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中的出路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26.html
巴黎
經過一輪大跌市,相信大家都會感受到戰勝市場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筆者並非想打擊Blog友的自信,事實上的確如是。
這個市場遊戲的對手,有超級學歷、數字統計能力高超、勤奮積極、年青有為⋯⋯,如果閣下要打敗大盆,就意味著你有超越這些對手的能力。
若你聽他們所聽的消息、註意他們所註意的宏觀經濟對股價的影響、說他們所説的話、學市場平均的想法,考慮到閣下沒有超級學歷、沒有火箭動力學數字理解力、未有廢寑忘飧的努力,輸給市場是正常的事。
因此很合邏輯和自然地推論,閣下必須要有較市場其它人沒有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能轉化成為有利於低買高賣,才能打敗大盆。
其中一項是要俱有洞悉力,人們普遍認為洞悉力是天生,但好消息是有些以前看來缺乏的人後來發現了自己其實早己俱備。
如果別人談美國加息會打擊股票市場,你卻更進一步比如問那支股票公司借還是存某種貨幣有多少,又或了解到利息只影嚮內在價值但不會改變投資回報率,那麼閣下就開始發現自己的洞悉力了。
我記得在投資班上有一同學說,假如每年能穩收8%利息的債券,即使市場利息上升至10厘令原8厘的債券因內在價值下跌而價格下跌,她仍是可以持有至到期日,享受實際年回報8%的收益,絲毫沒有損失。
其實這位同學已經俱備某種洞察能力,這種看似直覺的能力和lQ無關。
因為股票回報率是現在以付出價格和未來現金流入的IRR計算,如果買的公司沒有債務,一直持有它的回報率(YTM或IRR)是不會因利息上升而改變。
而內在價值(Net Present Value)只計算未來現金流入並以現在利息折現價而成,每次利息的升和降,股票的內在價值必定是反向的下跌和上升。
因此若找到一支股票現價購入的年回報是20%非常可觀,只要利息上升0.5%,按未來現金流折現法計算,這支股票內在價值也要下跌,而後來買入者雖然會獲得更高的例如23%回報率,但只要前買入者堅持持有到底而不是選擇在低價時賣掉,他仍然能獲得20%回報。
因為在大跌市期間某些股票價格被低估,同樣另一些股票價格也可以被高估,有勇氣買進仍有機會買入被高估的股票,所以懂得計算內在價值,並且慬記買入時現價要大幅低於內在價值非常重要。
很多市場尖子對手都俱備計算內在價值和回報率的能力,只是鮮有同時能在跌市時貪婪或堅持、或能分辦個人是過早買入和買錯間的分別。對於計算數字能力稍弱的朋友,只要多做練習多閲年報也能克服,但如何養成克服市場的心理就是一種藝術,只能看各人和價值投資的緣份了。
筆者有一個貼士可以分享,我的太太說,如果要克服個人某些過去克服不到的困難,不是去嘗試如何分析那個問題,而是簡單地改變自己的習慣成另一個人,那麼養成克服不到問題的習慣模式便會一起消失。
如果閣下不改變自己,徹底鄙視投機行為,你將無法克服投機人克服不到股價變動下跌時的恐懼,在他們出清股票的熊市時以無輸面強勁現金流的股票與其對著幹並貪婪。
-----------
熊市遐想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9pmh.html個人想法:
1、注重有穩定股息分配的公司,如果投資標的與良好股息率結合,則是最佳。這種情況下,越是市場蕭條,投資者未來的盈利能力就越大。目前股息率高的A股中 (過去五年持續派息),絕大多數都是主板企業。中小板就幾家:偉星、海利得、三花等。其中還得剔除:剛上市或配股的、2012年業績可能大幅下滑的。股息 率高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港口、高速公路、銀行、鋼鐵等過去幾年被投資者拋棄的「殭屍企業」。食品飲料中也有部分品種是不錯的,例如承德露露,儘管它的營 銷拓展還是弱項,但是公司的單品已經做到優秀,財報乾淨。如果能在產品品類拓展上取得營銷上的突破,這個公司是有潛力做到成功的。估值如果下來,是個不錯 的品種。例如還有廣州友誼,儘管受到MALL的衝擊較大,但畢竟自有物業在廣州的兩個核心商圈裡,派息率穩定,估值較低。A股百貨公司的估值過度反應,相 比之下港股反而性價比不高了。
2、券商融資買入對大多數人不是個好辦法。原因包括:融資利率較高,接近9%,且6個月結算一次。還要考慮買入賣出的摩擦成本;儘管股息能覆蓋一部分成 本,但期間的價格波動容易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2008年香港的內地投資者被斬倉的慘象還停留在我的腦海。有些投資者認為目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認同一 部分,因為上證的確處於歷史機遇,但很大部分股票仍然還未充分消除風險。即便如此,也不能對價格的波動做出確切的判斷。2009年匯豐控股大跌,一位香港 券商董事長說:我做股票幾十年,未見過匯豐一天跌15%的!結果短短幾天,先一天跌18%,幾天後再一天跌24%!匯豐的估值,從市盈率,到淨資產,然後 到「有形淨資產」(硬淨資產).....最後大行研究員都找不到合適的估值理由了。有些投資者可能會說:我會保持槓桿的比例在合適可承受的範圍。我覺得這 個可能忽視了人心理的影響。據我觀察,經常使用槓桿的投資者,很少有堅韌神經,能約束自己的。因為槓桿放大後會不知不覺加重「賭性」。往往很多人都是在無 數次成功放大槓桿後,死於某一次黑天鵝事件。如果做融資的投資者,必須時刻進行「壓力測試」,不要因為持股的暫時抗跌或逆市走強而沾沾自喜。2005年的 中集集團、04年熊市牛股的湘火炬等等都是血的教訓。
3、現在對個人最好的策略,還是穩定的持股、穩定的買入和穩定的派息再投資。投資的本質並不複雜,但是投資者的心態失衡卻往往導致失去理智。在保持穩定心 態之後,犯致命錯誤的概率應該不高。股票方面,很多板塊個股已經和國際接軌,甚至略低,例如零售,網購模式的衝擊被渲染到極致。這種變革導致原有的投資者 陷入了混亂,也可能導致整個行業都出現較好的投資機遇。除非你相信網購能完全替代傳統零售業。當然,裡面很多公司的確是會遭遇變革,例如沿海一線城市的傳 統百貨業,未來走向衰落的概率挺大,這是整個行業發展規律。這些公司未來的價值可能很大部分在於自有物業的重估。但全國範圍絕不應該是如此。
4、對技術毫無興趣,對產能也毫無興趣。香港、國內很多公司都證明了,技術壁壘是靠不住的。因為國內的專利保護意識、政策和執行都不好,企業對核心技術人 員的依賴程度極高。中國這種做法利於技術的擴散和快速降低成本,但是也導致企業技術壁壘微弱,創新動力喪失。國外企業在中國叫苦連天,便是如此。山寨和反 向製造能力中國的確全球獨樹一幟。依靠產能規模優勢的企業,多半也靠不住。例如味精行業的阜豐和梅花集團,即便這樣佔據天時地利的規模優勢企業,也阻擋不 了競爭對手的進入。一旦行業毛利率接近30%,就是行業潛在進入者蜂擁而至的時刻。原則上,製造業的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就應該普遍在社會平均水平之下。這些 公司的投資時機在於行業毛利率跌到行業普遍虧損時才會出現。其實這兩個就排除了A股很大部分股票,特別是中小板和創業板。
5、對鋼鐵、航運、航空等週期性行業的反轉也沒興趣。不碰航運股,是因為產能的投產、達產週期大於行業景氣波動的週期。在景氣高峰時投入的產能往往要等到 行業最蕭條時才會釋放,這是個徹底的悲劇。香港當初也出現不少船王,但最終只有買下港口碼頭、以及附近物業的船王才能生存下來。港口、機場有可能被錯殺, 特別是機場。航空公司長期是個悲劇,上游被兩大航空製造商壟斷,下游被機場控制。成本費用又控制不了,例如燃油成本。巨大的負債導致公司幾乎都沒有什麼派 息的能力。機場是相對很好判斷的標的。
6、牛市中消費行業的品牌壁壘被市場誇大,那些重金砸廣告,快速跑出來的品牌,往往都是曇花一現。真正的品牌是需要很長時間累積的,而且品牌壁壘的公司少 之又少。記住麥肯錫的調查,中國人對品牌的忠誠度全球是靠後的。中國人對「品牌」很追捧,但對某個品牌的忠誠度是很低的。回頭看看,有多少「那些年我們追 過的品牌」?
7、熊市只有審慎的理性投資者才能安然入睡,離開風起的日子,那些浮躁的「成長股」投資理論都難以經歷時間的考驗。85%的格雷厄姆+15%的費雪,搞反了比例,可能意味著災難。
8、枯榮被套定理,再一次生效,枯榮被套30%後抄底的成功概率,從2005年至今沒有失敗先例。為我可憐的判斷和投資能力感嘆一下!希望下一次熊市,我能進化的更好些。
穿越熊市遐想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vtks.html
如果我們確認現在已經進入熊市周期的話,那麽我們將如何實現穿越?我註意到上善若水的投資總監侯安揚最近的一次演講,這個演講題為《現在是熊市中期》。我認為,這篇演講很符合我的投資思路。在這篇演講里,他講了三個問題:宏觀的經濟環境、A股上市公司的狀況和目前市場交易的情況。
關於第一個問題:宏觀經濟環境。他認為現在的宏觀環境肯定是不太樂觀的。對於宏觀經濟,我沒有研究,但我認為只要我們自己知道現在身在何處就可以了。
關於第二個問題:A股的上市公司情況。A股上市公司以傳統產業為主,但是目前發展可能遇到了天花板,這是考慮到大量的周期性行業跟地產產業鏈相關之後,它甚至有可能進入到一個衰退周期。當然,現在是低谷,未必將來都是低谷。
目前我持有的公司中就有兩個傳統產業,一是偉星股份,一是偉星新材,都是偉星集團旗下的控股公司。
偉星股份從事紐扣拉鏈業務。在紐扣業務,偉星股份做到了極致,成為“世界紐扣大王”,是國內外一些著名的服裝企業的供貨商,典型的“隱形冠軍”企業。隱形冠軍是指那些非常專註、具有全球性或區域性市場領袖地位的中小企業,其產品不易被人覺察,自身低調,公眾知名度較低,但在各自行業內往往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或無可撼動的霸主。最近幾年由於服裝業整體淪陷,使得偉星股份的增速減緩。但是考慮到其優厚的分紅率,即使其股價都不上漲,我仍然每年能夠享受到10%以上的股息率。在熊市里,這是一筆優厚的回報,可以視為現金“奶牛”。
偉星新材,專業研發、生產、銷售PP-R管材管件、PE管材管件、HDPE雙壁波紋管及PB采暖管材管件等系列產品,壟斷了整個華東地區,是典型的區域性細分壟斷企業。市場可能以為偉星新材與房地產的相關度很高,所以一直給與較低的估值,但是卻忽略了僅城市內澇,未來城鄉地下水網大規模的建設,就可以使得偉星新材的前景有無限之廣闊。事實證明,自偉星新材上市以來截止2014年,其營業收入複合增長13.45%,凈利潤複合增長17.94%,完全超出市場預期。與它的兄弟偉星股份一樣,偉星新材的分紅也非常優厚,預計未來每年我都可以獲得9%以上的回報率,也是一只現金“奶牛”。
偉星股份和偉星新材都屬於弱周期公司。侯安揚認為,弱周期的股票非常有優勢,估值目前很劃算。觀察它們的經濟基本面時,比強周期的行業好很多,因為弱周期的比如說消費類行業中,它們跟居民收入是非常掛鉤的。在熊市中期到後期,一些質地好的就會止跌。對此我深表贊同。有兩個類型的公司在熊市的中期到後期還是有不錯的投資價值,一個是有真實價值的弱周期股票,一個是數量很少的有真實業績的高速成長股。我認為,偉星股份屬於前者,偉星新材屬於後者。
侯安揚認為,新興產業最近幾年發展增速很快,從長期因素來看,新興產業無論是需求、供給端都是非常樂見的。但短期因素看,就會發現新興產業因為前期發展速度過快之後,將進入到一個新的調整期。新興產業是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對於新興產業,我了解很少,屬於我能力圈以外的範圍,因為其中多是涉及到了高科技業務。高科技產業日新月異,變化迅速,不大適合長期投資的範疇,所以我只好回避之。
關於第三個問題:目前市場的交易情況。估值兩極分化繼續存在,創業板的估值還是一個非常高的水準,這對整個創業板的利潤增速要求就比較高。目前市場的格局是,便宜的前景不好,前景好的又很貴。
在創業板中,目前我只持有愛爾眼科,同時持有以此相同的股票還有通策醫療和綠景控股,都是屬於醫療服務行業的公司。對於醫療服務業投資的核心邏輯是它的可複制性,類似於孵化器。在我看來,醫院就是醫療服務業中的沃爾瑪。但是,零售業被他人複制容易,因為它們的商業壁壘相對較低,而要複制醫院則相對較難,因為它們的商業壁壘相對較高。
愛爾眼科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眼科醫院連鎖運營企業。從2009年上市後至今,愛爾眼科從19家眼科醫院發展到今天的86家,其中與並購基金共同擁有24家。預計到2020年計劃擴展至200家。醫院經營與其他行業不一樣,通常需要時間進行市場培育和口碑積累,這個過程需要3~5年。並且,因為每個醫院所處的階段不一樣,其盈利能力也不一樣。愛爾眼科2014年盈利前10名的醫院,其盈利占總凈利潤比為68%,而到了2015年中期,前10名的醫院盈利占總凈利潤比竟然達到了90%。這就意味著未來愛爾眼科旗下的醫院盈利不斷爆發。或許愛爾眼科不會呈現高速增長,但是至少也能保持穩健增長。
通策醫療是一家以醫療投資、醫院管理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與愛爾眼科相似,通策醫療從一家口腔醫院起步,發展到今天將近30家醫院,成為全國性連鎖運營企業。最近一年,通策醫療又向輔助生殖業務進軍。目前公司與昆明婦幼保健院合作開展輔助生殖業務(IVF)已經獲批試運行,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獲得試運行牌照的上市公司。同時公司還攜手IVF
領域權威機構劍橋波恩診所,引入國際頂尖技術,旨在打造國內輔助生殖第一品牌。我國IVF 市場規模在1000
億元左右,當前稀缺的醫療資源與旺盛的市場需求不匹配,公司進入IVF
領域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未來通策醫療將實現快速擴張,從而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口腔醫療集團和中國最大的輔助生殖醫療集團。
綠景控股原來是房地產上市公司,但是今年3
月與北京兒童醫院簽訂協議,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轉型醫療服務業,並逐步退出房地產業務。公司先後與北京聯創兄弟、北京安好時代、GX
MedicalServices
LLC.、宣武醫院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布100.54億元定增預案,建設4個醫院:北京兒童腫瘤醫院、北京兒童遺傳病醫院、通州國際腫瘤醫院和南寧明安醫院;1個醫學中心:腫瘤精準醫學中心;2個平臺:兒童健康管理雲平臺和醫療健康數據管理平臺。2015-2016
年綠景控股主要將搭建平臺並實現內涵式發展,2017-2018
年完善平臺並實現外延式擴張,擬收購醫療相關優質資產,完善產業鏈並作為盈利來源,到2019-2020
年全面完成戰略布局,屆時將成為區域性細分壟斷企業。目前的不確定因素在於公司股東大會尚未通過,證監會也尚未核準。
一家公司的股票若是高估值,就得需要拿出與之相對應的利潤增速。從最近幾年醫療服務市場觀察,醫療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醫療健康產業有望成為最具增長動力的投資領域之一。若我們現在能夠確認身處熊市,那麽其持續的時間會相當長,不必在乎是初期或者中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尋找到能夠抗拒經濟蕭條的公司,只有能夠抗拒經濟蕭條,才有可能穿越漫漫的熊市周期。
不要荒廢熊市大好時光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yb5.html
今天,股市又是千股跌停,恐慌性殺跌到3016點收盤!
有位朋友來問:這股市是不是要壞掉了?
我答:早就折騰得走熊壞掉了。
友:媽的!咋辦?
我:買!
友:要是跌穿“嬰兒底”2850點呢?
我:買!
友:再跌呢?
我:買!
友:要是跌到1000點呢?
我:買!
……
很多朋友長期沒能賺到錢或賺得不多,主要原因就是,股市壞掉時(熊市、股災、暴跌)不買或買得太少。投資是個長周期項目,大熊市來之不易,而人生苦短,再也不要荒廢這段大好時光了。
熊市假期
復活假期後,熊市假期是否同時完結,大、中、小熊兒再度復活,市場尤為關注。
的確,一直以來直死不渝,堅定不移唱好股市的瑞信,牛市策略師亦指,種種跡象由一月底位情緒擺動構成的技彈市,或已屆尾聲,與其義無反顧再入市,倒不如前行觀望靜候機會。
反之,德銀既認同技彈已告盡頭,但同時提出,第二階段升市行將出現,觸發點來自一、二月份工業利潤。
事實,一個形同被遺棄,過往毫不重視數字,在市場渴求真實利好證據下,被捧為下凡間的仙女。
如果工業利潤理想,代表經濟改善的話,市場忽略市場有Front run呢回事;而如果央行政策繼續善意寬鬆,等同支持全球股市有力再上的話,曾經何時,個多個月前,國際投資者對央行技窮,政策走到盡頭討論還言之鑿鑿。
擦牙要用牙膏,等同央行一定要寬鬆,成為別無可選的生活一部份。
學星展話事底,央行關易過,盈利關難捱,如無意外,業績期結束後,才是盈利預測下調周期的開啟。德銀反主流意在在備受考驗。
看看國壽,盈利大數過骨,但細數充斥沙石,里昂用壽哥做例子,認定壽險股未來兩年氣數已盡。
人保今講解內地債息的一番話,鮮有地老實,亦道出保險股業績後沒有好結果的現實;
君不見,內地債息跌至兩至三厘,但內地險企今年假設回報仍然維持於5.25-5.5%,過份「離地」之餘,更重要是去年底,今年初大堆分組產品,回報動輒四厘以上,事到如今,會否賣一份,蝕一份,年底或有分曉。
央行非常規政策,盈利影響由銀行蔓延至保險行業,已屬鐵一般事實。買內銀收息,但有內銀卻不斷嘆息。
業績前揭序,大銀行或受制於國家大股東取態,但觀乎個別城商銀行,內裡沙石較險企更為之多。
鄭州銀行6196為例,盈利升三成六,撥備多一倍六,無問題!!
更報表內應收款項一欄,證券公司管理投資產品由涉及17億,急升至31億,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應收帳款,由2億變8億。
徽商銀行亦然,不理盈利,不看撥備,看看資產負債表一環,理財產品權益資產年內急升17倍,投資應收帳佔總資產比重增至36%,高盛之前提到,貸款之外,資產質素惡化,令其理財相關產品問題不幸言中。
投資者是聰明,不然的話,近日公開招股個別中小內銀,豈會嚴重認購不足!!
熊市確認早抽身 楓葉資料室
來源: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2730484
2016年的第一篇文章,想不到自己會以淡友的身份發文。其實,我也是在16年第一週那意想不到的破底走勢後,才正式披上淡友戰衣,並於1月7日以沽空期指打響熊市第二波下跌浪的第一炮。
由於已確認今次熊市是大熊而非小熊,(大小熊之分,請參考是小休還是悠長假期),我很希望藉這篇文,在這關鍵時刻告訴讀者:「如果你的主力投資工具是股票,請及早抽身!」因為熊市大勢主力向下,撈股博反彈技術要求高,效果卻事倍功半,何苦費神又冒自傷荷包之險?加上若今次是08年那一等級的大熊,現水平的下跌空間還有很大,所以,一般投資者還是要忍一忍手,別輕言在市場公認的那個水平撈貨。
因為,儘管目前全世界都看淡後市,但我敢說大多數人卻低估了這一浪的威力。事實上,此刻整體的市場心態,跟08年那次熊市在第一波下跌浪後急速反彈再破底的一刻很相似,(請參考08年第三季度走勢)。例如①大多數人都認為,上一個跌浪(15年第三季)已是今次熊市的最大跌浪;②以價值投資論,現水平及以下是平貨區;③長線資金開始入市。另有是關鍵的④,市場或開始有資金鏈斷裂的跡象浮現,但未有人公開地將拼圖砌成大圖。
當然,資金鏈斷裂應該關係到某種危機的發生,到底黑天鵝是來自油價崩潰、人民幣貶值、還是加息週期啟動?我這個小散,自然是無能力給出一個宏大的精確答案;我只能以索羅斯的背痛作比喻,告訴大家我啟動了這個類似的自我保護系統。而新黑天鵝的來龍去脈,就留待媒體將來以說故事的方式為大家一一解構好了。
因為,我還是喜歡做一個在投資市場「揾食」的Trader(交易者),多於一個享受著書立說的說書人。未來的日子,我會逐步發文,說明一下在這個熊市中的發現。
券商中期策略的三大懸案 “吃飯行情”?牛熊市?買什麽?
註意:文末有彩蛋!
最近啊,資本市場的服務大部隊——券商是RIO忙啊!忙著開中期策略會!參會的各位大佬小散(可能主要是小編這樣的小散)更是忙了!忙著在十幾二十家券商策略研報里找呀找呀找方向!2016年上半年已光榮陣亡,下半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上車還是下車,RIO是一個思考!
但你知道麽,現在的券商研報越來越多是下面這樣的: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我就是這樣的小編。中期研報太多太難讀,別怕,小編給你來翻譯,順便破解下券商中期策略的三大懸案。
能有“一碗”吃飯行情麽?
股諺有雲:五窮六絕七翻身。這一到六月的中期策略會啊,“吃飯行情”可以說就成了中期策略會券商爭議最大的懸案了。
關於吃飯行情。申萬大哥是這麽說的:
當前市場對7-8月“吃飯行情”成為一致預期,壞消息的真空期、面臨利空當跌不跌是大家堅信會有指數級別吃飯行情(突破3200點)的核心邏輯。但有賺錢效應的結構性行情已歷4月,市場主線的微觀市場結構已明顯惡化,結構性行情已經步入中段。我們不得不對過度擁擠的結構方向多一分謹慎,近期可能到了逐步收獲的時候了。
這意思吧吃飯行情是有滴,但是就怕是別人吃剩下滴,不怎麽美味,吃不吃你看羅。
不過,高冷的國信大姐是不同意的:
市場熱盼的“吃飯行情”可能只是一廂情願,謹防“吃飯”不成蝕把米。當前宏觀基本面整體邊際平穩,經濟增速短期不會出現失速下臺階;企業盈利2-4季度較15年仍將繼續改善,但1季度增速有可能是年內高點·······因此,綜合而言,認為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當前市場依舊處區間震蕩格局。

此處請允許小編給國信大姐鼓掌,意思太明確了,大姐這是在讓大家醒一醒,別當什麽吃飯行情的迷妹了。
熊市到底走沒走
牛熊不兩立,愛牛不愛熊!市場眼巴巴盼著熊快走牛快來,這到底來沒來,名偵探小編也是在券商研報里調查了老半天的!
著名的多軍司令海通證券站出來開講了:
中期而言,熊市已結束,進入存量資金博弈的震蕩市,類似2012年初到2014年中。從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來看,散戶占50.4%,從成交量占比來看,散戶占85%左右,A股是散戶主導的市場,這種市場情緒起伏比較大,震蕩市中也會有波動,市場更像是進入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帶。震蕩市波動源於風險偏好,擇時需逆向思維。當下時點處於震蕩市中向上波段,短期重啟多頭思維。
好家夥,熊市結束!也···真敢說!但是多軍司令似乎也沒有讓大家要買買買的意思。敲黑板,人家說的是先重啟多頭思維。你要是買錯了,人家也是不負責的喲。
多軍丟給市場一枚彩蛋,空軍就會扔一枚“臭雞蛋”。之前受了好多“委屈”的中信君是這麽說的:
預計年底前上證指數運行區間在2350~3150,向下空間更大些。風險溢價和盈利增速雙升,加上“國家隊”邊際定價漸強,未來市場難有單邊行情。在沒有無序違約、匯率風險可控,“國家隊”支撐有效的假設下,A股在年底前難有單邊行情,預計寬幅震蕩,向下空間更大。
我們空軍也真是耿直傲嬌boy!內心OS是:向上!哼!別想了!向下空間大大滴,不信走著瞧!

你說買點啥好呢?
所有的策略最後都是為了——買買買!
不管多軍還是空軍,彩蛋還是臭雞蛋,撿到賺錢的蛋就是好蛋。關於買什麽,小編作為一枚已經空倉的小散還是建議大家多看多思考·····不過,友情提示,“周期”和“消費”是賣方推薦的最佳套餐哦。
海通司令的想法是:白馬成長的代表性行業如食品飲料、家電;高成長公司如代表智能制造的新能源智能汽車鏈、電子制造、體育娛樂等。主題方面關註國企改革,重視資產註入與殼價值公司。
南方的廣發阿哥 看好新能源汽車、後端市場:如果出現明顯的“去產能”政策信號,則可關註供給收縮較快的周期性行業。當前消費股仍可作為底倉配置,首選白酒。
·····
不過,我們的申萬大哥似乎在買買買上有點沒方向,直接說的是:在電子與物聯網、軍工和煤炭供給側改革等新主題充分演繹之後,市場可能進入到一個難以找到新主線方向的階段。
彩蛋如下:

熊市且行且遠,朋友且行且珍惜!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pgq.html
恭祝朋友們端午節安康!
本人在5月17日小文《投資是一項實踐活動》中講到的朋友L,他從2000年開始,觀望股市潮起潮落18個年頭,目睹了3輪大牛市,但都沒敢入市。那天,經我大喝一聲,猛然醒悟!立即投身進去。今天端午節,他發微信來祝福,順便談了一點投資感想。他說,他突然開悟,遂把長期富裕資金投入股市,買了3只指數基金和2只股票;現在股市這麽低迷,有錢了還要再買。還說,他似乎染上了“買股癮”,買了股票,心情爽朗,安心踏實,過節也特別快樂!
再看看那些玩了18年股票的朋友,每逢股市低迷時期,大多數都持觀望態度,死活不肯買股。
觀望18年,一日醒悟。
玩股18年,一世不醒。
股市上漲與下跌是其運行的兩個方面,構成大級別形態就是牛市和熊市,它們都是股市的有機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們既要擁抱牛市,更要珍惜熊市。熊市不努力,牛市徒傷悲。
熊市且行且遠,朋友且行且珍惜!
鏈接閱讀:《緊抓熊市尾巴!》(2012-09-16)
《立足於“買”,就不畏暴跌》(2015-10-21)
珍惜熊市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rsy.html
上證日K線圖
剛才,一位朋友來信說,今天股市的表現讓他感到有點失望。
友:都說“慢牛、慢牛”,連3300點都站不上去,哪來的慢牛?我看是慢熊啊!你看這副模樣,像要形成雙頂了呢!不太妙!還是躲一躲為好!
我:慢熊又怎樣?反正過一天,熊市就少一天,而離牛市就更近一天。我們要珍惜熊市!
緊抓熊市尾巴!
(2012-09-16)
漫漫熊途,從6124點起算,走了5年;從3478點算起,走過了3年;很長了吧?這意味著,熊市漸行漸遠,同時牛市將越來越近。
戀人車站暫別,依依不舍,總要挨到最後一班車到了才分手,還希望末班車慢些來。投資不也相仿嗎?熊市給你機會做準備,大熊市給你大機會,眼望即將逝去的熊市,難道你不留戀嗎?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難道你都已準備好了?
倘若你還在疑神疑鬼,看這不行瞧那不對,前怕狼後怕虎,抖抖豁豁,什麽都不敢做,天天幹坐著巴望牛市到來,那好,屆時,當你真看到了牛市時,只怕你追悔莫及,越看越懊惱!
股市是個長周期性市場,投資是個賺慢錢的項目,時間最為寶貴,熊市過一天就少一天,應該珍惜當下熊市。
突然想起投資大師戴維斯常說的一句話:“熊市能使投資者發大財,但他們在那個時候卻沒意識到這一點。”
時間易逝,熊市難留,請君緊緊抓住熊市尾巴!
投資大鱷羅傑斯:下一次熊市,將會是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次
投資大鱷羅傑斯今日現身博鰲亞洲論壇現場,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博鰲論壇。羅傑斯表示,自己看好中國的環保、醫藥等方面的企業,對農業最為樂觀。
羅傑斯分析,中國政府大力扶持三農,振興鄉村,盡一切努力來幫助那些農村的人民,而這個成本不像高科技行業那麽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改善速度會大大超過城市人民。
羅傑斯解釋說,參與農業的方式有很多種,即使不想開拖拉機,還可以振興農村的教育、醫療,以及農村經濟的方方面面發展,因為中國希望消除城鄉經濟的差距,讓農村趕上來。
與羅傑斯對話的IMF前總裁朱民贊同了這個觀點,他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到,新時代核心理念從高增長走向高質量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就包括了環保、節能、農村跟農業,這些對可持續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羅傑斯還高度評價“一帶一路”。他認為“一帶一路”是21世紀最重要的舉措,如果不了解它,一定要下功夫做功課。
對於全球經濟的發展,羅傑斯並不樂觀,他提醒,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要格外註意債務問題。他分析,從2008年以來就沒有爆發過非常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就需要引起警惕了,這是不同尋常的,美國每4-8年就會出現一次金融問題。如果下一次出現熊市,那將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次,因為全球負債水平達到歷史頂峰。
羅傑斯提醒中國投資者,投資要找那些不管是在好的時候,還是不好的時候,都會受益的公司,環保、醫藥企業都不錯。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