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任先生的財技版圖


這幾日不斷的回留言,也不停的找到任德章先生的關係股票,經我調查後,發覺他真的持有不少股票。


據最新的Rojam收購稱,其資歷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811/GLN20090811128_C.pdf

任 先生,47歲,管理及經營一家私人紡織及針織公司逾15年經驗,彼為該家公司之控股股東。任先生為專業投資者,大額投資於多家聯交所上市公司之股份,包括 但不限於持有Green Global Resources Limited(綠色環球資源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1)約45.15%股權以及江山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95)約12.51%股權。
經過在港交所的查詢後,任先生的組合基本上以細價股組合為主,國企亦有涉足,間中甚或購入控股權,然後買殼後藉概念轉營炒高售出,又或是藉做世界資產以取得控股權,又或是買殼後做中間人,引入新主保留股權亦有。


至於他曾沾手以下的股票,包括前稱宏昌科技、宏昌國際的綠 色環球資源(61)、前稱紅寶石的中策集團(235)、剛重組成功的江山控股(295)、前稱高聲國際、新海國際、新海環保能源的新海能源(342)、前 稱東君化工、大慶石油化工的中國天化工(362)、前稱安歷士、華晉國際、中國鎂業的、晉盈控股的永保林業(723)、潤迅國際(988)、前稱安中資源 的雅域國際(1229)、剛剛購入的Rojam(8075)、前稱盛創企業系統、匯盛實業的名家國際(8108)、連較為正經的南粵物流(3399)也有 涉足。


較為重要的是,他個創業板殼王龐維新先生的關係相信也非常緊密,曾持有他旗下的兩隻股票,分別是前稱EVI教育的美聯工商鋪(459,已轉主板,前在創業板編號8090)豐盛創意、全美國際的田生集團(8136)。


至於往績方面,除了不是他強項的南粵物流(3399)及數隻經常被認為是不好的股份外,他基本上都無輸過。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上市法團之名稱
任德章 EVI 教育亞洲有限公司
任德章 Rojam Entertainment Holdings Ltd.
任德章 大慶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中國鎂業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中策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永利控股有限公司
任德章 田生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全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任德章 名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任德章 江山控股有限公司
任德章 宏昌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任德章 眾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任德章 華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任德章 雅域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匯盛實業有限公司
任德章 新海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新海環保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綠色環球資源有限公司
任德章 廣東南粵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H股
任德章 德祥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任德章 潤迅通信國際有限公司

 現在慢慢說他購入的時序。

在 2003年4月,披露持股量門檻降低至5%的一刻,他在德祥企業(372)的持股為46,666,667股,相信1998年供股後,是5送1紅利輪的緣 故。7.40%,即8日後,立刻減持3,000萬股,至16,666,667股,持股量即降至2.64%的不需披露水平,相信這次減持的時機不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008/LTN2004100808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12/LTN20040312020_C.pdf


2004年4月29日,他以0.138元(即合股後的 1.38元)增持新海能源(342)5,001萬股,5.52%的需披露水平,又再以和2004年3月配股價相同的的0.145元(即合股後1.45 元),增持1,509萬股,至6.23%,持股量已增至3億股,不久股份10合1,持有的股票變成3,000萬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808/LTN20080808372_C.pdf


其後,該股股價根本停滯不前,在2007年前股市瘋狂時也沒起息,雖然有派息共4.3仙,使成本稍為降低,但是只是甜頭,使他沒有沽掉股票,在金融海嘯前後更極速下跌,更以30仙,每股1供1,發行4.82億股,集資約1.45億元。


任先生以此攤平成本,除認購所持的3,000萬股外,再多供2,000萬股,即認購5,000萬股,使股權增至8,000萬股,持股量亦增加至8.3%,以現時的股價49.5仙來看,他的股份仍未重回大約60仙-70仙的加權及扣除派息後成本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124/LTN20050124076_C.pdf


2005年1月,他透過永利控股以每股4.90元配售935萬股,集資4,390萬之機,購入其中的700萬股,斥資約3,430萬。


其後該股份經1送2紅股及1送1紅股、股數其後增加至 4,200萬股,成本調整至0.8167元。及經派送紅股調整後派發54.7仙,即派送紅股後9.167仙股息後,中間雖稍有減持送紅股後40萬股,在 2007年4月以85仙全數沽出其餘4,160萬股,以套現購入其他殼股。


以該次交易來看,耗時兩年,僅獲利僅數百萬元,效率不太良好。


2005年3月,龐維新先生以3仙減持當時稱EVI教育的美聯公商鋪(8090,後轉主板編號459)的4.269億股,以維持股票25%的公眾持股量。


在這批新股中,任德章先生接了其中2.25億股,佔該批股份53%,但因為美聯的認購43億股的行動未完成,所以其持股量達8.34%,超逾5%的披露水平。

其後因認購行動完成,持股的情況已不復見,估計他已經趁機全數減持。以當時股價6-8仙計,這批股票應該賺了一倍多,獲利數百萬。


美聯認購43億股EVI 教育,成為公司大股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127/GLN20050127005_C.pdf


減持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314/GLN20050314042_C.pdf


股價在第12頁(pdf第15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316/GLN20060316005_C.pdf

2005年10月,任德章先生相信以國際配售途徑,以3.45元認購新股南粵物流(3399)800萬新股,2007年1月,他以3.6元減持5.1萬股。


該公司雖股息豐厚,但在2009年卻跌至1元,可見他當時損失不少。現時股價雖升至2.19元,加上其時派息約32.2仙人民幣,但仍然每股損失約1元左右,估計在此股損失約740萬。


南粵物流招股定價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1025/LTN20051025026_C.pdf


2006年7月,任先生購入前稱匯盛(8108)的名家國際的590萬元可換股債,每股換股價1.2元,可換4,916,667股。


其後他以均價4.149元及4.5分別減持75.4萬股及60萬,使持股量降至5.95%,取回5,828,946元,加上半年1%的利息,又取回59,000元,已取回成本,剩下股票已為無本。


其後因配售股份及拆股的關係,變成5,060萬股,如在高位全數沽出,約賺5,000萬,如近期沽出,則只賺約200萬至500萬不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710/GLN20060710011_C.pdf


2006年9月,任先生及丁先生認購潤迅通信18億股,每股2仙,斥資約3,600萬。其後欲以2.4億收購的卡啦OK收費權,但失敗。其後欲注入越南地產業務,藉此退出又因前大股東因涉貪污案又告終。


但是,卡啦OK業務其後轉成他們的手上,持有2%股權,以更膨漲的2億美元注入眾彩控股(8156)成功,亦由此取得其股權。


此外,他們在46-57仙共減持246,167,578股,套現約3,592萬,基本上已取回成本。

另外,其亦成功配售1次認股證,約100萬元,亦以4.2仙發行新股配售4.7億股,集資1,949萬,其後因售出香港電訊話音業務予中信1616(1883),得款2.6億,所以派息0.71仙,取回1.1億。


然後購回公司其後業務物業及上海電訊,斥資1.941億,下一步估計為是賣殼,價格相信約為8,000萬。


在此次交易中,任先生和丁先生估計將會各賺得5,000萬左右。


買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911/LTN20060911043_C.pdf

買K場收費權系統及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04/LTN2007010406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329/LTN20070329208_C.pdf

買越南地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20/LTN2007092002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06/LTN20071206380_C.pdf


同一項資產出現在8156,留意公司名稱及股權分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117/GLN20080117046_C.pdf

8156大股東之操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218/GLN20090218019_C.pdf



售出香港電訊業務予中信161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831/LTN20080831046_C.pdf


大股東購回會展物業及上海電訊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2/LTN20090602012_C.pdf


配售股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14/LTN2008011430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01/LTN20081201578_C.pdf


2006 年11月,任先生趁大慶石化(362,後稱中國天化工)每股30仙供股之機,購入170,000,000股,持股量約5.22%,但兩個月後,以同價沽出 150,914,000股,至19,086,000股,減至0.16%,至不需披露水平,相信以其認購量來說,他的目的是想賺分包銷佣金,估計此項交易約 賺數十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124/LTN20061124058_C.pdf


2007年1月,龐先生購入仍稱當時豐盛創意的田生集團, 相信他在約10仙購入第一注,其後在35仙購入7,810萬股,增持至1.9542億股,持股量6.67%,估計其購入平均價約在20仙,其後股價一度迫 近1元,獲利超過1億,但他並無減持,喪失先機,不久股價因金融海嘯、大市不佳的影響暴跌至數仙水平。


因財務壓力大,在取得0.717仙股息後,以8仙減持3,027.2萬股,持股量降至4.98%不需披露水平,若他當時逐步把股票全部出售,虧損約2,000萬,但若他仍維持在該公司的股權至今,則獲利約3,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123/GLN200701230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23/GLN20080623047_C.pdf


 

2007年5月,任先生以每股54.71仙購入原殼主梁金友先生的1.14億股,斥資6,520萬。


短短八個月間,在2008年1月,任先生找到新殼主安中資源,並以1.3元售出86,684,300股予安中資源,套現1.126億,淨賺4,749萬元之餘,尚有現時每股價值1.4元的股票3,000萬股,勁賺約8,949萬元。是暫時唯一成功退出的案例。


買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09/LTN20070509148_C.pdf


賣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8/LTN2008012844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0/LTN20080410337_C.pdf


2007年12月,任先生又投資5,016萬,以33仙,認購中策集團(235)發行的15.88億股及40億股可換股票據中的1.52億股,在2008年5月,又以同價沽售,相信都是賺分包銷佣金吧。


大發股計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30/LTN2007083044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105/LTN2007110535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08/LTN20080108180_C.pdf


同月,任先生又賣鎂礦予前稱安歷士、華晉國際、中國鎂業的、晉盈控股的永保林業(723),其後因該礦因地方人物反對,被迫還原。除了賺不到錢外,尚損失了一筆不少的購礦及前期費用。


另外,相信他本人以約10仙的價錢購入2,850萬股,其後股價暴升暴跌並無減持,但現時變成仙股,亦有數十萬的虧損,


兩項共計虧了數百萬吧。


任先生賣礦過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0/LTN20071210138_C.pdf

公司賣礦回任先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03/LTN20080903007_C.pdf



2008年2月,任先生購入2,388萬股後,又認購宏昌 集團(61)的1.99億股,每股25仙(合股後的2.5元),斥資4,975萬,增持至2.23億股,其後相信減持約700萬股,至2.16億股,其後 股價大跌,又再以10.8仙(合股後1.08元)1供1,任先生作包銷,攤平成本。


最後供股認購不足,他又取得7.10億股,共供9.27億股,斥資約1億元。估計其成本約13-14仙(即合股後的1.3元至1.4元)。


其後股價又大跌,一度跌至3.5仙,任先生亦有浮虧約1.1億元,最終要10合1,集中集源,然後再買一礦,才能炒上至現時約2.2元的水平,暫時獲利約1億。但是其買礦的財技尚有所不足,需要補充少量資料。


認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27/LTN20080227100_C.pdf


供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17/LTN2008061735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808/LTN20080808342_C.pdf


合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480_C.pdf


買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8/LTN20090708554_C.pdf


補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5/LTN20090715335_C.pdf


2008年12月,任先生以2.5仙認購在停牌中的江山控股7.56億股,作價1,890萬,復牌後股價暴升,現時股價8.4仙,尚賺4,460萬,但現時已經爆路,相信任先生要快點沽掉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811/GLN20090811128_C.pdf


近來任先生又和丁先生合作,向日本人購入Rojam的1,232,490,000股,每股2.8仙,共斥資34,509,720元。


現時股價為12.8仙,暫時帳面賺1.23億,各賺6,160萬。





總的來說,他的投資是一筆過,投資細股和大股,以及賣殼都有不同方式。


投資大股,他死抱不放,除非有資金需求。


投資小股,他是先取回成本,又或是只賺分包銷佣金,但龐先生的股卻是例外。虧錢的股,就用方法攤平。


如果是買殼,則是快速把殼轉手,但可能其無甚財技經驗,導致做世界資產錯漏百出,購入殼股也有問題。但他們仍能把潛在價值釋放出來,然後賣殼賺錢。


其經紀為創越融資和金仔。


綜的來說,他賺的錢都是打平還好,賺的是實物,現金都有小量賺吧。


P.S. 由五時半寫到現時十點,一個晚上就這樣耗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98

季度檢討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590


 

差不多接近一季,我會開始睇返自己最近做了什麼操作以作檢討。

 

世上最強的投資人,通常有不斷復盤拆局的習慣,不斷回想自己當時為什麼下某些決定,做錯了什麼,做對了什麼,應該什麼時候做,自己用的方法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可以修正,理念上有沒有改進的空間等等。

 

回看自己近兩三個月的表現尚算不錯 [+83%](比起維斯這類勁人當然絕對不算什麼),但至少已達到目標:擴大跑贏恒指和國指的距離,以及跑贏明燈會假組合兩成。

 

一個在美國為奧運參賽者做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生說過,設定目標,以及不斷提高目標,才是令一位運動員拿金牌的關鍵。明燈會假組合近期表現不濟,回報不斷被恒指追上,甚有跑輸恒指的危機,所以我會設定另一個回報目標。

 

我經常說資產配置是回報最重要的因素。近幾個月股市大盤表現不錯,理應持股較多回報較好。但我發現自己卻相反,持有現金較多反而表現更好。有較多的現金水平令我有較彈性的操作,即看錯的時候衝擊較少,以及在機會發生時更準確把握。

 

另一樣就是自己比以前更敢於 take profit,在好的位置獲利需要心理狀態以及操作計劃上的提升。所謂操作計劃的能力,有很多知識層面上的東西還未充份建立,例如認識驅動某些股票升跌的 催化劑以及關鍵因素是什麼,從而判斷切入和沽出的時間判斷。這種能力要在以後不斷強化。

 

之後的操作,我會選擇趁低吸納潛力高的股票,同時亦會適度繼續增加現金水平。

 

會繼續發掘新的投資目標。自己能力圈太小,會花時間去擴大它。始終能力圈太小的話,會錯失很多機會。

 

對未來看法方面,我見很多人同一時間在想復甦和狂牛。我意見是,現在先只考慮復甦,狂牛唔好諗住,遲一點才想吧。

 

斷估方面,我認為10月或之前大盤應有一些較深的調整。唔好問點解,話明係斷估。

 

--------------

Stock Portfolio:

 

中國人壽 (2628)         14.5%

 

昆明機床 (0300)         14.0%

 

東方電氣 (1072)         10.5%

 

德昌電機 (0179)         10.0%

 

建設銀行 (0939)          8.5%

 

SOHO中國 (0410)        8.0%

 

滙豐控股 (0005)          7.0%

 

六福集團 (0590)          7.0%

 

奧思集團 (1161)          7.0%

 

建滔化工 (0148)           6.0%

 

思捷環球 (0330)           5.5%

 

中國平安 (2318)           2.0%

 

----------

看誰跑得快:

http://www.editgrid.com/user/rsbcheng/Competi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0

中環在線:王軍幫麥紹棠做義工 李華華


2009-08-10 AD





 

近期中建系老闆麥紹棠又有搞作,今次同中信集團間接拉上關係。佢旗下中建資源(8163)宣佈,委任中信集團前董事長王軍做顧問委員會主席,專責向公司經營林木業務、棕櫚樹種植同棕櫚油生產提供意見。

王 軍來頭有幾勁唔使華華詳細多講,佢老竇係已故中共元老王震,王軍掌管中信集團長達11年,直至06年先至退下火線。除咗王軍之外,麥紹棠同時委任徐錠明同 李常蔚做顧問委員會副主席,佢兩位來頭亦唔細,徐錠明從事國家能源計劃多年,現任國務院參事兼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至於李常蔚係軍工背景出身,曾 經做過已故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嘅特別助理,同中信集團都有啲淵源。

顧委會正副主席無收人工

麥紹棠解釋,呢次委任係因為佢哋同 國內資源同能源部門領導有良好嘅人脈關係,可以幫助公司長遠發展咁話。王軍等三人今次出任顧問委員會正、副主席,並冇收取任何袍金同薪金,但華華諗佢哋冇 理由唔收錢幫麥紹棠啫,唔通大雞唔食細米,日後有更筍嘅大茶飯?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3

中環在線:街市偉21歲仔未畢業助父打江山 李華華


2009-08-11 AD





 

正 所謂「虎父無犬子」,如果父母喺行業入面有豐富經驗同有咁上下成就,做仔女嘅應該點都唔會差得去邊嘅!人稱「街市偉」嘅澳瑪娛樂(959)大股東吳文新, 可能都想培養自己個仔繼承衣鉢,所以上星期五由公司正式委任佢嘅乖仔Victor做澳瑪娛樂執行董事。華華噚日睇到澳瑪嘅通告,話現年21歲嘅 Victor,家陣仲喺美國普渡(Purdue)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今次嘅執董委任期為三年,董事酬金每年12萬,除開即係每個月都有成1萬蚊人工,對 於唔少仲係讀緊書、又或者啱啱畢業嘅大學生嚟講,都算唔錯o架喇!

仍在美讀書 年薪12萬

雖然Victor年紀小小就做執 董,而且仲係博彩行業嘅新人,但佢爸爸喺公司通告入面講明,對囝囝做執董鼎力支持。吳文新家陣唔只身兼希臘神話控股股東,仲係澳門博彩專業協會嘅創會會長 兼會務總監,又喺澳門博彩業、娛樂、運輸同酒店等行業有超過40年經驗,相信有佢喺後面撐腰同指導,Victor唔會令小股東失望啩!不過,華華睇晒成份 通告,都冇Victor嘅中文名,唔知佢係低調,唔想畀人知自己做執董,定喺佢只得英文名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7

上證指數是否領先? 王雅媛

2009-08-11  HKHL





之 前Victoria曾經寫過買了一家專製造風筒的公司,當時原本打算博公司公佈的業績不錯,可令股價上升,誰知公司下半年業績大倒退。雖然從全年業績去看 是不錯,但是畢竟騙不了精明的投資者。那篇文章出街之後,我有機會見了見公司的管理層,公司的管理層給我的印象是非常專注於他們的產品,他們每個星期都會 brainstorming,去想一些關於新產品的點子。

公司的強項便是主力生產中高檔次產品,但是這個亦成為了集團現在的困擾。

大家想一想,家裏的風筒用了多久?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在香港人心目中,風筒並不是一個潮流物品,只是生活必需品,只要能用就可以了。相反,外國人 喜歡自己弄頭髮,因此他們比較注意風筒的功能及外形,這便形成了中高檔次風筒的需求。國內市場是集團未來一定要發展的地方,可是內地人跟香港人一樣,對中 高檔次的風筒的需求仍不強。因此,集團於內地市場也發揮不了它的強項。

Victoria認為有心的投資者,應該把這項投資想為投資人,而不是投資這個行業。因為畢竟行業確實是沒有多大的想像空間。但是每個行業總有出色的經營者,只要時間足夠長,出色的經營者最終一定會跑出。

內地A股已經連跌了幾天,恒生指數之所以能夠站於此水平,全靠美國那邊好消息不絕,但是我卻對現在的市況相當有戒心。上證指數跟恒生指數一樣是去年十月見底的,之後便開始反彈。

到了今年三月,上證指數跟恒指再回落尋底,當時恒指再次跌近去年十月的低位,一萬一千點左右。但是當時的上證指數已經跌不回十月的低位了,之後上證指數便一直升,升幅一直領先恒生指數。美國更是大落後,今年三月才正式見底,開始反彈。

今年來,上證指數一直領先其他指數上漲。上漲如是,會否下跌亦如是?雖然內地經濟增長沒有明顯再掉頭向下的趨勢,但是畢竟升幅過急是事實。恒指如真的跌個一兩千點後,市場自然又會找到合適的解釋理由,「升得這麼多,當然要回調了。」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

旋風大迴環-馬斯葛(136)、威利國際(273)、漢基控股(412)


這一系說極都有,真是一個好好玩的案例,連一堆廢紙都可以變成現金。


首先從一個林說起。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02


2007年,威利國際(273)購入雲南一林木採伐權,作價1.36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8/LTN20070628481_C.pdf


但兩年後,把之出售予同系的馬斯葛,作價1.3億元,以等值的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每股50仙,可換2.6億股,年息4厘,每季派息1次。


馬斯葛的股價之後終於罕有地炒高數倍,至約1.5元水平。在7月,威利把當中的1億可換股債兌換,可換股票據減少至3,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9/LTN200907091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2/LTN20090722169_C.pdf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5(L)
100,000,000(L)
  201,655,800(L)
41.50(L)
22/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19,764,000(L)
HKD 1.708 201,655,800(L)
52.25(L)
17/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18,904,000(L)
HKD 1.726 221,419,800(L)
57.37(L)
16/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18,500,000(L)
HKD 1.687 240,323,800(L)
62.27(L)
15/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15(L)
3,176,000(L)
HKD 1.643 258,823,800(L)
67.07(L)
14/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5(L)
100,000,000(L)
  261,999,800(L)
67.89(L)
09/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15(L)
304,000(L)
HKD 1.592 261,999,800(L)
91.63(L)
15/06/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9,476,000(L)
HKD 0.633 261,695,800(L)
91.53(L)
21/05/2009

 

根據紀錄,他們在收購之日起,已經不停減持股票,共計69,516,000股,均價由63.3仙至1.70元不等,套現達109,295,16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7/LTN20090817609_C.pdf


今日,公司又把餘下3,000萬的可換股債券,其中2,000萬售予旗下的漢基控股,作價4,500萬元,以該批債券可換4,000萬股計,均價1.125元,較今日收市價1.51元,折讓25.50%。


現時威利還剩下1,000萬可換股票據,可換2,000萬股,價值3,020萬。


總的來說,他們已經取回成本,並賺約2,400萬現金。此外,每季又可以賺10萬利息,價值3,020萬的票據,真好賺。


我在想,這樣的股票,為何會有人買呢,還要買了1億,買的人又會是誰呢?


但是以這次計劃而言,以這樣的公司來看,原本買的公司都已經是被人過水濕腳了,幸好它有一大堆未被人知道公司,能換回一大堆垃圾股票,然後炒高又套現,剩下的,又可以賣給自己的公司取回成本,難怪別人說做上市公司,真好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2

阿里巴巴2.08亿元收购阿里软件部分业务


From


http://tech.sina.com.cn/i/2009-08-17/09173357152.shtml


  新浪科技讯 8月17日早间消息,阿里巴巴B2B公司今日发布公告称,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收购协议,以2.08亿元收购阿里软件管理软件业务,其中包括小企业的应用软件产品线及相关资产。

根据相关公告,此次收购总额为2.08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将支付1.9344亿元现金给予阿里软件,并向阿里软件员工授予总价值1456万元的受限制股 份单位。另外,阿里巴巴还将承担约1962万元的业务责任,主要为从阿里软件转来尚未到期的客户合约下的递延收入及预收账款等。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称,该收购将为公司在运营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与阿里软件分享提供小企业应用软件产品线方面的客户群、销售团队及客服。


  “今天我们从事的电子商务将不再是阿里巴巴B2B的一切,三年后新商业文明愿景下的大阿里巴巴一定会浮出水面。”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 此前在一份内部邮件中透露说,“阿里巴巴把未来十年的愿景概括为通过小企业的IT化,解决小企业采购、销售、管理和融资的难题,提升小企业的竞争力,实现 全社会的产业升级。”

  转移至阿里巴巴的业务管理软件分部产品包括一系列让企业老板管客、管货和管钱的小企业应用程序。“新增了这些软件产品及有关服务后,阿里巴巴将 能够为小企业提供新的工具,让他们在网上管理主要的业务范畴,从而推动我们由‘meet at alibaba’进一步迈向‘work at alibaba’。”卫哲表示。

  阿里软件为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拥有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4

知所進退 左丁山

2009-08-17  AppleDaily





 

賓 架S即將退休,預備去歐洲美國旅行一輪,返嚟之後就玩吓股票,打多啲波(高爾夫),如有人約埋就去吓馬場咁話。問佢會唔會做義工,賓架S話唔想有「承 諾」(commitment)纏身,因為一旦應承咗做義工,就不可中途而廢,亦唔想一曝十寒,做一日唔做一日,煩親人哋,故此要睇定啲先,退休後兩年先至 再諗。兩年後,大概要旅行嘅地方都去過晒咯,唔想再遠行,發覺留在香港老家最好,但日日留在家中,恐防會悶得發慌,到時就有做義工嘅動力嘞。至於會唔會尋 求第二春呀?效法退休高官下海呢?


賓架S話:「搵苦嚟辛咩,我做過三間銀行,做阿二阿三好受氣,退休後轉去幫昔日客戶(銀行家轉工轉行多數如此)做財務總 監,仲更加受氣!」此日賓架S請左丁山到銀行家會所吃飯,左丁山好耐以前曾經係會員,被銀行界淘汰出局後,自然已經唔係,賓架S好快亦唔會係咯,佢嘅會籍 係銀行嘅,會籍跟位唔跟人,佢離開銀行,自不然亦會失去會員資格,由其他同事頂上,以後要有老友請先至可以到置地廣場告羅士打大廈頂樓食飯。


左丁山問佢可 唔可以要求做榮譽會員,賓架S大笑:「面係人家畀,架係自己丟,人哋自動選我做榮譽會員,就話有面啫,自己出到聲問就認真唔識do咯,我哋做銀行成日要講 合規(compliance),否則會俾金管局將軍,我退休之後,亦一定會所有動作都合規嘅!」人要知所進退,不可對權位戀戀不捨,走咗仍然想攞着數,攞 在位時嘅perks,好易清譽不保,畀人在背後講閒話,你估好好聽乎。前國家副總理吳儀退休後最有型有款,公開講明自己會「裸退」。


左丁山唔多明白「裸 退」係甚麼名詞、動詞,但多少明白吳儀係講一退就全退,不理世事。聽其言觀其行,吳儀果然係「裸退」,聽學術界人士講有海內外大學想頒授甚麼榮譽畀吳儀, 或請佢教書,佢都一一拒絕,絕不留下尾巴,亦不在公開場合露面。十八年前吳儀係北京市副市長之時,左丁山在北京與佢見過一次面,一齊在必薩餅店食 pizza,當時真係估唔到佢係如此厲害人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32

阿里巴巴“兄弟收购”玄机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8/HTML_G1LHOCSM6DK4.html


8月17日,阿里巴巴(HK:1688)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公告,以2.08亿元收购阿里软件的管理软件业务,包括小企业的应用软件产线及相关资产,以及所有客户合约和员工。

同时,阿里巴巴将承担阿里软件遗留的若干业务责任,共1962万元。该业务责任为从阿里软件转来,即尚未到期的客户合约项下的递延收入及预收账款。

根据阿里软件截至2009年7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阿里软件相关资产账面价值为4379万元。

阿里巴巴和阿里软件同属阿里巴巴集团。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此项收购将为阿里巴巴的业务带来协同效应,“阿里软件有提供给小企业的各种在线软件产品、应用及服务,而阿里巴巴拥有数量庞大的小企业客户”。

很显然,阿里巴巴集团的计划,把阿里软件的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向主营B2B业务的阿里巴巴上市公司,这将比阿里软件独立运营拥有更多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软件相关资产注入阿里巴巴,只是阿里巴巴集团整合旗下资产的第一步。据记者了解,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将在杭州举行创业十周年庆典,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届时将发布集团的新战略。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尚未透露公司新战略的具体方向。但阿里巴巴CEO卫哲于8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已经描述了该战略的大致轮廓:阿里巴巴集团原来的“达摩五指”正“化掌为拳”,五兄弟各自为战将改为协同作战,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经 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已经拥有阿里巴巴、阿里软件、淘宝网、雅虎中国、支付宝、口碑网等业务板块。卫哲说,在成长阶段,每个公司体量不 同,只能分开发展,如果强弱结合,会让强者不强,就像一个大人与一个蹒跚学路的小孩子进行合作;而到了发展阶段,每个公司体量差距已经不大,可以强强结 合,是两个青年,或是数个青年的合作,能达到“1+1=11”的效果。

据称,马云的目标是,旗下各大子公司进行资源合作,向客户提供基于“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但并不是所有的合作都会通过并购的方式进行。记者采访获悉,除此次收购的阿里软件外,其他公司仍然独立发展,但与“成长阶段”相比,他们在“发展阶段”将更强调资源互换和相互协作,以提升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57

优普欲起诉TCL 互联网电视版权“触礁”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8/HTML_PIKEGJVHEED2.html


尽管销量喜人,但正在萌芽中的互联网电视正遭遇到来自政策监管和版权诉讼的双重困扰。

8月17日,记者从影视数字发行商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优普)获悉,由于认为TCL的互联网电视MiTV上未经许可播放了由其代理版权的电影,优普将于8月18日到新闻出版总署递交实名举报信,并同时向北京市相关法院起诉惠州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TCL)。

优普的法律总监郝侠告诉记者,据她的统计,TCL有超过100部电影侵犯了公司的版权,目前的取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而在版权拥有者发起诉讼攻势前不久,包括TCL在内的彩电厂商新推的互联网电视还遭遇了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一纸通知的严管。

8 月14日,国家广电总局在网站上公布了《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兴的互联网电视行业做出了严 格规范——从事该业务的厂商除了要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确保所传播视听节目内容可管、可控外,传播的影视剧应更是要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 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并且要取得著作权人的相关授权。

欲起诉TCL

互联网电视是今年以来各大彩电厂商争相推出的新品。早在今年3月,TCL的互联网液晶电视就已上市,到了7月份,TCL还与迅雷、PPS等合作,推出MiTV品牌的互联网电视。

8月17日,TCL北京的客服告诉记者,用户只需要插上网线,就可以在MiTV上观看和下载预装在电视机上的迅雷平台里的电影、电视剧和视频短片,只需付互联网的流量费,而无需为内容付费。

以影视数字发行为主业的优普认为,这样一来,自己的利益将受到很大伤害。据介绍,其目前已经与索尼影视、华纳兄弟、香港寰亚、橙天嘉禾电影公司等各大影视出品机构等签署了影视代理协议,版权的花费超过5000万元。

认为TCL的互联网电视侵犯了其所代理版权的优普,于是计划对TCL进行行政举报以及提起诉讼。

8月17日,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李璐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有收到正式的法律文件,因此不做过多评论,她认为,如果要起诉,TCL作为硬件商也不应该在起诉范围之内。

事实上,用电视机浏览互联网上的盗版内容,电视机厂商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这在版权界和产业界有着激烈的争论。有业者质疑,涉嫌侵权的应该是网络内容提供商,而电视机只是载体。

郝 侠认为,与PC不同,TCL的互联网电视MiTV并不只是起到一个显示器和上网的功能,而是起到了一个提供内容的作用,因为该电视的主页面中提供了高清影 视和在线搜索功能,但这并不是面对整个互联网,而是通过内置的芯片将用户定向引到了迅雷和PPS两个去处,而这两个平台中的内容中目前超过100多部电影 构成了侵权。

“此外,TCL还通过这些盗版的影视获取了商业利益。”郝侠说,据她对家电卖场的销售观察,互联网电视在年轻人中很畅销,由于增加了观看和下载电影的功能,使得其价格每台比同类型的电视多出2000元。

互联网电视变数

优 普董事长和CEO邵以丁向记者表示,起诉家电厂商主要是想防止在互联网上盗版的泛滥势头蔓延到电视领域,由于版权人的维权官司日益增多,目前互联网上的盗 版状况正在不断改善,但一定要防止盗版的“污水”淌到其他终端,“PC和TV的通路目前正在渗透期,需要设一个筛子,保证电视这方净土,按照规范的机制把 产业做大”。

优普对TCL的诉讼,可能成为国内互联网影视发行公司与传统电视机制造商之间的首次诉讼,它的判决对无疑对整个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深远。

实际上,除了TCL外,创维、海信等多家彩电厂商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互联网电视,如网络酷开、蓝媒等。但互联网电视的蛋糕尚未做大之际,版权商的诉讼和来自广电总局的监管,无疑令其前景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变数。

“实际上,广电总局的通知已经向产业中的企业发出了警示。”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会长张秀平告诉记者,监管者考虑的是,在产业发展萌芽期就重视版权问题,将促使这个产业健康发展,否则产业将无法长久,此前的学习机产业就是前车之鉴。

“现在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创新,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更要注意版权问题。”张说,互联网初始粗放阶段的拿来主义不应该蔓延到电视行业。

网络传播权“诱惑”

“作为出品方,我会全力配合优普的诉讼行动。”8月17日,北京星引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伟国告诉记者,他自身也是盗版的受害者,因此对代理了大量版权人的影视数字发行公司打击盗版会尽力支持。

余 此前是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和顾问,并投资制作过《疯狂的石头》等三十多部电影。据他介绍,目前中国电影出品方的收入中,院线收入比例一般 都超过90%,但院线往往仅有两周的生命力,而欧美等国的电影可以从DVD、网络发行等周边收入中获取高比例收入,因此能取得更大的收益。

中影寰亚音像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焕宗告诉记者,在成熟的美国市场,电影公司在票房的收入只占25%,其余大部分收入来自电视、网络以及相关衍生品的授权,而中国基本是相反,票房收入在75%以上才能够收回成本,因为其他的收入很难取得。

“现在DVD等录像发行的收入仅占1%。”余伟国说,以一部2000万元成本的电影为例,此前通过DVD等录像发行能收回200万元左右的成本,即10%的成本,但由于网络上的免费下载的猖獗,只能收回20万元,网络下载盗版甚至都要把盗版碟都要挤死。

这种情况下,像余伟国这样的出品人开始重视起网络传播权的收入。

“盗版使得出品方在网络传播权上的收益难以取得。”余伟国说,无论是互联网上还是在电视机上,盗版让影片数字发行方在网络传播上无法收费,最终出品人也拿不到应有的收益,长远下去,出品人都没有动力去拍电影了,这也是出品方支持优普对各种形式的盗版打击的原因。

“未来网络传播权在电影出品方的收入结构中会大幅提升。”陈焕宗认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