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哈网:掀起奢侈品“第二波”
1 :
GS(14)@2010-12-31 23:46:28http://www.cb.com.cn/1634429/list/58226/1.html
17岁第一次在异乡创业,连庭凯的人生初始就另辟蹊径,这似乎成为他日后勇闯商海的独门秘籍。 “创业,我不喜欢跟风,我更喜欢做没有人做的事情。”经历了两次创业的连庭凯脸上挂满了自信。与其他创业者相比,连庭凯的创业心得有些“另类”,但他坚信剑走偏锋才会快速找到商界蓝海。
当电子商务在国内方兴未艾时,连庭凯已经布好了一个B2C的“药局”。第一年盈利为零,第二年就上市。“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魅力,早涉足才有利可图。它就像个速成班,越晚就越像一个大讲堂,因为听课的人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对于自己初次创业的成功,连庭凯做了一个巧妙的比喻。
“当大家都做电子商务的时候,这个行业就进入细分市场的阶段,似乎没有人听说过奢侈品也可以在网上卖吧。”不按常规出牌的连庭凯,再次独出心裁。2005年,B2C似乎还是快消品的专属,但是连庭凯却开始悄悄布局奢侈品的网购市场,“我们卖的东西非常贵,不卖低价就卖贵的。”
尽管他创办的呼哈网不像第一次创业的“医贸网”那样顺利在两年内上市,但是经验告诉他,上市不是衡量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人成功的惟一依据。“当你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资本一定会围着你转的。”
呼哈网创办5年来,业绩以两位数增长,连庭凯也打造了一个与速度匹配的“豪华阵容”,他的管理团队聚集了一批从业10年以上的业内精英。
35岁的业内连庭凯决心要玩一把“大”的。过去的十几年里,他读完了医学、设计、工商管理的相关学位;创办了两个商业网站并成功上市;身兼数个公司的执行董事和董事顾问。而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7岁,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
同途殊归 两年内网站上市
那年,17岁的连庭凯还在加拿大念书,每逢假期他都会回到台湾帮助父亲打理药店的生意,天资聪颖的连庭凯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商机。
“如果只卖好卖的药不是更赚钱么?”连庭凯发现,店里有些药品非常热销,但是有的药却无人问津。他看到有一件热销的药品正好在加拿大生产,于是偷偷记住了药品的名称,并抄写了一份药品说明。
回到加拿大后,连庭凯马上就给这家药厂打电话,希望自己能够在台湾代理这家药厂的药品。
不到一星期,连庭凯就接到这家药厂的电话,希望和他进行面谈。连庭凯连夜准备了一份厚厚的资料,全都是问答的形式。原来他把厂家可能问到的问题全部列在里边,为的就是防止在面谈的时候出错。
“他们竟然完全没有按照我设想的提问,但是他们很快就同意我做代理,还给我先发货后收款。”就这样,连庭凯找了几个同学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校园创业。“卖一瓶药可以挣回四瓶的钱,利润很高,从那天起我就能赚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了。”
直到连庭凯毕业后到美国,他仍然做着那家药厂的代理。上世纪90年代的电子商务在美国也只是萌芽状态,而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但是连庭凯似乎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正在等待他。了解了美国人做电子商务的模式后,连庭凯终于决定做一个自己的B2C网站。
但是,这种新潮的模式带到台湾却没有人认同。“我做了非常缜密的商业计划,然后拿着这份计划找投资人。”但是让连庭凯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过去,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拒绝了他。起初,连庭凯的父亲还再三劝阻让他放弃,但是看到连庭凯下了很大的决心,也开始把过去的生意伙伴介绍给他。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筹到了一笔钱。”其实,连庭凯心里清楚得很,大家看好的并不是他的这个项目,而是父亲的药店。资金到位后,连庭凯的医贸网迅速建立起来,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和许多药厂都取得了联系。
第一年的经营,连庭凯只是在默默地建设自己的药品覆盖网络,尽管收益很小,但很快这种模式开始吸引投资人的关注。“不断有资金注入,让医贸网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了上百倍。”第二年医贸网就实现了盈利,并且成功在台湾上市。
此时,药品在网上的B2C销售风生水起,传统药店生意开始变得惨淡。连庭凯的父亲终于承认自己老了,并感慨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
不过,此时的连庭凯并没有沉醉于上市的喜悦中,这个迅速崛起的“帝国”并非自己亲手建起,而是由无数资本堆砌成的。连庭凯没有从创业的成功中感到满足,他开始搜寻第二个种子
掀起奢侈品“第二波” 寻找奋斗到死的目标
进入新千年,一边是淘宝网的兴起惹火了B2C市场,一边是中国经济GDP连年10%以上的增长,带动了奢侈品的消费。但是,很少有人把奢侈品和网购能联想到一块。
“B2C的崛起成就了快消品在网上的销售,同时这个市场也进入了细分阶段,奢侈品在高档商场销售毋庸置疑,但是在网上销售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经济发展的大潮一定会让这个窄众的消费市场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会追求奢侈品带来的时尚。”连庭凯表示。
连庭凯在创办呼哈网之前已经做了近4年的调查,如果把现阶段线下奢侈品的热销称之为第一波奢侈品热,那么他要打造的是奢侈品销售的“第二波”,即奢侈品网上销售热。
“想像一下我们死去的时候,别人会为我们写下什么样的碑文,或者我们自己会写些什幺?这个想法让我意识到,我必须树立一个可以为之奋斗到死的目标。”连庭凯一直在寻找这样的目标,他将首次创业积累的几百万分文不剩投入到呼哈网,取得执照是创业初期一件麻烦和困难的事,公司必须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创业初期,呼哈网的办公室在一处很小的民宅,小到几个人走动起来都会撞在一起。连庭凯还拉回当年在加拿大一起上学的同学,“因为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创业再合适不过了”。
创业的头一年,几乎每个人都没有睡觉的时间,实在太累了就在电脑桌前趴会儿。意志坚定的员工都留了下来,但是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走了。那个时候,连庭凯最大的压力就是面对一波波走的员工,因为他要不停地招人补上空缺。
从2005年开始,呼哈网用了整整一年做测试版,再修改半年后才面市。此时的连庭凯开始正式运营网站,公司的人数从几个扩张到几十个。尽管在业内有“中国第一小资购物网站的称号”,但这个规模绝对不是连庭凯想要的。
“呼哈网不只是卖奢侈品,我们是想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给消费者,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影响,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位置、角色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连庭凯在创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呼哈网应该是做更大的价值,而不只是售卖商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想要了解米兰时尚的人,可以在呼哈网上看到米兰的时尚地图,了解米兰的生活,并且体验购物,就如同亲身经历。”连庭凯认为,呼哈网会在未来不断改版,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对这种切身经历的感受越来越明显。
如今,呼哈网已经入驻北京东四环的竞园,这里虽然比不上798,但是艺术与时尚的气息从进入园内就感受得到。呼哈网就入驻在竞园的30号库,整间大跃层的LOFT被隔成三层。其中,第一层大约有50多名员工都是奋斗在幕后的,而他们的目的就是给消费者营造一个亲临现场的购物环境。
奢侈品网络商城出现消费热 VC竞相投资
1 :
GS(14)@2011-07-02 12:26:54http://news.imeigu.com/a/1309387294976.html
6月24日,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在香港上市。在深圳,奢侈品、珠宝等高价值网络商城的消费热,也吸引了资本的角逐。4月份,Bloves获得数千万美元风投,宣布将在今年大举扩张。随后走秀网也拿到了2000万美元,并6月初祭出了“奢侈品全网最低价”的旗号。近来,国内奢侈品、珠宝网购市场风生水起,业内人士认为,他们的竞争实则是背后资本的竞争。
VC对奢侈品B2C商城的追逐,远远超出人们想象。南都记者拿到的一份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出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除了深圳的走秀网、Bloves外,今年来,包括佳品网、聚尚网、尚品网等国内近10家网站均获得VC的青睐,累计资金高达5亿元人民币。
软银中国某高管向南都记者称,“国内的网购市场逐步形成规模,而且我们的人口基数很大,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出现,都是无可估量的。同时,财富增长也刺激奢侈品的需求,增长速度相当让人惊讶。”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6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将在明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届时奢侈品年消费总额预计将达146亿美元。而安永会计事务所也早在2006年指出,中国有13.5%的人口,也就是1.75亿人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其中大约有1000万~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国内用户网购商品正由小额化向大宗化、大金额化趋势发展。“虽然网购珠宝、奢侈品等高价值消费品仍没有形成气候,但电子商务的切入后,将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些商品在大众心目中难以企及的形象,培养消费习惯。”同时,他指出,“目前,这个领域今年才算起步,灵敏的风投肯定会提前布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风投的介入,这类B2C网站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一场来势汹汹的价格战正在酝酿。上周,走秀网CEO纪文泓高调对外宣布,“走秀网奢侈品部门将坚持底价销售,5年内不得盈利。”
对此,张毅认为,目前珠宝、奢侈品类网站还处于走马圈地的阶段,价格战的杀伤力有限。首先,因为市场仍有大量空白,奢侈品的利润十分高。同时,与团购不一样,这个领域对供应链、资金等的要求相当高,网站的竞争实质是他们背后资本力量的竞争。
不过,上述软银中国的高管认为,“奢侈品以简单的网站或电子商务的模式运作,还是在价值链的底部,如果企业能做自有的奢侈品牌,打开市场,投资的价值要大得多。”
蔡東豪:「經濟不景對奢侈品顧客群的影響不大。」
1 :
GS(14)@2011-11-14 22:51:13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經濟不景對奢侈品顧客群的影響不大。」
Prada副主席Carlos Mazzi
有錢佬真係大晒?風風雨雨對有錢佬的荷包不會做成實質影響?我有2點懷疑:
1、奢侈品顧客群包括為數不少的非有錢佬,其中包括希望成為有錢佬和其實冇乜希望,但仍渴望成為有錢佬的非有錢佬。這些人也會從購買和擁有奢侈品的過程中滿足心靈上的渴望,這群人肯定受經濟不景影響。
2、人是很容易受其他人影響的動物,朝早扭開電視,昨晚道指下跌300點,心情立即差了一截,不管閣下是否持有股票。個人經濟狀況或者不受直接打擊,但身邊的人有事,自己的心情一定會受影響。
Prada(1913)剛上市,管理層仍在學習上市公司跟公眾溝通之道,高層的虛話暫時可以諒解。
蔡東豪
2 :
鱷不群(1248)@2011-11-15 00:15:53「影響不大」這種廢話,大陸公司年中也說不少
3 :
草帽(1253)@2011-11-15 10:51:08琴日食緊野見到班唔知係咪叫闊太, 一齊約埋食下午荼, 叫既下午荼都係37蚊, 其中一個話買左個袋2000蚊, 我估應該唔係咁好景啦, 有錢既話, 買個袋都萬萬聲卦.
4 :
GS(14)@2011-11-16 21:05:593樓提及
琴日食緊野見到班唔知係咪叫闊太, 一齊約埋食下午荼, 叫既下午荼都係37蚊, 其中一個話買左個袋2000蚊, 我估應該唔係咁好景啦, 有錢既話, 買個袋都萬萬聲卦.
都是吹下水,我媽媽都是日日咁,不過唔會買個袋2,000吧
5 :
GS(14)@2011-11-16 21:06:152樓提及
「影響不大」這種廢話,大陸公司年中也說不少
我見到D人咁講,即飛
奢侈品巨星 PPR 垂涎中國品牌 爭取今年完成收購
1 :
GS(14)@2012-07-10 00:26:4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09/16495962
米蘭巴黎直擊
擁有 Gucci、 Bottega Veneta( BV)、 YSL等共11個國際級奢侈品品牌的法國 PPR集團,除了看好未來20、3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更有意發掘具潛力的中國品牌。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 Francois-Henri Pinault透露,現正洽購一個「中國的奢侈品品牌」,他個人亦希望今年內有機會完成收購。
記者:吳綺慧 圖片來源: PPR
奢侈品牌旗艦 PPR向來擅長收購中小型品牌來催谷增長。對於哪個中國品牌能夠獲得 PPR垂青, Pinault在巴黎接受本報訪問時則三緘其口:「商討只是剛剛開始,我現時不能再透露更多了。」
Pinault強調,只要該品牌擁有國際化的潛力,在產品風格及價格方面,都能補充集團現時組合的不足,他就會考慮,是甚麼國家的品牌都沒有關係。至於收購會否在今年內成事,他笑言:「 Why not?我都希望可以。」
[Gucci博物館主要介紹品牌歷史及展出有代表性產品,包括圖中的 Gucci古董車。] Gucci博物館主要介紹品牌歷史及展出有代表性產品,包括圖中的 Gucci古董車。
中小型公司為收購目標
PPR原本是從事貿易及零售的綜合企業,過去10年才積極轉型做奢侈品生意。轉捩點是99年和 LVMH爭購 Gucci,當時 Gucci遭 LVMH敵意收購,為抵抗外敵, Gucci主動向 PPR接觸尋求入股。
而作為法國兩個最有錢的富豪之爭,這場收購戰可謂名噪一時。然而近年 LVMH又再度出擊,不斷增持 Hermè s。 PPR是次會否再次當「程咬金」?
Pinault直言, Hermè s已不符合 PPR現時的收購原則:「我們現時只做中小型的收購,近年收購的公司,收入只介乎1億至3.5億元(歐元.下同)左右,目標是把他們生意規模提升至10億元以上。」
Pinault以01年時收購的 BV為例,當年 BV營業額只有3000萬元,但至去年底,營業額已升至7億元,增長幅度是21倍。「如果要買一個已經很國際化、盈利能力很高的公司,我們要付出代價,而這代價必然是很高的,但增長空間卻相對有限。」
[Gucci位於意大利佛羅倫斯的博物館,外貌簡約典雅。] Gucci位於意大利佛羅倫斯的博物館,外貌簡約典雅。
看好內地 擬長線投資
除了物色收購, Pinault相信,集團仍會維持良好的自然增長,尤其是中國,雖然今年增長的確會放慢,但他非常看好中國奢侈品市場未來20、30年發展。
Pinault指:「中國現時的人均 GDP(國內生產總值)只是7000美元,發達國家是2.2萬至2.5萬美元,我看不到任何理由,20、30年內中國去不到此水平。當然,這不會是直線增長( linear),會有反覆,但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是長遠的,未來20、30年會繼續。」
此外, Pinault又表示,歐洲債務問題的確令當地出現消費危機,不過他又補充:「歐洲奢侈品差不多有50%生意,都是來自各地的旅客,而這方面的消費仍然相當強勁,所以支撐歐洲地區仍有增長。」
根據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商會 Fondazione Altagamma的預測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增長率為6%至7%,其中大中華區的增長率為18%至22%,去年增長率為35%,數據顯示有放緩的迹象。
2 :
GS(14)@2012-07-10 00:27:08PPR小檔案
•1963年由 Francois Pinault成立,原本從事木材貿易,90年代發展零售、經營巴黎春天百貨等業務
•1999年與 LVMH競購 Gucci,最後成功,奠下奢侈品牌業務基礎
•確立轉型,集中「奢侈品品牌」及「運動及生活時尚」兩大業務,逐步出售其他零售業務
•截至今年中,集團共有 Gucci、 Bottega Veneta、 YSL、 McQueen、 Balenciaga、 Brioni、 Stella McCartney、 Sergio Rossi、珠寶品牌 Boucheron、名錶品牌 Girard-Perregaux及 JeanRichard,一共11個奢侈品品牌
•運動及生活時尚方面,主要擁有 Puma及數個專門運動品牌
•集團在巴黎上市,去年營業額122億歐元,核心盈利10.55億歐元,按年升26.4%
[Francois-Henri Pinault] Francois-Henri Pinault
Francois-Henri Pinault小檔案
• PPR集團創辦人 Francois Pinault之子,現年50歲,2005年接任 PPR主席兼行政總裁一職
•根據2012年福布斯排行榜, Pinault家族身家為130億美元,全球排59位,為法國第三富豪,僅次於 LVMH主席 Bernard Arnault及 L'Oreal主要股東 Liliane Bettencourt
•妻子為國際著名影星莎瑪希恩,曾經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3 :
GS(14)@2012-07-10 00:27:2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09/16495963
內地奢侈品市場發展一日千里,多年前最為內地人熟悉的 LV及 Gucci,受富豪商賈熱捧,但近日內地輿論卻聲稱,消費者開始厭倦這些較「普及」的品牌。 Gucci行政總裁 Patrizio di Marco接受訪問時斷言否定這觀點,不過他認同 Gucci過去幾年發展太快,未來數年會稍為放慢開店步伐。
忘記了如何「走路」
Marco表示, Gucci過去八年開店接近50間,速度是非常快,但這不代表消費者已厭倦 Gucci:「比起以前只有幾間分店,現時擁有超過50間店舖的我們,自然較以前更為大眾化( mass),這是常識。但這只反映 Gucci是更受歡迎、更為人認識,而不代表 Gucci就不 luxury(奢侈)了!」
他形容中國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 incredible)的市場,消費者由一開始只追求有「 logo」(品牌商標)的產品,到現時已趨成熟、理解奢侈品牌背後的歷史和工藝,整個演變只用了5、6年,而日本經歷同樣的轉變就用了15至20年。
Marco強調, Gucci要做的是向消費者傳達品牌背後的價值,而不是單單認住 Gucci的 logo:「如果我們沒有向他們傳達清楚,這是我們的錯。過去幾年,我們瘋狂似地開店( we went like crazy),而忘記了如何『走路』( walk)。」他說,未來數年會繼續開舖,但步伐會稍為放慢。
內地員工離職率降
去年 Gucci深圳的旗艦店,被離職的員工指控「虐待員工」。對於這些風波, Marco表示, Gucci非常重視企業責任,會不斷改善:「我們會改正每一項錯失( correct every mistake),公司已推出很多措施,在此之前我們在內地的離職率是雙位數,現時已降至少於1%。」
全球奢侈品銷售 中國人佔46%
1 :
GS(14)@2015-02-03 00:33:29
中國奢侈品研究顧問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前日發表報告稱,在過去一年裏,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其中76%的消費發生在境外。由於假貨充斥,內地奢侈品消費市場已成為雞肋,對國際奢侈品牌不構成壓力。
國外消費劇增
《中國奢侈品報告》引述統計資料顯示,二○一四年全球奢侈品市場達二千三百二十億美元(約一萬七千九百八十四億港元),其中中國內地消費達一千零六十億美元(約八千二百十七億港元),年增4%。雖然歐美本土消費逐漸復蘇,新興國家消費興起,但中國消費者(圖)仍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無可爭議的最大買家。但報告指出,中國奢侈品市場佔全球的比例從前年的13%下降到去年11%,而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去年達到八百一十億美元(約六千二百七十九億港元),年增超過9%。報告分析認為,消費者熱衷在境外消費,原因是出境旅遊人數暴漲、境內外奢侈品價差可觀,導致加劇消費外流。報告還指出,很多國際品牌管理者普遍重視中國消費者,但不重視中國市場。由於消費外流,國際奢侈品牌正拋棄中國奢侈品市場。另外,假貨充斥也是很多國際品牌放棄中國市場的因素之一。目前,奢侈品假貨和真品在當地市場上比例為六比一,假貨隨處可見。新華社/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02/19025627
奧因組私募基金 投資奢侈品
1 :
GS(14)@2015-04-23 15:19:4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3/news/ec_ece1.htm
【明報專訊】昨日亞洲另類投資公司奧因投資(Orion Partners)表示,將與亞洲的奢侈品分銷商Bluebell合作成立專項私募基金,主要投資頂級奢侈品牌。而由明報大股東張曉卿創辦的馬來西亞常青集團亦會為該基金提供支持。
獲常青集團支持
奧因投資旗下擁有房地產、私募基金和對基金,投資人以機構投資和家族傳承為主,主要從事另類投資。奧因的管理合伙人兼Bluebell聯合合伙人TK Chiang表示,這個基金成立之後,希望可以把握中國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帶來的機遇,將會把主要的投資目標鎖定為中國人喜愛的歐洲奢侈品牌。
他表示該基金未來幾個月將初步接觸投資目標,並計劃大概在明年將合共投資3億美元。
該基金獲得一些亞洲財團的自持,其中包括馬來西亞的常青集團,以及某知名中國傳媒集團。
職場慧眼:人生十大奢侈品
1 :
GS(14)@2016-03-16 14:16:39網上流傳據說來自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的最新十大奢侈品,我雖有上網試圖找原文對照可是遍尋不獲。Anyway,不管其出處,都無損這十大奢侈的價值。1)生命的醒覺和開悟2)一顆自由喜悅愛的心3)走遍天下的氣魄4)回歸自然5)安穩平和的睡眠6)享受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7)彼此相愛的靈魂伴侶8)任何時候都真正懂你的人9)身體健康和內心富足10)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我自問自知不是個有錢人,但以上十大奢侈品我都有齊,還有何憾?身處這個禮崩樂壞、虎豹豺狼當道的今日香港,我們這些小市民備受種種有形無形的壓力壓抑、思想言論生活自由的空間不斷被粗暴干預收窄,即使有冤無路訴、有苦政府也懶理,根本不會理我們死活,我們依然可以挺起胸膛樂觀積極繼續奢侈自得地過日子活下去。要是自怨自艾放軟手腳,豈不正中下懷?每個生命的誕生,本來就是奇蹟,自己的人生生命的價值,不需要更加不必要由其他人來定價。既然有機會到世上來走一趟,不轟轟烈烈瀟瀟灑灑走它一走,豈不白走一趟?既然上天給了我們這個寶貴機會,就儘管豁出去追求幸福和夢想,創造奇蹟活出自我真精采,才教此生不枉過。人生除了讀書,還有很多其他出路,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天無絕人之路。就讓我們攜手齊來發揮正能量,多一點關心身邊的人,一句問候一個祝福一份關懷,都功德無量!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6/19531419
圓匯轉強 日奢侈品價格優勢減
1 :
GS(14)@2016-05-21 12:42:57【明報專訊】匯豐於今年2月首次發表全球奢侈品指數報告,當時指出多個名牌產品在日本的價格與香港持平;惟隨?日圓走強,該行最新報告顯示,日本的奢侈品平均指數已拋離香港(見附表),令香港在價格上變得稍微有利,歐洲仍然是最廉宜的地區。不過,該行雖然下調訪日中國旅客數字的預測,但仍預計今年按年增長逾三成;香港預測則維持不變,料全年訪港內地旅客數字按年下跌7%。
匯豐最新報告表示,在日圓強勢的影響下,該行將日本奢侈品平均指數從121調整至127水平,逐步逼近指數最高的中國135水平;對比之下,英、美等國指數仍低於110水平,價格明顯更吸引。該行表示,過往幾年日圓匯價大幅下跌,促使訪日中國旅客於短短2年內急增4倍,2015年逼近500萬人次。惟在日圓不斷升值的壓力下,該行下調今年全年訪日中國旅客團數目,從705萬降至655萬團次;但就預計整體人數仍較去年增加31.6%。
訪日內地旅客料仍增三成
另外,報告又稱,香港旅遊欠多元化,除購物外,缺乏其他娛樂及特色活動;加上今年3月訪港內地旅客較去年同期減少15%,故維持對本港全年訪港內地旅客數字預測不變。不過,該行預計,隨?日圓升值,匯率對香港的影響相對減少,而香港的奢侈品平均指數亦由119降至116水平,預料今年下半年訪港內地旅客跌勢會漸趨溫和穩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1/news/eb_eba2.htm
恒隆地產指滬奢侈品市場回暖
1 :
GS(14)@2016-09-10 13:49:45【本報訊】恒隆地產(101)早前公佈以13億元優化上海旗艦項目,包括上海恒隆廣場及港匯恒隆廣場。董事長陳啟宗指,上海恒隆廣場優化工程在去年9月開始,地庫層正進行打通工程,目前已將租戶移至其他樓層,以免租形式開「pop up store(期間限定店)」。問到會否在工程後更換部份租客,陳啟宗指,基本上無換客,因「佢哋唔想走,我哋又唔想佢走」。對於經濟放緩及反貪打擊奢侈品商場消費,陳啟宗透露,最近發現上海的奢侈品市場有回暖迹象,但仍在觀察是否能持續及全國性回暖。他指,現時上海恒隆商場人流不多,日均僅一萬人,主要因「買奢侈品的人不想咁多人周圍行」,但平均單價至少有2萬至3萬元,形容「嚇死人,上海太多有錢人」。上海恒隆廣場預計所有優化工程將於2017年初分階段完成,而港匯恒隆廣場優化工程將在明年首季展開。截至中期,上海恒隆廣場及港匯恒隆廣場的出租率分別為83%及96%。談到內地樓市,他指主要以往樓市壓抑措施太多,放開後才導致急升。近期內地在一、二線城市重啟調控,但三、四線維持放鬆,陳啟宗坦言「不是好現象」,反映三、四線城市庫存太多,「見唔見佢放你去(一線)買?不想你買啦,因為當地供應及需求(與三、四線城市)係兩個世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0/1976620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