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保監會消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保)獨家出資設立的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已獲保監會批準籌建,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40億元,註冊地北京市,擬任董事長唐誌剛,擬任總經理周麗萍。至此,國內專業養老險公司增至8家。
保監會規定,中國人保應當自收到批準籌建通知之日起1年內完成籌建工作,籌建期間不得從事保險經營活動,未經批準不得變更投資人、擬任董事長和擬任總經理。
每經記者 杜冉樂 每經編輯 隋丕寧
1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顯示,雲南城投集團申請的20億元小公募債獲批,而在幾天前,該企業50億元的可續期小公募債也獲得批準放行。
對於當前急需資金的雲南城投來說,拿到上述總計70億元的發債批文,無疑是久旱逢甘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上述企業集團頻繁與控股子公司雲南城投置業(600239,SH)之間發生購買與賣出資產的重大關聯交易。
頻繁關聯交易的背後,雲南城投置業去年前三季度虧損逾5億元,該母公司虧損逾7億元,相比2015年凈賺12億元,該業績反差有些驚人。
70億公司債馳援
資料顯示,雲南城投集團募資說明書披露稱,其主營業務收入主要構成為城市開發業務,該板塊細分為房地產商品房和商用物業銷售。
報告期內,上述發行人已完工、在建、儲備的房地產項目共計34 個,己完工項目8個,在建項目21個,擬建項目5個。實際上,這部分業務主要由A股上市房企雲南城投置業實施。
上述獲批的50億元可續期公司債就是業內俗稱的“永續債”,去年8月初拋出發債申請,到去年9月份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反饋及發行人對其進行答複之後,幾個月之內一直無回音。
記者註意到,上述50億元永續債以每5個計息年度為1個周期,在每個周期末,發行人有權選擇將本次債券期限延長1個周期(即延長5年),或選擇在該周期末到期全額兌付本次債券。同時,該永續債附設發行人延期支付利息權。
今年1月12日,該50億元可續期公司債順利闖關成功,按照聯合資信評級的評級情況,上述發行人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A,債券信用等級為AAA。
據悉,雲南城投集團另一只20億元小公募債去年9月底發出申請之後,一直未獲得反饋意見,但今年1月16日卻意外獲得批準。
熟悉雲南城投的紅塔證券一位債券業務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它背後是雲南省政府,所以肩負著對整個雲南尤其是昆明的城市開發與投資建設的重任,債券是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
本次債券發行前,上述發行人的最近一期期末凈資產為271.86億元;合並口徑資產負債率為79.11%。此外,該發行人2013年到2015年合並報表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187萬元、3607.9萬元、約4.93億元。
記者註意到,去年6月份及去年9月份,雲南城投置業分兩次累計發行了30億元公司債,期限5年,其中第一筆利率6.2%,附第3年末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第二筆利率為5.77%,附第2年末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
頻施關聯交易謀減虧
去年10月份,雲南城投置業披露了三季報,但出人意料的是,該公司實現營收31億元,同比增長524.8%,但該公司股東應占凈利虧損近5億元,前年同期虧損約2.6億元,這意味虧損額進一步擴大,已創下該房企業績虧損歷史新高。
記者跟蹤發現,自上述業績發布之後,雲南城投置業一系列資本運作頻繁發生,一個明顯特征是其與母公司雲南城投集團頻繁發生關聯交易。
去年11月底,雲南城投置業披露公告稱,其擬向雲南城投集團全資子公司雲南城投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轉讓雲南溫泉山谷房地產集團21%股權。
記者註意到,上述標的企業總占地預計約1.48萬畝,屬於一個住宅、旅遊、運動與康養綜合體項目,去年上半年虧損逾0.2億元,而2015年則虧損了大約0.76億元。
按照雲南城投置業的表述,上述轉讓之後不再納入財報,預計將對其構成大約2800萬元的投資損失。以此觀之,這也不失為一種減虧乃至扮靚業績的財技手段。
去年12月底,雲南城投集團向雲南城投置業購買其旗下西安物業資產4.82萬平方米,交易金額約5.5億元。雲南城投置業表示,此舉可增強其2016年的盈利能力,經其初步測算,該交易預計為其2016年度貢獻大約1億元的凈利潤。
雲南城投一位不願具名的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經濟大環境整體不景氣,對企業的業績影響也比較大。在地方混改的背景下,公司將會采取多種改革措施來提高經濟效益。
據新華網8日消息,我國首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已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認定,將由浪潮集團和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聯合共建。這也是繼“主機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之後浪潮獲得的第二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屬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突破產業結構調整和重點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裝備制約,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工程的技術支撐和保障的研究開發實體。
1月17日工信部編制並正式印發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塑造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國信息產業的迅速壯大為“十三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
民生證券建議關註:1)大數據算法領域:廈華電子;2)大數據平臺:東方國信(300166.SZ)、天源迪科(300047.SZ);3)大數據應用:飛利信(300287.SZ);4)金融大數據:同花順(300033.SZ)。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天壇生物(600161.SH)15日晚間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獲批藥物產品包括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佐劑)、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H7N9流感全病毒滅活疫苗、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30μg/劑)等。
該公司稱,產品在生產、上市銷售前還需履行的主要審批程序包括:開展臨床試驗、提交藥品註冊申請、通過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批後,獲得生產批件。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均無同類H7N9疫苗產品上市。值得註意的是,另一家疫苗企業上市公司華蘭生物(002007.SZ)已獲該品種臨床批件並已開展臨床試驗。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獲“甲型H7N9流感病毒全病毒滅活疫苗”臨床批件。
第一財經記者過往的了解中發現,在初步形成的H7N9上下遊產業鏈上,檢測試劑企業、疫苗生產企業都面臨著因為擔心後期沒有訂單而不敢貿然研發或生產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廉價有效的診斷試劑盒何時量產、H7N9疫苗何時研制成功面臨挑戰。
“就現在疫情情況來看,很多企業是不願意研發H7N9疫苗的。”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H7N9疫苗研發投入時間長、投入花費高的特點,更重要的是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市場情況均不確定,“就算花費大量的資金並研制成功,如果沒有市場,誰也不會做這賠本的買賣。”
根據新華社昨日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獲得的消息,今年以來,全國共有16個省份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1月份報告病例192例,死亡79例。目前,我國H7N9病例增多,但疫情總體特點未發生改變,防控救治工作正積極開展。
近期,國家衛生計生委對疫情重點省份防控工作進行督查,指導當地加強防控措施落實。據統計,2月6日至12日一周,全國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69例,死亡8人;12日至14日,全國疫情呈現下降趨勢,報告病例數分別為3例、1例和4例。
從目前情況看,H7N9禽流感患者總體病死率約為40%左右。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陳誌海表示,現有抗病毒藥物如口服的奧司他韋、靜脈輸液的帕拉米韋,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但是,這些藥物使用越早效果越好,患者病死率較高的原因主要是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所以,發熱病人要盡早就診,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要想處理的話,就是要發展疫苗。此前,在2009年中國有接近1億人接受H1N1的疫苗,對疫情控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後來我們知道,它的自然發展規律就是高峰以後慢慢下降了,這和病情的發展趨勢也有關系。”
隨著近幾年中國由城鎮化向都市化轉變,大城市的人口規模越來越大,對軌道交通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大城市正紛紛加碼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國家發改委日前批複廣州市和長沙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兩個項目的估算總投資額分別為2196億元和840.13億元。兩個項目合計超過了3000億。
廣州兩條快線直通南沙新區
去年12月28日,廣州地鐵六號線二期、七號線一期和廣佛線二期三條地鐵新線正式開通試運營。三條地鐵開通後,廣州地鐵線網總里程已改寫為308.7公里,位居全國第三,世界前十。
按照發改委此次批複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3年)》,廣州將建設10條地鐵新線路,總長度258.1公里,總投資2196億元。到2023年,廣州將形成18條線路、總長80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通車里程約為現在的2.5倍。
發改委批複指出,本期建設項目要做好與鐵路廣州站、北站、東站、南站及南沙站樞紐等重要交通樞紐的規劃無縫銜接,換乘設施工程應一次建成,可分期投入使用;不能一次建設成的,應充分做好預留。重要的地鐵換乘樞紐應盡可能實現不同線路間同臺換乘,不能同臺換乘的,通過建設或改造配套換乘設施實現便捷立體換乘。
其中,支持南沙自貿片區等重點發展區域是廣州本輪地鐵規劃的最大亮點。新規劃的10條地鐵線路中,有2條直通南沙區,分別是18號線和22號線。值得註意的是,這兩條線路定位為市域快線,列車最高運行時速為160公里,將成為廣州迄今為止最高規格的地鐵線路。建成後,南沙新區至廣州東站30分鐘,至白雲機場只需45分鐘。
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廣州地鐵18、22線獲批意義重大,這兩條線最高時速達到160公里/小時,比一般地鐵最高時速80公里快一倍,這樣一來從南沙到市中心就只需半個小時,堪稱是廣州地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胡剛說,因為隨著更多市域快線的開通,未來包括南沙增城從化等遠城區將成為半小時通勤的區域,這些區域就變成人們可以常住的區域,這樣一來,城市外圍的土地都可以得到很有效的利用,這將極大地改變廣州的城市空間結構和人們的居住分布。由於外圍土地多、房價便宜、環境好,便捷的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人口轉移到這里。人口、產業往外擴散,可以減輕中心城區交通、環境、房價壓力,廣州城市空間得到優化。
實際上,這種變化已經體現在這兩年廣州的樓市和人口分布之中。從2016年以來,廣州外圍區域的樓盤,得益於價格便宜、環境好,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前去置業居住,外圍區域的房價漲幅明顯超過了荔灣、越秀等老城區。
“我覺得住在新塘很舒服,房價便宜,環境超級好,上班有樓巴直達天河,自己開車也不用多久,未來地鐵開通後會更方便。”來自東北、2014年在廣州增城新塘片區置業的張先生說。
“現在郊區的人口增長明顯超過了中心城區人口增長的速度,反映在樓市上,就是外圍的區域房價雖然低,但增速上超過了中心區。”胡剛說。
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在廣州的東進戰略中,黃埔和增城都有國家級開發區,這也是廣州未來先進制造業重要發展平臺,產業發展將帶動人口增長。
軌道交通投資空間大
發改委同日公布的長沙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 年)方案顯示,未來五年,長沙將建設 1 號線北延一期、2 號線西延二期、4 號線北延、5 號線南延、5 號線北延、6 號線、7 號線一期共 7 個項目,總長度121.29 公里,項目總投資為 840.13 億元。到 2022 年,形成 7 條線路、總長 264 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批複顯示,為適應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支持長沙市重點區域及新區建設,提升綜合交通樞紐接駁水平,發揮軌道交通網絡效益,原則同意長沙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本期建設項目要與黃花機場、城際鐵路金橋站、汽車南站和汽車東站等主要對外交通樞紐做好規劃銜接。
隨著近幾年人口加速向一二線大城市轉移,都市圈的交通壓力日益增大,軌道交通建設還有很大的空間。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胡曉登說,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確存在很大的剛性需求。尤其是在城鎮化速度加快的情況下,數億農民進城,中心城市傳統的地面交通模式已經滿足不了供應需求。
在專家看來,把錢投資到城市軌道交通中,不僅能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而且能滿足老百姓的實際出行需求,同時還能部分消化目前鋼鐵、水泥等行業存在的過剩產能,可謂一舉多得。
以廣州為例,盡管廣州地鐵線路長度高居全國第三,但廣州的交通仍十分擁擠。胡剛說,按照統計,廣州有1400萬人口,但實際上還有好多人沒有去登記為常住人口,如果加上半年以下的流動人口,則廣州範圍內所擁有的總人口遠超過了統計數字。“像廣州地鐵三號線的擁擠程度,說明了目前的地鐵建設還未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需求。”
“目前廣州地鐵的擁擠程度,說明廣州還需要修建更多的線路。”胡剛說,未來不光是類似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內部需要更多的地鐵線路,隨著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連接各個城市之間的城際軌道交通、高鐵等也還有很大的建設空間。
例如在珠三角,隨著軌道交通的建設,城市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一些城市的郊區,得益於城際軌道交通的建設,往往變成左右逢源的熱門區域。以地處廣深之間的增城為例,目前該區域成為珠三角現代制造業的重要基地。3月1日,廣州增城,全球最大電子專業制造商富士康公司投資的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破土動工。這一項目投資總額達610億元,是廣州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也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顯示器項目,年產值規模將達到千億元。
不過,隨著拆遷等各種成本的上升,軌道交通的造價也不斷升高。按照三期規劃中的數據計算,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每公里造價達到了8.5億元,長沙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每公里造價也達到了6.9億元。
因此,發改委在兩個項目的批複中均提出,要合理安排近期規劃建設項目,控制投資,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融資工作,做好資源開發和經營工作,保證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
“神盾”,不僅僅是影視作品中的防禦組織,也是中國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的代號。“神盾”演習每三到五年開展一次,包括多部門、多專業力量參與演習。用以檢驗指揮系統是否暢通,應急能力建設是否到位等。
根據核安全“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任務,將加強應急演習和培訓,適時組織實施“神盾”系列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
“我們不希望發生核事故。但是一旦發生核事故,我們所建立的完整的應急組織體系和能力手段,能夠有效應對,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能保證公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二司副司長高洪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7年3月23日,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
根據《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未來將適時修訂國家和各級應急預案,完成國家核應急救援隊組建,開展軍地聯合應急監測演練,每年開展一次國家輻射事故綜合應急演練。
“核應急是核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我國的核應急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國家、省、核設施運營單位三級組成的核應急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高洪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十二五”期間,國家批複組建一支由320人組成的中國核應急救援隊,主要承擔複雜條件下重特大核事故應急處置和突擊搶險工作。中國核應急救援隊從2016年開始建設,據高洪濱介紹,目前正在建設過程中。
除此之外,還有25支輻射監測、輻射防護、醫學救援、去汙洗消、工程搶險等分隊,現在基本已經建成。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在運營的核電機組36臺,在建機組20臺,在建規模世界第一。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十三五”末期,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3000萬千瓦以上。
據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數據,全國目前有研究堆19座,核燃料循環設施近百座,在用放射源12.7萬枚,射線裝置15.1萬臺,已收貯廢舊放射源19.2萬枚。
“新機型核電機組將投入運行,放射源、射線裝置數量將不斷增加,核技術利用活動更加廣泛,保障核安全的任務更加繁重。早期核設施和歷史遺留放射性廢物風險不容忽視,乏燃料集中貯存設施不足。”《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對當前核安全面臨的挑戰寫道。
另據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史立山介紹,對於內陸核電站建設,目前還沒有時間表。沿海現在還有充足的資源、充足的場所,所以會優先推進沿海核電站的建設。
“從中國現在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發生事故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可以控制在反應堆內。”史立山說。
據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透露,《核安全法》已經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按照立法計劃,今年要完成二審和三審。
“雖然我們現在有比較完善的法規標準體系,但是核安全監管領域的‘頂層大法’——核安全法是缺失的。這個短板有望在今年年內補齊。”郭承站說。
於2016年底通過一審並公開征求意見的核安全法(草案)專門對信息公開做出具體規定,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公開本單位核設施安全狀況、流出物和周圍環境輻射監測數據、年度核安全報告等信息。
4月21日消息,中國國航在港交所發布晚間公告,公司接獲控股股東中航集團公司通知,發改委同意中航集團公司進行航空貨運物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航集團公司將著手啟動航空貨運物流混合所有制改革。
公告稱,近日,本公司接獲本 公司之控股股東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航集團公司)通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複函同意中航集團公司進行航空貨運物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航集團公司將著手啟動航空貨運物流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體實施可能涉及本公司及該等下屬公司。
截至目前,據悉中航集團公司尚未擬定任何關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實施的具體方案, 亦未與任何方面就此達成任何形式的協議或安排。本公司未有任何應予披露而尚未披露的信息。本公司將積極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監管規定履行相關程序並及時披露。
據新華網消息,17日,長沙市人民政府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成功獲批,成為繼青島、重慶、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後成功獲得批複的第7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位於長沙主城區東側,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範圍包括長沙縣、雨花區、芙蓉區所轄的10個鎮(街道),包含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航空產業功能區、黃花綜合保稅區、高鐵新城等平臺載體。
根據國家發改委、民航局的複函意見,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下一步將按照“一軸兩核三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進行規劃建設。即沿著空鐵聯動發展軸,圍繞空港與高鐵樞紐兩個核心,劃分三個產業發展組團和服務片區。
隨著我國航空業的不斷壯大,地方圍繞著機場打造的臨空經濟區隨之鋪開。
長沙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設立,成為繼青島、重慶、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後全國第七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7個城市獲批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位於長沙主城區東側,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範圍包括長沙縣、雨花區、芙蓉區所轄的10個鎮(街道),包含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航空產業功能區、黃花綜合保稅區、高鐵新城等平臺載體。
作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黃花機場2016年旅客吞吐量達2129.7萬人次,位列中部第一,是中部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交通方面,武廣高鐵、滬昆高鐵交匯於此,京港澳、滬昆、長永、長株等高速聯通各地,連接機場與高鐵的中低速磁懸浮橫貫其中,是典型的空港高鐵聯動區域,也是湖南現代交通體系最完備的綜合交通樞紐。
依托航空運輸產生的臨空經濟已成為世界新一輪經濟增長極。業內專家認為,湖南臨空經濟和高鐵經濟可以聯合,構成通向沿海地區、輻射中西部的“空鐵聯合體”。
根據國家發改委、民航局的複函意見,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下一步將按照“一軸兩核三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進行規劃建設。即沿著空鐵聯動發展軸,圍繞空港與高鐵樞紐兩個核心,劃分三個產業發展組團和服務片區。
而在長沙之前,已有廣州、上海等6個城市的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例如,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廣州、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的複函,指導廣州和上海有序推進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
其中,廣州臨空經濟示範區規劃總面積共135.5平方公里,機場區域面積41.64平方公里。示範區的獲批,有利於提升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帶動珠三角地區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參與全球產業分工。
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規劃範圍北起天山西路、蘇州河,東臨淞虹路、外環線,南至滬青平公路,西迄七莘路,占地面積13.89平方公里,其中虹橋機場運營作業區7.15平方公里。該示範區除了建設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全球航空企業總部基地外,還將建成高端服務業集聚區、全國公務機運營基地和低碳綠色發展區。
大機場優勢明顯
臨空經濟區是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航空運輸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形成的特殊經濟區域,是民航業與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重要載體。
2015年7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發布關於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選擇若幹條件成熟的臨空經濟區開展試點示範,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挖掘內需增長潛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對於促進民航業發展、優化我國經濟發展格局、全方位深化對外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申報設立臨空經濟示範區應符合一系列條件。例如,臨空經濟示範區原則上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或者其他區位優越、物流便利、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大城市布局。臨空經濟示範區所在地機場年貨郵吞吐量應在10萬噸以上或年客流量1000萬人次以上。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梳理2016年各個機場吞吐量發現,目前已經獲批的7個臨空經濟示範區所依托的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均超過了2000萬人次,全部位居全國前十六位。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的年旅客吞吐量都超過了4000萬人次。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教授告訴記者,不同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機場所帶動作用是不同的。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對高品質的快速運輸,包括貨物和旅客的運輸需求就越強烈,機場的帶動作用就越明顯。相比之下,目前國內一些中小機場,人流量本身就比較小,尤其是一些支線機場,一天才幾個航班,在此基礎上發展臨空經濟作用就很有限。
今年2月,民航局公布的《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鼓勵地方政府在業務規模較大的機場周邊規劃設立臨空經濟區,引導各臨空經濟區差異化發展,在“機場-產業-城鎮”一體化協調發展方面先試先行。對臨空經濟區實行分類指導,突出特色,發揮示範效應和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形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臨空產業集聚區和示範區。
內陸城市變身對外開放前沿
對很多城市來說,臨空經濟區將成為地方轉型升級和高端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尤其是對於一些內陸城市而言,臨空經濟區使得這些城市由內陸變成了對外開放的高地。
比如,鄭州空港經濟區剛好抓住了產業梯度轉移的時機,給富士康做配套,富士康主要做手機,手機的時效性很強,飛機運輸很有優勢。2011年10月,當時全國第13個、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富士康代工生產的美國品牌蘋果智能手機開始源源不斷地從中原腹地的農業大省飛向全球,帶動河南外向型經濟連年高速發展。
在富士康的帶動下,很多著名智能手機品牌往鄭州航空區集聚,推動了鄭州航空港智能手機產業園於2014年1月提前投入使用。至2015年,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的智能手機就突破了2億部,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去年河南生產的手機達到了2.5億部,位居全國第三。
長沙臨空經濟區的打造,同樣使得湖南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長沙市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陳文浩表示,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的成功獲批,是湖南由內陸大省邁向開放強省華麗轉身的重要標誌,對湖南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長沙打造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按照規劃,湖南將依托黃花國際機場,大力發展航空偏好型和航空關聯型的臨空經濟,並將其作為彌補開放短板、建設新增長點、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記者 王雪青
停牌3個多月後,中國聯通14日晚公告,其大股東聯通集團的混改方案近日正式獲批。回顧從混改試點企業名單確認、上市公司停牌、混改方案上報等一系列過程,聯通集團一路領銜,頗具標桿意義。分析人士認為:“聯通混改獲批,預示著混改試點密集落地的窗口已經正式開啟。”
中國聯通14日晚公告,公司已於2016年10月10日披露,聯通集團正按照國家發改委關於混改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相關政策精神,研究和討論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此後,聯通集團報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並於近日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複。
中國聯通表示,聯通集團擬以公司為平臺,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重大事項,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而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具體實施方案,包括投資者名單、定價、投資金額、所占股比等,仍需按照要求上報相關部委認可後方可實施,涉及事項較多,審批所需時間較長,因此公司預計無法在7月17日之前完成相關方案的信息披露,公司董事會決定提請公司股東大會審議同意公司股票自7月17日起繼續停牌1個月。
市場對於聯通的混改方案有多方猜測,包括或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參與認購定增。對此,中國聯通曾於6月27日澄清,截至目前,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具體實施方案,包括發行對象、發行規模、發行價格、募集資金用途等正在籌劃論證階段,尚未確定。公司既不知悉該等媒體報道的信息來源,也並未與任何潛在投資者簽署過具有約束力的框架協議、認購協議等法律文件。
根據發改委要求,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爭取在今年5、6月份全部上報改革方案,四季度進入實施階段。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聯通方案獲批,試點企業的混改方案有望在三季度密集批複並實施。”
在前兩批19家混改試點企業中,已確定的有中船集團、聯通集團、東航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等6家央企。此外,據上證報記者了解,包括中國航空集團、中糧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央企也都在積極制定混改方案。
實際上,上半年已有多個混改標誌性項目亮相。央企層面,6月19日,東航集團宣布讓出東航物流的絕對控股權,聯想控股、德邦物流、綠地、普洛斯等四大投資方及企業核心員工持股層合計拿下55%股權,這是首批推進的“七大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民航業的首例落地。再向前溯,5月31日,寶武集團也對旗下歐冶雲商啟動混改,引入多家投資者及員工持股計劃,持股比例降至72%。4月份,中糧集團發布金融板塊專業化公司中糧資本的混改項目,擬通過“增資+售股”,引入社會資本和員工持股。4月22日,中國國航公告,發改委已批複控股股東中國航空集團公司進行航空貨運物流板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涉及上市公司。
“從混改路徑看,一是資產證券化,二是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等方式與民資混合,三是國企內部的員工持股。”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上半年的混改已從這三方面同時推進,比較集中的是資產證券化,且未來隨著公司制改革完成,資產證券化有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