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低調轉身:蒂森克虜伯加速退出鋼鐵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674

對於德國人而言,蒂森克虜伯就等於鋼鐵的代名詞。可對企業經理來說,鋼鐵等於債務的代名詞。現在蒂森克虜伯正進行大重組,朝領先的科技企業方向轉變。

52歲的Heinrich Hiesinger擔任蒂森克虜伯的CEO已經一年多了。上週四,在公司總部舉行的高管會議上,Heinrich Hiesinger提出蒂森克虜伯的鋼鐵業務應只保留30%。公司應當轉型為一個高科技企業,所涉足的領域應當是:電梯、煉油廠、船舶、機械和汽車行業。「在未來,我們將會更多的『思考』,少幹體力活。」他說道。

從理性思考上講,所有高管都能理解這種轉變對公司來說是必須的,但感情上仍然難以接受。去年,蒂森克虜伯的鋼鐵部門虧損為18億歐元,在公司60億歐元總債務中所佔比重很高。

蒂森克虜伯的前任CEO,Ekkehard Schulz分別在巴西和美國建立了兩個新的鋼鐵廠,以期將蒂森克虜伯帶入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商的名錄中。但是,這最終成為了公司近年來最失敗的投資,最後兩家鋼廠被迫出售。

蒂森克虜伯的不鏽鋼部門也被出售給了芬蘭的奧托昆普集團,但由於歐盟對這樁27億歐元的交易提起反壟斷申訴,因此交易陷入擱置。

蒂森克虜伯目前的形勢嚴峻。要想讓公司從鋼鐵行業脫身不易,同時,蒂森克虜伯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新公司和擴展業務範圍。

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作為一個身價數十億的企業,卻仍舊按照一個中型家族企業的模式來運營。公司的重要決定僅僅出自三個人之手:99歲的Berthold Beitz——代表克虜伯基金會,握有公司四分之一還多的股份;69歲的Gerhard Cromme——蒂森克虜伯監事會主席;還有71歲的Schulz——他在2011年之前一直擔任蒂森克虜伯的CEO。

這樣的運作體系並不那麼透明和規範。只要克虜伯基金會仍能拿到股息,一切似乎都很好。但隨著多年的發展,小問題最終惡化演變成威脅到公司存亡的大危機。

而新上任的Hiesinger則希望公司有所改變。他希望用完全商業的思維來運作這個企業。

比如說,今年二月,該公司的鋼鐵企業所需的焦煤出現供應問題。德國嚴寒導致運輸不暢。在這種情況下,之前蒂森克虜伯的標準做法是用木屑作為備用燃料。這些木屑價格昂貴,會導致公司的季度利潤大幅下挫。Hiesinger下令在嚴寒期間直接關閉煉鋼爐。儘管這也會造成不菲的損失,但還是要比用木屑繼續維持生產要便宜。

一位蒂森克虜伯的經理回憶道,在Hiesinger上任之前,蒂森克虜伯都沒有比較同一領域競爭對手的機制。如果說有比較的話,那也僅只是在企業內部。比如鋼鐵部門的頭兒會與設備製造或電梯製造部門對比利潤。

在這種對比之下, 電梯製造部門經常成為無冕之王。10%的利潤空間將其他部門甩在後面。而當與同領域的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克虜伯的電梯製造部門實際上遠落後於通力、迅達和奧蒂斯。

蒂森克虜伯的另一個問題是人事任命。多年以來,公司任命方式一直是自上而下的內部任命方式。這會導致人事任命不當。比如 Hans-Ulrich Lindenberg,長期擔任公司高管之一,在負責巴西數十億歐元的項目期間,項目經常出現事故。而在任命之前,公司內部文件已經顯示Lindenberg(的管理方式)「落伍」了。

而目前人事任命的規則已經改變,候選人必須至少由兩名董事會成員面試,然後再在董事會上做陳述。這也給Hiesinger帶來了額外的好處:他可以將更多的外部候選人帶入董事會,然後在他們的幫助下進行更快地變革。

蒂森克虜伯的另一個重大轉變是:上週,公司的造船部門與設備製造部門合併。如果美國和巴西的鋼廠都賣出,不鏽鋼部門也成功賣掉,那公司的業務範圍將由八個縮減到五個。而且,這些決定將由蒂森克虜伯的工會同意後才得以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86

蒂森克虜伯董事會主席:收縮鋼鐵 投資中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033.html

蒂森克虜伯董事會主席:收縮鋼鐵 投資中國

一財網 陳姍姍 2016-03-27 20:21:00

“在全球範圍內剝離部分鋼鐵業務的同時,公司一直在推進轉型,目前已經形成了五個業務單元的支柱產業,而中國是蒂森克虜伯集團在亞洲最大的市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赫辛根如是說。

自2011年從西門子上任蒂森克虜伯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後,海里希•赫辛根(Dr.-Ing. Heinrich Hiesinger)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為公司的轉型而在全球各地的工廠奔波,一邊對部分鋼鐵業務剝離出售,一邊則在中國等地區加大投資。

對於一家200年前從鋼鐵起家、如今已經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15.7萬名員工的國際性、多元化集團來說,如何進行業務的取舍,在如今的經濟不確定之下尤其重要。

“在全球範圍內剝離部分鋼鐵業務的同時,公司一直在推進轉型,目前已經形成了五個業務單元的支柱產業,而中國是蒂森克虜伯集團在亞洲最大的市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赫辛根如是說。

收縮:剝離部分鋼鐵業務

自上任後,赫辛根就推行了一系列業務優化調整計劃,使集團從一家以鋼鐵為主業的企業轉變為多元化工業集團。

上任後4個月,赫辛根就作出了出售蒂森克虜伯不銹鋼業務Inoxum公司的決定。“把不銹鋼業務剝離非常必要,因為現在歐洲的不銹鋼市場產能過剩,通過不銹鋼業務的剝離,可以把更多的資源集中在更有發展潛力的業務範圍內,資金必須被投入到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地方,未來將根據三個標準進行評估,包括增長率、利潤率及資本效率。”赫辛根告訴記者。

事實上,包括不銹鋼業務在內,蒂森克虜伯賴以發家的鋼鐵板塊,都是目前赫辛根希望限制投資的領域。“我們知道,鋼鐵行業的潛力是有限的,無論是進一步的市場增長,還是盈利空間上,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希望將更多地關註於電梯技術、汽車技術等其他業務領域的發展。”赫辛根指出。

赫辛根透露,目前,公司已經出售了蒂森克虜伯旗下的不銹鋼業務,不過在歐洲還有巴西還有碳鋼業務,在中國也有一家合資企業。“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是和鞍鋼集團合資的,目前的經營狀況非常好。”

“我們的鋼鐵業務歐洲與競爭對手相比,盈利狀況也是非常好。”赫辛根指出,“不過我們在巴西的鋼鐵業務目前面臨著挑戰,如果看整個鋼鐵行業的情況,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對於收縮鋼鐵板塊的原因,赫辛根稱,做業務取舍時,這個業務必須要具備成長的潛力,在國際競爭當中有頂尖的地位,而且要能夠捍衛這樣的地位,“通過剝離一些業務,我們可以獲得新的戰略空間以及資金空間,從而能夠對增長領域進行投資。”

擴張:五大業務發力中國

赫辛根所說的對增長領域的投資,主要是目前蒂森克虜伯聚焦的支柱產業,包括電梯、汽車零部件、曲軸等五大業務單元。

“當我們開始進行多元化轉型的時候,我們的業務單元很多,在賣掉了一些業務單元後,目前的五個業務單元已經成為蒂森克虜伯的支柱產業。”赫辛根告訴記者,“對於我們每個業務單元來說,我們都制定了相關的業績指標,這些業績指標來自於最佳表現的時候可以取得的成績,比如電梯板塊,我們會和世界上最好的電梯公司相比,拿他們的銷售目標對比,在汽車行業也是參考世界上最好的汽車公司制定我們的業務指標。”

而在中國市場,蒂森克虜伯的五個業務單元都已經有業務開展。“目前,中國是蒂森克虜伯集團在亞洲最大的市場,過去5年里,蒂森克虜伯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已超過5億歐元。”赫辛根透露,“比如去年我們就在常州開設了一家新的轉向系統工廠,同時,我們在重慶與鞍鋼建立了新的合資企業生產汽車鋼。此外,我們對位於中山的電梯廠進行了擴建,還修建了新的試驗塔。”

赫辛根告訴記者,去年蒂森克虜伯在中國區的銷售額27億歐元,同比增長27%,其中電梯業務增長20%以上,汽車和風能發電領域的增長幅度更高,達到25%。

“中國市場確實發展的速度比較快,遠遠大於歐洲,歐洲一般年增長率是1%—2%,但是在中國我們習慣了增長率大於6%,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策略必須非常快,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必須進行本地化,不然我們無法進行競爭。”赫辛根指出,現在蒂森克虜伯在中國有17000員工,還有三十多個工廠,“我們所要做的是要加強我們的研發能力,這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

就在幾天前,蒂森克虜伯電梯(中國)總部大樓暨研發中心就落戶上海,項目總投資1.2億元,內部配備了蒂森克虜伯電梯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電梯與扶梯產品,其中就包括蒂森克虜伯全球知名的雙子電梯。

赫辛根透露,隨著中國總部的建成,蒂森克虜伯電梯將繼續在華投資,蒂森克虜伯電梯中山新工廠已於去年開始動工,竣工後將用於測試蒂森克虜伯電梯全球範圍的新產品;松江工廠擴建計劃也在進行中,公司將購買1萬平方米新土地用於建設全新的電氣、車間及物流中心。

“作為管理層,我們也需要意識到,我們的客戶群也在發生改變,比如說過去我們針對風能所提供的回轉支撐,用戶80%多是跨國公司,而現在我們風能方面的用戶95%都是中國用戶,在汽車行業中,剛開始進入這個市場的客戶也是國際用戶,現在增長最快的實際上是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家,由於這些客戶群變了,我們就需要在當地建廠,提高我們的研發能力,來滿足這些需求。”赫辛根對記者指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