環境。牆上到處貼滿A4紙,走近一看,上面寫滿了每個動線的SOP流程,盛裝菜盤的處理台上,甚至註明了每種食材的擺放位置,整齊、方便拿 取,每個菜盤都要秤重,以維持量的統一。另一頭處理肉品的位置,因為選用的是高級肉類,每次拿出來切片後,要立刻以一層布、一層塑膠袋的方法裹好冷藏,以 免變質。對這些流程,王振模的要求嚴格,「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絕對不允許。」他說道。

晉用新秀 大手筆獎勵不手軟如此大手筆砸下成本,輕井澤火鍋價位卻是低得驚人。一般價位是一九八元,最高僅三八○元,甚至還有午間優惠一四八元,卻能夠創下單月單店 七百萬元的業績,平日翻桌率三次,假日甚至可達五次!王振模解釋,在訂價時,他只抓一○%利潤,薄利多銷,因為他發現火鍋的主力顧客,不是白領階級、上班 族,而是學生。

為配合學生消費族群,輕井澤的服務人員也全是年輕的七年級生,最大的不過二十九歲。王振模喜歡用年輕人,因為他認為服務業需 要的就是年輕活力,五家店面近兩百位員工,都是他一一面試進來的。「而且我喜歡完全沒經驗的,這樣才好帶。」王振模說,過去曾有王品的員工來應徵,最後不 習慣這裡的作法而離開。

為了要留住這些年輕員工,王振模毫不吝嗇,每家店的店長可以分到單店年獲利的五%分紅,副店長有三%,連一般員工也可分到○.三%。為的就是讓員工感受到自己被肯定,如此大手筆獎勵,讓員工受寵若驚!

年 僅二十三歲的呂凱倫,是輕井澤漢口店店長,也是五家分店中最年輕的店長,從高中開始,他就在輕井澤打工。呂凱倫說,被員工稱作大哥的王振模,從不要求店員 該如何點菜、如何接待客人,只告訴她們,把最好的東西給客人,「讓客人開心的進來,滿意的出去,這是他唯一的要求。」此外,王振模還另創新品牌「八錢」, 專走中高價位火鍋,這是未來他進軍北部的祕密武器。

當初為了實現夢想,王振模投入開店,放著早已打下基礎的冷凍批發生意,如今的他,每天過 著只睡五小時的生活,「我都等鐵門拉下我才走,這樣我才放心。」他說。卻也是這份專注與堅持,才讓輕井澤從員林一家小餐廳,迅速成長為台中人氣火鍋店,王 振模未來將以這股氣勢,北上進軍台北一級戰區,開闢另一片火鍋新天地。

輕井澤鍋物

負責人:王振模

主要商品:個人火鍋、壽喜燒

成績單:

台中文心旗艦店一年營收近1億元,198元的主力套餐占總業績逾9成

億元店祕訣

一、食材選擇實在,以不妥協的品質取勝。

二、利潤僅抓一○%,薄利多銷。

三、起用年輕員工,創造親切的用餐服務與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4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飛日本夏普、上電視、求記者 郭台銘一一九小時危機總動員

2012-8-13  TWM




危機處理,誰能像郭台銘一樣精準?近半年來鴻海股價深受夏普虧損牽連,始終抬不起頭。眼見夏普二千五百億日圓的驚人虧損就要公布,郭台銘只剩一一九小時,可以在台股開盤前捍衛鴻海股價!

撰文‧楊卓翰

八月一日星期三下午,距離下周一(八月六日)開盤倒數一一九個小時。蘇拉颱風正要來襲,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卻匆忙搭上松山機場的專機,在狂風暴雨中直飛 日本東京。這一趟行程,他非去不可。過去四個月,為了入股夏普,鴻海集團帳面每天平均虧損新台幣一億元。危機的源頭,就在三千公里外的日本。

郭台銘在今年三月宣布用個人名義質押股票,買下日本夏普堺工廠五○%股權;這條十代面板生產線因為太過先進,空置產能,苦無客戶,夏普樂得脫手。交換條件 是,鴻海集團得以用六六九億日圓(約新台幣二五○億元)購入夏普九.九八%的股權,打算進入董事會。業內人士指出,郭台銘以為買下堺工廠這個燙手山芋,夏 普就能止跌,既能得到面板技術,又能得到夏普經營權。沒想到,事與願違。

倒數一百小時

颱風天飛日本 達成議價共識就在颱風天郭台銘登上飛機那一刻,鴻海在三月以每股五五○日圓買下的夏普股價已經跌了一半。這家曾經以面板技術叱咤全球的百年企業,市值跌只約剩二千億日圓(約新台幣七六○億)。這還只是開始,夏普的股價,才正要崩跌!

八月三日,夏普公布預測,全年虧損達二千五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九五○億),比起去年虧損還要增加將近一倍。當天,夏普股價大跌二八%,每股一九二日圓,創 下歷史最低價位。而鴻海手上的夏普股份,只剩當初三五%的價格,第二季六十四億元的帳面損失,鴻海要全吞下。若夏普不止跌,郭台銘的持股質押,也面臨追繳 斷頭壓力。

公、私兩邊都面臨危機,在暴風雨中,郭台銘不得啟動一連串的危機處理。

「我們必須和夏普的股價馬上切割。」鴻海發言人邢治平說:「就算是颱風,這次行程也絕對不能延。」郭台銘更透露,夏普的虧損他們「都有情報」。而為了讓這 次會議能如期舉行,他的機隊建議提早到八月一日下午兩點半,趕在颱風警報發布前出發。八月二日,郭台銘一早就在東京會見日本政府經濟官員探聽官方意向,但 行程中最關鍵的,還是八月三日和夏普高層的會議。

當天會議,夏普會長(董事長)片山幹雄和前會長町田勝彥特地從大阪趕到東京出席。據郭台銘事後轉述會議結論,夏普主動提出了慷慨的「重新議價」,讓鴻海不 用按照原本的高價履約。這代表,鴻海不用認列夏普第二季的帳面虧損;而且,鴻海集團未來一到兩年,還有可能用更低價位,購入夏普將近一○%的股權。半年來 籠罩著鴻海的利空,瞬間消失。

倒數六十小時

要求媒體專訪 打出苦情牌這對鴻海是天大的好消息,八月三日台灣時間下午五點開完會,邢治平馬上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出重新認股的重大訊息。

眼見夏普案就要撥雲見日,路透當晚的一篇報導卻再添烏雲。邢治平說,日本夏普公關可能因為還不知道當天的決策,在下班後對路透記者表示:「沒有重新議價這回事!」消息一出,市場再度陷入混亂,倒數時間只剩六十個小時。

為了不讓這趟日本行功虧一簣,郭台銘馬上拿起電話撥給他的媒體朋友。這次,他不只是要開記者會,他還要求上電視節目專訪。

郭台銘聯絡的對象是陳文茜,兩人多年以來合作順暢,郭台銘甚至首度敞開鴻海總部接受陳文茜獨家專訪;面對郭台銘的不情之請,陳文茜自然相挺。「我跟她說,(專訪)一定要在禮拜天。因為禮拜一股票市場就開了……這麼大的事情,不能拖,一定要澄清!」郭台銘說。

八月四日半夜十二點,東森新聞台才收到消息,郭台銘確定「接受」專訪。據透露,陳文茜的節目做這麼久,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陳文茜連要問什麼問題,都沒 時間討論!」東森新聞台副理王涵禛說,因為郭台銘的一通電話,她要在十二個小時內為郭台銘準備好攝影棚。八月五日晚間這場採訪播出時因為太臨時,甚至連節 目名稱都來不及取好。

但陳文茜不用怕準備不夠,因為郭台銘自己捧著一疊厚厚的資料上場,準備要將投資案徹底講清楚。

八月五日的節目中,郭台銘除了重申自己個人投資的夏普堺工廠進行得非常順利,也再三確認鴻海可以重新議價。他還自信地指出,現在夏普會有利空,是因為鴻海 還沒有介入經營,引進控制成本的文化。「等到我們合作漸入佳境,股價漲了好幾倍,你們可不要後悔現在賣掉!」錄完影後,距離開盤只剩十七小時。他沒喝一口 水,馬上到樓下大廳接受聞訊而來的大批媒體採訪。只見對記者一向嚴肅,甚至數度提告的郭台銘,竟使出苦情攻勢:「媒體朋友們,我錯了,我告了你們,犯了最 大、最不應該犯的錯。」他強調,鴻海在走一條沒有台灣企業走過的路,「你們就不能行行好,寫兩個好字嗎?」「多給我們一些鼓勵嘛!」

倒數十二小時

會面明星分析師 外資也背書就在郭台銘接受專訪時,明星外資分析師──巴克萊亞太區科技下游硬體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正在旁邊的辦公室待命。恰巧人在台北的楊應超,本來在飯店只差五分鐘就要退房回香港,聽到郭台銘要上電視的消息,馬上延後班機,親自到場了解情況。

郭台銘錄完影後,私下和楊應超談了許久。當天晚上,距離開盤倒數不到十二個小時,楊應超對全球外資發出熱騰騰的最新報告,其中確定鴻海得以重新議價,利空 消失,之前超跌的股價應該回歸基本面;並看好下半年iPhone 5的出貨量,認為鴻海股價未來十二個月有五三%的上漲空間。

八月六日早上九點整,股市開盤,接下來的發展都在預料中:鴻海、鴻準等股價漲停鎖死,郭台銘一一九個小時的危機總動員,在第一天就救回了六七九億元市值。 不過,郭台銘雖然挽救了鴻海集團的股價,卻扭轉不了夏普的命運;八月六日日股開盤,夏普延續前一周的跌勢,繼續跌破谷底,再跌六%。

元大金控分析師陳豊豐觀察,夏普股價止不住的連跌,就代表了市場對鴻海入股這件事的不信任。「可以看出來,郭台銘這次發言比較情緒化,但是基本面還是不明 朗。」陳豊豐說。另外,他也指出,夏普不願意讓鴻海進入董事會,等同執行長的社長奧田隆司又在關鍵會議缺席,郭台銘所說的台日文化融合,可能要等更久的時 間才會發酵。

郭台銘這次精準的危機處理,讓鴻海股價大反攻。但激情退去後,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日本夏普的態度曖昧不明,經營階層與債權銀行可能出現拉鋸,未來這種危機管理的情況可能會常出現,郭台銘的私人飛機可能要二十四小時保持待命了!

鴻海股價深受夏普虧損拖累──鴻海近半年股價與夏普交易大事紀

03╱27

鴻海集團宣布以669億日圓購買夏普股份;郭台銘以個人名義投資十代線工廠。

06╱18

郭台銘在股東會表示將提高夏普投資金額,希望能再加碼。

06╱23

鴻海公告因夏普股價下跌,已經造成26億元帳面損失。

06╱26

夏普社長奧田隆司表示不會接受鴻海再注資。

08╱03

鴻海宣布3╱27的履約價無須履行,當晚夏普發言人卻「不同意鴻海提出的事實」。

08╱05

郭台銘親上火線,說明日本同意在未來完成重新議價。

08╱06

夏普發言人堅稱夏普尚未同意重新議價,雙方陷入羅生門。

08╱07

夏普仍未就鴻海投資案發表任何進一步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4

「一九四二」票房悶 華誼兄弟股價創新低

2012-12-17  TWM
 
 

 

知名演員、知名導演、大型製片公司,即使一部電影集合上述所有條件,也無法保證賣座,這正是中國製片商華誼兄弟的近日寫照。十一月三十日,華誼兄弟股價跌停,次一交易日又大跌近五%,盤中出現十二.一五元人民幣歷史新低,隨後臨時停牌。

華誼兄弟製作的史詩鉅片「一九四二」正好於十一月底推出,這部由名導演馮小剛操刀,集合張國立、陳道明及兩位奧斯卡影帝等大牌的電影,本來是超級強檔,不料其首映票房平平,令市場擔心最終票房可能被高估,紛紛拋售股票,終於讓股價不支倒地。

中國經濟軟著陸之際,娛樂產業難免遭波及,製片公司為作品砸下愈多成本,承擔風險也愈高。像華誼兄弟今年營收雖成長,但營業利益率較去年下滑五%,法人指是受電視劇作品高度競爭影響;如果「一九四二」票房再低於預期,全年獲利可能被拖累。

事實上,華誼兄弟自二○○九年十月底掛牌以來,股價至今已大跌八成,跌幅遠超過深圳A股指數,雖然該公司的製作手筆屢創高峰,但對投資人而言,誰知道手中股價何時才能回到當年巔峰呢?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4

强生公司在一九八二 一只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yec.html
如果說可口可樂公司是危機處理的反例,那麼強生公司則是危機處理的正例。有人認為似乎沒有比可口可樂公司更好的處理方法,但是如果審視強生公司的這個案例,可能就不會做出如此的判斷。事實上,強生公司發生的危機要比可口可樂公司深重得多。
   1982年10月,在芝加哥地區有7個人死於氰化物中毒。而這個死亡事件都與強生公司旗下的麥克奈爾公司生產和銷售的泰諾強效膠囊有關。強生公司聞訊後,反應十分迅速,立即在全國範圍內召回3100多萬包泰諾膠囊,成本超過1.25億美元。雖然尚無證據說明這個問題超出了芝加哥之外,但是強生公司認為安全是最重要的,並且希望不會使人們對公司承諾的顧客利益至上原則產生任何懷疑。
   不僅如此,強生公司積極配合執法人員對事件展開調查。調查證實,出現問題的產品是在其他工廠生產的,結論是,由外部的破壞而非強生內部的生產造成的。對消費者而言,迅速召回產品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承諾。強生的舉措讓消費者吃驚不已,並使股東受益匪淺。僅僅在一個月之內,強生公司宣佈泰諾重回市場,使用新的抗干擾包裝。憑著廣告、促銷等聰明的做法,泰諾一年內在止痛劑市場上獲得了比以前更多的份額。
   強生公司為什麼能這樣做?查看它的對顧客利益承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那時一位名叫羅伯特·伍德·約翰遜的人就勸說其他的商業領袖,只有先考慮顧客的利益再考慮股東的利益,才能最好地為企業的利益服務。到40年代初,這個觀點已成為強生公司的信條:「我們相信自己的首要責任是為醫生、護士、病人、母親們、父親們,以及其他所有使用我們產品和服務的人提供服務。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要保證高質量。」信條在談到僱員和社區的責任後,又總結了對股東的責任:「我們最後的責任是為了股東。業務必須要有可靠的利潤......當我們按這些原則行事時,股東們就會獲得一個不錯的回報。」
   專門研究多重錯誤管理的小羅伯特·米特爾施泰特教授指出,多年來,有許多公司也強調顧客至上的原則,並聲稱按這個信條行事,但幾乎沒有一家公司會像強生公司在泰諾事件中那樣實踐諾言。強生公司事先很可能不會想到其產品出問題,然而一旦危機出現時,他們就按照公司的根本信條和原則行事。與可口可樂公司相比,強生公司迅速打破了他人造成的錯誤鏈,即使在多年以後仍然能夠從當年的行動中獲得人們的好感。如果不是那樣的話,其結局就是第二個可口可樂公司了。強生公司的做法幾乎可以成為可口可樂公司應對危機的一面鏡子。根據米特爾施泰特教授的歸納總結,這面鏡子是:
   1、相信並看重信息。泰諾事件一定是強生公司不願意看到的,然而一旦發生,十分重視,並與權威機構合作調查。
   2、以顧客為中心。立即召回產品,很好地展示了顧客至上的信條。
   3、接受顧客認為是泰諾導致了問題的看法,而不是聲稱不可能是它的產品造成的。
   4、企業文化中的原則和規範使得強生公司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
   5、把溝通作為工具。借助於新聞媒體和政府的支持,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公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使用該產品,極為注重客觀性和事情的重點所在。
   6、很快對問題進行了永久性的修復,並雄心勃勃地再次進入市場。
   不僅如此,強生公司不但利用了泰諾事件的機會為顧客做補償,而且把它當成一個催化劑來提升包裝的安全性。這個事件的間接影響,以及強生公司使用抗干擾包裝的決定,對整個社會也有益。強生公司的回應改變了商業以及社會對安全包裝和保護顧客免受傷害方面的態度。一個負責任的公司就應該像強生公司那樣,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對顧客的責任,如此才能夠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0

可口可樂在一九九九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lluj.html
——一個經典的運營錯誤的實例

   可口可樂在1999年夏天的幾個星期裡十分痛苦。當時,歐洲因為出現了好幾起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恐慌。壞事總是連續不斷。就在比利時毒豬肉和毒雞肉事件爆發不久,又有媒體報導一些學生因為喝了可口可樂後生病的新聞。可口可樂的管理層起初否認這件事與他們有關,儘管有顧客抱怨說可口可樂有異味。隨著其他食品恐慌事件的不斷出現,比利時和歐盟很快做出反應。首先是警告消費者不要飲用可口可樂,繼而是比利時所有商店禁售可口可樂公司的所有產品,再而是荷蘭、德國和法國的部分地區也開始禁售可口可樂產品。

   那時,有超過200個噁心、頭疼和胃痛的病例被報導,但是可口可樂公司卻稱這些問題不可能是它的產品造成的,不過它會調查。最終事情被弄清楚了:那些生病的人都飲用了可口可樂公司在安特衛普和敦刻爾克的生產廠灌裝的飲料,而安特衛普的生產廠用了一些沒有達標的二氧化碳,敦刻爾克生產廠的木質運貨托板則被某種除菌劑污染導致一些飲料罐的外部被污染。表面上看,這些問題在技術層面都不會嚴重到致病。除非消費者飲用時直接用手指或嘴唇沾到除菌劑並吃的肚子裡,因此一些科學家對此聲明是污染的量很小,不可能致病。

   亞利桑那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小羅伯特·米特爾施泰特長期致力於「多重錯誤管理」的研究。他認定這是一個經典的運營錯誤。如果只有一個錯誤出現可能不會造成問題,但是因為它錯誤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形成一個「錯誤鏈」後,公司的麻煩就來了。這個錯誤鏈是:供應商生產二氧化碳的方式不正確-供應商的質量控制失靈-可口可樂灌裝廠二氧化碳質檢失靈-供應商使用的木質托板被污染-公司沒有像消費者和政府那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公司高層淡化公眾對此問題的關注。

    從公司的角度看,這個錯誤鏈可能很平常,但從公眾的角度看,卻十分嚴重。於是公司總裁發表聲明,深表抱歉。隨後還承諾危機過後要為比利時的每一個人買一瓶可口可樂。當總裁感到事態嚴峻,自己必須親赴比利時時,已經是兩週之後了。這又明顯激怒了比利時的政府官員和消費者。雖然可口可樂在比利時的銷量只佔世界總銷量的不到2%,但卻損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當總裁親赴歐洲解決事件後,公司恢復生產了。通過提供1.5升瓶裝可樂的優待券,兌現了為比利時的每一個人買一瓶可樂的諾言。一系列的錯誤造成公司召回1700萬多箱可口可樂的後果,其子公司可口可樂企業由於這個事件損失了1億美元以上。但是當可口可樂企業開始名為「恢復運營」活動後,又被歐盟禁止了。歐盟認為公司向酒店和餐館免費贈送或打折銷售產品的方式,是一種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隱蔽手段,而不僅僅是為了「恢復運營」。1999年12月,公司董事會只好宣佈接受總裁的辭職。

  在這個案例中,一個小小的運營問題在管理層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迅速發展成了更大的問題。與許多公司相似,可口可樂公司先是不承認存在的問題,最終後悔採取這種姿態。米特爾施泰特認為,可口可樂公司完全符合錯誤的典型模式:

  1、沒有遵循已有的程序。公司使用的二氧化碳顯然沒有經過標準操作程序的質量檢測。

  2、公司內部與外部的看法存在分歧。事實上,技術層面並非嚴重問題,但公司從技術角度的理解與消費者及政府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異。

  3、低估了政治因素。歐洲人對與食品有關的問題比美國人更敏感,這意味著如果不做出及時有效的回應,公司將面臨厄運。

  4、承擔責任方面的文化差異。全球許多的企業文化都會讓最高執行領導在公眾面前承擔問題的責任,而在美國,很少看見某個人成為公司的替罪羊。可口可樂在問題出現後兩週裡,公司沒有一個重要人物出來擔當這個角色。

  5、責任劃分不明確。可口可樂公司和可口可樂企業實際上是兩個實體。可口可樂企業是把可樂的濃縮液與當地供應的其他成分加以混合,將飲料裝入容器再分銷。但是大多數公眾並不理解也沒有看到這個區別。

  雖然後來可口可樂公司在歐洲恢復了元氣,但所造成的損失仍然被人們當作危機處理的反面教材。米特爾施泰特認為,從多重錯誤的角度分析,如果公司的反應更快一些,並且讓人更多地感到其誠意,那麼結果一定有所不同,人們的評價也不會那樣負面。如果公司總裁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承認公司的責任,並更早與當地政府合作,也許人們並不會失去對可口可樂的信心。用這種方式甚至還可能省下資金,尤其是當公司考慮到要花多大的代價才能在歐洲重建受損的名聲時。米特爾施泰特發現,在促使企業危機的危害增加的錯誤鏈中,總是包含著溝通和公共關係的大失敗,但每家公司似乎總要等到親身經歷之後,才理解這個領域值得公司早早注意。信任問題是一個嚴肅而又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因此,可口可樂公司的這個案例最大教訓是,企業承受不起一點兒道德的錯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1

網友熱評A股“一九行情”:A股教我重新做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97

周一A股兩市漲停29家,跌停292家,跌9%以上的430家,跌5%以上1249家。“一九行情”讓本來已經滿倉踏空和滿倉被套的投資者哀嘆:幾年熊市里辛苦賺得錢在兩個月牛市內虧了個精光。當然好消息是,熊市可能還是會回來的。

nidegup

首先,老傳統,有請李首席總結性發言:

lidaxiao

隨後,唱A股“股歌”:

niuyyang

啥也別說了,250+跌停,第三屆比慘大會的口號是——〖A股教我重新做人〗。

gu1

can1

股市分分鐘教你做人:

zuoren

從滿倉踏空到滿倉腰斬:

yaozhan

今天股票的點評,zjh點了18個公司的名,結果市場自首了100多:
18
感謝創業板吧,穩定住了股市:
tingpai

如何在牛市里虧錢?

can2

xiongshi2

股市上漲30%我們國家幾天就可以搞定了,平時一直盯著覺得沒什麽,一旦錯過那幾天就像錯過一世情緣:

cuoguol

後市該怎麽買?

laoxiang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73

一一九股災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146990

  阿爺一聲令下,因為涉嫌違規而處罰三大券商暫停融資融券業務三個月,內地股市上的券商股全部在同一天內跌停板,場面確是蔚為奇觀,釀成了昨天的「一一九小股災」。

  影響之下,昨天港股亦大幅下滑,券商股及內險股齊齊重創,有誰料到平保(2318)竟可於一天之內由88.3元一度大跌10元而低見78.3元,連殺收回價80.3元及79.88元兩隻牛證?

  其實,內地的股市早前的狂升,一早就說是由「融資融券」的資金炒上,證券行過度融資給客戶炒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借出的資金可能是一個客戶的資金的四、五倍,若然市況一直上升當然是沒有問題,可是一旦市況逆轉,客戶來不及、或者無能力補孖展就要被逼沽貨,如果不沽貨又無法補孖展者隨時被斬倉,損失可能非常慘重,所以,就在媒體一直在大肆報道之時就要有所警惕,若然到出事之時才醒覺已經太遲了。

  昨天的「一一九股災」事件相信不會是單一事件,日後隨時會有類似的事件重演,所以,這是一個訊號,警惕大家不可被眼前的市場「盛況」所蒙蔽,宜時常提高警惕,不可見好看好,宜居安思危。

  事實上早前因為內地券商大量、甚至過度借出資金給客戶炒作,一旦市況逆轉而有客戶受損,到頭來可能危及自己,因此只能拚命唱好股市前景,在這種背景下能夠相信那些券商對前景的看法嗎?

  經過昨天一役,大家要有所覺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67

一一九股災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146990

  阿爺一聲令下,因為涉嫌違規而處罰三大券商暫停融資融券業務三個月,內地股市上的券商股全部在同一天內跌停板,場面確是蔚為奇觀,釀成了昨天的「一一九小股災」。

  影響之下,昨天港股亦大幅下滑,券商股及內險股齊齊重創,有誰料到平保(2318)竟可於一天之內由88.3元一度大跌10元而低見78.3元,連殺收回價80.3元及79.88元兩隻牛證?

  其實,內地的股市早前的狂升,一早就說是由「融資融券」的資金炒上,證券行過度融資給客戶炒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借出的資金可能是一個客戶的資金的四、五倍,若然市況一直上升當然是沒有問題,可是一旦市況逆轉,客戶來不及、或者無能力補孖展就要被逼沽貨,如果不沽貨又無法補孖展者隨時被斬倉,損失可能非常慘重,所以,就在媒體一直在大肆報道之時就要有所警惕,若然到出事之時才醒覺已經太遲了。

  昨天的「一一九股災」事件相信不會是單一事件,日後隨時會有類似的事件重演,所以,這是一個訊號,警惕大家不可被眼前的市場「盛況」所蒙蔽,宜時常提高警惕,不可見好看好,宜居安思危。

  事實上早前因為內地券商大量、甚至過度借出資金給客戶炒作,一旦市況逆轉而有客戶受損,到頭來可能危及自己,因此只能拚命唱好股市前景,在這種背景下能夠相信那些券商對前景的看法嗎?

  經過昨天一役,大家要有所覺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