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股烟蒂股: 香港小輪正是發揮淨現金優勢的好時機

今次介紹筆者價值組合另一支淨現金烟蒂股: 香港小輪

香港小輪的最大股東是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12.HK), 持有33.33%股權.

業務概況:

一. 物業發展及投資: 

物業發展及投資是集團最重要的業務和資產. 截至2015年12月31日, 集團的投資物業帳面值20.01億元(港元, 下同), 佔集團總資產的32.6%. 此外, 集團持有帳面值4.93億元的存貨, 主要是作銷售用途的發展中物業和已完成之待售物業, 存貨是以成本入帳. 集團還持有帳面值0.43億元的租賃土地權益, 這個租賃土地權益成本是1.6億元, 多年來價值已經升了不少, 但基於會計準則要求, 要扣除累積攤銷及折舊入帳. 

集團主要持有以下投資物業:

1. 大角咀港灣豪庭廣場的商場, 總樓面面積23,549平方米. 於2015年底之出租率約為百分之九十八。由此筆者住在附近, 會不時到港灣豪庭商場購物, 該商場的主要店鋪包括百貨公司千色店, 惠康超市, 酒樓, 學習中心, 家庭用品店日本城, 藥房, 便利店, 以及餐廳, 由於當區缺乏大型商場, 生意普遍不錯, 而且顧客是以當區居民為主, 受香港旅遊業不景氣影響較小. 

2. 粉嶺逸峯的商場, 兩層商業樓層建築面積約為13.6萬平方呎, 於2015年底已確認之出租率為百分之七十九.

3. 旺角亮賢居的商場, 總樓面面積2,469平方米. 於2015年底商舖已全數租出.

4. 油塘嘉賢居的商場, 總樓面面積2,047平方米. 於2015年底商舖已全數租出.

5. 紅磡城中匯商業樓層, 建築面積約為1萬平方呎, 店舖已於2015年第三季交付租客使用, 於2015年底已簽訂租約之面積為百分之九十七.

2015年集團物業投資收益8,978.6萬元, 按年增長19.4%. 

集團主要持有以下出售用途物業:

1. 粉嶺逸峯住宅項目. 逸峯是粉嶺區近十年來最大規模屋苑, 由4座樓高29層住宅大樓組成. 於2015年底之未出售住宅單位有10個. 

2. 紅磡城中匯住宅項目, 於2015年底未出售住宅單位有12個.

3. 長沙灣海柏匯商業及住宅項目, 擁有總樓面面積約5.5萬平方呎, 預計於2017年內完成. 於2016年1月,集團分批開售海柏匯住宅單位,初步反應理想.

二. 渡輪、船廠及相關業務: 

集團於香港經營渡輪服務逾九十年,客運渡輪業務於2000年1月因轉讓本地渡輪牌照經已停辦,只保留5艘船隻以提供危險貨品運送及維港遊服務。 

集團位於青衣北之船廠,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呎,提供維修船舶保養服務及土木工程服務。 船廠擁有一座全港最大及最先進的同步升降船排,具有起重三千噸重量之能力,能夠起重各類船隻,包括工作船、渡輪及遊艇等;船廠設有靈活的移船系統,可同時容納十艘船隻上排。

2015年渡輪、船廠及相關業務經營溢利有1,390.6萬元, 按年增長69%.

三. 旅遊業務: 

集團旗下油蔴地旅遊提供全面旅遊服務, 包括本地旅遊、中國旅遊、海外旅遊、船票及火車票、及代訂酒店。

由於香港旅客及消費市場持續疲弱,2015年旅遊業務錄得虧損950萬元.

四. 證券投資

集團持有可供出售證券帳面值8.28億元, 主要是上市權益證券, 以及小部分上市債務證券. 集團並持有交易金融資產帳面值9,037.55萬元. 

2015年集團證券投資錄得虧蝕160萬元.

財務狀況: 

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高達23.92億元, 佔集團總資產的39%. 集團沒有任何銀行借貸, 每股淨現金6.714元, 如果加上上市權益證券和上市債務證券, 每股更高達9.29元, 比現股價8.87元還要高4.7%. 集團總負債只有5.21億元, 表示集團所持現金扣除所有負債仍然有淨現金高達18.7億元, 是真正的淨現金公司.

未來展望

集團旗下逸峯及城中匯兩個項目的剩餘住宅單位, 將成為集團今年的主要收益,而預計於2017年完成之海柏匯則為集團未來主要銷售項目。香港地產市道正在進行調整,中小型住宅樓價在過去一年下跌約一成之後,預料今年仍有調整空間. 但所謂有危亦有機, 這正正給予集團利用手持現金充裕的機會, 以理想價格補充土地儲備。

估值與評價: 

集團每股淨資產15.86元, 以現價8.87元計算, PB只有0.559倍. 集團每股淨現金(Net Cash)6.714元, 是股價的75.69%. 每股淨淨現金(Net net cash, 指現金扣除所有負債後的淨淨現金)有5.25元, 扣除淨淨現金之後的PB更低至0.33倍. 集團每股派息0.36元, 股息率4.06%. 

集團的缺點是土地儲備量較低, 售樓收益難以持續. 此外, 集團股票成交量較低, 屬較冷門的悶股. 

集團的優點包括一流的財務狀況, 手持大量現金, 香港樓市下行為集團提供補充土地儲備的好機會. 集團派息非常穩定, 自2007年起至今, 每年保持派息每股0.36元, 即使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也沒有改變, 2014年更派特別股息每股1.2元, 以令到當年派息高達每股1.56元. 

集團的大股東是城中富豪李兆基, 誠實可靠. 市場不時會憧憬恒基系重組, 對香港小輪股價有正面刺激作用. 香港小輪現價估值便宜, 是施洛斯烟蒂股的低風險選擇, 在等待價值回歸前, 就先坐收4.06%股息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1

我老板是迪士尼

過去五年,華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DIS)的股價由約US$30起步,最高升至US$120,升幅高達四倍,跑贏杜瓊斯及納斯達克指數。若以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低位計,至今迪士尼股價的最高升幅超過10倍,是金融海嘯後美國市場表現最好的藍籌之一

迪士尼不僅是卡通片的代名詞,它更是一家已經上市50多年的老牌上市公司,目前總市值約1700億美元。迪士尼公司的收入則相當多元化,並不完全依賴主題公園,2015年迪士尼公司的收入構成中,位居榜首的是電視和網路業務占比超過44%。主題公園與度假村位居第二,占比約30%;其後是電影和娛樂,占比約14%;剩下為授權產品及消費品等業務。迪士尼商業版圖的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提供內容並帶動其他環節的銷售。把電影放回版圖的核心,透過內容在全球吸引更多觀眾,來主宰整個娛樂產業。

迪士尼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什麼全世界各國都爭相開設迪士尼樂園?這家已經90多歲的老公司,是如何找到成長的新動力?背後又有什麼龐大商機?

「他把我的童年通通買走了!」Wilson笑說

陳嘉佑Wilson的父親創辦恒信實業,1968年起生產塑膠玩具至今,工廠業務更由中國伸延到東南亞,Wilson及其兩位兄長接手父親的恒信實業繼而創立Camino卡美國際,兩代都從事玩具生產,過去幾十年為全球小朋友帶來無限歡樂。母公司2008年開始涉足迪士尼授權產品業務,有別於一般迪士尼產品離不開玩具、服裝或文具,他們把時尚消費品及科技產品元素與迪士尼作一個結合,例如:電腦周邊配件、耳筒、藍芽音響、手機附件等,都是現代人不能或缺。

目前範圍已覆蓋迪士尼主卡通外,更包括人所共知Marvel 英雄系列及星球大戰系列,其中最為大膽的可算是1:1頭盔藍芽喇叭,以模仿電影裏1:1的角色大小作賣點,天時地利人和,自去年推出大受好評。



Wilson分析:「2006年,當時還在世,蘋果公司的創始人Steve Jobs,譏刺迪士尼是一家「沒有創意的公司」。他有資格這樣說,因為當時只要是Pixar出品的《Toy Story》等電影,全球票房動輒幾億美元,而迪士尼卻已許久沒推出什麼叫好又叫座的電影。Steve Jobs蘋果被炒後,收購了Pixar工作室,由於收購採取換股形式,Steve Jobs由此成為迪士尼最大的個人股東。面對Pixar的挑戰,迪士尼最後以74億美元買下這個對手。2009年,迪士尼又收購漫畫出版公司Marvel Comic3年後,再度出手買下Lucasfilm盧卡斯影業,那年恰好是《星際大戰》問世35週年。」

迪士尼能在同業中獨佔鰲頭,正是因為「講故仔」是業務核心,以及有能耐不斷利用新角色,把粉絲一個個捉回來。迪士尼買下PixarMarvel、把《Toy Story》的巴斯光年和《復仇者聯盟》的Ironman鋼鐵人納入麾下,成為米奇老鼠的同伴,Lucasfilm則讓星戰群雄加入迪士尼的明星陣容。藉由購併各種原創內容,迪士尼已開展出5個內容系列,包括原有迪士尼、真人電影,後加入這三間,這等於一舉吸收了豐沛的故事庫、專業人才與最先進的技術。一次又一次令你掏荷包。


「全球無線音響市場規模將在未來七年時間達到385億美元,而去年這一數字僅為69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從現在到2022年,全球無線音響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4%之多。」

 「廠佬玩品牌,你都好大膽喎。」

 「邊係呢,我本身是Kidult,我相信好多香港朋友和我一樣都係鴨寮街出世.廣華街長大,模型及玩具越買越好,最後只能夠找一個貨倉集中存放,為免家庭糾紛,事實上我認識好幾個朋友,都是找個貨倉把自己的收藏品集中存放,有些變成地產投資,還賺了錢!全球3040歲的男性的Kidult多的是,他們花得起錢買回童年的回憶。過去我們生產的迪士尼玩具一向以溫馨可愛的主題,吸引小孩、女性客戶,如今則透過陽剛味十足的角色,讓男性觀眾也願意埋單。當然我亦為那些能夠找到童真的大朋友感到恩惠!」

 「尤其是我哋嘅藍芽喇叭,既實用又有觀賞及收藏價值,我哋做個調查,有唔少嘅客戶因為佢嘅實用價值,所以得到屋企女主人嘅批准,成功入屋,所以其實我都係做返啲玩具比自己玩啫!」

 「我擺咗Ironman喇叭落去Audi香港Showroom,因為在Ironman電影中Tony Stark是揸Audi,個個新車車主搶住要,大佬我買架車成五十萬,你送個藍芽喇叭比我都唔得?唔係呀嘛!香港Audi驚得滯,而家淨係敢放在維修部,笑死我。」

迪士尼過去十年間不斷創造原創,養大長尾效應的「頭部」,再衍生至電影、電視、遊戲電玩等多種平台。從兒童到大人,地球飛到外太空,迪士尼下一個十年提供給人們的產品,仍值得所有不同背景的觀眾們期待。今年,迪士尼及Marvel Comics幾套大片陸續全球公映,勢必帶動另一股衍生產品熱潮。

Wilson又補充:「中國人不缺爆品意識,強國企業為什麼就做不出好產品?中國老闆做夢都在想如何把產品賣爆了。可是就是缺少的是開發爆品的能力,企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產品。一件好產品要具備三個元素:真,善,美,而這些中國企業往往永遠就做不到。產品是企業中的一件事嗎?產品是企業中各種事情的一個結果。」

消費者需要的是生活方式,需要的是能夠滿足生活方式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一句話,今非昔比,企業面對的是,成熟的市場和不成熟的產品。面對這種迅速逆轉的環境,面對這種急轉直下的形勢,大部分企業是束手無策的。(節錄)


@原文刊於今日出版的「信報月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2

演員與角式

巴黎:
有一次兩位荷李活巨星 Lawrence Olivier及 Dustin Hoffman談話,Lawrence 問 Dustin如何演活電影Midnight cowboy 內那個跛子。
Dustin 説:"我把一些石子放進鞋內,令我每行一步也非常痛楚,這樣我看起來就像跛子。我看到你在電影 The boy from Brazil內的納綷牙醫鑽別人的頭,你就像變了態般的恐怖,你是怎樣做的?"
這個時候,Lawrence大笑:
"我扮架咋(I acted)"


其實人生也像一套連續劇,每個人都被派去演某一角式,有人演受害者,有人演有錢人,有人演八公八婆.....,因為我們演的角式太好了,忘記原來自己其實是 Lawrence Olivier(演員)。


唯有認清自己才是"你"角式的操控者,可以編寫他的下一歩,"你"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

比如昨天老板罵"你"所演的角色一頓,但"你"可以改變他在連續劇內明天的劇情,依起掤牙還是劈炮唔撈,還是一步一步精心安排。
"你"也可以問自己,在投資生涯上,是要演成績滿江紅卻自我安慰丶或是羊群中的一隻羊,還是要破解導演早己安排了的富人密碼,扮演那個由窮變富的角式。

當然"你"也絕對可以選擇扮一個不追求財富,但仍然活得快樂精彩的某人。

這舞台劇太大,容得下"你"的任何選擇。

今天的劇情仍然要發展下去,怎麼樣?

讓導演安排自動導航,還是由"你"操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3

中移動長升神話 林智遠

2016-04-28  NM

「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恒」,是70年代粵語流行曲的歌詞,令人憶起當年廣東歌的迅速發展,不少人更緬懷80年代廣東歌的盛況,希望今天仍有機會重溫舊夢。正如經常聽到投資者,追問中國移動(941)可會重拾當年長升的神話。剛巧,中移動上週公布首季 主要營運數據,就和大家看看中移動。營運數據不是整份季績

在1997年上市的中移動,是透過持續收購不同省份的電訊業務,不斷壯大。2003年沙士期間,中移動股價曾跌至14.55港元,但之後就一直上升,到2007年底升至最高160港元。2008年後,中移動股價在60至90港元之間浮沉,去年4月底曾升至116.8港元,上週收91.3港元。中移動上週公布2016年首季數據,嚴格上不算是季度業績,只有數項收入、利潤及營運數據,並沒有整份收益表。根據香港的上市規則,主板上市公司除要公布中期及末期業績外,是不須公布季度業績,但可自願公布月份或季度業績或數據。中移動自願公布的季度數據,顯示首季收入對比去年同季升8.7%,稅前利潤及股東應佔利潤僅升0.5%。沒有中移動整份收益表,就不能知曉收入上升而利潤僅微升的細節。經常閱讀本欄的讀者,可有猜想當中原因或與營運開支或其他虧損有關?原因尚待考證,但有分析員已急不及待,發表中移動「增長盈利化」及表現「優於大市」的投資評級!

從歷史數據入手分析

季度數據並不全面,亦難反映中移動的大格局變化,故此試從歷史數據入手。簡單計算,發現2004年至2007期間,中移動的收入增長由21%至26%不等,年度利潤增長在18%至32%之間,中移動股價長升有其可觀收入及利潤增長支持。可是,中移動的收入增長在2008年就開始逐年減慢,由增長15%跌至8%,近兩年增長僅有2%至3%,故今年首季增長近9%,難怪分析員那麼雀躍。但單一季增長相信並未可確認回復增長,而增長率亦不能與當年20%以上的增長率相比。此外,中移動的年度利潤增長在2009年後減幅更明顯,增長僅有2%至5%,近三年更倒退1%至9%。利潤倒退的速度較快,原因是中移動的營運開支增幅較大。中移動的營運開支佔總收入,在2011年約為72%,但在2015年竟升至85%,當中其他營運支出升了不少,而銷售產品成本亦跟隨銷售收入上升。奇怪的是,若以銷售產品收入減去銷售產品成本,竟錄得虧損,那麼不做銷售產品不是更好?按大格局軌跡,中移動2015年的利潤本應錄得較大倒退,但因業內改革,在轉移鐵塔資產到新成立的鐵塔公司中,錄得155億元人民幣的收益,故此去年利潤才不用大跌。如不計此收益,中移動稅前利潤跌逾一成。收入升而利潤不升,似變了中移動的「新常態」,並不呼應分析員口中的「增長盈利化」。「不必怨世事變,變幻才是永恒」,今天的中移動擁有穩定的收入及利潤,或許是大家不慣面對高增長不再的中移動而已!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4

認清福布斯

2016-04-28  NM

年僅廿五歲的賭王四太梁安琪女兒何超盈,入選了財經雜誌《福布斯》2016最矚目亞洲女強人之一,香港區唯獨她一人,認真威水。

不過,今天嘅《福布斯》已非屬於福布斯家族所擁有,《福布斯》早於二○一四年易手,買家是股壇猛人任德章牽頭的財團本匯鯨媒體,換咗老闆,近年當選《福布斯》的50位商界女強人,「澳門味」亦漸濃厚,四太梁安琪多次入榜,殼后「朱太」亦然,仲有鄭家純個女鄭志雯亦榜上有名。所以話,邊個話紙媒唔值錢,任德章個財團以四億美金買起《福布斯》,分五至七年付款,雖然雙方就着支付利息仍對簿公堂;每年以《福布斯》個朵選吓商界人士入榜,皆大歡喜,好過鍍金,呢種榮耀,有錢都買唔到o架,四億美金,抵吖!

一億八谷唔起快樂

由老董、梁愛詩和鄭維健牽頭成立嘅團結香港基金,去年十月成立,當時香港班闊佬都踴躍捐輸,每人三球,有成六十名闊佬扲荷包,共一億八。被人揼完心口,有些闊佬都好關心到底團結基金過去做過乜呢?啲錢又點使呢?小宗睇過團結基金嘅公司註冊章程,嗱,其中一個目的係promoting the harmony, feel-good factors and improving the happy planet index of the people of Hong Kong。以Happy Planet Index(HPI)地球開心指數計數,2014年香港喺151個國家之中排第84,最新排行為102,咁即係肥佬囉!有數據你參考。咁又難怪班闊佬有嘢講,錢就捐咗,香港人冇happy咗喎。

中環寸嘴:要大大聲叫莫auntie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游走高級酒店、銀行,及知名食肆,與各路人士打交道,自認有jet set生活方式,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把「生平絕學」不吐不快與粉絲分享。

嗰晚落去「家傳七福」食飯,咁啱撞正莫auntie(註:已故股聖莫應基二太太莫何少貞),見到長輩怕佢撞聾,我梗係大大聲震驚全場走上前叫「莫auntie」,咁先顯得佢仲有江湖地位。莫auntie都認得我呢個「楊仔」,莫應基貴為香港交易所主席,都係上一代中環寸人,日頭去文華中菜廳,夜晚就去福臨門,成功人士莫uncle梗係有啲「娜啦」,如果唔係點做歷屆滙豐大班嘅御用經紀呀?莫uncle不時請我哋仔食飯,等兩代人交接好啲,佢股票行咪實有生意做嘛。「家傳七福」唔知係咪人手唔夠,出菜甩甩漏漏,食到我趕頭趕命,夜晚去灣仔老上海食消夜先掂,好耐都冇去過老上海,要update吓。以前呢間嘢叫老正興,沙士之後老正興班伙記同李明治個女一齊做先改名叫老上海,吖!俾我喺個酒櫃到「自調」香雪花雕,二百二十蚊,平過天香樓三倍呀!攞嚟啷吓口都抵啦!雖然唔係大閘蟹季節,門口個雪櫃「空寥寥」唔夠氣勢喎,放幾樽酒糟,湯圓盒都放多啲。裝吓假狗嘛!

大浪西翻版

唔少金融界人士都羨慕TVB主席陳國強,經常有明星相伴,閃閃生輝,最近傳出他想買起清水灣騎術學校塊地,擬建私人直升機坪,學得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喺大浪西整個私人後花園咁。小宗打聽過,啲地產經紀確實去「搵」過陳國強,但呢單交易都唔容易做。話說,騎術學校涉及六幅地皮,當中最大份係由一間叫CWB Land Ltd持有,當中股權都幾分散,既有英國醫生、愛爾蘭商人,又有澳洲銀行家,要傾得成都唔係咁易,咁,騎術學校暫時都可以保得住,否則又成為大浪西翻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5

揀個交流好地方

2016-04-28  NM

有瓦遮頭,是不少香港人的夢想,之不過,對於startup,單單「有瓦遮頭」,點夠?

正如開檔賣魚蛋,都要搵個地方夠旺兼人流夠多的位置,雖然startup毋須講人流,但一樣好有要求,所以,專為startup而「衍生」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近年就大行其道,收費好有彈性,不過,點先算好?

相信,不少搞startup的「老闆」,都是充滿創意與熱誠,但講到資金,就「無乜幾多」,所以,樣樣都要慳得就慳,雖然寫網頁、做手機app等startup,大可以話去搵間coffee shop,由朝坐到晚,一樣做得到,之不過,想同人交流,除了收銀員之外,應該都幾難,除非,你想傾咖啡經。

增強人脈

無論做生意定搞startup,幾時都「識人好過識字」,所以,外國相當普及的共同工作空間概念(co-working space),在香港愈開愈多,顧名思義,即是「大家在同一空間下工作」,在一個開放式的地方,一人一個bean bag、梳化(或者工作枱)、一部手提電腦(已經無人會再拎一支筆一本簿一張摺櫈),工作之餘,可以趁機識到更多不同startup行家。「搞startup經常都會遇到問題,而co-working space就提供一個好好嘅條件,一班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除了可以分享經驗,亦可以互相幫忙扶持,最重要的是,可以擴闊人際網絡,兼且更快接收行內資訊,點都好過單打獨鬥。」八年前於科學園搞startup,成立「科韻動力」的鄒健宏(Kenneth)表示。

同聲同氣

要揀一間合適的co-working space,不應只着重有無得上網、環境企理、coffee or tea等等,Kenneth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同場其他startup,「例如你搞手機app,不過搵勻成間co-working space,都只得你一個寫app,想搵人交流都無,同坐coffee shop無分別,所以參加前,最好問清楚場內所進駐的,多數是哪類型的startup。」中國人,潛意識認為同行如敵國,最好收收埋埋自己搞,Kenneth就相當不同意,「兩年前,參觀美國矽谷的startup,發現在同一間co-working space內,竟然大部分人同樣在研發穿戴式裝置 (wearable device),於是好奇問他們,不怕其他人抄襲?結果他們異口同聲講,最重要是解決問題,而且就算抄得到,亦未必一定成功,所以我好希望香港的co-working space,都做到這種分享的風氣。」

總有一間喺左近

香港co-working space愈開愈多,設備大致相同,包括免費茶、水及咖啡、休憩空間、影印機、會議室及活動場地。不過,地方大小、收費各有不同,報名之前,記得睇清楚。

Coffice地點:長沙灣設有共用及指定辦公枱之外,更有一日通行證,朝九晚七收費$150,點都好過坐coffee shop,如果人數較多,亦可以租用辦公室,但就要留意使用時間。收費:辦公室:24小時(每月$3,000起)指定辦公枱:24小時(每月$2,500起)共用辦公枱:09:00至19:00(每月$1,600)一日通行證:09:00至19:00($150)網址:http://www.coffice.com.hk

NeighborFarm地點:觀塘位處東九龍海旁,有無敵靚景之餘,亦有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活動,由各行各業到特別針對startup人士都有,兼且可以乘機拓展人脈,夠實用。收費:辦公室:24小時(1至2人房/每月$4,000起)(3至5人房/每月$7,500起)(6至8人房/每月$15,000起)共用辦公枱:09:00至18:00(每月$900)、24小時(每月$2,000)網址:http://www.neighborfarm.com

WYND地點:中環要在中環租個office,成本不輕,而WYND位處鄰近蘭桂坊,共用辦公枱每月只要二千多元,想再平啲,一日通行證三百元有找,話晒都喺中環返工,抵!收費:辦公室:24小時(每月$12,000起)指定辦公枱:24小時(每月$6,200起)共用辦公枱:07:00至19:00(每月$4,200)、半日(每月$2,800)一日通行證:07:00至18:00($280)網址:http://www.wynd.hk

Ooosh地點:長沙灣提供多種辦公方式,鍾意傳統辦公枱定bar枱,任君選擇,甚至設有bean bag房,自由又自在,而且一日通行證收費只需$50,當歎冷氣都抵。收費:辦公室:24小時(每月$6,000起)指定辦公枱:24小時(每月$1,500起)共用辦公枱:09:30至19:00(每年$5,000、每月$500)一日通行證:09:30至19:00($50)網址:http://www.ooosh.hk

撰文:劉耀祥攝影、攝錄:廖健昌插圖:劉志誠[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6

扭波贏「奧斯卡」 Party planner友情價吸生意

2016-04-28  TWM

扭氣球,一直都被定位為小丑工具,用來氹小朋友開心,難登大雅之堂。直至今個月初,有港人參加世界氣球大賽,贏到冠軍。原來扭氣球,不單只普通扭花、劍、狗的造型咁簡單。

今次的世界氣球大賽其中一個參賽港人彭思泰(Wilson),在一年多前

和朋友楊英偉和潘景恒(阿Bun),合力創辦Surprise Party Planner,將氣球布置當作壹盤生意。Wilson高超的扭氣球技術,開業一年幾,憑荔園的氣球動物園、貿發局的花車巡遊等大型活動,聲名大噪,風光背後,原來他們並非個個月有生意做,今年頭三個月更食白果,但他們深信,氣球展覽生意有得做,只是發圍時機未到。

世界氣球大賽,相等於氣球界的奧斯卡,每兩年一屆,Wilson和隊友今年以「海王」出賽,在音效和燈光的配合下,勇奪冠軍。然而,Wilson未成為氣球師之前,是一個魔術發燒友。六年前,他仍是一個讀marketing學生,發現自己對魔術有濃厚興趣,故一邊讀書,一邊開設自己公司,售賣魔術用具和教人玩魔術。畢業後,順理成章,成為全職魔術師,後來更因魔術這個喜好,認識到楊英偉和阿Bun兩位知音。

「當時我去Wilson公司買魔術道具,發覺呢個人都幾好禮貌,又靚仔,所以咪推介俾楊英偉認識。」阿Bun無諗過,三個人見面後相當投契,食大牌檔時隨口講一句:「不如一齊開間公司。」之後就每人夾三萬蚊,兩個月後,三人借用楊英偉在牛頭角的一個工廈單位作為公司,開設氣球布置公司。

荔園氣球動物園起朵

香港地,生意難撈,三位老闆都深明這個道理,故身兼多職,Surprise Party Planner只是他們其中一門生意。楊英偉和阿Bun,一個是TVB和HKTV前藝員,又身兼舞台劇演員,另一個是舞台監製和創作總監,憑住二人的人脈,負責幫公司搵客接生意、對外溝通和諗橋;Wilson則專責畫設計圖和扭氣球。兩位拍檔笑說:「我哋扭波只是處於理論層面,完全唔識扭,我哋都想學o架,但Wilson成日都收收埋埋,可能怕教識徒弟無師傅啦!」雖然Wilson要一個人扭晒所有氣球,但他享受扭氣球的過程,亦絲毫無埋怨拍檔唔識扭。去年的荔園氣球動物園,正正是Surprise Party Planner的代表作,亦是靠楊英偉的人脈傾回來的生意。「我三、四年前幫過邱達根的仔女搞生日會,所以今次佢搞荔園,都有搵我幫手,我就向佢sell氣球展覽。」這個氣球動物園佔地約二十米乘二十米,用超過六萬個氣球扭成,有各種氣球動物擺設。原來,當時在製作上遇到不少的困難。Wilson憶起當時的畫面,「嗰陣我哋只有三日時間,要扭好晒所有動物,只好日以繼夜咁扭。加上天氣熱,當時帳幕的溫度較高,令不少氣球容易爆開,所以我哋都要不停補。」由於Surprise Party Planner沒有僱用任何員工,舉行大型的氣球展覽時,Wilson都會臨時請一班「師奶兵團」作為助手,她們都是曾經跟Wilson學扭氣球的學生,荔園動物園就請了二十多位學徒,同Wilson夜以繼日不停扭氣球。

缺乏宣傳途徑

去年,Surprise Party Planner接過近十個不同的氣球show,有貿發局的花車巡遊,為巡遊小朋友製作氣球衣服;亦曾幫港大教授辦氣球生日會,氹得一班大人、細路的歡心。雖然Wilson扭氣球扭到出神入化,惟今年Surprise Party Planner卻食白果,生意慘淡。記者發現,Surprise Party Planner除facebook和媒體報導外,並無其他宣傳途徑,就只靠楊英偉和阿Bun的人脈去搵生意,有時又會俾「友情價」,每單生意有時只是賺一萬幾千,生意自然難做。而今次Wilson獲獎後,或許是一個契機,讓大家重新認識氣球藝術和宣傳公司。Wilson指,獲獎至今,有不少媒體相約做訪問,「我好多謝香港媒體大肆報導香港人得獎,真係好衷心感謝。」雖然媒體採訪接踵而來,暫時未惠及其生意,但他們絲毫不擔心,「如果為咗錢,咁我哋就做金融、炒樓,唔會入呢行啦。」他們相信靠Wilson扭氣球的技術和他們的人脈,多少都可以接到生意。他們認為扭氣球是一門藝術,不單只搞生日會氹人開心咁簡單,和商場合作搞氣球展覽亦絕對「有得做」,楊英偉說:「一般商場的展覽都要一百幾十萬,如果同我哋合作,幾十萬已經夠,我哋仲可以度身訂造,設計獨一無二的氣球展。」故他們只是等「機會」。幸好,他們整盤氣球生意的成本低,鋪位是自置物業,每個氣球一蚊左右,加上氣球師的手工,令氣球變成一門藝術和展覽品。加上他們沒有聘請全職員工,整盤生意的開支不大,接一個訂單足夠回本,兼有少少利潤。三位老闆只是兼職咁做,有訂單就接,成本唔高,缺乏宣傳下仍可勉強維生。

苦練扭波

Wilson早在幾年前,只是醉心於魔術表演,完全唔識扭氣球。他說:「有一次,有個客的小朋友開生日會,他叫我扭埋波,但我嗰陣完全唔識,想嘗試配合吓,不過氣氛就好尷尬。」自此之後,他就積極學扭氣球,試過上YouTube睇片學,亦有請教身邊識扭氣球的朋友,不停咁練習,終於學識晒基本功。後來仲識點樣扭卡通人物,自覺好滿足。「直至有一次我去到陽明山莊,一個小朋友的生日party,當時我見到門口有隻四米高的暴龍,成隻都係用氣球扭出來,好誇張,嗰陣先發現原來自己識嘅嘢好少。」之後,他就開始報讀氣球專業課程,試過去天津和日本學師,每年總有兩、三次出外進修,終於在今次世界賽上吐氣揚眉,取得冠軍。

開業成本(10/2014)鋪租:$0*人工:$0#入貨:$40,000雜項:$20,000總投資:$60,000

營業資料(03/2016)鋪租:$0*人工:$0#入貨:$15,000營業額:$0^虧損:$15,000

*(楊英偉自置物業)#(三人沒有聘請員工,只有接show時才聘請freelance。)^(Surprise Party Planner並非每個月有收入)

撰文:蔡璿驩攝影、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7

日圓租金夾擊759林偉駿:今年唔抖會玩完!

2016-04-28  NM

二○一一年,日本東北大地震,重挫日本經濟,造就CEC國際控股(759)阿信屋成名契機。短短六年間,隨日圓下跌,CEC由多年徘徊低位的「毫子股」,升至一三年歷史高位近五蚊,分店由一一年的四十間升至現時約二百七十間。同樣是日本,但今次卻可能是摧毀阿信屋的奪命符。阿信屋標榜對抗超市霸權,形勢卻在近年漸起暗湧。上年開始,日圓急升、租金高企、同行惡性競爭,加上近日熊本地震影響來貨,令零食王國地位岌岌可危,股價由高位再撻番落一元水平。壞消息相繼而至,老闆林偉駿直指今年要「抖一抖」:「一定要調整,唔係我哋會玩完!」

近日林偉駿接受傳媒訪問時,聽得最多的問題是:「今年執幾多間?」林偉駿坦言現時市場已不能與往年相比:「以前邊有咁多零食鋪?個餅愈嚟愈細,但仲多人去爭,唔縮皮真係無辦法!」翻開公司一五年半年業績,截至十月三十一日零售業務經營溢利為二千二百一十五萬,按年跌百分之三十二,而純利更跌百分之五十三至八百零九萬,平均每間分店每月賺得一萬多元。市道每況愈下,林偉駿近期放盡風聲指「今年真係要縮」,由四月初計劃今年關閉十四至十五間店鋪,到近期指最壞打算關閉三十間,「愈講愈衰!」他坦言曾受行家指責「唱衰個市」:「仲托住個市做咩!朋友有個仔嚟我度做開實習,近排突然話學校唔俾做兼職,唔嚟做啦。我問係唔係驚執,佢話唔係,但係大家心知肚明啦。」他續指:「跌咪跌囉,呢排特別多朋友走嚟安慰我,如果個個都為面子去死撐,死撐就真係玩完啦!」

加三十萬人工留人

不少光顧阿信屋的市民發現,以往較平的「正價」貨品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折扣較少的「公價」貨。林偉駿承認與近期市況有關:「真係平唔到咁多,除咗兌換率問題,其實日本貨本身有部分都加咗價。」他指出五月將有七成貨品換成公價:「公價嘅毛利率都係百分之三十五至三十七,有部分仲要得百分之三十,呢個仲要係入貨價嘅毛利,仲未包鋪租同人工嗰啲,加加埋埋要成百分之三十一至二成本,我哋控制成本已經做得好好,已經唔係話其他方面使多咗,但如果唔加人工,依家點請人?」他指單單在三月,人工開支已經增加了八十萬:「前線好難請人,依家周街都要店長,俾唔到好條件就走。」他坦承現時不少大財團入小量貨源,以低價來做噱頭搶攻營業額:「好似OK便利店咁,麵同啫喱特別平,呢兩款我哋照跟就死。」他又否認現時分店多能造就霸權:「五年前仲有可能,依家周街都係(零食店),水貨又大把,我哋根本無可能定價太貴。」

二百間是界限

很多人質疑阿信屋「點解行兩步就有?咁多間唔驚蝕?」原來林偉駿深知問題所在:「五十幾間就break-even,一百到百二間係最賺錢,因為唔使租倉,車四架就夠,過二百間就係一個界限。」雖然每間平均盈利減少,但他最終仍以四百間作為目標:「生意係分薄咗,但係穩定啲,預計要三年調整,但係奈何呢個時間遇到呢個情況,我哋惟有沉一沉,重整一下。」他指出,領展(823)及港鐵(66)的鋪租較貴,其中港鐵沿線鋪因營業額未如理想,年內最少結束五間,佔總數約一半。他坦言:「四五間無論點都會結業,其他都要等傾續租,但係地鐵鋪咁矜貴,點會平租俾你!」他直指細鋪的生意額遠比大鋪低:「好多旺區、四五百呎嘅鋪都係蝕錢,千五呎大鋪先有錢賺,屋邨啲婆仔情願行遠啲都要去大鋪。」

領展賣場搏減租

林偉駿直指領展租金加幅驚人:「沙田禾輋,原本七萬蚊租,依家仲要分利潤俾佢,夾夾埋埋十六萬,我附近仲開咗分店,分薄咗生意,點同佢續?佢點肯減咁多?」近日領展出售資產給炒家,他反而期望租金能夠受惠:「賣嘅多數都係啲邊皮鋪。啲炒家多數都係炒車位,最近有一間係轉咗新業主,反而有得講數。」領展「頭號」炒家之一林子峰,旗下持有零食店優品360°,他就指不怕被趕走:「佢都要租俾惠康百佳,啲炒家都係志在炒車位,租好定自己開好,有數得計,我反而唔擔心。」他反而擔心管理不善,令商場人流減少:「領展唯一優點就係管理做得唔錯,始終佢都要保持個形象,但係定時定候都會喺商場搞吓活動,炒家就未必咁落力做宣傳。」

無人再買日本貨

有報導指出,日圓再升,阿信屋就要按比例結束分店,林偉駿澄清:「其實條數唔係咁計,關鍵係再升啲,日本同歐洲貨就無人買。好似日本版可樂,依家賣七蚊左右,遲啲要賣到八、九蚊,但依家香港版都只係四個幾五蚊,到時仲邊有人買?日圓再升,啲貨就矜貴番,大家仲食合味道咩,都走晒去食康師傅啦。」他坦承現時大多新貨都來自日本以外地方:「好似急凍嘢咁,大部分都唔係來自日本,就係知道日圓無可能一直咁跌。」林偉駿指出,一年前日本零食商開始「出蠱惑」:「一係加價,但係佢哋覺得加價好大件事,所以多數都減量。」他透露生產商務求令消費者有錯覺,在生產時下了不少功夫:「好似即食麵咁,個包裝一樣,但係成個麵扁咗,但係睇落唔知,因為麵條同麵條之間空隙大咗,無咁實,無一間生產商唔係咁做。但係佢哋始終都有良心,唔會整化學嘢,佢情願偷減少少料。」

連環開副線之謎

除了日本零食,阿信屋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副線種類繁多,由最初的急凍食品,到現時寢具、麵包店、雲吞麵店都有,林偉駿就指很多都只是無心插柳:「其實好多都係業主要求,第一間急凍食品,就係因為領展唔俾賣米,但係冷凍嘢就可以,可以開喺街市位。有啲就業主可以租多間鋪,但係無理由一個商場開兩間,惟有拆出嚟。」至於今年會不會有新的店種,他即答:「無啦,唔通賣雜誌咩,有新嘢都會放去鋪頭。」沒有新副線,林偉駿反而力谷糧油市場,擺明向惠康和百佳「挑機」:「以往都係經米商入貨,但係依家直接向泰國攞貨,可以平百分之十幾,個牌都等咗七個月先拎到。」他解釋:「經濟好唔好大家都要開飯,我知超市好緊張呢個市場,依家其實係擺到明同佢哋爭生意。香港人呢幾年係食少咗米,我哋賣一包即係佢哋賣少一包。」問到會否害怕大財團再打壓,他表示:「誠哥邊度得閒理我哋啲小兒科!」他補充:「同超市競爭,好過同士多鬥啦。」

網民挑機Q&A

上週五,林偉駿到本刊facebook fanpage直播,即時與網友對話,不少網民都提出尖銳問題。

問:為何好吃的零食常斷貨?答:啲貨賣完一(貨)櫃就要等下一(貨)櫃,有啲貨原本打算一直賣,但發現原來一段時間斷貨,生意更加好。

問:聽聞阿信屋七月會結束?答:最多都只係少開分店啫,上得市,爛船始終都有三斤釘。

問:你本人知唔知點分熱賣價、街坊價、超筍價、公價、正價?答:啲價我自己定,點會唔知啫!(記︰其實有咩分別?)其實無分別o架,正價就(較來貨價)mark高42至44%;街坊價40至42%;公價35至37.5%;熱賣價25至30%。有啲超底價見底嗰啲,仲低啲。

問:你會不會請零食試食專員?答:當然唔會啦,你過到來覺得試食好得意,可能試一次、兩次。如果你日日試食……我話你聽,我試嘢好有興趣,手淥到咁,就因為試壓力熱水鍋,噴到我手爛咗十幾廿日,日日食抗生素。

問:點睇759股價由2蚊4毫跌到1蚊?答:咁點解唔講佢由1毫升到5蚊呢?最緊要係由1毫升到5蚊的過程,我無利用呢個機會去集資、去呃佢哋。我專心工作,你話做老細做到你咁白痴,日日自己做。你可以話我無能,我接受,但炒股票,我真係無咩興趣。

問:最好生意係邊間?答:最好生意、一直保持係元朗,有個叫布殊嘅伙記,以前是7仔老闆,丟低老闆唔做,走過來做,所以就第一,做幾百萬o架。第二就係粉嶺聯和墟嗰間。

問:有無諗住減肥?答:我梗係無啦,我係270幾磅,即係你的兩倍幾。(記︰你又知我幾重?)我睇我個女都係一百磅。

問:不如做多啲唔同行業,例如寵物用品店。答:幫狗沖涼?梗係唔啱啦。去到依家經濟問題,專注番。小家電cut剩18間,日本城咪開心啲。

問:成日合埋眼,係咪好疲累?答:呢個係我習慣,呢個唔係唔尊重,係我習慣諗嘢。(編按:林早前接受本刊訪問指每日只睡四小時)

問:高登網民洪非凡係759邀請嘅「網上打手」?答:我真係唔識佢。佢幫我哋寫嘢?我無俾過錢喎。如果有人唔收我錢而幫我擺平啲嘢,真係要識吓佢。

撰文:梁延宇攝影、攝錄:財經組協力:黃嘉慧[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8

避稅天堂很快變地獄(2016/4/28) 林本利

2016-04-28  NM

今年4月20日,《壹週刊》、《明報》及《香港01》同日發表有關「巴拿馬文件」的偵查報導。揭露本地一眾政經界權貴(後來發現還有大學),透過設立離岸公司隱藏資產、避稅、迴避申報利益和國籍。《明報》刊登相關報導當日,管理層即時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

兩年多前,筆者已經在《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避稅天堂隨時變成權貴的地獄。當時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簡稱ICIJ)剛發表調查報告,披露十多名中國領導人的家人或親屬,在避稅天堂英屬處女島開設離岸公司,涉嫌隱藏巨額財富。今次本地三間傳媒的偵查報導,集中本地一眾政經界權貴,相信令不少人感到惶恐不安,擔心透過離岸公司的不法勾當,很快被揭發,無法繼續隱藏,避稅天堂變成地獄。特別是現今科技發達,「黑客」不時入侵電腦,竊取大量機密文件,甚至有能力將文件解密,把權貴的罪行暴露世人眼前。即使現時披露的資料無法確實證明權貴涉及貪污逃稅等罪行,但「黑客」及知情人士(包括會計師、律師及有份參與犯罪的人)若然取得相關資料,隨時向權貴苛索巨額「掩口費」,把他們視作「提款機」。早於今年4月4日,英國《衞報》引述「巴拿馬文件」報導,長實與新地前聯席主席郭炳江及前董事陳鉅源,曾合組離岸公司。報導指陳鉅源曾在英屬處女島持有空殼公司20年,他在2012年被廉署拘捕後,新地要求巴拿馬律師行關閉空殼公司。律師行職員發覺陳鉅源數週前被捕,牽涉入許仕仁貪污案,故要求新地提供陳鉅源的盡職審查文件。雙方交涉多個月後,新地最終同意提供文件,空殼公司亦隨之關閉。到2014年,律師行發現陳鉅源是另一間英屬處女島公司的董事及實權擁有人,而這間公司的股東包括郭炳江,以及商人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子公司。同年,郭炳江及陳鉅源兩人被判貪污罪成,分別要入獄五年及六年。審訊期間,陳鉅源被指透過離岸公司,將賄款經關鴻生戶口,再轉交許仕仁。

「巴拿馬文件」披露本地權貴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令筆者聯想到近月被傳媒揭發的高官換樓事件。過去十多年,地產商透過內部認購,低廉租金(兼送豪裝),甚至免租優惠,向本地高官提供豪華住宿服務,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今次高官被指以低於市價的優惠,交換與地產商有關連,以公司名義持有的物業。剛巧高官的丈夫曾經處理航權的審批,而地產商又有投資航空業務,故此被指涉及利益衝突。倘若該物業是由離岸公司持有,或者暫時交給其他人託管,恐怕傳媒亦無法揭露這宗利益衝突事件。由此可見,現任特首梁振英的做法確實聰明得多。梁特首被指以離岸公司隱藏資產,再將公司注入信託基金,受益人是他的妻子。梁還辯說不少立法會議員也有成立離岸公司,完全沒有考慮到個人的政治權力遠遠超過任何一個立法會議員,一個電話,已可令航空公司及保安公司「特事特辦」,讓其女兒毋須攜同行李進行安檢(又是傳媒揭發)。過去三年多出任特首期間,梁的離岸公司所從事的買賣及投資活動,外人完全無法得知。今次《明報》突然解僱執行總編輯,自然令人聯想到與「巴拿馬文件」偵查報導有關。日後為市民服務的傳媒,恐怕再減少一家。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9

理大捲「巴拿馬文件」風暴離岸公司藏管治爛賬

2016-04-28  NM

本刊從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獲得最新一批「巴拿馬文件」顯示,香港理工大學秘密開設了兩間離岸公司,其中校方下設「理大企業有限公司」跟新華集團合組的PearL-Sun Wah(offshore)Company Limited,曾以迂迴手法把公司股份,轉移至由蔡冠深任主席的新華集團之手,交易中大學校方賺蝕未明。另一間離岸公司PearL-DigiPower(offshore)Company Limited由理大企業和天寶集團合資設立,天寶集團主席洪光椅之子洪瑞德在天寶與理大合作的項目中擔任研究助理,未知他曾否以企業要員身份,影響大學研究之自主性。六年前,理大曾爆出管治醜聞,校方被揭發開設數十家子公司,把研究技術轉移圖利,但由於管理及經營不善,甚至曾賤賣資產,最終嚴重虧蝕收場;針對問題而成立的檢討小組事後發表報告,包括建議停止任命大學高層為這些公司董事。然而,時任理大副校長、現任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卻當耳邊風,事後不單照開公司安插校董,甚至以BVI形式令外界無從監管,理大的一盤爛賬,原來一直未解決,情況反而變本加厲,成為校商勾結、利益輸送的溫床。楊偉雄被傳媒質詢時迴避問題,理大亦一直未有清晰回應事件。負責大學撥款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更稱理大不須申報旗下公司,所謂監察制度形同虛設。

富豪與權貴開設離案公司隱藏資產甚至違法避稅時有所聞,但連專注學術科研的大學學府,竟也開設離岸公司,本刊記者就「真係見過」。本刊跟《明報》、《香港01》及《南華早報》,從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獲得的最新一批巴拿馬文件,顯示香港理工大學二○一二至一三年間曾開設最少兩家離岸公司,且均涉及資料披露與利益衝突問題。

理大高層任職董事

兩間離岸公司均以「PearL」為公司名字開頭,「PearL」是PolyU Enterprises Limited(理大企業有限公司)的簡稱,該公司專責管理分拆自大學的科技公司。巴拿馬文件有關兩間公司的文件只得四份,合共十多頁,顯示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PearL-Sun Wah,二○一二年十一月成立,並委任香世傑為該公司董事,該公司由PearL持有百分百股權;香世傑為時任理大財務總監,一四年七月榮休;另一份巴拿馬文件顯示,同年六月十二日,該公司改為委任理大現任財務總監黃素琴出任公司董事。另一間公司PearL-DigiPower亦在英屬處女島註冊,文件顯示該公司一三年六月由時任理大副校長、現任創科局局長楊偉雄以PearL行政總裁身份簽署成立,公司同樣由PearL持有百分百股權,亦同樣委任香世傑出任董事,但未有顯示香世傑退休後董事的接任安排。

新華中心股權大變

究竟兩間公司從事什麼業務?本刊取得的巴拿馬文件未有披露,翻查理大近年的年報及財務報告,亦未公布兩間公司的存在。不過,本刊從公開資料發現,理大二○○一年曾跟新華集團合作成立「新華理大培訓及研發中心」(Sun Wah-PearL Linux Limited),該公司○七年十一月改名為Sun Wah-PearL Linux and Digital Forensics Limited。根據香港公司註冊處文件,Sun Wah-PearL Linux Limited成立之初,由PearL跟新華集團旗下Sun Wah Linux Limited各持有二百五十萬股,當時公司董事中有多名理大管理層,新華的代表則有出任中心董事總經理的鍾臻智及新華集團高層吳錦耀等人。新華集團由有「海產大王」之稱的蔡繼有創立,身家保守估計逾百億元。蔡繼有○七年病逝,其王國由次子蔡冠深接掌,現時出任集團主席。蔡冠深是愛國商人,出任大量公職,除了是香港中華總商會前會長外,亦成為永遠名譽會長,同時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合會常委、貿發局理事會理事等。不過,Sun Wah-PearL Linux Limited公司股權一二至一三年出現變化,Sun Wah Linux Limited持有的股權增至三百五十萬股,持股比例由五成增至逾五成八,PearL一三年一月底把股份全數先轉移至新成立不足三個月的BVI公司PearL-Sun Wah,PearL-Sun Wah同年四月再把其中二百一十五萬股轉至Sun Wah Linux Limited,令理大持股量由最初的五成,大減至僅5.83%。該公司後來增加新股,加入鍾臻智為股東並持有一百四十萬股(兩成),令理大的持股跌至只得5%。

理大隱瞞股權轉讓

整個股權轉讓的過程,交易額並未有對外公布,更令人奇怪的,是為何要透過一間離岸公司操作整個股權轉讓,由於「交易」隱藏在離岸公司之後,外界更無法知悉理大在過程中有否虧損,以至是否有人因而得益。根據新華集團的網站介紹,新華理大培訓及研發中心從事的業務初期以開發源代碼應用軟件為主,後來發展成聲稱是國際認可的教育中心,提供專業的高等教育訓練課程,○七年起更與英國Sunderland大學合作,提供平面設計學士及傳播碩士學位課程,換言之,已非從事科研工作。該中心過去設於理大校園,似乎有利用公帑資助的校園,經營私立教育事業之嫌。翻查教育局網頁,最新的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已註冊課程名單中,未見有關課程的註冊記錄。蔡冠深跟理大關係密切,○三年曾向理大豪捐一千五百萬元,現時是理大企業發展院○五年成立的總裁協會的名譽主席,他亦是理大校董會最高諮詢機構「顧問委員會」成員。

天寶合組研發公司

另一間由理大開設的BVI公司PearL-DigiPower,理大一四至一五年的財務報告顯示,理大透過附屬公司持有一間DigiPower Holdings Limited聯營公司的三成股權,該公司亦是離岸公司,於薩摩亞註冊;理大又透過聯營公司持有另一間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三成股權,同時自一二年度開始,報稱該公司無運作(Inactive),過去從事產品開發業務;公司註冊文件顯示,DigiPower Holdings Limited是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的唯一股東。理大財務報告未有披露PearL-DigiPower這間離岸公司的存在,無論巴拿馬文件還是理大財務報告,也未有披露PearL-DigiPower及兩間DigiPower公司的關係,未知是否如另一間公司般,理大透過PearL持有PearL-DigiPower,再持有DigiPower Holdings Limited這間公司的股權。根據查冊資料,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於○五年成立,呂新榮不久後即加入成為董事,現任董事共三人,分別是周麗華、洪光椅及阮曾媛琪。阮太是現任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洪光椅則是天寶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979)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天寶集團以生產「火牛」起家,去年十二月掛牌,現時是市值數億元的開關電源製造商,公司去年純利近一億三千萬元。DigiPower Technology Limited的註冊地址,跟天寶集團的地址相同。

洪瑞德入理大公司

天寶集團的上市文件資料終於揭露該公司跟理大的關係。文件披露,洪光椅之子、現時集團執董兼產品經理洪瑞德,○七年七月加入集團出任市場推廣助理,天寶集團同年十月跟理大展開廠校合作項目,進行一項關於氮氣還原過程中產生聚羥基脂肪酸醋(生物降解塑料)的優化調度條件研究,由理大負責設計及進行工作,以協助工商界降低生產成本,父親投資,兒子洪瑞德○九年至一四年間在理大擔任研究助理,去年兒子完成任務後返回集團,晉升為集團市場總監。理大○八年底曾公布,研究團隊成功發明可降解塑料,被譽為為生物科技帶來革命,並獲得○八年德國紐倫堡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金獎殊榮,未知當時天寶跟理大的合作,是否跟這個項目有關,也同時衍生另一個問題,就是企業跟大學合作,同是企業核心要員加入大學成為研究助理,會否左右研究的自主性,還是會變質為以企業的目標為本?涉及的研究經費、研究成果帶來的收益又如何分配,就隨時成謎,特別當中還可能涉及兩間的離岸公司。此外,由於DigiPower Technology早於○五年時已經成立,呂新榮又曾是公司董事,似乎反映天寶跟理大的合作關係,較○七年時才展開的廠校合作項目更早。

管治爛攤變本加厲

香港芸芸大學中,以理大把科研轉為謀利業務的規模最大。二○一○年,理大曾爆出管治醜聞,理大教職員指控校方管理「九宗罪」,最終校董會委任三人獨立小組針對問題進行檢討,結果「狠批」理大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管理存在四項問題,包括開設了數十家子公司,但欠缺全盤經營計劃、預算估計和萬一失敗時的退出策略,隨時損失以千萬元計。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當時小組文件顯示,Sun Wah-PearL Linux and Digital Forensics Ltd.○九年曾損失達二百五十萬元。此外,這些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成立過程、財政、管理、監察及問責,不少繞過校委會(EIPMC),未有經校委會參與,直接由高層討論,再由校長交予校董會申請撥款。當時接任理大行政副校長不久的楊偉雄透露,理大在之前十年在廿四間附屬公司總投資額達一億三千萬元。檢討報告又建議,停止任命大學高層為這些公司的董事,以及考慮退出策略和成立有效的管治架構和問責制度,理大管理層當時曾承諾會改善管治。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理大之後故態復萌,包括在楊偉雄主導下,續開設兩家缺乏問責的離岸公司處理這些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業務,令監管更難上加難,與此同時,理大同時針對這些公司疑似進行重組,包括一四年四月成立一間新理大企業有限公司(PolyU Enterprise Plus Limited),由理大全資持有:PearL由原來理大直接持有,至前年變成由新理大企業有限公司全資持有;去年九月上任的理大副校長(行政及營運)盧麗華(PearL及新理大企業董事),去年底申請把PearL清盤,未知過去由PearL持有的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是否會被賤賣、轉讓股權,或轉至新理大企業名下。

議員促公開BVI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理大至今仍未釐清究竟校董會對開設BVI公司以及轉移資產是否知情,希望理大公開有關開設公司甚至BVI公司與私人機構合作的程序、制度和政策,「點解要開BVI?係咪必要?似乎有啲嘢隱瞞。」他又質疑,理大旗下公司有價,其研究技術是否可以輕易轉移,「究竟係賣?定係免費拱讓?」即使理大聲稱公司已不運作,不等於不須清楚解釋事件,尤其事件涉及當時的副校長、現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表面上有理由懷疑係理大蝕底。」理大連日來逃避正面回應,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更聲稱理大不用申報開設離岸公司,葉建源指若理大本身都不清楚事件,可成立校內調查委員會跟進,但如果校內報告都未能查清真相,政府則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

撰文:陳珏明、袁慧妍攝影:莫智謙攝錄:翁少陽協力:鄭靜[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