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蘋果營銷團隊的話說,新款iPhone“豈止於大“(bigger than bigger)。雖然他們是指iPhone的尺寸,但實際上,增加的除了尺寸,還有iPhone的生產成本。(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銷售方面,蘋果既要將非合約機零售價控制在每臺649美元,又想保證庫存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有分析師認為,蘋果從新款iPhone中所得利潤或為歷史最低。
瑞士信貸分析師預計,蘋果新發布的iPhone 6生產成本總計每臺350.60美元,按照649美元的零售價,蘋果將到手599美元,利潤為248.40美元,利潤率為41.5%。這樣算來,iPhone 6的利潤率水平雖然可觀,但不及之前的版本。
作為對照,蘋果銷售iPhone 5s所獲利潤為每臺274.30美元,利潤率45.8%。兩年前發布的iPhone 5利潤為293.70美元,利潤率49%。
除了屏幕變大使得成本大幅上漲外,相機、藍牙、WiFi和GPS芯片也都推升了成本。截至目前,5.5英寸屏幕的iPhone 6plus售價最貴,成本也最高。受高成本制約,盡管蘋果銷售iPhone 6plus可獲iPhone 4s以來最高利潤,但其利潤率僅與iPhone 5s持平。
不過,瑞信同時預計,2015年,iPhone平均售價將上漲,銷量也將達到四年以來最高水平。盡管成本增加,2015年iPhone所創收入仍有望同比增長14%。
周一,蘋果公司透露了新iPhone 的銷售數據—— 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在首個24小時內的預訂單高達400萬部。
iPhone再次證明了自己無與倫比的魅力!
蘋果公司表示,新款iPhone的訂單正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大屏幕的iPhone 6 Plus在幾個小時內就迅速售罄。
美國時間本周五淩晨,蘋果公司及其合作移動運營商就開始在網上接受iPhone 6預定。巨量的訂單幾乎讓蘋果、Sprint的網站陷入崩潰。
據英國《金融時報》,蘋果公司在發給其一份聲明中表示:“市場對於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反應令人難以置信,一夜之間訂單就創下歷史記錄。”
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AT&T表示,該公司的訂單創下了過去兩年來新高。蘋果官方公布的銷售數據,更是每次均刷新歷史新高。這可能與蘋果增加了首批發售地的國家有關。
盡管此前蘋果一直拒絕推出像三星Galaxy Note那樣的大屏手機,但這次推出的5.5英寸的iPhone 6 Plus尤為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大屏幕iPhone的訂戶可能要延遲三到四周才能拿到手機。
去年9月蘋果推出的iPhone 5S和5C的首周銷售量高達900萬臺,比前年的500萬臺大幅增加。
不過,去年發布新品時,中國是首批發售地之一,但今年由於未獲得入網許可,iPhone 6未能在中國首輪發售。(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蘋果公司上周二公布了iPhone 6和 6 Plus兩款新手機,這將如何影響該公司的營收?本周開始,種種數據開始浮出水面。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蘋果公司周一透露了新iPhone 的訂單數據—— 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在首個24小時內的預訂單高達400萬部。
在瑞銀分析師Steven Milunovich看來,這一數據僅僅是蘋果公司在2014年下半年銷售量的“冰山一角”。
“iPhone 6的銷量應該讓蘋果實現短期收入增長需求,下半年iPhone總銷量可能會高達1億部。”
當然,Milunovich所說的1億部iPhone手機除了兩款最新的iPhone 6手機之外,還包括5S和5C。
下圖所示,許多iPhone銷量將來自用戶的手機升級。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瑞銀還預計,iPhone 6,尤其是6 Plus,將在中國非常暢銷。這是因為蘋果與中國移動簽署了分銷協議,而且截至2013年末,移動在中國就有7.6億用戶。
蘋果將在9月22日左右公布首個周末零售銷量數據,到時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蘋果的銷量將如何爆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傳言已久的大尺寸iPhone 6與iWatch,終於現身了! 三十年前,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加州佛林特表演藝術中心(Flint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發表了第一台Mac,改寫個人電腦歷史,奠定蘋果科技霸主的地位。三十年後,蘋果再次回到傳奇的發源地,這次,他們要開創的,是行動裝置歷史上嶄新的一頁。 iPhone 6有多強?厚度僅六.九厘米,速度比前一代快二五%,搭載iOS 8與行動支付功能,讓手機成為電子錢包的時代來臨。根據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的預估,今年底前iPhone 6的出貨量將突破一億支。 而iWatch更讓人驚豔,螢幕採取軟性視網膜面板,保護面用了藍寶石,獨立的介面系統,搭配Siri語音辨識功能。當出現在螢幕的那一刻,全場觀眾忍不住起立鼓掌。 發表會上,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用一貫冷靜理性的語調開場,資深行銷副總裁席勒(Phil Schiller)興奮熱情的大談新產品的各項功能;但在舞台下,鎂光燈沒投射到地方,一個光頭英國佬,默默微笑看著這一切。 他,是強尼.艾夫(Jony Ive),蘋果設計部資深副總監,也是iPhone 6與iWatch的設計者。所有你想得到的蘋果經典產品,如iMac、MacBook Air、iPod、iPhone、iPad等,統統出自他的手筆,連作業系統iOS 8,也是他打造的,堪稱是蘋果i系列的推手。 二○○四年,賈伯斯因胰臟癌進醫院切除腫瘤;術後,他只要求見兩個人,一個是妻子羅琳,另一個就是艾夫。 當賈伯斯辭世的時候,許多人都認為蘋果的創新將跟著進入墳墓,黃金年代即將結束;沒有人想到,蘋果的獲利能力與產品創意依然源源不絕,市值在三年內兩度超過六千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除了我以外,艾夫是蘋果內部最能呼風喚雨的人,沒 有人能夠命令他。這是我建立起來的制度。」賈伯斯在世的時候曾這樣宣布。換句話說,艾夫在蘋果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商業周刊》獨家披露《蘋果設計的靈魂——強尼.艾夫傳》,這是全球第一本艾夫的傳記,掀開蘋果內部最神秘的單位,就是艾夫掌管的設計部門神秘面紗。 他的辦公室,只有筆電和畫筆所有秘密原型機都在這,只有高階主管能看 走進蘋果總部「無限迴圈」第二大樓,這裡,是蘋果內部最神聖的禁地,空間被分隔成幾個區域,是設計團隊每週開兩次腦力激盪會議的場所。 艾夫的辦公室與入口處相對,由十二呎乘十二呎左右的玻璃立方體所組成,是工作室裡唯一的個人辦公室。它的前牆與門採取不鏽鋼搭配玻璃設計,就像蘋果專賣店面一樣。除了小書架之外,辦公室內空蕩蕩的,白色牆面沒掛家人的照片或設計獎牌,只有一副桌椅與檯燈。桌上通常只放十七吋MacBook與幾枝放得整齊的彩色鉛筆,沒有外接顯示器或其他周邊設備。 辦公室外頭擺著四張大木桌,所有正在秘密進行的產品原型機都擺在這裡,平常一概蓋上黑布,只有賈伯斯或其他高階主管來時才能掀開。上面的擺設,甚至成為蘋果專賣店展示區的靈感來源。 設計工作室裡裝有二十台左右的白色揚聲器,外加一對三十六吋高的重低音喇叭,隨時播放震耳欲聾的電音搖滾樂。對這群設計天才來說,音樂是營造設計工作室氣氛的重要元素。 艾夫特別喜歡電音歌曲,賈伯斯也喜歡這裡狂播音樂,來工作室時常會把音量調大,但目的是讓別人聽不到他與艾夫的私密對話。 生性緊繃的賈伯斯只有在這裡才會放鬆,「賈伯斯在設計部門裡會變了一個人,態度放鬆許多,跟人也更有互動。」蘋果資深設計師薩茲格說。 賈伯斯曾對《賈伯斯傳》的作者艾薩克森說:「他是我在蘋果的精神夥伴(spiritual partner),大多數產品是我們兩個合作發想出來的。」 然而,這一對最佳拍檔,差點就要在生命中交錯而過。 一九九七年七月九日清早,蘋果召集數十名高階主管在總公司禮堂開會,只見當時擔任執行長一年半左右的艾密里歐,拖著沉重步伐走上台說:「本人在此宣布,即刻離職。」語畢隨即黯然離開。蘋果董事會剛朝他開鍘,請他走人。 臨時執行長安德森(Fred Anderson)講了幾句話後,請賈伯斯上台,再度請他回鍋擔任執行長。 他是賈伯斯唯一想一起午餐的人在賈伯斯眼中,艾夫懂得合作又能掌握創新 台上的賈伯斯穿著短褲、布鞋,留了好幾天的鬍渣,一副流浪漢模樣。距離他當初遭到罷黜的時候,轉眼已經過了十二年。「蘋果到底出了什麼錯?」他對著大家說,但沒等大家回話,就說:「是產品!我們的產品太爛了!完全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一九九二年加入蘋果的艾夫坐在後排,當時的他已萌生退意,正想著跟妻子搬回英國,思緒突然被賈伯斯的一句話打斷,那句話是:「蘋果將回到初衷!」 蘋果的改革之路,從產品開始。剛回鍋的賈伯斯,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砍掉四千多人,他認定蘋果內部毫無人才,本想裁撤掉艾夫所在的設計部門,找來打造出法拉利的傳奇汽車設計師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接手。 一天中午,賈伯斯飯後信步走到位於蘋果總部對街的設計部,眼前景象讓他呆住,各式各樣的模型、工具機、設備等映入眼簾,許多設計就連他也從未想過。 賈伯斯如連珠炮般的問了艾夫每一項設計的概念,艾夫則用英國腔慢條斯理的回答,那一刻,兩人像是找到了生平知己。「我們討論了怎麼做產品的外型與材質。」艾夫回憶道:「我們的磁場相同。跟他一席話,我突然了解到我愛上蘋果的原因。」 從那天起,艾夫成了賈伯斯唯一會想要一起吃午餐的人。「賈伯斯很少出現在員工餐廳,但如果他有來吃午餐,旁邊那個人一定是艾夫,」一位資深工程師說,「他們兩個實在如膠似漆。」 多年來,艾夫在公司裡的定位已跳脫單純的設計部門主管,尤其在他與賈伯斯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之後,地位更顯重要。在賈伯斯眼中,艾夫既懂得與人合作,又能掌握創新的真諦。 變革一:白色革命顛覆科技產品銀、黑色,讓iPod走白色調 艾夫為蘋果帶來的第一個改變,是白色革命。過去科技產品都是強調銀、黑色的科技感,iPod走白色系,是艾夫的點子,直覺使然。 雖然賈伯斯起初反對白色風格,但是艾夫的第一個學校作業,就是用白色塑膠做成的前衛電話機,這是他想設計出白色科技產品的靈感來源。 艾夫說:「我們打從發想階段,就想像iPod是不鏽鋼與白色機殼相間的產品。白色,簡單得讓人屏息;白,不只是一種顏色而已,它雖然中性,卻中性得很絕對、很大器。」 當時尚未發表的新款iMac與iBook,同樣採用白色機殼,「公司興起全新的設計語言。」艾夫的前主管布蘭諾(Robert Brunner)說。薩茲格也有同感,他回憶說:「iPod走白色風格,是因為第二代iBook是白色的;艾夫當初在英國讀設計學校時,大部分的設計也是白色的。他開始在蘋果推動白色革命。」 再考量賈伯斯原本對白色產品的抗拒,艾夫能成功主導這次設計轉型,實非易事,他讓蘋果從冷冰冰的電腦品牌,開始變成一個時尚品牌。 變革二:觸控技術私下找賈伯斯討論,開發沒按鍵的手機 第二個改變,是iPhone的觸控概念。二○○三年底,艾夫的設計部門會議上,有人提出了多點觸控的技術概念,當下艾夫直覺認定:「多點觸控技術會改變未來!」 他想把這個技術秀給賈伯斯看,但又擔心被潑冷水,說技術還很粗糙,難登大雅之堂。他認為趁沒有其他同事在場時,私下跟賈伯斯說明比較好。「賈伯斯的主觀意識很強,所以我不在其他人面前向他展示醞釀中的產品,因為他可能一句『什麼爛東西』,就把概念否決了。」 「創意這種東西是很脆弱的,在醞釀期間要特別小心呵護。我覺得這個技術太重要了,如果被他嫌棄,實在很可惜。」艾夫說。 艾夫相信自己的直覺,私下向賈伯斯說明多點觸控技術,這招果然奏效,賈伯斯看了很喜歡,還說:「這是未來趨勢!」iPhone的概念就此成形。 二○○四年底,賈伯斯在蘋果內部啟動代號為「P2」的秘密計畫,目的是打造出一支前所未見的手機。 對此,艾夫定調:「按鍵拿掉,把焦點放在螢幕本身,要做到像無邊際泳池那樣,直接與金屬機身無縫接合,中間不要有任何其他的細節干擾。」 但這意味著要將所有零件微型化,同時得克服多點觸控、耐磨抗刮、天線收發、人體感應等問題。 「所有技術都是新的,每一項環節都有問題,」艾夫坦言:「但史蒂夫(賈伯斯)跟我就是覺得手機要這樣做,我們對任何一項都無法妥協。」 對艾夫來說,沒有什麼設計是「不可能」的。一九九二年,他剛加入蘋果,為了解決掌上型電腦牛頓機的零組件與製程問題,他飛到台灣,與一個硬體工程師住在英業達工廠附近的飯店,一待就是幾個月。 他也曾經為了解決鋁製機殼的問題,飛到富士康深圳工廠,正好碰上二○○三年亞洲SARS風暴,被迫住在深圳三個月。 為了克服iPhone所有技術障礙,艾夫與設計團隊花了一年多,試遍所有材料,研發出上百種新的製程,做出來的模型高達上千種。其中光是解決「手機邊角不卡到鬍渣」這個問題的模型,就做了十幾款。 二○○七年,iPhone問世,不只成為蘋果史上最暢銷的產品,從此改變人類使用手機的習慣,更定調了未來所有智慧型手機的設計方式。 變革三:一體成型iPhone零件從30個變5個,樹立業界標準 第三個改變,是一體成型技術。這項技術打造出無與倫比的iPhone,更成為手機業界的標準。 第一代iPhone生產後,設計團隊算了算,共有近三十個接合處,這意味著零組件太多。「零組件越少,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更好,產品的運作也會更和諧,」薩茲格說。 然而「越簡單的設計,越困難,」艾夫說。為了突破技術瓶頸,艾夫與其設計團隊跑到瑞士與義大利,向精品手表與超級跑車等具有頂尖工業設計水準的公司取經,發現了機械加工這項技術,加上用雷射鑽孔機與CNC銑床等先進設備,這能讓消費性電子產業達到前所未有的精準度。 他將所有機械加工程序整合成一道,開創出一體成型製程。這項製程能把一塊重達一公斤多的鋁板削切成一塊一百公克的精薄機殼,能讓原本需要三十個零件接口的iPhone減少到只要五個,更能讓iPad的厚度減少三○%。 「我們在切削這些產品時,對公差已到了龜毛的地步,」艾夫說:「我甚至可以跟你保證,機殼裡頭比機殼外頭好看,從這裡就能看出我們的用心程度。」 然而這個製程所費極高。光是採買CNC銑床等工具機與生產設備,一年資本支出就高達九十五億,比蘋果在世界各地黃金地段開設專賣店一年租金成本高出十倍。 在一些蘋果人的眼中,公司很多事都是艾夫說了算,甚至不必向賈伯斯回報。據說,艾夫曾經跟供應商說:「你就想像我有錢花不完,只要你做得出來,要多少錢都不是問題。」他還說:「你怎麼看世界,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設計師。」 白色、觸控與金屬機殼,十年前在科技產品上看不到的配色、介面與材質,在艾夫巧奪天工的設計下,現在都成為全世界手機業界的主流,艾夫的美感與能力不僅改變了蘋果,也改變全球科技產業。 「他不僅只是一個設計師,他能掌握產品開發的全局,同時了解所有的細節,也比其他人都清楚蘋果的營運本質,」賈伯斯曾對艾薩克森說。 他是蘋果不能失去的人開超跑出車禍,公司嚇得幫他大加薪 令人意外的是,這位設計出iPhone的天才,小時候竟然與賈伯斯一樣,被診斷出有閱讀障礙。 從小對閱讀不在行,凡事習慣動手,讓艾夫在設計的過程中特別在意產品的視覺性與觸覺性。 「我覺得科技不應該冷冰冰的讓人懼怕,而是當你看到的時候會想要過去摸一把、玩一玩,」艾夫說。他在蘋果設計的第一款桌上型電腦,就顛覆性的擁有半透明果凍的多彩顏色,同時還附有把手,讓人可以一手提起,完全打破當時電腦笨重的形象。 艾夫常說:「每個螺絲、每個細節,都是深思熟慮過後的產物。」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是他一再能設計出跨時代產品的心法。 只是對設計的堅持與執著,往往成了他與蘋果工程部門經常吵架的導火線。 艾夫向來喜歡跳脫框架思考,挑戰傳統的製造與設計方式,過去常讓負責硬體部門的主管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相當火大,兩人常常吵到拍桌互罵。 「他心心念念的都是設計,」魯賓斯坦說:「但我們還得考慮到成本、電力工程、製造過程、服務與技術支援等面向……。一個產品牽涉到許多環節,而我的職責是要統合每一方的需求,這也表示難免有妥協的必要。」 但「妥協」兩個字聽在艾夫的耳中就等同於「失敗」。「魯賓斯坦覺得不可行,會延後出貨,我會反駁說做得起來。」艾夫說:「我為什麼會知道呢?因為我偷偷去找過他的產品設計團隊。」 艾夫看魯賓斯坦同樣不順眼,幾年的爭吵衝突,最後終於爆發。據說艾夫氣到去找賈伯斯,撂下狠話:「不是他走,就是我走!」 儘管魯賓斯坦是iPod與其他許多重要產品的大功臣,但賈伯斯最後還是選了艾夫。 他對蘋果的重要性有多高?熱愛飆速的艾夫有一次開著有○○七坐騎之稱的超級跑車奧斯頓馬丁DB9,不小心發生車禍,車子最後直街撞上安全島。「諷刺的是,蘋果因為艾夫的車禍,發現他不可取代的地位,幫他大加薪。」一位蘋果內部人士說。 賈伯斯辭世後,艾夫在蘋果的地位不減反增。為了擔心他離開,據說蘋果提供艾夫高達三千萬美元的紅利,並額外給他價值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股票。 他是賈伯斯創意唯一接班人一手撐起蘋果產品線,他的要求庫克無法說不 一件事情可以看出艾夫的地位。二○一二年蘋果公布一張人事命令,從第一代iPhone就主導iOS介面設計的軟體部門主管史考特.佛斯托(Scott Forstall)宣告離職,原本只負責硬體工業設計的艾夫兼管軟體部門。 雖然庫克試圖用一封公開信淡化這項人事變動:「軟體是許多蘋果產品的一大特色,將艾夫的設計專長延伸到軟體領域,可以進一步拉開我們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但蘋果內部人都知道,軟硬整合是蘋果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過去只掌握在賈伯斯手中,過去只掌握在賈伯斯手中,即使貴為執行長的庫克也沒有能力承擔。如今大權再次一統於艾夫身上,說明了他才是真正繼承賈伯斯王者地位的人。 賈伯斯栽培強尼的企圖明顯,希望讓後者成為在創意執行上的唯一接班人,就差沒有執行長頭銜而已。公司的營運由庫克負責,但產品則由強尼一手撐起,他所提出的要求,就連庫克也無法說不。 談到與艾夫的相處,庫克維持一貫的平淡:「我覺得全世界沒有人的品味比得上艾夫,我們都很愛蘋果。希望它能做出一番偉大的事蹟。」 隨著iPhone 6與iOS 8上市,打破尺寸限制與介面設計,宣告艾夫全面接管蘋果的時代來臨。這位風格低調的設計天才,能否像張揚狂放的賈伯斯一樣,再次改變人類的科技生活?絕對令人期待。 【延伸閱讀】他進蘋果22年,催生4大改寫科技史的暢銷品——艾夫大事紀 《20歲展現設計天才 學生實習作品變暢銷商品》■1967年(0歲):出生在英國倫敦 ■1985年(18歲):捨劍橋與牛津,進入英國新堡技術學院,主修產品設計 ■1987年(20歲):實習時為日本斑馬文具公司做出一枝原子筆,在日本暢銷5年 ■1988年(21歲):大學作業交出一款白色電話模型,具備未來手機的雛形 ■1989年(22歲):到矽谷新創公司實習,認識了後來蘋果的設計總監布蘭諾,他是日後招募艾夫加入蘋果的貴人 ■1990年(23歲):創立橘子設計公司,客戶包括日立、LG等亞洲大公司,從日本企業吸收養分,確立極簡、低調的設計風格 《坐上蘋果設計大位 做出iPhone前身牛頓機》■1992年(25歲):接到蘋果委託的設計專案,做出一款平板電腦的模型機;時任蘋果設計總監布蘭諾招募,正式加入蘋果 ■1994年(27歲):設計出第一個在蘋果的作品:第2代牛頓機第2代牛頓機是蘋果第一款具備手寫辨識功能的行動裝置,獲許多設計獎項,但市場接受度尚低。 ■1996年(29歲):接任離職的布蘭諾職務,一度對蘋果失望想辭職 《聯手賈伯斯打造經典,設計定調輕薄、零件少》■1997年(30歲):與回鍋的賈伯斯初次見面 ■1998年(31歲):做出史上第一台半透明機殼的桌上型電腦(果凍機),當年銷售80萬台,是蘋果當時最暢銷機種,挹注公司連3季獲利 ■第1個暢銷品iMac果凍機是艾夫第一個與賈伯斯合作的產品,確定未來蘋果的設計生產流程。 ■2000年(33歲):做出筆電iBook(貝殼機),是當時最輕薄、零件數最少、第一台整合無線上網技術的筆電,由廣達生產製造 ■2001年(34歲):設計出第一代iPod外殼,推出五年內總銷量超過六千萬台,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MP3播放器 ■第2個暢銷品iPodiPod是史上第一個沒有開關鍵、不能換電池的電子設備,奠定日後蘋果所有手持裝置的設計基礎。 ■2004年(37歲):設計iPod shuffle,是史上最小的音樂播放器 《帶蘋果繼續往前衝,iPhone6銷量年底估破億》■2005年(38歲):升任工業設計部門資深副總裁,直接向賈伯斯報告 ■2006年(39歲):設計出iPhone,開創全螢幕多點觸控技術;各代iPhone至今總銷量逾6億支 ■第3個暢銷品iPhone玻璃螢幕與不鏽鋼邊框縫隙常扯到設計團隊的鬍渣,是當時設計難題。距離發表會半年前,iPhone原型機採用塑膠螢幕,發表會前才改成堅固的玻璃。 ■2008年(41歲):設計出MacBook Air,開創出一體成型的鋁合金製造技術,是史上最輕薄的筆電 ■2010年(43歲):設計出iPad,帶動平板電腦潮流。第一代iPad銷售達六千三百萬台,比小筆電全部高一倍,市占率一度高達七成 ■第4個暢銷品iPadiPad原型機有2個連接埠,分別在底部與側邊。 ■2014年(47歲):推出iPhone 6,是蘋果史上最大尺寸手機,上市前全球預購量已達六千八百萬支,預計到今年底銷量破一億支 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艾夫抱怨:賈伯斯拿我的點子居功 賈伯斯二○○九年向蘋果告假,前往田納西州曼菲斯市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術後搭乘私人飛機與妻子回到加州,艾夫與庫克等在聖荷西機場接機。賈伯斯先前宣布請病假時,引發媒體紛紛預測,少了他的蘋果將一蹶不振;評論家似乎都認為,蘋果的命運完全由賈伯斯一肩扛起。 報章媒體把蘋果成敗完全繫在賈伯斯身上,讓艾夫頗為洩氣,於是在開車載賈伯斯回家的路上直言:「我覺得很受傷,」他擔心賈伯斯的健康,但也在意公司的營運體質。 艾夫曾跟《賈伯斯傳》作者艾薩克森說,外界認為賈伯斯是蘋果最重要的創意源頭,但其實並非如此,「給外界這樣的印象,對公司本身有害無益。」 艾夫並非事事以賈伯斯或蘋果為尊,其實不叫人意外。他曾抱怨賈伯斯喜歡把他的構想占為己有。「他聽完我的構想之後,會說喜歡某一個、不喜歡某一個,」艾夫告訴艾薩克森:「但最後發表會站在台上,他高談闊論,好像那是他的點子,明明我就坐在觀眾席中。我這個人相當重視產品的發想起源,甚至連筆記本都會保留下來;點子被他拿去居功,我當然不好受。」 (文●林俊劭) 【延伸閱讀】鬼才設計師艾夫的品味學 ■他開的車:奧斯頓馬丁Vanquish、路華LR3、黑色賓利Brooklands、奧斯頓馬丁DB9 ■他坐的椅子:Supporto椅,是得獎設計師弗瑞德.史考特(Fred Scott)的作品 ■他看的書:從設計理論、行為學派大師史金納(B.F. Skinner),到19世紀文學 ■他逛的博物館:倫敦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全球一流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之一) ■他穿的衣服:偏好單色系T恤(深藍、淺藍、黑、白),過去10年每年出現在蘋果發表影片的畫面都穿同一件深藍色T恤 ■他的身價:近新台幣40億元,在蘋果內部僅次於執行長庫克(約120億元) ■他崇拜的設計師:1.艾琳‧可蕾(Eileen Gray),20世紀最有影響力之一的家具設計師與建築師2.義大利曼菲斯設計師團體的米歇爾‧德‧洛奇(Michele DeLucchi),把高科技產品變得更溫柔、人性化3.家具設計師賈士柏‧墨利森(Jasper Morrison),設計輪廓全都是直線條,絲毫不見曲線4.百靈的傳奇設計師迪特‧朗姆斯(Dieter Rams) 整理:林俊劭 |
| ||||||
Apple Watch來了!等了兩年多,蘋果備受矚目的智慧手錶Apple Watch,終於在年度新品發表會登場。這個被喻為將讓瑞士人麻煩大的Apple Watch,發表前左挖豪雅錶行銷大將、右找知名澳洲工業設計師幫忙,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義夫。 撰文‧賴筱凡 一年一度的蘋果新品發表會終於登場,累積了蘋果史上最長時間未發表新品的能量,這次消費者對蘋果新品發表會的期待,幾乎可用「望眼欲穿」形容。 然而,在新一代iPhone的消息大量曝光下,市場焦點在發表會前夕,反倒轉移至蘋果首款智慧手錶Apple Watch上,甚至在發表會前一周,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義夫(Jonathan Ive)更重炮預言:「(當Apple Watch現身)那批瑞士人的麻煩就大了!」這不是喬納森.義夫第一次針對Apple Watch發表意見,半個月前,他也不避諱地在一次專訪中,直接對外預告Apple Watch將在這次發表會現身,更令外界好奇,這個將讓瑞士人有大麻煩的智慧手錶,將是什麼樣子? 二○一二年智慧手錶Pebble在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颳起旋風後,市場就不停流傳蘋果將推出專屬智慧手錶Apple Watch。 流言到去年更是甚囂塵上,眾家分析師還在瑞士時尚手錶大廠Swatch法說會上詢問公司執行長海耶克(Nick Hayek),蘋果是否會跟Swatch合作?海耶克也給了一個很妙的答案:「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跟蘋果有互動,主要是在一些產品的新材料上,像是那些新能源的技術等。」海耶克的話自然引起諸多遐想,蘋果找Swatch合作開發Apple Watch的傳言自此沒有停過。 瑞士人的麻煩大了? Swatch至少三%營收被吃掉今年六月,蘋果更是直接從瑞士挖來經典老牌錶商豪雅(TAG HEUER)行銷總監普魯尼奧克斯(Patrick Pruniaux),全面點燃蘋果與瑞士錶商們的大戰。海耶克更一反過去的曖昧說法,公開表明:「Swatch從來就沒有興趣要跟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共同開發智慧手錶。」隨著發表時間越近,蘋果與瑞士錶商的口水戰也隨之增加,不只喬納森.義夫設計團隊的成員透露,Apple Watch一問世,將嚴重衝擊瑞士錶商,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以年輕錶款著稱的Swatch,造成其股價今年以來下跌近八%。 由於Swatch營收裡約二三%來自中低階錶款的貢獻,市調機構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就預估,Apple Watch上市後,勢必將衝擊Swatch營收向下再掉至少三%,在在都顯示出蘋果Apple Watch的現身,將對瑞士鐘錶產業造成不小的震盪。 蘋果Apple Watch遲遲無法問世,外傳就是蘋果最偉大的設計師喬納森.義夫太挑剔。其實,這已經不是喬納森.義夫首次挑戰設計PC以外的產品。去年十月,喬納森.義夫與好友、知名澳洲籍工業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合作設計的限量徠卡相機Leica M,就是一大代表作。 背景》英國銀匠之子 從小愛設計 靠天分賺學費結果,蘋果發表會還沒登場,馬克.紐森被網羅進蘋果的新聞倒先曝了光。不意外,自然也是受到喬納森.義夫力邀,勢必將繼續為Apple Watch的時尚設計捉刀。 過去,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還在世時,就經常與喬納森.義夫討論產品設計,包括第一台Mac電腦、iPod、iPhone到iPad,幾乎都是出自喬納森.義夫之手。但誰能想到,如今站在全球工業設計頂端的喬納森.義夫,曾經是有閱讀障礙的英國少年? 今年四十七歲的喬納森.義夫,出生於英國銀匠之家,承襲了父親的手藝,喬納森.義夫從小就展現了他的繪畫與設計能力,他拆解了家裡的收音機和錄音機,了解內部的機構件設計後,再將它們重新組裝,只是並非每次都能成功。 喬納森.義夫的設計才華,很早就顯現在外,這份才華,甚至替他謀得企業獎學金的資助,不僅供他念完大學,還成了他畢業後的工作。但他的職涯也不是一路順遂,他在英國設計公司時,也經歷過做出漂亮設計、產品卻達不到客戶預期的低潮期。直到蘋果設計團隊首席設計師布倫納(Robert Brunner),將一項名為「破壞神(Juggernaut)」的專案,交給了喬納森.義夫所屬的「橘子」設計團隊。 喬納森.義夫就曾在去年出版的自傳裡提及這段故事,因為當時他與設計團隊以驚人的速度開發了二十五款模型,其中還包含了一款類似現今平板電腦的產品,稱之為Macintosh Workspace。儘管這些設計後來並未成功商品化,卻成了喬納森.義夫加入蘋果的契機。 當時的喬納森.義夫已經完成了設計師想要的夢想:自由且成功的個人事業;既不受公司制式拘束,合作的又是LG、日立這些國際大客戶。然而,蘋果的專案讓喬納森.義夫認知到一件事,「作為公司外部的設計師,很難對產品計畫產生深遠影響,也很難實現真正的創新,如果想要創造出一件史無前例的新事物,就需要從組織內部徹底地改變。」於是,喬納森.義夫離開「橘子」,加入蘋果。 難題》給我一體成型電腦! iMac問世 獲得賈伯斯信任喬納森.義夫進入蘋果後的路途,也不是馬上就一飛沖天,最關鍵也最挑戰的一次,應屬賈伯斯重回蘋果時期,賈伯斯砍掉了喬納森.義夫負責的牛頓(Newton)掌上型電腦產品線,反而丟給團隊一個需求:「我要一款價格低廉、具有上網功能的電腦,而且是一體成型的產品。」那時,喬納森.義夫帶著團隊成員,圍著桌子坐成一圈,開始畫草圖,把他們能想到蘋果一體成型電腦的樣子,都畫了出來,再試著做出3D模型,不停地重複試驗,一毫米、一毫米地調整所有細節,直到他在一九九八年做出蘋果的第一款All in One(一體成型)桌上型電腦—iMac。 喬納森.義夫把所有的線路都收納到螢幕後方,半透明的外殼,用的是車尾燈的靈感。這樣簡潔的設計,隱含著喬納森.義夫對八○年代極簡主義的狂熱。就連命名也帶有一點喬納森.義夫的風格,這點他在自傳裡就透露,他從小就很討厭為電腦取一個類似ZX75的名字。儘管賈伯斯不太喜歡iMac這個命名,但無疑地,iMac開啟了賈伯斯與喬納森.義夫攜手合作的黃金年代。 風格》白色、崇拜水 他的堅持一點一滴滲透蘋果從iPod、iPhone到iPad,其實處處潛藏了喬納森.義夫的獨特風格。例如,他從大學時代就熱愛把產品設計成白色,白色iPod就是一項代表作。喬納森.義夫也很崇拜水,因為他認為水在未來會成為罕見資源,所以,水是必須高度榮耀的物質。 喬納森.義夫的理念,一點一滴滲透進蘋果,以iPod為例,在iPod問世之前,他對音樂播放器的想像,重新定義了iPod:它要能「裝進口袋」、只能有四個按鈕。 音樂播放器要能裝進口袋,就代表螢幕、晶片、電池必須堆疊在一起,裝在一個盒子裡;只能有四個按鈕,使用者介面要簡化再簡化,簡單到只用四個按鈕就能完成所有指令。 喬納森.義夫對設計有著獨特的堅持,像是iPhone設計初期,他就希望它的呈現方式是方形、由兩片玻璃所形成。可是,曲線形設計才能將更多線路藏在中間,不用塑膠機殼改用玻璃,就必須要有塑膠介質將兩片玻璃黏起來。這些堅持,從第一代iPhone到iPhone 4,都能看得見。 然而,喬納森.義夫也不是十足傲慢的人,在技術未能突破之時,讓設計妥協是常有的事,但他總會在技術一步步演進之時,再將自己的設計放進去,一點一點地去挑戰。 他在自傳裡曾經這麼寫道:「必須要尊重工作,這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去尊重它,又如何要求別人呢?」如今,喬納森.義夫與團隊一手設計的蘋果首款Apple Watch,將重回當年第一代iMac登場的弗林特藝術表演中心(Flint Center),勢必將再度揭開蘋果新時代的來臨。 喬納森.義夫 (Jonathan Ive) 出生:1967年 現職:蘋果設計總監 經歷:橘子設計工作室 學歷:英國紐卡斯爾理工學院當Apple Watch現身智慧手錶大戰開打! 三星Galaxy S 螢幕大小:2吋 特色:首度設計可插入SIM卡,具有聲控、GPS功能,並可防水。 索尼SmartWatch 3 螢幕大小:1.6吋 特色:主打記錄生活,支援GPS定位,並可防水。 Pebble Watch 螢幕大小:1.2吋 特色:最早的智慧手錶,螢幕為電子紙,沒有觸控功能,但可擴充各種App應用。 華碩ZenWatch 螢幕大小:1.3吋 特色:可與手機ZenFone結合。外觀採皮質錶帶,較似於傳統錶款。 |
iPhone 6明天就要開售了!現在才想到排隊?那你還是歇著吧,因為全球各地的忠實“果粉”們都守在蘋果商店門口排隊好幾天了,很多隊伍已經長達好幾百人。什麽美聯儲議息,阿里巴巴上市,蘇格蘭公投,“果粉”們心里只惦記著:“再過一個晚上,第一批iPhone 6和6 Plus就會被一搶而空!”
從德國到英國,從日本到澳大利亞,從新加坡到香港,讓我們去全球各地看看這些蘋果商店門口的獨特“風景線”。
德國
德國柏林的蘋果商店門口已經有數百人排隊了。
“果粉”們情緒亢奮,像慶祝節日那樣喝彩。
怕曬的小夥伴們撐著傘也要排隊。
還有人索性搬了個床墊來睡在蘋果商店門口。
英國
倫敦的蘋果商店也開始排隊了(英國人最擅長排隊了-,-)
倫敦一些“果粉”都搭著帳篷在蘋果商店門口“露營”了。
倫敦攝政街(最繁華商業街之一)的蘋果商店門口隊伍
這哥們真有商業頭腦,在賣自己排隊“位子”,不過他承諾所得收入將捐給睡大街的流浪者。
日本
日本東京的蘋果商店門口,據說這倆哥們已經在這里坐了一星期了……
東京“果粉”
日本愛知縣首府名古屋的隊伍也不短啊。
澳大利亞
排隊餓了又不能走開怎麽辦?叫外賣!澳大利亞悉尼的“果粉”叫了披薩外賣直接送到蘋果商店門口。
排隊也不閑著,悉尼蘋果商店門口的一位“果粉”看上去很忙。
澳大利亞第四大城市珀斯(Perth)的蘋果商店門口的隊伍已經有六七十人了。
新加坡
新加坡的蘋果商店門口隊伍已經超過一百人了。
中國香港
香港蘋果商店門口的隊伍也排了好幾天了。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富士康大陸工廠日產iPhone6和iPhone6 Plus五十四萬部,然而每一部都被出口,與國內7億智能手機用戶擦肩而過。
由於存在監管障礙,新款iPhone在中國的銷售將被推遲。此前新華社報道稱,因未取得工信部入網許可證,大陸無緣新一代iPhone的第一批發售地。
然而,延遲在大陸的發售,未能阻擋中國消費者對新一代iPhone的熱情,畢竟中國能成為蘋果的第二大市場不是蓋的。過去,在中國國內缺乏合法渠道的情況下,中國的果粉們充分利用了蓬勃發展的香港水貨市場。
據美國商業新聞網站QUARTZ,香港經銷商們預計,128GB的iPhone6 plus售價有望達到兩萬港元(約2580美元),兩倍於蘋果官網價格。他們紛紛派出了職員前往東京掃貨,才發現中國人早就在成群結隊地等待蘋果商店開門了。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紐約和新加坡。
在大陸,部分山寨機已經在淘寶上開賣了。在香港,部分市民正打算拿上他們新買到的iPhone6到附近的大陸大城市——深圳去兜售。
走私至少在兩個方面是違法的。經銷商逃過了高額的稅費,而所賣的手機又未在內地得到許可。不過,這並不妨礙香港-內地iphone走私猖獗。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電子設備專家Neil Shah稱, 在行貨發售之前,最多或有500萬部新一代iPhone被走私回中國。
蘋果官方宣布新一代智能手機iPhone 6(含iPhone 6Plus)在開始銷售的第一個周末,銷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部。刷新了5S及5C去年所創下的900萬部銷量。市場此前大多預期銷量在700-800萬之間,由於受到供貨量的限制,鮮有分析師認為銷量能夠上千萬。
在蘋果6推出的第一天,蘋果官方就宣布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400萬臺,此前的記錄為iPhone 5在2012年錄得的200萬臺(首日銷量)。大量的預售訂單為銷量創紀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蘋果公司首席執行Tim Cook表示,iPhone 6及iPhone 6Plus兩款新手機的首個周末銷量以較大幅度超過以往幾代手機的紀錄。他同時認為,如果供應更加充足,這兩款新手機還可以賣得更多。蘋果官方並未透露兩款手機的具體銷售量,不過從目前來看iPhone 6更受歡迎。
預計從9月26日起,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還將在全球其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上銷售,其中就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愛爾蘭、馬恩島、意大利、列支敦士登、盧森堡、荷蘭、新西蘭、挪威、葡萄牙、卡塔爾、俄羅斯、沙特阿拉伯、西班牙、瑞典、瑞士、中國臺灣、土耳其、阿聯酋等市場。預計到今年底時,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將在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上銷售。(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買一部港版iPhone 6怎麽也得花人民幣5000多元,前兩天烏魯木齊市面的iPhone 6 Plus已經賣到2.1萬元。可最近國外科技網站分析發現,蘋果生產一部最高配置的新款iPhone成本也不超過1700元。誰說賣手機已經是賣白菜的生意?願意跟土豪做朋友的蘋果可是賺翻了。
科技網站Teardown.com最近對iPhone的生產成本做了一次全面的解析,結果如下圖所示,iPhone 5s、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成本分別只有211.49美元、227美元和242.5美元。
具體來看,花費最高的是顯示屏,看來大屏果然比較值錢。iPhone 6 Plus的顯示屏/觸屏與玻璃成本為51美元,約占總成本的五分之一。而且,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主要成本差別也在這里,前者的成本為41.5美元,和後者相差9.5美元。
如果沒有合約優惠,目前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零售價分別是649美元和749美元。不計營銷等成本,只扣除生產成本,蘋果每出售一部iPhone6至少可以賺到422美元。
考慮到iPhone 6的基本配置只有16GB,不少人還會選擇升級到64GB,價格也就多了100美元,而16GB到64GB的邊際成本只多了20美元,所以升級還會讓蘋果再賺80美元。
根據科技博客Re/code的數據推算,73%的iPhone 6售價將轉化為蘋果的盈利,iPhone 6 Plus的轉化率是76%。這筆帳怎麽算蘋果都是大贏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