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億目標人群,單店流水百萬,遊戲代練是一門好生意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21/166101.shtml

2億目標人群,單店流水百萬,遊戲代練是一門好生意嗎?
騰訊創業 騰訊創業

2億目標人群,單店流水百萬,遊戲代練是一門好生意嗎?

月收入過萬,單店流水過百萬,這門遊戲代練的生意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來源 |  騰訊創業(ID:lqqchuangye)

作者 |  鄭可君 楊雨林

從2017年起,王者榮耀便收獲了一系列耀眼數據:單日皮膚銷售額1.5億,日均DAU超過5000萬,註冊用戶超過2億。

這些,意味著在中國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王者榮耀的註冊用戶。

王者榮耀背後強大的關系鏈已然使它不僅僅是一款遊戲,同時也是一個有趣的社交產品,而在社交活動中,人類的攀比心和好勝心被無限放大,有的人在遊戲里追求段位、有的人追求光鮮的皮膚,有的人追求多而全的英雄及銘文。

龐大的用戶基數和手遊的遊戲機制,使得遊戲後市場的生意在手遊行業中快速發展:第三方賬號交易、點券代充、遊戲代練......

其實,這些生意從2002年已經開始有人涉足,但主要專註於端遊,例如魔獸世界、夢幻西遊、傳奇、冒險島......

現在,迅速膨脹的手遊市場讓這些並不受官方保護的生意,儼然成為創業者和投資機構的又一個狂歡戰場。

截至2017年10月,以遊戲代練或者遊戲第三方交易平臺為創業項目的公司已經有18家。

其中,2016年之後成立的新公司有8家,同時在這些遊戲後市場的創業方向中,以代練為主的最多。

今天,騰訊創業就和你聊聊“遊戲代練”這門生意。

早期遊戲代練的兩種商業模式

1、第三方代練平臺

幾乎在所有的遊戲中,代練都是不被官方認可的一種交易。同時,在早期的大型網遊中,都沒有官方的遊戲道具交易平臺。

所以在網遊發展的早期,誕生了一大批第三方代練+遊戲道具交易的平臺,這些平臺對接代練公司/個人和遊戲玩家,主要起到信息平臺和保護雙方權益的作用。

代練者可以在平臺上展示自己的工作室,同時向平臺繳納保證金;需要找人代練的遊戲玩家則把資金寄存平臺上。

當代練者完成任務後,平臺會對代練結果進行判定。如判定代練順利完成任務,則把遊戲玩家的資金支付給代練者,完成閉環;如果代練失敗,將會扣掉代練者的保證金,用來賠償遊戲玩家。

同時在盈利模式上,第三方代練平臺主要靠競價排名和交易額手續費。它們大多發跡於PC端時期,典型平臺有:5173、8868,現在,這些平臺都加入了端遊代練,當然有最火的王者榮耀。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404

2、遊戲工作室

在早期的遊戲代練模式中,除了第三方平臺外,成立遊戲工作室成為很多中小玩家的選擇。

同時,實際上,在第三方代練平臺中,基本都是以工作室的形式接單,而很少存在個人接單的情況,原因主要在以下兩點:

1、第三方代練平臺上的排名通常都是競價,個人代練者不願意花廣告費,排名靠後,接單效率低。

2、早期的網絡遊戲大多以角色扮演類的遊戲為主(傳奇、魔獸世界、夢幻西遊),代練多為做任務,升級,點技能,而這時的代練工作,遠不是一個玩家所能應付的,需要多個人24小時進行代練。

在以上兩個因素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打手聚合在一起成立了代練工作室,而一些閑散職業玩家也掛靠在工作室名下,由工作室統一派發代練單。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437

遊戲工作室的盈利模式是對每一筆代練訂單收取服務費,也就是說,第三方平臺會抽成一部分,工作室再抽成一部分,最後剩下的錢才是到代練者的手中。

遊戲工作室會在不同的平臺發布自己的服務,除了第一種模式中的第三方代練平臺之外,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淘寶。

顯然,萬能的淘寶巨大的流量是其他第三方遊戲平臺可怕的競爭對手。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504

(依托於淘寶的流量,單店月流水已經超過百萬)

代練行業的進化和發展

1代練方變化:工作室代練&個人代練

在早期的代練市場中,較為火熱的遊戲是像魔獸世界、夢幻西遊等大型角色扮演類遊戲。代練項目為提升等級、打金幣道具等內容都是標準化產品,工作室的團隊作戰比個人作戰更具優勢。

然而,當LOL(英雄聯盟)開始流行時,即時競技類遊戲的個人實力在遊戲中可以起到絕對作用,不用再依賴團隊作戰,不少普通的高手玩家開始利用閑散時間代練。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549

2對接模式變化:廣告模式VS滴滴模式

在早期的代練市場中,基本都是貼出自己工作室的廣告,用戶看到後購買服務。但隨著用戶需求的改變,越來越多的遊戲玩家除了看重效率,還對每場比賽的KDA,或者勝率有定制化的要求。

因此,很多平臺加入了讓遊戲玩家發布需求的功能,讓代練者/團隊可以在上面搶單或接單,我們稱之為滴滴模式。

此外,廣告模式因競價排名產生的大量廣告費用,讓遊戲工作室向代練者收取的抽成越來越高,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逐漸浮現出來。

在滴滴模式中,個人代練通常只會繳納少量的保證金,代練失敗的風險相比團隊代練較大,而且不知道接單者的信用評級,但是好處卻是市場變得更加開放,代練者開始變多,價格也逐漸降低,不再是工作室或者團隊壟斷。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612

從代練到陪玩,社交成為新爆點

隨著用戶需求的改變,遊戲玩家之間的社交逐漸開始延伸到代練和遊戲玩家之間。“陪玩”作為一種新模式,逐漸開始流行起來。

陪玩主要分為兩種:

1、由妹子陪玩,不計勝負,追求娛樂性

此類陪玩模式,大部分都出現在各個陌生人交友軟件中,陪玩者通常都是女生或者主播。選擇此類模式的遊戲玩家更註重遊戲的娛樂性。

2、由大神陪玩,保證勝負,以升級為主

這類模式的陪玩者都是高水平玩家,但是和前面提到的第三方代練平臺不同的是,大多數陪玩平臺的陪玩者不需要繳納保證金,一般的做法是“包升級”,如果輸一局,就會再陪玩兩局,直到凈勝利為一場才算完成訂單。此外,也有采用輸了不收費的方法。

而這樣的“陪玩”在手遊當中用戶尤其喜歡,據騰訊創業不完全統計,目前,開設陪玩業務的產品多達20個,其中主業務為陪玩的產品有三家公司在2015~2017年獲得融資,其中背後不乏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653

不同的切入方式

及代練陪玩平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騰訊創業經過實際體驗後發現,目前獲投的三家陪玩平臺各有不同的商業邏輯。

1看重兩端用戶體驗,不收取傭金,把“大神”做為平臺的核心資源

符合此類邏輯的創業公司通常以某種遊戲工具為切入點,比較常見的有"開黑語音“,例如“豬隊友”和“暴雞電競”。

“豬隊友”與“暴雞電競”都是主打王者榮耀陪玩的平臺,早期通過為玩家提供開黑語音服務作為切入點。

到目前為止,它們都沒有收取交易傭金,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豬隊友會提供“翻車險”服務,通常為交易金額的5%,在打輸的時候對遊戲玩家進行賠付。目前,這是豬隊友唯一的收入來源。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719

暴雞電競目前不保證全部產品都100%賠付,采取包升星的方式,輸一局再多陪打一局。只有在王者榮耀白金以下段位,輸了全額賠付。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742

兩者,目前都處於積累“大神”用戶和培養用戶習慣的階段,主要邏輯都是通過培養“大神”增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2用內容論壇沈澱用戶,陪玩是變現的一種方式

除了前一種以語音和定位為切入點,陪練也成了論壇和內容平臺的變現方式。

撈月狗在開通陪練功能以前,是一個遊戲內容社區,其早期的切入點是以遊戲數據切入,主打個人遊戲戰績搜索和排名的純工具性網站,後來在移動端轉型為遊戲內容社區。

而撈月狗開通陪玩則是對變現的嘗試,同時,從具有社交價值的內容社區切入陪玩,其用戶的轉換也更加順暢。

微信圖片_20171121103801

在看完代練平臺的發展變遷和不同的商業模式後,不難看出支撐這個遊戲市場的是背後眾多的需要代練的用戶,頻繁的交易才能帶來高額的手續費,那麽,遊戲代練這門生意真的有這麽好做嗎?

遊戲代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51

流水線上的地產從業者: 天天擔心被“幹掉”

2018年6月的晚上10點,在某TOP5房企工作的龐錚(化名)剛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辦公室,一排出租車等在門外,這家工作壓力較大的房企,已經讓出租車司機都明白了下班的套路。

“我工作天天擔心被幹掉,之前有個總監半年工作不力被勸退,區域總裁更是一年換一個。在這里工作,如果完不成KPI可能就會要你走人。”龐錚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站在風口已經十年的房地產,早已經是其他行業羨慕的標桿:擴張的快速、高額的利潤,不斷的造富神話,活脫脫讓房地產圈成為中國最大的名利場。可是,當房地產遇見歷史最嚴的調控後,這些浮華背後開始讓每一個想要在這個圈子生存的人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最近出現的跳樓和猝死,以及很多潛在的抑郁,讓這個名利場背後充滿了血腥。

指標“紅綠燈”

去年9月,龐錚跳槽到目前就職的房企,隨後的3個月,她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每天晚上失眠,半夜經常驚醒,這樣的日子持續了3個月。”龐錚告訴記者。

在龐錚所在的房企,每天都有指標的紅綠燈,完不成任務就難轉正,周圍的同事一直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剛剛入職的龐錚根本難以適應,讓她開始恐懼生活。即便到了周末,出去玩也隨時帶上電腦,一旦有了工作任務必須馬上完成。

以往,只有媒體行業才會有很多突發情況,而如今的房地產已然變得分秒必爭。很多人都說,地產人是沒有周末的,要麽開會,要麽開盤。

“根本不用擔心周末怎麽玩,工作自然讓你的生活充實。”一位單身的90後地產從業者趙紫添(化名)告訴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發現,在這個大魚吃小魚的房地產競爭時代,包括萬達、碧桂園、恒大地產、新城控股等房企均設置了節點的紅綠燈制度。大到年度銷售目標,小至在規定時間內需完成的招商、工程等進度情況。

“一個節點沒有完成,就要亮紅燈。我們一個項目總半年時間就被幹掉,原因是節點沒有完成任務。有時候早上工作發現任務節點亮了紅燈,晚上集團人力資源部就約談了項目總,對其進行警告。”一位從事商業地產招商的地產人告訴記者。

指標的紅綠燈制度,可以加強房企的運營管控,達到精細化運營,在每家房企正在逐漸推開,也有助於房企對於周轉和風險的把控。不過,在某種意義上,給了這些從業者巨大的壓力。每一個節點都需要按時完成,所有人就像工廠里的工人一樣,在巨大的流水線上拼命工作,完成一個一個節點的任務。

企業的耐心越來越差,以往幹得不好可能是調崗,現在幹得不好就要直接走人。

“項目總天天在群里說可能被幹掉,所有人都籠罩著無形的壓力,在這個路上一旦選擇了就只能往前走,最後就是你死我活。”趙紫添說。

指標的紅綠燈壓迫這些拿著高薪的地產人不斷前進,他們的人生也像走在每一個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一旦錯過了綠燈時間,可能走在路上就要面對前方的洶湧車流,把人碾碎。

被時代綁架

有地產高管告訴記者,一晚上開會要抽一包煙,2點回家還要趕8點飛機,睡覺都已經成為奢侈品。一天換3個城市,有時候已經成為常態。

艱難的時候也要微笑,盡管看起來於事無補。

幾乎所有的地產人,在選擇進入這個時代風口的行業之時,就已經開始變得身不由己。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預計,2018年TOP4房企總規模或近3萬億,未來房企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TOP10房企集中度有望達35%。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約50家房企提出了千億計劃,從競爭格局看,每家開發商雖然提出較高目標,但是完成難度將越來越大。

這個時代就是大魚吃小魚,以往的行業粗放時代已經過去,每個公司都在追求更有差異化的能力,而規模作為決定話語權的重要因素,逼迫這些企業不斷發展。畢竟,沒有規模就沒有融資,沒有融資就沒有現金流,那對企業而言就是生死存亡。

在記者的朋友圈中,過去一年里一位地產人已經先後跳槽2次,平均每半年就換一家公司。事實上,每年春節一過,就會發現很多人又一次跳槽。

規模競爭也帶給了各個城市總巨大的壓力,一般而言這些城市總1年~2年沒有完成任務,就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要麽完成任務好升職,要麽完不成任務就被淘汰。大家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龐錚說。

“看起來是地產人被綁架,其實老板同樣被綁架,幾乎每個房企都有大量負債,這個行業平均負債率遠高於其他行業,只有讓企業高速周轉發展,才能不被吞並。”一位地產高管告訴記者。

嘉凱城(000918.SZ)易主了恒大;浙江城建把在杭州的兩個唯一在售項目賣給了新城地產和景瑞地產;物產中大(600704.SH)出售了旗下15家全資子公司股權予陽光城(000671.SZ);浙江農發轉讓潤和房產100%股權;浙江國貿出售湖州仁皇房地產100%股權。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十年風雲變幻,很多曾經風生水起的房企就在短短幾年轟然倒塌,誰都不想成為被時代拋棄的那一批。

事實上,老板對職業經理人的耐心越來越有限,近兩年的高薪挖人讓地產圈流動迅速,但是真正可以長久的職業經理人越來越少。

“3個月就要出一套產品線設計方案,不然可能我們團隊就要全部走人。一拿地就要和設計院通宵工作,2天內就要出設計圖。”一位從事地產設計的人士告訴記者。

規模為王的時代,所有人就開始血刃相見,這個名利場逐漸演變成了鬥獸場。

高周轉人生

“公司要求極致周轉,每一個環節都要加快節奏,只有這樣才可以跑得比別人快。生活也開始周轉迅速,馬不停蹄。”龐錚說。

高周轉背後,所有人都面臨了空前的壓力。

“只有在健身房的2個小時我才是絕對放松的,可以不去想工作,真正去脫離一下,其他時間都太忙了。”一位地產高管告訴記者。

另外一個高管則每周給自己買4個橙子,“周一到周四,每天回家吃一個,吃完就知道我周五可以坐高鐵回家。”他說。

這位高管家並不在上海,每周都過著雙城記一樣的生活,每次吃完一個橙子就會讓他離家更近一步。

更多的人選擇跑步,在奔跑中去釋放自己的壓力。“以前我有一些抑郁,但是跑步過後我心情就明顯好了很多,跑步分泌的多巴胺會讓人上癮。”這個高管告訴記者。

他們站在比別人更高的位置上,跑得比別人更快,也比別人承受更大的壓力。

不難發現,近年來地產圈跑步文化日益盛行,除了健康外,不少人通過跑步進行壓力排解。

大汗淋漓過後,這些地產人在另一個賽道去找回自己。

福晟集團董事、福晟商業集團總裁吳洋在自己的公號“吳洋跑步說”里面寫道:從三年前開始跑步至今,我已完成了17場全馬賽事,相對於跑步大咖而言,我的賽事經歷雖然是班門弄斧,但至少也算跑步圈中的“半熟臉兒”,雖然自身的跑馬成績並不是十分值得炫耀,但每一次的馬拉松參賽,都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終點對我而言,更像是自己與自己的賭約,贏了也好,輸了也罷,重要的是沿途的自我磨礪與精神歷練。

跑步的意義,對於地產人不只是跑步,可能還有一些精神的寄托和內心的詩和遠方。

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描述了一個讓人羨慕的場景: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註入絢爛的畫布。

也許,很多地產人同樣有一些內心的詩和遠方。無奈時代奔流,面對浪潮,向上不易,向下更難。

你後悔來到房地產行業嗎?

“人生沒有什麽後悔,一旦選擇,就必須風雨兼程。”龐錚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42

資本快車上的教育產業:課後時間成稀缺資源,教師成流水線上產物

7月31日,民辦教育集團博駿教育(01758.HK)登陸港股市場。8月3日,希望教育(01765.HK)正式掛牌。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3日,中國香港市場已有教育股21只。同時,包括新東方在線、滬江、華圖等在內的8家教育類企業,也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材料。

這是教育企業赴港上市大潮的一個縮影。如今,教育產業越來越與資本接軌,也正在進行著消費升級。

赴美上市的先鋒

“當年,新東方赴美成功上市可以說是開啟了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的資本先河,給中國教育行業帶來的資本連鎖效應也是比較明顯的,證明了像中國教育培訓這樣的領域作為一個公司運作是可行的,可以成為一家上市公司,且受到華爾街的認可。”深圳某投資基金投後管理負責人陳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新東方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北京新東方教育學校。2006年9月7日,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再看12年後的新東方,剝離了新東方在線後,最新財報顯示,2018財年該公司凈收入為24.44億美元,同比增長36%;運營收入為2.63億美元,同比增長0.3%;歸屬於新東方凈利潤為2.96億美元,同比增長7.9%;以及歸屬於新東方的凈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約為3.54億美元,同比增長20.0%。

其中,K-12業務(包含了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基礎教育階段)收入增長約46%,貢獻總收入約59%;海外備考和留學咨詢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3%;VIP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2%;優能中學收入同比增長約44%;泡泡少兒教育收入同比增長約51%。

新東方董事會主席俞敏洪認為:“K-12業務保持增勢是新東方收入表現的主要推動力,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約52%,此外,在學生留存率方面也有提升。”

提及K-12,就無法忽視另一家在美國紐交所掛牌的教育機構——北京世紀好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TAL.NYSE,下稱“好未來”)。其前身是學而思。2003年創立學而思時,該公司主要專註在中小學及幼兒教育領域。

2013年赴美上市之際,學而思宣布將沿用了十年之久的名稱從“學而思”更改為“好未來”,更名後其定位也變為“一家科技與互聯網來推動進步的公司”。多年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好未來抓住了K-12這個教育剛需市場,也讓這個後來者在2017年股價漲幅和市值均超過成立時間更久的新東方。

今年6月底,好未來發布的2018財年業績顯示,該公司在期內實現凈營收17.15億美元,同比增長64.4%,其中,近43.6%的凈營收來自學而思小班課服務。好未來最新的市值為187億美元,新東方則是133億美元。

掌門1對1創始人兼CEO張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企業選擇海外上市,則必須是行業頭部公司,否則上市後沒有交易與流通,對於企業來說意義則並不太大。

在好未來上市之前、新東方之後的四年中,教育行業海外上市的企業只有6家。其中,諾亞舟(NED.NYSE)、弘成教育(CEDU)、ATA(ATAI)和正保遠程(DL)四家是通過IPO形式,雙威教育(CAST)和中國教育集團則是通過借殼上市。2010年,中國教育培訓公司赴美上市出現了一波高潮。包括有安博教育(AMBO)、環球雅思、好未來、學大教育(XUE)等紛紛登陸美股市場。

然而,上市的中國教育概念股中,除了新東方以外其他公司均跌破發行價。正如張翼所言,在美股市場中,投資者更為關註體量相對較大的頭部公司。因而在中國香港上市則成為教育企業的選擇。香港的優勢也很明顯,匯聚全球投資者,市場容量大,資本流通自由。企業上市審批和再融資流程都更為高效和透明。地域、文化、語言也更符合發行人的需求。

教育“消費升級”的背後

2009年正式進入教育行業的張翼告訴記者,他進入教育行業創業至今,很明顯感覺到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需求也一直發生著很大的變化。

“在最初的階段,家長們的需求很簡單,只求找到好老師。之後,這樣的需求演變成了找有效果的老師,隨著新一代父母認知的提高,老師的理念也越來越重視。”張翼說。

張翼所創立的掌門1對1是一家采取1對1模式的教育輔導機構。在2014年以前,掌門1對1還只是一個從線下輔導班發展起來的教育品牌。

2014年,互聯網創業大潮湧起,敏感的張翼嗅到了互聯網對課外教育培訓行業的變革意義了,他隨即發起公司內部的改革——砍掉全部的線下業務,著重在線上。同一時間,以大數據題庫為核心的猿題庫宣布完成1500萬美元的C融資,歡聚時代旗下YY教育當年三月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用於發展語音直播。

實際上,行業內大小規模不等的融資事件從2004年以後就沒有停止過。當年,投資了新東方的老虎基金在新東方上市後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也使得到敏銳的風投、私募紛紛湧入中國教育市場。

時值8月,暑假的各種新消費方式正不斷刷新著朋友圈。其中,最頻繁的當數各類家長們展示出的為子女安排的豐富的暑假生活。佘一寧是上海市靜安區一重點中學高一的學生。雖然正值暑假,她卻覺得沒有一天輕松。

各類搶跑一般的補習占據了她大部分的時間。其中有許多課程,甚至不需要她離開家,只需要一臺iPad就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線上課程,知識密度很大,課後作業也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佘一寧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實際上,像佘一寧這樣坐在家里,拿著iPad就可以實現學習,與互聯網的發展、技術的更新叠代,還有移動教育、知識付費等創新模式有極大的相關。這樣的模式所覆蓋的還不僅僅是一二線城市市場,也包括三四五線城市。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行業消費升級。教與學不再受到時間、空間限制,知識獲取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獲取渠道也更加多元。在一些大都市里消費者也越來越難分清楚,接受教育是投資還是消費行為。”在香港大學從事教育學研究的達良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華映資本的教育研究報告指出,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公平,教育部用幾年的時間對全國的學校進行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造,每年經費高達4000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均衡發展,標準化發展,一體化發展,著力化解“擇校熱”、“大班額”,到2020年,大班額必須完全消除。教育公平性和教育質量的問題在逐步改善。

行業難題

達良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教育行業賽道越來越擁擠的同時,學生課後的時間卻在逐漸變成教育企業爭奪的稀缺資源,而老師則成了流水線上的產物,教育本身是非標準化的產品,每個老師都是服務提供者。

不過,這些在機構里任職的老師實際也並不好當。曾在新東方教授英語的何璐璐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老師在教育機構收入不穩定,課時也不確定,在寒暑假這樣的旺季,課非常多,而到了學生們正常上課的時間,也就是淡季,就會很慘淡。培訓機構老師所接觸的學生更加多樣化,培訓更多是點對點進行,課件就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備課的壓力也就更大了。

一直以來,教育領域最為核心的資源即是“好老師”,但培育一個好老師,需要長時間與教授課程經驗的累積。

“我們對名師一直有很大的需求,目前公司里很大一部分的名師都是從行業頭部公司里挖來的。這個市場叠代很快,三年可能就已換了一茬。來不及自己培養。”總部位於上海的一K-12教育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人力是公司最大的投入。”

上述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將最重的資產押在人力上,老師還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教育有很強的地域性,通常各個省市都有各自針對本地情況的教育政策,這使教育機構很難實現所謂完全標準化。教育機構還要配備相應人力,以應對區域差異導致的教材、科目、課程難度、課程進度等差異。

科技助力

在今年4月的一個教育大會上,俞敏洪在公開演講中指出,教育內容是最必不可少的,不過教育機構也必須思考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對教育的作用。

運用直播、雙師課堂等方式高調攻占在線教育市場,好未來在K-12的賽道上一路領先。好未來教育集團創始人張邦鑫在各類大會分享時強調,好未來下一階段的戰略重點在教育+AI上。而英孚教育也開始運用大數據、人臉識別技術等了解學生的情況,並精準營銷,甚至可以通過科技手段讓學生有浸入式教育場景,使學生主動學習,提升教育質量。

在好未來最新財報中,公司在2018財年第四財季,營收實現5.04億美元,同比增長59.4%,凈利潤6953.9萬美元,同比增長102.9%。報告期內學生註冊總量達2615760,較上年同期增長95.7%,這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而註冊學生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報名小班課和線上課程的人數增多,在線課程入學人數同比增長127.2%。

好未來CFO羅戎就上述的業績表現評價到,目前在線業務的續費率不錯,直播課的續費率接近線下課程的續費水平。2019財年將進一步擴大學習中心網絡。同時,發展在線業務並贏得在線輔導市場更多的份額,將成為未來幾年的戰略重點。

天風證券高級分析師張璐芳認為,在線教育是從2013年就開始提的一個概念,用戶的付費意願在不斷加強,並開始將其作為一種補充教育。K-12的人群基數大,線上教育會是一個不斷崛起的市場。

俞敏洪在上述民辦教育機構大會上表示,教育的獨特性、多樣性、客戶需求的個性化要求,必然使教育領域百花齊放,會出現至少10家市值超百億美元的上市教育公司。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42

山谷流水人家 一念樂土

1 : GS(14)@2013-12-09 23:45: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1209/18542229

                              著名舞台設計師曾文通家朝東北,處於林村谷中,村屋頂層連天台,冬日陽光「不毒」,在天台曬著太陽做訪問甚是愜意。新界丁屋豪宅化,我等悲觀主義者總在抱怨香港快要沒有淨土,文通因緣際會來到大埔梧桐寨村:「好像玩遊戲,不斷地尋找缺口,原來香港還有這種地方。」
記者:邵超
攝影:陳國良

                山谷梯田,晨霧繚繞,是香港鄉村的概括印象,梧桐寨村是少數保留古村原貌的一個,曾文通說,多年前遷到這兒,是緣份。數算著他的居住史,木屋區的記憶因年紀太幼而模糊,成長期的黃金十年、廿年,都在紅磡、土瓜灣度過。日間車水馬龍,深宵油車駛進油站,灌油的聲音,點滴到天明,夜裡無意識地吸進汽油味,是文通對他蕪湖街舊居的記憶:「以前像『瞓街』,很吵。最初搬進來時,真的有耳鳴,驚訝如此寧靜。」家在村中央,車路不通,只有羊腸小徑,很快便能進入靜心的狀態,車聲換來牛蛙、蜻蜓、蜜蜂、蝴蝶,細心傾聽,風裡傳來溪流的聲音。文通近年鑽研及教授振頻療癒及西藏頌缽演奏,客廳沒有梳化、電視,只有靜心及療癒用的器具,包括頌缽、療癒音叉、鑼等,文通指著眼前有三百年歷史的西藏頌缽,是佛教僧侶坐禪或冥想時用的器具,由尼泊爾來到香港。他於兩年多前接觸頌缽,每個頌缽有一個音調,或高昂,或低沉,像寺院的暮鼓晨鐘,聲音穿透身體,聽著便不自覺地輕鬆起來。學術一點的說法,是頌缽的聲音有助平衡及調和人體的七個脈輪。
文通常常獨自或帶著修讀頌缽的學生到溪邊修行,形容空氣中充滿濕潤的水份:「山上有梧桐寨瀑布,流到家附近的溪邊,撞擊出很多負離子,有山有水,心胸自然張開,對於聲音治療的修行很有幫助。」大自然本無美醜,人心而論,文通覺得人本性喜自然,人在自然中,喜悅由心而起。

                                                                                                                        
            大自然,得赤著足親近;在屋外青苔,便看到了山水;品嚐的,是山泉的味道。            ■因為有機耕種,蔬菜生長自然,曾文通一般吃到一年兩造蔬菜。            ■曾文通形容每天觀察窗外的鄉村景色變化,便是最佳的電視機。


與自然對話

                鄉村生活,本來就是一種修行,文通形容人在山中建村,是人類入侵大自然,自己是村外人,也是一種入侵,與自然對話,與村民交往,應常存謙卑的心:「你上到山,仍然睇手機上網,斷掉了與大自然的聯繫,那麼你住在山中也沒意義。」曾文通幼時暑假常到外公位於南丫島的家玩,喜歡海的能量,現在搬到山林中,卻沒有排斥,山中有他喜歡的竹、木,興之所至就以竹籤繪畫,撿拾枯枝當柴薪烹茶,屋裡散見竹、野花,文通說是把自然引入家裡:「大自然有著豐富的資源,尋找,便能獲得。」文通習慣每早六時半就在這裡耍太極、做瑜伽,有時上來打坐、睡覺。「住在村裡,你不可能晚起,除了鳥聲,農夫五時多便到田裡忙活。」文通是全素食者,家附近就是有農田,可以即買到即摘的新鮮蔬菜,屋前荒地的野菜也很味美,問他是有機菜嗎?他說現代沒人說得準認證孰真孰假,但心態決定一切:「抱著正念吃東西,不用吃太多便覺得滿足,也健康。」正念是慢慢咀嚼,感謝食物之心。

                                                                                               
            ■家中客廳陳設已極為簡約,但曾文通說可以更「空」。            ■屋裡有整個房間作靜心用,裡面放著「金字塔」,有提升和靜心之效。


清空家居

                                    處身於政府向地產商傾斜的社會,文通在九七年時經歷過加租的壓力,火炭工作室租金由三千到過萬,外公糊裡糊塗賤賣南丫島的祖屋土地,文通看得開。「在瘋狂建丁屋的時候,這條村的發展密度不算高。」一旦寧靜不再,文通可以搬到更遠。問文通,理想家園在哪?「有陽光的地方。」中國人喜歡朝東南的房子,討厭西斜,文通像外國人百無禁忌,巴不得房子吸滿陽光。屋裡每個房間都有窗,米白瓷磚反映一切,靜看陽光在屋裡移動的軌跡。「陽光照到客廳,攤在這兒就睡。」文通最討厭鑽石形:「暗角積聚著負能量不能散卻。」
以為標準七百呎村屋四平八穩,又是美麗的誤會,文通說:「很多村屋一進門就是長玄關,不開揚。」文通的房東有見識,屋中每個空間都由大小不同的方形組成,大小適中。跟文通說,他家屋前懷抱整個山谷、農田,屋後是種植年花的花園,再後才是十數間村屋,空間是如此的奢侈。他認同,但也不曾因環境差而標籤那兒不舒服。「最初搬來這裡,覺得交通很費時間,住慣便不覺得,覺得可以更深入山林居住。當然,現在搬回市區住可能不習慣,但人總是能屈能伸,不同環境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狀態。沒有空間也可以憑藉想像,在屋裡畫出一個特定的靜心空間,譬如一張凳也可以。」文通又拿露台養著的青苔做比喻,青苔養在盆裡,澆水後有水殘餘,只要進入那個環境,那麼這個盆便有了山(青苔)和水,聽著很禪,但看著看著便明瞭。文通崇尚簡約的空間,續說:「一個空間越窄,產生的衝突越來越多,一個環境越空,流動性才大;人需要一個大的空間,人裡面要空,環境亦要空,心才會寬廣。但人心難清,清空環境較易執行。」人心確實難清,修禪可能是其中一種方法,跟移民孰易孰難,得看各人造化。然而,能起居於有「桃花園」美名的林村鄉,在現時仍有人務農的梧桐寨村中,日日呼吸著山林間的氣息,又有幾人能有如此造化,樸實的「淨土」又能延續多久……
2 : GS(14)@2013-12-09 23:46: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1209/18542231


梧桐寨建於清順治年間,古稱王寨,梧桐寨村主要是丘、古、沈三姓人聚居,它既是大帽山環山八古村之一,亦是林村鄉26條村之一,至今300多年歷史。林村於南宋時期的1287年開始有人定居,村名一般與地形有關,原居民村代表丘觀連說:「小時候村口仍有圍牆,可能就是寨的來歷。」瀏覽林村網站,各村代表的感言中,常寫到「昔日交通不便,二千年後,政府收地築路,交通改善,村貌發生劇變。」
政府遂了村民改善道路的要求之時,地產商就來了。這彷彿是雞先蛋先的哲學辯論。一條方便的村路,從來就不簡單。相對其他鄉村,梧桐寨村的丁屋不算密集,公認保留古村原貌,丘觀連說是有意為之:「本村的丁屋在村口同慶堂三百呎範圍內最為密集,我們不願破壞村裡的寧靜,也為了原居民和非原居民的和諧,上一代變賣丁權,到了我們這一代便要把關,不容許非丁的人建屋,包括發展商。其實有不少人已賣地,但下一代怎想,我們老後也管不了。」現時仍有人種植年花和務農,丘觀連說昔日村民務農,主要自給自足為主,「五六十年代,村民紛紛出國謀生,包括英國、荷蘭,流失大量人口,七十年代農產品被中國市場打垮,故轉為廣植桃花、菊花、百合。」林村鄉的「桃花園」美名,原來源於農村經濟轉型。如今開會聯誼用的同慶堂也是一般村屋,最老的便是圍牆一角。傳統習俗已式微,每年正月十五過後進行祈福,冬至後還神,同吃客家燜豬肉,並有林村十年一屆的打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49

邱達昌嘆亡父心血付諸流水

1 : GS(14)@2016-03-06 02:15:43

【本報訊】亞視前投資者家族及前管理層對具59年歷史的亞視瀕臨停播,均異口同聲表示惋惜。亞視已故前主席邱德根的兒子邱達昌感嘆,父親的心血付諸流水。曾任亞視行政總裁的政協常委陳永棋直斥亞視新投資者:「班友唔知搞乜嘢,亂晒大龍。」北京正舉行政協會議,不少港區委員均與亞視有淵源。亞視已故前主席邱德根的兒子邱達昌表示,亞視的歷史比無綫更長,陪伴港人成長。父親對亞視有感情,去年離世前仍有關心亞視情況。管理層有責任,政府已給予時間及機會讓亞視生存,現時可說父親的心血付諸流水。



陳永棋斥新投資者「亂龍」


邱達昌去年成立永升(亞洲)有限公司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他希望政府加快審理,日後會考慮招聘部份亞視員工。另一亞視已故前主席林百欣的兒子林建岳表示,感到可惜及不開心,希望亞視妥善做好員工的安排,政府應盡量令觀眾不受影響。曾任亞視行政總裁的陳永棋說:「我心情好曳,班友唔知搞乜嘢,亂晒大龍。」同樣曾任亞視行政總裁的周梁淑怡表示可惜,不知為何亞視導致如此景況,「近呢一兩年我哋都問咗呢個問題好多次,最後都係亂晒龍,好可惜,對員工嚟講好傷心」。亞視前身「麗的映聲」訓練班出身的汪明荃亦嘆可惜,稱從無想過亞視會如此結束,並指是亞視的經營手法造成今日局面。■記者麥志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5/19517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65

人才觀眾雙失 電視業死去活來無綫獨大 流水作業礙創意

1 : GS(14)@2016-03-30 13:33:20

■免費電視台一哥無綫近日公佈去年本業首度虧蝕;圖為將軍澳電視城。


【電視風雲】【本報訊】陳豪、黎耀祥、陳豪……當亞洲電視即將由「永恒」走到「千古」,獨大多年的無綫卻10年如一日,未見轉機;曾經膾炙人口的本地製作電視劇,觀眾逐漸流失,去年本地業績更首次見紅。是行內青黃不接?還是政策累事?快將開台的ViuTV又能否為一池死水的香港電視工業帶來漣漪?本報將在亞視熄機前一連3日專題剖析。


■《壹號皇庭》系列監製鄧特希認為,一台獨大多年致台前幕後青黃不接問題嚴重。 仇志德攝


香港的電視台,曾是電影工業的少林寺,不少著名影視人都是電視台出身。但隨着電視台固步自封而被觀眾日漸離棄,電視人才亦出現斷層。負責影視課程的學者指,「以前入電視台做好威」,但現時學生都不以加入電視台為首選。資深電視人亦批評,政府政策也窒礙了本地人才的發展。政府容許一台獨大多年,令整個電視行業欠缺製作高質素節目的原動力,《壹號皇庭》系列及《妙手仁心》監製鄧特希認為,這是導致台前幕後青黃不接問題嚴重,「前排同TVB一位導演食飯,佢話同朋友傾偈時被嘲笑『最近拍乜X劇』,X係粗口嚟,咁情況下都唔想做啦!無綫一直冇對手,成班前輩又坐喺度,下面嗰班睇唔到前景同機會,人才自然流失」。



鄧特希:有知名度都返大陸

鄧續說:「幕前更現實,青春有限,稍有知名度都會返大陸發展搵多啲。香港製作費同內地冇得比,我哋(監製)選角好頭痕,假設一部劇要搵兩、三位男主角,約30至40歲之間,你話可以搵邊個?有啲喺TVB,有啲返咗大陸,有啲二、三線可能有潛質做主角,但實際市場又話畀你聽,不如搵番吳啟華、陶大宇、宣萱,喺東南亞一帶有呢幾個名就會感興趣(有市場)。」無綫前業務總經理陳志雲則指,青黃不接情況早已存在,原因是電視台流水作業式製作影響創作空間,加上內地節目需求吸納了大量香港人才,令香港人才買少見少:「但冇辦法,香港冇競爭,冇機會畀佢哋去磨刀,咪去內地!」其實香港不乏培育電視精英的硬件,知專設計學院每年有約200名電視電影課程學生畢業。學院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主任黃培達表示,近年越來越多私人機構聘請攝製人才,時裝、地產等都需要人拍片及剪片,毋須大學學歷,實用攝製課程更配合市場需求,所以他們的畢業生基本上不愁出路。黃稱因出路多元化,學生想法亦有轉變,「以前好鍾意入電視台做,好似好威,而家好多學生都唔想第一份工就入電視台,佢哋自己都未必睇大台節目」。年輕一代不像以往般對傳統電視台抱幻想,學生九成時間對着電腦及手機,接受新媒體能力高很多,很多學生寧願加入小型網台,覺得發揮空間較大。



■知專數碼媒體學系主任黃培達指學生出路多元化,不再想加入電視台。張志華攝

■資深電視人蕭若元稱電視業行內老化,幕後編導缺人才。沈健程攝



蕭若元:台前出唔到周潤發

資深電視人蕭若元也認同說:「時代唔同晒,六、七十年代,電視係未來新嘢,當年大學精英如周梁淑怡、葉潔馨等,爭住入行,做電視係好潮職業,而家電視變成夕陽行業,成行老化,台前出唔到周潤發、劉德華同梁朝偉呢類巨星,幕後編導演都冇人才。」電視台本身未能孕育足夠人才,曾任職多間電視台的資深編導蔡錦源指出,電視業十多年前已出現人才斷層問題,電視台一直以來並無有系統訓練新人,沿用方式是舊人帶新人,但舊人又追不上影視新發展,「就算有訓練班,只不過幾個月至半年,之後就掟出嚟自生自滅」。蔡認為現時電視台太制度化,由高層管理人員控制創作,高層怕影響收視、怕孭鑊,不敢嘗試新意念,只會扼殺創意。政府限制發牌亦扼殺創作空間,現時相比70至80年代,已有多間大專開辦多媒體課程,有大量高質素影視畢業生,但電視業卻無一個好園地讓他們發揮。必須開放頻道,令更多人有機會不斷嘗試。■記者麥志榮、王麗春、周鳳儀、楊潔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30/195498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90

【棄連任】 講真家庭為重《六八落花流水九》唱出CY心底話

1 : GS(14)@2016-12-11 14:12:51

特首梁振英下午突然宣佈放棄爭取連任,因為怕家人承受不住壓力,而自己又要盡父親同丈夫責任,真係好偉大喎。呢首《六八落花流水九》,就係獻畀呢位為咁偉大嘅父親,希望港人明白歌詞意義。《六八落花流水九》原曲:《落花流水》主唱:吳六八九填詞:燒山好野齊昕夏天都仲要着冷衫媽媽 被摑後臉容可怕但那張相畀網民塗鴉葉繼歡跟乜太攬吓定眼一睇咦龍蝦出閘就此宣判放棄歸家等候又怕被上頭欺詐要是 輸畀這掃把說話肉麻仲有叔叔點拆全中央清楚 CY好有智能花名改得真夠貼近舉報蟻民鬧吓毓民做幕前又會出文
Mark Six批算我就下沉蕭生出動又來開燈命運敲定了退選保正身
UGL諗番都會 滴額汗兼手震習慣特辦 行李送運講真家庭為重唔係啩退位時 這麼誇全港都冤枉 CY推卸責任專拋身份一向靠運這個五年賺了真銀賺負評賺到抽筋一鋪輸晒我做路人返歸等運易留鬚根日後肯定要湊女唔願瞓但太太哦我夠鐘來共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11/198620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10

利字當頭:流水官衝擊鐵衙門

1 : GS(14)@2017-10-09 02:52:50

人在其位,當然要講本身應講的話。但是人走了,身份也變了,又應該怎樣對待自己過去講過的話?曾幾何時,任志剛是聯滙制度的捍衛者;論香港的貨幣發行制度,他的立場在今天仍然舉足輕重。在其位的時候,任志剛不只一次講過:「金管局對捍衛聯滙制度的決心和能力是不會動搖的。」隨手搜尋從前的《觀點》,甚至在2005年滙改後,聯滙加入三招「優化措施」,任志剛仍然堅持:「港府無意以人民幣作為港元聯繫滙率的掛鈎貨幣。」老早就有人說要將港元掛鈎人民幣,不過當時的任志剛會說:「在人民幣全流通之前,聯滙沒有改變的理由。」當年的金管局也發表過研究報告指:「以香港的經貿結構而言,美元仍是港元實行聯滙的最適當選擇。」時移世易,習近平的「四個自信」,包括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家的膽量也壯大了;人民幣是否全流通,似乎也不是重要的前設。反正,有強大的後盾,我們想走怎樣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都可以有一套與別不同的方針。我只想講,假如將港元掛鈎在一個未完全流通的貨幣,那些虎視眈眈的國際大鱷,大可借衝擊港元來衝擊人民幣的滙率機制。屆時,究竟是港元作為抵禦人民幣制度的防線,還是以人民幣的流通,來捍衛港元?或者真的不用分那麼細,反正都是一國嘛。說句公道話,上星期任志剛也只是說要港股以人民幣進行交易。事實上,港交所(388)已經有十種產品以人民幣作為交易單位,只不過是市場反應一般。順帶一提,2012年任志剛首次提出要檢討聯滙時,聯滙之父祈連活有挺身而出撐「昨日的我」,繼續支持掛鈎美元的聯滙。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9/201572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