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全球學生的閱讀、科學和數學能力進行了排名,結果發現美國學生的排名處於平均水平之下,中國上海的排名在三個方面中全部位列第一。新加坡、日本、香港、韓國的學生也名列前茅。
| ||||||
本刊早前踢爆經紀為谷新盤,出錢製造大量「水分票」,令屯門站瓏門二期收票達五千張!上週六開售的烏溪沙迎海.星灣,首批賣唔夠二百伙,竟然收票超過八千張!情況未見收斂。 去年上半年巡查幾百次、先捉到一宗涉嫌違規「咁大把」的地產代理監管局(EAA),今次終於不敢怠慢,傳聞佢哋學足傳媒玩放蛇,仲即刻有「收穫」。據知一個EAA臥底「扮」碌咭入票買迎海,可惜佢碌盡都只係得八萬銀。人哋發展商要收十五萬元一張票;既然差咗一大截,個經紀唯有「好心相助」,借埋俾佢。咁,咪即時斷正囉! 小宗知EAA視放蛇為「特別行動」,要高層批准先成事,不過,EAA個CEO伍華強,上年平安夜宣布唔do,現正休假,而執行總監黃維豐走得仲快,今個月初已閃人,咁今次行動係邊個下令呢?照咁數,對上都係得番主席陳韻雲。雷厲風行,相信同監管發展商嘅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銷監局)有關。近一個月銷監局頻頻出手,一時鬧新地,一時又關注長實,最勁係以「極有可能誤導」呢個原因,逼發展商唔可以再用「平均折實呎價」宣傳。銷監局阿頭係馮建業專員;佢AO出身,最耍家就係監管,絕不容許有半點差池,令發展商叫苦連天;難怪地監局都要學習學習咯! 壹計就明翠華賺錢不夠效益 本欄找來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會計師林智遠及鄔碩晉,每期踢爆一間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股民入市前睇清睇楚,一計就明。 2013和2014年交接前後,讓「一生一世」成為不同形式的綽頭。在股票市場,可有一生一世這回事?翠華控股(1314)在前年年底才上市,還算是一隻半新股。經營茶餐廳式餐飲的翠華,是不少香港人經常光顧的餐廳。從財務報表看翠華的收入,實在也很亮麗,由2010年的$4.4億,上升至2013年的$10.8億,以年度計的增長率達35%;同期的稅後溢利,由$5,700萬上升至$1.3億,年度增長率亦達32%,大致跟得上收入增幅。加上餐飲業務的現金流很強,翠華實在令不少人充滿憧憬。若希望較全面分析投資價值,權益回報率(Return on Equity)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項目。權益回報率是以稅後溢利除以股東權益,讓人理解每個年度的回報狀況。翠華在上市時,籌集了一筆資金,這屬於股東權益的一部分。能把握資金的增值能力,自然能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回報。但實際上,不少新股上市後,都無法讓籌集得來的資金,獲得跟上市前一樣的權益回報率。以年底的權益額計算,翠華2010至2012年的權益回報率,分別是45%、38%及43%,上市後的2013年則是13%。當然,2013年度的數據不完全準確,事關上市的資金,不是全年到位。但若計算2013/14年度翠華的半年權益回報率,則約為8%,全年或可達16%,但比上市前,差多了。競爭對手大家樂(341),同期的半年權益回報率約為7%,較翠華略為遜色。但大家樂的市盈率是25倍,翠華卻是46倍,翠華的股價明顯「貴」得多!考慮投資時,單看盈利增長,但忽略權益回報率的話,其實甚吃虧。(鄔碩晉) 「打虎英雄」鬧苦主:貪心! 講開監管機構,去年五月,證監會調查長實拆售酒店項目雍澄軒,質疑此乃集體投資項目,令長實要叫停所有交易同賠償。一班為數廿幾人的「苦主」至今未肯罷休,早兩日幾個苦主仲約埋議員涂謹申上證監會開會,想證監跟進。證監嘅「打虎英雄」、執行董事並掌管法規執行部的施衞民,都有出席。點知一埋牙,打虎英雄劈頭就話班苦主:「貪心!」仲話長實肯賠一萬銀俾佢哋已經好好,講到明:「唔會為攞小便宜的人用公帑去告長實!」搞到個場充滿火藥味。呢班苦主,亦非善男信女,一大籮理據拋俾證監,包括長實嘅「賠償」唔夠俾律師費、融資成本,又話間酒店房已升晒值,估值每間已五百萬銀,所以長實應賠過百萬。打虎英雄雖則理解佢哋要求,但始終都係咗一句「silly!」右一句「not realistic!」寸到班苦主應一應,最終個會開咗兩粒幾鐘,結論係:「長實不解決拆售事件,證監會必定執法。」咁幾時?唔知喎,怕且仲有排搞! 夜蒲股交「保安費」 老蘭最近嘅hot topic之一,一定係夜蒲股Magnum(2080),招股首日孖展已經超購900倍。平時去蒲,都知道實俾人「劏」到一頸血,但打開佢份招股書,先知呢頸血,流到一地都係。Magnum賣酒水同煙嘅收入,佔總收入超過七成,毛利達八成。當中熱賣嘅香檳Moët & Chandon Brut Impérial,索價一萬七千二百蚊一打,即係每支成千四蚊。小宗去超市睇過,呢支酒不過二百九十九蚊。Magnum酒貴,入場費亦唔平,想book番張枱威吓?最低消費盛惠三萬五蚊。各位蒲友可以考慮抽番手,賺番些少「對沖」。(但要注意:股票價格可升可跌。)不過,佢貴得有理嘅。因為Magnum有筆「保安」成本,招股書顯示,呢筆開支,一年要成七、八百萬。大家唔好諗錯隔籬,唔係「保護費」。小宗入場睇過,由門口開始,幾乎「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路都有著住黑色西裝嘅外籍保安「保護住」,佢哋維持場內秩序,做到加零一。無他嘅,夜場最怕就係出事。個底花咗,續酒牌就好易俾人刁難。Magnum旗下嘅Billion Club同Beijing Club都試過接待超過酒牌限定人數,被罰款四次,共萬九蚊。○七年,主席葉茂林嘅Hei Hei Club 就試過因續唔到酒牌而結業。前車可鑑,「保安費」貴得有道理! 金牙大狀講嘢 阿爺成全超人李?超人李唔妥人哋話佢撤資,不惜紆尊降貴現身說法,話咁講法係莫大嘅笑話。言猶在耳,電能分拆港燈上市,集資近三百億元。過去電能全資擁有港燈,分拆之後,持股不過一半。若果咁做唔係撤資,又係乜呢?或者係減持囉。間公司本來好好哋,忽然割一半出嚟賣俾人,咁會俾人個乜嘢印象呢?一係就莫財,等錢使,焗住要賣;再唔係就睇淡前景,骨水鬆人。超人李莫財?講笑咩?既非莫財,咁為乜分拆港燈又仲使問阿桂咩?超人李出貨,接貨者赫然為國家電網,此又不期然引發諸般聯想。時至今天,可能國家已經好似毛主席咁諗通咗。憶昔七一年林彪出走,毛主席慨然而嘆:「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都是沒有辦法的事,讓他去吧!」唔止「讓他去吧」,國家更加成全佢,邊個話世界唔係進步嘅呢? |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先生在一個講座中,講了一個4-3-2-1的投資組合概念,呢個唔係踢足球的陣式,而係將物業相關資產、証劵投資、債劵及外幣同埋貴金屬等投資按比例分佈,施生在席上就分享了佢既比例。
40%物業相關資產
30%証劵投資
20%債劵及外幣
10%貴金屬
施生是中原地產創辦人之一,對地產市場熟識是理所當然,所以分配最大比例在物業相關資產上是可理解的,咁會有人問,既然咁熟行情,點解唔訓身去搏最大利潤?分得40%咁少係唔係睇淡後市?如果咁樣都問得出,此人一係就係陰謀論專家,一係就唔係有錢人。
有錢人同窮人的分別係窮人子彈有限,想賺盡只有集中一個項目重鎚一擊,一係得一係唔得,而有錢人就唔同,拎一千萬出黎買恆生收息一年都收50萬股息,所以有錢人的資產分佈,必定會以分散風險為重點,而唔係利潤最大化。
因此以施生的身家來講,擺40%在物業相關資產已算是很高的比重。
假如施生堅持這個資產分佈比例,當物業價值上升時,物業相關資產就會跟隨上升,令物業佔整體資產比例增加,所以就要賣出部份物業相關資產令組合回復4-3-2-1比例,不過一般人就會以為這是減磅睇淡後市的表現,似乎是諗多左。
普羅大眾一般都以物業投資佔最大比重,一來物業價格高昂,加上按揭條款收緊,買樓動輒要動用100萬現金,二來過去幾十年樓價整體都上升中,買樓已被認定為有買貴無買錯。不過做按揭買樓都算係槓捍投資,升市時賺錢以倍數計,跌市時隨時變負資產,所以在可能範圍下,應盡力將物業資產淨值(即資產價格減負債)比例下調至個人投資組合的一半或以下(如施生的40%)來平衡風險,避免資產因樓市波動而受到牽連。
好多年前,當科幻片還沒今天這麼多的時候,我就喜歡去找科幻小說來讀,主人公在外太空冒險,在不同的「跳躍星門」之間穿梭……
「探索未知」好像一直是沉睡在日常生活中的我們,最本能又最容易被忽略掉的「夢想」。
後來,當我們發現一個來自南非,年僅40歲的男人,宣稱自己要在火星退休,並開始了若干項具體的,可能改寫人類未來的實踐,在全球最酷的三大領域: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和航天技術中分別取得成就,難免會受到很大的震撼。
這個男人就是大家今天已經非常熟悉的——Elon Musk
如今,Musk的每個業務,無論是他的特斯拉電動車、未來高鐵,還是能送人到火星殖民的蚱蜢火箭,都受到了空前的關注和熱議,從營銷角度來看,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Elon Musk——如何走入用戶的內心?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先回到一個更基礎的原點:營銷是關於如何佔據用戶的心智,如何走入人們的內心。
試問:什麼東西更容易佔據人的心智?
很多案例向我們揭示:總歸會是那些新的、看起來更有意義的東西,因為頭腦喜歡新鮮、喜歡改變、喜歡非凡!往往是那些能帶來「超預期」的東西,因為超預期會帶來驚喜感;同時它們總是非常「與眾不同」,能帶來「好奇心」。
Elon Musk做的每件事似乎都完美地符合這些標準。
在一開始大家總是傾向說:「這哥們是不是瘋了?」,「他怎麼會有這麼宏大的夢想?」;或者說:「這怎麼可能?」「這些想法真是太不一樣了!」
然後,所有這些又在下一個階段形成話題。
無論有意無意,Musk的事業有天然的營銷優勢,這個優勢是從企業選擇了不一樣的定位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就了的。
比如,我們拿他離「人間」最近的一個項目來看:到目前為止,Musk的特斯拉電動車在傳統營銷上的投入一直是0,它一直在享受這份「定位紅利」,無論說「電動」還是「智能」,特斯拉都足夠「與眾不同」;
「電動」「智能」「汽車」這3個基點湊到一起,就裂變出一個佔據用戶心智的「黑洞」,隨著產品的延伸和發展,這個黑洞的威力,捲入用戶,催生話題的能力,都還在與日俱增!
競爭對手越強大,反差越明顯,這個黑洞的威力就越大;黑洞不完全由自己決定,更由對手的勢能所決定。
太陽型與黑洞型的CEO
現在,讓我們來對「如何走入用戶心智」這件事做更深一步的探討。
先來認識一下兩種風格完全不同的CEO:第一種,是那些光芒四射、人格魅力卓絕的CEO,通過強力的觀點輸出去佔據用戶的心智。像理查德·布蘭森、唐納德·特朗普,或者像國內的馬云、周鴻禕等,都屬於這一類。我們先把他們叫做「太陽型」的CEO。
Elon Musk顯然並不屬於這一類,他的主動觀點輸出很少,他本人的營銷偏於「保守」,更多地在接受一些十分高端的媒體採訪,但他把營銷的另一個層面,捲入用戶的好奇和關注,捲入用戶的社交分享,通過另外的方式(比如技術、產品創新)發揮到了極致。我們可以把他叫做「黑洞型」的CEO,扎克伯格或者國內的馬化騰、雷軍等,大抵屬於這一類。
這樣的劃分並不絕對,我們經常看到兩類CEO做的事情會有交叉,但這並不能反證他們對營銷會有一模一樣的理解!
比如近年來,隨著幾位「太陽型」CEO的突出成績,營銷也被過分地引導到了「如何以售賣價值觀的方式,賣出更多的產品」這個方向上。像馬云賣「夢想」,周鴻禕賣「顛覆式創新」。但不要忘了,這只是營銷的一個分支。
成功的方式並不唯一,黑洞型CEO的能力恰恰表現在,他們雖然說話不多,觀點輸出不是強項,但往往會聚焦在事物的開初,擅長選擇、創造具有強大吸附力的全新品類,他們有能力把「營銷」的前半程——定位,發揮到極致。
營銷三步曲:信念、定位、製造「黑洞」
說到這不禁讓人想問,喬布斯是屬於「太陽型」還是「黑洞型」的呢?
他既成功地輸出過蘋果的價值觀——非同凡想,又創造過成功得無以復加的產品——「i系列」。他的能力分佈得如此均勻,很難見到一個在營銷上表現得如此完美的人。
我們還是先撇下他,回到主題,繼續以Elon Musk為主線對象,來著重探討一下這種有關定位的核心能力。
仍以開篇提到的3個更容易走入用戶心智的基點——1與眾不同、2超預期、3有意義,與Elon Musk的特斯拉電動車做一番對標:與眾不同的——純電動的、智能的汽車。
超出用戶預期的——這裡有一個一細節:在Elon Musk的要求下,特斯拉的Model S具有一項殺手級改進,汽車門把手會在駕駛員靠近時自動伸出,而在駕駛時縮回車身以最大降低風阻。工程師們要利用極寶貴的車門面板空間去實現這一機械結構,然後在不同環境下做上萬次測試。把手能否在結冰時彈出?是否能監測到小孩的手指無意間夾住,然後立即停止?等等。
有意義的——節能、環保和更綠色的地球。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疑惑這似乎又回到了對產品的探討,像是在說能引發用戶自傳播、催生口碑傳播的產品,所應該具備的屬性。這樣的理解沒錯,產品和營銷從來也沒分過家,不過我更想說的仍然是「定位」問題。
要在營銷上實現「與眾不同」「超預期」和「有意義」,你需要一種現實路徑,在Elon Musk這裡,這種路徑是「相信技術」,而在喬布斯那,這種路徑變成了「人文與藝術對科技的意義」,就像他說的:「蘋果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界。」
而這,就是定位!
與喬布斯一樣,要對抗傳統市場中的Big Brother,Musk與喬布斯分別借來了不同的「新元素」,發展出彼此不同的定位;喬布斯並非生而就有大師般的藝術氣息,早期的馬斯克(比如在PayPal時代)也更多地表現出商業才華,直到後來事情才開始變得不同,喬布斯借來了「人文」而馬斯克借來了「技術」具體說可能是「物理」,於是開始了更「恢宏」地改寫彼此的人生。
這種新元素,有點像德魯克思想中的「缺失的元素」:
「德魯克提出,通過提供缺失的元素,可以創造一個新市場,他給這個方法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攻其不備」(Hit'em where they ain't)。這個名字是從偉大的棒球球員韋·威利·基勒的名言中得到的靈感:『要贏得比賽,不見得要最高或最強壯;只要專注在別人沒注意的地方,就能贏得勝利。』」——《跟德魯克學營銷》P94
沿著德魯克的思維,我們來想想,如何才能找出這種你最需要的「缺失的元素」,來發展與眾不同的定位呢?
下面這段文字引自Business Insider,一篇名為「Musk和喬布斯的智慧」的文章,可能對我們思考這件事情帶來幫助:
「現在,沒有人會質疑喬布斯和Musk在信念上的強大。但是,如果我們深挖下去的話,會發現他們信仰的原動力會有一些根本性的不同。對於喬布斯來說,促使他做這些事的原因是他本人對於『簡才是美』的設計哲學的堅定認同。在他的內心裡,希望能通過那些簡單與美麗的科技產品去顛覆世界。
而對於Musk來說,他對信念的堅定則來源於物理學。……Musk說道:『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些新的東西出來,你就必須依賴物理學的方法。物理真正能夠幫你去發現一些新東西,而往往這些東西是反直覺的。』這種漸進性的類比思維如果放在1900年,就是你希望通過飼養更強壯的馬匹來讓交通再快一點。你把自己的想像力限制在了你的認知範圍內,最多只超出一點點 。這根本就不是改變世界的方式。
對於Musk來說,這樣的思維方式直接影響了他創辦的SpaceX。在那之前,他並沒有看NASA是怎樣做的,然後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他從最基本的物理學定律出發:發射X重的東西進入軌道需要消耗Y升燃料加上成本為Z的原材料。……因此,如果能夠有正確的設計和製造流程並用之實現一艘功能完備的火箭,就應該會大大地降低現行火箭的發射成本。然而,要做到這樣,需要數百項工程上的額外創新。然而,正是在物理學上如此清晰的分析讓他堅定地認為這些創新可以實現。」
看起來,這段文字像是在告訴我們,這種「缺失的元素」很可能來源於一個,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信念」或者說是「信仰」。
信念是你對世界的看法,你相信的東西;它不僅跟世界有關,更跟你有關。這看起來非常不像教科書裡所定義的營銷,營銷的源頭,但我覺得這確是事實。
對Elon Musk個人營銷的反證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Musk的個人營銷,對他的一些行為也就不難理解。
比如,黑洞型的CEO是捲入用戶關注,太陽型的CEO有時候要追著媒體跑,追著熱點跑,如果業務本身捲入用戶的能力不足,就要靠CEO的魅力「光輝」來「補」。
唐納德·特朗普作為一個地產大亨,居然會去評價蘋果手機的屏幕不夠大,這不奇怪,這是話題;但這種行為從來不是黑洞型CEO的做派。與之相反,他們製造黑洞,創造熱點,無論特斯拉的汽車還是微信,他們知道,一旦黑洞形成,用戶和媒體都不是問題!
Musk也會主動給自己貼一些「標籤」,但這種貼標籤的方式跟太陽型CEO是有顯著區別的:他是把自己的價值觀、信念融合到了產品裡,讓產品、業務本身說話,而不是自己發聲。
Musk會講「手勢識別」或者「衛星回收」技術、他也會在電影,比如「鋼鐵俠」裡植入自己,但這都是一種「防禦型」的營銷,其本質並不是要輸出觀點,營銷自己,否則這個力度和角度都不對;他這樣做,只是不要讓人對他的信仰和正在做的事兒,產生認知上的偏差與懷疑。
重點仍是基於信念構建出的「黑洞」,而非他自己。
這麼說來,黑洞型的CEO一定會比太陽型的好嗎?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沒有定論,很多事情,殊途卻能同歸,我想,無論「太陽型」還是「黑洞型」的營銷,無論是前半程的「定位」還是後半程的「輸出」,一旦做到極致,都可有大成。
如果我們把丘吉爾的名言:「態度,意義非凡的小事。」送給太陽型的CEO,那不妨把前邊兩個字改為「信念」,再送一次給那些,想創造「捲入」用戶「黑洞」的營銷實踐者們。
一.牛逼的劫匪團隊是怎麼樣的?
從內地到香港到好萊塢,銀行劫匪影片層出不窮,《銀行大劫案》《偷天換日》《搶錢夫婦》《局內人》《城中大盜》《十一羅漢》《驚天魔盜團》……有鬥智鬥勇的,有高科技的,有連環圈套的……
而現實中的銀行劫案也風格各異,有1948年日本戰敗後裝作防疫醫生一人毒死12人的帝銀事件,也有流傳網絡的那個中國拿斧子狂敲防彈玻璃的憨直漢子。
但是《陽光劫匪》裡都是什麼人呢?一個行事低調刻板的公務員,一個咖啡廳老闆,一個單身媽媽,一個小偷,這麼四個人組成了一個強大的銀行搶劫團夥。
為什麼是四個人呢?恩,因為逃跑時的轎車只能坐四個人,頗有點兒高僧遇到任何問題都會說「施主隨緣」的感覺。
搶銀行如此平庸到爛大街的話題,之所以能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們把搶銀行當做工作,而不是夢想。
創業也該是如此。
二.高效搶劫團隊的構成
1.公務員,科長成獺:搶劫團夥總指揮
特點:謀定而後動,一切都胸有成竹,對人性很有把握,有大局觀
在這個銀行搶劫團夥中,成獺是最冷靜的。每次搶劫之前,他都會先去踩點,研究銀行資金情況和職員的性格。搶劫時,會根據不同性格的人採用不同的手段。
特別是對人性的把握讓他做任何事情都能未雨綢繆。例如在最後他為了救一個被綁架的富家小姐接近一個黑老大時,他選擇了買一張新幹線上黑老大的鄰座車票,去接近他。原因是「他這種人,心狠手辣,不會相信自己身邊的一切人,沒有朋友。但是他會相信一個看似巧合坐在自己身邊的旅途同行人」,這就是對人性的準確把握。
恩,至於為什麼會救這個富家小姐呢?因為這是個搶銀行的團隊,在其他時候,他們是很有正義感的。所以才會出現搶銀行的團隊去營救被綁架的少女這種狗血事件。
創業團隊:
放在互聯網的創業團隊中,成獺這種角色無疑就是產品經理。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需要事先去瞭解市場,瞭解對手,遇到事情能當機立斷,知道如何去發揮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作用,真正做到物盡其用。很多時候,合適比人多更重要,古往今來,精兵以弱勝強的案例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2.響野:咖啡店老闆
特點:廢話多,每次搶劫都要對人質做一次4分鐘的演講
成獺這種軍師謀劃型人才出現在任何一個劫匪團隊都不意外,但是響野這種明明是中年猥瑣大叔的角色居然也能入選,不由得讓人大跌眼鏡。因為用他老婆的話來評價,「除了我的丈夫,其他所有人的丈夫看起來都是好丈夫。」
但是在搶劫中,響野的角色就是拿一把模型槍,對著被聚攏在一起的所有人質演講(因為他的朋友沒有人願意聽)。所以在每次搶劫之前,他都要做功課,從演講的題目到參考的文獻,演講的範圍從鼻涕蟲的記憶到時間的維度,無奇不有。
他總是在搶劫的第60秒出場,跳上桌子,面對聽眾,說:「我只會佔用大家4分鐘的時候,你們如果保持冷靜,那麼我們相安無事,你們還能回去跟朋友們炫耀『我見到銀行劫匪了呦』。240秒,是負傷死亡還是出去炫耀?要知道我們搶劫的可是利息一點兒都不漲,光顧自己賺錢的銀行呦。」
240秒之後,所有的聽眾還沉寂思索在他的高深話題裡,劫匪們已經揚長而去。
創業團隊:
響野這種簡直就是運營的絕佳人才,短時間內吸引到所有人的注意力。不管是來取錢的,來存錢的,銀行員工……都忘記了報警這回事,都沉寂在他的人性的演講和思考中。
而運營也正需要這種號召力和煽動力,讓所有人的思路和注意力都跟著自己走。一個銀行劫匪講量子物理?不可思議吧?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3.久遠:小偷,動物愛好者
特點:單純的可愛,身手敏捷,偷錢包絕不落空
相比成獺的智力活,響野的口活,久遠就是絕對的技術活,身手敏捷,進銀行關攝像頭隔離員工與經理等工作都靠他完成。而每次與人擦身而過,均能將對方的錢包手到擒來,不是為了錢而偷,而是因為習慣!!!
而他除了極度崇拜成獺,非常聽話之外,還非常有童真。例如在去營救富小姐的時候,他在門前問:「請問你喜歡狗還是喜歡貓?」富小姐回答說喜歡狗。久遠進去救了她,富小姐納悶的問:「如果我說喜歡貓呢?」久遠淡定的說:「我還是會救你,如果你說你什麼都不愛,那就不會救你了。」
這邏輯,簡直就是程序猿啊!
創業團隊:
靠手活打天下,有自己的邏輯思維模式,哪怕跟世界格格不入都沒有關係。唯一比較好的是,這個程序猿很聽產品經理的話,沒有欲殺之而後快。
4.雪子:單親媽媽,外包公司員工
特點:文靜內向,體內自帶秒錶,駕駛技術高超
平時是文靜少婦內向文員,但是當要搶劫銀行時,就化身了飆車女神。在搶劫前,她都要去進行路線踩點,記住每個紅綠燈的間隔時間,對自己苛刻到分秒不差。有對比才能看出差距,每次搶完一出銀行,雪子總能準時出現在他們面前,帶著他們呼嘯而去。而另外有個搶劫團夥,當他們搶完衝下樓的時候,發現開車的司機還被堵在了立交橋上欲哭無淚。
創業團隊:
雪子這種人就是頂級的交互設計師,每一毫秒的延遲在她得心目中都是難以遺忘的污點。無數次的測試與模擬只是為了用戶使用時的順暢。對細節近乎變態的關注與苛刻,這讓我很容易的想起了FB那個知名的A/B測試實驗。細節雖小,但是牛逼的產品就是用一個個的細節堆積起來的。
三.創業團隊跟他們學習四點
1.平常心,去神化
很多時候,想起搶銀行,立馬就會想到大包大包的現金,想到一夜暴富,想到去太平洋小島上跟幾個洋妞無聊過一生。但是在伊阪幸太郎筆下的搶劫團隊,他們只是把搶銀行當做了一份工作,定期去搶罷了。
他們在一次得手之後,不由得感嘆「工作就是這麼一種平凡作業的不斷重複。」這話放在任何一個謹慎小心的白領口中說出來都不稀奇,但是從幾個銀行劫匪嘴裡說出來,就有了莫名的喜感。並且當有雪子的同事聽說雪子還有兼職的時候,好奇的問她做什麼。雪子淡定的回答:「搶劫。」所有人都笑了。
他們的搶劫,與其說是謀略的勝利,倒不如說是平常心的勝利。他們只是把搶銀行當做一個工作,然後去分析如何將這份工作做的更好,不再神秘化。
而這兩年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領域,也在走著這樣的路子。一個新的想法新的產品,很多團隊還沒有用戶就早早的開始想「哎呀,馬上要融資了,我的股份是不是少了?」「你看巨頭又併購了,什麼時候併購我們啊?」「這個風投給的錢不多啊」。很多新入者滿懷憧憬覺得一地黃金的進入,無形之中神化了創業,忽視了風險,埋下了隱患。
有夢想去追求去創業當然好,但是最好保有一個平常心,仰望星空之前,先別被腳下的石頭絆倒。
2.人盡其用,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
創業團隊,並不是需要每個人都是業內楚翹,重要的是根據要做的事情來選擇需要的人。例如看管人質,一個喋喋不休演講的響野,作用要遠遠大於一個手拿衝鋒槍的彪形大漢,因為後者容易激發矛盾,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例如開車,一個雪子,作用要遠遠大於一個專業賽車冠軍,因為前者知道如何在都市的擁擠車流中穿梭。
更何況,這些人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實戰中慢慢成長為自己的牛人。
3.尋找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當成獺決定去救富小姐的時候,團隊其他成員反對的理由是「我們是銀行劫匪,救人我們不擅長啊!」
當有新聞說出現運鈔車劫匪時,團隊成員也不為所動,因為「搶運鈔車可能就要殺掉押運員,殺人我們不擅長啊!」。
所以尋找到一個擅長領域,然後深入的鑽研進去,那麼要比看什麼火做什麼更容易成功。
4.勝不驕敗不餒,淡定面對厄運
總指揮成獺,離婚了,前妻撫養著一個自閉症的孩子。雪子是單親媽媽。響野開著一家生意不好的咖啡館。久遠之前靠偷竊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之處。
哪怕他們開始搶劫,冒盡風險搶了4000萬。然後在換車出城的路上,被一輛車攔腰撞上,然後那輛車下來了幾個人,是逃亡中的運鈔車劫匪。
就這樣,銀行劫匪劫的4000萬現金和轎車,都被這伙運鈔車劫匪給搶了。但是人生的厄運並沒有能消磨掉他們的堅強意志,他們在逆境中不驕不躁,繼續勇攀搶劫高峰。
而不管是創業還是工作,再倒霉也不至於自己鋌而走險搶到的錢又被人搶走吧?所以想想他們,誰還好意思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呢?
四.尾聲
最近收到不少簡歷,有好幾份都是剛出校園就開始當創始人當CEO,然後創業不成又到處找工作。我從不懷疑有很多人非常有天分適合創業,但是我也相信有些人只是看到科技媒體天天報導的融資信息,只惦記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
這時,我的腦海裡只出現了一個人,一句話:「這麼多年,我不想證明我有多了不起,我只想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搶銀行是這樣,創業也理應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