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期市場一直在大肆渲染俄羅斯央行為抑制盧布貶值揮金如土,但是分析人士卻有不同看法。美銀分析師Vladimir Osakovskiy表示,如果不是盧布貶值,俄羅斯經濟狀況早就處於崩盤狀況了。
一項最新的民調顯示,大多數人俄羅斯人認為西方國家對俄制裁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歐洲國家的經濟。俄羅斯政府對此也深知肚明,這一點可以從普京的強勢態度上可見一斑,詳見:普京對歐美的警告。但是在國家貨幣政策上,普通人還是想法“太年輕,太簡單。”
根據Osakovskiy的分析,由於油價大幅下跌,俄羅斯2015年GDP可能出現1.5%的萎縮,此前的預期則是持平。與此同時,俄羅斯2014年的通脹水平可能達到5%,是央行明目標的兩倍之多。
Osakovskiy表示,俄羅斯央行最新的三年期財政預算是建立在最好的市場預期之上。在100美元/桶的時候,俄羅斯政府預計2015年財政可能會出現小幅赤字,但是隨著油價觸及80美元/桶,俄羅斯的經濟顯然正在面臨大麻煩。因此俄羅斯方面必須尋找自己的應對之道:那就是貨幣貶值。
盧布今年的貶值幅度和油價大致相同,這意味著以美元計價情況下,俄羅斯原油銷售所帶來的盧布收益基本出於平衡狀態。這也是為什麽俄羅斯政府繼續允許盧布自由兌換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如果油價繼續下跌的話,普京將放任盧布貶值。從維護財政平衡的角度而言,俄羅斯可能會讓盧布進一步下跌15%,即便今年至今為止盧布的貶值幅度已經達到20%。
當然,貨幣貶值也面臨一定的風險——通脹和資本外逃。不過Osakovskiy相信,考慮到原油和天然氣對於俄政府收入的重要性(50%),只要油價不能明顯回升,弱勢盧布還將是未來的核心政策。(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波蘭議長Radoslaw Sikorski今日在接受美國網站Politico采訪時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8年曾建議波蘭與俄羅斯瓜分烏克蘭。Sikorski曾長期擔任波蘭外長,今年9月才卸任。他透露,普京是在2008年波蘭時任總理圖斯克訪問俄羅斯時提出前述建議的。
“普京希望波蘭一起參與“瓜分”烏克蘭,這是我國總理訪問莫斯科時,普京最先討論的內容之一。普京認為烏克蘭是人為形成的國家,俄羅斯和波蘭應該一起合理解決這個問題。” Sikorski在10月19日的采訪中稱。
目前烏克蘭西部的一些地區包括Lwow等主要城市,在二戰前是波蘭的領土。不過Sikorski強調波蘭方面對普京的提議沒有做出答複,波蘭並不希望卷入紛爭之中。
不過在采訪內容被公布後,Sikorski在Twitte表示,Politico的部分采訪內容被過度解讀。(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五譴責美國破壞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警告稱如果不努力建設一個新的世界治理體系,那麽全球將陷入混亂和無政府狀態。
他還表示,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不過他又稱,俄羅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抵禦這些(制裁措施),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這是普京15年以來對美表態最強硬的講話。
普京堅稱,(美國指責)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表明俄羅斯在試圖重建蘇聯帝國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無意侵犯鄰國主權。
非但如此,普京還譴責美國,稱正是由於對方在今年2月支持對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武裝政變,才致使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出來,並導致數千人喪生。他稱:
我們沒有挑起這一切。
他還援引了此前美國引發的從科索沃到利比亞的一系列軍事入侵事件,稱美國曾在冷戰結束時宣稱自己是贏家,並“決定重塑世界版圖,以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在世界的領導和統治形態中,這是一種突然得到大筆財富的暴發戶的行為。我認為,他們犯了很多錯誤,而不是在明智地管理他們的財富。
普京是在出席一場有外國學者和記者們參加的會議時作出上述表態的。該會議在一座靠近索契的奧林匹克滑雪場內舉行。
這是普京自2007年語驚四座之後發表的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公開講話。當年,他指責美國“在每個領域都超越了界限”,並在歐洲建立起了新的分界線。
普京周五還暗示,他相信美國和俄羅斯應該到此為止,和其他大國一起坐下來按照“多極化”界線來重新設計全球管理體系。
雖然他承認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但他還警告稱,另一種可能是發生嚴重沖突,主要國家都將被卷入。他的講話還令外界擔憂可能發生新的冷戰式對峙危險。普京稱,現有的武器控制條約可能遭到了觸犯。
普京建議聯合國“適應新的現實”,比如俄羅斯計劃的可以由前蘇聯國家組建歐亞聯盟,這類全球新體系中的區域性“支柱”可以幫助提高安全性。
不過,他堅稱只有在美國踐踏現有規則,比如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支持的情況下就入侵伊拉克之時,這樣的舉措才有必要。
如果現行的國際關系、國際法律與制衡體系按照美國的意願運行,這樣的體系就是無價值的、過時的,需要立即拆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本周末俄羅斯總統普京放話稱不會“乞求”取消制裁以前,法國駐美國大使Gerard Araud已表示,普京的策略高出對手一籌,俄方不斷支持親俄分裂勢力,藐視烏克蘭的停火協議,羞辱了烏克蘭,所以對俄制裁不可手軟,這很重要。
普京本周五發表了被西方媒體評價為15年來對美最強硬態度的講話。他譴責美國破壞了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是導致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獨立的罪魁禍首,稱西方對俄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俄羅斯很強大,可以抵禦。Araud此前就在接受彭博采訪時稱,
普京“已經贏了,因為我們沒有準備為了烏克蘭豁上性命,顯然他有這種準備。”
Araud認為,必須保持對俄經濟制裁,避免普京得寸進尺,
“現在擺在臺面的問題是:普京要到什麽地步才會收手?那就是我們需要不斷制裁的原因。坦白說,這多多少少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武器。我們不會把自己的士兵派去烏克蘭,給烏克蘭人送去武器毫無意義。其實烏克蘭人輕易就會被擊敗,所以那麽做只能延長戰爭,反而會讓俄羅斯收獲更大的勝利。”
Araud對烏克蘭沖突陷入僵局表示擔憂,認為無論如何普京都會是贏家。很多觀察家將普京稱為玩地緣政治的棋手,但Araud將普京比作“撲克玩家”,說他是“把所有賭金都押上,對西方國家說‘你們也全押’,當然我們沒這麽做”。
Araud認為,上月5日烏克蘭政府與分裂勢力達成停火協議後,外界自然會預料普京的態度會更開放、更合理,但現實截然相反。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簡直像“跪在普京面前”,對他說“你贏了”,可普京還沒讓步。
上月3日,因認為俄羅斯給予烏克蘭分裂勢力軍援,法國決定中止向俄羅斯交付Mistral級兩棲直升機突擊艦。對這份2011年就已簽署的12億歐元軍火銷售合同暫停履約,Araud承認法國政府沒有任何好的選擇,“無論我們怎麽決定,對我們都是場災難。”一方面,法國失去了作為軍火供應商的信譽,另一方面,如果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系統,可能在變相幫助親俄分裂勢力打擊歐盟支持的烏克蘭政府。
Araud說,如法方對Mistral級軍艦的交易毀約,除了要退還俄羅斯已付款,還要支付罰金,預計將有幾億美元。而取消合約又會打擊法國的軍艦制造商,很多人會失業。
法國的首只Mistral級軍艦原定本月交付。Araud稱,如果推遲交付未超過3個月,尚無需支付罰金,如果逾期3-6個月交付,罰金範圍還可以承受。本月底以前法國政府必須決定如何操作。考慮到其中風險,這將是法國總統最優先做的決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受到美國經濟制裁之後,全球第四大石油交易商Gunvor正在尋找買家,以出售其在俄羅斯的大部分資產,包括在波羅的海地區大量的原油碼頭。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該公司正在嘗試多元化業務,以降低因俄烏沖突所帶來的制裁影響。
作為一家私有大宗商品交易公司,Gunvor是嘉能可、維多和托克之後全球第四大石油交易商。2012年Gunvor收入達到930億美元。目前公司日交易量超過200萬桶原油,和法國的原油每天的消耗量大抵相同。
稍早之前,美國財政部指責Gunvor和普京有密切關聯,並據此對該公司聯合創始人Timchenko進行經濟制裁。美國商務部表示,Timchenko作為Gunvor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他的活動直接與普京相關。普京擁有對Gunvor公司的投資,並可能直接掌握Gunvor的資金。上世紀90年代Timchenko在前蘇聯外貿部供職時結識了普京,當時普京在聖彼得堡負責對外貿易。
Gunvor否認和普京有任何關聯,而Timchenko則將其43%的股份出售給了另一位聯合創始人Torbjörn Törnqvis,但是一些美國銀行依然拒絕和Gunvor進行合作。兩位創始人於2000年建立了Gunvor公司,主要業務為在俄羅斯進行的原油產品交易。
在普京執掌大權並沒收前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後,政府把尤科斯大部分公司獎勵給了OAO Rosneft公司,而Timchenko創立的Gunvor公司則從Rosneft公司拿到了大筆合同。
Gunvor希望通過出售在俄資產以減少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與此同時,Gunvor的觸角也在向其他領域延伸,包括開展金屬以及煤炭交易。日後公司可能還會對歐洲、美國以及亞洲市場的一些公司進行並購。
盡管資產的完整出售尚未完成,但是知情人士透露,Gunvor在俄核心資產Kolmar已經被剝離。不過市場人士認為Gunvor想找到非俄買家並非易事,而許多有收購能力的俄國公司則在美國的制裁名單制下。
在Gunvor的官方聲明中,該公司表示,“出售資產是公司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但Gunvor的主要業務依然在俄羅斯。盡管我們將賣出部分資產和業務,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我們在俄羅斯現有的交易活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受國際油價暴跌的影響,墨西哥財政收入計劃面臨無法達標的風險,因此墨西哥已經準備好修改明年的聯邦預算案。
按原預算案的定義,81美元/桶的油價目標是“不可持續的”,而目前油價低迷,截至發稿時,布倫特油價每桶85.32美元,WTI原油價格每桶80.66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位墨西哥國會官員透露,墨西哥財政部長Luis Videgaray正在召集國會成員,討論需要削減多少財政預算的問題。
作為美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墨西哥對石油出口的依賴非常大。2013年石油出口的收入為427億美元,其聯邦預算中的1/3都來自石油收入。
今年6月以來,由於全球石油供給過剩,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美國頁巖油繁榮發展,多重因素致使油價接連大幅下跌,步入熊市。
墨西哥將財政預算可持續的平衡點設定為81美元/桶,而早些時候俄羅斯將這一目標設定為100美元/桶,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俄羅斯的財政預算已經撐不下去了呢?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俄羅斯2015-2017財年預算草案已在國家杜馬通過初次審議。該預算草案將未來三年預算平衡油價設定為每桶100美元。
摩根士丹利預計,原油價格每下跌10美元,就意味著俄國出口將受到324億美元的影響(損失),大約占到該國GDP的1.6%(19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如果按這一比例計算的話,2014年俄羅斯的GDP已經因為油價下跌而抹去了4.8%(6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以如今80美元/桶的價格估算,摩根士丹利認為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出現2%的萎縮(衰退),通脹率則將飆升至9%左右。
那麽問題來了,墨西哥調整財政預算是否會成為俄羅斯的“榜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油價下跌一直是市場近期津津樂道的話題。除了市場本身之外,相當一部分的討論是圍繞低油價對於俄羅斯和普京的“陰謀論”。國際政策研究中心的Neil Barnett近期又提出了一個“新瓶裝舊酒”的看法:沙特正在充當馬前卒壓低油價以打擊普京,就和當初打擊蘇聯經濟一樣。
20世紀80年代中期油價的下跌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此所帶來的經濟停滯最終引發了布爾什維克退出西方政治舞臺。前俄羅斯總理蓋達爾在1985年9月曾公開表示,由於沙特並未在當時抑制油價下跌,導致蘇聯每年經濟損失超過200億美元,最終使得這個巨人崩盤。有關低油價對於俄羅斯以及蘇聯經濟的影響,可以參考華爾街見聞此前《外強中幹?油價低迷令俄羅斯比前蘇聯更脆弱》的報道。
Barnett的理由如下:
歐美國家如果希望打擊普京的話,不可能采取類似針對伊朗那樣的禁運措施。因為歐洲國家冬季很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和原油供給。簡單粗暴的禁運只會遭致普京的強硬報複,而且俄羅斯也有渠道將原油賣給中國。
如何避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出現呢?西方國家顯然又想到了老戰友沙特。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為了制裁蘇聯入侵阿富汗,沙特就曾大幅壓低油價兩年之久,最終導致蘇聯經濟崩盤。
和俄羅斯相比,沙特本身就有足夠的資金耗下去。更不用說歐美國家可能的“資金幫助”。
故技重施似乎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俄羅斯央行在過去數月不斷拋售外匯儲備以控制盧布貶值速率,而普京也公開抱怨(警告?)油價在80美元/桶下方不利於任何大國。至於陰謀論是否是真的,恐怕只有未來才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第11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強硬表態被視為俄羅斯版的“鐵幕演說”。雖然大多數的西方媒體對本次普京的俄語演講“視而不見”或者刻意扭曲意義,但是還是有人將這重要時刻記錄了下來。
俄羅斯博客chipstone總結了幾大要點:
俄羅斯將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不再會和其他國家進行“私下”的談判。但是俄羅斯樂於與其他國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進行正式的談判。
目前全球的安全性協議已經毫無作用,美國讓這些協定有名無實。
世界格局一片散沙,所謂的新格局已經失敗。俄羅斯並不謀求構建新秩序,但是如果世界的確需要新秩序的話,俄羅斯必不可少。
俄羅斯對全球秩序進行創新持有保留態度,但是並不反對就相關話題進行磋商。
俄羅斯對於打造自己的“帝國”並無興趣,俄羅斯在世界的影響力毋庸置疑。
俄羅斯不會試圖改造世界,如果有人(國家)想那麽做的話,俄羅斯絕不會同意。
俄羅斯不希望見到戰爭的出現,也不想制造混亂。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全球性戰場似乎難以避免。俄羅斯對此並不害怕,並且已經做好準備。
俄羅斯不會主動阻擾那些依然在試圖打造世界新格局的國家,但是如果他們影響到了俄羅斯的利益,我們一定會好好的"教育他們"。
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俄羅斯整個國家的基石都是俄羅斯人民,而非那些所謂的“精英”。
chipstone表示,如果用白話來解釋的話,普京的演講主題可以總結為:遊戲結束了,“孩子們”。收起你們的玩具吧,現在輪到大人(俄羅斯)來做決定了。詳細普京演講請點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過去幾個月里,普京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但他的具體動機仍然讓很多人揣測不已。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探討,在他一舉一動背後是不是在“下一盤大棋”,或者只是每天的即興發揮?
普京的前得力助手,曾被看作代表“克林姆林宮的銀行家”的謝爾蓋•普加喬夫(Sergei Pugachev)認為,剛當選世界最有影響力人物的普京只不過在隨性而為。
普加喬夫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說:
“普京不是對未來制定策略制定計劃的那種人,他只生活在當下。”
普加喬夫曾一直莫斯科的風雲人物之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情況才改變。他於1992年在莫斯科創立了國際產業銀行(Mozhprombank),並在接下來的四年里,成為克林姆林宮的“權利經紀人”,幫助政客們贏得選舉。直到2010年,事態急轉直下,克林姆林宮開始強勢地買下他的生意,普加喬夫於2011年逃到倫敦。
當普加喬夫還是克林姆林宮的紅人時,他與普京曾有很多接觸。事實上,當普京還是聖彼得堡市市長時,普加喬夫作為普京的顧問,他們幾乎每天都有交流。
作為普京的前助手,他相信普京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其實並沒有宏偉的規劃。根據Oliver Bullough早前的報道,普京最終成為總統只不過是因為“沒有其他選項”且他的前領導是聖彼得堡前市長,僅此而已。
普加喬夫補充道:
“他沒有任何計劃,他此前也沒有把目標定為當上總統。他也沒有想過。他甚至沒有想過繼續待在政府里。”
普加喬夫還暗示,這位俄羅斯的領導人也許在制定經濟決策上也沒有遵循什麽具體策略。
“普京不懂也不喜歡經濟。對他來說讀那些報告很枯燥很無聊。他喜歡明確的東西:俄羅斯繼續向前;事情發展有多好。他對正在發生的事沒有深入的理解。”
現在俄羅斯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更不用提盧布繼續大跌。但普加喬夫表示普京根本不關心。
普加喬夫最後說:
“普京身邊的人知道普京喜歡好消息,所以不管發生了什麽,他們總是給他帶去好消息。對他來說,這足以讓他有好的心情了。”
(實習編輯 戴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每日電訊報》等英國媒體報道,昨日會見西方歷史學者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政府與前蘇聯簽訂的《慕尼黑條約》辯護,認為該條約根本沒有錯,倒是英法要為希特勒在歐洲的侵略擴張負責。
英國媒體認為,前蘇聯與納粹德國通過該條約秘密瓜分了波蘭等兩國的周邊國家,在今年烏克蘭危機引發俄烏周邊地緣安全擔憂時,普京這樣的言論又讓人擔心俄羅斯可能發動侵略。
上述英國媒體稱,克里姆林宮的會議記錄顯示,普京當時暗示,《慕尼黑條約》直到今天仍是有爭議的問題,並非已有定論。他說,西方指責前蘇聯導致波蘭分裂,而當德國入侵捷克與斯洛伐克時,波蘭也在那樣攫取那兩國的部分地區。他還說:
“經過慎重研究必須顯示,那些都是當時的外交方式。前蘇聯與德國簽署了不侵犯條約,有人就叫著‘啊壞了’。可如果前蘇聯確實不想開戰,這種條約哪里壞了?”
英國《獨立報》提到,2009年普京還說《慕尼黑條約》“不道德”。《每日電訊報》報道稱,批評人士認為,普京及他領導的政府越來越多地利用歷史事件鞏固其獨裁統治。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兩位駐莫斯科歐洲外交官的說法,稱普京為《慕尼黑條約》辯護令人更擔心,俄羅斯會重演侵略歐洲國家的一幕,今年的烏克蘭危機已經讓人很擔憂俄方會這樣行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