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習提底線 稱不允許危害主權

1 : GS(14)@2017-07-02 14:17:47

【7.1習訓示】【本報訊】國家主席習近平昨為新一屆特首和政府主要官員就職監誓後,隨即就如何更好落實一國兩制下達4點意見,包括不能允許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的活動,指有關行動觸及中央底線,同時要加強青少年的憲法及《基本法》愛國教育等。曾質疑港獨是否成思潮的林鄭月娥亦姿態強硬地指,會依法處理任何衝擊國家主權的行為,但她避談《基本法》23條立法的時間表,只稱期望在任內創造條件。記者:林俊謙



■有遊行團體展示印有習近平手持黃傘的紙板肖像。夏家朗攝

習近平昨在灣仔會展為新一屆特首和政府主要官員監誓後,隨即發表長近30分鐘演講;前天還對剛卸任特首梁振英充份肯定的他,點出香港的多項流弊,直指一國兩制在香港當前的實踐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包括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傳統經濟優勢相對減弱而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等。習繼而為今後在香港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發表四點意見,第一點是不能允許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及《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形容這些行為是「對(中央)底線的觸碰」。第二點是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習近平稱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第三點則是聚焦發展經濟,其間引用香港俗語指「蘇州過後無艇搭」,籲大家把握機遇,說法引來台下一陣笑聲。最後則是要維護社會環境和諧穩定,習強調「求大同,存大異」,如果香港陷入泛政治化,人人為制度對立,不僅於事無補,更嚴重窒礙香港發展,明言只要是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不論持甚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政界相信習近平有關港獨的強硬言論,預示中央希望特區政府為《基本法》23條立法,確保國家安全。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獨立建制派議員田北辰稱,習提到香港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制度仍須改善,「除咗立23條,都冇乜其他嘢可以做到呢一點」。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相信,雨傘運動及港獨思潮,令中央日益強調「一國」為本想法,認為習的講話除表達中央暗示要推行國教及《基本法》23條立法,亦凸顯出政府未來會推動青年人發展機遇及打擊港獨。


林鄭盼任內創有利條件


事實上林鄭在習近平發言前的致辭中已提及,香港近年出現新情況及矛盾,稱會以迎難而上的精神,無畏無懼地依法處理任何衝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其後,林鄭出席公開活動時被問到任內會否就23條立法時只稱,23條立法是港府的憲制責任,但因為社會曾經就此有過很大爭議,政府須詳細分析及進行解說「我希望在任內能創造有利條件」,但他未有談及立法時間表。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2/20076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30

外匯基金擬伙外國主權基金投資

1 : GS(14)@2017-08-29 01:24:52

【明報專訊】為促進新興市場的基建投資及融資,金融管理局去年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擬進一步深化IFFO的角色,計劃由旗下外匯基金牽頭,與外國主權基金共同發掘優質的投資項目。

共同投資新興市場基建

陳德霖表示,金管局有意研究一個合適的機制,由金管局旗下外匯基金牽頭,與其他主權財富基金合組財團,投資在基建項目。他續稱,IFFO現時有77個合作伙伴,涵蓋銀行業、資產管理公司、基建公司及會計師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等,過去一年舉辦多次活動,反應都相當熱烈。但他表示,大家都不希望只憑空講興趣,希望真正參與在基建項目的投融資上。

冀成中外橋樑 非交易中心

因此,他早前到訪內地多家大型企業,包括華能及長江三峽集團等,除了發掘好的投資項目外,亦向對方闡述外資的要求,「一般主權基金關注的,除了財務回報外,亦包括項目的潛在風險及管治水平等」。他表示,金管局並非想成為交易中心,而是想成為中外的橋樑,透過外匯基金帶領加拿大、澳洲、韓國等主權基金,共同投資於好的新興市場基建項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99&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73

標普維持港AAA主權評級

1 : GS(14)@2017-08-29 01:28:31

【明報專訊】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維持香港「AAA/A-1+」的主權評級,前景展望亦維持「負面」。標普解釋,有見於香港財政儲備充裕,對外收支強勁,而且經濟增長高於平均水平,故維持主權評級為「AAA」。但標普表示,評級有機會因本地政治過於兩極化,或受中國主權評級影響而被下調。

若政治兩極化或下調評級

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今年五月調低香港評級,當時市場估計標普也有機會跟隨調低,但結果未有即時這樣做。標普表示,香港負面展望評級是中國長期獲負面展望評級的一面鏡子,標普預期中國經濟及金融仍有風險,今明兩年可能降低中國信貸評級,香港或跟隨被下調。標普又指,即使中國不被降級,若香港政治持續兩極化,當影響政策制定及營商環境時,標普就有可能下調香港評級,屆時將影響香港經濟及財政狀况。

另外,標普將香港的銀行體系風險(BICRA)評為「2」,1為最強而10為最弱。標普料香港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55萬美元,並相信香港未來三年經濟增長速度會比一般高收入經濟體增長得快。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47&issue=201708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8

穆迪降英國主權評級

1 : GS(14)@2017-09-25 04:14:36

【明報專訊】穆迪昨日宣布,將英國長期主權評級由Aa1降至Aa2,降至第三高的投資評級,展望為穩定。穆迪解釋,相信英國將於2019年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區,對英國中期經濟增長有負面影響,脫歐談判的複雜程度和當地政局,亦對日後政策制定帶來挑戰。

英政府反駁﹕評估已過時

穆迪表示,英國近月經濟增長已經減慢,每季平均增長只有0.26%,低於2014年至2016年平均的0.6%。私人消費銳減和商業投資比2016年減弱,大部分為與脫歐的不確定有關。穆迪預期,明年經濟增長只有1.5%,比近年平均的2.25%為低。穆迪亦表示,早前將評級展望降為負面時,英國的公共財政已經明顯減弱,政府的財政鞏固措施依然成疑,預期英國的債務負擔將會增加。公共財政偏弱,部分是由於經濟減慢,而連續7年縮減開支亦政治和社會壓力上升,自2015年起,政府已經難於縮減開支達標。穆迪預期,增加開支的壓力在未來數年亦會相當大。

英國政府回應穆迪指,有關評級已經過時,首相文翠珊已經發表了對脫歐「有雄心的展望」,並對脫歐的挑戰感到樂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11&issue=20170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24

基金觀點:信貸質素佳 新興企業債勝主權債

1 : GS(14)@2017-10-30 00:48:16

新興市場曾經歷過數以年計的調整和沉寂期,但隨着基本面持續改善,新興經濟已經走出谷底,對於想在新興市場尋找機會,又想減低投資組合波動性的國際投資者而言,新興市場債券相當吸引。經濟基本面與市場表現息息相關,新興市場以往在金融市場出現動盪時通常都是首當其衝,主要是因為其基本面疲弱及外債堆積令其承受能力較弱,但現時新興商品出口國已差不多將經常賬赤字消除,其餘主要新興市場更是處於經常賬盈餘,加上整體新興市場的外滙儲備相對短期外債比重目前正處於歷史高位,新興市場承受外圍動盪及衝擊的能力顯著提高。值得留意的是,債券回報表現較股票穩定,新興市場債回報表現更是定息資產中的前列,其中,以美元債為主的新興「硬貨幣」(Hard Currency)債今年來升幅可觀,約73%的回報是來自息差收窄及債息上揚。此外,債券與主要風險資產的相關性較低,有助減低投資組合的整體波動性,成為不少投資者的關注重點,2017年流入新興市場債的資金為過去五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當中絕大部份是流入新興硬貨幣債。不過,由於環球央行幣策決定全球資金成本,美國聯儲局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歐洲央行將會縮減買債規模,以及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再急速擴張,三大央行幣策轉向對全球流動性有一定影響,接下來新興硬貨幣債或會有一定波動,所以在選擇上要較為審慎。而在新興硬貨幣債中,我們較看好企業債多於主權債,主要是因為其信貸質素較高,可有效抵禦有機會出現的挑戰及壓力。梁慧君富達國際香港分銷業務總監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7/201956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42

內地信用評級大公 降美主權信用評級

1 : GS(14)@2018-01-22 04:58:24

【明報專訊】內地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昨日宣布,把美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並對未來1至2年評級展望負面。

大公國際表示,美國政府加速大規模減稅,直接減少政府收入來源,並削弱美國償債能力。大公國際預計美國今年的實際經濟增速僅為2.3%,其後會逐漸放緩,惟因為美國在國防、基建等方面的支出需求上升,估計美國在2018及2019的財政年度,中央政府財政赤字率分別升至3.9%及4.1%。

指減稅下基建支出料加劇赤字

另外,大公國際認為美國執政黨以黨派利益為先,使美國政府難以兼顧經濟和社會發展,美國的債務經濟模式令國家入不敷支,該國卻以印鈔來擴張其信用度,加上美國政府透過增加債務收入來彌補財政缺口,將會加劇該國政府信用風險。這種畸形信用生態會削弱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同時,美國聯儲局加息及縮表會增加融資成本,這將加重美國債務滾動難度。大公國際更稱美國政府的虛擬償債能力或會成為下一場金融危機的爆發點,市場對美國國債和美元的價值認同正在逆轉。

加息及縮表加重債務負擔

是次為大公國際繼2013年10月後,再度將美國降級。另一方面,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於去年9月,把中國長期主權評級由「AA-」下調至「A+」。另一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在去年5月以中國整體債務繼續上升為由,將中國評級由「Aa3」降一級至「A1」。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46&issue=20180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