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客艙:人生喺等待跌市中渡過
1 :
GS(14)@2018-02-13 01:50:38有人話,人生好多時候喺等待中渡過,講到底就係冇咗份豁出去博一博嘅勇氣,為做不到的事情,找找藉口。香港樓價並非人人負擔得起,總有些人日日望樓價急轉彎、樓價下跌,提供一個合適嘅入市良機。不過,現實通常趕不上變化。成日等香港樓價勁跌先入市買樓嘅人,就好似玩梗《旅行青蛙》咁,玩梗一款waiting game。玩《旅行青蛙》,打開個Apps睇睇隻青蛙冇返屋企,然後出去摘吓三葉草、儲吓「貨幣」。大家可能內心經歷啲掙扎,「究竟課唔課金買道具好呢」,最後都係唔買。又有人等吓等吓,索性喺fb或者IG貼文發哀號,「點解仲唔返嚟呀!又去咗邊度旅行!」香港想置業嘅人,喺等香港樓價下跌嘅waiting game入面,就冇《旅行青蛙》咁過癮。樓價冇得預知幾時跌定升,等待過程之中,就要努力工作,冇得好似《旅行青蛙》咁有人供養兼可以隔時去旅行。等待過程之中,有人選擇不吃不喝,盡快儲首期上車;也有更多幸運兒有慈父慈母「課金」,不用為首期煩惱,有上車捷徑。不過,玩香港樓價呢個waiting game嘅人,好多時候「等」,只為買唔到樓搵個藉口,等吓又等吓,到樓價真係跌,有些人同樣不認為合適入市機會,又畀投機同顧慮影響,再等下次跌市先出手,結果等吓又等吓,為咗更「抵價」去買樓,咁人生喺等吓又等吓中就渡過了。
FB:
https://www.facebook.com/seeforcaptain/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5/20295754
投資導航:10隻跌市奇葩 無懼股災企硬醫藥股急升逾兩成
1 :
GS(14)@2018-02-13 03:37:28港股上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重傷一周,但在35%藍籌股至少瀉一成、市場一片枕藉之際,極少量個股卻仍然可以獨善其身,跌幅輕微甚至逆市有得升,當中包括藍籌。今期《投資導航》細數10隻股災市下的奇葩。
今年初仍被看低一線的手機設備股是大跌市中生還者之一,尤其兩隻藍籌瑞聲(2018)及舜宇(2382),累計上周分別升2.2%及跌2.9%,較恒指同期9.5%的暴挫可謂「執身彩」。手機設備板塊今年初受iPhone X大削產量的消息拖累下挫,股價得以企穩料受估值及大行唱好有關,大行認為兩股除iPhone外均有新的業務催化劑,大摩仍籲買瑞聲,高盛亦看好舜宇。
■港股上周重創,藍籌股一片枕藉,但仍有個別股份未受大市影響。資料圖片
電訊股表現硬淨
醫藥股本來是近半年強勢板塊,今次調整市不少股份大回吐,但部份小型或落後股份卻逆向大衝高,有盈喜護航的東陽光藥(1558),早前有富瑞發報告預計下半年銷售強勁,集團上周大強勢急升21.6%,累計今年進賬55.4%,完全不受股災影響;神威藥業(2877)上周亦升3.4%。大跌市下高息股往往成為避險目標,惟今次公用及房託股等亦有明顯回吐,相反部份電訊股卻企硬,當中包括下周一(26日)放榜的和記電訊(215),早前以145億元出售固網電訊業務,有派特別息憧憬,是支撐股價重要因素,集團上周只微跌1.5%,累計今年仍升2.2%。另一隻企硬的有上周派成績表的電盈(008),績後多間大行調升目標價,全周股價微升0.7%,累計今年則微跌1.7%。其他硬淨股份還有全周有半成進賬的周黑鴨(1458)、升0.8%的維達(3331),以及分別微跌1.8%及3.7%的國泰(293)及利郎(1234)。周黑鴨近月持續有北水捧場,港股通持倉已逾半成;維達業績受累木漿成本大升而遜色,但今年次季亦將加價;國泰去年底被剔出藍籌後,股價短線反覆後即見底,高盛本月初更發表報告唱好,指在香港運力供應增長有限下,國泰前景值得看好;至於利郎近月獲基金惠理增持,上周微跌後,累計今年仍有13.8%進賬,相對仍強勢。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1/20301866
智取大市:跌市為反攻準備
1 :
GS(14)@2018-02-13 03:48:16A股兩日急跌拖累港股,執筆時睇標普500指數波幅未減,升市嘅支持位50天線變成阻力,未回復安全亦未終極恐慌。港股早前下跌先由騰訊(700)、平保(2318)等帶動,然後到走勢緊貼A股嘅二三線中資股下跌,國航(753)、南航(1055)、馬鋼(323)同鞍鋼(347)齊齊失守升勢以嚟一直守住嘅保歷加中軸。噚日百大市值港股嘅升跌比例大約4:6,市場情緒略見虛怯之下,未至於好差。不過,仍要提防大市有下一波拋售潮,跌勢可以更急劇。如果睇返恒指牛市之中尖頂急跌嘅往績,近年非常有限,對上係2011年8月歐債危機,恒指分兩轉大跌直至9月尾先見底。再對上已經係1987年至1993年期間,成廿幾年前,當時幾乎每次跌市都係尖頂急跌模式,跌市途中多數有一個短則1日、長則近10日嘅造旗反彈,然後好快重拾急劇跌勢。與其望天打卦,倒不如為下一轉反攻做準備,務求令自己喺確認市況回穩時買對股票。就趁噚日市況稍為喘定,望一望乜嘢股之前跌得少、單日彈得多,呢批股可能係下一轉嘅強勢股。今日睇有賭股同零售股望落唔差,之後慢慢研究吓。晉佳
http://fb.com/advanceguy1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9/20300404
中環迷你裙:今次跌市告訴你的三件事
1 :
GS(14)@2018-02-20 20:54:45要避免遭股市沒頂,要學索羅斯,認錯比別人快。上周一仍相信是調整的Sam,翌日隨即被大大巴摑醒,凌晨5時看到美股大跌千點後,快速擬定逃生路線。果斷逃生,皆因今次升浪投資者都手持指數股,再按倉買二三線,千點大裂口會迫使一班槓桿勁的股民斬貨,手頭上的二三線股必遭血洗,即市見反彈乏力再沽指數股,以目前市況來看,猶幸決定是對的。交了逾千點學費,建議炒友檢討能否完善自己的逃生路線,Sam歸納最少有三點值得深思的地方。首先,沉醉於慢升急調整的安逸。2017年大家慣了慢升急調整,來到2018年,以為劇本也會這樣演譯,就好似班沽空VIX產品投資者般,最終一網成擒。股票市場變臉有時快過女人,上一刻大家話估值算平,下一刻可能已反口話貴,股市本身沒有安逸,應時時刻刻保持警覺性。第二,不是每次跌市都有逃生門。這讓Sam想起《飢餓遊戲》第二集,上次走得甩的贏家,不能妄想下次能活下來。今次跌市風口在美股,故美股一跌翌日港股就迎來千點大裂口,再加上A股弱勢難有單日轉向,要逃生路費不菲,更不似2015年有整個交易時段走佬,重倉是港股正股的朋友持倉策略應更保守一點。第三,美股示範第一場AI股災。上周跌勢急且深,不少人搜索跌市元凶,在程式交易大行其道的年頭,若只問原因,減慢操作,隨時被大市幹掉。美股為例,程式交易佔大部份,大家套路相近,隨時令跌勢一發不可收拾,我等人肉落盤若比程式盤先「下手」,未等到電腦盤斬到錯價,個倉可能隊到沒生命迹象。單憑美股上周五「過山車」,高低波幅過千點,Samantha相信環球股市震盪未完,南向交易今日落閘,港股又較美股少兩日半的交易日,無謂拜年都心掛掛,待初五復市才買貨較可取。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amantha/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3/20303714
基金看好亞洲高息債 流動性仍充裕 近日跌市反應過敏
1 :
GS(14)@2018-02-21 06:06:47【明報專訊】美國短期債息破頂,2年期國債曾升至2008年9月以來新高,拖累道指以至亞洲股市向下。債息抽升普遍不利債券價格,但同時或會為追求高息的投資者帶來機會。有專家認為,市場對債息抽升反應過敏,指一旦債息急升,央行應出手減息而非加息,並且較看好回報合理和受惠於當地貨幣升值的亞洲高息債。
美國10年期債息已抽升至2.9厘水平,亦為近期股市波動的原因之一。德國商業銀行信貸及利息研究部主管Christoph Rieger指出,如10年債息升至4厘自然會引致債市震盪,但如升幅過大,央行理應出手減息而非加息,認為市場對相關情况反應過大。
亞債受惠本地貨幣升值
Rieger又表示,即使環球央行負債表減少,但部分如歐洲央行實質仍在買債,並以巴西球星尼馬由巴塞隆拿轉會巴黎聖日耳門為例,最終巴塞再將把賣球員所得的錢購買另一球星,指資金仍留在金融系統,支持債市。
Rieger說,美國財政赤字增加令政府需要發更多債券應對,稅改刺激美國企業把資金回流而沽售國債,因過去美國稅法規定如企業把海外收入匯回國內投資國債,可獲免稅。况且中國或會沽售美國國債,以及美國正在縮表,他預料美國10年債息於今年底會升至3厘水平;惟他指出,如債息升破3厘,屆時或會吸引美國以外投資者買入。美國財政部早前估計,未來3個財政年度需每年借貸約1萬億美元,而當中價值1510億美元的國債會於周二開始發行。
另外,Rieger對歐洲債市短期感到樂觀,因投資者對德國對歐盟態度轉變感到正面,以及自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後,法德兩國債息差已持續收窄,他建議投資者買入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10年期國債。
不過,新加坡銀行投資策略總監李國祥指出,如債息按年初至今的速度上升,最終可能對市場和經濟構成破壞性影響,但預期直至年底會緩慢升至3.25厘,漲35點子。他又指,最近股市屬於技術調整,故較少會把風險傳播至其他資產,例如美國高息企業債息差在剛剛標指一段10%調整中,只擴闊了50點子,遠低於早前標指兩段同樣幅度調整時,息差擴大了110至230點子。
百達:新興市場復蘇方興未艾
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區投資總監David Gaud表示,亞洲投資級別和高息債券具投資機會,而後者與部分美國高息債表現同樣理想。除了息口較高,另一原因為新興市場經濟周期落後於早在2009年和2014開始復蘇的美國和歐洲,復蘇周期實質只展開了一年半,例如美國正逐步收緊貨幣政策,但新興市場部分央行反而更有可能減息,未來息差收窄更有可能刺激債券回報上升。
Gaud指另一有利因素是在貨幣方面,部分新興市場債以美元計價,但旗下資產使用當地貨幣,預料較一般美元計價資產更能受惠於貨幣升值。
「歐洲高息債需求強勁,當中六成債券定價低於10年期美國國債,早前有實際利率回報低於零的債券發行後,竟錄得6倍超額認購,皆因早前歐洲監管條例轉變,導致銀行不計回報和債息,都需購買更多上述債券。」Gaud稱,人為和不健康的供求關係支持歐洲高息債市場,但帶來流動性風險,目前建議減持這類債券。他指,即使債券市場較少有明顯波動,但一旦危機來臨,其波動或會如股市般大,當投資者爭相沽貨離場時便會帶來傷害。
明報記者
[王俊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71&issue=20180221
升跌市皆稱紅盤
1 :
GS(14)@2018-02-21 06:29:26【話你知】「紅盤」一般代表股市上漲,「黑盤」則是跌市,但農曆新年假期後的首個股票交易日,為寓意吉祥,無論當日股市升抑或跌,皆統稱為紅盤。首日開市價較上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為高,則稱之為「紅盤高開」,相反則稱「紅盤低開」;若果收市為跌市,則稱「紅盤低收」,全日報升便叫「紅盤高收」。最初「紅盤」的意思只代表大吉大利,沒有區分升跌市。此詞源自南北行,當時華商習慣在農曆新年尾用紅紙封存貨物過年,正月十五後首日復市,將紅紙開封,第一個開口價,便會稱為「紅盤」,所以當時「紅盤」只是代表新一年開市,及後「紅盤」一詞被套用在金市及股市上。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0/20309909
鮑威爾:跌市不影響循序加息 「密切關注通脹」 3月加息概率升至87%
1 :
GS(14)@2018-02-28 07:21:47【明報專訊】聯儲局新任主席鮑威爾自本月初宣誓就任後昨首次向國會作證,向眾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重申美國經濟前景持續強勁,部分因素將有助經濟增長,包括更具刺激的財政政策、海外需求增長穩固,而強勁的就業市場將繼續支持民眾收入增長和消費開支。他又試圖淡化投資者對金融市場近期趨波動的憂慮,指金融條件仍然寬鬆,未來有需要繼續循序漸進加息,助聯儲局實現充分就業及物價穩定的目標。
他又強調聯儲局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認為短期內經濟前景風險大致平衡,正密切關注通脹。在衡量未來幾年貨幣政策的適當路徑時,官員將在推動價格向上和避免經濟過熱之間取得平衡。
美全年加4次息機率上升
作證期間,美匯指數升穿90關口,高見90.5,是2月9日以來高位。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升至2.9厘。期金跌近1%,跌至每盎司1320美元水平。利率期貨數據預示,交易員預計聯儲局3月加息的概率達87%,預計今年加息3次,但加息4次可能性上升。鮑威爾則稱,不希望為3月會議作任何預期。美股早段微跌,至今晨零時30分道指跌10點,恒指夜期報31202點,較日間期指跌199點。
恒指夜期跌近200點
他表示,自下半年起就業市場持續轉強。去年7月至12月,每月平均職位增長17.9萬,今年1月更增20萬。職位增長速度,令失業率降至4.1%,按年跌四分之三個百分點,為2000年12月以來低位。勞動參與率大致保持不變,由於嬰兒潮一代退休為參與率帶來下行壓力,反映就業市場有所增強。
稱通脹偏低只屬暫時
他說,不同背景的工人也從中受惠,例如未受過高中教育的成年人失業率,由2009年的15%降至1月的5.5%;期內大學學歷人士的失業率由5%降至2%。非裔和西班牙裔美國人的失業率,亦低於經濟衰退前的水平。工資繼續適度增長,家庭收入和財富增加,消費者支出的穩步增長,助去年下半年的通脹調整後GDP以3%的年率增長,比上半年快1個百分點。樓市繼續緩慢改善,商業投資增長加快,也應支持生產效率提升。海外經濟活動穩固,提振了美國出口需求,為製造業提供更大的支持。
讚揚耶倫任內推動經濟增長
他承認通脹偏低,但重申這只是受暫時的因素影響,數據令其對通脹的信心回升。他認為美國近期的財政條件略有收緊,但未顯著影響到經濟發展。雖然下半年逐步減少寬鬆,加息之餘又啟動了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但經濟仍維持強勁,經濟前景仍然樂觀。隨着政府推出更具刺激的財政政策,預計通脹率將會上升,並在中期內穩定於2%的目標,但暫未知財政政策將如何影響貨幣政策。他又讚揚前主席耶倫任內推動經濟持續增長,並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他無意改變縮表計劃,並承諾將確保貨幣政策延續性。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72&issue=20180228
立論:把握下一波跌市買貨
1 :
GS(14)@2018-02-28 08:00:11近日值得關心的課題甚多,訊息異常混亂。幸好,我向有筆錄自己想法的習慣,有助作出更準確理智的判斷,值得認真的投資者朋友效法。筆者過去兩年均是港股長期好友。可是踏入2018年,由於1月份市場曾經過熱,2月上旬港股曾出現以天量成交急挫的牙煙場面,打斷了自2016年初以來大市拾級而上的那道氣,港股或已進入中場休息階段。自2月9日以來的反彈,成交一直未能配合。筆者是好友底,亦不得不提醒投資者,年初至今港股技術表現頗為惡劣。另一個值得投資者留意的負面訊息,是恒指的波幅指數(VHSI)在最近一輪的反彈中,一直未能重返20以下水平(2016年11月中至2018年2月5日從未逾越過的水平),反映港股後市變數仍然太大,期權莊家開價保守。理論上,波幅指數上升,只是顯示股市不明朗因素增加,後市可以大升或大跌。不過,基於人類普遍不喜犯險(risk aversion)的特性,股市大部份情況下均是慢升急跌,因此波幅指數上升,後市通常「瓜多過菜」。說了這麼多港股後市的壞話,作為一個客觀的分析者,絕對有需要將一系列的利好訊息一併分析,才能夠得出全面的分析結果。
客觀分析撇除偏見
首先,特區政府最近公佈失業率歷史性首次跌穿20年以來的新低水平。在全民就業工資預期向上的前提下,即使本港樓市貴絕全宇宙,看來樓市泡沫要在短期之內爆破,會有相當大的技術難度。其次,上周安邦保險宣佈被中保監接管,變相拆了一隻原本將要引爆的計時炸彈,以及港交所(388)宣佈提前為「同股不同權」安排進行公眾咨詢,均對後市非常有利。最後,畢菲特於巴郡最新年報表示,雖然巴郡去年未能找到合適的大型收購對象(反映全球資產價格偏貴),他老人家仍然認為相對債券,股票仍然遠為吸引,是投資者的不二之選。西方社會有句諺語:如果你手上有一把錘仔,你會以為所有東西都是鐵釘。應用於投資市場,這句話的奧義在於,基於人性的偏見,我們的倉位或原定立場,會蒙蔽自己的心眼,令我們不能客觀分辨出事實與偏見。衡量過利好與利淡訊息之後,我目前的看法是,港股或有機會在3至4月間出現第二隻腳的跌市,但這將是中長線投資者伺機增持股票的機會。至於周三投資者是否應暫時減磅,就要看自己的倉位及風險胃納而定,但總之一句,不要因為手上有一把錘仔,就以為所有其他東西都是鐵釘。(作者客戶持有港交所股份)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8/20317849
趣BLOG BLOG:跌市分辨MPF真高手
1 :
GS(14)@2018-03-12 01:56:27■港股近月走勢飄忽,相關的MPF亦受影響表現參差。資料圖片
港股今年1月升3000點,2月跌2000點,本月高低波幅已超過1000點。上一篇blog講「港美一厘息差的啟示」,不代表睇淡後市,或者估計由牛轉熊,只是借昔日數據講出未來本港股樓可能面對的風險,提醒大家在市況續Chok環境,減槓桿及增防守性股份而已。有泡沫不代表會立即爆,只是股市風高浪急的場面,年內肯定繼續頻密發生,周內港股梅花間竹日跌700點,日升600點,跟車太貼以至炒出炒入的投資者,很容易被左一巴右一巴、進退失據。
友邦表現最差
港匯跌穿7.84水平,走資末日論又再此起彼落,究竟港匯一旦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會發生甚麼事,答案係暫時唔會有事。陳德霖撰文,只是鋪路金管局放水,為加息提供先決條件而已,至於背後的潛台詞及所謂走資論,日後會再撰文詳述,今期集中講強積金策略。去年港股差不多由頭升到尾,多隻港股MPF亦錄逾四成回報,升市人人係股神,錄佳績不意外,但市況逆轉、能夠打逆境波,方稱得上是真高手。2月港股急回超過6.2%,49隻港股MPF中,沒有一隻能逆市升,跌幅超過6%的有20隻,跌幅少於5%的只有5隻,其中以永明彩虹強積金(香港股票基金A)跌3.73%表現最好。上月5隻最佳港股MPF,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過去1年及5年,都是港股MPF的長勝將軍或前列份子。至於去年表現最好的海通香港特區基金A,2月後勁不斷,月蝕5.9%,可再觀察多一兩個月再作判斷。港股MPF有一間受託人可以放棄,就是友邦。2月包艇是友邦強積金優選計劃-中港基金,單月蝕近7%,同屬友邦的香港股票基金亦輸6%,過去1年及5年亦是包尾,升市冇表現,跌市媲美大市,堅持唔走,結果是冇好報。順帶一提,就算是同一受託人旗下,不同名稱的港股MPF,回報差異亦十分大,最好例子是永明MPF。旗下皇牌只有彩虹強積金計劃,同系永明強積金基本/綜合計劃,以及永明強積金集成信託計劃,上月回報遠遠跑輸彩虹計劃,更是港股MPF中最差之二,即使是1年或5年表現亦遠遠落後。故此,揀啱受託人,更要揀啱計劃,不同計劃由不同基金經理操盤,表現熟優熟劣,時間可以驗證。股榮
http://fb.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1/20328557
陸振球﹕工具用得宜 跌市可贏錢
1 :
GS(14)@2018-09-10 07:36:04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931&issue=20180910
【明報專訊】港股自今年高位累跌超過20%,技術上已進入熊巿,不過用了8個月才跌了20%,平均每月只有2.5%,又或約500多點的恒指跌幅,實在並不嚇人,當然以個股計,有些可能已跌了四至五成,但也有個別股份仍屢創新高,說明在跌巿中,只要有好的揀股能力,未必一定輸錢,反可能贏錢。
當然,股巿跌得慢也可突然轉急,就如10年前金融海嘯初起,股巿先一輪急跌然後見喘穩迹象,但當美國政府在2018年9月中放棄拯救雷曼後,巿場瞬即陷入一片恐慌,讓不少撈底或溝淡的股民輸大錢。今回風眼並不如當年的海嘯源於美國次按,而是在中美貿易戰下新興巿場和中港股巿率先受壓,大家反而覺得情况更似21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震央可能更接近我們,所以不宜掉以輕心。
筆者認識一些朋友,不單在今回跌巿沒輸錢,更有因看準貿易戰不會輕易完結而借助跌巿賺錢,主要靠的是利用買入看跌期權(put option)和恒指逆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兩種工具,前者雖有槓桿作用,卻只要能控制注碼,就算被挾空倉也只會輸掉期金,不用如期指要上身,後者即恒指逆向ETF也是不用補孖展的做淡工具。其實,就算不是藉以賺錢,認識有關工具作淡巿對冲減少持股損失,也是值得學習的。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