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壓力持續增大 江蘇整治沿海化工園區下狠手

在多個汙染環境案件被掛牌督辦、部分市級領導被公開約談之後,化工大省江蘇開始對沿海化工園區整治工作下狠手。

在日前召開的江蘇省沿海化工園區整治工作會議上,江蘇省決定建立沿海化工園區規範發展綜合評價指標,完善和提高廢氣、廢水和固廢處理排放標準,加強汙染物收集、汙染物處理、清潔能源供應、智慧監控等四個能力建設。

5月14日,江蘇省省長吳政隆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痛定思痛、下定決心,重拳整治沿海化工園區環境汙染問題,精準施策、靶向發力,舉一反三、依法推進。要加強統籌謀劃、標本兼治,系統推進沿江、沿海、沿太湖等區域化工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化工產業是江蘇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但全省6300余家化工企業中相當一部分處於中低端。《江蘇省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介紹,2015年江蘇省化學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產業總量15.37%,繼續穩居全國各省市第二位。

該規劃介紹,江蘇省化學工業以長江為中軸線向蘇南、蘇北兩側延伸,以沿江區域化工產業帶、沿海區域化工產業帶、資源開發利用化工產業帶為重點。近年來,江蘇省以化工園(集中區)為重要載體的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全省63家化工園(集中區)支撐起全省化學工業的半壁江山(園區內規模以上化工生產企業數、主營業務收入均約占全省化學工業的50%)。

但該規劃也承認,“安全環保及社會壓力持續增大”“園區外化工企業生存環境越發嚴峻”。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持續推進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關閉了2000余家生產規模較小、安全與環保風險較高的化工生產企業。但截至2015年底,全省仍有半數以上的化工生產企業散布在化工園區(集中區)之外。

化工產業是江蘇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產業總量15.37%。攝影/章軻

江蘇省沿江地區人口密集、產業密布,資源環境處於緊繃狀態。“全省約2/3的重化工產能集聚在沿江兩岸,沿江八市廢水排放總量占到全省的74%。雖然近年來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但違法案件仍然高發。”江蘇省環保廳副廳長陳誌鵬說。

數據顯示,江蘇省長江沿線分布700多家化工企業,110多個化工碼頭,年過境危化品超2億噸,排汙口與取水口犬牙交錯,陸上風險和水上風險疊加。今年一季度,江蘇省入江支流水質同比下降,優Ⅲ比例53.3%,下降16.5個百分點,劣Ⅴ比例20%,上升10.7個百分點,形勢不容樂觀。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江蘇省環保廳已聯合公安部門,開展沿江八市共抓大保護交叉互查環保聯合執法專項行動,通過交叉互查、聯合執法等方式,對群眾反映強烈、媒體持續關註、汙染排放嚴重、整治推進滯後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為期1個月集中排查和專項整治。

目前,江蘇省環保廳已對大豐區、濱海縣、響水縣、灌南縣、灌雲縣等地實施區域限批,除民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項目外,所有建設項目環評均暫停審批。南京市正通過嚴控汙染、生態修複等方式,全面加強長江岸線保護。泰州市正對江邊所有小化工、小船廠進行關停拆除處置。

在劃定省級和國家級生態紅線區域基礎上,按照生態環境部安排,相關部門正抓緊編制江蘇省長江經濟帶“三線一單”,以環境質量目標測定區域汙染物排放總量限值。

5月中旬,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赴江蘇省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現場調研。連雲港化工產業園此前因企業違法排汙等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整改。李幹傑表示,工業企業治理要對標先進,壓實責任,確保整治成效。同時,要高度重視化工園區環境風險管控,消除環境隱患,確保環境安全。

《江蘇省政府關於深入推進全省化工行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2016年〕明確,沿江地區重點實施壓減、轉移、改造、提升計劃。從區域、資源、環境、運輸、市場等方面綜合考慮,有序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周邊和沿江兩岸化工企業向有環境容量的沿海地區轉移。沿江地區不得新建和擴建以大宗進口油氣資源為原料的石油加工、石油化工、基礎有機無機化工、煤化工項目。

該實施意見規定,尿素、磷銨、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純堿等過剩行業不得新增產能,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取水和新增授信等業務;未納入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新建煉化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不得在長江、淮河、太湖流域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項目,從嚴控制異地搬遷或配套原料項目。染料(包括顏料)、農藥、醫藥及中間體,塗料、印染助劑等精細化工生產裝置加快推進清潔工藝改造,2018年底前淘汰間歇法、“三廢”產生量大且無法安全處置或合理利用的生產工藝與裝置。

此外,禁止新建或改擴建高毒、高殘留以及對環境影響大的農藥原藥,並逐步壓縮現有產能、企業和布點,原則上不得新增農藥原藥(化學合成類)生產企業。企業生產裝置長期停車、產品市場低迷、技術工藝落後、裝置重啟存在不可控安全環保問題的,以及經整改仍不達標的危化品碼頭,一律實施關停並轉。

江蘇省副省長繆瑞林表示,要全面推進整改,該關的要下決心關停,保留的一定要嚴管到位。要完善環保設施,提升管理水平,逐條逐項改善沿海化工園區環境。要加強部門聯動、發動群眾參與,強化督察問責,確保各項整改措施落到實處,實現沿海化工園區脫胎換骨、涅槃重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77

5000億GDP城市增至39個,江蘇一省有8個

隨著人口進一步向大都市圈集聚,經濟大市的規模日益擴大。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000億俱樂部的城市已經增至39個,比上年增加4個。其中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達到了8個之多,廣東、山東和浙江各有4個。目前主要一二線城市,除了廈門、昆明等少數城市外,均已入圍其中。

4城新入圍

今年,有4個城市新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行列,其中3個來自江浙地區,1個來自長江中遊的江西。

紹興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GDP)5108億元,列全省第四位,比上年增長7.1%。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10.22萬元(按年平均匯率6.7518折算為1.51萬美元),列全省第四位。紹興也是浙江第四個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行列的城市,前三個分別是杭州、寧波和溫州。

在紹興之後,來自江蘇的鹽城和揚州一起進入5000億俱樂部行列。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鹽城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達到5082.7億元,總量穩居全省第七位,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7%。

揚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揚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64.92億元,躍上5000億元新臺階,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增幅位列全省第4位。按最新常住人口數據初步測算,2017年揚州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12559元,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

還有一個新加入5000億的城市是來自中部地區的南昌。2017年南昌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五千億,達到5003.19億元,同比增長9.0%。目前中部的6個省會中,有5個進入到5000億行列,分別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和南昌。

江蘇多達8個,粵浙魯各4個

從進入5000億俱樂部的39個城市的省域分布來看,江蘇最多,共有8個,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徐州、常州、鹽城和揚州。

江蘇入圍的城市多,與該省區域經濟發展更為均衡有關。盡管前兩大城市蘇州和南京不如廣深,但無錫、常州、南通、徐州、揚州等城市發展都比較均衡,尤其是不少城市的歷史底蘊深厚,原先的城市規模基礎就已經不小。

這8個城市中,4個位於蘇南,蘇中和蘇北各2個。近年來江蘇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蘇中、蘇北地區的經濟增速明顯快於蘇南地區。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8.8%、10.5%和10.3%。蘇中蘇北地區最快,尤其是蘇中地區,領先蘇南地區將近1.7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整個江蘇的經濟發展程度按照離上海的遠近而明顯變化。離上海最近的蘇錫常地區發展最好,蘇中(南通、揚州、泰州等)次之,蘇北相對比較落後。

不過,近幾年這種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蘇南地區進入到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階段,增速不斷放低,同時隨著江蘇區域均衡發展的推進,不少產業向蘇中蘇北轉移落後產能,蘇北、蘇中經濟實現較快發展,增速遠超蘇南地區。

在江蘇之後,廣東、山東和浙江各有4個城市入圍。廣東分別是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廣東作為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廣深莞佛四個城市。數據顯示,目前這四個城市GDP之和占廣東省的比重接近七成。

其中,深圳和廣州這兩座一線城市的GDP都已突破了2萬億大關。位居廣東第五位的惠州只有3830億元,離5000億大關尚有較大的距離。

山東入圍的四個城市分別是青島、濟南、煙臺和濰坊。浙江四個城市是杭州、寧波、溫州和紹興。

福建、河北和遼寧各有2個城市入榜。遼寧是大連和沈陽這兩大副省級城市的組合,河北是省會石家莊和老工業基地唐山。福建是本省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泉州和省會福州。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陜西、吉林、黑龍江和江西各有1個,分別為鄭州、武漢、長沙、成都、合肥、西安、長春、哈爾濱和南昌。這些城市全部位於中西部和東北,都是省會城市。

中西部:不能只依賴省會

從大的區域分布上來看,這39個城市中,27個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占了七成左右。中西部共8個,均為省會城市。東北共4個,分別是三個省會城市加上大連這個計劃單列市,也就是目前東北的4個副省級城市。

主要的一二線城市中,除了廈門、昆明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其他大多數已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行列。從城市的行政資源來看,39個城市中,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之外,普通地級市共有15個,占39個城市的38%。這15個城市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江蘇占了7個,浙江、廣東、江蘇各有2個,福建和河北各1個。

相比之下,在廣闊的中西部地區,目前仍沒有一個省會城市、直轄市以外的普通地級市進入5000億俱樂部。目前中西部經濟總量最大的地級市,是河南洛陽,去年該市生產總值4343.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7%。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大概還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的行列。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改革開放之後,東部沿海省份率先開放,經濟率先崛起,市場化程度更高,很多普通地級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而中西部省份經濟起步較晚,市場化程度較低,資金、政策等各種資源集中到省內單極核心城市——省會,普通地級市發展發展相對緩慢。

也就是說,中西部未來的發展,需要發展更多的中心城市。例如成都、武漢、鄭州,它們均為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如今這些人口大省正處於城鎮化加快的過程中,僅憑一個省會是不夠的。如何像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一樣,擁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十分重要。

近幾年,中西部一些省份也非常重視省會以外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發展。例如去年6月公布的河南省公布《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提出,增加了“一副”的布局。一副,即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作為六大古都之一,洛陽也成為內陸省份中第二個獲準修造城市軌道交通的非省會城市。

在湖北,該省也提出把宜昌、襄陽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與武漢相互呼應,形成“一主兩副”的鼎足發展格局。

城市名次變化:中西部上升快

從城市位次的變化來看,相比2016年,前10名中,除了廣深互換位次、津渝互換位次,其他城市的位次都沒有變化。

去年12月,廣東省公布的實施地區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的數據。數據顯示,修訂後,2016年深圳GDP比修訂前增加了585.98億元,GDP總量達到了20078.58億元,超過了廣州,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突破2萬億元大關的城市。也是廣州在連續27年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後,“第三城”的位置首次失守。

所以更確切的說,早在2016年,深圳就已經超越了廣州位居第三位,廣州退至第四。

在前10名之外,城市名次變化較多的主要是一些中西部城市和東北、華北城市。其中,西安從25位上升至22位,上升了3個位次;合肥從26上升至24,上升了2個位次;南昌也快速發展,從第42位上升至第39位。長沙、鄭州等位次不變,總體呈現比較快速增長的勢頭。

近幾年,中西部的長沙、鄭州、西安、合肥、南昌等地的政策紅利也很多,匯聚人才、金融、技術等各種要素資源的能力更強,再加上較低的土地、人力成本,發展勢頭也會更快。

相比之下,東北及華北、山東等地的城市名次略有下滑。其中大連從21位下降至23位,哈爾濱從第28位下降至第32位,唐山從第24位下降至第26位。煙臺、濟南、長春、濰坊、石家莊的位次也都略有下降。

東北、華北、山東等地的城市位次下降,這也是目前南北經濟分化的一個體現。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認為,目前的南北分化態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體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是外因,結構性和體制性因素是區域分化的主因、內因。

他認為,現階段區域經濟分化有著更深刻的背景,那就是我們正處在結構變革和動能轉換的特殊時期,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過去那種依靠拼資源、拼環境,外延擴張型增長的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科技創新、人力資源投入的新技術、新生態、新經濟為代表的質量效益型增長,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大趨勢。

表:5000億俱樂部城市榜單

 

 

位次 城市 2017年GDP(億) 增速 2016年位次 1 上海 30133.86 6.90% 1 2 北京 28000.4 6.70% 2 3 深圳 22438.39 8.80% 4 4 廣州 21503.15 7% 3 5 重慶 19500.27 9.30% 6 6 天津 18595.38 3.60% 5 7 蘇州 17319.51 7.10% 7 8 成都 13889.39 8.10% 8 9 武漢 13410.34 8% 9 10 杭州 12556 8.00% 10 11 南京 11715.1 8.10% 11 12 青島 11037.28 7.50% 12 13 長沙 10535.51 9.00% 13 14 無錫 10511.8 7.40% 14 15 寧波 9846.9 7.80% 16 16 佛山 9549.6 8.50% 15 17 鄭州 9130 8.20% 17 18 南通 7734.64 7.80% 20 19 東莞 7582.12 8.10% 19 20 煙臺 7550 6.50% 18 21 泉州 7548.01 8.40% 22 22 西安 7469.85 7.70% 25 23 大連 7363 7.10% 21 24 合肥 7213.45 8.50% 26 25 濟南 7201.96 8.00% 23 26 唐山 7106.1 6.50% 24 27 福州 7104.02 8.70% 27 28 常州 6622.3 8.10% 32 29 徐州 6606 7.70% 31 30 長春 6530 8.00% 29 31 石家莊 6460.9 7.30% 30 32 哈爾濱 6355 6.70% 28 33 沈陽 5865 3.50% 34 34 濰坊 5858.6 7% 33 35 溫州 5453.2 8.40% 35 36 紹興 5108 7.10% 36 37 鹽城 5082.7 6.80% 37 38 揚州 5065 8.00% 38 39 南昌 5003.19 9.00% 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38

網傳範冰冰簽“陰陽合同”逃稅,稅務總局責成江蘇地稅嚴查

影視從業人員若出現簽“陰陽合同”逃稅行為,將遭到稅務機關嚴打。

近日知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上公布一條“你不用演,你是真爛(1)”的博文,曝出多張演出合約照片,合同約定甲方向乙方支付片酬為現金稅後1000萬元,而合同中出現了演員範冰冰。隨後崔永元再次發博文揭露,某演員簽一大一小雙合同,小合同1000萬元,大合同5000萬元,這5000萬元為何要偷偷摸摸拿?怕啥?

隨後網上媒體根據上述信息猜測範冰冰采用“大小合同”的方式進行簽約,並認為這一舉動有可能是為了逃稅。範冰冰工作室發表聲明稱,相關媒體及網絡用戶未經求證、核實便宣稱範冰冰采用“大小合同”的方式進行簽約,並散播所謂“範冰冰拍攝4天片酬6千萬”謠言的行為,已涉嫌構成針對範冰冰女士的誹謗。

範冰冰是否采用“大小合同”簽約逃稅引起社會廣泛關註。6月3日國家稅務總局發文稱,針對近日網上反映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傳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崔永元曝出的大小合同,應該是所謂的“陰陽合同”,大小應該指兩個合同的標的數額大小不一樣,大標的額為“陰合同”,而小標的額為“陽合同”。“陽合同”用於備案,展示給外人看,顯示其合法合規;“陰合同”用於真實履約,隱藏不可告人之目的或偷逃稅款。

“事實上,陰陽合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見到,比如房屋買賣簽陰陽合同就是為了省稅,減少房屋交易環節各種稅收。由於明星收入高,因此避稅逃稅動機大,明星簽署陰陽合同有一定的普遍性。”朱傳爐說。

6月3日,江蘇省地稅局發文稱,按國家稅務總局要求,對網上反映的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江蘇省地稅局已組織主管稅務機關等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朱傳爐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選擇讓江蘇地稅局去核實,主要是是因為範冰冰的公司在江蘇無錫。

根據天眼查信息,範冰冰為無錫愛美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無錫唐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朱傳爐說,按照現有流程,稅務機關的稽查人員將根據現有線索去調查,如果有逃稅行為就可以立案,調查核實相關證據進行處理,處以相應的罰款。如果涉及刑事責任需要移送公安機關。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對逃稅罪明確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國家稅務總局稱,將在已經部署開展對部分高收入影視從業人員依法納稅情況進行評估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措施,加大征管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73

15年江蘇首富變遷:民營企業家“你方唱罷我登場”

自2003至2017年在江蘇省這一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先後孕育出的7位首富皆為民營企業家。

經濟騰飛,江蘇首富15年變遷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民營實業發展史。在國企改制的浪潮中雨潤集團收購了25家國企,尚德電力起家於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蘇寧易購起飛於家電連鎖商業模式的開啟、海瀾之家定位於加盟模式的創新、恒瑞醫藥騰飛於醫藥研發的堅持。

時光荏苒,江蘇首富15年變遷更是一場資本市場讓財富重新洗牌的更叠史。從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才到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歷經數年累積創造驚人財富,卻在盲目發展後落得債務纏身、數十億、百億身家在資本市場上頃刻消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蟬聯江蘇首富長達7年、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歷經17年受到資本市場認可,其公司股價飆升52倍。海瀾之家通過借殼上市,其董事長周建平身價飆升,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財富“一遇風雲便化龍”的效應越發顯現。

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迅速放大財富也越發成為民營企業家的選擇。南京豐盛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季昌群。在吞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後,通過大肆融資倒騰買賣房地產、在二級市場投資上市公司,3年內市值飆升128倍,由此成為2016年江蘇首富。

2003—2006黃粱一夢

2007年以前的5年中,根據“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統計江蘇省先後有3位首富產生,從2003年的食品行業出身的祝義才到 2005年鋼鐵行業出身的沈文榮,再到2006年光伏發電出身的施正榮。從3位首富的過往看,他們均是實業出身,踩在時代的脈搏上造就一番驚人財富。值得註意的是3位中有2位在登頂首富之後財富迅速消亡。

 

 

2003年作為江蘇雨潤集團董事長,39歲的祝義才以凈資產2.2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7億元)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排名27位,成為江蘇省首富。

這位首富的發家史還要從1992年說起。當年祝義才創辦雨潤集團,在南京市政府幫助下獲得銀行貸款實現規模化經營,雨潤火腿腸拓展至全國。在轟轟烈烈推進國有企業改制的大潮下,祝義才收購25家瀕臨倒閉的國有肉類企業,2001年雨潤集團年銷售額達34億元。實業的大發展使得祝義才財富迅猛增值,在2002年就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值得註意的是祝義才旗下有2家上市公司雨潤食品(1068.HK)和中央商場(600280.SH),但他成為江蘇首富資本市場並沒有成其加速器。2002至2003年祝義才登上福布斯,並在2003年成為江蘇首富。此後2年雨潤食品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自2005—2012年期間通過二級市場和向全體股東發出部分要約收購等形式,祝義才成為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央商場的實際控制人。

在雨潤集團盛名之下,危機開始發酵。從2002年雨潤進軍房地產開始,在10年內形成了一個橫跨物流、地產、文化、食品、旅遊、商貿、保險等領域的綜合性集團。由於多元化經營債務過重——欠債曾達百億元,債權人紛紛討債,中央商場因財務狀況相對健康被債權人盯上。檢察機關於2015年3月23日起,對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祝義才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加之2012年雨潤食品爆發食品安全問題,其凈利潤明顯下滑——wind資訊顯示自2003至2011年凈利潤穩步上升,少則0.95億元、多則27.7億元。2012年雨潤食品虧損6.1億元。2005年10月3日其市值達51億元,截至2018年5月31日總市值僅為21億元?。祝義才的財富巔峰時代戛然而止。

與祝義才歷經13年積澱登頂江蘇首富相比,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僅憑5年即為江蘇首富,但更如潮起潮落,其百億身家在更短的時間內迅速消亡。

2006年施正榮以113億元的身家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排名第7位,成為江蘇首富,彼時他43歲。回顧施正榮的首富時代,2001年海外博士畢業的他在無錫市政府的幫助下,與國企合資成立了尚德電力。彼時全球能源緊缺,光伏產業需求旺盛,在“政府支持+技術創新+市場廣闊”三力合推下,到2004年年底尚德電力銷售收入100億美元,成為全球光伏行業三巨頭之一。2005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企業完成私有化 並於當年12月14日在紐交所上市,融資4億美元,當日收盤時每股達到34.02美元。海外上市使得施正榮的財富飆升。

尚德電力2006年凈利潤達8.28億元,比2005年增長2.4倍,在這一年施正榮成為江蘇首富。市場人士認為,施正榮和尚德電力的成功是“時代機遇+政府支持+先發優勢”的產物。

但尚德電力表面歌舞升平,實則危機四伏。這從尚德電力的業績表現也能看出一些端倪:Wind資訊顯示2007至2010年尚德電力凈利潤就呈現波動,少則5.84億元多則15.69億元,在這背後一系列因素推波助瀾——2008—2012年期間600多個城市視光伏產業為戰略新興產業、100多個城市建設光伏產業園,行業惡性價格戰此起彼伏;美國對中國產晶矽電池組件征收高額反傾銷、反補貼關稅;加之施正榮大膽冒進,決策頻繁失誤,自2009年末開始四處建廠 ……

2008年10月多晶矽價格暴跌, 2011年尚德電力凈利急轉直下——虧損64億元。與此同時這家曾經的“當紅炸子雞”債務問題凸顯——2005年末銀行貸款僅0.56億美元,2012年底已攀至37億美元。在這期間尚德電力股價跌跌不休,施正榮財富也飛流直下 。譬如 2013年尚德電力股價兩天暴跌38%,收盤價0.67美元,與上市首日股價相比下跌98%,市值僅剩1.5億美元。

2013年破產重組、2015年9月14日退市,尚德電力消失在投資者視線中。

2007—2014:實業與資本雙贏

接替施正榮成為江蘇首富的是蘇寧易購(002024.SZ)董事長張近東。

2007年44歲的張近東以336億元的財富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5。值得註意的是在2003—2017年期間他成為蟬聯江蘇首富最長時間的富豪,在這一寶座上一坐就是7年。

張近東時代的開啟始於1990年12月。在國家大力推進市場經濟建設的背景下,空調銷售的暴利時代開啟,27歲的他成立了一家專營空調批發的小公司——蘇寧交家電。2000年張近東成為家電連鎖風潮的領路人。蘇寧電氣從1992年的銷商“配送、安裝、維修”一體化服務體系向大型綜合電器賣場轉變,此後幾年蘇寧電氣連鎖店遍布全國。

2004年7月張近東帶領蘇寧電器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新財富500富人榜》分析認為,零售行業的富人是最近一年中國財富增速最快的人群,零售業富豪人均財富增長308%,其中張近東是一個樣板:由於2004年蘇寧電器上市,張近東個人財富陡增517%。

上市當日蘇寧電氣創下32.70元/股的高價,後續10個多月更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上市首日其市值僅為30.5億元,2005年末市值為67億元,2006年12月31日市值飆升至327億元。隨著其市值的激增,2006年張近東首次出現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身家為66.2億元。2007年末至2013年末蘇寧電氣市值在490億元至千億元之間跳躍。

2007至2013年張近東穩居福布斯江蘇首富的7年中,蘇寧電氣的發展也正值高峰期。Wind資訊顯示,2007年至2012年營收在400億元—938億元之間跳躍,凈利潤從14.65上漲至48億元。資本市場也給蘇寧電氣的高速發展以支持。在2006-2012年期間張近東發起了4次定增,共融資約114億元。

但自2010年互聯網的滲透,電商領域競爭愈加激烈,蘇寧電氣遭遇轉型陣痛。彼時在張近東領導下,蘇寧電氣從傳統零售企業轉型互聯網零售企業。Wind資訊顯示,2013年以後蘇寧電氣凈利潤大降至1.04億元,與2012年的25.05億元的凈利潤相比降幅達98%。值得註意的是2014—2017年蘇寧電氣盡管盈利,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均虧損,4年中平均每年虧損9.8億元。 蘇寧電氣的市值也從千億大關下滑至百億元。近年來蘇寧易購的轉型受到市場的認可,到了2016、2017年重返千億市值的行列。自2013年以後張近東的財富值依舊是江蘇省的前幾名。

在張近東之後走進大眾視野的江蘇首富是海瀾之家(600398.SH)的周建平家族。2014年周建平家族以269.3億元的財富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排名23位,彼時周建平54歲。

周建平的事業始於1988年,當時他承包了鎮里面的第三毛紡廠。2002年周建平遠赴日本考察,回國後加以借鑒,憑借“加盟模式+品牌宣傳”海瀾之家發展迅猛,旗下專賣店由2003年50家大漲至2010年的2000多家,漲幅40倍, 2013年門店數增加至3200多家。

Wind資訊顯示2000年其凈利潤僅有3400萬元,2014年達23.79億元,比2000年漲幅69倍, 比2012年漲幅約21倍。

事實上2012年5月海瀾之家擬募集資金10.6億元沖擊IPO,不過,中國證監會認為該企業運營欠缺“獨立性”,其IPO以失敗告終。此後新股發行曾遭遇暫停,2014年4月11日IPO堰塞湖依舊未解決,借殼上市大行其道。海瀾之家通過借殼登陸A股市場,公司總市值接近450億元。受益於海瀾之家借殼上市,周建平家族財富激增209億元達到269.3億元,成為2014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的江蘇“首富”,總排名第23位,並蟬聯2015年江蘇首富。

2016—2017:資本運作上位,市場風格助推

如果說蘇寧電氣的張近東、海瀾之家的周建平家族先後成為江蘇首富,主要來自於在踩在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創新商業模式,在大消費領域取得實業上的成功,隨後資本市場為資本插上騰飛的翅膀,那麽季昌群則是現代資本市場下,靠資本運作其財富迅速上位的典型代表。

2016年52歲的季昌群在“福布斯中國”榜上排名第25位,總財富 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53億元)。季昌群是南京豐盛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旗下有在港上市公司豐盛控股(00607HK)。2016年豐盛控股總市值達714億元,大股東持股的市值為437億元。

回顧其資本運作史要從豐盛控股談起。Wind資訊顯示這家公司前稱匯多利國際控股,主業為生產日家居電器用品。2007年5月14日於開市前遭證監會勒令停牌,一路停牌至2012年,此間市值一直為2.03億元。2013年10月28日該公司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季昌群的身影從此出現,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成為這家在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隨著他的加入,這支股票從2013末年至2016年末市值從5.5億元飆升至 714億元,漲幅128倍。

先看季昌群是如何入主這家上市公司的。Wind資訊顯示, 起初該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融資5億港元,全部行權將轉換為一百億股,其中4.2億由季昌群認購。同時進行批股。具體而言,1股供4股,供股價為0.05港元,發行16.88億股,融資8440萬港元,由季昌群的公司負責包銷,季昌群因包銷公開發售不足額部份而為公司大股東,占股52.28%,季昌群則由沒有持股變成占股超過50%的大股東。這家公司合計融資數億元,部分資金用來收購季昌群的南京豐盛控股旗下的公司。通過一些列資本運作,季昌群與這家港股企業聯系越發緊密。

入主豐盛控股僅是第一步,如何通過提升公司利潤擴大市值、進而提升財富才是最終目標,為此,季昌群采取了兩步走策略。一是在2014、2015年共完成5次批股,共融資27.8億元,同時發布多項收購計劃,2015年通過多次土地項目買賣創造巨大利潤;二是2016年起主要通過參股多個港股上市,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創造利潤。比如認購了衍生集團(6893.HK)約23.8%的股票,此後收購實力建業(0519.HK) 約 22.309%的股票,其後以換股的方式來收購高速傳動(0658.HK),此後以全資附屬公司認購密迪斯肌(8307.HK)增發的8000萬股。2016年該集團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高達17.7億元。

Wind資訊顯示,2013-2014年豐盛控股凈利分別虧損2.4億元、11億元,2015扭虧為盈實現盈利達12億元,在接下去的2年分別盈利31億元、23億元。

除了資本運作,季昌群還在2015年和2016年引入中國最大國有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第二大股東加盟豐盛控股。

在三年資本運作後豐盛控股市值迅速上漲。2013年末市值僅5.5億元, 2016年市值飆升至714億元,與2013年相比漲幅約128倍,作為實際控制人季昌群的財富水漲船高,2016年成為江蘇首富。

接替季昌群成為2017年江蘇首富的是恒瑞醫藥(600276.SH )董事長孫飄揚。和多數江蘇首富相同的是孫飄揚靠紮實的累積創造了實業財富;和他們不同的是,恒瑞醫藥自2000年就已上市,孫飄揚的財富並非一夕之間顯現,而是在長達17年的積累後成為江蘇首富。恒瑞醫藥市值由上市首日的36.8億元上漲至2017年末的1943億元,市值在17年間漲幅達52倍。

市場人士多認為,恒瑞醫藥市值的上漲一是緣於其穩步高漲的經營業績。凈利潤從2000年的0.66億元飆升至2017年的32.93億元,漲幅達49倍。其業績張張的一大原因是恒瑞醫藥對醫藥研發較為看重。恒瑞醫藥主營業務涉及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涵蓋抗腫瘤藥、心血管藥等眾多領域。Wind資訊顯示,2006年其研發費用僅為1.21億元,此後穩步上漲,2017年達17.59億元,占2017年營收比重為12.71%,2017年研發投入在國內上市藥企中排名第一。二是緣於大量資金進入。基金、QFII、社保基金、險資、券商、陽光私募等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在2016年一季度末有90家機構持有,到2017年一季度末機構家數進一步增至131家。

事實上除此之外,恒瑞醫藥市值的飆升離不開資本市場的轉變。伴隨市場偏好的切換,A股市場“大白馬”自2017年以來深受資本追捧,“喝酒吃藥”行情持續火爆。恒瑞醫藥市值的飆漲讓孫飄揚的身價倍增。從2016年12月31日期市值為1068億元,2017年最後一天市值達1943億元。2016年發布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時,孫飄揚以272.4億元的財富排名第42位,一年時間他的財富幾乎翻倍,排名也上升近20位——2017年排名23 ,財富達470億元。

從祝義才到孫飄揚,江蘇首富的舞臺上永遠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15年江蘇首富變遷史至此結束。但在江蘇這片熱土上,民營經濟發展大潮依舊在推進,資本市場上的雲譎波詭亦在持續,未來江蘇首富又將是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93

GDP千億縣增至24個 江蘇一省獨占9個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少經濟發達縣的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大關,一個縣就相當於一個地級市。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截止2017年,共有24個縣(市)的GDP突破1000億大關,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個。這24個縣分布在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湖南、內蒙古、陜西和河北共八個省份,其中江蘇最多,一個省就擁有9個之多。

江蘇獨擁9個 蘇州在地級市領跑

2017年,蘇南雙雄昆山和江陰繼續並駕齊驅,領跑縣域經濟,兩地也是目前僅有的GDP超過3000億大關的縣(市),並且去年兩市的GDP總量都在3500億左右,並且兩地的人均GDP也都不相上下,在21萬出頭。

昆山市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20.3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1.21萬元,按年均匯率測算,達31416美元。

江陰市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8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2%,總量僅距離昆山32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1.1萬元。

在昆山和江陰之後,同樣來自江蘇的張家港和常熟也都超過了2000億,分列三、四位。值得註意的是,前四強全部來自江蘇,可謂是“蘇南四小龍”。其中,除了江陰來自無錫外,其他三個全部來自蘇州。加上位居第11位的太倉,蘇州轄下的4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到千億縣的行列。蘇州縣域經濟可謂獨領風騷。

近日,由人民日報社、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指導,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社主辦的“2018中國城市大會”在人民日報社召開。本次大會首次發布中國城市品牌(地級市)綜合分值居前100名的城市。其中蘇州位居第一,並且得分遙遙領先其他城市。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先後創辦了國內第一個自費開發區、第一個內河保稅區、第一個兩國政府間合作開發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個綜合保稅區,是國家很多對外經貿政策的策源地。上世紀80年代,蘇州成為“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實現非農化發展;90年代又開啟了特殊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模式。

其中,轄內的四個縣級市各具特色。昆山以電子信息產業而著稱。至2017年末,昆山全市擁有1個千億級IT(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產業集群和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擁有122家大型工業企業,373家中型企業。全市超億元企業790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112家,百億元以上9家。全年生產計算機整機4488.56萬臺,比上年增長4.9%;液晶顯示屏產量2.67億片,增長19.9%。民生產品中,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的產量不斷增加,全年產量4815.78萬臺,增長26.2%。

此外,張家港市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位於張家港的沙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連續多年進入世界500強。常熟作為“中國服裝之都”,是全球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交易市場。太倉市是中國德資發展最好、密度最高、經濟效益最明顯的地區之一,2015年,德國在中國設立的繼北京、上海後的第三個德國中心落戶太倉。

擴大到整個江蘇省來看,2017年,隨著如臯GDP突破千億大關,目前江蘇GDP千億縣進一步增至9個,在各省份中遙遙領先。

魯浙各4個 中西部共5個

在江蘇之後,山東和浙江各有4個。其中,山東四個分別是龍口、滕州、榮成和膠州。除了滕州來自魯南棗莊外,其他三個縣級市都是來自膠東半島,分屬於煙臺、威海和青島。這也說明,山東縣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仍在膠東半島。

從數量上看,山東的千億縣比上一年度減少了1個,主要是因為去年即墨撤市設區。去年8月,即墨撤市設區獲批,成為青島市第7區。此次區劃調整後,青島市市區面積將在原來3293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大幅增加,達到5073平方公里,已經接近青島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的一半。

相比山東,浙江的千億縣則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個,達到4個,分別是慈溪、諸暨、義烏和余姚。這些千億縣都各有各自的特色,如慈溪的家電、打火機等產業,慈溪的絲襪、珍珠等產業,余姚的塑料制品產業等。義烏則是世界聞名的小商品貿易中心。

東南沿海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省份福建也有一個縣級市入圍,是穩居第五的晉江,以運動鞋生產聞名的晉江,去年GDP已經達到了1981億元,按照目前的態勢,今年即將邁入到2000億大關。此外,福建的福清和南安GDP均已突破970億元,今年極有希望進入到千億俱樂部的行列。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目前沒有一個縣(市)進入到千億縣行列。這是因為廣東區域發展懸殊,經濟要素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走的是大城市帶動的發展戰略,珠三角轄內的發達縣市如南海、順德、增城等早就改為區,東莞和中山則都是地級市直管鎮的模式,下不轄縣(市)。目前廣東縣域經濟中位居前兩位的普寧和博羅去年GDP都接近700億,離1000億大關尚有較大的距離。

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中,目前也有5個縣(市、旗)GDP突破了千億大關。其中,湖南一省就占了三個,分別是長沙縣、瀏陽市和寧鄉市。全部來自省會長沙,其中,長沙縣和瀏陽進入到前十名。

長沙的縣域經濟發達,與其工業的快速發展緊密相關。近年來隨著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上升,很多珠三角的產業轉移到湖南,省城長沙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例如主營業務是視窗防護玻璃的藍思科技,最早成立於深圳,但其2006年開始在瀏陽建廠、2009年投產,2015年藍思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得益於發達的縣域經濟,2017年,長沙全市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35.51億元,穩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比上年增長9.0%,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第4位。2017年,年末長沙全市常住人口791.81萬人,比上年增加27.29萬人,新增人口為近年來新高。

中西部今年新增的千億縣是來自陜西的神木市。得益於豐富的煤炭資源,曾領先東部沿海發達縣市,於2009年在全國首先宣布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改革。2012年,神木縣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生產總值1003.89億元,成為陜西省乃至西北五省區第一個年GDP突破千億元的縣。只不過2013年以來,神木的GDP從千億高位跌落。但近兩年,隨著能源價格回升,神木也重返千億縣的行列。去年,神木撤縣設市獲批。

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

不過,隨著區域經濟發展進入到以中心城市領銜的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競爭,當前的縣域經濟發展也逐漸向城市經濟、都市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位居地級市中心區周邊的發達縣市,就很可能被撤縣(市)設區。比如,去年8月,即墨就成為青島的第7區。

在縣域經濟、鄉鎮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去年浙江省提出,要順應城市經濟特別是都市區經濟成為區域發展與競爭主要形態的新趨勢,堅持做強市域經濟與激發縣域經濟活力並重,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型。

這其中的一大背景是,作為全國最早實行省管縣體制的省份,浙江曾樹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不過發展至今,在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浙江省中心城市弱小的弊端也不斷凸顯,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面,與大都是區都有差距。

通過撤縣(市)設區,做大做強都市化平臺,也是目前浙江不少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2013年10月,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2015年7月,撤銷洞頭縣,設立溫州市洞頭區,將溫州市龍灣區靈昆街道劃歸洞頭區管轄。2016年9月,撤銷寧波市江東區,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同意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在杭州,近幾年富陽、臨安也先後撤市設區。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認為,擴大設區市的規模,有利於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發展好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促進產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在中部的長沙,目前也面臨著做大城市規模,做強都市區的迫切性。長沙市統計局指出,長沙作為湖南省經濟中心,雖然近年來經濟首位度有較大幅度提升,但與武漢、成都等城市相比仍然偏低。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彌補發展短板,提升長沙經濟首位度、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步伐。

其中,擴大城市規模是提高首位度和輻射力的重要途徑。長沙市統計局指出,經濟首位度與人口總量、城市規模等指標存在明顯正相關,目前長沙城市化率相對於中心城市依然偏低,城市化發展具有較大潛力,應加快城市擴張步伐,形成獲取“發展紅利”的戰略新平臺。

該局分析,長沙要著力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將長沙打造成為各類人才聚集的創業之都,同時提高教育、醫療、衛生、交通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優化城市環境,創造吸引外地人來長安居樂業的環境,為長沙經濟發展註入新活力。

其他城市也在加快中心城市擴張的腳步。例如,鄭州就提出,未來將建立以鄭州中心城區為核心區、鄰接圈層、外圍圈層共同組合構成的中心城市地域空間結構,力爭鄭州全部縣、市改區。在福州,去年9月,福州轄下的長樂撤市設區順利獲批。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城市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之間的競爭。對新一線城市來說,加快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通過改區擴大城市面積、增加人口規模,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輻射能力,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占據優勢。

表:2017年GDP千億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59

上海電氣終止收購江蘇中能51%股權

上海電氣(02727.HK)終止了向保利協鑫能源(03800.HK,下稱“保利協鑫”)收購江蘇中能股權的交易。

8月3日晚間,上海電氣發布晚間公告稱,決定終止收購保利協鑫下屬江蘇中能矽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能”)51%的股權事項。

上海電氣在公告中表示,原計劃終止的原因在於:“標的公司規模體量巨大、標的公司涉及此次交易的資產邊界尚未最終確定、此次交易的交易方案較為複雜,交易雙方至今對相關合作條款和交易方案未達成完全一致意見。”

由此,交易雙方認為目前繼續推進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時機和條件不夠成熟,一致同意終止《關於江蘇中能矽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股權收購事宜的框架協議》。

這項肇始於6月上旬的收購事項就此告一段落。

6月6日晚間,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收購保利協鑫能源下屬江蘇中能矽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51%股權,交易方式初步定為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該公告披露的江蘇中能100%股權估值預計不超過250億元人民幣。

在上述收購案公布後的電話會議中,協鑫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共山曾表示,在此次計劃出售的資產包中,江蘇中能會出售電子級多晶矽、集成電路多晶矽材料等,涵蓋著FBR多晶矽技術和CCZ技術。

上海電氣是大型綜合性裝備制造集團,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

位於江蘇徐州的江蘇中能是保利協鑫全資控股的高純多晶矽企業,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多晶矽生產基地。公開資料顯示,江蘇中能每月多晶矽產量超過千噸,為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阿特斯等太陽能企業提供七成以上的高純多晶矽原料。

雙方達成協議之初,曾在業內引起巨大震蕩。彼時業界觀點認為,隨著上海電氣的介入,江蘇中能將成為一家國字頭控股的子公司,可謂強強聯合。

但在收購案公布的兩個月時間中,雙方意見遲遲未能達成,上海電氣就收購江蘇中能股權一事,曾發布數份公告。

6月28日,上海電氣公告表示,擬發行A股收購江蘇中能51%股權仍在商討論證中。7月19日,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就上述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相關事項與有關各方進行商討、論證,商談各方尚未就上述事項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

業內觀點認為,收購案未能達成與雙方對“531”新政後,國內光伏發展的前景存在不同的判斷相關。

根據中國光伏協會統計,“531”新政下發後,近期光伏行業產能利用率下降,部分企業停產甚至破產。按照目前發展態勢測算,2018年矽片、電池、組件環節平均產能利用率有可能下滑至66.5%、57.8%和47.6%,下半年行業產能利用率有可能更低。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樂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98

海鐵空資源整合先後推進,江蘇擬成立省機場集團

繼港口、鐵路資源整合之後,江蘇省擬整合全省機場資源,成立機場集團。

整合航空資源 江蘇擬成立機場集團

根據江蘇當地媒體報道,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日前透露,江蘇省將積極推進機場管理體制改革,依托南京祿口機場推動省內機場整合,爭取機場集團三季度掛牌成立;加快推進南京祿口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繼續做好推動無錫碩放機場擴容增能的相關協調工作;下半年完成貨運樞紐機場布局研究;積極研究組建江蘇本土航空公司的可行性及實施路徑。

資料顯示,江蘇境內共分布有9個民航機場。2017年,9個機場全部對外開放,成為一類航空口岸。去年,南京祿口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2582.3萬人次,全國機場排名第11位。隨著淮安漣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旅客吞吐量相繼突破100萬人次,全省9個機場均步入百萬級機場行列。

去年,江蘇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9位、華東地區第4位。不過,江蘇航空發展狀況和經濟大省的地位不匹配。尤其是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航空業發展與新經濟、新興產業之間的需求不相適應。

比如,目前全省9家民用運輸機場在航線航班培育方面基本都是各自為政、統籌協調不夠。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分析,江蘇的機場數量還是不少的,但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少地方盲目追求機場的規模,開通了很多航線,形成了重複建設和浪費,存在不經濟、利用度不高等問題,影響了企業運營的效益。

以祿口機場為例,江蘇省委第八巡視組去年底在對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有限公司黨委後指出,祿口機場支撐帶動全省民航業發展的‘龍頭’作用不明顯,未能有效推動省內機場加強合作,提升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

因此,要獲得更好的效益,就需要加快資源整合。田伯平說,通過成立機場集團,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的配置航班、航線等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這是江蘇省優化機場資源的重要舉措。

1997年6月29日,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機準備在南京祿口機場起飛,南京祿口機場正式通航。

另一方面,在未來長三角加快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多,空域資源緊張的局面將進一步加劇。在這種情況下,機場群之間的各個機場如何加強合作,實現合理分工和差異化經營很關鍵。比如,在上海航班時刻容量限制的情況下,更多的航班資源也投放到周邊的城市,其中緊鄰上海南京機場、南通機場等將發揮更重要的角色。

通過加快資源整合,通過合理分工和合作,是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環。去年11月17日,鄰省浙江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這也是繼2015年浙江省整合組建省海港集團、2016年重組省交通集團之後,謀劃搭建的又一省級綜合交通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平臺。

打造現代化交通體系 加快補齊短板

對第二經濟大省江蘇而言,加快交通資源整合,打造現代化綜合運輸交通體系,也是江蘇加快補齊經濟發展短板,以適應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今年1月26日召開的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江蘇省省長吳政隆表示,2018年,江蘇將抓好高速公路主通道擴容,著力打通斷頭路,加快推進過江通道建設,加快港口航道建設。加快對省內機場等航空資源優化整合,大力開辟國際國內航線,做大做強臨空經濟和航空產業。

在今年3月6日舉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開放日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江蘇必須走向高質量發展,為全國的發展探路。婁勤儉認為,如何走向高質量發展,最核心的是創新驅動,最主要的是建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最迫切的是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7月23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按照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的思路,謀劃推進一批高鐵和城際鐵路項目,整合機場資源、優化機場布局,做大做強省港口集團,加快建設立體化交通樞紐,推動高鐵經濟、航空經濟、海運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機場資源整合前,江蘇已經先後完成了港口和鐵路投資的資源整合。2017年5月22日,醞釀已久的江蘇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南京正式掛牌成立。集團總資產900億元左右,凈資產300億元左右。

今年5月,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經測算,未來10年,江蘇省在建及規劃鐵路項目總投資規模約4770億元,其中,在建項目後續投資約770億元,規劃項目投資約4000億元。

目前,江蘇交通運輸事業總體上走在全國前列,但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中突出的就是鐵路、民航兩大短板。目前江蘇省鐵路營運里程2791公里,位居全國第22位;每萬平方公里分布鐵路260公里,位居全國第12位;每百萬人口平均擁有鐵路35公里,位居全國第30位。

民航方面,江蘇13個設區市共有9個運輸機場,機場分布密度領先。然而,相比江蘇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總額均居全國第2位,民航運輸總量去年則僅居全國第8位;民航旅客吞吐量與人口比例也僅為浙江、福建的1/2。這些與江蘇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旅遊大省的地位不相適應。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制約江蘇民航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機場客源貨源充足,但由於空域容量有限,增加航班、加密航線的困難很大;其次,缺乏基地航空公司支撐,特別是缺乏本土航空公司的支撐;第三本省機場發展的協同性不夠,機場資源綜合利用率較低。

因此,通過加強資源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成立本土航空公司,補齊航空業發展短板,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需要,是江蘇航空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田伯平看來,股權的整合是資源整合的一種方式,為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效率提供了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要通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運營效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胥會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64

南京經濟增速領跑江蘇:首位度不斷提升

作為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南京近幾年經濟發展不斷加快,中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南京經濟增速全省領跑

南京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01.08億元,可比增長8.0%,上半年,全市GDP和服務業增速分別高於全省平均增長水平1.0個和1.8個百分點,增幅在省內十三個設區市中雙雙居於首位。

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其他設區市GDP增長速度依次是無錫市7.5%、南通市7.4%、泰州市7.3%、常州市7.2%、蘇州市6.9%、宿遷市6.6%、揚州市6.4%、淮安市6.3%、鹽城市5.7%、連雲港市4.8%、徐州市4.7%和鎮江市3.5%。

從產業結構上看,上半年,南京市經濟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9:37.7:60.4,服務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創歷史新高,突破60%,達60.4%,比去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南京市服務業占比水平在省內設區市中高居首位;高於蘇南地區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高於全省8.4個百分點,高於全國6.1個百分點。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在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加上南京更靠近安徽的地理位置,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南京的首位度和省會引領作用不夠突出。數據顯示,2006年,南京GDP只相當於無錫的82.6%。

不過,近年來南京主要經濟指標一直好於全省、快於蘇南,南京與無錫、蘇州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並在2014年首度超越了無錫,上升至江蘇省第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京的GDP已相當於無錫的112%。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樹華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一直比較低,目前南京正在努力提高首位度,增加經濟體量。因為只有體量增加了,才能進一步增強和提高城市的輻射能力。

他分析,像南京這樣的省會城市的科教文化資源雄厚,各種高端生產要素在省會城市的聚集度比較高。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業、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資源必須要配套,在這個過程中,省會城市比非省會城市往往更有優勢。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日前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一,這“兩個第一”,是南京發力提升產業首位度、堅持不懈邁向中高端、探索轉型升級新模式的階段性成果。

在創新驅動方面,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科創型企業1.3萬家,同比增長31%;新增境內上市企業6家,與深圳、上海並列全國第一。“寧聚計劃”半年吸納新就業參保大學生16.6萬人,增長50%。

張敬華表示,雖然城市服務業占比已超60%,這一比例在長三角僅次於上海,但南京在實體經濟、工業規模上還要奮力趕超。追趕路徑,是“移大樹”“孵幼苗”“老樹發新芽”三棵樹並舉。南京軟件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已形成產業集群,各環節有龍頭企業,關鍵點有核心技術,將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地標。

首位度不斷提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南京的首位度也在不斷提升,省會的中心引領作用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17年,南京GDP占江蘇全省比重達13%,比2010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未來,南京的首位度將繼續上升。張敬華表示,南京要敢於對標國內一流、全球先進,千方百計謀首位,矢誌不渝爭首位,一心一意幹首位。要進一步增強省會意識、強化省會擔當,跳出南京看南京,著眼全局看南京,解放思想再深入,改革開放再出發,努力提高發展能級、發揮更大作用。

他介紹,南京所追求的首位度提升,應當具備五大指向,即創新首位度、產業首位度、功能首位度、生態首位度和開放首位度。

通過發揮南京的創新策源、資源配置、交通樞紐和綜合服務等功能,全力提升省會城市的樞紐、集聚、輻射、引領、服務功能,是未來南京將著重發力的方向。這里面,交通基礎設施的打造十分關鍵。未來將通過構建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狀交通網絡,推動以南京為中心的全省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在揚子江城市群、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全省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相比蘇州、無錫,南京最大的區別是服務業的生產要素十分發達,包括科教資源以及一些區域性總部、金融資源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後,無論是擴大內需還是創新驅動,南京的優勢都是十分明顯的。

在科教資源方面,南京211、985大學雲集,而且在去年9月份公布的全國雙一流名單中,南京僅次於“教育第一城”的北京(29所)和國際大都市上海(13所),以12所排名全國第三,在校大學生超過了70萬人。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分析,一個城市的創新活力取決於當地的市場機制、社會文化、創新資源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幾個方面。南京的高教實力僅次於京滬位列第三。大學同創新有關聯,但大學僅僅是創新的源泉和種子,並不能直接等同於創新。除了創新的種子,更需要關註創新的土壤、市場環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47

孵化自己的臺積電 江蘇籌建集成電路工藝研究所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積電”)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目前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專業積體電路制造服務公司。如今,江蘇省也想孵化出自己的“臺積電”。

“臺灣工研院當年孵化出了臺積電,我們就是想通過這種模式來創新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走出一條新路子,孵化出我們自己的臺積電。”8月24日,在江蘇南通舉行的2018集成電路產業技術研討會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胡義東介紹了目前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研究所(下稱“工藝技術研究所”)設立的緣起與初衷。

胡義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工藝技術研究所建設所需的幾個條件,包括資金、團隊、地點的初步遴選、運行機制、基本框架都已經擬訂。今年年內會確定工藝技術研究所在哪里落地。

今年3月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省集成電路產業銷售總收入為1687.68億元,同比增長17.82%。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411.3億元。按此計算,2017年江蘇省集成電路銷售額在全國占比為31.19%,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

然而目前,江蘇省1700億的產值中有一半是封測產值,還存在產業結構失衡問題。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省集成電路三業中,設計業占比18.65%、封測業占比66.59%,明顯偏重於封測業。

胡義東表示,江蘇省要發展集成電路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就需要更大力地發展前端的IC設計和制造產業,工藝技術研究所正是希望通過構建一個8英寸的中試線制造平臺,來帶動江蘇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目前,蘇州、南京、無錫、南通等地在遴選競爭中各有優勢。

無錫市是江蘇省甚至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城市,為國家微電子產業南方基地。2017年無錫集成電路三業總量占全國總量的12.39%,占全省總量的50.83%。

無錫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等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其中封測行業規模位列全國第二。

南京市是中國主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2016年江北新區被列為江蘇省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地。

2015年臺積電宣布將於南京江北新區浦口經濟開發區建設12寸晶圓廠,引來自世界各地百余家集成電路企業安家江北新區,涵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制造等產業鏈上下遊全部環節。

蘇州市同樣屬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基礎較好的城市之一,曾引進過英飛淩、飛兆半導體、AMD、瑞薩等一系列國際大廠。2016年蘇州位列全國集成電路產值前十大城市之一。

“現在支持力度比較大的是蘇州,我們17個研究所有11個在蘇州,蘇州力量很強。”胡義東對記者表示。

在談到南通時,胡義東對記者表示,南通現在也是江蘇省集成電路的重鎮。“南通的優勢在於:一方面南通現在有一條8寸的舊線,如果能把這條線用起來,非常好;另一方面南通現在的土地、人力和社會生活成本比較低。此外還要看政府的支持。”

如今,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口值已超過原油。根據海關總署數據,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從2015年起已連續三年超過原油,且二者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占據全世界60%的份額。像英特爾、三星等都在中國市場紛紛布局。2014年,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也已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及以四川、重慶、陜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

“集成電路產業是現代工業里最複雜的產業。”胡義東對記者談道,這方面我國現在處於追趕狀態,要另辟蹊徑,走創新的路。

在參加2018集成電路產業技術研討會的嘉賓看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或許可以走一條“柔性低成本開放工藝研究所+示範晶圓廠”的創新路。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03

[基金股]江蘇寧滬(0177)專區

1 : GS(14)@2011-09-20 22:46:4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919392_C.pdf
動手了

類別 車型及規格 調整後收費標準
(人民幣元/車次)
調整前收費標準
客車 貨車 (人民幣元/車次)
小型拖拉機、正三輪 5 20
第一類 ≤ 7座 15 30
≤ 2噸 15 30
第二類 8-19座 15 30
2-5噸(含5噸) 25 40
第三類 20-39座 25 40
5-10噸(含10噸) 55 80
第四類 ≥ 40座 25 40
10-15噸(含15噸)
20英尺集裝箱車
70 100
第五類 >15噸
40英尺集裝箱車
80 120
2 : redponza(12862)@2011-09-21 20:03:19

Hi greatsoup,
The dividend yield for the whole sector of highway stock is high. Do you think they are a better investment than REIT?
3 : GS(14)@2011-09-21 21:39:54

前景有點不明,但REIT 好似前途好D,但當然就貴D
4 : andy(858)@2011-10-28 20:55:4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28739_C.pdf

三季度報
5 : GS(14)@2011-10-29 15:35:2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28739_C.pdf
大致持平
6 : GS(14)@2012-03-25 11:11:4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203231267_C.pdf

◇ 发展策略
展望未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必将带动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为我们探索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收费政策调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等因素将对公司未来主业发展和盈利增长带来不确定性,过度依赖收费业务已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积极谋划公司的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为此,公司在2011年深入开展了“十二五”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根据核心竞争力确定战略定位,实现公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描绘了发展蓝图,明确了行动方向,但唯有行之有效的执行,才能将目标变为现实。
2012年是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这是公司能否成就长远目标的关键节点,我们必须起好步,开好头。公司应该认识到,战略体系建设不仅仅是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工作,而更应该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系统工程。员工是战略最终的实施者和实现者,公司应该对员工加强战略的宣贯工作,使全体员工对战略发展规划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公司上下形成共识,从而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共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有效的措施作为支撑保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丰富经验,锤炼了一支专业进取的管理团队和勇于接受挑战的员工队伍,塑造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品牌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这些都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石,决定了公司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新的跨越。但是未来的发展将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基础设施这一行业,而是要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我们在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储

备、企业文化、以及与充分竞争市场环境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仍显不足,都要有针对性地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因此,公司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建立起更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架构体系,明确部门职能,加强分工协作;要树立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竞争优势;要建立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关注核心人才队伍的培育工作;要努力构建与企业未来发展脉络一致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用以规范和引导每位员工的自身行为,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并转化为公司整体的竞争实力;在管理机制方面,要引进新的标准,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工作绩效。这些措施的有效施行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的管理根基,对公司长期、健康的发展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目标不是一步达成,但必须迈出坚实的第一步。2012年,公司将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分解,构建量化战略指标体系,以此作为战略执行的重要工具。公司也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结合行业、环境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定期进行诊断评估,及时进行战略目标和措施的调整,从而保证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
“十二五”战略规划为宁沪公司绘制了新的发展蓝图,新一轮的发展序幕已经拉开,本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全体员工有信心、也有能力去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同时,公司也更需要得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信任,在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共进!
7 : GS(14)@2012-03-25 11:13:14

(四)前景与计划
1、业务经营环境分析
◇ 区域经济环境发展
2012年,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有可能继续下降,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略有降低,宏观经济存在下行的可能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决定交通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虽然客货运输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增速有可能放缓,从而影响到道路交通流量的表现。
交通流量虽然短期受到经济下行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处于稳步增长轨道。同时,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进一步完善,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以及居民消费升级,公路客货运输需求将逐步释放,从而推动收费公路行业的持续发展。
在区域经济环境方面,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以上海为龙头不断向外辐射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带动上海通往江苏、浙江、安徽的辐射线路交通流量。同时,随着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江苏作为连接中部和东部沿海港口的交通走廊,为车流量的长期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 区域交通环境发展
江苏省的高速公路网络特别是苏南路网的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根据江苏省第二轮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至2015年,高速公路网络总里程将突破5200公里,“十二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150公里,而这部分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本集团经营区域来自新建公路的分流压力十分有限。铁路运输方面,自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开通运行以来,并未对道路交通流量带来明显影响,公路、铁路的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因此,集团收费公路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会相对比较稳定。
◇ 公路收费政策
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根据《通知》要求的进度安排,本次专项清理将于2012年5月底完成阶段性工作。目前两阶段江苏省政府出台的整改措施对本公司主营业务影响甚微,下一阶段是否还会有进一步的清理措施目前尚不明朗,本公司将会根据政策变化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虽然本次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政策风险,但基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来收费公路仍将是国家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交通部规划,政府将研究构建“两个路网体系”,即统筹发展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高效率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体现政府普遍公共服务的“非收费公路体系”,高速公路未来将成为我国收费公路网络主体,仍具有稳定的发展空间。
2、业务发展目标及措施
◇ 收益目标
基于对2012年经营形势和政策环境的预期,管理层认为集团业务经营面临一定不确定因素,因此设定2012年度总收入目标力争超过人民币77亿元,考虑到人工及配套业务成本增长因素,经营成本及相关费用目标力争控制在人民币47亿元之内,实现税后净利力争超过人民币23亿元。
◇ 计划措施
根据2012年总体经营形势,为了确保全年盈利目标的实现,以及为未来战略发展做好谋划准备,本集团2012年的重点工作措施包括:
(1)推进“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的宣传推行。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的“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一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将积极开展规划的宣贯工作,使员工对未来战略发展规划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同时,公司将对规划提出的战略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分解,构建量化战略指标体系,以此作为战略落实执行的重要工具。稳健有序地推进公司战略发展,积极推进战略布局,为保证2015年全面达成战略目标,今年必须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推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代化建设。公司将研究制定科学、系统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将其作为今后2-3年内衡量公路营运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标准,并按此标准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以道路使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全力打造“智慧”高速、“畅行”高速、“温馨”高速的服务品质,以最优质的现代化服务回馈社会。
(3)推进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2012年公司将积极推进成立信息化专职机构,统筹规划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和生产管理的有机融合以及和内控、
贯标体系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现有各个生产和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决策、指挥、生产和服务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提高经营管理和生产服务效率。
(4)提升道路管养和安全保畅能力。不断提高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深化管养分离,完善预防性养护机制,加强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对突发事件和恶劣天气的处置能力,通过积极的营销手段扩大ETC用户规模,改善收费道口通行效率,以服务提优为目标,实现一流的工程品牌向一流的服务品牌的转变。
(5)积极应对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根据《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内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将于2012年5月底完成阶段性工作,在此阶段不排除还会有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可能会对公司的主业经营带来影响。本公司将与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商讨解决方案。
(6)有序推进地产项目的开发销售。根据国家政策及市场形势,进一步调整发展步伐,按计划做好现有项目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并逐步创建公司产品品牌。把握政策动态,认真评估沪宁沿线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和投资分析,在充分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合适的项目投资机会,适当增加土地储备,拓展业务空间。
贯标体系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现有各个生产和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决策、指挥、生产和服务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提高经营管理和生产服务效率。
(4)提升道路管养和安全保畅能力。不断提高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深化管养分离,完善预防性养护机制,加强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对突发事件和恶劣天气的处置能力,通过积极的营销手段扩大ETC用户规模,改善收费道口通行效率,以服务提优为目标,实现一流的工程品牌向一流的服务品牌的转变。
(5)积极应对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根据《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内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将于2012年5月底完成阶段性工作,在此阶段不排除还会有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可能会对公司的主业经营带来影响。本公司将与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商讨解决方案。
(6)有序推进地产项目的开发销售。根据国家政策及市场形势,进一步调整发展步伐,按计划做好现有项目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并逐步创建公司产品品牌。把握政策动态,认真评估沪宁沿线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和投资分析,在充分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合适的项目投资机会,适当增加土地储备,拓展业务空间。
8 : GS(14)@2012-03-25 11:14:19

盈利沒大進,財務穩健...
9 : greatsoup38(830)@2012-07-15 11:31:36

2012-7-13 HJ
...
江蘇寧滬於2009 年起參與房地產業務,經過調整,集團是否已避過低潮,仍有待觀察。一個商住項目已在銷售,並接近售罄,面積4.23 萬方米,相信明年可帶來利潤。另一項寫字樓快將預售;御富豪酒店已通過項目報建,另有兩個住宅項目籌備預售,如市場情況不變,預期為未來帶來利潤。

於完成收購沿江高速後,估計其借貸淨額約56 億元,淨借貸比率約29%,可以接受。

經過國道收費站撤除後,相信收費公路的清理工作已完成,此後將不受此問題困擾,市場評價亦不受此影響。不過,公路股與經濟發展有關,短期發展仍待經濟形勢轉好。

現價6.97 港元, P╱E 約12 倍, 息率6.35%。評價已是收費公路之冠,其P╱E 逾10倍,只有滬杭甬(576)可與比較,但仍是江蘇寧滬較高。收費公路的評價以其所屬地區經濟為主,滬杭甬的缺點是經營證券業,已對其業績有所影響,江蘇寧滬兼營地產也是缺點,但至今仍未對業績帶來不良影響。

戴兆
10 : GS(14)@2012-08-17 23:50:5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17596_C.pdf
報告期
(2012年1-6月)
上年同期
(2011年1-6月)
本報告期
比上年
同期增減
(%)
營業利潤
1,699,602
1,751,675
-2.97
利潤總額
1,695,344
1,745,318
-2.86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
淨利潤
1,260,780
1,299,491
-2.98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
淨利潤
1,264,834
1,302,657
-2.90
基本每股收益(元)
0.25
0.26
-2.98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
基本每股收益(元)
0.25
0.26
-2.90
稀釋每股收益(元)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
6.71
7.26
減少0.55個
百分點
經營活動產生的
現金流量淨額
1,464,166
1,977,858
-25.97
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
現金流量淨額(元)
0.29
0.39
-25.97

...
5.3 前景及計劃
1. 經營環境分析
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國及區域經濟依然持續回落,從而影響到整體的貨車流量表現,雖然國家已經出台了部分宏觀調控措施以保持經濟的平穩運行,但這些措施何時能在本區域內見效,以及實施效果何時能夠帶動貨運需求的恢復,目前仍難以預料。從目前道路的營運表現來看,六月份貨車流量略有恢復,但這一趨勢能否延續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另一方面,收費公路清理工作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今年五部委及江蘇省政府已經陸續頒佈了一系列清理措施,在年初調低最低收費標準的基礎上,今年7月份,江蘇省政府再次發佈通知,自2012年7月15日起撤除312國道滬寧段南京收費站、洛社收費站(含堰橋收費點)、西林收費點,將直接帶來日均約15萬元左右的收入損失,導致312國道的虧損情況進一步擴大,涉及債務補償、管養事宜將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另行研究決定。截至2012年6月30日,312國道滬寧段收費公路經營權無形資產賬面淨值約為23.8億元,以2012年1-6月份累計通行費收入統計,所撤銷的收費站點約佔全線46.69%;以2012年1-6月份累計過站收費流量統計,所撤銷的收費站點約佔全線46.13%。
近日,國家五部委再次頒佈了收費公路重大節假日對小車免費通行的政策,按照實施意見,估計全年將對本公司造成2.5%-3%左右的通行費收入損失,目前地方政府尚未頒佈具體實施細則,預計免費政策最快將於國慶假期執行。
2. 下半年工作重點
根據下半年總體經營形勢,為了確保全年盈利目標的實現,以及為未來戰略發展做好謀劃準備,本集團下半年的重點工作包括:
(1) 積極應對政府頒佈的收費公路清理相關措施,做好節假日小客車免費放行準備,特別是312國道站點撤除後,就相關人員安置、道路管養、債務補償等後續問題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的溝通,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案,盡力減少資產和業績的損失,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
(2) 推進「十二五」戰略發展規劃的宣貫執行,對規劃提出的戰略關鍵績效指標進行分解,構建量化戰略指標體系,建立戰略規劃定期回顧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公司「十二五」規劃對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引領作用,保證戰略發展規劃的有效執行。同時,積極探索分子公司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提升盈利能力與發展空間。
(3) 推進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代化建設,加快現代化指標體系的建立進度,以道路使用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完善養排工作程序,提高清障救援及時性,加強營運現場管理,保持優良的道路品質和通行環境,以「智慧、暢行、溫馨」為目標,打造高速公路管理與服務品牌。
(4) 推進公司信息化建設,加快專職機構的設立,落實信息化規劃的實施,優先實施需求迫切、技術成熟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如通信系統改造、路況信息數據採集等,統籌規劃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台,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共享,為決策、指揮、生產和服務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服務效率。
(5) 加強成本控制,著重加強預算管理和專項支出的控制。在目前的經營環境和貨幣政策下,通過積極有效的融資活動調整債務結構,降低財務成本。同時,繼續探索風險可控、收益可觀的短期理財方式,提高公司短期儲備資金的管理效率。
(6) 把握市場動態,有序推進地產項目的開發和銷售,並做好首個樓盤交付工作,創建公司產品品牌。完成對子公司寧滬置業公司的增資工作,進一步提升寧滬置業公司作為房地產業務平台的開發規模及市場融資能力,加強市場調研,把握合適的項目投資機會,適當增加土地儲備,拓展業務空間。
11 : GS(14)@2012-08-17 23:52:39

盈利跌3%,至12.9億,債輕,經營成本增加

(1) 收費業務成本
報告期內累計業務成本支出約人民幣1,808,823千元,同比增長約7.60%。其中,收費公路業務成本約人民幣687,516千元,同比增長約7.27%,毛利率下降約1.70個百分點。在成本構成中,折舊與攤銷成本基本與交通流量保持同步增長;去年因迎接全國公路養護大檢查,路橋養護成本及系統維護成本處於較高水平,本報告期此兩項成本同比下降約6.04%及42.69%;同時,由於人工成本的增長,以及高速公路ETC收入增長導致聯網服務費的增加和發生的相關ETC促銷費用,導致徵收業務成本同比增長人民幣29,370千元,增幅約18.48%。其成本結構與變化情況如下:
收費公路業務
成本項目
報告期
所佔比例
去年同期
所佔比例
同比增減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
折舊及攤銷
457,044
66.48
431,340
67.30
5.96
徵收業務成本
188,344
27.39
158,974
24.80
18.48
路橋養護成本
33,609
4.89
35,770
5.58
-6.04
系統維護
8,519
1.24
14,866
2.32
-42.69
合計
687,516
100
640,950
100
7.27
12 : GS(14)@2012-10-28 11:06: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026527_C.pdf
年初至
報告期期末
(1-9月份)
本報告期
比上年同期
增減
(%)
歸屬於上市公司
股東的淨利潤
670,725
1,931,506
10.90
基本每股收益(元)
0.1331
0.3834
10.90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
基本每股收益(元)
0.1356
0.3866
11.66
稀釋每股收益(元)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加權平均淨資產
收益率(%)
3.74
10.43
增加0.25
個百分點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
的加權平均淨資產
收益率(%)
3.80
10.51
增加0.27
個百分點

債一般,業績稍進
13 : greatsoup38(830)@2013-03-24 18:45:18

盈利跌2%,至23.8億,輕債
14 : greatsoup38(830)@2013-03-31 17:26:24

http://www.eif.com.hk/EssenceWeb ... 0&dl=0&t=1364721418
177 report
15 : greatsoup38(830)@2013-04-13 20:48:10

2013-04-12 HJ
...
集團現價7.92 元,市盈率13.7 倍,息率5.68%,其市盈率為同業之冠,息率則並非最高,但不因去年業績稍減而改變,尤其是股息比率特別高。展望今年,收費公路的小型客車節日免費全年實施,繼續減少支出,希望物業銷售帶來貢獻,使股息維持去年水平,可以收息為主,股價升值則待其他因素配合。

戴兆
16 : greatsoup38(830)@2013-06-14 00:40:43

買銀行
17 : greatsoup38(830)@2013-06-22 16:56:04

2013-06-19 HJ
...
入股銀行消息中性

寧滬對行業政策變化抱保守態度,亦着重於替代交通方式及路網分流風險,高鐵的建設,以及平行線路和可代替線路不斷增加,分流將為通行費收入帶來負面影響。作為以收費公路為主業的寧滬,逐步拓展其他投資機會,是可以理解,但目前非主業規模仍小,入股江蘇銀行消息只是中性。

寧滬高速現價8.14 港元,往績P╱E13.9 倍, 息率5.59% , P╱B1.68 倍,收費公路表現平平,只賴房地產業務的貢獻,預期業績穩定,變化有限,其股息政策穩定,對股價有肯定支持,儘管其P╱E 已是同行之冠,相信表現仍可與大市同步。

戴兆
18 : GS(14)@2013-08-24 00:53:28

增8%,盈利增至13.6億,輕債
19 : greatsoup38(830)@2013-11-03 12:28:33

2013-11-01 HJ
...
第三季業務有進一步發展,已與協鑫燃氣成立合營公司,早期試點在寧滬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建設LNG 加氣站。目前寧滬已在經營加油站,由於國家推廣以氣代油,加氣站是給予消費者多一選擇。合營公司的經營業務,包括於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置液化天然氣及壓縮天然氣加氣、電動汽車充電、換電站投資、建設及營運太陽能屋頂發電等。

合營公司已經江蘇國資委備案審批,正在辦理註冊登記手續,註冊資本為3000 萬元,寧滬佔48%,表面看來規模有限,暫時是試辦性質,如可行將再增加投資。因早已設油站,再設氣站是競爭,但配合市場發展,不存在競爭問題,或可受惠於用氣消費者的增加。

其他的變動,是增持寧滬投資股權5%至全資擁有。原佔30%權益的常嘉高速新建項目,因沿線徵地,由地方政府作為注資,因而增加資本,基於地方政府參與可積極推進項目,寧滬放棄優先增資權,股權已降至22.77%。至於認購江蘇銀行2 億股(1.9249%),已付代價10億元,並已完成手續。

寧滬為適應市場的變動,於高速公路的發展放緩,只參與常嘉高速項目22.77%的投資,投資總額約41億元,資本金比例為46.12%,寧滬應佔投資4.31 億。隨着政府收回部分公路,寧滬於高速公路投資的比例,將因其他業務增加而使比例下降,但只是緩緩下降,還得看其他業務的增長程度。

銀行投資達10億元

寧滬的策略仍以高速公路為主,其他較具規模的投資為銀行及相關業務,亦作股權投資,此等股權為綜合性,但以路橋為主,而物業則在發展中,於高速公路的服務區業務持續進行,加氣站是新嘗試,日後發展屋頂太陽能發電,相信亦只供高速公路用途。

以高速公路為專業的寧滬,投資其他業務並不龐大,基於實際需要,投資於銀行及物業發展已是較具規模,其中銀行的投資達10 億元,已是其中之最。預期再有的非高速公路業務的發展,應以合作形式為主,寧滬只是專業於高速公路,不能期望大量投資於其他業務。

第四季的業績展望,去年國慶節已實施小型客車免費,今年路費收入應與去年相似或稍增,業績將無大變化,較難預料的,是物業銷售帶來的貢獻,雖已預售,仍受完成期所影響。

年初寧滬表示力爭全年純利超過23 億元,因路費收入較預期為佳,而去年第四季純利約4 億元,因而全年業績應逾23 億元,連同非經常性項目,應在25.5 億元以上。核心每股盈利大致與上年相似,總盈利每股可增約10%。寧滬一直維持高股息比率,2012 年達78%,2011 年亦達75%,每股股息36 分,相信只是維持或作小量增長。

現價9.76 港元,預期P╱E15.2倍,息率4.9%,P╱B 2.03 倍,其業績大致穩定,特別是高速公路已恢復適量增長,派息一向穩定,其他投資雖未能期望過大,此等輔助性業務將漸漸帶來增長,是可以看好中長線公路股中,寧滬相對於同業是較為穩定者,更難得的是股價可以持續向上。除非是市場利率有相當升幅,使其息率缺乏吸引,否則持續看好中長線。

戴兆
20 : MrYeung(15476)@2014-01-21 20:59:02

177
21 : GS(14)@2014-04-27 18:55:35

177
22 : greatsoup38(830)@2014-04-28 00:39:32

2014-04-25 HJ
...
該公司認為,自節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及綠色通道(鮮活農產品)免費後,未有進一步負面影響的政策出台,行業環境相對平穩,去年公佈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案,雖未有結論,預期一段時期保持穩定,行業政策將更加明朗。但寧滬涉及其他業務(包括房地產),經營存在不確定因素,設定2014 年總收入目標超過83 億元,按年增加9.2%;力爭稅後淨利超過25 億元,較去年總利潤下降7.4%,這是寧滬的預測,相信對房地產業務有所保留,而出售鎮江支線其餘收入能否入賬,尚難肯定。

寧滬現價8.8 港元,P╱E 13.2 倍,息率5.36釐,P╱B 1.82 倍。市場評價較高,原因是江蘇省較為富庶,2013 年GDP 增長9.6%,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數。但管理層預測今年業績將降,相信差距不致太大,相對於其他公路股表現是較為穩定,亦不易突然大升。其他股份炒收窄差價,與寧滬無關,不宜人云亦云,熟悉股份有助投資策略的改進。

戴兆
23 : GS(14)@2014-09-03 01:57:58

盈利降1%,至13.4億,輕債
24 : greatsoup38(830)@2014-11-17 00:47:22

2014-11-14 HJ

江蘇寧滬升幅有限收息無妨   

中國計劃重新振興「絲綢之路」,將設立專項基金以協助發展,江蘇等8省已為此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聯動合作意見,並成立合作聯盟。消息曾刺激江蘇寧滬高速(00177)股價上升,但業績後便回落。

重振絲綢之路應是中長線計劃,江蘇省參與合作聯盟,應是涉及可能發展,對江蘇寧滬有利,可以理解,但畢竟非短線可以反映,業績更為實際。

江蘇寧滬首三季盈利20.68 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減少4%;第一季是增長0.3%,上半年減退6.4%,第三季已見好轉,但首三季仍跌。

集團旗下主要的寧滬高速因附近高速開通而被分流,上半年尤甚,第三季已轉穩定,日均交通流量同比已增加2.9%,其中客車流量增長7.05%,貨車則下跌7.33%;首三季通行費收入仍增1.7%,連同配套業務、地產業務、廣告及其他收入計,則增長5.92%。業務成本上升12.72%,其中地產業務成本增幅較大,首三季營業利潤因而下降1.25%,受上年同期的非營業收入增加影響,淨利潤因而下跌4%。上年同期出售滬寧高速鎮江支線收入8876 萬元,期內同類收入只有545萬元;如剔除營業外收入,淨利潤則增加3%。

業務趨多元 成效未顯現

今年起,江蘇寧滬根據實際情況,對資產折舊率作出調整,預計全年業績因而減少2240萬元。近年江蘇寧滬於高速公路的發展並不積極,興建中的高速包括鎮丹高速70%,投資4 億元;原本投資常嘉高速30%,後者增資,寧滬放棄優先認購權,持股攤薄至22.77%。

另一方面,集團增加投資房地產,已購入土地儲備4.8萬方米,耗資10.5億元;亦積極投資於金融業,包括江蘇銀行1.92%(2億股),投資額10億元;亦佔金融租賃股權10.66%及洛德基金39%,投資約2.4億元。較新的發展是合資在滬寧高速沿線服務區建設LNG加氣站,佔48%,初步投資2880萬元,已獲批准4座加氣站試點,準備開工建設。

集團預測全年盈利25億元,較上年減少5.6%,目前首三季盈利已達20.68億元,估計全年業績將可超過25億元,但與2013年的26.48億元比較,升跌均較輕微。至於股息,2012年每股36分,派息比率77.4%;2013年每股38分,比率72.3%,儘管今年業績或有輕微變化,估計派息不少於每股38分。

寧滬的應收款項值得注意,2012年7月政府通知寧滬撤除312國道兩個收費點,江蘇省政府於12月12日對補償批覆,對撤銷收費點造成損失按經營權資產賬面淨值予以補償;為此,寧滬已確認應收江蘇省政府補償按資產淨值計為11.24億元,直至今年中,該款仍未收回。

兩項應收賬涉12億人幣

另外,於2013年6月鎮江市政府為加速當地城市化,購入滬寧高速(江蘇段)鎮江支線,代價2.1億元,訂有轉讓合同及付款協議(未說明付款期),該交易的處置已完成,但於2013 年底尚有8403 萬元未收回。管理層表示正與各方積極溝通,以促成早日收回款項,相信該等款項已到期,今年6 月有關鎮江支線的應收款為7403萬元,即上半年收回1000萬元。

兩項有關款項共11.98 億元,對手是江蘇省政府及鎮江市政府,寧滬是國家企業,但已上市,涉及少數股東利益,以利率4% 計,每年損失近4800 萬元,寧滬的損失成為有關政府的收益。作為寧滬的管理層,只能積極溝通追數,總算對少數股東有所交代。國內辦事,陋習未改,如是遞延付款,應該訂明。

寧滬今年高價接近10 元(港元.下同),是年中被過分炒高,最近跌至8.1元水平,高位出現應與「滬港通」有關,現價8.69 元,往績市盈率13 倍,息率5.53%;市賬率1.75倍,其市盈率已是同業較高者,過分搶高並不明智;現在A股股價仍較H股折讓6%,即使「滬港通」開車,對股價幫助已作出反映,持有收息不妨,未來升幅或將受限。

戴兆
25 : GS(14)@2015-01-11 21:31:31

2015-01-05 HJ

江蘇寧滬注資為名 抽水為實   

江蘇寧滬高速(00177)獲控股股東注資,包括兩間公司全部股權共5條公路,全長共252公里,總代價11.64億元(人民幣.下同),並承擔兩公司債務,寧滬以現金支付代價,將使債務水平提升,對整體業績暫無貢獻,儘管是注資,對股價仍無刺激。

寧滬收購寧常鎮溧公司及錫宜公司,前者擁有寧常高速(87.26公里)及鎮溧高速(65.65公里),經營權至2032年9月。後者擁有錫宜高速(69.3公里)、陸馬公路(10公里)及無錫環太湖公路(20公里),收費期由2028 年9 月或2031 年10 月。寧常鎮溧於2014 年9 月底股東權益2.1 億元,收購代價5.02 億元。錫宜股東權益6.59億元,收購代價6.62億元,均按專業評值及國資委評估為準。收購寧常鎮溧包括承擔有息債務不超過75億元(2014年9月為72.95億元)。錫宜公司亦有債務,但並無提及。

截至2014年1至9月止期間,寧常鎮溧淨虧損2.4 億元(2013 年全年虧損4.5 億元,2012 年虧損4.66億元),主要是財務費用的影響,錫宜公司2014年1 至9 月虧損341 萬元(2013 年度虧損2800 萬元,2012年度虧損2123萬元),同樣是財務費用所影響,收購完成後,計劃將錫宜合併,至於寧常鎮溧則將債務轉為股本,以降低債務成本。至於錫宜公司,其虧損已在收窄,而通行費收入仍在增長,完成收購時可望收支平衡,其後將倚賴通行費收入的增長,去年首三季通行費收入增長9.7%。

因承擔債務重,兩項收購是以寧常及鎮溧為主,其中寧常高速涉及戰略影響,寧滬高速受其分流,車流量增幅顯著放緩,尤其與寧常高速平行的滬寧高速西段,今年首3季,車流量增加1.46%,其中貨車更跌8.13%,以致滬寧高速第3季收入按年出現下降。寧滬認為收購寧常高速可消除分流影響,此說頗有疑問;收購只是看好其增長前景,是更為實際的說法。

可注意的是,完成收購後可受惠於稅務得益,寧常鎮溧現有累計未彌補虧損17.23 億元及可抵扣暫時差異3823 萬元。於收購後,經過債轉股,財務負擔顯著降低(實際是債務轉移至寧滬,相當於寧滬注資),預計寧常鎮溧可於完成債轉股後扭虧為盈,這是技術性調整所得稅務收益。另一注意的是,2017年的息稅前盈利只是保證2.99億元,而2014年首3季的財務費用已是3.54億元(折合全年約4.72億元),豈非至2017年息稅前盈利仍未能抵銷財務費用,這是指寧常鎮溧而言。看來收購並不理想,只是配合國企改革方向,名義上是做強上市公司增大規模,實則是向上市公司抽水,其股價未受注資刺激,必有原因。

戴兆
26 : greatsoup38(830)@2015-05-03 19:17:39

2015-05-02 HJ

寧滬高速待重組後發力   

江蘇寧滬高速(00177)上月初曾單日上升8.7%,至11.46元,相信是炒AH股差價,其後反覆打回原形,於第一季度業績公布後稍為上升,仍未能追上月初高價。

2015年寧滬高速第一季淨利潤7.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12%,而2014年同期僅增0.29%,2014年全年則跌4.9%,每股盈利0.51元,每股股息0.38元,與上年相同,股息比率達74.5%,是頗高水平。

靠非營業收益「撐住」

寧滬2014年的收入增加3.48%,主要的收費公路表現有榮辱,寧滬高速平均日車流量增,而日均收費則跌,是客貨車組合比例的變動。寧連公路受限行外地貨車影響,交通流量明顯下降,車流量跌12%,收入則跌18.4%,而寧滬高速收入跌0.68%,321國道滬寧段跌0.81%,其餘廣靖高速、錫澄高速、蘇嘉杭高速及江陰長江公路大橋等收入均有7.8%至9.3%的增幅,整體通行費收入微升0.5%,除廣靖、錫澄高速的毛利率上升外,其餘均跌,尤以321國道為甚。

配套收入(如出售燃油)收入增長2.6%,廣告及其他收入增4.4%,房地產銷售增237%,至2.53億元,但少於預期,只獲利268萬元,按年反跌90%。期內增購南京南部新城2號地塊,並與洛德基金合作,寧滬佔20%出資7000萬元。

去年的營業外收入減少80%,主要是上年出售滬寧高速鎮江支線收入8876萬元,全部營業外收支實減5800萬元。去年整體盈利減少1.33億元,其中約44%是受非正常營業所影響。

2015年首季盈利增加7700萬元,期內寧滬高速日均收費轉穩,而寧連高速收入跌幅擴大至29%,收費公路收入按年仍增0.59%,配套收入跌19.5%,廣告及其他增長19%,銷售樓宇增228%,至1171萬元,整體業務收入下跌4.57%,而營業成本下降12.4%,對業績有利,財務費用亦較前跌9%(660萬元)。

期內盈利包括公允值變動收益1285萬元,按年增1210萬元,是基金公允值增加。另外,投資收益扣除聯營合營企業貢獻淨額較上年同期增加3800萬元,是投資江蘇租賃所派現金紅利,以及上述南京南部新城地塊,股東借款帶來的利息收入。

另外,312國道的南京及洛社收費站以及西林收費站,江蘇省政府對撤銷收費站所造成損失予以補償,寧滬高速的賬面已確認應收江蘇省政府補償金11.24億元,於2014年底尚未收回,今年3月20日,收到控股公司(交通控股)承諾函,由其代政府支付補償,因尚未提交審計結果,控股公司的承諾尚未履行。

P/E稍高 息率4.45%

第一季有非營業以外收益及未來可以收回補償而增加收入,將使寧滬高速今年的業績轉而獲得個位數字的增長,股價為此而轉好是有理由支持,現價10.68港元,往績P/E16.7倍,息率4.45%,P/E稍高,而息率亦配合。

寧滬高速的實際業績,仍待完成龐大收購而定;按計劃,將以81.6億元收購寧常、鎮溧及宜高高速,由於去年底協議,仍待完成及重組,雖已獲保證收益,但未如理想,待重組資本以作配合,因未完成,對今年業績的影響只在估計之中。論基本條件暫時是一般,只能希望收購重組帶來較佳效果。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寧滬高速待重組後發力
27 : greatsoup38(830)@2015-08-31 01:41:22

重債,盈利增49%,至17.4億
28 : greatsoup38(830)@2015-09-07 00:18:22

2015-09-05 HJ
寧滬高速息率高可吼   

江蘇寧滬高速(00177)上半年淨利潤增長46.18%,扣除非經常性項目後仍增23.75%或人民幣2.81億元,對於以收費公路為主的寧滬高速而言,令人驚奇。細讀業績報告後,原來是收購合併後,財務報表對上年同期賬項重述比較的結果,實際會有相當差異。

收購合併錫宜公司及寧常鎮溧公司於6月下旬完成各項手續,賬項已予合併,根據協議,該等公司於去年9月底評估日次日起,有關損益由寧滬分享或承擔,因而該等公司的賬項已於年初起合併,而上年比較數字亦作重述,作為去年初已完成合併作出比較。該等公司去年虧損,因而重述前淨利潤13.44億元,重述後則為11.81億元,減少1.63億元。上年數字下跌,相對而言現年數字增幅較大。

寧滬上半年淨利潤17.26億元,較上年同期重述前增長28.4%,較重述後增長46.18%。扣除非經常性項目後淨利潤14.63億元,較上年同期重述前增長8.8%,較重述後增長23.75%。收購寧常鎮溧公司後,寧滬大量注資債轉股,財務費用大減,扭虧為盈,利潤可用於彌補前5年虧損,確認遞延所得稅3.09億元,綜合計算,使寧滬上半年所得稅費用由上年同期的4.15億元急降至1.3億元,是寧滬上半年盈利增長的主因。扣除非經常性項目淨利潤14.63億元,較上年重述前13.44億元增加1.19億元,較重述後的11.81億元增加2.81億元,而稅項的影響已使淨利潤增加3.09億元,可見寧滬期內的經營利潤出現下跌輕微。

資料顯示,上半年寧常鎮溧公司淨利潤增長73.7%至1.58億元,錫宜公司淨利潤跌6%至5950萬元,寧常鎮溧經過債轉股(債項約75億元),以致出現利潤,促成遞延稅項確認,是寧常鎮溧的個別安排,實際是債項轉由寧滬承擔,於綜合賬的財務費用為4.06億元,表面上低於上年同期重述後的4.44億元,但較重述前的1.53億元大增。綜合賬顯示,6月底總借貸138億元,去年同期重述前僅45億元,所增93億元,是用於上述債轉股以及收購以至其他資本支出。

各收費高速通行費增2%

上半年寧滬各收費高速通行費收入增2%,新增兩公司4條高速收入同比增17.5%,其餘原有高速則跌0.44%,包括主要的滬寧高速跌0.7%、寧滬高速跌18.7%,以及312國道減少3.45%。整體收費高速未計財務支出的淨利潤上升2.5%,其中包括仍在虧損的312國道,但已收窄15%。其他配套業務轉虧為盈,廣告及其他增長12.4%,房地產開發利潤激增至4640萬元。其他路橋聯營公司的貢獻增加16.5%,所佔江蘇銀行1.92%股權,賬面值10億元,貢獻1600萬元,佔金融租賃公司股權9.97%,賬面值2.7億元,期內貢獻2388萬元。投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1.718億元3個月期,未有進賬。投資於一項上海黃金的基金約1000萬元,估值有增,自行投資於黃金1571萬元,錄得虧損159萬元。

上半年寧滬業績只是一般,而因收購合併帶來的重述增長甚大,除稅務受惠外,比較上只有物業開發收益增加,嚴格而言,不考慮稅務一次性受惠,實際應是減少。

新收購的寧常鎮溧上半年收入增25.3%,而錫宜公司收入微跌,兩者平均收入仍增17%,希望可以成為未來增長動力。而312國道兩站撤銷補賠工作仍在進行之中,有待解決。

下半年展望,因缺乏一次性稅務受惠,業績應遜於上半年,考慮新收購的寧常鎮溧的增長,若房地產開發利潤維持,希望全年除非經常性項目利潤與去年相似,變動不大,換言之,新收購未能有明顯貢獻,只能希望未來的增長。市場對寧滬的評價一直較佳,P?E為同業之冠,息率也是偏高水平,尚屬合理。應注意的,所公布的中期增長率特高,只是會計處理方式使然,可維持評價但不宜加分。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寧滬高速息率高可吼
29 : greatsoup38(830)@2015-09-07 23:23:06

oh
30 : greatsoup38(830)@2015-09-13 23:38:45

2015-09-11 HJ
寧滬甩走蝕本貨有利   

本欄日前曾為文討論江蘇寧滬高速(00177),其後被提前終止一項經營權,公告指對營收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實際反而對業績有利,因而為文補充。

寧滬在9月6日接獲江蘇省政府通知,同意撤除312國道滬寧段4個收費站,提前終止滬寧段的收費經營權(包括2012年已撤除的站點),該經營權原定2024年屆滿,將提前於今年9月15日終止,因提前終止的相關經濟補償按相關規定辦理。寧滬指上半年該4個收費站佔營收比例約0.59%,在6月底,寧滬段的賬面淨值約8.3億元(人民幣.下同),提前終止收費權對主營業務及營業收入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終止滬寧段收費經營權

事實上,滬寧段4個收費站上半年的通行費只是2542萬元,確實佔集團總營業收入43.1億元的0.59%,微不足道,也是對營收無重大影響。但上半年錄得虧損9342萬元,則佔經營性盈利14.63億元的6.38%,實際有一定影響,終止經營權後,再無該項虧損,是正面而良好的影響。

上半年通行費收入2542萬元,按年跌3.5%,是受周邊道路的分流影響,營業成本則為1.17億元,按年已減少13%,錄得虧損9342萬元,按年收窄15%。

9月15日起終止收費,營業成本至少大減甚至再無成本,今年餘下時間再無虧損,或是極少虧損(如撤除收費站的費用),即全年虧損肯定少於上年的2.26億元,虧損減少,整體盈利相應提升。假定去年初已終止,則去年的盈利將為此增加2.26億元(8.8%)。

312國道早於2012年已撤除兩站共4個收費點, 相信國道的政策是收回由政府直接管理。在2012年底,江蘇省政府批覆對撤除收費站所造成損失按照對應的收費經營權資產的賬面淨值予以補償。當時賬面淨值為11.24億元,寧滬已確認應收省政府補償金11.24億元。在今年3月,取得江蘇交通控股承諾函,代政府以現金方式全額償還上述款項,但需要有資質的第三方審計確認資產淨值,由於第三方審計單位尚未提交審計結果,該承諾在6月底尚未履行,該項應收款仍未收回,但已無附註詳述。

寧滬剛於6月向交通控股收購兩公司股權,已付現金11.64億元及承擔大量債務,本與上述的補償無關,但既有往來,希望可以較快獲得應收款。

9月15日撤除的收費站,賬面資產淨值約8.3億元,寧滬表示有關經濟補償一旦明確將另行公布。筆者無法估計上述11.24億元拖延3年多未付的原因,希望未來的8.3億元補償盡快支付。

撇除虧損 未來料增長

寧滬表示終止經營權對營收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不能反駁究竟通行費收入不多,但涉及的業績不菲。若考慮312國道整項經營權的相關影響,可以說是重大。

終止經營權,去年的虧損2.26億元不再出現,假若上述的補償11.24億元及8.3億元可以收回,用於償還債務,以年利率4.5%計,每年可節省利息支出約8800萬元。話分兩頭,上述的補償11.24億元拖延3年多,對寧滬的損失應達1.8億元之譜,但寧滬是國企,欠款者是省政府,縱有損失亦難追討,作為上市企業,寧滬對此說明,已是對股東交代。

若兩筆補償款能在年內收回,計及終止經營權後再無虧損,則明年寧滬的整體盈利相應增加3億元或以上,大概可帶來增長10%,是較實際的增長。因此,終止312國道經營權是對寧滬利好,相當於割掉虧損,經此轉變,評價可以加分。而值得注意的是,相關補償可否盡快收取。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寧滬甩走蝕本貨有利

31 : greatsoup38(830)@2015-11-16 00:33:10

2015-11-09 HJ
寧滬高速待消化 9.5元可買  

江蘇寧滬高速(00177)公布第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1.47%,低於上半年的增長46.18%,原因是第三季已無收購重組的稅務抵免,而首三季仍增33.7%;如扣除非經常性項目,則增18.96%。股價受捧,是公路股中距離今年高位最少者,只要稍升4%左右,即可平今年高價。

寧滬第三季盈利7.4億元(人民幣.下同),首三季為24.67億元。寧滬的主要收入為公路通行費,首三季收入增長2.67%,配套收入下降17.63%,地產業務收入增76.53%,廣告及其他業務增長6.18%,總收入則微降0.26%。

通行費收入主要由滬寧高速提供,以日均車流量計增長7.2%;而通行費收入則微跌0.04%,是客車增加而貨車減少所致,但貨車減幅已收窄。新增的4條高速,以寧常表現至佳,日均車流量增40.51%,日均通行費則增34.83%;鎮溧高速車流量增6.87%,通行費則跌4.08%;錫宜高速車流量增6.21%,通行費增8.23%;無錫環太湖公路車流量增4.66%,通行費則增10.9%。通行費增幅大於車流量,顯示貨車增加;反之,則是貨車減少。已被政府撤除312國道餘下4個收費站,日均車流量為7470輛,日均通行費收入13.4萬元,同比分別下跌16.89%及8.06%。

配套收入下跌,主要是油品價格下跌,地產業務收入增76.53%,至3.62億元,已帶來盈利;財務費用減少7.5%,至6.2億元,是利率下跌的貢獻,都是盈利增長的來源。

下半年展望,正常的收入於9月16日起再無312國道的貢獻,收入並無影響,而上半年此國道虧損9340萬元,第三季數字不明,但已於9月15日撤除,即第四季再無收支,與上年比較,預計減少負擔4500萬元,假定其餘業務變化不大,相信全年增長約27%,每股盈利63.5分。以撤除312國道的補償未能於今年實現論。

其後的展望,明年已無312國道的承擔,無虧損相當於增長,所獲補償是例外項目,而過去撤除320國道部分的未收補償款11.24億元,控股公司已承諾支付,9月撤除部分補償,仍待確定,相信由第三方專業機構核實,而賬面淨值為8.3億元,希望補償不少於此數,如補償與賬面值相同,即無撤除收益,只是將資產套現,由於312國道在虧損,撤除後可割掉虧損及可獲運用現金收入,如於今年底解決,連同收回11.24億元,則明年的稅前盈利將為此增加不少於2億元。

內地屢減息財務費續降

寧滬高速於9月底借貸約146億元,解決312國道補償及應收賬,約可減少債項20億元,而國內利率已多次調低,預期財務費用進一步下降。明年的稅項將回復正常,不再有抵免收益,實際的盈利還看業務的貢獻而定,更重要的是,312國道的相關款項何時收取。基本上,今年增長佳,而明年仍可穩定,而今年的增長主要是內部重組財務所獲致的稅務抵免,如視作特殊項目論,則今明兩年增長均較為穩定於10%以下。

寧滬的升勢始自撤除312國道,使其可將虧損的公路套現,相當於立即增加利潤,深高速被政府回購1條至3條公路,仍待落實,未來看資金運用如何彌補回購的損失。

換言之,寧滬的資料已在掌握,而深高速則存在變數,現於6.5元橫行,上望高位是7.9元。至於寧滬,以走勢看,11元的阻力頗大,儘管相差不多,能否突破有待客觀條件配合,畢竟由低位至今的兩個多月,累積升幅已達27%,預期P?E約14倍,也是同業最高,筆者於9.5元水平看好,現在認為要消化,只宜持有或候低再吸。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寧滬高速待消化 9.5元可買
32 : GS(14)@2016-03-28 22:12:43

重債,盈利增36%,至30億
33 : greatsoup38(830)@2016-05-03 02:15:17

2016-04-30 HJ
寧滬高速低吸望中長線  

江蘇寧滬高速(00177)為中國收費公路行業最大的上市公司,直接擁有及參股公路里程已逾820公里。去年經過若干收購,並進行重組合併,賬項及業績有相當變動。而政府終止國道經營權,亦產生經濟補償,業績涉及相當非經常性項目,而配合會計政策需要,已重列2014年賬項,作為相同基準下比較,亦視合併已於2014年初完成看待。

寧滬去年完成收購寧常鎮溧公司及廣靖錫澄公司,並將兩公司資產合併及債轉股,債務73.6億元人民幣轉移至寧滬公司,兩公司得以轉虧為盈,利潤可彌補過去虧損,錄得一次性稅務收益3.26億元。

312國道滬寧股,按省府要求於9月16日起終止經營權,獲補償13.16億元作為收益,去年底已收現金5.26億元,其餘約7.9億元計入應收賬款。為此,經營權的資產損失6.24億元,於計稅後,使集團淨利潤減少4.68億元,均已於賬項確認。

上述兩項涉及的收支,屬於非經常性。正常的公路業務,去年通行費收入增加2.4%,各公路的大致情況,是日均車流量仍有增長,特別是客車增幅理想,但貨車車流量則下跌,主要的寧滬高速的日均通行費收入只能持平,其他則互有榮辱。312國道滬寧段去年收入銳降39%,營業虧損2.22億元,已較上年減少2%。

配套服務經營以銷售油品為主,因油價跌幅大,油品銷售收入下降18.2%,其他餐飲、商品零售等收入約增3.7%,整體業績虧損2062萬元,已減少16%,廣告及其他貢獻利潤2600萬元,亦跌16%。

房地產開發有好進展,累計開工建設59.39萬方米,已完成25.76萬方米,簽約售出5.51萬方米,預售收入5.65億元,已交付3.58萬方米,稅後利潤5972萬元,按年增加25倍,反映開發房地產業務已進入收成期。

寧滬對併購公司通過債轉股,並對債務結構進行調整,利用成本相對較低的融資,提前償還部分借貸,有息債務餘額為134億元,減少8億元,借貸成本亦由6.05%降至4.3%,去年財務費用7.78億元,減少13%。

其他投資主要透過聯營公司投資於公路及橋樑,亦投資於金融資產,包括金融租賃、投資基金及上市證券及理財產品等。

在建設中的投資,有佔22.77%的常嘉高速,已於2013年9月開工,現已完成工程70%,預計2016年建成通車,而佔70%的鎮丹公司,已獲交建局全面委託負責鎮丹高速的建設,工程已展開,預期2018年建成通車。

按中國會計準則計,寧滬去年盈利25.06億元人民幣,較上年重列後增12.5%,但較重列前則稍跌2.6%。2015年每股盈利49.76分,每股股息40分,較上年的38分增加5.3%,股息比率80.4%,仍維持一向股息比率較高的政策。

新政策「營改增」利好

今年展望,董事局預計總收入將超過87億元,經營成本及相關費用目標力爭在52億元之內,去年目標分別為90億元及62億元。

但今年認為經營面臨不確定因素,上述計劃不構成對業績的承諾。管理層表示,中央推行的「營改增」稅項試點,將包括高速公路,而集團項目可於4月底動工,可以沿用舊制計算稅率,但新政策將對集團有利。

從去年的變動看今年業績,312國道經營權終止,該國道去年仍在虧損,終止經營權後不再負擔虧損,但亦再無補償減原值撤銷額之差。

併購公路重組後,稅務利益已享用,今年不再受惠。另外,債務逐漸下降與市場利率平均下降,財務費用將會減少。至於房地產開發,去年預售增長強勁,但寧滬較為保守,不透露今年銷售目標。

寧滬的優點,是規模為上市同業之冠,股息比率較高。去年高價接近11元,今年低位8.5元,以息率計在4.3%至5.6%之間,如無意外,股價將在此範圍變動。現價10.22元,處於中間水平,P?E 17倍,息率4.7%,其P?E高於同業,而H股且較A股有輕微溢價,反映市場對寧滬評價較高。

就現價水平,上望空間不大,若能候反覆回落吸納,則利潤較佳。基本上是中長線投資對象,只是候低吸納較為理想。

?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寧滬高速低吸望中長線
34 : GS(14)@2016-08-02 17:47:45

1777、1778和3669 合作
35 : greatsoup38(830)@2016-09-21 01:09:11

2016-09-20 HJ
江蘇寧滬可中長線投資  

江蘇寧滬高速(00177)將參與五峰山公路大橋及南北接線新項目,以及參與投資溧廣高速公路江蘇段新建項目,這是省級與地方政府間配套合作,寧滬高速代表省級出資,該等項目投資126.29億元(人民幣.下同),資本金佔40%;除北接線項目佔70%外,其餘均佔60%,實際出資不超過42億元,項目總投資的40%將向銀行貸款。

新項目投資回報高

去年寧滬高速曾收購合併寧常鎮溧公司及錫宜公司,該等項目已在營運中,合併後重組債務,業績已改善並帶來一次性稅務受惠。這次參與的項目是新投資,計劃於2017年開工,2020年建成通車。合併項目有佳績為據,新投資項目的車流量只是估計,而且新建成橋樑及公路需要2年至3年培育期,因此新投資消息對寧滬並無刺激,股價仍然偏軟。但投資畢竟有利,是長短期問題,新建投資成本較低,相對投資回報率較高。

寧滬上半年盈利15.59億元,按年減少9.66%, 扣除非經常性項目(主要為上年同期稅項受惠)淨利潤為15.49億元,按年增長5.86%。

物業預售下半年入賬

寧滬高速為主要收益來源,受若干分流影響,客車流量按年增,貨車流量則降,惟各段亦有不同表現;日均通行費收入僅增0.51%。寧常高速日均交通量按年增18.6%,其中客車升22.7%,貨車多6.14%。

以分類業績計,高速公路未計利息支出的純利增長約9%,包括已交還政府的312國道,期內已不必承擔虧損(上年同期虧損9342萬元)。至於利息支出,未披露計入高速公路之數,但利息支出總數較前減少35.6%或1.44億元,主要是重組債務使平均借貸成本下降1.74個百分點至4.15%,估計期內高速公路業績頗佳。

高速公路的配套服務因成品油價下跌,公路沿線銷油收入減少,商店及其他收入則增長。公路沿線廣告收入因互聯網媒體競爭而下跌,但物業管理服務費則增加。

成品油價雖影響收入,惟成本亦下降,且不影響純利反而增加,但配套服務與廣告整合計,變動不大。

房地產開發方面,期內預售達19億元,但只有小量存貨交付,確認銷售額1414萬元,大部分集中於下半年確認,將提供相當利潤。

對於下半年展望,從7月各公路的客貨車表現看,均較上半年為佳,特別是去年新購的兩個項目,表現好於預期,312國道已於去年9月終止經營;去年下半年調整債務,資金成本下降,以及物業的預售,將於下半年確認相當部分,全年經常性盈利將較2015年的26.93億元為佳。

經濟放緩車流量仍增

去年提前終止312國道經營權獲經濟補償13.16億元,去年底已收取5.26億元,今年9月再收3.94億元,尚餘未收款項約3.94億元。寧滬於6月底債務總額128.59億元,債務甚高,約佔權益62%。

董事會仍批准新投資42億元,可見對新投資的信心,消息公布後股價稍軟,相信與財務狀況有關。可以注意的是,新投資的出資是代表省級出資, 看來是省府指示的投資。

寧滬是收費公路的表表者,位於富庶省份,雖然內地經濟放緩,導致貨車流通量下降,惟整體流通量仍然增加,為上市收費公路中的較佳者,特別是股息比率高達80%,此比率未必繼續維持,原因是借貸已見沉重,估計股息比率逐漸降低,但不會大幅滑落。

寧滬8月曾高見11.5元,也是歷史性高位,最近低見10.32元,高低位波幅不過10%,相對仍然穩定。

昨天收報10.6元,往績P/E 17倍,息率4.45%, 預期現年P/E降至15倍,息率升至4.65%,是收費公路股持續創新的領頭羊,可視作中長線投資組合之一。

#戴兆 #滬港財信通 #公司透視 - 江蘇寧滬可中長線投資


36 : GS(14)@2016-10-29 13:36:13

賣投資
37 : GS(14)@2017-03-26 23:26:07

輕債,盈利增1成,至29.6億
38 : GS(14)@2017-09-25 05:07:50

盈利增17%,至18億,輕債
39 : GS(14)@2018-03-26 04:33:27

債一般,盈利增15%,至39億
40 : GS(14)@2018-08-26 20:16:24

盈利增14%,至20.9億,重債
41 : GS(14)@2019-04-13 13:18:43

關於全資子公司投資房地產母基金的公告
本 公 司 及 董 事 會 全 體 成 員 保 證 公 告 內 容 的 真 實、準 確 和 完 整,對 公 告
的 虛 假 記 載、誤 導 性 陳 述 或 者 重 大 遺 漏 共 同 及 個 別 負 連 帶 責 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