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 明確9項戰略任務重點 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 新華網北京5月19日電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突出創新驅動,優化政策環境,發揮制度優勢,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一是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五是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70.980, 0.71, 1.01%)、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七是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九是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中國制造2025》明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為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進一步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健全組織實施機制等8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中國制造2025》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來自新華網)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28 11:49 編輯 中國制造看智能裝備,智能裝備看機器人 作者:朱俊春 《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直指未來十年的投資機會,是一個大主題。 這個大主題的投資路線圖如下: 1、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中尋找投資機會。1)其中兩化深度融合,核心關註智能裝備和產品、制造過程智能化: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等。2)其中重點領域的突破發展,核心關註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看集成電路和工業軟件;高端裝備重點關註高檔數控機床(機床和增材制造)、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航天航空及海工裝備等。 2、行動綱領列出2020年和2025年制造業主要指標,字面上的理解指向3D打印、高檔數控機床等。 3、綱領還列出五個工程專欄,最核心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中提到的一批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重點關註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高檔數控機床、海工裝備等。 可見,中國制造2025的投資機會最直接來自於智能裝備,智能裝備看什麽?看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另外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等也很重要。 本文重點解析機器人板塊,隨後對高檔數控機床(3D打印)進行投資機會的探討,進而再把工業軟件、自動化生產線等智能工廠的概念包裝進來。然後我們再對其他高端裝備包括航空航天、海工裝備等進行逐一掃描。 作為開篇,我們還是需要回顧中國制造2025這個行動綱領出爐的始末,這的確誕生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而新一屆領導人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在和德國等國家的交流中受到了啟發,從而確立了中國制造奔向強國的路線圖。 在《中國制造2025》中,關於機器人的論述部分包括對機器人本身的制造,關鍵零部件和積系統集成設計制造。 其中機器人本身的應用包括:1)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行業的重點運用;2)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的重點運用。 其中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包括: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 制造強國的想法怎麽來的? 胡溫時代先經歷了加入WTO後的快速規模化擴張之路,後經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不僅意味著過去數十年經濟粗獷性發展模式的終結,也意味著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將和全球各大經濟體處於更加激烈的產業鏈分工競爭中。 中國國內已經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成功躋身全球制造大國,但是離強國還差很遠。09年推出四萬億是為了拯救當時岌岌可危的經濟,10年研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直到12年推出相關十二五規劃,則是在傳統經濟的延續基礎上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經濟轉型。 12年底新一屆黨領導班子上馬,13年初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2014年3月習主席訪德,提到學習德國工業4.0戰略;10月,李總理訪德發布《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中德工業4.0戰略合作。 中國目前所處的時代,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歷史性交匯的時代。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 “工業4.0”——德國的國家戰略 源於2011 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德國提出這一概念的目的是應用物聯網等新技術提高德國制造業水平。2013年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將“工業4.0”寫入《高技術戰略2020》,作為十大未來項目之一成功上升到國家戰略水平。 德國人為什麽提出“工業4.0”? 金融危機之後,實質是全球各經濟體均面臨著同樣的時代背景,作為傳統工業強國的德國,在信息化和工業化日漸融合的趨勢下,也頗有危機感。這個時候工業4.0成為德國再塑工業強國的國家戰略。 一直以來德國專註創新工業科技產品的科研和開發,擁有強大的設備和車間制造工業,在信息技術領域、嵌入式系統和自動化工程方面技術儲備充分。德國制造業是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之一,處於領軍地位遙遙領先。通過工業4.0戰略的實施,將使德國成為信息物理系統的供應國和主導市場,在保持國內制造業發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競爭力。 那為什麽是4.0,不是3.0、5.0呢?這個要從影響人類社會的工業革命說起。 工業革命1.0:機械制造時代,18 世紀末期到19 世紀中期 這次工業革命的結果就是通過水力和蒸汽機實現工廠機械化,用機械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經濟社會從以農業、手工業為基礎轉型到以工業、機械制造帶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工業革命2.0: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 19實際後半期到20 世紀初 這是在勞動分工基礎上,采用電力驅動形成生產線生產的階段。通過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的成功分離,開創了產品批量生產的新模式。 工業革命3.0:電子信息化時代,20世紀70年代延續至今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在前一次基礎上,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實現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控制,提高生產效率以及良品率。 工業革命4.0:互聯、集成時代 工業4.0的核心是互聯,把設備、生產線、供應商、產品、客戶連接在一起,既能像工業3.0 的流水線一樣大批量生產,也可以實現小批量、多批次生產,為消費者單獨設計生產個性化商品。工業4.0的另一個內容是集成,將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形成一個智能網絡,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互聯,實現的高度集成。 德國工業4.0三大主題 德國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三大主題分別是: 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需求方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中國的國家戰略有何不同?最主要區別是兩個國家的制造業基礎起點不同。 長期以來,我們的制造業依賴廉價勞動力、原材料、能源的低水平制造,很多企業還在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粗放式經營,國內技術、生產、管理、營銷、產品質量、品牌等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有一個說法是我們的制造業可能很多還還停留在2.0時代。 另外一個明顯不同是我國的國內市場遠比德國廣闊。 一個足以產生數家大企業的市場往往構成我國相關產業的獨特優勢,這在制造業這個領域同樣不例外。也正是這個優勢,中德這兩個工業基礎明顯不在一個層級的國家才能走到一塊兒。 相比制造業,我國在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差距並不明顯。而現在是兩化深入融合的時代趨勢,中國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相對優勢實現傳統制造業的彎道超車。 我國經濟轉型應從這些優勢出發,將信息化與工業化進程緊密結合,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線,同時將“互聯網+”融合滲透到制造業,以核心技術為突破口,驅動大規模市場創新,才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路線,才是中國特色的制造業升級轉型道路。 全球機器人市場格局 機器人的大致大類 從基本用途劃分,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其中,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軸機械手,是能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根據用途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噴漆機器人、處理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等。 服務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於非制造業並服務於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主要包括助殘機器人、家庭作業機器人、住宅安全機器人、娛樂休閑機器人、清潔機器人、醫用服務機器人等。 特種機器人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機器人,包括排爆機器人、偵查機器人、戰場機器人、掃雷機器人、空中機器人和水下機器人等。 工業機器人:增速快,主要來自於亞洲 從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風暴導致工業機器人的銷量急劇下滑。201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逐漸由2009年的谷底恢複,2011年全年銷售達16.6萬臺。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電氣電子工業領域的銷量有所下滑。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突破17.8萬臺,漲幅12%。 據IFR預測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漲幅高達27%,隨著全球制造業產能自動化水平提升,未來機器人市場保持高增長。另外,從地區結構上來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主要動力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和韓國。2014年全年亞洲大約有14萬臺工業機器人銷量,並且是刷新目前為止最高銷量記錄。 服務機器人:個人/家用機器人人增速快,專業機器人增速慢 服務機器人定位為服務於人類的非生產性機器人,主要有個人/家用機器人和專業服務機器人兩大類。服務機器人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家務、養老/親子、教育娛樂、殘障輔助、醫療手術、農業、國防應用和物流服務等。 根據IFR數據,2013年全年個人/家用機器人銷量高達400萬臺,比2012年增長28%,預計2014-2017年間個人/家用機器人銷量可達3100萬臺。 全球專業機器人2012年銷量20200臺,到2013年銷量達21000臺,上漲4%,但銷售額卻下降了1.9%。專業機器人中銷售占比較大的防禦機器人,2013年銷售9500臺,占總的服務機器人銷量高達45%。 ![]() 從地域上看,日歐美三分天下 四大機器人企業巨頭,日本占其二 自上世紀80年代將機器人產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以來,日本一直將機器人作為優先發展方向,其所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優勢,為該產業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如今世界四大機器人企業巨頭中,日本獨占其二,發那克(FANUC)和安川電機(YASKAWA)在世界機器人市場的地位難以撼動。 FANUC是日本一家專門研究數控系統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數控系統生產廠家,占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2014年10月30日東京國際機床展在東京召開,FANUC展示頂尖的產品技術實力。 YASKAWA公司主要生產焊接、點焊、噴塗、組裝等各種工業機器人,並已從工業機器人向服務機器人擴展。同時,積極擴張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市場。2014年8月開始銷售新款並聯機器人“MOTOMAN-MPP3H”,該款機器人更方便使用、更衛生,可用於食品、藥品及化妝品等小件物品的搬運、排列及裝箱等。 四大機器人企業巨頭,德國、瑞士各一家 歐洲工業基礎雄厚,德國KUKA、瑞士ABB在世界機器人四大企業中各占一席。為鞏固領先地位,歐盟不僅在“第七個框架計劃”和“地平線2020”項目中投入巨資用於機器人技術研發,還於2014年6月推出了全球最大的民用機器人研發計劃“SPARC”。 KUKA公司在2014年11月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發布第一款7軸輕型靈敏機器人LBR iiwa,該機器人具有突破性構造的7軸手臂,極高的靈敏度、靈活度、精確度和安全性,能夠與不同的機械系統組裝到一起,特別適用於柔性、靈活度和精準度要求較高的行業如電子、醫藥、精密儀器等工業。 ABB擁有廣泛的產品線,包括全系列電力變壓器和配電變壓器,高、中、低壓開關櫃產品,交流和直流輸配電系統,電力自動化系統,各種測量設備和傳感器,機器人軟硬件和仿真系統,高效節能的電機和傳動系統,電力質量、轉換和同步系統,保護電力系統安全的熔斷和開關設備。2014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ABB公司推出本土研發團隊參與設計的一款雙臂機器人YuMi,該種機器人具有視覺和觸覺,配備力傳感技術,在人機互動中保障操作人員的安全。 美國:工業機器人鼻祖,近年開始發力 作為科技強國,美國雖有造出世界第一臺工業機器人的榮耀,但由於當時對機器人前景看淡而沒能持續發展,終被日歐趕超。但是在2011年6月推出的“先進制造夥伴計劃”中,明確指出要通過發展機器人重振制造業。依靠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底蘊,近些年美國開始在機器人產業領域發力,百特、Adept等企業已有資本向傳統四大機器人企業發起挑戰。 中國要想在全球機器人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還需勤加修煉創新內功,堅持技術驅動。作為一種跨學科先進技術,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技術的突破,包括能源、材料、信息、生命科學及先進制造技術的支撐。 1)新型能源將有助於解決機器人的動力問題;2)新材料的使用有助於提升機器人的性能;3)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對機器人的控制系統至關重要;4)生命科學的發展有望使仿生學更多地運用到機器人產業,從而推動機器人“從機器到人”的轉變;5)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則可解決結構複雜機器人的制造問題,有助於推動機器人的批量化生產和普及。 國內機器人的需求來自產業升級、機器換人等 1)國內多領域自動化依賴程度日益增加。伴隨著中國企業互相競爭提高生產率,對工廠自動化的依賴程度也日益增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內生需求刺激下,機器人進入更多領域。以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產業升級,對裝備化和智能化要求日益提高,是引入智能機器人的先發產業。另外,許多傳統產業都是機器人未來將大力拓展的市場,如家電、軌道交通、船舶等領域。 2)勞動力成本提高,機器換人潛力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一個原因是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由於年輕工人的態度轉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轉向其他行業,避免進入制造業,勞動力供給結構性短缺導致勞動力成本提高。另一個原因是政策驅動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人均最低工資標準不斷上升,相反機械產品因技術進步而成本下降,人力成本和機器人價格一升一降提高後者經濟性。 3)收入水平提高,惡劣作業環境下的現實需求。人均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自2000年以來漲幅高達329.2%,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服務機器人未來有望成為新的消費點。同時很多惡劣作業環境、簡單重複的大量使用勞動力的地方也需要機器人代替人類。 4)老幼人口占比不斷加大,服務機器人作用凸顯。目前我國人口結構正步入老齡化階段,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老年撫養比高達13.1%,比2010年上漲3.2個百分點。幼兒撫養比雖然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但也維持在20%以上。老幼人口數量居高不下,由此產生的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很大。 ![]() 政策暖風助力機器人騰飛 中央政策不斷跟進,機器人產業黃金期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王黎明4月28日稱,“中國制造2025”總體方案已經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將會很快發布。預計在即將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機器人將是重點推動領域。“中國制造2025”可以看作是中國版的工業4.0,而機器人自動化正是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工具。 而5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標誌著機器人等重點領域的發展正式放在了整個中國制造強國夢的路線圖中。 此前,國務院及國家部委曾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機器人產業化應用。 早在2006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指出將服務機器人作為未來優先發展的戰略高技術,並提出“以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為重點,研究設計方法、制造工藝、智能控制和應用系統集成等共性基礎技術”。 2012年4月,科技部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明確“十二五”服務機器人重點專項將安排公共安全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平臺、醫療康複機器人和模塊化核心部件等4個方面任務。 同年7月,國務院發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在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要重點發展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核心關鍵技術。科技部也於同年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要突破重點技術方向的重要基礎理論和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仿人、四足高端仿生平臺系統集成,引領服務機器人技術發展方向等多項目標。 2013年底,工信部出臺《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達到100以上,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今年3月,工信部又印發了《關於開展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的通知》,並下發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通知》提出2015年啟動超過3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初步成形。 ![]() 地方政府大力投資,“機器換人”大勢所趨 機器人技術和產業鏈逐漸成型不斷發展,需求潛能日趨爆發顯現,加之國家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未來智能裝備替換勞動力投入的“機器換人”熱潮有望席卷全國,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目前在浙江、廣東等制造業發達地區已出臺“機器換人”相關措施,未來“機器換人”戰略是大勢所趨,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工業企業轉型的必然選擇。 浙江:浙江省政府早在2012年底就做出“全面推進機器換人”的決策部署,全省 3.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爭取在2017年內全面完成“機器換人”的現代化技術改造,每年投入不少於3000億元。2013年5月,浙江省正式提出“555”推進計劃,計劃在未來5年,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機器換人投資,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轉變。 廣東:廣東省作為制造業大省,自2014年7月省內首份“機器代人”計劃在順德發布以來,東莞、佛山也相繼出臺了“機器換人”鼓勵措施。2015年4月,廣東省政府下發《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公布新目標顯示,2015年至2017年這三年期間,廣東省將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並挑選龍頭企業開展“智能工廠培育建設試點”,準備3年內投入9430億元用於工業技術改造。這些企業將集中在汽車和摩托車制造、家電、五金、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民爆、建材等行業。 產業園數量不斷突破:目前各地政府積極布局機器人產業園,工業機器人園區已經發展到40個以上,相當於平均每個省有超過一家工業機器人產業園。 ![]() 國內機器人產業現狀 我國機器人起步晚占比小。國內機器人起步較晚,尤其在服務機器人領域,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才初步進入產業化階段。根據IFR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已成為工業機器人全球最大市場,全年銷售5.6萬臺工業機器人,僅有大約1.6萬臺是國內廠商提供,國產占比28.6%,較往年有所增加但國產占比仍然在較低水平。 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整個機器人產業鏈條主要分為上中下三個層面: 上遊是關鍵零部件,包括減速機、控制器、電機伺服系統等; 中遊是機器人本體,即機器人設備制造廠; 下遊則是系統集成商,根據下遊客戶的具體需要將單元產品進行組裝。 目前國產機器人最突出問題就是無法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國內機器人產業相關的公司主要是做系統集成,核心部件依賴進口。 我國機器人擁有量小,增速快。中國的機器人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IFR最新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制造業工廠中每1萬個工人對30個機器人,德國的比例是中國的9.4倍,日本則是中國的10.8倍,世界平均水平也是中國的兩倍多,可見國內機器人勞動力比率相當低。 但同時國內機器人數量實現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統計,2013年我國新增機器人達到3.7萬臺,同比增長41%,2014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大約5.6萬臺,較2013年增長了51%。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2017年之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將成為世界第一。 ![]() 我國機器人應用的重點行業 工業機器人在汽車、家電行業發展快,服務機器人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值得期待。 汽車是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泛領域。從全球範圍看,汽車工業是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根據IFR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3年間,汽車行業每年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從大約2萬臺快速擴充到7萬臺,2013年全年汽車行業占機器人安裝總量的39%,比2012年增長4%,遠遠高於其他下遊行業。同樣在我國,汽車制造也快速實現自動化生產,包括鋼板的搬運、裝配,甚至打磨、噴塗大都由機器人完成,汽車工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是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領域。 國內家電行業自動化升級已出發。海爾至今已有沈陽冰箱、鄭州空調、青島熱水器、佛山洗衣機四個互聯工廠,互聯工廠的特點是與銷售系統對接,用戶定制需求直接傳遞到工廠,實現定制化生產。廣東格蘭仕去年3月宣布斥資30億進行自動化工廠升級,實現產品從組件、總裝到入倉、倉儲、出庫的全程自動化。美的空調30周年媒體開放日消息,美的集團2012-2014年自動化累計投入10億元,未來五年還將投入50億元,自動化將在整個集團大規模地推開。 機器人+醫藥=未來人類的救世主。醫藥機器人主要用於傷病員的手術、救援、轉運和康複,是醫療衛生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內容。醫藥機器人具有使病患手術傷口減小、術後恢複快等優點。當前醫用機器人普及率還很低,並且安裝的大部分是發達國家,我國部分企業正積極布局醫藥機器人領域,隨著老年化社會的到來,醫護人員相對匱乏,醫用機器人作為新興醫護手段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如何投資機器人主題? 從資本市場來看,機器人指數成分股已突破50只,未來還將有更多企業涉足機器人概念。從實體經濟來看,國內機器人企業數突破500家,還有很多企業正在籌劃以工業機器人技術作為主要手段和途徑,由“中國制造”向“智造”轉型,機器人產業端欣欣向榮。 基於對國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積極看好,未來機器人概念股投資機會充分,我們可結合機器人應用的主要行業和機器人產業鏈的不同位置進行主題投資。 1)全產業鏈布局的上市公司,看好機器人、新時達、巨輪股份。2)重點在上遊布局核心部件生產的企業,重點關註匯川技術、上海機電。3)加大機器人本體研發、重點拓展下遊應用的公司,建議關註博實股份、亞威股份、科遠股份。4)集中於系統集成的國內企業,看好慈星股份。 ![]() 機器人板塊投資回顧 資本市場機器人指數歷史表現回顧 機器人指數(884126.WI)成分股2013年2月26日發布時僅30只,到現在發展到51只成分股:其中機械設備行業33只成分股,占比65%;電器設備行業8只,占比16%;其余成分股分布在電子、計算機、通信、房地產、汽車、醫藥和有色金屬行業。 國內投資機器人股票的熱潮,應當屬於最近三年,13年之前並沒有發布機器人指數,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資本市場對機器人板塊的挖掘,或者上市公司涉足/轉型機器人業務的大量活動發生在最近三年。 基本面推動股價上漲是機器人板塊投資的核心邏輯,這個基本面包括了宏觀基本面、行業基本面,包括以機器人為原有業務的公司的向上發展,也包括原有業務靠近機器人或有所科研儲備的公司的產品/技術突破,還包括直接收購或者合資成立機器人公司的案例。 股價方面我們從2010年說起,彼時機器人板塊龍頭機器人(300024)剛上市。這六年中機器人板塊指數收益分別為98.2%、-33.6%、7.5%、46.4%、45.6%、159%。近2011年下跌,其中2015年(截止5月27日)顯然是大年。 [url=]B[/url] 機器人(300024)在六年中的收益分別為76%、-32.3%、52%、81%、78.4%和163.6%。其中2012年行業指數雖然平淡但是公司股價仍然大幅上漲52%。作為龍頭品種,五年多以來機器人明顯跑贏行業指數。 機器人和匯川技術、上海機電的不同之處 可能機器人(300024)屬於僅有的業務比較純正的機器人標的,它在行業發展中攢足了先發優勢,除了工業機器人,也包括在自動化裝配生產線、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領域多有布局和斬獲,從而在2012年整體並不理想的股市中逆市走紅。後來公司的特種機器人在軍工領域開始有所斬獲,包括數字化印刷車間的訂單,以及眾多的產品線,從而贏得了公司未來持續高增長的可能。 與機器人這個公司不同,2013年一戰成名的上海機電和匯川技術,都是基於傳統業務的外延,這個在機器人板塊中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例子。這兩家公司傳統業務都與電梯行業有關,除此以外可能還有印包機械、變頻器、電控器等等。這些業務與機器人有距離但也有不小的關聯性,從而拓展機器人相關業務變得順理成章。 正因為是傳統業務加新興業務,公司股價的催化劑除了受機器人概念的影響:比如上海機電13年和日本納博合作涉足精密減速機業務,而這個是我國機器人產業中尚待突破的關鍵零部件;還受到傳統業務景氣度變化的影響。 以電梯業務為例,受益於12年以來的房地產銷售回暖,上海機電和匯川技術的傳統業務在13年均有所回暖,從而增加了股價的彈性;同樣是因為市場擔憂地產行業的不景氣,14年這兩只13年的大牛股進入漫長的調整期。15年以來,負面因素基本消化,積極因素發酵,或剝離不良業務或新產品開始放量,都成為股價重新上漲的催化劑。 小市值公司依靠不斷並購做強做大 還有些公司自身體量有限,在最近兩年多不斷並購外延,從而支撐起不斷上漲的股價(相比較匯川、上海機電,體量小,新業務也處在更為早期的階段)。這些公司往往也是從其他設備商轉型過來,比如新時達原主業電梯系統供應商(控制系統、變頻器),13年末並購機器人公司,14年末又通過收購進入汽車工業機器人領域。比如博實股份,從石化工業的稱重包裝設備出發,原業務拓展至食品、飼料行業,又依靠大股東研發優勢,進軍工業機器人領域,而最近的股價大幅上漲和另一起並購有關系,進入醫療機器人領域。 再比如,亞威股份原為板材成型機床制造商,在11、12年景氣度低,後與外資合資成立機器人公司以實現線性機器人的生產本土化,並購三維激光公司進入激光產業鏈。科遠股份原為火電行業熱工自動化廠商(電產分散控制系統),開發出清洗機器人並且打算搭建智能工業雲平臺。 就未來機器人投資的看法,主要包括,1)抓住龍頭公司,多業務發展,有效平衡業績風險。2)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共振的公司。3)仍然有並購預期的相對小市值公司。 ![]() (來自長城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基金互認落實港股迎新升浪 備戰中國制造2025 精讀內容: 1. 中港股市利好政策頻現,A股舞高,加上中港基金互認落實,利好港股表現。 2. 迎接港股新升浪,部署長線國策受惠主題,聚焦《中國制造2025》。 3. 從10大重點發展領域選股,看好6大股份。 --------------------------------- 上證綜指氣勢如虹再創7年多高位,一舉升穿4800點,收報4813.8。上周五大升469點的港股,今天有望追升,持續的利好政策面,有望支撐恒指表現。 如上周五收市後,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自7月1日起實行,初始投資額度進出資金為各3,000億元人民幣,消息將利好港股後市。 基金互認啟動,某程度是鋪路6萬的公募基金進場,此外,還有深港通、QDII2……等,在中國資金湧港下,迎戰港股升浪,聚焦中長線重磅國策,今期主力介紹涵蓋面廣的《中國制造2025》。 制造業升級勢在必行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於上周出臺。 《中國制造2025》首現於兩會,工業升級是重點,且戰略高度不斷提升,行動綱領更將制造業定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而《中國制造2025》更將是實現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重要根基。因此,《中國制造2025》有明確的發展階段和目標指引,發展已是勢在必行,從投資的角度值得深思。 《中國制造2025》的背後,與中國轉型、調結構,有密切關系,中國欲改變過往以生產1億雙襪換1架波音飛機的模式,所以,工業需要升級。 從世界工業的檔次劃分,三流企業賣產品,鬥的是價錢;二流企業賣專利,鬥的是技術;一流的企業賣的標誌,讓別人跟著跑;然而,中國的制造業仍然集中在上述二、三流階段,過往的競爭優勢減弱,同時為環境付出沈重代價,因此,中國的轉型過程中,制造業升級極其重要。 中國沒有使用工業4.0,而直接用了《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們仔細分析了德國提出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可以說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是不謀而合、異曲同工。” 內地未全面自動化生產 他指出,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相同之處,就是更多以資訊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的結合,或以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結合,來帶動整個新一輪制造業發展。發展的最大動力則在於資訊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 如按工業4.0的標準,中國的工業從1.0、2.0、3.0、3.5皆備,與德國基本能實現3.0,是有一定差距。苗圩坦言,內地企業部分還要補2.0到3.0這一課,就是從電氣化到自動化的一課(見圖三)。 ![]() 因此,《中國制造2025》的行動綱領,亦分了三個階段完成目標(見圖一),第一階段,則先用10年時間即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之列,大幅提升的是制造業資訊化水準,且屆時兩化融合(工業化和資訊化)要上新臺階;第二階段是到2035年,制造業整體達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階段則是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中國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 ![]() 內地市場對《中國制造2025》或工業4.0等課題極為重視,深交所上周三更擴容了深證成分指數正式實施樣本股,數目由40只擴大到500只,擴容後,金融地產行業權重從31%下降到14%;同時,信息技術行業權重從14%提升至20%,成為第一大權重行業。 可反映國家發展及資金對信息技術行業的重視,作為長線重磅國策主題的《中國制造2025》,從投資的角度,不宜過於傾向時間距離太遠者,現階段的不妨先聚焦兩大方向,一是從工業2.0到3.0的補課層面著手,即自動化相關的領域;二是參考《中國制造2025》明確的10大重點領域,如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詳見圖二)。 ![]() 本刊將《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板塊及涵蓋的股份,詳見另文——“《中國制造2025》 10大重點領域”。現階段篩出6大股份,供讀者參閱,見表一,有關介紹及策略,可參考相關文章。 ![]() 《中國制造2025》 10大重點領域 1.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突破關系國家信息與網絡安全的核心通用芯片,掌握高密度封裝及3D微組裝技術 ‧掌握新型計算、高速互聯、先進存儲、體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術 ‧開發安全領域操作系統等工業基礎軟件,開發自主可控的高端工業平臺軟件和重點領域應用軟件等 相關股份:中興(00763)、中通服(00552)、聯想(00992)、研祥智能(02308)、中航信息(00696)、金山軟件(03888)、金蝶國際(00268)、中國電子(00085)、上海複旦(01385) --------------------------------- 2.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開發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及集成制造系統等 ‧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促進標準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 相關股份:昆明機床(00300)、CW GROUP(01322) --------------------------------- 3. 航空航天裝備 ‧加快大型飛機研制,推進幹支線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通用飛機產業化 ‧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重型運載器,發展新型衛星等空間平臺與有效載荷、空天地寬帶互聯網系統,推動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適度發展深空探測等 相關股份:中航科工(02357)、亞洲衛星(01135)、亞太衛星(01045) --------------------------------- 4.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大力發展深海探測、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裝備及其關鍵系統和專用設備等 相關股份:南車時代(03898)、中海油服(02883)、廣船(00317) --------------------------------- 5.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加快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突破體系化安全保障、節能環保、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技術 相關股份:中國中車(01766)(前稱南車)、南車時代(03898)、中智交通(01900) --------------------------------- 6.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 相關股份:比亞迪(01211)、長城(02333)、吉利(00175)、華晨(01114) --------------------------------- 7. 電力裝備 ‧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制造水平 ‧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設備發展 相關股份:東氣(01072)、上電(02727)、金風(02208)、中傳動(00658)、國電科環(01296)、江南(01366)、博耳(01685)、威勝(03393) --------------------------------- 8. 農機裝備 ‧重點發展糧、棉、油、糖等大宗糧食和戰略性經濟作物育、耕、種、管、收、運、儲等主要生產過程使用的先進農機設備 相關股份:中聯重科(01157)、濰柴(02338)、一拖(00038) --------------------------------- 9. 新材料 ‧以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為發展重點 ‧做好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戰略布局和研制 相關股份:中國建材(03323)、海東青(02228) --------------------------------- 10.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 ‧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實現生物3D打印、誘導多能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等 相關股份:中生制藥(01177)、石藥(01093)、普華和順(01358) 中興通訊 受惠雲服務發展 業務: 從事設計、開發、制造及銷售電信系統設備及解決方案等業務。 優勢: 1. 高速互聯發展受惠者:雲端存儲、高速互聯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之一。據資訊科技研究機構IDC於今年初發表《中國公有雲服務追蹤研究》,內地公有雲(即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能使用的雲)的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在2015至2018年的總規模預測分別為5.35億、7.54億、10.01億及12.57億美元,而按年增幅分別為51%、41%、33%及25.6%。 從事當中的網絡建設的內地企業包括內地電訊華為、中興(00763)等內地電訊設備制造巨擘,而花旗上周報告,在綜合考慮到僅業的創新能力、產品品牌/質素、持續研發的能力,將中興列為潛在受惠《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11贏家之一。 2. 把握“走出去”機遇:據內媒早前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團出訪南美四國,隨同李克強一同出訪的重量級中國企業包括中興。此外,據《路透》早前報道,中興高級副總裁張任軍表示,今年亞太區電訊及企業業務銷售額達20億美元,並預期,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支持4G移動網絡的基礎設施需求,將使今年營收比去年的17億美元提高20%。由此,可見中興有條件把握“走出去”國策的機會。 3. 受惠“深港通”:中與A股在深圳上市,而A股較H股高出約35%,在“深港通”憧憬下,為股價提供額外上升動力。 策略: 中興自4月初起,在港股走勢轉強兼成交增加,加上“深港通”憧憬等因素刺激,股價升勢持續,現直逼30元心理關口及2011年高位31.08元(經派送紅股後調整),料在重大國策支持下,有力創上市新高。戰友可以開市價買入,初步看35元,跌破本月中回調低位23.2元宜先行止蝕。 研祥智能 特種計算機第一股 業務: 從事研發、制造及分銷特種計算機產品(前稱“先進流程自動化”(APA)產品)、買賣電子產品與配件,亦有從事物業發展項目。 優勢: 1. 在特種計算機領域具行業優勢:作為中國唯一上市的特種計算機企業,研祥智能擁有多項優勢: 第一,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就嵌入式技術應用達成戰略合作,是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國家標準的主要制定者。第二,公司獲批成立“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具行業唯一性和排他性,令公司成為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唯一依托單位。此外,公司旗下“EVOC”商標被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乃中國特種計算機業界的第一家,利於有效保護自主知識產權和商標品牌,有助提升整體競爭優勢。 2. 研發命中“中國制造2025”多個領域: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方面,研祥智能的產品正切合國家戰略發展所需:其中發展的特種計算機,可應用於“中國制造2025”多個範疇。例如在海洋工程領域,公司重點開展圍繞適應海洋惡劣環境的計算機系統應用和開發項目,包括電子海圖導航與船舶監控平臺、第二代艦載綜合顯示控制平臺、無人船中控系統和遠程監控系統的特種計算機關鍵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公司重點開發軌道交通專用計算機設備、中控設備、數據記錄儀、乘客信息系統設備等。 3. 產品適用“工業4.0”所需:在“工業4.0”智能裝備方面,公司研發的多項智能工控技術與產品亦大派用場。譬如針對液晶顯示屏自動化生產的“慧視機器視覺檢測系統”,集成光、機、電、自動化等技術,能檢測不同時代的液晶顯示屏缺陷。此外,公司研發的“先進工業控制器”,是可作不同工業應用的特種計算機。該機器可根據不同應用進行重構,其硬件層能兼容不同架構,軟件層則提供標準化功能模塊和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用開發環境。 研祥智能(02308)的其他產品:諸如平臺主板、國產化整機、高性能嵌入式工控機等,可應用於電力、軍工、鐵路、自動化等不同領域。 策略: 股價自3月底約0.9元起步,截至上周收市2.36元,升幅逾1.6倍。進取的投資者可考慮現價買入,初步看3元,止蝕位定於2.1元。 比亞迪 全面受惠新能源汽車發展 業務: 主業為二次充電電池及新能源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以及包含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 優勢: 1. 食盡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信部上周公布,4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市場較3月有所下降,產量同比增速回落,銷量同比略降。今年首四個月汽車產銷增速繼續趨緩,不過,另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顯示,4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060輛,同比增1.5倍。今年首四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44萬輛,同比增近3倍。由此看來,新能源汽車仍是內地汽車業的增長引擎。此外,據齊魯證券研報稱,今年比亞迪(01211)將建成全球最大的10GWh(吉瓦時)產能的動力電池工廠,全年產量將達5GWh,將為今年6.5萬輛以上新能源車銷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強烈看好公司在動力電池的絕對領先優勢帶來的業績增長。該行續指出,如市場需求旺盛,公司將在2016至2020年仍會每年以4至6GWh產能擴展以應對下遊需求,並預計公司全年新能源汽車貢獻25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收入,約為去年3倍。 2. 把握“走出去”機遇:據內媒早前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團出訪南美四國,隨同李克強一同出訪的重量級中國企業包括比亞迪。此外,據上海《新聞晨報》上周報道,比亞迪與巴西最大巴士車身制造商馬可波羅正式簽約,雙方將在純電動校巴領域展開戰略性合作,據了解,比亞迪主要提供純電動巴士底盤及動力電池,而馬可波羅主要負責巴士車身設計及制造。這標誌著比亞迪新能源巴士正式進軍巴西校園公共交通市場。另據《中新社》報道,比亞迪巴西公司總經理李鐵表示,公司的環保電動大巴在巴西市場受到追捧,在當地投資建立的電動大巴工廠將於今年7月正式開工,首臺大巴預計今年底下線,年產500至1,000臺。由此看來,比亞迪在“走出去”的國策上受惠。 策略: 比亞迪上周升破由09年所創的上市高位88.4元展開的下降軌阻力,下一個較強的阻力位已是重要心理關口80元。戰友可以開市價買入,博今年內上試80元,跌破近月整固區支持45元水平宜先行止蝕。 金風 具產業一條龍優勢 業務: 集團為全球最大的風機制造商之一及領先的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集團主要致力於三大業務板塊,包括風機制造、風電服務及風電場投資、開發與銷售。 優勢: 1. 具品牌優勢:2014年,金風科技(02208)出口223MW,占內風機出口總量的60%;截至2014年底,在風電機組制造商中,金風科技出口量最大,超過850MW,占總出口量的48.4%;金風科技獲南非120MW機組定單;同時,金風科技在中亞、南亞及東南亞等一帶一路重要區域內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金風科技在巴基斯坦50MW風電項目已經並網發電。 2. 產業一條龍:金風科技旗下擁有融資租賃、機組制造、風電場營運及風電場服務等多項業務,可以打造風電融資到營運再到服務的一體化能源互聯網平臺;金風科技總裝機數量超過了17,600臺,萬臺風電機組為能源互聯網提供大數據支撐;金風科技超過1500MW風電場,規模較大,產業一條龍服務更具優勢。 3. 業績理想:公司首季純利升390%至2.5億元人民幣,業績表現相當強勁,主要由於風機銷售量和風電場發電收入增加,公司手頭定單12.6GW,其中待執行項目6.8GW,公司2014年新推出的2MW機組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公司手頭定單多,出貨量大,行業保持穩定增長,市場估計,2015至2016年內地新增風電裝機將保持在25GW的水平,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金風科技業績有望繼續穩定增長。金風科技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92至11.57億元,同比增長200%至250%。業績持續穩定增長,是金風科技最大的特點之一。 4. 接獲大定單:金風科技在第五批風電核準計劃中獲得的風電項目超過1GW,為金風科技旗下風電場項目的建設提供強大的項目儲備;第五批風電核準計劃中更多地方發電公司及民營企業參與,而具有品牌、技術及綜合服務平臺優勢的金風科技因此而受益。 策略: 該股近期在高位橫行整固,有待突破,參考摩根士丹利及瑞信目標價分別為23.56元及24元,可於18.4元買入,目標價為24元。 南車時代 制造2025兩大領域受惠者 業務: 主要業務為研究、開發、制造及銷售鐵路機車車輛變流器與控制系統以及其他車載電氣系統,並從事開發、制造及銷售城軌車輛電氣系統。 優勢: 1. 鐵路裝備續領先:南北車合並成中國中車,主要是為了應對“一帶一路” 和鐵路建設“走出去”,這兩者均是未來一段長時間內的主要投資主題,南車時代(03898)作為未來中車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可望從中受益,德銀估計,南車時代未來三年在鐵路板塊的市場占有率,將因此由目前的35%左右提升至65%。 公司首季業績理想,亦印證了其優勢持續,今年首季度收入為20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0.4%,純利升26.4%至4億元,毛利率由去年首季的35.1%升至38.1%。 2. 具研發優勢:南車時代自主研發的8吋IGBT芯片,生產線開始投產,部分產品進入實際運營測試階段,快將實現軌道交通領域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並可以此進軍發電、智慧電網、工業傳動、電動汽車等領域,令公司的業務更多元化,同時亦食正“中國制造裝備升級”的概念。 3. 開拓深海裝備領域:公司早前以1.3億英鎊收購英國專業海事裝備公司Specialist Machine Development(SMD),其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深海機器人生產商,主要從事海底遠端機器人操作、水下挖溝埋纜及海底采礦。成功收購SMD後,南車時代亦因此將業務從陸上拓展到海洋,進一步國際化及多元化,不但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亦有“海洋工程裝備”。 策略: 南車時代早前公布今年首季度業績後,已獲多間大行調升目標價,其中,大和予其目標價79元,德銀83.27元,花旗86元。 南車時代經過4月上旬一輪急升之後,近月來皆處於短線的調整期之中,但在目前大市氣氛良好的情況下,加上《中國制造2025》這一大型國策新近公布,後續的受惠將會陸續浮現。 公司上周收報65元,建議以現價買入,上望80元,跌穿60元止蝕。 中國南車 南北車合並成“中車”走出去 業務: 中國南車(01766)主要從事鐵路機車、客車、貨車、動車組及城軌車輛的研發、制造、銷售及翻新,以及其他軌道交通裝備專有技術延伸產業。公司將與中國北車(公司已宣布取消AH股的上市地位)重組合並,並易名為“中國中車”。 優勢: 1. 即將完成換股:中國南車上周公布,與中國北車的合並已進入換股實施階段,將由南車吸收合並北車,換股比例為1:1.1,即1股北車可換取1.1股南車股票。公司正積極辦理此次合並所涉及的A股股份換股相關手續。至於合並涉及的H股換股預計於本周二(26日)完成。 2. 更強財力接大單:法巴發表報告指出,合並主因在於避免南北車兩者之間的價格競爭,同時提升中國高鐵在全球的競爭力,合並後可提供更具彈性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增加中標海外定單的機會。該行指,中車將有更強的財政能力去接納大型定單。 3. 盈利持續上升:南車首季營業額增長25%,至233.9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同比增長27%至9.7億元;北車首季營業額增長19%至174.3億元,純利增長15%至10.1億元。合並後,盈利能力將更強勁。 4. 鐵路投資持續: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列出,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這意味著政府正大力支持基建,參考過去鐵路投資額度每年皆幾度上調,鐵路股隨時受惠投資加碼,加上今年第三季將公布“十三五”規劃,料可成為該類股份催化劑。 5. 有意“走出去”買同業:據《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南北車合並後,有意收購跨國運輸設備制造商龐巴迪旗下的鐵路業務控股權,但目前仍須等待合並完成及平穩交接後,才會有進一步談判。南車發言人表示,未有得知有關消息。 策略: 券商中銀國際、瑞信、匯豐,分別給予南車21.71、18及15.9元的目標價;其中,瑞信指公司具海外業務增長前景及有機會和良好的全球合作夥伴結盟。 中國南車停牌前報15元,建議待複牌後,積極作吸納考慮。 (投資理財周刊 香港經濟日報) |
無論是港股、美股,做空者一手制造的暴跌不在少數。 (東方IC/圖)
無縫的蛋蒼蠅不會叮,但是蒼蠅能不能在有生之年把縫叮穿是另外一回事。
在漢能薄膜(HTF)暴跌一天之後,又一場斷崖式拋售,令一家業務涵蓋馬球會到紅酒的集團市值蒸發了逾160億美元。
2015年5月21日,高銀集團(Goldin) 的高銀地產和高銀金融上演“慘劇”,兩股盤中出現60%跌幅。在公司否認運營出問題後,市場猜測主要集中在漢能拖累了高銀系:根據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今年2月,漢能薄膜發電曾委任高銀融資為其獨立財務顧問,負責漢能與母公司一宗有關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供應協議,事屬關聯交易。高銀融資是高銀證券旗下機構,專為企業客戶提供財務顧問服務。
如此驚險行情,對內地投資者堪稱“風險教育”,在港股投資者眼里,則稀松平常,“玩的就是心跳”。歷史上,一天之內千億市值灰飛煙滅的情形簡直時有發生。
5月18日,主營印刷電路板的恩達集團控股(01480.HK)股價從開盤的30.1元飆升至102元,然後又急速跳水,以17元收尾,才堪稱過山車行情——9天之後,恩達已經只值四塊錢了。
如果說這些股票略顯陌生,那麽2014年12月18日,比亞迪股份(01211.HK)的股價一天內毫無緣由地急泄44%更讓人瞠目結舌。詭異的暴跌使市場傳言四起:王傳福被捕,電動車被禁,甚至頁巖氣技術有了歷史性突破等謠傳都冒了出來,連巴菲特都緊急出來辟謠說自己沒有減持比亞迪的股票。不過究竟是為什麽,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準確說法。
作為一個成熟的交易市場,港股有大量的做空手段,令投資者在其中淘金,包括:借劵賣空、權證(交易所發行的金融產品)、渦輪(投行發行的金融產品)。
在這一次漢能的暴跌中,根據《福布斯》雜誌的披露,Dialectic Capital(辯證資本)和Lakewood Capital(伍德資本)堪稱最大贏家,而早在幾月前做空漢能的加拿大基金BHP International Markets Ltd更是撿回了一條命。至於這場暴跌他們有沒有參與,外界不得而知。
事實上,無論是港股,還是美股,做空者一手制造的暴跌不在少數,最知名的就是渾水和香櫞,兩家在美國的做空公司,以兇猛狙擊中概股一舉成名。
這兩家做空公司曾經依靠揭露綠諾科技、東南融通、中國高速等幾家的業績假造而直接導致其股價暴跌至摘牌,嘉漢林業更是股價狂瀉85%至破產。從他們每次都先賣出,再低價接回的套路來看,這些做空機構可謂收獲頗豐。但是對巨頭的進攻往往是得手一天,隨後股價就會因為管理層的有效應對迅速恢複。
例如,2011年的時候,分眾傳媒和奇虎360分別遭到渾水和香櫞的狙擊,兩家做空機構聲稱前者虛構了LED屏的數量,後者虛構了自己的流量和遊戲收入,果然,當天就使其股價下跌三成。
更狠的是OLP Global值美國證劵交易委員會調查新東方之際發布的報告,提出新東方旗下的教育機構多為加盟店而非宣傳的直營店——這大大降低了其機構質量,而且因為複雜的VIE結構,導致旗下的眾多資產不能並入財報,新東方股價兩天即腰斬。
要知道,股價下跌對公司經營的傷害極大,資產越重的行業,越為明顯,因為股價下跌直接影響公司的融資和償債能力,公司債務人會要求增加抵押品、提高債務等級或者提高債務成本。一些以公司股票作為抵押的債務甚至會被要求提前清償,這對高負債行業是滅頂之災。
這些公司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新東方由俞敏洪出面澄清報告的不實之處,奇虎則在反擊香櫞對廣告點擊模式誤區的同時公布了極佳的業績,分眾傳媒則在指出渾水統計的屏幕口徑有很大偏差的同時宣布了一千一百萬美元的回購計劃,應對及時使得股價漸漸收複失地。
但香櫞也顯示出其不依不饒的一面,七次發表關於奇虎的負面報告,引得李開
複憤而發布《中國概念股做空者打假還是造假?》一文向美國香櫞公司宣戰,隨即引發了他與香櫞之間長達兩個月的口水戰。到了後來,李開複甚至聯合奇虎360等在做空中損失巨大的企業將香櫞推向了美國法庭的被告席。
後來,香櫞發布了一份名為“恒大地產資不抵債,資金缺口高達710億元人民幣”的報告,引發恒大股價跳水,直接引起香港證監會對香櫞高管的調查,認為其虛構數據,制造恐慌牟利的行為已經觸犯法律。
當然,這麽多次做空,偶爾觸及法律高壓線,跟次次賺得盆滿缽滿比起來好像也不算什麽。那麽這些資本市場上的禿鷲鬣狗就永遠沒有栽跟頭的時候嗎?
也並非如此,要知道,做空的原理是先在高價時借入股票賣出,在打壓股價後再低價接回還劵賺取差價,那麽一旦股價沒有應聲下跌,就會損失借券成本。如果股票流動性又處於不好的時候,就會產生“紮空”行情,即做空者需要補回股票時,一買就漲,但是卻必須不斷地買入以還劵,從而把股價推升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2002年前後,對沖基金潘興廣場掌門人Bill Ackman開始指控保健品廠商康寶萊在中國非法經營,加盟收入遠高於產品銷售,實為傳銷騙局,並重倉數十億美元做空康寶萊。“我將追查康寶萊直到世界盡頭。”他說。
不料索羅斯入股康寶萊,加上康寶萊反過來指責Ackman操縱輿論影響股價,反讓證監會啟動對Ackman的調查。雪上加霜的是,因為市場對Ackman回補股票有了預期,所以故意擡高股價等Ackman來接盤,Ackman做空康寶萊的成本在45美元左右,不到兩年時間股價已經達到了80美元,讓Ackman掌管的基金折價將近四個點。不過Ackman是幸運的,在一連串的風波後,康寶萊的股價已經重新回到了30到40美元的區間,也因為Ackman是聰明的——他沒有把全部的籌碼都押在康寶萊身上,因此他能撐到盈利的那一天。
相比之下,身家近百億美金的德國大亨默克勒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在商業帝國遭受重創之時,他決定豪賭一把,在大眾汽車不景氣之時,重倉賣空大眾汽車。孰料大眾汽車旋即被保時捷收購,大量的做空者見狀趕快補回大眾汽車的股票,空頭之間相互踩踏,導致大眾汽車的股票從兩百歐元升到了一千多歐元,默克勒損失慘重,於74歲之際撞火車自殺。
無縫的蛋蒼蠅不會叮,高銀、恩華和漢能確實都存在控股過於集中,利潤和凈資產比例詭異,關聯交易重重等問題,但是蒼蠅能不能在有生之年把縫叮穿是另外一回事。
香櫞七次做空奇虎360無果,落下一通集體訴訟。
之前南方周末報道過的國內做空的先行者止觀投資向社會融券一千萬股用於做空如意集團(000626.SZ)。而如今如意集團的股價已經是它公開做空時的230%,而還券期只剩下一半,讓人不由得為這家機構接下來的命運捏一把汗。
本次暴跌的漢能薄膜本來也是一座空頭墳墓,之前BHP在4元以下的價位已經悉數砸光了手上的12億股籌碼,奈何接盤俠洶湧不斷,硬生生把股價擡到了9塊錢,在漢能流通股稀少的現實中,BHP要買回這些籌碼,可能會把股價推到20元的地步,如今看到漢能暴跌,BHP會不會松了一口氣呢,還是說,他早就知道了暴跌的結果?
微商代理已經成為各種招聘會上的熱門需求,這種宣稱玩玩手機就能發大財的“職業”吸引了越來越多人。 (CFP/圖)
在微商的利益鏈條上,最賺錢的就是大BOSS和大咖代理們。為了招收層層代理,他們常常請明星代言,而召開盛大豪華的發布會則是必不可少的法寶。
與任何一種傳統的商業結構不同,微商以每個參與者的朋友圈為中心點,發散出層層代理。每個人既是上一個朋友圈的下家,又是下一個朋友圈的上家,不同人的圈子甚至還有交叉。
因此,微商是一種類金字塔,又互相交錯的網狀結構。在朋友圈這個晾曬私生活的半公共平臺上,商業信息轉發、分享,沿著人際關系的曲線呈癌裂變式傳遞。
在微商這根利益鏈條上,究竟有哪些角色?他們分別承擔著什麽功能,獲得怎樣的收益?
這些生產與銷售的資質,包括代工廠生產的面膜本身,在淘寶上都可以花錢買到。
生產商,是這根鏈條的起源,但在微商生意的現實中卻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一個環節。
在全國化妝品生產重鎮——廣州白雲區城郊結合部村鎮里,藏著大大小小的日化工廠,許多微商產品其實就是在這里生產的。
白雲區太和鎮永興村第八經濟社的植一堂,便是微商ZUZU面膜的代工廠。
永興村有十九個經濟社,整個村子在迅猛地城市化。沿路都是正在施工的房子,砂石磚塊等建築材料堆滿人行道。植一堂在ZUZU面膜標的地址是陳太路自編12號,但在工廠外面並沒有任何招牌標示。
據植一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權能介紹,ZUZU面膜是他們工廠代工生產的,他們無權銷售。他們自己的主打品牌,則正在主推無矽油的洗發水。
這樣的現實,與中國本土日化行業二十多年來的發展特點有關:生產廠家大部分是代工廠,很少自己直接做銷售和市場。一般是一個公司作出一個品牌,尋找生產廠家生產,再由自己的銷售隊伍推向市場。
微商沿襲了這種行業習慣。
“面膜技術含量不高,一般品牌商來談,就是準備出多少成本,一盒要裝多少片,要一個什麽樣的包裝,什麽樣的效果比如美白還是補水,不會特別談到配方。”一位從事日化生產二十余年的行業內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一盒在朋友圈賣一百多塊的面膜,成本連包裝不過十幾塊。
2014年微商面膜火起來後,帶活了廣州一批中小化妝品代工廠。這是因為,微商的特點就是快。因為微商主要靠發展代理,產品大多囤在代理商手里,一個產品做起來快,死掉也快,就要求產品跟進的速度、停掉的速度都要快。因此,微商品牌大多選擇這些中小生產企業合作。
一家為微商供貨的廠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從去年10月份開始供貨,每天要出貨500件,但這個廠子每天的產量只有300多件,供不應求,足見微商生意的火爆。
不過,這種行業習慣也帶來很多隱患。
微商知名企業思埠集團創始人吳召國也承認:大部分的微商品牌,沒有研發不管質量完全交由上遊代工廠做,只管渠道。
在2015年4月媒體曝光了朋友圈面膜添加激素等違禁物後,微商的面膜生意受到嚴重打擊。
一位專門給日化生產企業提供生產原料的材料供應商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微商賣的,大多是線下從來沒有的全新品牌,要想打開銷路,只有靠功效打口碑,添加激素等確實能讓一個產品的功效立竿見影,因此微商圈的面膜有問題的就會比較多。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化妝品上市前必須有的資質證明包括,生產企業必須有衛生部門發的生產許可證;銷售部門必須有產品的衛生檢測報告和質量檢測報告。
這一規定,在大型超市、美妝連鎖等實體渠道,要求的相對嚴格,產品要鋪貨就必須要出具相應的材料。
但在朋友圈賣的面膜,因為監管、法律均處於模糊狀態,很多商家並沒有相應的資質——實際上,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這些資質,包括代工廠生產的面膜本身,在淘寶上也都可以花錢買到。也就是說,微商在做渠道之前的所有要求,淘寶都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業內戲稱為“微信出品,淘寶制造”。
微商面膜被媒體曝光後,為了取得下級代理和消費者的信任,一些微商品牌開始做檢測,並將檢測報告在朋友圈刷屏。
南方周末記者隨機聯系了兩個為微商品牌出具檢測報告的檢測機構。華測檢測負責化妝品檢測的工作人員曾敏稱,現在微商的單子很多,一天就有兩三百個。如果檢測是為了走市場,而且是在網上賣,“就做常規8項就行了”。如果貨品要鋪到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就要做全檢”,因為實體店要求更嚴格一些。
其所稱的常規8項,收費為每個產品600元,只要把產品樣品快遞過去,QQ填單申請,一般5到7個工作日就可以出結果。面對南方周末記者“檢測是不是好通過”的疑問,對方稱,“一般樣品如果不被微生物汙染,都能通過,跟工廠說一下這批送檢的註意點就好了”。
依靠這種屌絲逆襲的創富神話,大咖們一層層擴充著自己的代理隊伍。
每個在朋友圈里賣得很火的面膜或者洗發水,在層層代理背後,都有一個大boss——真正擁有這個產品的品牌商。
正是這些人,最早推動了微商的出現和發展。行業內公認最早將面膜推到朋友圈的,一個是俏十歲的武斌,一個是思埠的吳召國。
2014年9月,廣州美博會上,吳召國第一次公開說,靠在微信朋友圈賣面膜,剛成立的思埠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五六個億的收入。
這個數字震驚了行業——一個即便在行業內深耕了數年的品牌,一年能做到上億已經是不錯的成績。
思埠的財富神話,刺激了一大批微商品牌的出現。這些品牌商找到代工廠生產產品,再找微商團隊或者是自己招收代理,獲得高額利潤。
據吳召國介紹,在2014年初期左右,微信上面是三無產品橫行,那段時間不需要產品有知名度,是否超標也沒人在意,只要你刷屏,就有人購買。
隨著微商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微商代理團隊,漸漸成為微商生態圈的核心。
最早進入微商圈成為代理,不僅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往往目前已成為團隊大咖。這些人大多是本來就有一定粉絲基礎的網絡紅人,或者是有一定客戶基礎的淘寶商家轉型而來。
做起了微商圈熱品東方神皂的cbb團隊創始人初瑞雪,本來在淘寶經營5個服裝店,後來在唱吧、yy唱歌,成為網絡紅人,擁有十幾萬的粉絲。她每天打扮得美美的在網絡空間唱歌,每天穿的衣服、用什麽化妝品都成為粉絲關註的焦點。
梳理初瑞雪的個人微博,可以發現她做微商的路徑:最初只是做銷售,在微信分享自己用的產品,但從2014年4月份左右開始轉為招代理,其龐大的粉絲群成為她最初的買家和代理來源。
從此以後,初瑞雪本人便成了一個神話——一個靠做微商,奮鬥不息,底層創業,如今財富千萬,開跑車住豪宅的成功大咖。
依靠這種屌絲逆襲的創富神話,大咖們一層層擴充著自己的代理隊伍。
短妞妞是cbb團隊的核心成員,屬於“賺到了錢的少數人”。最初她滿臉痤瘡,但據說用了所代理的面膜之後,皮膚變得白凈起來,她因此成為cbb老大初瑞雪最早的宣傳工具,在初瑞雪微博中,常看到她使用產品前和使用後的對比圖。
2015年的cbb新品發布會上,短妞妞及其所組建的團隊成為了大力表揚對象,作為cbb團隊官方合作夥伴,她的朋友圈主要是推薦各級代理。
有趣的是,在這個基於虛擬網絡的微商生態系統里,有時候上下家之間也得互相提防著。
微商之間的交易,一般是下級代理先通過微信打款過去,第二天上家就會把貨發出來。但假貨、交了錢不發貨等問題免不了發生,而線下商業世界中常見的串貨、亂價也時常引發糾紛。為了維護秩序,一些團隊甚至向低級別代理收取級別不等的保證金。
在這個生態鏈的最底層,也就是小白代理們,拿貨價最高,也承擔著貨賣不出去砸在手里的全部風險。再招更下層的代理,往往成為他們的選擇。
打廣告、請明星代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既能贏得新代理信任,也能吸引消費者。
在這條產業鏈的外圍,還有一系列為微商崛起造勢助力的角色。
廣告、明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過了最初售賣三無產品的階段,微商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塑造品牌的發展階段。打廣告、請明星代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既能贏得新代理信任,也能贏得消費者追捧。
因此,但凡有一定實力的微商品牌,都要請各路明星代言、試用。某皂宣稱請來了範冰冰,某膜請來了楊恭如,實力尚欠的就請來了超女偶像。
一些更不知名的小明星和模特團,則定期擺拍產品的試用美圖和效果圖,再由廠家統一發送給代理,由其層層複制轉發。
吳召國稱,微商的商品,賣出去的唯一方法就是請明星做廣告做宣傳,為此思埠2014年在廣告上砸了3個億,陸續請了楊恭如、秦嵐、袁姍姍以及林心如作為代言人。後來又花了2500萬中標了2015年春晚黃金招標廣告,露了15秒鐘。
一些微商產品也打著明星的擦邊球進行推廣。例如,一款瓶身上打著李東田logo,有李東田簽名的洗發水,商標名為炫愛,正在朋友圈熱招代理——自從媒體對面膜質量曝光影響了面膜的銷路後,洗發水成了微商圈另一熱賣品類。
東田炫愛的代理們在“招商”時,均拿李東田做招牌,這套零售價168元的洗護套裝,宣稱李東田以私人名義參與研發,和chanel香水同一個香型,瓶身由阿瑪尼品牌設計師參與設計。
而李東田的新浪微博,卻在4月4日發布了一則沒有明確指向的聲明,稱目前網絡和市場上任何其它產品均與東田造型公司無關。
該產品的品牌持有者王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李東田是炫愛研究院的名譽院長,雙方經人牽線簽有合作協議。南方周末記者向東田造型副總裁陳巖核實,其稱,李東田和許多國際品牌有類似的合作,但是和炫愛“沒有正式的簽約和代言”。
這些明星廣告,成為代理們一層層再招代理時最好用的招數,“你看,你還不相信麽?”
當產品質量被曝光、質疑或遇到信任危機的時候,狠砸廣告也是微商的常用手法。
吳召國稱,2014年曝光黛萊美,我們沒有解釋,直接2000萬冠名東方衛視的跨年演唱會。一切煙消雲散,謠言不攻自破。過了一星期,又說我們產品被公安局查封,我們沒有解釋,用1000萬冠名央視的網絡春晚。我們第三次又被曝光,什麽也沒說,直接冠名央視3·15消費者晚會。過了十幾天,央視報了我們的產品來自小作坊,我們就火了,直接在5月1日到美國時報廣場連打三天廣告。
發布會只面向代理開放,每個參會者至少要進十箱面膜,進價共45000元。
對微商進行培訓是整個鏈條上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些培訓最早由品牌商完成。最初依賴的工具就是微信群,後來代理越來越多,改用具備在線直播能力和容量強大的YY聊天室。這也是草根網紅,80、90後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軟件,氣質與微商非常搭調。
2015年4月29日晚8:00,南方周末記者進入一個面膜產品的一堂產品培訓課程,開始後不到十分鐘,同時在線人數就已經達到12033人。
在每一個微商代理小團隊,上家經常會給下家開課,內容無非是吸人大法與發圈指南。
一位2014年開始做微商的總代理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現在時代不一樣了,2013年的時候有貨就能賣出去,“現在做就要教你下家,這樣下家才對你的黏性更強”。
隨著微商規模的擴充,越來越多沒有任何銷售經驗的小白進入代理隊伍,加上賣不出貨囤在手上的人也越來越多,培訓業務竟然漸漸長成了一個單獨的分支,越來越多的“微商大咖”做起了專業培訓的生意。
他們活躍在各大微商論壇,拿出場費,積攢名氣,再開班授課。南方周末記者隨手搜索,就可以檢索到大量微商培訓號,培訓費800元左右,號稱包教包會,解決囤貨煩惱。
開發布會也是微商培訓代理、籠絡人心的另一個慣用手法。
思埠的吳召國,將2014年的公司年會開到了人民大會堂,還派人拍了一段從家鄉到人民大會堂“有多遠”的15分鐘微電影。年會召開後,代理們激動奔走相告,年會的圖片刷爆了朋友圈。
2015年5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參加了另一個微商圈知名團隊cbb在廣州長隆酒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產品發布會,主要的參加者都是其內部代理,能容納數千人的會場目測都是滿座。與會者多是頭戴皇冠,身穿晚禮服出場,場面盛大。
團隊老大——被代理們稱為雪大的初瑞雪,排場堪比明星,有至少六個黑西裝戴墨鏡的平頭保鏢護送。穿著超過10cm高跟鞋的初瑞雪,上下臺階都會有一個保鏢攙扶,扶完後保鏢就統一蹲伏在側。
晚會主要內容就是頒各種獎,發布新產品,間或穿插明星表演。有一個獎叫“女皇獎”,專門頒發給長得漂亮又會曬產品圖的美女。
有趣的是,初瑞雪甚至記錯了她身邊那位頂級代理的團隊名字。
會務官方客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發布會只面向代理開放,每個參會者至少要進十箱面膜,進價共45000元。
(統計局網站截圖/圖)
6月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制造業小幅擴張。
該指數高於50%表明制造業活動擴張,低於50%表明制造業活動萎縮。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7%,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連續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50.4%,連續兩個月回升,年內首次升至臨界點以上;小型企業PMI為47.9%,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繼續處於收縮區間。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繼續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增速加快,市場需求持續擴張;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意味著制造業企業用工量、生產用原材料庫存繼續減少。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5月份,制造業PMI雖然小幅擴張,但歷史看,仍屬於較低水平,我國制造業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調查結果顯示資金緊張、市場需求不足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仍是目前困擾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此外,小型企業PMI為47.9%,今年以來始終在46.0%—49.0%區間波動,持續處於收縮區間,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依然較大。
匯豐中國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小幅上升至49.2%,符合預期,略高於初值49.1%,但仍連續3月處於榮枯線下。此前4月終值為48.9%,3月終值為49.9%。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制造業擴張乏力,加之融資條件緊張,寬松政策力度有待加強。預計未來數周內或有50基點降準。
微商代理已經成為各種招聘會上的熱門需求,這種宣稱玩玩手機就能發大財的“職業”吸引了越來越多人。 (CFP/圖)
在微商的利益鏈條上,最賺錢的就是大BOSS和大咖代理們。為了招收層層代理,他們常常請明星代言,而召開盛大豪華的發布會則是必不可少的法寶。
與任何一種傳統的商業結構不同,微商以每個參與者的朋友圈為中心點,發散出層層代理。每個人既是上一個朋友圈的下家,又是下一個朋友圈的上家,不同人的圈子甚至還有交叉。
因此,微商是一種類金字塔,又互相交錯的網狀結構。在朋友圈這個晾曬私生活的半公共平臺上,商業信息轉發、分享,沿著人際關系的曲線呈癌裂變式傳遞。
在微商這根利益鏈條上,究竟有哪些角色?他們分別承擔著什麽功能,獲得怎樣的收益?
這些生產與銷售的資質,包括代工廠生產的面膜本身,在淘寶上都可以花錢買到。
生產商,是這根鏈條的起源,但在微商生意的現實中卻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一個環節。
在全國化妝品生產重鎮——廣州白雲區城郊結合部村鎮里,藏著大大小小的日化工廠,許多微商產品其實就是在這里生產的。
白雲區太和鎮永興村第八經濟社的植一堂,便是微商ZUZU面膜的代工廠。
永興村有十九個經濟社,整個村子在迅猛地城市化。沿路都是正在施工的房子,砂石磚塊等建築材料堆滿人行道。植一堂在ZUZU面膜標的地址是陳太路自編12號,但在工廠外面並沒有任何招牌標示。
據植一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權能介紹,ZUZU面膜是他們工廠代工生產的,他們無權銷售。他們自己的主打品牌,則正在主推無矽油的洗發水。
這樣的現實,與中國本土日化行業二十多年來的發展特點有關:生產廠家大部分是代工廠,很少自己直接做銷售和市場。一般是一個公司作出一個品牌,尋找生產廠家生產,再由自己的銷售隊伍推向市場。
微商沿襲了這種行業習慣。
“面膜技術含量不高,一般品牌商來談,就是準備出多少成本,一盒要裝多少片,要一個什麽樣的包裝,什麽樣的效果比如美白還是補水,不會特別談到配方。”一位從事日化生產二十余年的行業內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一盒在朋友圈賣一百多塊的面膜,成本連包裝不過十幾塊。
2014年微商面膜火起來後,帶活了廣州一批中小化妝品代工廠。這是因為,微商的特點就是快。因為微商主要靠發展代理,產品大多囤在代理商手里,一個產品做起來快,死掉也快,就要求產品跟進的速度、停掉的速度都要快。因此,微商品牌大多選擇這些中小生產企業合作。
一家為微商供貨的廠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從去年10月份開始供貨,每天要出貨500件,但這個廠子每天的產量只有300多件,供不應求,足見微商生意的火爆。
不過,這種行業習慣也帶來很多隱患。
微商知名企業思埠集團創始人吳召國也承認:大部分的微商品牌,沒有研發不管質量完全交由上遊代工廠做,只管渠道。
在2015年4月媒體曝光了朋友圈面膜添加激素等違禁物後,微商的面膜生意受到嚴重打擊。
一位專門給日化生產企業提供生產原料的材料供應商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微商賣的,大多是線下從來沒有的全新品牌,要想打開銷路,只有靠功效打口碑,添加激素等確實能讓一個產品的功效立竿見影,因此微商圈的面膜有問題的就會比較多。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化妝品上市前必須有的資質證明包括,生產企業必須有衛生部門發的生產許可證;銷售部門必須有產品的衛生檢測報告和質量檢測報告。
這一規定,在大型超市、美妝連鎖等實體渠道,要求的相對嚴格,產品要鋪貨就必須要出具相應的材料。
但在朋友圈賣的面膜,因為監管、法律均處於模糊狀態,很多商家並沒有相應的資質——實際上,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這些資質,包括代工廠生產的面膜本身,在淘寶上也都可以花錢買到。也就是說,微商在做渠道之前的所有要求,淘寶都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業內戲稱為“微信出品,淘寶制造”。
微商面膜被媒體曝光後,為了取得下級代理和消費者的信任,一些微商品牌開始做檢測,並將檢測報告在朋友圈刷屏。
南方周末記者隨機聯系了兩個為微商品牌出具檢測報告的檢測機構。華測檢測負責化妝品檢測的工作人員曾敏稱,現在微商的單子很多,一天就有兩三百個。如果檢測是為了走市場,而且是在網上賣,“就做常規8項就行了”。如果貨品要鋪到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就要做全檢”,因為實體店要求更嚴格一些。
其所稱的常規8項,收費為每個產品600元,只要把產品樣品快遞過去,QQ填單申請,一般5到7個工作日就可以出結果。面對南方周末記者“檢測是不是好通過”的疑問,對方稱,“一般樣品如果不被微生物汙染,都能通過,跟工廠說一下這批送檢的註意點就好了”。
依靠這種屌絲逆襲的創富神話,大咖們一層層擴充著自己的代理隊伍。
每個在朋友圈里賣得很火的面膜或者洗發水,在層層代理背後,都有一個大boss——真正擁有這個產品的品牌商。
正是這些人,最早推動了微商的出現和發展。行業內公認最早將面膜推到朋友圈的,一個是俏十歲的武斌,一個是思埠的吳召國。
2014年9月,廣州美博會上,吳召國第一次公開說,靠在微信朋友圈賣面膜,剛成立的思埠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五六個億的收入。
這個數字震驚了行業——一個即便在行業內深耕了數年的品牌,一年能做到上億已經是不錯的成績。
思埠的財富神話,刺激了一大批微商品牌的出現。這些品牌商找到代工廠生產產品,再找微商團隊或者是自己招收代理,獲得高額利潤。
據吳召國介紹,在2014年初期左右,微信上面是三無產品橫行,那段時間不需要產品有知名度,是否超標也沒人在意,只要你刷屏,就有人購買。
隨著微商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微商代理團隊,漸漸成為微商生態圈的核心。
最早進入微商圈成為代理,不僅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往往目前已成為團隊大咖。這些人大多是本來就有一定粉絲基礎的網絡紅人,或者是有一定客戶基礎的淘寶商家轉型而來。
做起了微商圈熱品東方神皂的cbb團隊創始人初瑞雪,本來在淘寶經營5個服裝店,後來在唱吧、yy唱歌,成為網絡紅人,擁有十幾萬的粉絲。她每天打扮得美美的在網絡空間唱歌,每天穿的衣服、用什麽化妝品都成為粉絲關註的焦點。
梳理初瑞雪的個人微博,可以發現她做微商的路徑:最初只是做銷售,在微信分享自己用的產品,但從2014年4月份左右開始轉為招代理,其龐大的粉絲群成為她最初的買家和代理來源。
從此以後,初瑞雪本人便成了一個神話——一個靠做微商,奮鬥不息,底層創業,如今財富千萬,開跑車住豪宅的成功大咖。
依靠這種屌絲逆襲的創富神話,大咖們一層層擴充著自己的代理隊伍。
短妞妞是cbb團隊的核心成員,屬於“賺到了錢的少數人”。最初她滿臉痤瘡,但據說用了所代理的面膜之後,皮膚變得白凈起來,她因此成為cbb老大初瑞雪最早的宣傳工具,在初瑞雪微博中,常看到她使用產品前和使用後的對比圖。
2015年的cbb新品發布會上,短妞妞及其所組建的團隊成為了大力表揚對象,作為cbb團隊官方合作夥伴,她的朋友圈主要是推薦各級代理。
有趣的是,在這個基於虛擬網絡的微商生態系統里,有時候上下家之間也得互相提防著。
微商之間的交易,一般是下級代理先通過微信打款過去,第二天上家就會把貨發出來。但假貨、交了錢不發貨等問題免不了發生,而線下商業世界中常見的串貨、亂價也時常引發糾紛。為了維護秩序,一些團隊甚至向低級別代理收取級別不等的保證金。
在這個生態鏈的最底層,也就是小白代理們,拿貨價最高,也承擔著貨賣不出去砸在手里的全部風險。再招更下層的代理,往往成為他們的選擇。
打廣告、請明星代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既能贏得新代理信任,也能吸引消費者。
在這條產業鏈的外圍,還有一系列為微商崛起造勢助力的角色。
廣告、明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過了最初售賣三無產品的階段,微商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塑造品牌的發展階段。打廣告、請明星代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既能贏得新代理信任,也能贏得消費者追捧。
因此,但凡有一定實力的微商品牌,都要請各路明星代言、試用。某皂宣稱請來了範冰冰,某膜請來了楊恭如,實力尚欠的就請來了超女偶像。
一些更不知名的小明星和模特團,則定期擺拍產品的試用美圖和效果圖,再由廠家統一發送給代理,由其層層複制轉發。
吳召國稱,微商的商品,賣出去的唯一方法就是請明星做廣告做宣傳,為此思埠2014年在廣告上砸了3個億,陸續請了楊恭如、秦嵐、袁姍姍以及林心如作為代言人。後來又花了2500萬中標了2015年春晚黃金招標廣告,露了15秒鐘。
一些微商產品也打著明星的擦邊球進行推廣。例如,一款瓶身上打著李東田logo,有李東田簽名的洗發水,商標名為炫愛,正在朋友圈熱招代理——自從媒體對面膜質量曝光影響了面膜的銷路後,洗發水成了微商圈另一熱賣品類。
東田炫愛的代理們在“招商”時,均拿李東田做招牌,這套零售價168元的洗護套裝,宣稱李東田以私人名義參與研發,和chanel香水同一個香型,瓶身由阿瑪尼品牌設計師參與設計。
而李東田的新浪微博,卻在4月4日發布了一則沒有明確指向的聲明,稱目前網絡和市場上任何其它產品均與東田造型公司無關。
該產品的品牌持有者王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李東田是炫愛研究院的名譽院長,雙方經人牽線簽有合作協議。南方周末記者向東田造型副總裁陳巖核實,其稱,李東田和許多國際品牌有類似的合作,但是和炫愛“沒有正式的簽約和代言”。
這些明星廣告,成為代理們一層層再招代理時最好用的招數,“你看,你還不相信麽?”
當產品質量被曝光、質疑或遇到信任危機的時候,狠砸廣告也是微商的常用手法。
吳召國稱,2014年曝光黛萊美,我們沒有解釋,直接2000萬冠名東方衛視的跨年演唱會。一切煙消雲散,謠言不攻自破。過了一星期,又說我們產品被公安局查封,我們沒有解釋,用1000萬冠名央視的網絡春晚。我們第三次又被曝光,什麽也沒說,直接冠名央視3·15消費者晚會。過了十幾天,央視報了我們的產品來自小作坊,我們就火了,直接在5月1日到美國時報廣場連打三天廣告。
發布會只面向代理開放,每個參會者至少要進十箱面膜,進價共45000元。
對微商進行培訓是整個鏈條上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些培訓最早由品牌商完成。最初依賴的工具就是微信群,後來代理越來越多,改用具備在線直播能力和容量強大的YY聊天室。這也是草根網紅,80、90後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軟件,氣質與微商非常搭調。
2015年4月29日晚8:00,南方周末記者進入一個面膜產品的一堂產品培訓課程,開始後不到十分鐘,同時在線人數就已經達到12033人。
在每一個微商代理小團隊,上家經常會給下家開課,內容無非是吸人大法與發圈指南。
一位2014年開始做微商的總代理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現在時代不一樣了,2013年的時候有貨就能賣出去,“現在做就要教你下家,這樣下家才對你的黏性更強”。
隨著微商規模的擴充,越來越多沒有任何銷售經驗的小白進入代理隊伍,加上賣不出貨囤在手上的人也越來越多,培訓業務竟然漸漸長成了一個單獨的分支,越來越多的“微商大咖”做起了專業培訓的生意。
他們活躍在各大微商論壇,拿出場費,積攢名氣,再開班授課。南方周末記者隨手搜索,就可以檢索到大量微商培訓號,培訓費800元左右,號稱包教包會,解決囤貨煩惱。
開發布會也是微商培訓代理、籠絡人心的另一個慣用手法。
思埠的吳召國,將2014年的公司年會開到了人民大會堂,還派人拍了一段從家鄉到人民大會堂“有多遠”的15分鐘微電影。年會召開後,代理們激動奔走相告,年會的圖片刷爆了朋友圈。
2015年5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參加了另一個微商圈知名團隊cbb在廣州長隆酒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產品發布會,主要的參加者都是其內部代理,能容納數千人的會場目測都是滿座。與會者多是頭戴皇冠,身穿晚禮服出場,場面盛大。
團隊老大——被代理們稱為雪大的初瑞雪,排場堪比明星,有至少六個黑西裝戴墨鏡的平頭保鏢護送。穿著超過10cm高跟鞋的初瑞雪,上下臺階都會有一個保鏢攙扶,扶完後保鏢就統一蹲伏在側。
晚會主要內容就是頒各種獎,發布新產品,間或穿插明星表演。有一個獎叫“女皇獎”,專門頒發給長得漂亮又會曬產品圖的美女。
有趣的是,初瑞雪甚至記錯了她身邊那位頂級代理的團隊名字。
會務官方客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發布會只面向代理開放,每個參會者至少要進十箱面膜,進價共45000元。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75
来源:中国政府网 6月1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一家国企,一个部委,初看似不相关,实际上都与正在推进的“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 个月前,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就是李克强此次考察的关键词。这从在工信部召开的座谈会人出席人员名单就能看出。不仅有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工程院等11个部委的负责人,还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等15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 总理为何携如此“强大阵容”力推“中国制造2025”?记者从座谈会讲话中为您解读答案。 “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 “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6月15日
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了中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加快“再工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我国经济要顶
住下行压力,度过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期,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为我
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此次座谈会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有若干新提法,首先就是“国之重器”。李克强说,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 而在座谈会之前,李克强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时同样提到了这一说法。当时,他与6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视频连线,同员工互动交流。总理说,你们自主研发制造质量优、有竞争力的核电机组,是在铸“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之
所以将制造业称为“国之重器”,不仅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本身的地位有关,更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关。李克强表示:“金融危机引发世
界经济乏力,各国都在考虑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在搞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推进或者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中国制
造2025’,实际上是要转型升级,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跟中国‘智’造联系在一起” 一方面强调中国制造是“国之重器”,另一方面也不忘对中国制造提要求。此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提出了中国“智”造的概念,指出“中国制造2025”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 李克强表示,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
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要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要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
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巨大创造潜能,推动更多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总理说:“过去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传统的动能也在减弱。为什么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跟中国‘智’造联系到一起。智从哪里来?集众人之智。想要创新,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待,这一定要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除
此之外,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要接受消费者的选择和检验。总理说,个性化消费在中国正蓬勃兴起,产品将面临消费者更苛刻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他
甚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今年年初到达沃斯开会,发现人家的笔很好用,后来他特意问有关部门,中国制造的笔能不能做到书写这么流畅。李克强感叹说:
“中国制造业要经得起中国消费者的检验,现在不是搞计划经济时代,更不是短缺经济时代,现在是多元化的选择,所以中国制造一定要突破这个难题。” “我们完全可以用互联网+的形式,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是李克强总理今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两项全新的概念。在此次座谈会上,李克强强调,要打造智能发展新优势,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 “我们完全可以用互联网+的形式,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总理说。 “集众智者成大事!”李克强在15日的座谈会最后表示。他要求在座的各部门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造条件。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66
作者:焦一丁
行业观点:
1)转型PPP模式导致上半年新签合同下降,但经济下行压力有助基建行业下半年提速:政府虽然极力推进PPP模式在基建项目融资中的占比,但由于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较为落后,导致2015年上半年的招标情况并不理想,但下半年随着达到GDP目标的压力变大,流动性增大和PPP模式探索上的进展会加速基建项目的落实。我们认为基建行业整体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
2)“一带一路”任重道远,应关注“占比”多于“总量”:亚 投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基建需求,但同时往往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应的经济基础,项目落地的速度我 们认为并不乐观。同时由于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国内业务数量庞大,海外业务虽然增速远快于国内业务,但对总收入影响有限。因此,我们认为应将注意力放在海外业 务占比高的中小市值公司上。
3)工程机械行业2015年全年将持续低迷: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导致工程机械新增需求停滞,是导致公司上半年业绩惨淡的最主要因素。虽然上半年不乏“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磅催化剂,但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在缺少基本面支持的情况下,短期难以改善,与股价的背离将难以持续。
选股建议及投资主题:
1)“一带一路”短期带来的将是现有项目的加速:亚投行成立后,领导人每次出访都能签署一些意向性项目,成为短期股价的催化剂。但意向性协议从签署到项目开工,在到利润贡献,往往需时超过2年以上的时间;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还有可能使项目无限期推迟。短期对公司的影响更多是来自于现有项目的加速。
股票推荐:中国机械工程(1829HK):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海外项目储备丰富,是“一带一路”概念股中最实际的受益者。
2)国内基建仍是拉动GDP的重要力量,寻求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公司:2015年一季度各公司国内新签合同额环比均有所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和当前PPP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导致。随着时间推移,保持GDP增速的压力会加大,基建投资大概率回暖。前期市场对基建投资的关注主要在交通类别的基建股上,预计后期关注度较低的保障房市场有望补涨。
股票推荐: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以保障房业务为主,基本面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个股涨幅低于前期板块整体涨幅,未来有一定补涨的机会。同时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发力,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从市场中脱引而出。
3)需谨慎对待工程机械行业面对的风险:借“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15”的春风,工程机械行业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但根据我们观察到的销售数据,工程机械2015上半年的销售依然惨淡,与下游房地产行业低迷的新开工率相互印证。我们预测工程机械板块2015全年销售难有改善。同时大部分企业还需解决高拨备和应收账款所导致财务费用高企的困局。
中国机械工程(1829HK,买入,目标价:HKD15.25)
公司80%的业务收入来自海外,2014年底已签待审生效合同额为127.9亿美元,相当于公司2015年预计收入的4.4倍。海外业务的高占比和丰富的项目储备将使公司成为“一带一路”最直接的受惠者。
公司由于其富有竞争力的EPC业务模式和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绝大部分项目为净现金工程,不需要公司垫付款项。这使公司可以在低杠杆的状态下运营,间接节省了公司的财务费用、提升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并为未来可能的资金需求提供空间。
公司目前股价对应14.38倍2015年市盈率,2014-17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0%,相当于0.7xPEG(行业平均为1xPEG),我们认为公司运营能力已于同业,估值存40%提升空间。公司下半年计划公布的资产注入预计会成为股价提升的强力催化剂。
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买入,目标价:HKD18.61)
公司收益于政府对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加大,连续三个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截止2015年4月未完成合同额同比增长19%,项目储备足够维持公司业务长期稳定成长。
公司于4月份签订第一份PPP模式项目合同。新PPP模式有助于降低公司自有资金占用规模。在不影响公司土建收入的前提下,提升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为运营收益设上下限,提供了运营收益保底,有效平滑收益,降低了运营风险;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正面拉动效益。
公司基本面优于同业,“深港通”的开通可为公司带来更多关注。按行业上限13倍市盈率算出一年目标价18.62港元,相当于
2016年13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有资产注入的计划,具体细节的公布将成为公司未来股价提升的催化剂。
来源:招商证券香港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6月27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常務副主任孫繼偉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鈺勤就在上海自貿區打造零排放上海金制造中心達成初步共識。
在“加快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分論壇上,宋鈺勤提及,今年4月12日,他在參加迪拜商品交易所論壇期間對迪拜自由貿易區進行了參觀,深受啟發,上海黃金交易所非常希望借此次陸家嘴論壇的機會,向上海市政府建議可以考慮引進零排放的黃金冶煉機構。
“我參觀了迪拜的冶煉機構,他們對環境沒有破壞,這對一個交易中心特別是實物的流轉中心來說太重要了。我們每年原產金是3100噸左右,但有很多的回收金,如果有這個冶煉機構對自貿區的建設將會更為重要。”宋鈺勤說道。
對於這一提議,孫繼偉在論壇中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他表示,迪拜貿易自由港在全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很多方面值得上海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學習。
“第一個,我們希望黃金交易所能夠進一步推薦一些在國際上具有高端的、零排放的知名企業,特別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具有一定水平的企業。第二個,我們在120平方公里內一定會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來做這個事情,把你所說的這項功能完善起來,豐富上海黃金交易中心的功能。我想我們一定可以做,也非常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對此,宋鈺勤顯得有些激動。其表示,這個信息一旦讓黃金交易所的會員知道,是非常振奮人心的,因為在兩天前,全球最有發言權的倫敦經營市場協會年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期間,很多企業十分關心上海黃金交易所下一步的發展,特別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和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有一個對外發布的互認黃金加工標準的協議,宣布以後“上海金”的標準在全球達到了認可,這一塊對冶煉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標準就可以生產。
“我們共同打造上海金!”孫繼偉肯定地說道。
據宋鈺勤介紹,目前中國的黃金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或者是最大的、全覆蓋黃金市場的行業。目前黃金市場從采礦到冶煉到生產加工,到消費,均為全球第一,黃金的進口同樣為世界第一。上海黃金交易所連續八年成為全球場內黃金交易量的世界第一。
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的交易量達到了3640.1億噸,占全部交易所份額的21.47%。“在端午節的長假期間,黃金交易所的三代系統正式上線,為黃金交易所包括黃金交易所的國際板創新打開了一個通道。接下來,黃金交易所跟國際上主要黃金交易市場對接,下一步實現黃金交易所真正在黃金市場項目下完全人民幣自由兌換。”宋鈺勤說道。
最後,他表示,自貿區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為黃金交易所很重要的一個目標是從自貿區輻射亞太地區,成為黃金交易清算、交割、進口、轉口和黃金租賃的中心,這個中心也是離不開政府特別是上海市政府、自貿區管委會、浦東新區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