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六部門組織開展聯合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專項行動

人民銀行等六部門組織開展聯合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專項行動

近年來,銀行卡作為方便、快捷的非現金支付工具被社會公眾廣泛接受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拉動了消費,促進了商貿流通。2015年我國的銀行卡欺詐率為1.99BP(每萬元中發生的欺詐金額占比),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銀行卡風險總體可控,但安全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為有效遏制和打擊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和公平誠信的社會環境,保護銀行卡持卡人合法權益,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銀監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聯合印發《中國人民銀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工商總局 銀監會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於開展聯合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專項行動的通知》(銀發〔2016〕235號,以下簡稱《通知》),決定於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聯合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旨在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打擊和遏制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違法犯罪行為,集中查處一批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的犯罪案件,有力震懾不法分子;清理網上非法買賣的銀行卡信息,凈化網絡環境;檢查銀行卡受理終端(POS機具)安全性和標準符合度,檢查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銀行卡清算機構的賬戶信息保護內控管理措施和支付業務系統安全性,排查存放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互聯網站和重點行業、單位和企業的信息保護制度和系統的風險漏洞,嚴防銀行卡信息泄露;加強社會公眾宣傳教育,增強社會公眾銀行卡信息保護意識和網絡安全意識。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按照職責分工,紮實開展專項行動;實行專人負責制度,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提高行動效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細化工作要求,切實采取措施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犯罪,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63

2016年10月結: 買賣兩閑

首先回顧筆者價值組合今年個別月份的表現:

1月份: 大輸
2月份: 小贏
3月份: 大贏
4月份: 大大贏
5月份: 小輸
6月份: 中贏
7月份: 中贏
8月份: 中贏
9月份: 中贏
10月份: 小贏

總結今年首10個月價值組合的回報率是28.19%, 比上個月的26.09%更上一層樓, 同期盈富基金的回報率是7.81%, 較上個月回撤1.26個百分點, 價值組合繼續跑贏大市.

以下是價值組合頭18大持股, 按今年表現排序:



大家可以見到這個月有2支股票跌出18大排行榜, 分別是恒隆地產 (101.HK)和嘉里建設(683.HK). 它們跌出18大排行榜的原因是因為筆者在10月份減持大型地產股, 不過, 筆者只是減持, 筆者仍然保留一部分恒隆地產和嘉里建設.

2支進入18大的是新世界發展(17.HK), 其實新世界發展是重新進入18大, 另一支是凱聯國際酒店(105.HK). 有時候, 新進入18大的股票不是因為筆者於期內增加倉位, 而只是因為原本排在前面的股票被減持了, 結果是, 價值組合的個別股票比重更均衡了.

10月份筆者的買賣意欲不強, 基本上是買賣兩閑. 美國很快選總統了, 經過英國脫歐公投之後, 證明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何況今年已經進入尾段了, 筆者不想太進取, 以維持現有成果為主.

今年首10個月價值組合表現最好的4支股票是:

莊士機構國際(367.HK): +103.53%
英皇娛樂酒(296.HK): +36.06%
龍記集團(255.HK): +35.16%
金朝陽集團(878.HKI) : +31.68%

今年首10個月價值組合表現最差的4支股票是:

中國太平(966.HK):-34.33%
華地國際(1700.HK): -31.28%
新工投資(666.HK): -18.98%
茂業國際(848.HK): -18.68%

價值組合往年回報率:

2014年: +16%

2015年: +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28

安盛有沒有真正買賣基金?(2016/12/1) 林本利

2016-12-01  NM

前文談到安盛為「投連險」設定「收費逆轉」機制,公司收到客戶更改投資表格,或者更改付款方式表格,便會取消之前的月費交易,以最新的基金價格扣減上一個月的月費,客戶若想避免被多扣基金單位,務必要等待基金價格上升時才遞交表格。

安盛這個「收費逆轉」機制自然令人想到公司到底有沒有真正買賣基金。已完成的月費交易(透過扣減基金單位)又如何取消,重新再收過?扣減了的基金單位,又如何回購,完成收費逆轉?

筆者在2008年4月1日開始,不再以支票繳付全年「投連險」的保費,改以自動轉賬方式每月繳付保費。安盛及保監清楚確認,客戶若透過自動轉賬方式繳付保費(用作認購基金),安盛會以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計算戶口價值和應收月費,基金價格以最近期的價格計算。

安盛指它們的收費機制是以最近期的基金價格先計算出戶口價值和月費,但不會以同樣的基金價格去收費。公司會留待至「成功地」完成自動轉賬,收取下一個月的保費後,才會在跟着的一個交易日購買基金單位,並收取「上一個月」的月費。這個先計算月費,過幾日才收取的做法,與其他公司不同。過了幾日,基金價格若下跌,客戶便被多扣基金單位。但無論如何,只要收費方式一致,客戶亦只好無奈地接受。

可是,筆者發覺安盛有多次未按這「先定價後收費」的方式收費,試過未自動轉賬前已收費,又試過延遲收費。例如2008年9月份的月費,安盛延至10月8日才收取(10月10日完成交易)。當時筆者的戶口有兩隻基金,公司先以9月29日的基金價格計算戶口價值和應收費用,10月2日完成保費自動轉賬後,延至10月8日才收費。這期間基金價格大跌兩成多,故此安盛可以多扣兩成多基金單位。

安盛解釋是因為其中一隻基金在10月1日至7日停止交易,故此無法進行買賣,扣除月費。從這個解釋來看,扣除月費的過程涉及沽出基金單位,基金停止交易便要延期收費,直至基金恢復買賣。可是,2012年6月份的月費,安盛卻可以用幾日前的歷史基金價格完成收費交易。筆者首先發現2012年6月份的月費,不是以自動轉賬後的基金價格完成交易,而是以6月28日較低的價格完成交易,被多扣高達6%單位。經過多番追查,保監才披露指安盛IT系統在2012年7月3日,即7月份首個工作日出現問題,要延遲一日至7月4日才完成保費自動轉賬。安盛則說不是IT系統出現問題,是行政問題而出現延誤,故此改以6月28日較低的歷史價格完成收費交易,筆者的賬戶因此而被多扣高達6%單位。最荒謬的是明明出錯一方是安盛,不是筆者,保監竟然說安盛以早幾日的基金價格扣減基金單位作為月費,雖然筆者有所損失,但亦會有客戶因為幾日前的基金價格較高而得益,被少扣單位。若事件發生在其他日子,筆者便可能得益。安盛在7月4日終於「成功地」完成自動轉賬,7月5日以高價為筆者的戶口認購基金,卻不以同日價格計算上個月月費,改以6月28日較低的歷史價格計算月費和扣減多些單位,這樣的做法合理嗎?安盛若然可以採用過去的歷史基金價格完成月費交易,為何2008年9月的月費,又說要等待基金恢復買賣後才可以收費?安盛到底有沒有為收取(及退回)月費,真正進行基金買賣,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52

姚振華朋友圈買賣鄭州銀行 寶能再擴金融版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11/1060581.html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借助一系列錯綜複雜的股權交易,寶能系正在借助其在香港的資本平臺和高管之手,入股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銀行——鄭州銀行(06196.HK)。

截至12月6日,寶能通過其在香港的資本平臺金洋集團,持有鄭州銀行2.18億股H股,占鄭州銀行已發行H股的13.06%,占鄭州銀行全部股份的4.25%。

此外,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的“朋友圈”中,寶能多位前高管或現任高管,也出現在鄭州銀行的股東名單中,其買賣鄭州銀行H股數量驚人的一致,均為2.545億股,時機也極為類似。

與此同時,寶能已在11月清倉在萬科股權之爭中的關鍵資金角色之一、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股份制銀行——浙商銀行(02006.HK)5.47%股票。寶能系緣何此時增持鄭州銀行,耐人尋味。

截至目前,寶能系旗下的金融牌照和金融資產中,主要為前海人壽。前海人壽正在接受保監會對其萬能險業務的調查。

借道金洋集團,持股鄭州銀行4.2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香港交易所獲悉,鄭州銀行披露權益表顯示,截至2016年12月6日,一家名為China Goldjoy Securities Limited的公司已增持鄭州銀行2.18億H股,占鄭州銀行已發行H股股本的14.38%。自11月30日以來,China Goldjoy Securities Limited已連續四次增持鄭州銀行。

港交所信息顯示,China Goldjoy Securities Limited由China Yinsheng Securities Limited(中國銀盛證券有限公司)於2016年11月18日更名而來,銀盛證券為港交所持牌券商,是中國金洋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金洋集團,則是眾所周知的寶能系在香港的資本運作平臺。

根據金洋集團2016年半年報,寶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姚建輝擔任中國金洋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姚建輝通過Tinmark Development Limited持有中國金洋集團49.99%股權,本人直接持有中國金洋集團0.07%股權。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葉偉青

據媒體報道,今年7月,金洋集團在收購宏基信貸後,又收購中國銀盛資產管理、中國銀盛證券、中國銀盛財富管理及宏基金融投資等公司,5家公司成為金洋集團持股70%之間接附屬公司,於集團的財務報表內綜合入賬。

從港交所股權披露記錄看,China Yinsheng Securities Limited或稱China Goldjoy Securities Limited自2016年6月28日開始增持鄭州銀行H股,總計12次買入或賣出鄭州銀行H股,持股最高時7月15日持有鄭州銀行H股31.13%的股權。

根據鄭州銀行2016年中報,鄭州銀行總計發行外資股15.18億股,另有內資股38.04億股。按此計算,寶能系持有鄭州銀行的2.18億股H股,相當於持有鄭州銀行總股份的4.25%股權。

關聯公司、高管一致倒手2.545億股

除了金洋集團,鄭州銀行披露權益表顯示,數名寶能系前高管或現任高管通過其個人或關聯公司開始持股並買入鄭州銀行。

其中,韋深清於2016年6月28日以每股4.5港元買入鄭州銀行1.05億H股;7月28日,韋深清又以每股4.7港元賣出0.75億股。經過買賣後,韋深清扔持有鄭州銀行2958.3萬股。

韋深清與姚氏兄弟關系匪淺。工商資料顯示,韋深清目前仍擔任寶能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深圳寶能創展置業有限公司監事。此前,2002年10月16日成立的深圳市華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於2010年1月27日,法人由林孝坤變更為黃忠程。股東由姚振華、姚建輝兄弟變更為黃忠程、韋深清。

王建以個人名義及其所有的離岸BVI公司Join Right International Limited(合威國際有限公司),於7月18日以每股3.6港元分別買入2.545億股,但其於11月8日以每股3.8港元的價格又全部賣出。

工商資料顯示,2015年11月前,韋深清、王建曾同時擔任一家名為深圳市大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股東。

張曉東個人、通過其全資控股的數家離岸公司Amuse Peace Limited(樂和有限公司)、Orient Best Investments Limited、Power Universal Golden Limited(力通金有限公司)等相繼買入鄭州銀行股份。截至2016年7月25日,張曉東、Amuse Peace Limited、Power Universal Golden Limited分別持有鄭州銀行2.545億股(約為16.77%鄭州銀行H股股份),總計持有鄭州銀行7.635億股。

張曉東現擔任在香港上市的新體育集團有限公司(00299.HK)主席兼行政總裁,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張曉東擔任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及寶能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偉欽於7月11日買入鄭州銀行2.545億股,7月18日清倉。此前2015年12月23日,陳偉欽通過其離岸BVI公司Lightning Triumph Limited於張曉東旗下離岸BVI公司Orient Best Investments Limited一起參加了鄭州銀行的基石投資,均認購了鄭州銀行2.545億股,也於7月18日清倉。

這些股票買賣人,或為寶能前高管,或為寶能子公司高管,其買入數量驚人的相似,均為2.545億股,買賣時間也相差不遠。

2.545億股的交易量,相當於鄭州銀行已發行H股的16.77%,全部股份的4.78%,恰好不觸及5%線。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證券及期貨條例》規定,首次持有上市法團5%或以上任何類別帶有投票權的股份(香港上市法團可發行不帶有投票權的股份)的個人及法團(該主體被界定為上市法團的大股東)必須披露相關信息。

但這些投資者,是否構成一致行動人?

增持鄭州銀行,清倉浙商銀行

不計算高管持股,僅以金洋集團4.25%的持股比例,可以位列鄭州銀行前五大股東之列。

鄭州銀行股權結構極為分散。截至2016年6月30日,鄭州銀行第一大股東為鄭州市財政局,持股比例9.22%;在此之後的股東分別為豫泰國際(河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河南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河南晨東實業有限公司等,持股比例自4.25%-4.92%不等。根據鄭州銀行三季報,該行前七大股東均有部分股權被質押或凍結。

鄭州銀行成立於1996年11月,2000年2月更名為鄭州市商業銀行,2009年12月正式更名為“鄭州銀行”。鄭州銀行於2015年12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是河南省首家上市的城商行。鄭州銀行旗下有河南九鼎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牟、新密、鄢陵、扶溝4家村鎮銀行。截止2015年末,鄭州銀行資產規模2656億元,存款總額1692億元,貸款總額943億元,資本充足率12.2%,不良貸款率1.10%,撥備覆蓋率258.55%。

此前,寶能亦持有浙商銀行股權。

金洋集團半年報顯示,今年3月,金洋集團參與了浙商銀行的港股IPO,以8.31億港元認購浙商銀行2.0776億股股份,占浙商銀行已發行股份1.19%。截至2016年6月30日,金洋集團持有浙商銀行5.47%股權,進一步拓展集團證券投資業務。

但寶能已逐漸淡出浙商銀行。浙商銀行在港交所披露的權益表顯示,2016年11月11日,China Yinsheng Securities Limited已賣出所持2.08億股浙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降至0。

根據港交所數據,截至2016年12月7日,China Goldjoy Securities Limited名下僅持有鄭州銀行一家上市公司。

騰挪原因為何?

寶能系入手鄭州銀行,經歷過“入手—增持—減持—再增持”的過程。從權益披露看,第一筆交易發生在今年6月28日,China Yinsheng Securities Limited買入鄭州銀行6.89%的H股股份;到7月15日,增持至22.36%;11月8日,減持至5.48%;從11月30日開始,China Yinsheng Securities Limited連續四次增持鄭州銀行。

與買入鄭州銀行股票幾乎同步的是,萬科A於7月4日複牌,複牌後股價一路下跌,一度跌幅超過30%。寶能9個資管計劃中,數個跌破平均買入線。

寶能系與浙商銀行的關聯,在萬科股權之爭中為公眾所知。

21世紀經濟報道去年12月22日獨家報道,浙商銀行和寶能系關聯方浙商寶能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有限合夥形式成立深圳市浙商寶能產業投資合夥企業,並在11月時耗資200億元入股寶能系旗下公司鉅盛華。在這個有限合夥企業中,浙商銀行理財資金通過通道方華福證券認購有限合夥份額、關聯方認購普通合夥份額。

浙商銀行此後回應稱,浙商銀行與萬科、寶能都有正常的業務合作。浙商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認購華福證券資管計劃132.9億元作為優先方,僅用於鉅盛華整合收購非上市金融股權,不可用於股票二級市場投資,也不作為其他資管計劃的劣後資金。

從銀行股權價值投資的角度,“主要是便宜,港股市場對中資銀行信用風險估計過高。隨著國內宏觀經濟改善,資產質量有望得到緩解。其次就是借助銀行的融資能力和監管套利。”北京某銀行業分析師認為。

但這無法也解釋完全寶能買入鄭州銀行的原因。截至發稿,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尚無法從寶能獲得回應。

寶能旗下金融板塊中,包括前海人壽,尚無銀行牌照。其在港股買入銀行H股,與恒大集團買入盛京銀行手法有類似之處。今年4月28日,恒大通過其一家全資附屬公司,收購5名內資股股東持有的盛京銀行17.28%股份,成為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23

上市公司高管今年套現逾500億,誰在大手筆買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30/1066169.html

2016年,上市公司董高監全年凈減持505億元,哪些高管在減持?又有哪些高管“鐘情”於自家公司,紛紛舉手增持自家股份?

數據寶統計,若以上市公司董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為統計對象,今年全年共有5206筆增、減持記錄,其中,增、減持次數分別為1680次、3526次,減持次數為增持次數的2倍,涉及1031家公司。全年凈減持505億元,僅次於2015年。

1

單筆增減持金額最大均超10億元

單筆增持金額最大的是碧水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文劍平。文劍平於12月14日通過大宗交易以18.52元的價格增持了5628.24萬股,動用資金逾10億元。增持後,文劍平持股比例增至22.97%。公告顯示,文劍平基於對公司戰略及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看好國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價值而增持,並承諾增持完成後的6個月內不轉讓所持股份。公司最新價較增持價折價5.83%。

2

單筆增持金額第二大的山河智能控股股東何清華。何清華於11月17日以9.6元/股的成交均價,通過大宗交易受讓北京千石創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3765萬股,成交金額為3.61億元。公司最新價較增持價折價7.4%。

單筆減持金額最大的是海康威視股東龔虹嘉。龔虹嘉於11月30日以25元的均價減持4000萬股,減持金額為10億元。數據顯示,11月11日至12月27日期間,龔虹嘉共計減持5次,累計減持量10050萬股,減持金額為24.4億元。根據公告,龔虹嘉減持目的為自身資金需求。

高管凈增減持前十大中小創獨占鰲頭

在高管全年累計凈增減持金額最大的前十家公司中,除了神奇制藥外,其余均為中小創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凈增、減持金額最大的均為海康威視的高管。

3

凈增持方面,海康威視公司總經理胡揚忠先後增持了9次,共增持5507.69萬股,動用資金13.49億元。根據記錄,胡揚忠分別於2月、3月、5月、6月、12月增持公司股份,尤其是進入12月之後,隨著市場的調整,胡揚忠先後增持了3次,僅12月就增持了2.92億元。

單筆減持金額最大以及凈減持金額最大均被海康威視公司股東龔虹嘉“獨霸”,全年凈減持5筆,減持金額達到了24.4億元。

此外,按增持次數來算,今年增持次數最多的前三甲為通威股份 、紫金礦業 、東方金鈺 ,分別增持了51筆、22筆、22筆,通威股份的增持記錄顯示,公司高管每次增持股數比較“迷你”,最多的一次為5.6萬股,最少的一次是象征性地增持了300股,雖然增持次數最多,公司全年合計增持金額卻僅有0.11億元。

增減持前後5日市場表現

數據寶統計,高管在增減前、後5日的市場表現不一,增持前後5日股價均下跌,減持前後5日股價均上漲。具體來看,增持前5日股價平均下跌5.53%,增持後5日股價平均下跌1.12%;而減持前5日股價平均上漲2.69%,減持後5日股價平均上漲0.98%。

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17

1987年1月16日: 忠德石油(0115)被勒令停止買賣


按: 全部是財技欺騙的故事。不想多寫。

hk.huaxia.com/xw/ga/2005/00388670.html


中新網1117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警方終於通過律政司成功將曾是上市公司的忠德石油(現稱鈞濠集團)前主席許樂群引渡返港,昨(十六日)押解高院提堂,除十五項偽造帳目罪外,許另被控一項串謀詐騙及一項虛假陳述罪。

 

  被告暫無須就十七項控罪答辯。由於被告曾在九○年涉及的詐騙案件開審前棄保潛逃,所以法官拒絕被告以病就醫為由,申請保釋。下週一于高院再排期審訊。

 

  被告許樂群,七十七歲,九○年曾與下屬同時被控偽造帳目罪,案件開審前,許棄保潛逃台灣,輾轉抵達美國。

 

  控方透露,被告上次棄保乃于開審前五日,以其直腸脫垂(脫肛)及骨胳問題申請保釋,結果潛逃到台灣。後再逃往美國洛杉磯。許的兄弟姊妹現正居於洛杉磯,太太則在香港。

 

  控方續指,九○年起,香港警方透過國際刑警對許發出紅色級別(最高級別)的全球通緝令。及至○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美國執法人員于許入境時將之拘捕,遂即押解聯邦法院提堂。一個月後,法院已發出引渡令,但許不斷上訴至本月。昨日(十六日)早上八時半,許終由兩名洛杉磯執法人員乘飛機押解返港,香港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探員隨即押他上庭。

 

  許于九○年曾以現金五十萬,八十萬自簽擔保及一百萬人事擔保外出,現仍欠特區政府八十萬自簽擔保金連利息。

 

  另外,忠德石油在八九至九○年間停牌,九三年詹培忠曾到台北向許購入忠德控制權,直至九九年,鈞濠集團向停牌的忠德注入房地產業務並將之復牌。本年六月,許曾以自己病情,去信詹培忠,要求他代為向律政司申請撤銷引渡。

 

  被控于一九八二年期間與兩名公司前僱員偽造帳目,在招股書上誇大盈利。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801/1626242337.shtml


  一宗16年前的香港上市公司诈骗案,随着主脑弃保潜逃后一直尘封多时,但近日该名远走他方的前公司主席,去信香港立法会议员詹培忠求救,始知道香港警方原来一直未有罢休,千里追踪至今。

  被起诉15项伪造帐目罪名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案件主角是许乐群,该前忠德石油(现称钧濠集团,0115)主席,忠德当年为香港股市首只油股。他于1988年同两雇员被警方商业罪案调查拘捕,并落案起诉15项伪造帐目罪名,他们涉嫌在1982年期间以在中国内地兴建炼油厂名义集资时,虚构交易来夸大公司资产及利润。但在1990年案件开审前,许乐群弃保潜逃远走台湾,自此从未回港。弃保潜逃16年的许乐群,于1970年至1980年期间,曾经活跃香港股市,最高纪录持有4间上市公司如山帝国有限公司、嘉佑有限公司以及忠德等。除忠德股权易手演变成钧濠外,其余的公司,有的辗转卖盘有的自动清盘。许乐群的信件中,声称自己是被陷害的,但詹培忠已给他复信,叫他回来香港认罪。

  亲自包装香港第一只油股上市

  叫老一辈股民记得许乐群的要数两件事,包括他在香港股民仍然只识得炒作地产及工业股之时,就将忠德包装为香港第一只油股;另外,他曾经有一个著名歌唱家妻子费明仪。许乐群在1982年收购豪华置业,并且将自己的美亚石油注入,转型并易名为忠德石油,美亚主要在湛江市建设及经营一座原油及废油炼油厂,但因为资金筹措困难令建设工程未有完成,令忠德连续多年仍然录得亏损。尽管如此,忠德在1987年时,仍然斥资25亿元(港元,下同)收购加拿大一间已经停产的炼油厂,意图将厂内的炼油设施运到湛江。翌年许乐群就因为湛江炼油厂的帐目问题而被捕。虽然忠德当时曾与许乐群划清界线,声称业务如常,但忠德在1989年就被联交所及证监会勒令停牌,质疑湛江炼油厂业务的虚实。及后该炼油合作伙伴,以许乐群未有注入逾1亿元资本而将炼油厂扣押,令忠德失去所有业务。而忠德亦辗转落在詹培忠手上,并演变成今日的钧濠。但6月底,许乐群突然致函詹培忠,表示自己原来在2002年期间,在美国被拘捕以等待引渡回港受审,但他现在在洛杉矶扣留中心,已经有3年之久,并且声称自己现已78岁,及有脱肛(直肠脱垂)的病症,故请求詹培忠为他向律政司提出要求撤销引渡要求。媒体曾就此向警方查证,警方以资料不足及根据个人私隐条例未能向公众披露情况。除了詹培忠外,许乐群又声称会同时去信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以及前立法局议员杜叶锡恩。其实,詹培忠在许乐群潜逃期间曾有一面之缘。忠德在许乐群被捕后一年停牌,但大约在1993年期间,詹培忠走到台北向许乐群购入忠德控制权。不过,直至1999年忠德停牌10年后,由钧濠集团注入房地产业务以介绍形式上市后,股份始能复牌。许乐群及忠德事件簿1982年,许乐群收购豪华置业,并将美亚石油注入,转型并易名为忠德石油1988年,连同两雇员被商业罪案调查拘捕,并落案起诉15项伪造帐目罪名1989年,忠德被联交所及证监会勒令停牌1990年,案件开审前,许乐群弃保潜逃至台湾1993年,詹培忠赴台北向许乐群购入忠德控制权1999年,钓濠注入房地产业务以介绍形式上市,股份复牌2002年,在美国被捕等待引渡回香港受审,在洛杉矶扣留中心3年2005年,请求詹培忠为他向律政司提出撤销引渡,指年事已高及有病症(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108/18126277

【COLLECTOR】
「中國民歌之后」費明儀去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的相片,與已故父親費穆獲中國電影百年名人堂的紀念牌,一同放在偏廳的大櫃上。在大堆水晶擺設簇擁下,個人的榮譽變得黯淡,因為那些閃閃生輝的水晶,是費明儀丈夫許樂群送的。有香港油王之稱的許樂群一生大起大落,曾經潛逃、入獄,陪伴費明儀的都是丈夫風光時贈送的水晶,水晶就是昔日美好時光的印記。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志永

芭蕾舞曲Anna 
Swarovski限量推出專售予該品牌會員的Magic of Dance系列,共有三款,自02年起每年一款,費明儀學生全部送齊,2004年以已故俄國芭蕾舞后Anna Pavlova(1881-1931年)作最終回,每個售價約3000元。     現代舞曲Isadora 
費明儀1964年成立「明儀合唱團」,每年費明儀生辰,一班同學都會夾份送禮物給她。2002年同學們送贈當年限量推出Swarovski Collectors Society之Magic of Dance首系列的現代舞《Isadora》,每個售價約3000元。Isadora Duncan(1877-1927年)是美國舞蹈家,現代舞的創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赤腳在舞台上表演的藝術家。

費明儀原籍江蘇省吳縣,在上海成長,曾祖父費訪壺是一位御醫,父親費穆是中國名導演,有「詩人導演」的稱號,二叔費彝民曾任香港《大公報》社長。費明儀4歲那年,費穆正執導經典電影《天倫》,叫費明儀在農曆年卅晚的聚會高歌電影主題曲《天倫歌》,那是她第一次公開歌唱,自此學鋼琴及唱歌,以音樂為終身職業。
反對聲中嫁作人婦

1949年,年僅18歲的費明儀隨父親費穆移居香港,可是兩年後,46歲的費穆在籌備新片期間心臟病發身亡,「家族中不少長輩也是因心臟病去世,曾祖父、祖父、二叔、四叔及父親等。」來港初期,她在朋友的結婚派對認識有銀行家族背景又是基督教徒的許樂群,二叔費彝民本來冀望姪女費明儀以音樂藝術為國家服務,但費明儀卻沒有理會視她為己出的二叔反對,與許樂群結為夫婦,「我早年在香港唱歌的五線譜,都是他為我用手抄;首次跟樂隊合作,他更是第一小提琴聲部的一員。」
一馬當先 


1999年,費明儀在學生啟基學校校長莫鳳儀的飯局認識心臟專科醫生何鴻光,其後診斷出心臟血管梗塞,馬上安排進行手術。前年中,費明儀再進行安裝心臟血管支架手術,何鴻光送上一件售價3060元的tittot四匹奔馳的馬琉璃水晶,寓意身體健康。     臘腸狗 
費明儀的水晶收藏以動物佔大多數,她將貓及狗放在同一格櫃中,當中以一隻約40厘米長的臘腸狗較突出,也是由許樂群送贈的Daum水晶。
與水晶結下不解緣

七十年代初,夫婦有次到中環逛街,看見一個以雙手合十為造型的水晶擺設,二人心有靈犀一同看中這法國手造水晶品牌Daum的出品,許樂群便買下來送給費明儀,「不論正面還是背面也清楚看到手的細紋,造型逼真細緻。它以『和平』來命名,世界及個人心中的和平很重要,很愛這含意。」成為她第一件水晶收藏。


1982年,許樂群收購豪華置業,並將美亞石油注入,轉型及易名為忠德石油,並將忠德上市,成為香港首隻油股,出任忠德主席,被稱為香港油王。許樂群知道妻子喜歡水晶,試過一次買十多件不同大小及造型,共值逾萬元的水晶送給費明儀討她歡心。
睹物思人 熬難關

1988年,許樂群被商業罪案調查及起訴,涉嫌以興建煉油廠為名集資,虛構交易誇大公司資產及利潤,案件開審前隻身潛逃台灣,兩人分隔異地,許樂群仍無間斷地送貓、狗、天鵝、熊及鸛等水晶擺設給妻子,40年來送了超過100件。為解相思之苦,費明儀不時到台灣探望許樂群,「肉麻一點說,我們心連心,地理的阻隔不算得是甚麼。」費明儀在1999年發現患上心臟病,一個月內進行兩次心臟手術,身上留有一條14吋長的手術疤痕,其後半年九次進出醫院抽走肺積水,由首次手術前體重120磅暴瘦至僅剩下80磅,本來以教授歌唱技巧為職業,也被迫停下來,陪伴她熬過難關的,就只有丈夫送贈的水晶。

鸛 
一對鸛形態自然優美,是費明儀水晶櫃中最大件的收藏,分別高36厘米及31厘米,是Daum的Stork系列。     最後禮物 
雖然鋼琴音樂盒不是以水晶製造,只是數百元的機製仿水晶貨色,但費明儀珍而重之將它放於房間內,因為是丈夫許樂群約三年前所送贈的最後一件「水晶」禮物。
鑽婚紀念成空

2002年丈夫於美國洛杉磯被國際刑警拘捕,引渡回港受審,還押荔枝角羈留所期間,費明儀風雨不改每天前往探望,許樂群曾哭着說:「沒有妻子的支持便沒有他。」


2006年丈夫被判入獄19個月。去年10月,是許樂群與費明儀60周年鑽婚紀念,可惜許樂群在9月初因急性肺炎離世。「可以陪他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日子,是最欣慰的。他事業不如意,身體日漸虛弱,陪他度過低潮,在旁邊鼓勵及安慰,這就是我唯一可以做的。」
沒有丈夫的日子,費明儀每天也會走到大櫃前,一邊欣賞水晶,一邊緬懷二人的美好時光。這些水晶是她的寶貝,家傭曾將一個學生所送的水晶打破,自此費明儀要親手打理,差不多每星期也為水晶抹塵,所以每件水晶即使經歷數十載也通透如昔。我們將部份水晶從櫃上拿下來拍攝,之後費明儀一個一個慢慢地放回原來的位置上,許樂群三年前送給她的最後一個「水晶」鋼琴,她珍而重之地放到自己的房間內,陪她共度每個孤寂的夜晚。


[Peace 丈夫首個送贈的水晶,是法國水晶品牌Daum出品,出自英國雕塑家Roy Adzak(1927-1987年)創作,名為「Peace」,以雕空合十雙手為主題,手中細紋逼真細緻。] Peace 


丈夫首個送贈的水晶,是法國水晶品牌Daum出品,出自英國雕塑家Roy Adzak(1927-1987年)創作,名為「Peace」,以雕空合十雙手為主題,手中細紋逼真細緻。
法國四大水晶之一 Daum

成立134年的法國水晶品牌Daum,早年只製作玻璃,至四十年代,將工藝原料由玻璃轉為水晶,1968年,發展出獨家結合蠟像模造技術的水晶料,可算是近年流行的琉璃先鋒者。Daum是法國四大水晶品牌之一,其手做水晶在連卡佛及中環專門店有售。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70724/7359039

【本報訊】廉政公署落案起訴上巿公司鈞濠集團前主席曾煒麟及其妻子、另一上市公司美建集團三名執行董事等合共六人,控告他們涉嫌串謀虛構在重慶發展燃氣管道業務的公司交易資料,以發行價值6,300萬元的3.15億新股,詐騙鈞濠股東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懷疑有人從中獲利。 記者:陳沛敏 黃偉強

被告為本月剛辭任的鈞濠前主席曾煒麟(48歲);其妻兼前執行董事郭慧玟(46歲);溢億有限公司前代表李大鵬(55歲);另一上市公司美建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明(60歲)、李國祥(46歲)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黃偉光(49歲)。六人昨日各被控兩項串謀詐騙罪,其中曾煒麟另被控一項串謀發表虛假陳述罪。所有人獲准保釋,明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交易作價以鈞濠新股抵付

鈞濠集團表示,公司獨立委員會將聯同獨立核數師調查事件。大股東為鄭明的美建集團及開明投資表示,接獲董事李國祥、黃偉光通知廉署對二人提出起訴,公司並未牽涉在內,二人也強烈否認一切指控,將於法院提出抗辯。
廉署今年初接獲舉報展開調查。其中一項控罪指,曾煒麟、郭慧玟與李大鵬於2002年2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涉嫌串謀其他人詐騙鈞濠的股東及聯交所職員。02年5月在港註冊成立的溢億與重慶市煤焦化燃氣有限公司協議合組合營公司,聲稱在重慶發展燃氣管道業務;其後鈞濠宣稱,收購溢億在合營公司的75%股權,並由美建擔任財務顧問。當時獨立估值師保柏國際對溢億估值達1.06億元。
鈞濠當時表示,02年5月30日與溢億的股東訂立協議,以6,300萬元購入溢億75%股權,並以3.15億股(每股作價0.2元)鈞濠新股抵付。廉署懷疑,計劃子虛烏有,被告卻令聯交所相信收購是遵照上巿規則辦理,讓鈞濠可以發行該等新股。

稱轉售股權虧損3100萬元

至03年3月27日鈞濠指該項目的中方股東未能轉讓資產擁有權,合營項目無法繼續;同年8月11日,鈞濠稱將持有溢億的75%股權,以3,200萬元售予 Logistic China Enterprises Limited,錄得3,100萬元淨虧損。據了解,廉署懷疑股權買賣同屬虛構;只因聯交所對交易生疑,為令聯交所不再追查,訛稱把股份出售。曾煒麟、郭慧玟、鄭明、李國祥及黃偉光因此被控於2003年3月1日至8月11日期間,涉嫌與另一人士串謀詐騙鈞濠的股東及聯交所的職員。
餘下一項控罪指曾煒麟於2002年4月15日至6月4日期間,涉嫌串謀其他人於同年6月4日發表虛假公告,偽稱上述合營公司的估值為1.06億元。鈞濠股價昨下跌3.3%,收報0.29元;美建跌2.7%,收報2.18元;開明投資跌6.1%,收報0.31元。

鈞濠買賣溢億事件簿

04/06/02
事項:鈞濠公佈以6,300萬元向曾慶春等人購入溢億的75%權益,藉以拓展重慶市煤氣供應業務,代價以每股0.2元發行3.15億鈞濠新股支付

27/02/03
事項:鈞濠指溢億中方合作夥伴未有注入資產,重慶合營項目告吹

11/08/03
事項:鈞濠以3,200萬元將溢億的75%權益售回予曾慶春,此交易令鈞濠虧損3,100萬元

21/03/07
事項:鈞濠表示,廉署對公司主席曾煒麟夫婦涉及02年重慶項目展開調查

11/07/07
事項:曾煒麟夫婦辭任鈞濠執行董事職務

23/07/07
事項:廉署起訴曾煒麟夫婦等六人涉嫌串謀詐騙鈞濠股東及香港聯合交易所


http://www.xcf.cn/newfortune/caiji/201001/t20100113_241714.htm

 失控的买壳

  由于闽泰集团被质疑借道中兴集团曲线买壳上市,新股东不仅不断受到其他股东的挑战,买壳后的资产注入难以实施,买家最后也失去了对董事会的控制。

  钧濠集团(00115.HK)由香港地产商曾炜麟、郭慧玟夫妇创办,其主业为在深圳、东莞等地从事房地产开发。1999年10月,钧濠通过重组香港“壳王”詹培忠旗下的忠德石油,以介绍方式在港上市。
  2007年1月,曾氏夫妇通过旗下Rhenfileld Development向香港中兴集团出售1.805亿股钧濠股份,每股作价0.1057元,后再以同样价格与钧濠集团签订认购1.805亿股股份的协议,经过这种先旧后新的配股后,中兴集团成为钧濠股东。2007年7月,曾氏夫妇辞任董事,并于次月出售1亿股予中兴集团。香港中兴通过其后的多次配股,成为钧濠的单一第一大股东,完成了壳的收购。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兴集团持有钧濠22.32%的股权,而同期曾炜麟夫妇通过Rhenfield Development Corp.持有公司19.03%的股权(图1)。


  按惯例,第一大股东自然成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然而,中兴集团的持有人黄炳煌却意外地仅被选为钧濠的执行董事和总裁,董事会主席由未持有钧濠任何权益的深圳闽泰集团主席朱景辉担任,2008年10月,朱景辉更兼任钧濠行政总裁。由此不仅引起一些人士质疑闽泰借道中兴集团曲线买壳上市,一场长期的股东纠纷亦揭开了序幕,新股东的后续运作因而难以实施。

  资产注入受阻
  2008年6月,钧濠宣布以9600万港元收购朱景辉之妻翁玉莲持有90%权益的扬州地产项目,展开了资产注入的行动。但有媒体质疑扬州闽泰属劣质资产,此举严重损害股东利益。朱景辉控制下的钧濠董事会进行了反击,并发出传讯令状,指前大股东(即曾氏夫妇)违反公司受信责任。
  2008年7月,钧濠计划以0.16港元每股配售1亿股,用于收购闽泰集团的扬州项目。但是,由于曾炜麟以董事涉嫌收受利益、盗用签名非法成立下属公司转移资金、多项交易涉及侵吞公司现金损害股东利益、股东大会选举不公为由,向法院申请到了新股配售的禁止令,这一配股计划胎死腹中。同时,法院也接纳了曾氏以上市公司名义对包括朱景辉、黄炳煌在内的多位董事的诉讼,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宗该类官司,后续发生的许多事情在香港上市公司中都鲜有先例。
  据报道,钧濠原股东向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提供的资料中指,香港中兴2007年1月入股钧濠的资金由深圳中港投资支付,而翁玉莲占中港投资60%的股权,中兴集团后续的多次股权收购资金大部分也由朱或翁的关联公司提供。

  董事会失控
  面对曾炜麟的指控及其重新控制公司的意图,朱景辉控制的钧濠董事会多次拒绝其作为超过10%的股东按照其享有的权利提出的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的要求(这在过去没有先例),又向百慕大最高法院申请禁制令,阻止召开特别股东大会。2008年8月,钧濠又以市价向公司董事及部分员工发出了接近2.5亿份立刻可行使权证,成为香港第一家一次性向董事、员工和第三者发出接近总股数10%该类权证的上市公司。而这一行为又被部分股东向法庭提出诉讼,指此举向董事会成员输送利益,意图影响股东大会投票结果。
  2008年12月2日,曾炜麟等钧濠旧股东自行召开特别股东大会,通过8位新董事加入董事会、否决与翁玉莲持有的扬州项目交易的议案。新董事的加入使纠纷在董事会内部蔓延。而为了防止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在特别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朱景辉控制的董事会就突击委任了5名新董事,加上6名旧董事,使得新旧股东提名的董事以11:8的比例展开对决。2009年8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突击委任5名董事的提名不合法,这意味着,朱景辉已经失去了对董事会的完全控制。2009年10月,朱景辉被撤销钧濠主席一职,调任为非执董,改由马学绵出任董事会主席。朱景辉所提名的董事大部分在刚结束的周年股东大会上出局,可以说买壳近乎失败。目前,钧濠原股东以公司名义对朱景辉等董事会成员的诉讼仍在进行中,而钧濠的经营也受到影响,2008年全年亏损扩大至9165.5万港元,其股票由2009年3月停牌至今。

  买壳中的教训
  这是一个典型的买壳失败案例,在这场股东争斗中没有赢家。从2007年1月曾氏夫妇第一次向中兴集团配售股份开始,随着多次配股,钧濠集团股价本已从0.1港元最高升到0.64港元,但在2008年6月展开资产注入后,其股价从0.34港元开始下行。而后,随着股东之间出现权益纷争,官司不断,其股价最低跌至0.07元,最终以0.12港元的价格停牌(图2)。根据最新的公告,公司正委任独立会计师对2007-2008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核查,事态仍在不断发展。

 


  一般买壳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资金紧张或需要迫切解决资金危机的公司不宜买壳;买方要习惯香港公司的规范;买壳后要马上产生利润,改变上市公司的营运状况。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如果新股东缺乏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和对全体股东利益的尊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会引起其他股东群起而攻之,所以,虽然双方持股势均力敌,但在周年股东大会和特别股东大会上仍以买方大比例失败而告终。因此,买壳后,新股东在公司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小股东的利益,并按上市规则的要求披露信息。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要求,董事必须如实申报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权益。部分买壳者若通过代理人持有股权,以降低成本并避开公司被作为新上市处理等限制,那么不仅在后续的资产注入时无法投票,受制于其他小股东,这一做法还属于用欺骗的手法绕开香港证监会的收购兼并条例和港交所上市规则的有关要求,若最后有证据证明钧濠的实际控制人为闽泰集团的话,有关人士可能因为触犯了香港的刑事条例而面临法律诉讼。如果因买壳而引起官非,无疑是得不偿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84

西安城中村暗藏黑加油車進行私油買賣,月收入超45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19/1077371.html

央視網消息:胡王村是位於陜西西安市臨潼區的一個城中村,因為地處相對偏僻的城鄉結合部,所以平時很少有大客車經過。但是,最近一段時間,胡王村的村道上卻一反常態,從早到晚,不少公交車、旅遊巴士頻繁進出,讓這個原本冷清的小村子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們說,這些車進村,不是拉人,而是要去村東頭找兩輛神秘的綠色罐車。

城中村暗藏黑加油車 馬路邊幹起加油生意

按照村民的指引,在胡王村最東頭的村道邊,記者發現了兩輛大客車,依次停靠,占去了一半的路面。仔細觀察,大客車旁邊停著的就是村民們所說的綠色罐車。

村民們說,這兩輛綠色的罐車並不是村里的,早上開來,晚上開走,已經在村道邊停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平時還有轎車和幾個人在罐車邊巡查,很是神秘,陌生人也很難靠近。因為罐車的存在,平時村里見不到的公交車和旅遊大巴就成了這里的常客。

原本載客的公交和旅遊客車為什麽會頻繁到訪?這兩輛綠色罐車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跟隨一輛小巴,記者靠近後發現,和小巴車並排停靠的綠色的罐車車尾居然標有明顯的防爆標識。繞到另一端,記者看到,在兩輛綠色罐車和巴士中間,竟然連接著一條皮管。一頭從罐車伸出,而另一頭則伸向小巴車的油箱。顯然,這輛綠色罐車是在給小巴車加油。

記者找到附近一處制高點,觀察這兩輛綠色的油罐車。下午三點多,一輛301路公交車開到了油罐車旁邊,短暫停留了三分鐘之後,就迅速離開。而剛剛還空著手的男子,此時手中卻多出一沓現金。20分鐘後,油罐車旁又來一輛藍色中巴車,此時,油罐車駕駛位上的黃衣男子繞到車前,幾經忙活之後,中巴車司機將手上的現金,一張一張的遞給了黃衣男子。隨著來這加油的車越來越多,還有人專門上到車頂,用棍子查看油罐車剩余的油量。

隨著天色慢慢暗下來,胡王村的這條村道越發熱鬧,記者觀察,10分鐘左右,就會有一輛車開來買油。偏僻的村道儼然成了一個馬路加油站,但是對於胡王村的村民們來說,這更像是懸在身邊的“定時炸彈”。

私油買賣生意火爆 月收入超45萬

汽油、煤油、柴油等替代燃料都是成品油,屬於國家嚴格管制的危險化學品。根據商務部制定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國家對成品油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只有企業才可以從事成品油零售。那麽這村道邊的綠色油罐車和他買賣的柴油是哪里來的呢?

賣油男子說外面-10號(柴)油6塊4,他這5塊4,便宜整整一塊錢。價格低廉是他們最大的優勢,通過司機們的口口相傳,現在來找他們加油的司機越來越多了。每天都會有30輛左右的車來這加油。

男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每輛客車加油100升計算,保守估計每天賣油的收入超過一萬六千元。一個月時間,收入超過45萬。

而就在記者和男子交談之際,另一名之前去吃午飯的小夥子回到了油罐車邊。此時讓人心驚肉跳的一幕出現了,這名年輕的小夥站在易燃易爆的油罐車邊,手里卻夾著點著的香煙,吞雲吐霧,表情泰然自若。

柴油屬於危險化學品,對儲存條件、消防設施都有明確的規定。抽煙極易引發嚴重後果。

加油車離奇失蹤 公安安監介入調查

胡王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1068戶,3800多人,加上村里的流動人口,這里的總人數在5000人左右。村東頭這兩個綠色的油罐車私設站點,倒賣柴油,不僅涉嫌違法,而且時刻威脅著村民們的安全。那麽這兩輛油罐車到底是哪里來的?馬路邊的加油站又該由誰來監管呢?

在臨潼區交通運輸管理所記者了解到,臨潼區線路內大部分巴士車,都屬於管理所管理,由私人經營,為了降低成本,部分車主往往鋌而走險,選擇這種非正規途徑加油。以一輛29座的大巴車為例,每次加滿柴油大概在200升左右,每升便宜一塊錢,一次可以節省200元,一個月下來大約可以省下2000元左右。根據其中一輛油罐車的車牌號陜AA7758,記者查到這個牌照的註冊單位是西安大唐運輸集團順達危險品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但早在05年後就已經報廢了。

在西安市公安局臨潼分局交警大隊,備案信息查詢顯示,這個車牌號原本屬於一輛藍白色的東風油罐車,民警初步推測油罐車可能是套牌,使用假牌照。

當記者再次返回胡王村,卻發現,之前那兩輛綠色的油罐車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據了解,加油站點的準入屬於商務和工商部門,但是執法權則涉及到安監、市場監管、消防、環保等多部門。而這樣的路邊加油站,不僅油品質量難以保證,操作人員也是無證上崗,不懂操作規程,且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安全培訓,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識,不但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更是火災、爆炸的潛在導火索。目前,西安市公安局臨潼分局交警大隊已經開始部署相關查處工作。警方將利用轄區監控對運油車軌跡進行查找,順藤摸瓜查找上線。我們也將對此事繼續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95

順豐借殼期間違規買賣股票 鼎泰新材前高管遭警示

民營快遞巨頭順豐借殼鼎泰新材,助推股價上漲,在此期間,鼎泰新材三名前高管違背承諾、違規買賣公司股票。經過調查之後,安徽省證監局日前通過網站公布了對鼎泰新材三名前高管的上述行為出具警示函的監管處罰措施。

其中,吳翠花自2016年5月31日(鼎泰新材股票複牌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計減持鼎泰新材股票265,300股。劉淩雲減持鼎泰新材股票1,400,000股,黃學春共計減持鼎泰新材股票109,447股。

上述3人違反了本人做出的“在鼎泰新材複牌直至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實施完畢或鼎泰新材宣布終止該事項實施期間,本人不再買賣鼎泰新材的股票”的承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79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7.shtml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曾響鈴 曾響鈴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總之,一切待定。

近年來,物聯網高歌猛進,美國有“工業互聯網”,德國有“工業4.0”,我國也有“中國制造2025”,這背後都是雲計算、大數據。據波士頓咨詢報告,單單中國制造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就能為其帶來高達6萬億的額外附加值。這也使得國內外巨頭紛紛駐足,國外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國內則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百度雲、華為、金山雲等,其中騰訊雲、阿里雲最甚,還拉來了傳統制造大佬,比如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合推出了“根雲”,阿里雲與徐工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如此爭相搶食,巨頭們真的能再造新的帝國?

不偏不倚,為何雲計算選擇這個時候來“革命”傳統工業?

如今的BAT成了無所不能的存在,尤其是阿里和騰訊。他們在雲計算領域一直明爭暗鬥,爭奪頭把交椅,這次在工業互聯網里紮堆,推敲下來,原因主要有三。

1、中國工業參差不齊,卻渴望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

由於中國錯失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中國又處於建國初期,所以中國的工業一直處在參差不齊的狀態。而且,正如樹根互聯CEO賀東東所說“中國制造企業三十幾萬家,其中97.4%的企業是中小制造企業,他們都碰到同樣的問題——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缺失。”最揪心的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來完成升級,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雲計算和雲的基礎共享給這些企業,將門檻消除,實現即插即用。

按照GE預測,到2020年,連入工業互聯網的機器將達到500億臺,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核心應用,1%的效率提升,就可幫助中國石油天然氣、航空、能源等各行業節省240億美元的成本空間。 

2、制造業服務化成趨勢,雲計算、數字化成為新的動力源

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使得傳統制造大佬從設備優勢走向流量優勢,比如三一重工最早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與應用,還開放了持續投資超過10億元的服務全社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往工業大數據入口級企業邁進。

與此同時,融合了雲計算、數字化的工業互聯網也在加速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並可滿足制造業的定制化趨勢,更為關鍵的是可助力制造業的出海,但出海就意味著新的遊戲規則、新的市場環境和新的供應鏈體系,中國互聯網雲服務商的存在就能為這些制造企業提供支撐。

3、騰訊阿里等巨頭的積累,這時候發力,時機剛剛好

現在正是傳統企業向智能企業轉型的紅利十年,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力等支持,作為盤踞互聯網十余年的阿里騰訊等,正好都有足夠的積累,兩者算是“幹柴烈火”,一拍即合。

阿里雲PK騰訊雲,誰是半斤,誰是八兩

相對於百度雲、網易雲、金山雲等紮推在移動互聯網或人工智能等領域,阿里雲和騰訊雲卻在工業制造里下了功夫,他們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阿里雲:分籃子放雞蛋,廣散網求魚上鉤

短短幾年間,阿里雲在工業制造領域已投出多子。

比如2014年12月,中國石化與阿里雲展開了雲平臺建設合作,並在2015年2月份開通搭建在阿里雲上的石化專有雲,同時開始承載電商等業務系統。

2016年1月開始,阿里雲推出大數據平臺“數加”,並在廣東雲棲大會上宣布為制造業轉型智能制造提供技術與人工智能支持。

2016年6月,阿里雲與徐工集團聯合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XCMG-Cloud)。

與此同時,阿里雲還參與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此外,阿里雲與協鑫光伏、比亞迪、中石化、12306、海關、國家電網等一系列工業制造企業和政府機構也有合作。

這不知道阿里雲是在到處秀肌肉,還是“病急亂投醫”,不過確實能看到阿里雲對工業制造有多癡心,看起來這一切的工作都是阿里雲在為自己成為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後的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形成“3A格局”(AWS、Azure、Alibaba Cloud)在努力,只是目前從體量上來說,和前兩者還有較大差距。而且阿里雲一直在試圖發揮自己在電商上的優勢,並整合所有產業鏈,和阿里在其他領域的買買買一樣,光靠合作收購就真能贏得天下?

騰訊雲:一個蘿蔔一個坑,步步為營

相比於阿里雲2009年進入雲計算領域,騰訊雲慢了點,2013年全面開放、2015年決定全面發力雲計算。

現在看騰訊雲在工業機械上的發力有點不太像騰訊的常規打法,這一次騰訊雲全力押註在樹根互聯聯手打造的“根雲”平臺上(也許後面會繼續開疆拓土),樹根互聯是由三一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也被寄托著三一重工的轉型重任。“根雲”算是第一家純本地化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對外輸出的產品分為幾個層級:

底層,物聯接入層,讓大部分工業企業還沒有聯網的設備,也就是啞機器,通過“根雲”傳感器把數據采集上來,再通過通訊傳到雲上。

第二層,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騰訊雲在此擔當重任,充分發揮其公有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

第三層,工業特定的PaaS層,“根雲”建機器模型,基於機器的數據模型優化機器全生命周期的運營。

第四層,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做應用,“根雲”提供整體智能服務解決方案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機器解決方案。

最上一層,基於機器數據的UBI保險產品。

這種矩陣式產品實際是對準三類客戶:工業企業、小規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政府,如今政府抓智能制造的力度非常大,他們希望有平臺能夠支持當地的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目前看,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手打造“根雲”平臺,優勢在於:一、政策,國外的雲計算要進入本土很難,二、樹根互聯有三一重工背景,在產品的研發上應該更懂中國本土企業,三、價格便宜。

騰訊雲與樹根互聯的合作,看起來一個擁有開放的平臺和渠道,一個擁有過硬的技術,一起來創造“端到端”的價值輸出。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即便騰訊擁有最豐富的互聯網用戶服務資源和經驗,也有從PC到手機的完整業務線,但傳統工業轉型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不過騰訊雲的雲服務最初從IaaS出發,接著又快速拓展到更高級更貼近業務的PaaS和SaaS層面,同時引入各行各業的服務商,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更完整的雲服務。看來騰訊雲是準備打一場硬仗,持久的拉鋸戰。

當然,現在來說,無論是阿里雲還是騰訊雲,他們在工業制造領域都不能說已經占有絕對主導權,至少得問問那三十幾萬家制造企業。

寡頭時代來臨之前,騰訊阿里也得回答這幾道題

就在吃瓜群眾紛紛討論什麽時候才會進入到工業互聯網寡頭時代時,響鈴給出的答案是:等到互聯網真正成為的“傳統行業”。因為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發展最為關鍵的“網絡”、“數據”和“安全”三要素都需升級,這也是考驗騰訊阿里的三道考題,即過往經驗的有用性,數據能力以及安全性。

1、工業雲,巨頭們到底算新手還是“老司機”

不可否認,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阿里雲、騰訊雲算是“老司機”,但當雲計算作為一種技術工具,被應用在不同領域,就變得“隔行如隔山”。

阿里雲主要應用在消費品電商和物流,而騰訊雲在社交、遊戲、金融等領域也是強者,但這些經驗能幫助他們擺脫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手”身份?

要知道“工業”遠比“買賣”、遊戲複雜,工業雲需要和一般的雲平臺完全區別開來!

因為工業雲是通過雲端找到分散在各個企業的工業設計、工藝規劃、制造原料、制造裝備、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需求並聚合它們,需要極為專業、全面的工業知識作為支撐,並不是雲服務提供商等平臺類的企業所擅長的,他們更擅長的還是做標準化的服務。

不過工業互聯網的特點是互聯、數據、集成、創新、轉型,其中連接就是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騰訊阿里對連接好像很在行,騰訊拉來樹根互聯做“根雲”,阿里牽著徐工做“徐工工業雲”便是例證,在此基礎上,他們都還在到處拉幫結盟,比如騰訊雲“雲+計劃”後,騰訊雲已幫助近千家初創公司上雲,陸續為廣州、深圳、上海、重慶、四川、河南等20多個省市政府提供雲服務,其中不乏工業制造行業,可以預見這場搶盟友大戲還將在騰訊和阿里之間繼續展開。

2、數據,還是數據

騰訊雲、阿里雲為工業制造業帶來的IT架構的優化和升級,本質上是在為工業制造提供新的連接方式和新的生產力,而這最主要的支撐要素就是數據,當然,數據也是騰訊雲、阿里雲平臺最大的優勢和核心資源。只是工業雲明顯區別消費雲,a、數據的處理量和複雜性是人消費數據的數倍;b、工業大數據要求準確性很高。比如在消費趨勢分析中,成功率百分之七八十就差不多了,但在機器大數據中就必須是99.99%。

這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考驗就是能否將其消費端數據服務的經驗運用到工業制造領域,比如阿里雲需要提供雲計算、大數據的支持服務來進行不良品率分析、設備遠程運維、智能診斷、裝備壽命預測、質量改進分析等服務。

這里說說騰訊雲,2016年11月,騰訊雲的數智分布式計算平臺奪得Sort Benchmark 全球排序競賽GraySort和MinuteSort兩項冠軍、創造了4項世界紀錄,背後正是騰訊於2009年1月開始基於Hadoop開發的大數據平臺。騰訊雲和樹根互聯合作中,還成立了一個叫根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層用的就是騰訊雲公共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也就大數據存儲和運算能力,可實現把機器連接上來,即M2M。

不過就數據這點而言,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要求,都是既要懂得人,也要懂機器的,還需要將人和機器數據有效結合起來。

3、說好的安全呢?

這是雲領域最重視的一環,斯諾登時間、iCloud艷照門後,雲安全被提上更高的位置,部分企業拒絕用雲計算產品,寧願自己搭建服務器也是基於安全考慮。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信息安全最大的問題是廠家少,漏洞多,無人去打補丁,而且涉及到的環節也越來越多,整個行業安全基礎又差、風險也高,更為關鍵的是,基礎架構不同導致現有的技術手段大多數都會失效,何況要換一個行業。

在安全方面,騰訊雲目前采用的是統一的數據管控,並把安全防護產品和能力開放給合作夥伴,以保證企業的數據安全。據稱騰訊雲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可用性達99.95%,數據可靠性的穩定服務更是高達99.999%,騰訊雲在設備與網絡容災、安全攻擊防護等方面的能力也領先業界。而阿里雲則是全國首批通過ISO27001安全管理體系的企業,2014年也是躋身全球首個獲得雲安全國際認證金牌的雲服務商。

只是騰訊雲、阿里雲真能承受住工業制造領域的安全大考驗嗎?

總之,一切待定。

在“中國制造2015”全面到來之前,騰訊雲與阿里雲的兩雲之爭必將硝煙四起,除了數據能力,安全性能、經驗可持續性,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有時間窗口、資源投入、技術和產品開發以及商業模式等,不管會不會是場商業好戲,但一定是場好戲。

雲計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07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7.shtml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曾響鈴 曾響鈴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總之,一切待定。

近年來,物聯網高歌猛進,美國有“工業互聯網”,德國有“工業4.0”,我國也有“中國制造2025”,這背後都是雲計算、大數據。據波士頓咨詢報告,單單中國制造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就能為其帶來高達6萬億的額外附加值。這也使得國內外巨頭紛紛駐足,國外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國內則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百度雲、華為、金山雲等,其中騰訊雲、阿里雲最甚,還拉來了傳統制造大佬,比如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合推出了“根雲”,阿里雲與徐工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如此爭相搶食,巨頭們真的能再造新的帝國?

不偏不倚,為何雲計算選擇這個時候來“革命”傳統工業?

如今的BAT成了無所不能的存在,尤其是阿里和騰訊。他們在雲計算領域一直明爭暗鬥,爭奪頭把交椅,這次在工業互聯網里紮堆,推敲下來,原因主要有三。

1、中國工業參差不齊,卻渴望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

由於中國錯失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中國又處於建國初期,所以中國的工業一直處在參差不齊的狀態。而且,正如樹根互聯CEO賀東東所說“中國制造企業三十幾萬家,其中97.4%的企業是中小制造企業,他們都碰到同樣的問題——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缺失。”最揪心的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來完成升級,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雲計算和雲的基礎共享給這些企業,將門檻消除,實現即插即用。

按照GE預測,到2020年,連入工業互聯網的機器將達到500億臺,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核心應用,1%的效率提升,就可幫助中國石油天然氣、航空、能源等各行業節省240億美元的成本空間。 

2、制造業服務化成趨勢,雲計算、數字化成為新的動力源

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使得傳統制造大佬從設備優勢走向流量優勢,比如三一重工最早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與應用,還開放了持續投資超過10億元的服務全社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往工業大數據入口級企業邁進。

與此同時,融合了雲計算、數字化的工業互聯網也在加速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並可滿足制造業的定制化趨勢,更為關鍵的是可助力制造業的出海,但出海就意味著新的遊戲規則、新的市場環境和新的供應鏈體系,中國互聯網雲服務商的存在就能為這些制造企業提供支撐。

3、騰訊阿里等巨頭的積累,這時候發力,時機剛剛好

現在正是傳統企業向智能企業轉型的紅利十年,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力等支持,作為盤踞互聯網十余年的阿里騰訊等,正好都有足夠的積累,兩者算是“幹柴烈火”,一拍即合。

阿里雲PK騰訊雲,誰是半斤,誰是八兩

相對於百度雲、網易雲、金山雲等紮推在移動互聯網或人工智能等領域,阿里雲和騰訊雲卻在工業制造里下了功夫,他們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阿里雲:分籃子放雞蛋,廣散網求魚上鉤

短短幾年間,阿里雲在工業制造領域已投出多子。

比如2014年12月,中國石化與阿里雲展開了雲平臺建設合作,並在2015年2月份開通搭建在阿里雲上的石化專有雲,同時開始承載電商等業務系統。

2016年1月開始,阿里雲推出大數據平臺“數加”,並在廣東雲棲大會上宣布為制造業轉型智能制造提供技術與人工智能支持。

2016年6月,阿里雲與徐工集團聯合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XCMG-Cloud)。

與此同時,阿里雲還參與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此外,阿里雲與協鑫光伏、比亞迪、中石化、12306、海關、國家電網等一系列工業制造企業和政府機構也有合作。

這不知道阿里雲是在到處秀肌肉,還是“病急亂投醫”,不過確實能看到阿里雲對工業制造有多癡心,看起來這一切的工作都是阿里雲在為自己成為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後的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形成“3A格局”(AWS、Azure、Alibaba Cloud)在努力,只是目前從體量上來說,和前兩者還有較大差距。而且阿里雲一直在試圖發揮自己在電商上的優勢,並整合所有產業鏈,和阿里在其他領域的買買買一樣,光靠合作收購就真能贏得天下?

騰訊雲:一個蘿蔔一個坑,步步為營

相比於阿里雲2009年進入雲計算領域,騰訊雲慢了點,2013年全面開放、2015年決定全面發力雲計算。

現在看騰訊雲在工業機械上的發力有點不太像騰訊的常規打法,這一次騰訊雲全力押註在樹根互聯聯手打造的“根雲”平臺上(也許後面會繼續開疆拓土),樹根互聯是由三一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也被寄托著三一重工的轉型重任。“根雲”算是第一家純本地化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對外輸出的產品分為幾個層級:

底層,物聯接入層,讓大部分工業企業還沒有聯網的設備,也就是啞機器,通過“根雲”傳感器把數據采集上來,再通過通訊傳到雲上。

第二層,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騰訊雲在此擔當重任,充分發揮其公有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

第三層,工業特定的PaaS層,“根雲”建機器模型,基於機器的數據模型優化機器全生命周期的運營。

第四層,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做應用,“根雲”提供整體智能服務解決方案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機器解決方案。

最上一層,基於機器數據的UBI保險產品。

這種矩陣式產品實際是對準三類客戶:工業企業、小規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政府,如今政府抓智能制造的力度非常大,他們希望有平臺能夠支持當地的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目前看,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手打造“根雲”平臺,優勢在於:一、政策,國外的雲計算要進入本土很難,二、樹根互聯有三一重工背景,在產品的研發上應該更懂中國本土企業,三、價格便宜。

騰訊雲與樹根互聯的合作,看起來一個擁有開放的平臺和渠道,一個擁有過硬的技術,一起來創造“端到端”的價值輸出。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即便騰訊擁有最豐富的互聯網用戶服務資源和經驗,也有從PC到手機的完整業務線,但傳統工業轉型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不過騰訊雲的雲服務最初從IaaS出發,接著又快速拓展到更高級更貼近業務的PaaS和SaaS層面,同時引入各行各業的服務商,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更完整的雲服務。看來騰訊雲是準備打一場硬仗,持久的拉鋸戰。

當然,現在來說,無論是阿里雲還是騰訊雲,他們在工業制造領域都不能說已經占有絕對主導權,至少得問問那三十幾萬家制造企業。

寡頭時代來臨之前,騰訊阿里也得回答這幾道題

就在吃瓜群眾紛紛討論什麽時候才會進入到工業互聯網寡頭時代時,響鈴給出的答案是:等到互聯網真正成為的“傳統行業”。因為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發展最為關鍵的“網絡”、“數據”和“安全”三要素都需升級,這也是考驗騰訊阿里的三道考題,即過往經驗的有用性,數據能力以及安全性。

1、工業雲,巨頭們到底算新手還是“老司機”

不可否認,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阿里雲、騰訊雲算是“老司機”,但當雲計算作為一種技術工具,被應用在不同領域,就變得“隔行如隔山”。

阿里雲主要應用在消費品電商和物流,而騰訊雲在社交、遊戲、金融等領域也是強者,但這些經驗能幫助他們擺脫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手”身份?

要知道“工業”遠比“買賣”、遊戲複雜,工業雲需要和一般的雲平臺完全區別開來!

因為工業雲是通過雲端找到分散在各個企業的工業設計、工藝規劃、制造原料、制造裝備、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需求並聚合它們,需要極為專業、全面的工業知識作為支撐,並不是雲服務提供商等平臺類的企業所擅長的,他們更擅長的還是做標準化的服務。

不過工業互聯網的特點是互聯、數據、集成、創新、轉型,其中連接就是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騰訊阿里對連接好像很在行,騰訊拉來樹根互聯做“根雲”,阿里牽著徐工做“徐工工業雲”便是例證,在此基礎上,他們都還在到處拉幫結盟,比如騰訊雲“雲+計劃”後,騰訊雲已幫助近千家初創公司上雲,陸續為廣州、深圳、上海、重慶、四川、河南等20多個省市政府提供雲服務,其中不乏工業制造行業,可以預見這場搶盟友大戲還將在騰訊和阿里之間繼續展開。

2、數據,還是數據

騰訊雲、阿里雲為工業制造業帶來的IT架構的優化和升級,本質上是在為工業制造提供新的連接方式和新的生產力,而這最主要的支撐要素就是數據,當然,數據也是騰訊雲、阿里雲平臺最大的優勢和核心資源。只是工業雲明顯區別消費雲,a、數據的處理量和複雜性是人消費數據的數倍;b、工業大數據要求準確性很高。比如在消費趨勢分析中,成功率百分之七八十就差不多了,但在機器大數據中就必須是99.99%。

這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考驗就是能否將其消費端數據服務的經驗運用到工業制造領域,比如阿里雲需要提供雲計算、大數據的支持服務來進行不良品率分析、設備遠程運維、智能診斷、裝備壽命預測、質量改進分析等服務。

這里說說騰訊雲,2016年11月,騰訊雲的數智分布式計算平臺奪得Sort Benchmark 全球排序競賽GraySort和MinuteSort兩項冠軍、創造了4項世界紀錄,背後正是騰訊於2009年1月開始基於Hadoop開發的大數據平臺。騰訊雲和樹根互聯合作中,還成立了一個叫根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層用的就是騰訊雲公共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也就大數據存儲和運算能力,可實現把機器連接上來,即M2M。

不過就數據這點而言,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要求,都是既要懂得人,也要懂機器的,還需要將人和機器數據有效結合起來。

3、說好的安全呢?

這是雲領域最重視的一環,斯諾登時間、iCloud艷照門後,雲安全被提上更高的位置,部分企業拒絕用雲計算產品,寧願自己搭建服務器也是基於安全考慮。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信息安全最大的問題是廠家少,漏洞多,無人去打補丁,而且涉及到的環節也越來越多,整個行業安全基礎又差、風險也高,更為關鍵的是,基礎架構不同導致現有的技術手段大多數都會失效,何況要換一個行業。

在安全方面,騰訊雲目前采用的是統一的數據管控,並把安全防護產品和能力開放給合作夥伴,以保證企業的數據安全。據稱騰訊雲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可用性達99.95%,數據可靠性的穩定服務更是高達99.999%,騰訊雲在設備與網絡容災、安全攻擊防護等方面的能力也領先業界。而阿里雲則是全國首批通過ISO27001安全管理體系的企業,2014年也是躋身全球首個獲得雲安全國際認證金牌的雲服務商。

只是騰訊雲、阿里雲真能承受住工業制造領域的安全大考驗嗎?

總之,一切待定。

在“中國制造2015”全面到來之前,騰訊雲與阿里雲的兩雲之爭必將硝煙四起,除了數據能力,安全性能、經驗可持續性,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有時間窗口、資源投入、技術和產品開發以及商業模式等,不管會不會是場商業好戲,但一定是場好戲。

雲計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