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該怎麼做?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385.html或許你會說「微軟CEO鮑爾默不懂技術,一樣是好的產品經理……」
是的,不懂技術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優秀的產品經理。但是,我們該如何開始,應該如何拓展自己的技術知識,需要從何做起呢?
一、不懂技術的你如何入門產品經理,需要做那些準備?
我不懂技術,我是做銷售的、我是做客服的、我是做UI的……但是,我想從事產品經理這個可以改變世界的職業,我想從事產品經理這種可以被稱為「未來CEO」職業,我想從事產品經理這種可以比較牛逼哄哄地同公司各個部門都可以合作的職業……
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入門?我該如何準備……
1、閱讀相關的產品經理經典入門書籍,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和產品方法論;
2、在生活中關注細節,自己做一款產品;
3、熟悉並瞭解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和職能,明白自身定位,才能準確知道如何準備;
4、在互聯網上尋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多跟他們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
二、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如何拓展並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產品經理不是只要單純地會想、能說、善溝通,就能把工作做好的,我們需要有自身的專業技能來保障產品工作的開展。無論前期的產品立項和產品設計、中期的產品研發、後期的產品運營、維護和迭代。
產品立項和產品設計階段:我們需要向BOSS和各部門負責人進行宣講產品,以此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配合。這需要我們的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產品整體規劃能力……;
產品研發階段:產品經理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隨時都會和技術門的兄弟進行各種溝通。不懂技術有時候可能會讓產品經理們陷入尷尬的境地。這需要我們對一些技術瞭解,這樣可能會更加方便溝通,或者說提高溝通的效率;
後期的產品運營、維護階段:運營後,產品經理需要對用戶行為進行跟蹤、分析。這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數據敏感和用戶心理分析的能力……;
產品迭代階段:通過運營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後,產品經理需要升級產品,以達到產品的持續的生命力。這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眼界、良好的規劃能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提升這些產品經理的專業技能呢?
1、儘可能多地和同事、和老闆、和用戶進行溝通,充分瞭解並傾聽他們的看法和意見;
2、瞭解並熟練使用產品經理日常工作的相關工具,這可以讓工作事半功倍;
3、瞭解學習產品相關的技術架構,做到與相關人員能簡單交流想法;
4、學會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產品整體規劃,這樣能直觀地展示產品整體思路;
5、提升自己對產品的敏感度、對數據的敏感度。這樣可以更好改進和優化產品;
6、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文檔的規範性。
學習的過程中,該不要臉咱就不要臉,哪怕跟開發人員偷師、死纏他們給咱講講咱產品的架構的優勢。
三、不懂技術的人如何跟技術部門進行有效、高效的溝通?
1、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原型等儘量詳細;
2、儘量多面對面溝通,其次電話溝通,最後QQ溝通,再最後郵件溝通;
3、儘量參與到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去,及時瞭解項目的最新情況。比如每天的晨會;
4、用好在線實時的文檔協同工具,比如wiki、trello等等;
5、偶爾獻獻慇勤,提高在工作協調配合中的信任,保存良好的關係。比如偶爾買點小零食賄賂一下各個部門的兄弟們;
6、工作之外也保持良好的關係,把同事變為朋友。只要關係上去了,那辦事的效率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有基情,什麼都好辦,呵呵~~
四、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
技術(此處主要指軟件的研發技術)是我們產品經理的短板。但是,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儘可能發揮我們自身的優勢才能讓我們在工作中變的優秀。那我們該怎麼發揮我們的優勢呢?
1、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用戶,傻瓜式的操作你的產品;多聽其他人的意見,哪怕是抱怨和責罵;
2、多做項目,多總結其他項目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3、提高閱歷,培養自身的產品思維;
4、能抗壓、能隨機應變、口才好、人品好、跟其他部門人員私交好;
5、有強烈的責任心、產品心;
6、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包括宣講能力、高效溝通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文檔編寫能力等等。
產品經理,一個看似簡單、高貴,實際卻很苦逼的職業,正所謂「一入產品深似海,從此奮鬥到天明」。但是,既然選擇這個職業,我們就要以牛逼的心態去迎接困難。
(本文由產品經理社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投遞)
80後基金經理「暴力」操盤 企業投資者-Jacky 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e88u.htmlJacky評論:資本市場一切還是老樣子,不管你是「老前輩」,還是80,90後新生代,新老交替,市場風格,年輕氣盛,經驗老道,這些都可以稱之為「藉口」,或者說「誰沒有年輕過」,現在的80後,其實已不再年輕,跟10年前的「70後」沒有什麼不一樣,一個人的操作風格與自己的性格,投資理念,利益訴求和所在環境密切相關,但與年齡無關;同樣,記住:股市交易肯定存在博弈,有博弈就要重視和尊重對手,不存在只有投資沒有投機的股市,也不存在任何人都是贏家的股市。。。。。。
來源:中國證券報,記者 鄭洞宇
大批30歲左右的80後開始走上公募基金經理職位,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軍。也正是這些熱愛新事物的80後操盤手,在宏觀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以「暴力買入,利落清倉」的方式,聯袂演繹了今年朝氣蓬勃的成長股大戲,讓價值派「老輩兒」基金經理感到莫大壓力。
這一主力的新老交替或影響未來幾年A股的市場風格。
迷戀成長股的一代
「今年的行情是屬於80後的行情。你會發現大家的選股方式很類似,幾乎都是費雪和歐奈爾的那套理念。」去年剛上任公募基金經理、目前還不到30歲的80後王俊(化名)看上去雖顯稚嫩,但語氣中有著強烈的自信。在他看來,越來越多的80後當上了掌控億元級資金的基金經理,無論從個人還是工作經歷來看,他們都對成長股情有獨鍾,正是這批人的激情操盤,讓今年的成長股風生水起。
通常而言,25歲左右研究生畢業,進入基金公司擔任三五年研究員,工作成效得到公司認可後獲得提拔,這是一個從畢業生到基金經理的常規進化歷程。目前這批80至85生人的歲數在28至30歲間,已具備成為基金經理的經驗。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募、私募、券商等資管機構的人才競爭愈發激烈,不少老基金經理選擇「私奔」或「被挖腳」,80後就這樣悄然成為公募主力。目前行業中最年輕的基金經理是1985年出生。
雖說目前80後基金經理最多也就5年工作經驗,但這些科班出身的精英投資經驗大都超過十年,並且體驗過牛熊市滋味。王俊在讀研時經歷了2007年的牛市,將幾萬元炒到數十萬元。當時王俊最喜歡依據公募基金的重倉股跟莊,但在2008年初,他發現公募重倉股每次調整幅度都強於大盤,這種由申購資金不停湧入而推動的行情難以延續,於是王俊決心離場。而這次牛熊更迭的經歷讓他體會到,再好的投資理念只要不能兌現為實實在在的盈利,都沒有太大意義。
而這批80後進入基金公司擔任研究員的時點,多數遇上了2008年至2011年的漫長熊市。研究傳統週期性行業的研究員,常常會被批得灰頭土臉,因這些股票雖然一直被低估,但整體趨勢一路向下,使得他們體會到週期性股票只適合做波段;研究新興產業的研究員,則在2010年那波成長股小試牛刀的行情中,享受到「新概念」股票狂飆的快感,也為未來成為基金經理奠定了基礎。
朝氣蓬勃勤奮調研
另一位80後基金經理陳風(化名),已經記不清今年調研了多少次上市公司,調研手記寫得滿滿的。即使是一些同行普遍不看好的上市公司,他也願意親自跑一趟,只為發現一些邊緣化的機會。
陳風的一隻重倉股7月飆漲了接近50%。通常調研都是聽上市公司人員介紹公司業務,參觀公司生產線與產品展示廳。而陳風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家上市公司的一角放置著大量圖紙與各種各樣的零部件,並有不少看似新產品的雛形。他突然感到這家看似平平無奇的上市公司是一家以技術為主導的企業,於是爭取到與公司管理層進一步交流,發現公司大客戶戰略在穩步推進。經過仔細分析測算,陳風認為公司業績增長可期,於是大膽買入了這只股票。
事實上,由於80後剛當上基金經理,並不會輕易丟下過去當研究員積累下來的調研習慣。於是,不少80後基金經理仍舊以研究員的姿態搞調研,與上市公司密切聯繫,使得自己對重倉股的發展動態了然於胸。特別是在成長股主導的行情中,上市公司品種繁多,概念層出不窮,如果不跑得勤快些,拉近與中小企業的距離,就很難把握住那些稍縱即逝的飆漲行情。此外,一些80後基金經理在調研中敢於對上市公司提出質疑,對上市公司的弱處「開炮」。這種直率的性格雖然多少有點「無禮」,但對擠出成長股水分有較好作用。
相比而言,老基金經理有了一定地位,對調研沒那麼積極,丟下了過去擔任研究員時的敏銳觸覺。深圳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基金經理是凡人,家庭狀況對工作會有影響。目前80後基金經理在30歲左右,剛上任對投資充滿熱情;多數沒有成家,或者成家之後還沒有養育後代,可以全心投入工作,四處調研。等再過幾年,有了老婆孩子,這些80後基金經理就很難再如此激情澎湃。
暴力買入利落清倉
二十年來A股「主力軍」經過幾番更迭。一位老私募總結說,A股從最早期的原始股「大鱷」,上世紀90年代中期崛起的莊股模式,再到2005年後公募基金等大批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價值投資時代,每個時期的投資策略和賺錢主線都截然不同。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市場的「指揮棒」會慢慢轉移到這批善於挖掘新事物的80後手中。
今年A股指數雖然低迷,但成長股的賺錢機會不少,從特斯拉、手游、互聯網金融再到大數據,翻倍股層出不窮。但這種行情讓不少老前輩感到吃力,他們多數仍停留在過去賭重組、挖內幕消息的模式中,對於這種完全公開的行業前沿信息,反而無所適從。以今年最牛板塊手游、網遊概念股為例,從業近20年的老前輩斥之為「精神鴉片」,毫無參與熱情;
而80後基金經理多數有著大學時期在宿舍「組隊刷怪」的經歷,能夠體會到遊戲行業的發展空間,結果虜獲了非常可觀的收益。
除了迷戀成長股與新事物,80後在操盤方式上也顯得激情洋溢。前輩們傾向於穩健交易,徐徐然買入,再徐徐然賣出。而80後操盤手一旦有非常看好的品種,便不等回調暴力買入,而如果股價到了預期的位置,也敢於毫不留戀地清倉。用王俊的話講,這個市場沒有價值股與成長股之分,只有賺錢股與不賺錢股之別,「沒有賺錢效應的股票估值再低也沒用。」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監管部門已暫停30歲以下基金經理的申請,隨著更多的80後進入而立之年,基金業將迎來更多的80後基金經理,而90後「唱戲」的階段還為時尚早。在一個市場主力信奉費雪和歐奈爾的時代,巴菲特的方法在短期內就不見得有效果了。
前輩們傾向於穩健交易,徐徐然買入,再徐徐然賣出。而80後操盤手一旦有非常看好的品種,便不等回調,就暴力買入。如果股價到了預期位置,也敢於毫不留戀地清倉。用他們的話講,這個市場沒有價值股與成長股之分,只有賺錢股與不賺錢股之別
「產品經理」丁磊的易信設計思路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55875.html微信、飛信、有信、沃信……已經種類繁多的即時通訊(IM)市場上又出了個新產品:易信。8月19日,許久沒有公開露面的網易CEO丁磊與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一起,隆重推出了「易信」,雙方將合資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和運營這款產品。
眾多周知,作為互聯網老兵的丁磊有著非常好的產品感覺。據老冀瞭解,這些年來他雖然不怎麼公開露面,但卻參與了幾乎所有的網易新產品的研發。這些年來大熱的互聯網新產品如微博、微信等,丁磊也都長時間地「潛水」體驗過。
不過,如今即時通訊時候已經一家獨大了,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5個億了,其他的神馬「信」呀、「聊」呀的,基本上都被微信打得找不著北了。易信憑什麼能夠出人頭地?面對老冀和眾多記者們的疑惑,丁磊以一位資深產品經理的角度說了番大實話,老冀試著總結為「一高一低一多一少」:
「一高」是語音質量高。用過微信的丁磊認為微信目前的語音質量也就是「單聲道」水平,他要搞出個立體聲格式的,易信的音頻文件是AAC格式,也是目前iPod下載的音樂格式,用他的話來說,「語音質量要比微信高出至少3倍」。
未來易信可能還會有一個殺手級應用就是VOIP功能,也就是用戶通過易信直接進行實時通話。由於政策的原因,目前非基礎電信運營商恐怕還不能直接開放這個功能。用丁磊的話,易信「所有的功能都已經準備好了」,關鍵要看中國電信的決心,因為這個會大規模衝擊到其語音收入。
「一低」就是價格低。消費者用易信可以發易信、發短信,還可以給固定電話發語音留言,所有這些統統免費。數據流量也有優惠。從今天開始,所有註冊易信的天翼用戶都能夠獲贈300M的流量,每月的活躍用戶(發送5條以上消息)次月還能夠獲贈60M流量(僅限於使用易信的數據流量)。每個月360M的流量,只用易信應該夠了吧?
「一多」就是用戶權限多。在微信「潛水」多時的丁磊認為,現在微信群的用戶上限是40人,稍微大一點的組織根本就無法組織交流。他承諾,易信群的用戶上限將會高得多。丁磊覺得微信另一個特別不爽的就是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發佈機制太嚴,他透露易信將會在下個月推出公眾平台,將採用更靈活的內容發佈機制。
「一少」就是只做熟人不做生人。丁磊覺得目前的易信上所有沉澱的社會關係都要圍繞手機通訊錄,做熟人關係,而微信的「搖一搖」、「附近的人」這些功能核心都是跟生人建立關係,對於易信的意義不大,他把這些都砍掉了。
以上是「產品經理」丁磊對於「易信」這個新產品的設計思路,他認為每個用戶的手機裡能夠同時容下好幾個通訊工具,大家覺得他說得有沒有道理?
老冀覺得,即時通訊產品要成功,除了產品本身讓人眼前一亮之外,關鍵還要形成有黏性的社交關係圈,主打手機通訊錄的易信能夠「信」起來嗎?老冀今天上午也做了個小小的測試:在安裝了「易信」後5個小時,老冀通過「用戶推薦」功能一口氣加了68位好友。這些好友都是通過手機通訊錄找到的,他們與老冀在現實世界中都見過面或者至少通過電話。當然,作為記者的老冀情況比較特殊,一般人不會在手機通訊錄中存4000多個手機號碼。
不過,要讓這些好友一直待下去,必須有吸引他們、讓他們樂於分享的內容。目前,易信的好友之間已經能分享網易云音樂的內容了,未來還會將網易新聞、網易云閱讀、有道云筆記、有道詞典等等網易旗下的移動互聯網產品整合進去。這下子大家知道丁磊要做什麼了吧?實際上是要做個移動互聯網入口,把網易所有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都放上去。然後通過公眾平台做成平台,將其他公司的產品也接進去,這個跟微信的思路是不是很相似?
巧合的是,老冀也參加過幾年前網易推出桌面版IM「泡泡」的發布會,那次發佈會丁磊也參加了,不過最後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後發的「泡泡」沒能幹掉先發的QQ。今天丁磊主動提起那次走麥城的經歷,他認為當年網易的開放不夠,只是自己悶著頭做。因此,這次發佈會他專門請來了搜狐董事長張朝陽、奇虎360總裁齊向東、UC副總裁等互聯網大佬助陣,顯然希望通過合縱連橫讓易信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老冀能夠想到的如搜狗和360瀏覽器的網址導航推薦、360的移動App推薦、UC的應用商店等都是「易信」很好的推廣渠道,也許還有更好的合作模式?
當然,合資雙方也都有很強大的渠道。「易信」將盡快與中國電信原有的IM產品「翼聊」打通,畢竟「翼聊」已經在《中國好聲音》中扔了不少的銀子,如果能夠把這些電信的老客戶爭取過來總是好的。未來,中國電信所有的定製手機中將全部預裝易信。
網易自己的渠道其實也不錯:網易的幾億郵箱用戶中,有2億用戶都登記過手機號碼,「網易新聞」手機客戶端也有1億用戶,這些都可以成為「易信」的推廣渠道。「用戶得到好處才是關鍵」。丁磊透露,網易未來將通過贈送遊戲點卡等各種優惠活動,集中資源推廣易信。
這裡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變數,就是「易信」與其他IM的互聯互通。試想,如果未來易信、飛信、Line、米聊、Gtalk這些IM用戶能夠「一個賬號、全部接入」,對於用戶來說是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實現的話,IM市場將形成「三英戰呂布」的格局,也許不再是一邊倒了。
在離開發布會前丁磊突然來了句:「難道你們都希望易信做不好?你們希望一家壟斷市場?」雖說壟斷不好,不過互聯網確也非常容易形成市場壟斷,你要麼成為老大上桌吃肉,要麼只能蹲在地上喝湯,IM也是如此。且看馬化騰和丁磊這兩位最有產品Style的老闆如何鬥法!
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有「信念」的投資經理該殺! 曾經米奇
http://xueqiu.com/2232468241/24970344近期讀到了一篇《一個買方研究員的思考》感觸頗深,學到不少,對於作者表示贊同和致敬。於是突然想到了如標題一樣的論點: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有信念的投資經理該殺。 什麼是信念?對於自身投資理念的堅持和在這個過程中,無盡的思索和研究。價值投資是一種信念,成長投資是一種信念,熱門股追逐是一種信念,這些都是信念,並無高低之分,只是大家信仰不同,賺錢的方式各異。
對於一個研究員,不管你的信念是以上哪種,或者是以上幾點之外的高見,都無所謂,只要你有過成功案例,並堅信這種方式是適合你的,是可以完善和讓自己提高的,那麼這就是信念,請堅持,並依照這種信念推薦牛股,讓更多的人瞭解你的研究成功,學習你的研究方法。不管短期是否你的這種信念是否被市場認同和接受,你推薦的股票是否在上漲或下跌,只要你認為他真的有你自己認為的價值,那麼就要繼續堅持下去,繼續高聲疾呼自己的信念。這樣的研究員,無疑是有信念的研究員,是該誇的研究員,因此,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
但對於一個投資經理來說,過於有信念或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本文所定義的投資經理為管理客戶賬戶的基金管理人,不管是私募、公募。只要不是你自己的錢再做投資,而是替客戶操心的都算,自營亦不例外,無非你的客戶是公司老闆而已。投資理念如同江湖門派,各有不同,各有千秋,也各有側重,因此注定了各種理念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相對主流,如諺語所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去年年底之時,銀行瞬間翻倍,各種價值投資者收穫頗豐,而今年以來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橫行天下,創出歷史新高。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風格轉換的如此鮮明。作為投資經理,如果你堅定的屬於價值派,無疑去年你風光無限,今年你負收益注定,屬於成長派則相反。你的客戶會在去年把你尊為神靈後,無情的把你拋棄和唾罵,尤其是在對比了重倉成長股基金的業績後。客戶就是上帝,市場永遠不會有錯,錯的只是你的信念在這一段時間內被市場短期的遺忘了。當然市場終有一天會回憶起你和你的信念,再度讓你幸福的獲得堅持信念下的回報,但這短期的淨值損失,你如何向客戶交代,客戶投資於你,並非是讓你實踐你的信念,而是願你為他們獲得收益。如果你是自己的資金,盡可等待自己的理念歸來,熬到市場風格的再次切換,但不幸的是,作為資金管理人,你的這種堅持,損害了自己的客戶利益。
難道我在為牆頭草般追漲殺跌、沒有理念和信仰的投資經理們搖旗吶喊麼?顯然不是。有信念,在研究層面可以偏執,可以無視市場的偏好,等待最終金子發光的一刻。但在投資層面,有信念,不等於偏執和無視市場的風格,和客戶的利益。這不是信念,是不成熟的投資技巧和不夠寬廣的投資視野所限。你可以是價值投資者,依照你的理念配置一些價值股,但萬萬不可歧視其他信念的投資人認為他們的理念就是狗屎,萬般皆下品,唯有價值高。你需要學習接受其他人的投資理唸完善自己,或更委屈點來說,在市場風格短期不在你這邊的時候,你要反思的是自己如何通過在保持自己價值倉位的同時,通過其他倉位的配置,讓淨值依然在這種對你不利的背景下得到提升。雖然這種情況必然讓你的業績不是最出眾的,但卻可以為你的客戶獲得一些小小的收益,使他們能熬到當市場風格與你信仰相契合時的那段暴利,而不是讓你的客戶在這段時間內,資金收益停滯,甚至縮水。
很多經過多年牛熊考驗的前輩們,都曾提到過控制回撤,其實所謂的回撤,一方面可能是如08年那樣的大熊來臨時,我們無可奈何的需要面對的系統性風險;但另一方面,就可能是死讀書,僅用一種理念為指導,當市場風格發生與自己的理念不匹配時,堅決認為市場錯了後的所謂「堅持信念」而帶來的災難。我的領導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投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犯錯,在挑戰人性,我們只能不停地反思自己,滅掉自己的「人性」才能適應。用粗一點的說法就是:當短期市場與你的信念不合時,它就是在強姦你,你不能反抗,就必須學會享受。
窮則變,變則通。做研究,做學問,堅持下來的都是風光無限的大家;可惜投資經理,注定是個靠短期業績回報衣食父母的苦活累活,你需要在相對堅持自己理念的同時,更多的適應市場現在的主流理念。如果你是個不能在逆境中改變和適應的人,不妨持續做研究,研究是很有長遠價值的事業。但如果你選擇了做投資,而且不幸還選擇了做投資經理,那麼放下你的傲慢和臉面,在市場面前享受它對你的折磨吧。研究專一和執著帶來了名氣和深度,那就是一切;投資只認業績,尤其是短期業績。
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有「信念」的投資經理該殺!
博時基金經理馬樂涉嫌「老鼠倉」被捕 非法交易獲利近2000萬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077據國際金融報報導,博時基金經理馬樂涉嫌「老鼠倉」交易,通過非公開信息先期買入股票建倉,成交金額超過10億元,獲利近2000萬元。目前,馬樂已經以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被深圳檢察機關逮捕,涉案三個股票賬戶計3700萬元被凍結。
偵查機關初步查明,2011年3月9日至2013年5月30日,馬樂在擔任博時精選基金經理期間,利用博時精選交易股票的非公開信息,操作自己控制的三個股票賬戶,通過臨時購買的不記名神州行卡電話下單,先於或同期於其管理的博時精選基金買入相同股票76只,成交金額人民幣10億餘元,獲利近2000萬元。
2013年7月11日、12日,證監會凍結涉案三個股票賬戶,共計3700萬元。2013年7月17日,馬樂到深圳市公安局投案。深圳市公安局於同日對其立案偵查並對其刑事拘留。
在接受訊問時,馬樂供稱:「我利用控制的三個證券賬戶,先於基金賬戶買入,基金賬戶再買;先於基金賬戶賣出,基金賬戶再賣,使控制的賬戶獲得穩定的較高收益。」
據查,該三個證券賬戶開戶人為馬樂妻子的親戚或同學,但賬戶均由馬樂操作,密碼也由他掌管。
出生於1982年的馬樂2006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進入博時基金工作,2010年7月起擔任博時精選基金經理。
辦案檢察官郭嘉表示,「犯罪嫌疑人馬樂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的從業人員,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信息,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觸犯了刑法第一百八十條之規定,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
檢方表示,根據現有事實和證據的情況,馬樂有干擾證人作證的可能,具有社會危險性,有逮捕的必要,因此對其批准逮捕。
根據刑法規定,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兩名對沖基金經理競拍斗富:10美金「彈丸之地」拍出120,000美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716
華爾街兩名對沖基金經理競拍斗富:10美金「彈丸之地」拍出120,000美金
長島人Suffolk County本來就想賣掉一塊Hamptons海灘邊的小地皮,沒料到競標者竟有兩名華爾街大腕:Marc Helie and Kyle N. Cruz, Helie 和Cruz 分別是Chevalier Investments和Centerbridge Partners LP的高管。

兩人出手闊綽,起價就是1500刀,這讓賣方大為吃驚。Suffolk County一度欲出價10美金無人問津,當然他對一塊一英呎寬1800英呎長的地皮也沒寄予過太大的希望。
兩高管的競標達到白熱化,Cruz 最後出價$115,000,Helie 出價$120,000竟得。
這塊地究竟是不是風水寶地?
Suffolk County's的財產管理經理Wayne R. Thompson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樣的地,一般售價在1500-2000美金。
那為什麼Suffolk County的地能賣這麼貴?
它就夾在Helie 和Cruz 兩家中間,一面連接高速,一面伸向海岸。也許它長成這模樣:

如今Helie 買下了,Cruz要去海灘,必須繞道而行,要走好幾百公尺了。
Wayne R. Thompson感嘆:地有價,水無價。
掌握"路線圖"!你就是最成功職業經理人! 張永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e01.html
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能力路線圖"全解
一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在其職業生涯中,會依次扮演四個角色:專業精英、管理者、領導者和績效教練。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在其職業生涯中會經歷三次轉型:從專業精英到管理者,從管理者到領導者,從領導者到績效教練。在任何組織裡,一位職業經理人的職位晉陞有天花板,但其價值追求永無止境。本文將分別闡述這三次轉型如何實現,以及每次轉型的注意事項。本文的邏輯如圖所示。
第一次轉型:從專業精英到管理者
成為專業精英
「學而優則仕」,是古代讀書人的出路。在組織裡,能力出色、專業精通的員工就會受到重用。精湛的專業技能、良好的人際技能和高效的執行能力,是培育專業精英的三個要素。在專業技能上,只要一位員工能夠用心體會,仔細觀察,然後分析比對,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就一定能練就出色的專業技能。在人際技能上,專業精英不但要善於做事,也要會處理人際關係、解決衝突矛盾。在執行能力方面,專業精英注重提升職業化水平,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成為管理者
從專業精英成為管理者,職業經理人要意識到自身角色的變化、處事原則的變化和能力要求的變化。首先要扮演好部門首腦、人力資源經理、輔導者、職業導師、救火隊員、保姆和牧師等七個角色。其次,職業經理人要掌握七項管理原則:請示工作說方案、匯報工作說結果、總結工作說流程、佈置工作說標準、關心下級問過程、交接工作講道德、回憶工作說感受。最後,職業經理人要掌握目標管理、績效管理和流程管理是三項最關鍵的能力。目標管理到部門,績效管理到個人,流程管理保障結果,就是這三項能力的內在邏輯。
①目標管理是指根據公司戰略規劃,確定年度目標,之後將目標分解到目標領域(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通過組織架構將目標從目標領域分解到各部門,各部門將確定後的目標分解到崗位。
②績效管理是一個持續的交流過程,該過程由員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間達成的協議來保證完成,並在協議中對未來工作達成明確的目標和理解,並將可能受益的組織、主管及員工都融入到績效管理系統中來。
③流程管理的意義在於「無序變有序,複雜變簡單,人走流程在」。要牢固樹立「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三位一體的觀念,提倡員工成為流程所有者和制度所有者。
第一次轉型的注意事項
在職業經理人的三次轉型中,第一次轉型是最困難的。從專業走向管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的立場和心態發生了變化——從被管理者轉變成管理者;從以前只代表自己,轉變成代表勞資雙方,承上啟下。管理者要把握關鍵,洞察規律;管理者要梳理執行路徑,形成系統方法。計劃、實施、檢查、改善,是對PDCA的常規解讀。管理者必須將其理解為任務、目標、計劃、標準、安排、檢查、改善和總結等八個環節才更具操作性。
第二次轉型:從管理者到領導者
成為領導者
管理者往往以底線(制度、標準)來做事,而領導者常常靠上線(願景、目標)來牽引。從管理者成為領導者,首先是角色的變化,其次是能力的變化。探路者(探索航向)、組合者(整合體系)、授能者(授能自主)和榜樣(樹立榜樣)是領導者的四個關鍵角色。能力方面,注重創新和變革。領導者要善於發現機會,及時做出決策,引領變革,將機會和創意變成現實。我們將創新歸為兩大類:經營創新(盈利模式、公司定位、市場營銷、科技研發、客戶服務等)和管理創新(制度設計、標準建立、流程管控、管理方法、領導方式等)。創新往往要通過變革來實現。在變革過程中,「創新」貫穿了整個變革過程的始終。
第二次轉型的注意事項
管理者的根本任務是秩序和平衡。領導者的根本任務是創新和變革。管理能力是領導能力的基礎,也就是說,目標管理能力、績效管理能力和流程管理能力是創新和變革的基本保障。脫離現實和企業實際的創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管理者往往通過過程施加影響,而領導者主要靠角色的力量推動別人。領導者善於和下級在目標上結盟,分享願景。領導者通過發起變革,使團隊朝更高的目標發展。
第三次轉型:從領導者到績效教練
成為績效教練
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最偉大的領導人,一流的,是教練!
①教練是鏡子,反映真相,反映被教練者的心態、行為和實況;教練是指南針,協助被教練者清晰他們的方向,排除干擾,更有效和更快捷地達成目標;教練是催化劑,促使被教練者立即採取行動,迎接挑戰,做到更好。
②教練技能包括聆聽、區分、發問和回應。聆聽:聆聽被教練者說話背後的動機、事實、真相、感受和情緒。區分:理清事實與演繹,使之瞭解自己的心態、信念和處事方式。發問:通過發問發掘被教練者的心態,讓對方找到方法解決問題。回應:及時指出被教練者存在的問題,讓對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③教練流程包含目標設定、現狀檢查、方案選擇和行動計劃四個步驟。教練流程在教練過程中發揮著樞紐的作用,而教練技能只是基本功,在教練過程的每個步驟中都需要綜合地運用四個教練基本技能來實現。
第三次轉型的注意事項
領導者要想成為績效教練,必須要深刻理解教練思維:信念—行為—成果,教練能夠幫助被教練者找到思維的盲點,還原事實真相,並且能說服對方接受。在此基礎上,運用教練技能,遵循教練流程,達到教練對方的目的。教練從來不是提供答案的人,教練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被教練者做加法催化能量、做減法排除干擾。
三次轉型的啟示
不同角色,價值依次增強
在專業精英階段,職業經理人往往突出的是他們的專業才幹。晉陞為管理者之後,職業經理人發揮作用的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價值體現不再是其專業才幹,而是通過借力和合力實現團隊目標。領導者靠願景牽引團隊,提高了團隊的行為標準和績效標準。在領導者的感召下,團隊成員的工作境界得到了提升,他們能自動調適自己的工作行為。領導者成為績效教練之後,其價值體現在結果導向的教練實踐上。通過教練實踐,績效教練能促進團隊成員成長為專業精英,進而推動他們從專業走向管理。
職位晉陞有天花板,價值追求無止境
在任何組織裡,管理職位總是有限的,尤其是高層管理者的職位,數量更少。職業經理人在完成了從專業精英到管理者的轉變之後,在某一職位上可能會停留較長時間,這時候,他們感覺晉陞無望,所以,有的就離職跳槽了,沒有離開組織的,也不如以往那樣動力十足,更有甚者,在思想上「提前退休」了。如果一位職業經理人只關注職位高低,必然會出現這種結果。作為職業經理人,應該認識到,雖然職位不再晉陞,但隨著角色的轉變—從管理者到領導者、從領導者到績效教練,其價值越來越大,因此,其職業生涯更加豐富多彩。
三次轉型,是企業人才發展的風向標
三次轉型,其實也意味著四次轉變:從普通員工到專業精英、從專業精英到管理者、從管理者到領導者、從領導者到績效教練。每一次轉型,職業經理人的角色、思維和能力構成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三次轉型不但為員工指明了職業生涯的發展道路,也為企業培訓工作提供了指引,更為企業樹立了人才發展的風向標。(銷售與管理)
美國風投元老:別讓HR經理毀了你的科技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382.html美國知名風投公司KPCB的聯合創始人帕金斯(Tom-Perkins)以及紅杉資本的創始人瓦倫蒂(Don-Valentine)(紅杉資本曾投資蘋果、思科、Atari等)此次均現身大會。
在加入風投行業之前,帕金斯曾是惠普公司第一任總經理,瓦倫蒂則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市場負責人。
瓦倫蒂表示,他在尋找投資對象時,看中那些有務實精神的遠見卓識者,他們會帶來巨大行業變革,而不是漸進性的改進。
瓦倫蒂表示,他看好那些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我問創業者,他們曾經做過的最大膽的事情是什麼,這樣我可以知道是否選對了一個有魄力的人。」
帕金斯則表示,他拒絕投資那些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創辦的公司,「我反對所有的商學院。」
這兩位風投元老,還談及了科技公司發展中的一些陷阱。瓦倫蒂表示,偉大的公司來自不同的人才開發出優秀的產品,科技公司最不需要的是人力資源經理(HR),「人力資源經理是科技公司的毀滅者,他們制定條條塊塊,規定什麼級別的人獲得多少薪酬。」
瓦倫蒂指出了惠普的例子,他指出蘋果當年的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申請成為惠普員工,但是遭到人力資源經理的拒絕,認為其不符合惠普員工的標準。隨後,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聯合創辦了蘋果。
曾經在惠普擔任高管的帕金斯也表示,忽略沃茲尼亞克是惠普放下的一個巨大錯誤,「我們當時甚至沒有同沃茲尼亞克會面,這是巨大的失誤。」
今年最火熱對沖基金經理:Mick McGuire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590 如果現在要談誰是美國最主動投資者時,你絕對不能忽視現年37歲的Mick McGuire。
路透說McGuire現在掌管的22億美元Marcato Capital Management,是全美最火熱的對沖基金。
消息人士稱稱今年迄今他的基金回報率高達17.1%,遠高於業內平均7%的水平。
McGurie現在之所以成為金融圈內的熱點,還因為他大舉買入索斯比的股票。他已經與Daniel Loeb,和Nelson Peltz這樣的對沖基金大佬,一同成為了這家有269年歷史拍賣行的最大股東。
連像Bill Ackman這樣極端自負的對沖基金經理,也直言McGurie是對沖基金中青年有為者。
他在年初的Harbor Investment投資者大會上說:
「我想我還是要為他做一則廣告,儘管Mick已不像其他那些初創的對沖基金那樣繼續籌措資金,我要指出的是,他是我見過的相當英俊又非常成功的年輕人。」
Absolute Return Alpha提名Marcato Capital為年度最佳對沖基金。
Institutional Investor則提名McGurie本人為年度最佳新初創對沖基金經理。
在黑石的資金幫助下,McGuire建立自己的對沖基金,在2005到2009年1月期間,他為Ackman的Pershing Square基金工作。他還擔任國Borders的董事,並成為該連鎖書店最年輕的非執行主席。
McGuire有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學位,並持有哈佛商學院文憑。他的父親是密蘇里大學田徑隊總教練,目前是一名退休的高中西班牙語和法語教師。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