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青心直說:揀股實現金流負債

1 : GS(14)@2011-12-09 20:47: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872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34

胡孟青:中國保八與不保八的理由

1 : GS(14)@2011-12-13 21:24:19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今年的確已有太多憧憬的概念落了空,亦有個別原本以為前景欠奉的市場意外跑贏,美股及美債屬於後者;至於前者,可能是金磚五國的高增長概念。
BRICS是代表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最新加入的南非的英文字母縮寫。今年除南非之外,其餘四國股市全數下跌,經濟增長概念備受質疑,部份評論更戲言,將BRICS形容為Bloody Ridiculous Investment Concepts更為貼切。
當全球經濟周期下行時,要力數金磚五國空有概念,當然振振有詞。但金磚五國從來不是有神賜以力量,作為新興市場經濟代表,他們成功是建基於本身低廉成本及歐美需求旺盛,兩者是旦缺其一,引擎自會失靈。西方社會在欣欣向榮時期不斷向新興市場大送高帽,到人人自危之際就惟恐天下不亂,背後忠奸之分,是正或邪,往往盡在不言中。
新興市場以往賣點是高增長,但一如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所指,歐美經濟低迷,對進口需求每下愈況,新興市場靠出口製造高經濟增長的好日子俱往矣。的而且確,全球經濟相安無事,新興市場有本錢鬥增長,但客觀環境既然起了根本變化,再執迷不悟堅持高增長,最後只會後果自負。

結構轉變 職位需求減
數執迷不悟,其實還包括本港在內個別中外分析師及評論員,他們倒是活在昨天的世界,繼續向外灌輸老調重彈的舊觀點,堅持沒有高增長就沒有好結果,重複中國不能保八,就不可以國泰民安。應用於十年前中國剛剛加入世貿,這套理論觀點是對的,到了十年後的今日,卻可能是謬誤。誠然,中國人口多亦代表工作職位需求大,愈多人沒有工作就會愈容易構成社會潛在不安。
之前保八之所以重要,是8%的經濟增長,在內地計算每年可以創造相當於一億多份職位,滿足到勞動力需求。但時而勢易,內地經濟結構轉變之餘,加上好幾十年前的一孩政策,有研究已經指目前內地每年投入市場的新增勞動力已經大幅減少至每年2000萬人。如此推斷,中國根本大有條件毋須再刻意保八。
無可否認,11月份內地多個經濟指標已經確認增長勢頭正在減慢。而且,內地跟其他新興市場一樣,經濟活動及通脹數字的關連系數極高,既然上月內地通脹大幅回落1.3%,而且仍有下降空間,亦代表內地經濟未來好幾個月增長亦會處於放緩期。面對外圍及內部情況,中央領導人內部的確有分歧,不然的話,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豈會遲遲未能召開,而多名政治局常委亦不會各自四出下訪,為自己的政策思路儲夠籌碼。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74

談財經 - 胡孟青 歐資是「撤資」非「抽資」 (2011年12月13日)

1 : GS(14)@2011-12-13 22:28: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5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80

胡孟青:股壇七大奇景之二 阿爺也搭棚

1 : GS(14)@2011-12-15 21:43:48

http://m.sharpdaily.com.hk/detai ... 5307&category=daily

在內地投資某些戰略意義的產業,假如沒有國家隊的祝福,或欠缺背景,如電訊、燃氣、發電、供水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還要跨區域經營為本的產業,簡直係天方夜譚。
投資了3000萬美元拓展LNG及CNG加氣站業務的中國燃氣(384),按這個數字,在沒有特殊背景的民企上,難聽一點,連「派片」,即「畀保護費」都未夠。民營燃氣分銷商不時被國資及央企背景的競爭對手圍攻,常會遇上氣源短缺問題,惟有進行戰略變通。新奧能源(2688)之進軍越南,就是箇中之表表者。
表面份屬民企、其實具國資背景的中燃,在內地擁有151個天然氣項目,分佈於全國20多個省市及自治區;當中包括9個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及1個天然氣開發項目,且擁有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進出口經營權,彰顯其地方專營權優勢,普通民企如新奧等努力經年,老闆在內地入行時間較中燃主要股東更早,到今天才擁有100個項目可比擬。
據《廿一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早前調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之燃氣項目資金來源所得,發現國有控股燃氣公司佔57%、民企佔29%、外企佔14%。內地跨區域經營的五大燃氣集團當中,代表國有資本的就有昆侖燃氣(135)、華潤燃氣(1193)及中國燃氣;代表民營陣營的有新奧,代表境外資本的也有港華燃氣(1083)。
一個為拓展經營版圖,另一個為把業務擴展至下游,由於中燃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去年底雖配股還債31億元,惟負債比率仍達四成,當時配股價也有4.31元,現在獲提以167億元,即每股3.5元收購,仍然持有13%股權前執董劉明輝,其取態對這宗收購較監管機構的首肯更關鍵。市傳,阿爺在此事上已損失不菲,因此不願意付出令現有股東滿意的價錢進行收購,究竟為何有所損傷,留待投資者自己去想像。

海外收購多背後發功
有專門照顧上市公司的核數師直言,中燃事件只屬冰山一角。近年,不少涉及戰略性產業如採礦的民企,大股東背後其實都係國家,尤其是走出去尋找礦產資源收購對象的上市企業,不少是為阿爺作嫁衣裳。只是許多海外收購,若由阿爺出手,隨時引起賣方疑慮,把收購與國家安全混為一談,才情願找個人頭去開路,自己在背後發功。只要向大股東問多兩句關於礦產的品位等相關專業問題,大股東就會另找地質學家或同事答覆,其「人頭」角色就很明顯。
由於表面民企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許多都係由國家隊出來下海從商,併購時,各方牽涉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過水濕腳在所難免,把股份炒上炒落圖利也非罕見,關鍵就係看有關人士係高手還是低手,及究竟有幾貪心大咬,其下場結局才會出現大不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3

胡孟青:股壇七大奇景之四 神人雙失駁腳得道

1 : GS(14)@2011-12-19 23:28:12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股票與鈔票有什麼共通點?答案係兩者都係用印刷機印出來,但把鈔票換成股票,再把股票換回鈔票,能否出入平安,就各安天命。拿着同一批股份,於同一價位出出入入,都要蝕佣金、交易徵費及印花稅,經紀、交易所、稅局抽水天經地義。從中掠水掠得最狠者,竟然可能係平時大家連名字也講不出來的市場中人。
神級專家也有被迷惑之時,作為buy side,突然來勢洶洶,越洋進入香江鱷魚潭,潭中股份為數雖逾千四隻,識揀選箇中藍、紅籌甚至國企指數成份股等大價份子,完全唔可以稱得上「叻」、甚至難有資格稱「神」,充其量只可以形容其揀選市場有一手。最吸引投資者注意的,是這些神級人馬或市場上一些其他被喻為具點石成金能力的機構投資者,每每無厘頭唔知點解大手買入一些連本地資深投資者亦感嘖嘖稱奇的個別股份。
香港股票市場有一類中間人駁腳,專門利用個人與大大小小對冲基金之關係,為有意黐金糠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搭路。既然神女有心,駁腳自然亦毫不客氣,直接從上市公司配股,再分派予該批有夢襄王。
最關鍵是原來有時這批神,也只是貪這類細價股供求易於操控,真正攞貨價原來只是面價的九折,中間人介紹費又不菲,股仔靠黐的成本代價絕對唔輕。基金聽信駁腳中間人以為discount執平貨,隨時因難以準確捕捉市場環境,未能成功贏錢甩身。整個零和遊戲的大贏家是誰?幕後駁腳中間人是也。難怪近年部份以吹水為主的業內人士,眼見人家靠一招賺到笑兼身家億億聲,紛紛有樣學樣,可惜每每畫虎不成,神都未落搭,股份未落鑊,散戶已輸瓜。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80

胡孟青:攞着數要有分寸

1 : GS(14)@2011-12-29 12:34:01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金融界特別多禮尚往來,絕對係事實,互相答謝,維繫感情,都算心意。雖然常接觸上市公司,亦總未至於老實不客氣到樣樣指指鼻哥,就有大把着數,難道我們會因為認識新巴大股東新創建(659)或港鐵(066)而搭巴士地鐵不需付費嗎?當然非也。
遇上新手機上市,大部份站台之藝人基於互惠互利,都不會與主辦一方計較酬勞,反正為人家站台已獲贈電話,識做者更會未上台即上台出冧把,已上台就順便延長服務合約,算是另一種禮尚往來。然則,許多時上市公司一番主動盛情難卻,甚至人人有份金額價值有限的小小心意,卻之不恭,就無傷大雅;只是人家沒有預備給你時,基於家教和禮貌,也不應過份主動爭取,甚至強人所難。
曾經有行家在飯局上自爆,前往上市公司旗下分店買潮衫問店員有沒有折頭,對方說明該分支沒有折頭後,隨即再質問對方,為何另外一位行家會有VIP卡兼折頭,對方回應因該位行家每年在該品牌消費金額大得足以取得貴賓待遇,而擁有同一品牌貴賓待遇者只有兩位仁兄,另一位就係該公司之大老闆。一把年紀扮潮童不打緊,但請不要以為所有行家都同樣貪心。
主動攞着數係唔應該,也會影響同行在上市公司高管眼中的觀感和印象,有行家邀請電器製造商上節目做訪問。訪問完成後,竟反過來主動通知人家自己想換電視,還非60吋不要,難度對方又會托閣下手踭嗎?有時與上市公司的高管接觸多了,就係因為熟絡,才更不想亦不宜恃熟賣熟,人家打開門做生意,假如個個熟與唔熟都要俾面俾着數,條數就算打入市場推廣開支,都隨時蠶食利潤。

隨時搞到業績走樣
過濠江參觀,若非濠賭上市公司主動邀請,好人好姐,又不是沒錢開飯,應主動自己付費,變相飾演神秘顧客,體驗其服務是否到位,更有意思。
明知人家打開門做生意,大時大節主動要求對方為你安排免費酒店房間、主動要求免費睇酒店之演唱會,就係攞上市公司着數。
集資不足一億的上市公司,將擺上市晚宴支出打進上市費用,加起來已佔集資額近一成,上市一周後公佈之業績已完全走樣,真的要看清楚是否因飲飲食食開支太大,抑或把應該留來作銷售換收入的產品,當禮物送出去扮宣傳推廣,不得而知,只知有時不必直接與上市公司接觸,看看其在新加坡上市行家的股價走勢,早已可見一斑,難得係一眾經紀都受黑嘴以訛傳訛所累,通通叫客戶抽新股,話一定不會潛水,係冇潛水,不過只限於掛牌首日。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1-12-29 12:34:55

曾經有行家在飯局上自爆,前往上市公司旗下分店買潮衫問店員有沒有折頭,對方說明該分支沒有折頭後,隨即再質問對方,為何另外一位行家會有VIP卡兼折頭,對方回應因該位行家每年在該品牌消費金額大得足以取得貴賓待遇,而擁有同一品牌貴賓待遇者只有兩位仁兄,另一位就係該公司之大老闆。一把年紀扮潮童不打緊,但請不要以為所有行家都同樣貪心。
999?

主動攞着數係唔應該,也會影響同行在上市公司高管眼中的觀感和印象,有行家邀請電器製造商上節目做訪問。訪問完成後,竟反過來主動通知人家自己想換電視,還非60吋不要,難度對方又會托閣下手踭嗎?有時與上市公司的高管接觸多了,就係因為熟絡,才更不想亦不宜恃熟賣熟,人家打開門做生意,假如個個熟與唔熟都要俾面俾着數,條數就算打入市場推廣開支,都隨時蠶食利潤。
751? 1070?
3 : GS(14)@2011-12-29 12:35:15

集資不足一億的上市公司,將擺上市晚宴支出打進上市費用,加起來已佔集資額近一成,上市一周後公佈之業績已完全走樣,真的要看清楚是否因飲飲食食開支太大,抑或把應該留來作銷售換收入的產品,當禮物送出去扮宣傳推廣,不得而知,只知有時不必直接與上市公司接觸,看看其在新加坡上市行家的股價走勢,早已可見一斑,難得係一眾經紀都受黑嘴以訛傳訛所累,通通叫客戶抽新股,話一定不會潛水,係冇潛水,不過只限於掛牌首日。

68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52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1神話破滅2012精神分裂 (2011年12月29日)

1 : GS(14)@2011-12-29 12:42:0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71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54

胡孟青:內地買舖不能靠吹

1 : GS(14)@2011-12-30 11:32:53

2098 卓爾?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十幾年前,有舊同事恃住本身係內地人,家族在河北保定開廠,了解內地國情,加上老公又係深圳人,奶奶又係公務員,就在深圳當時一條開宗明義將來會被打造成「食街」的地段,開了一間食店。誰知半年過去,十幾萬資金仍未回籠之際,當地政府突然二話不說,一輛挖土機開入來,把整條街剷平,冇賠償。國家開放以來,不時聽到前往內地做生意的香港人及台灣人,被生意夥伴騙去資金卻無法追討的個案。由此可見,在內地搞生意,一向係好高危,多數人都係衰在遇人不淑。

成功之道在產權集中
內地商舖投資市場,包括在全國範圍內的商業街、專業市場、批發市場,都是針對老百姓做銷售對象的項目,自然為投資者創造另類投資品種。然而,絕大部份首輪投資人都從中賺到了一桶金時,在不同地區的購物中心與商場的產權商舖,不少二、三線城市的產權商舖項目都是以失敗告終。內裏原因複雜,有說是開發商欠營運經驗與專業化管理,也有因開發商資金運用不當,令資金鏈斷裂,引致專項投資無以為繼,投資資金隨時付諸流水。
在全國範圍之內的優質商場或購物中心,如新加坡凱德置地、深國投、萬達廣場及萬象城等,開發商背景實力雄厚,寧選擇長期持有也不會刻意賣散給小投資者,商場成功的原因也是來自產權集中管理歸一。至於產權商舖、商場與購物中心,普遍為裏面的商舖與舖位提供回租甚至回購承諾,或只承諾統一經營管理,投資風險很大。尤其是在目前資金面欠寬鬆的環境下,風險更難掌握,商舖貸款不像07年之前容易。
市場規模不夠,導致商舖空置率高,也是投資最大風險。近期連中港股市成交均出現持續萎縮,投資者變得謹慎也是不難想像,假如有心人要怪股壇老手甚至股評人號召力有限,找藉口為自己未能替商舖開發商發市開脫,倒不如怪時不我與,或者銷售策略太一成不變,來來去去都是一批平時以硬銷股票而漸漸透支公信力的群體,試問如何憑單向取得成績。

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85

胡孟青:商界換班的走盞位

1 : GS(14)@2012-01-07 14:19:51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當年,中資金融機構子公司人事部,有來自山西、俗稱「外派」(Expatriate)的人事部副總,履歷模糊,卻被安插在有實權冇實務的位置。
根據小道消息,每月單是他一位花在購買西裝的使費,開公數也達至七、八千港元,每月開公數飲飲食食,沒有五萬也有三萬,但這是差不多十五年前的水平。
人心不古,以權謀私、私相授受、攞着數、撈油水,簡直數之不盡,且豈限於內地人?

上任後須撥亂反正
CEO走馬上任,懂業務、心地好、有承擔、不卸膊,卻被前人遺下的陋習玩謝。飛北京開會,指定要坐經濟艙,為公司為集團為國家慳錢,反而有唔生性的港人下屬,同樣飛北京,非頭等艙或商務艙不坐,把「工作」當作做「功勞」,雞毛蒜皮也邀功,同事看在眼裏,敢怒而不敢言。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清理前人留下來的「蘇州屎」,即時撥亂反正,是為當務之急,以前「上樑」留下的「下樑」,為顧全大局,其實也難一刀切。
以前盲目追求收入增長,罔顧風險與回報,今天要腳踏實地跑盈利,改變下屬慣性思維絕不非易事。但凡換屆,許多CEO都會先從數字入手,即時採取行動,為財務報表「清洗太平地」。你想做多幾年CEO,就要即時把前人留下的蘇州屎通盤反映出來,首先觀察前人取向是否與自己一致,有否做足Provision撥備,未足者必須於上任首年即時要做足甚至做突,貸款損失、利得稅、資產減值皆可撥備;不清理門戶,即代表你接受現狀。
過多些時日,當前人處事粗疏的後遺症陸續浮現,就更難撥亂反正,前人所犯錯誤也會全歸咎於你。
作為CEO,最重要係先對股東交代,難得會計制度提供重要走盞位,更可被視為臨時堆填區,將來業績稍有差池,也可利用回撥取平衡,以免盈利大上大落。
有CEO不敢大刀闊斧,其實係搵自己笨,幾多上市公司高級管理層為求表現信誓旦旦,開出大量到頭來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盲目追求擴張式增長,結果尾大不掉,受累的總是下一位接班人。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Sunny^_^(11601)@2012-01-07 14:34:36

講緊中銀??
3 : GS(14)@2012-01-07 14:36:24

他以前做邊間咪邊間囉
4 : Sunny^_^(11601)@2012-01-07 14:46:14

3樓提及
他以前做邊間咪邊間囉


好似係...
5 : GS(14)@2012-01-07 15:06:5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3136
胡孟青小資料(42歲)

92年:英國列斯特大學經濟學士

99年:香港城市大學財務碩士

93-00年:任職中銀集團,位至保險及投資部主管

00-04年:高信集團副總經理、高信證券交易董事

04-05年:滙豐金融服務副總裁

05年至今:獨立股評人

10:00am

她 預科畢業後,十九歲便在廣東省銀行做文員,兩年後才到英國唸經濟,返港後在中銀保險及高信證券工作,其間經常要返內地看上市公司廠房。○四年,當時三十八 歲的她懷孕了,卻不幸流產,「六個星期都仲有心跳,但八個星期就無咗,我會諗係咪佗住個肚都周圍走去做嘢,搞到個胎無咗。」一直笑口常開、聲大大的她,突 然眼神暗了,聲線也沉了。

她後來轉職滙豐,儘管不用再奔波勞碌,但要孭數及服侍客人,覺得壓力不輕,「當時我哋有啲組員好積極,想搵多啲錢,又話要搞韓股又話要搞夜晚期貨,錢係重要,但我覺得生活好唔平衡。」加上她當時再度懷孕,為免重蹈覆轍,索性辭職養胎。

離開滙豐後,胡孟青轉為獨立股評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和打份正職差不多,但她卻認為輕鬆了不少,「唔使孭quota,有咩辛苦呀!每日仲可以準時收工返屋企湊仔。」不過,代價是比以往少了一半薪水,「金錢誠可貴,但自由價更高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69

胡孟青:經紀與餐飲業為存亡聯袂遊行

1 : GS(14)@2012-01-13 23:48:30

m.sharpdaily.hk/detail.php?guid=42318&category_guid=15307&category=daily

昨天午飯後收到行家廣發短訊一則,呼籲股民及股票從業員於4時45分即港股收市後,在中區舊立法會門前皇后像廣場集合後,遊行出發到交易廣場一期平台噴水池即港交所(388)大本營,抗議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及主席夏佳理。
根據短訊所載之大控訴,自從開始延長交易時間,成交不升反跌,所以港交所應檢討,而且,「不理市民、股民及從業員反對,一意孤行,一步一步地延長交易時間,話就話想與世界股市接軌,但全世界那一個國家會這樣呢?不如好似7-Eleven咁24小時開市啦!知唔知乜嘢叫作息有定時呀!」今次遊行聲勢浩大,更拉埋餐飲業落水,何解跨界別、跨行業都會加入支持?唔單只因為大家都係香港人,更加因為證券業與餐飲業唇齒相依,試問市況低迷經紀行家食穀種,餐飲業又怎會好過?

完全不符成本效益
自小在經紀行長大的小輪后所言亦非常「啜核」,話晒以前無得撈,都可以去耕田種菜養雞養豬,o依家無得撈,農夫都苦無立足之地,雞場豬場又已全被「收皮」,真係慘到連想開一間金融界狗公最愛流連的夜場,都只怕捱不起貴租。
只怕今次金融市場並非如沙士般玩一刀切,而是千刀斬「逐忽片」,形同「北京樓片皮鴨」。行業已屆水深火熱,情況有如沙士前的零二、零三年,買定嚟守揸住一個消息以為可以跑跑龍套為非作歹,偏偏散戶又已心死不肯再上當,追溯當年仙股事件,冷不防也是逼上梁山的結果。
行家計過數後,本地細經紀行既要按交易所要求加電腦,又要員工加時,完全不符合經營成本效益,相信本地證券業很快會出現「行業整合,取締重複建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遊行者更自創用李小加與夏佳理拼湊而成的對聯,水平屬一般,不妨與大家分甘同味、苦中作樂:
李:得大眾反對
小:理股民意見
加:重同業負擔
夏:蟲遇冰(應該係夏蟲語冰)
佳:績未見
理:據何在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