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香園:再談碼頭霸權 海迪

1 : GS(14)@2013-04-12 00:50: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411/18223711

                其實碼頭業式微,唔單只係香港。近年整個珠三角碼頭的增長速度都越來越慢,深圳港舊年貨櫃處理量的增長速度,更是全國墊底。箇中原因與內地工業重心逐漸向西移不無關係。呢啲產業轉型大趨勢,就算碼頭營運商再買幾多高效機器、捽員工開多幾多晚通宵,長遠嚟講都真係難以回天。負責任的公司管理層,除了要諗方法令生意收縮的速度放慢之外,應該亦要考慮轉型、又或者發展新的增長點,而唔係不斷齋諗縮數,靠壓榨員工待遇,去提升佢嗰異常豐厚的50% EBITDA率。
不過現實係,香港財團做生意只擅長「靠壟斷」、「割和青」兩道板斧。例如買下公用業務,剝離晒啲靚地皮起樓後,剩返檔唔sexy的生意,就hea喺度唔好好管理。所以和黃(013)2011年把香港HIT碼頭及深圳鹽田港分拆做商業信託(HPHT)上市,套現逾400億元,拎返啲錢去其他新興市場大展拳腳,自己持有HPHT的權益就減少至27%。金蛋早已經在高位收成,之後香港碼頭方向點發展?相信誠哥早已經唔上心。

海迪                                                        
2 : 鱷不群(1248)@2013-04-13 12:16:04

轉型、又或者發展新的增長點是公司層面的事,但碼頭工人skill set不配合,又是否要轉型?
行業難以回天,碼頭工人想加幾多就幾多,又是否合理?
3 : greatsoup38(830)@2013-04-13 14:14:04

2樓提及
轉型、又或者發展新的增長點是公司層面的事,但碼頭工人skill set不配合,又是否要轉型?
行業難以回天,碼頭工人想加幾多就幾多,又是否合理?


但他們又唔肯,他們只顧住自己人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96

【七筆思議】 願無盡:再談《輝耀姬物語》 黃修平

1 : GS(14)@2014-07-14 22:34: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714/18799116

                上周說到《輝耀姬物語》的畫功粗樸,但同時很細膩。想像一下,畫面中,人物的輪廓線率性得保留着顏色筆的筆觸,月亮恍如隨意畫出來的一個圓圈,與此同時,幼細之處,如輝耀姬公主給拔眉毛之後,給畫上眉線,額上眉線的塗料下,仍殘留着毛根的痕迹。現今的主流的3D動畫,十分強調質感,如動物的絨毛、皮甲的紋理、眼珠的晶瑩等等,每一個畫面都給你填滿眼球糖果,有時我會覺得很飽滯。《輝耀姬物語》的手繪動畫卻是收放自如,更有韻味。
細膩的還有每個角色的演出。公主的嬰孩時代,在家中滾地、爬行,翻觔斗,動態十分柔軟靈活,這原是十分生活化的情節,卻是用真人難以拍得出來的。因為相比起飛車和爆破,電影人的頭號難題一直都是小孩與動物。如果用3D動畫去描繪,當然不是問題。事實上動畫的神采之處,其中一點,正是角色的動態能和弦着你生活經驗中的觀察;然而對於3D動畫,我一直以來仍揮不去一個「偏見」,就是每一舉一動都是耗盡人力和電腦運算出來的成果,雖然十分精準,卻有時讓我感到吃力,簡單點說就是覺得它很「擢」(音"Chock")。手繪動畫卻能把一切很人性化地流露。

每個角色獨當一面

                《輝》的細膩之處,還表現於多個角色的造型設計上。那個臉圓圓的侍婢,沒有鼻哥,臉上的眼和嘴就只由三條線條繪成,卻令你想起生活中總有某個這種形貌的朋友;那想迎娶公主的年輕皇帝,臉長長而帶鞋抽、眉目清秀、緊閉而薄薄的雙唇,相當符合那種高傲、充滿貴氣又帶着壓抑的性格;那教授公主禮儀和彈琴的老師,臉很窄、眼細而向兩邊翹起、眼珠常常呈現盯着對方的狀態,一看就感到她的嚴格苛刻……這些人物,都不是來自奇幻世界,形態卻每個都獨當一面,十分傳神,如由真人演出的話,可能要通過繁複的選角和造型設計的過程。現在輕巧的幾筆,就把各自的神髓都活現於銀幕上。世上有沒有電影的頒獎禮可以考慮頒「最佳造型設計」給《輝耀姬物語》呢?
同樣地,這些手繪出來的角色,演技絕不比老戲骨的演員遜色。說的不是因為手繪而更能天馬行空的肢體動作,而是主角的內心戲。我們看卡通片,看得太多角色大喜大怒的表情。但今次作品說的是對浮華世界的無奈,輝耀姬公主的臉上看似沒很大的變化,但就是那簡單的幾筆,把她的哀怨深深地呈現出來,到最後那洗盡沿華的一張臉,更是教人無限傷感。《輝耀姬物語》發揮着它最簡樸而又最適切有力的表現形式。

              

                  【願無盡】
撰文:黃修平

《狂舞派》金像獎新晉導演,拍電影、教電影、學電影,夢想、創意與時並進。

本欄逢周一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46

哈繼銘﹕樓市泡沫下 人幣先求穩 未來兩年先處理內部危機 再談國際化

1 : GS(14)@2016-09-29 07:52:26

【明報專訊】去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曾經觸發人民幣貶值預期,匯率一度急跌。人民幣正式納入SDR在即,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相信,中央會先求匯率穩定,國際化的步伐暫時不會顯著加快,原因是內地正面對樓市及債市泡沫,要先處理好這兩大內部風險,否則一旦泡沫爆破,人民幣大跌,國際化只會淪為空談。

明報記者 陳子凌、顧冷冰

「人民幣入SDR,對其國際化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來人幣佔全球外儲比例仍低,二來SDR的要求只是自由可使用,距離國際化所需要的自由兌換還有一段距離。」哈繼銘更直言,入SDR後,開放匯率市場的步伐未必會加快,甚至可能比入SDR之前有所放緩,因為中央現時更重要的任務是穩經濟,在此前提下,匯率便要力求穩定,「所以短期內未必看到外匯管制會放鬆。」

借鏡日圓 匯率波動難作外儲

哈繼銘以日圓為例子,「日圓雖是SDR貨幣之一,但其泡沫經濟爆破,經濟發展大幅放緩,匯率大起大落,不是合格的外儲貨幣,人民幣要避免這種情况,先決條件是要有穩固的經濟基礎」。

哈繼銘直言,匯率穩定與國際化某程度存在矛盾,從中央的態度來看,短期內取向是穩定為先,「可以略升略貶,但不要大幅波動」,之所以選擇以穩為主,「是因為中國必須要推進改革,尤其是當前面對兩大泡沫」。哈繼銘所指的泡沫,其一是樓市,今年樓市火爆已大幅推高槓桿率,雖多個城市近期重啟限購等調控措施,但「內地實在沒有太多投資選擇,資本又出不來,資金隨時會跑到其他沒調控的城市。」

內地樓市火爆 債務違約嚴重

另一個使哈繼銘擔心的是債市泡沫,雖然人行也表明希望藉發行SDR計價債券去吸引更多資金和壯大內地債市,但哈繼銘直言這只是表象,實際上現時內地債務違約惡化嚴重,「去年全年才20多宗,今年已超過40宗。」事實上,中國企業負債高企已引起外界關注,最近內地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更發出信用違約互換(CDS)指引文件,冀紓緩當前違約風險。

泡沫一旦爆破 人幣恐失控大跌

哈繼銘憂慮這兩大泡沫,是因為一旦爆破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屆時中央可能不得不加大貨幣寬鬆力度挽救經濟,但這將導致人民幣被動大跌,「這情况下不會有人願意持有人民幣,更遑論國際化。」

因此,短期的穩定可令中央更專注於為了中長期健康發展的內部改革,避免泡沫爆破,「短期應該是2年內,中長期為3年至5年」,而慶幸的是,中央顯示出有意願去以穩定推進改革,亦隨着改革逐步見成效,這樣才能有基礎去加大開放資本帳。

(人民幣納入SDR)

■明日預告﹕(系列之三)

恒生:SDR計價存貸款有前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44&issue=2016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74

美國大選:最後辯論 再談舞弊拒承諾接受大選結果 特朗普遭狂轟

1 : GS(14)@2016-10-21 05:27:55

■特朗普在第三場辯論指摘希拉莉陣營抹黑他、傳媒偏幫希拉莉和聲稱有大量「假選民」,不肯承諾承認大選結果。 美聯社



美國總統候選人最後一場電視辯論前晚在拉斯維加斯舉行,支持率落後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交出三場辯論中最有力的表現,但他兩度拒絕承諾接受大選結果、否定美國以選舉和平轉移權力的傳統,受盡各界批評,相信亦打擊爭取未定意向的選民。



特朗普自上月底首場辯論起,就深陷避稅、侮辱女性和性侵指控泥沼,民望上升趨勢逆轉,近日大談選舉有舞弊、受操控。他在前晚辯論被問到會否承認結果時說:「到時才說。我會讓你們有懸念。」他聲稱美國有「數以百萬計」假選民、「不誠實和腐敗」的傳媒抹黑他,民主黨對手希拉莉在「電郵門」「犯了嚴重罪行」,不應有資格參選。


希拉莉:唱衰我們的民主

「那真令人驚駭……他在唱衰我們的民主。」希拉莉隨即回應:「我們的民主不是那樣運作。我們過去240年有自由和公平的選舉,結果未必如己意,但都會接受,站在大選辯論台上每一個人都應該這樣。」她又批評對手每遇上不如意的事,就歸咎事件受操控。特朗普的副總統候選人彭斯和女兒伊萬卡都說會接受結果,偏偏特朗普拒作承諾。《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昨天社論都批評他無視美國民主的基本原則。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亦跟他劃清界線,稱會「尊重人民意願」。他的競選經理「補鑊」指他會接受結果。相對於前兩場辯論互相攻擊的「泥漿摔角」,前晚辯論在霍士新聞頻道的主持華萊士(Chris Wallace)嚴格控制場面下,起碼在早段有較多政策辯論,雙方就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擁槍權、墮胎、移民等問題各述立場。但當華萊士引述「維基解密」公開的電郵披露希拉莉曾說希望西半球開放邊境,希拉莉將話題轉到俄羅斯派黑客竊電郵圖影響大選,特朗普隨即「發作」,指他不認識俄羅斯總統普京,但稱普京「不尊重」希拉莉。希拉莉插口說:「皆因他寧願由傀儡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光火:「不是傀儡,不是傀儡,你才是傀儡!」華萊士亦分別問特朗普對自己和希拉莉對丈夫的性侵指控回應。希拉莉避談丈夫克林頓醜事,只攻擊特朗普說指控者外貌不值得侵犯。特朗普連說三次「我沒有說這個」,忙於為自己辯護,無暇挑起克林頓性醜聞。他聲稱指控者都被「揭破」謊言,不是求名就是希拉莉陣營生安白造,更聲稱「沒有人比我更尊重女人」。


特朗普:好一個惡毒女人

到了辯論尾段,希拉莉談及要加富人稅以增社會保障資金時,插了一句譏諷特朗普設法避稅,也令特朗普惱火打斷說:「好一個惡毒女人(Such a nasty woman)。」兩人在辯論開始和結束都沒有握手。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辯論後民調顯示,52%觀眾認為希拉莉勝出這次辯論,特朗普只有39%,代表他在三場辯論中全數敗北。特朗普在這次辯論攻擊希拉莉從政30多年沒政績,指要重新談判貿易協議保美國人飯碗,強調支持擁槍權等,主要是鞏固本身票源,但他沒明言推翻聯邦法院1973年對墮胎權的裁決,令一些保守派人士不悅,談移民政策稱要趕走從事犯法活動的「壞人」時,用上英文加西班牙文的「bad hombres」,令墨西哥人和美國拉美裔人感到受針對。三次總統候選人辯論的收視,首場電視觀眾人數達8,400萬破紀錄新高,第二場跌至6,650萬,最後一場略為增加至約7,000萬人。美聯社/法新社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1/198074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88

李曉佳﹕回歸20年 再談置業夢

1 : GS(14)@2017-10-15 15:18:28

【明報專訊】林鄭月娥公布首份施政報告,自然引來廣泛關注,競選時已承諾的首置上車盤更加成為全城焦點。結果首置上車盤不少詳情仍付諸闕如,林鄭亦只是小心翼翼地推行,在明年底推出的安達臣道地皮先建1000伙,並且講明這是「先導計劃」,即是隨時可以當沒事發生過。準備推新盤的發展商讀完昨天這份施政報告,應可以鬆一口氣。

林鄭昨天在介紹施政報告重點的講稿中,提到她的房屋政策包含4元素,其中之一是要「以置業為主導,讓市民安居,樂以香港為家」。政府再談以置業為主導,令人想起20年前的另一份施政報告。在林鄭準備參選時、曾給林鄭來個深情擁抱的前特首董建華,在他第一份施政報告中,便提到他的房屋政策有三大目標,除了香港人永不忘記的「八萬五」之外,董伯伯當時亦定下指標,「在10年內,全港七成家庭可以有自置居所」,對於當時自置居所比例還不到五成的港人而言,是何等宏大的願望。但董建華跟林鄭達到這願景的方法卻南轅北轍,董建華當時還打算推出大量公私營住宅用地來達到居者有其屋,而林鄭在變不出土地的情况之下,要增加港人自置居所比例,就只好向租住公屋打主意。

自置居所比例近年不升反跌

近幾年樓價狂升,香港人自置居所的比例不升反跌,由2014年的50.9%,跌至2017年5至7月的48.7%,兩年半跌了2.1個百分點,跟董伯伯當年定下的七成置業的目標愈行愈遠。到底原因何在?筆者沒有答案,或許樓價上升,令到有錢人更有錢,可以買樓放租,而沒錢的,又或者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就只可以租樓。林鄭昨天都講得很白,置業之後,大家就可以「樂以香港為家」,儲蓄都放進了香港的「不動產」,成為社會上維穩大軍的機會自然會增加。

讓公屋戶變業主 最快推高置業率

因為土地供應有限,最快增加置業人口比例的方法就是把公屋用地變成「綠置居」。相比起首置上車盤,林鄭今次把「綠置居」及「白居二」恒常化,對幫助香港市民上車來得更快更直接。安達臣道的首置上車盤要到2022年才落成,但在沙田火炭的4000多伙「綠置居」,明年底就可入伙,隨時今年底明年初就賣得。根據房委會原本的預測,未來5年每年落成出租公屋介乎11,900至18,800伙,若每年都撥當中4000伙作綠置居,比例高達二至四成。林鄭的置業階梯,說穿了就是讓現時較有錢的公屋居民透過「綠置居」置業,而在公屋輪候冊上的28萬個申請者,雖然獲分配新公屋的機會會降低,但部分將獲分配「綠置居」買家騰出來的舊公屋單位。

林鄭同時把「白居二」恒常化,透過「白居二」買未補地價居屋的合資格人士,絕大部分都是正租住私樓的市民。過去兩輪「白居二」分別有5000個及2500個名額,日後每年都推出「白居二」之後,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市民置業。

退休保障差 有樓揸手變得極重要

最近有評論指特區政府應該搞清楚,到底香港人的急切需要是居住還是置業。很多年輕人結婚,買不起樓之餘,連租一個像樣的單位也負擔不起。瑞士、德國等國家,七成國民一世租樓住,但香港退休保障差,令全港市民都覺得沒磚頭心裏就不踏實。林鄭捉住港人這種心理,大談助港人圓置業夢,也許能獲得不少掌聲。但在供應不增加、樓價仍高踞不下,叫更多市民置業,最終會否只是令更多人面對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相信才是需要關注的焦點。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28&issue=20171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