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梁伯韜:港府應主導上市改革

1 : GS(14)@2016-11-15 08:02:27

【明報專訊】繼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後,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昨日亦批評本港的監管制度不合時宜,需要改革,港府更應擔當主導角色,以推動市場發展。提到上市改革諮詢,梁稱當局需作全面檢討,商會將視乎諮詢總結的情况,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港股無新產品 流失資金

梁伯韜昨日出席研討會時表示,目前港股偏重於舊經濟,而且監管制度不合時宜,令不少新經濟公司例如阿里巴巴,均沒有選擇來港上市,繼而限制了港股市場的產品種類,難以吸引投資者;因此,他認為本港的上市條例有需要修改,尤其是配合輕資產、新經濟的發展,港府更應擔當主導的角色,而不是讓市場自然發展。日前證監會在本港發展「同股不同權」上,態度疑似軟化,梁伯韜稱當局須盡快展開探討,才能回應市場的改變。

反對再延長諮詢期

梁伯韜更稱,即將通車的深港通,以至通車兩年的滬港通,均只是渠道的開放,最重要的還是產品,本港在紅籌及H股後,已近20年沒有創新產品的出現;若科技公司繼續選擇到美國而非本港上市,將來滬紐通、滬倫通等開通後,資金亦會流進美國而非本港。

至於將於本周五(11月18日)完結的上市改革諮詢,梁伯韜不同意再度延長諮詢期,並再次重申當局需全面檢討方案,而非「小修小補」,上市公司商會將待諮詢總結公布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28&issue=20161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40

民主派可領回鄉證 周融代中央公佈港府4小時後才確認

1 : GS(14)@2016-12-01 07:59:19

■「幫港出聲」召集人周融



【本報訊】日前有消息稱中央將向民主派人士發還回鄉證,昨日「幫港之聲」召集人周融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後,代王光亞「發佈」有關消息,包括特首梁振英在內港府高層似對中央決定事前全不知情,要到4小時後、即晚上8時才發出新聞稿確認。民主派指有關消息並非先由官方發佈,令人覺得「成件事好糊塗」,又認為北京選擇這個時候「放行」民主派,旨在分化民主陣營。記者:陳雪玲前晚有傳媒引述消息,指中央將會向民主派人士發還回鄉證,不過特區政府似完全不知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早說未聽到有關消息,而梁振英中午出席活動時,亦未能確認中央是否真的有這個決定,但他仍然不忘領功,自稱上任後盡力促成泛民人士到內地與中央官員交流。不過訪京的「幫港出聲」下午與王光亞會面後,周融代替王確認及「發佈」有關消息,指中央同意讓沒有回鄉證的反對派人士申請證件回內地,希望他們回內地旅行、探親及交流,因中央覺得很多人不認識國家發展,只道聽塗說,但周又引述指支持港獨人士也可以申請,但中央未必批准,「港獨或曾干犯法律者未必得㗎」。


范太:中央政策與梁無關

周融「發佈」消息之後,港府到晚上8時才發出聲明,稱接獲中央通知,即日起放寬過去對部份立法會議員及其他人士實施進入內地入境限制,重新接受此類人士申請《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即回鄉證)。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相信,中央今次決定與梁振英無關,「我又睇唔到同佢(梁振英)有乜嘢關係,當然可能會有人話覺得靠行政長官爭取,但我覺得呢個係中央嘅政策」。范太又表示,如果中央對香港示好,香港應有回報,不可總一面倒批評。已廿年沒有回鄉證的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也認為,梁振英在今次事件中沒有出力,批評梁為連任爭籌碼「唔係自己功勞都攬埋囉」。多名民主派人士對北京發還回鄉證反應冷淡,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在2014年雨傘運動時上京,被注銷回鄉證;他指對自己而言,回內地是相對危險的,即使他有回鄉證亦不會申請及返內地。羅冠聰認為北京現在拉一派打一派,民主派要堅定保護同伴,同樣沒有回鄉證的街工議員梁耀忠亦認同,「早唔畀遲唔畀,政治意味多於善意」。社民連梁國雄更指周融無公信力,現在非官方公佈消息,「成件事好糊塗」。不過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則指,如民主派有回鄉證,對增加互信溝通是有好處,但中央有執法權力,不保證每次都能暢通入境,可能某次入境與港獨、藏獨或疆獨有關,則會有合適考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1/19851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51

匿港期間獲義助斯諾登為難民發聲 斥港府違人權

1 : GS(14)@2016-12-03 04:36:24

【本報訊】美國叛諜斯諾登(Edward Snowden)2013年藏身香港期間,先後匿藏在3個難民家中。他近日接受加拿大傳媒訪問時批評,特區政府對待酷刑聲請者的政策是「一種犯罪的法律」(a kind of law which is itself criminal),難民連食物及生活基本需要都不足夠,處於飢餓及赤貧中。記者:陳沛冰



斯諾登2013年匿藏香港近一個月,先後獲3個難民家庭收容,避過美國政府及特區政府追緝,也親眼目睹留港難民的苦況。他最近接受加拿大傳媒Ricochet Media訪問時表示,雖然香港是全球最富裕城市之一,但他看到難民在歧視、受壓迫、貧困中掙扎求存。政府拒絕援助的情況是超出想像,向難民提供的食物不足夠他們生存。在現行法例下難民無權工作賺錢買食物,令他們處於飢餓及赤貧。


禁工作但物資不足生存

斯諾登批評,香港政府對待難民的政策是「一種犯罪的法律」。他指出,知道特區政府處理酷刑聲請個案過程需要10年,反問「你可以承受多久?」申請人要以自己的方式尋找足夠食物,交房租、交水電費、支付交通費及買衫等,「當你今晚躺在床上,想想這些兒童的家長明日要面對的生活」。他感謝收容他的3個難民家庭,指這些難民曾經歷黑暗,明白等待別人幫助的困境,希望港人可幫助難民,迫使政府正視問題。在港協助斯諾登的大律師Robert Tibbo表示,斯諾登現於俄羅斯,過着正常生活。但協助他的3個難民家庭現時不安全,需盡快尋找其他國家庇護;而加拿大是理想地方。Robert表示,該3個難民家庭幫助斯諾登後,生活援助受影響。3個家庭正接受社署委託的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提供實物援助計劃,服務社曾向其中兩個家庭查問有關斯諾登的事情,但該兩個家庭都拒絕透露,隨即被服務社停止其中一個家庭所有援助,另一個家庭亦得不到全額援助。另一個家庭則被截斷食物援助,只獲臨時食物供應。他指香港對待難民政策違反《人權法》等,令他們受盡折磨。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表示,以恒常程序處理該3宗個案,不存在因申請人曾接觸斯諾登而影響援助申請。若申請符合資格及做足申請程序,會如常批出援助。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不評論個別接受的人道援助個案詳情。保安局發言人表示,聯合國《難民公約》從來未曾適用於香港,終審法院已裁定不容許非法入境者在香港工作是合法合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3/198535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89

葉劉:兩司長同辭職對港府唔好

1 : GS(14)@2016-12-11 12:58:53

■葉劉淑儀昨出席分享會談及特首選戰,稱不介意面對強勁對手。



【本報訊】盛傳周四宣佈參選特首的新民黨葉劉淑儀,面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改口風指有意出選,揚言過去幾年累積不少支持者,縱有強勁對手亦「打算參選」,亦不介意落敗,又指若政府有兩名司長同時辭職參選,對政府狀況「唔好」。


稱多對手可減輕被抹黑

葉劉昨就其回憶錄《我和我的十年》舉辦分享會,她憶述2003年離開官場赴美求學,其後有感自己「始終係香港人」而回港,更形容離港後國民身份認同感「仲強過以前」。談到特首選戰,葉劉多次強調「打算參選」只是想為港人服務,不介意個人榮辱,面對強勁對手、會敗選亦不介意。對於林鄭突改口風指有意參選,葉劉笑稱不會形容林鄭「反口」,因有「多啲對手分輕負擔(被抹黑)」,而且她歡迎競爭,覺得若與林鄭、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財政司長曾俊華同台辯論是好事,同時意有所指稱,相信他們幾位一同參選的話「唔會有人掟污水」。對於葉劉以往稱林鄭為「妹妹」,她昨解釋是政務官內部習慣,如她稱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為「哥哥」、前政務司司長林瑞麟為「弟弟」。被問到若林鄭與曾俊華同時參選是否合適時,葉劉直言政務司長要處理回歸20周年、財政司長要處理預算案,即使說參選特首是崇高的事,犧牲回歸20周年的工作也符合公眾利益,但兩名司長同時參選對港府「狀況唔好」。雖葉劉不欲與林鄭或其他疑似特首候選人比較,只稱「大家都係建制派」,但暗示自己同時具政府和議會經驗。被問到如何處理港獨、重啟政改等,葉劉指港獨傷害國家利益,支持者屬少數,即使有青年幻想可以港獨也可透過宣傳教育處理,然而她表明「底線係法治」,但凡不合法就不能接受,至於重啟政改她則避而不談,反指目前最重要是土地房屋問題。■記者呂浩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1/198620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128

新加坡促港府歸還裝甲車

1 : GS(14)@2017-01-02 00:48:50

【本報訊】九架新加坡陸軍Terrex裝甲車,去年11月從台灣由貨船經香港運返新加坡途中,疑因未有申報遭本港海關扣押,至今事件仍未解決。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其facebook中透露,新加坡政府過去兩個月從各個層面與香港政府交涉,要求盡快歸還有關裝甲車,但有關裝甲車至今仍未交回,坦言因此感到不悅(upset),又指從國防角度來看,裝甲車事件是該國2016年的一個低點。


稱本月在國會提供細節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日前在facebook貼文回顧2016年,文章一開始就提到9架陸軍裝甲車被扣押事件。他表示,新加坡政府過去兩個月在裝甲車事件上致力工作,有關工作正安靜、低調地進行,形容這樣會比較有效,並表示會在本月的國會上提供更多細節。他又指,軍方已經從事件中學習,並且改變做法,以更好地保護新加坡的軍事資產。黃永宏指,今次事件並不像恐怖主義般構成威脅,新加坡軍方不會因單一事件失去焦點,或讓事件主導所有其他問題,新加坡人不應因此事動搖信心或削弱國人團結。事件發生在去年11月底,有關裝甲車在台灣完成交流活動後,原計劃從台灣經香港運回新加坡,香港海關人員在葵涌貨櫃碼頭例行搜船時,發現包括裝有該9輛裝甲車等的12個貨櫃,又指有關戰略物品即使過境,亦須具備有效的出口授權書或轉運證明書,其後有關裝甲車被轉往屯門內河船碼頭海關驗貨場扣押。就扣押新加坡裝甲車事件進展,本港海關昨日回覆表示案件仍然在調查中,故此沒有進一步資料可提供。■記者嚴敏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1/19883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63

傳統基金會:港府誠信長期遜星洲

1 : GS(14)@2017-02-18 00:48:34

【本報訊】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最新報告,香港連續23年成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在12項評分中「政府誠信」最低分,僅80.4分,自回歸後長期跑輸新加坡。今年報告特別指出北京擁有最終權力解釋《基本法》,限制香港終院權力。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去年北京肆意釋法已引起外界對香港法治的憂慮。



最自由經濟體 港23連冠


傳統基金會今年評估全球180個經濟體,香港蟬聯最自由的經濟體,總分為89.8,較去年升1.2分,勁敵新加坡以88.6分排第2位;而台灣排11位、澳門排32位、中國則排111位。基金會今年新增司法效能及財政健康評估因素,香港在財政健康獲滿分100分,司法效能則獲84分。在12項評估因素中,香港有8項獲90分或以上,但政府誠信得分最低,僅獲80.4分,低於新加坡87.4分。翻查資料,回歸前香港在政府誠信與新加坡同分,回歸後一直跑輸新加坡;特首梁振英上任後政府誠信評分更逐漸下跌,去年更跌至74分,至今年他宣佈不連任後才回升。澳門的政府誠信更創新低,今年僅獲37.1分,報告指近年澳門針對貪污、任人唯親和裙帶關係的公眾示威增加。



京釋法權限制終院權力


基金會繼去年表示北京正侵蝕本港司法和立法會權力,今年特別指出北京擁有最終權力解釋《基本法》,限制香港終院的權力。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指,過去5年梁班子施政不獲大眾認同,市民已對政府誠信失信心。楊岳橋又相信去年11月人大釋法,令外界關注香港法治,「當釋法嘅權力肆意咁運用,為外界、特別外資帶來好大不確定性,令外資對香港法治制度能否繼續維持獨立有一個好大問號!」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香港應堅持擔任金融中介人角色,既重視內地龐大市場、本地繼續奉行西方普通法方可保住優勢,「唔應該完全成為一個內地城市」。梁振英昨發表網誌,認為今屆政府適度有為政策,並不影響香港經濟自由度。財政司長陳茂波指,對香港維護自由市場原則受肯定感高興,會致力維持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開放的貿易、低稅率、簡單稅制和法治及司法獨立。■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17/199310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58

畢馬威籲港府免首次置業稅

1 : GS(14)@2017-02-18 00:50:11

【本報訊】香港地價高企,政府庫房盈餘多,會計師行畢馬威昨日公佈,估計港府受惠土地及印花稅收入較預期高,其財政盈餘會遠高於原來的預算114億元,達到770億元。故此,畢馬威建議應讓本地永久居民,若首次置業,並購買5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應豁免印花稅。薪俸稅稅階及免稅額,亦應按通脹調整,減輕中產負擔。對於有意參選特首的曾俊華及林鄭月娥,提出累進利得稅,畢馬威稅務服務主管合夥人劉麥嘉軒認為,這方面已在港提出多年,喜見上述二人提出相關措施,她歡迎引入累進利得稅。至於曾俊華所提出負入息稅,則需要研究如何在港運行。港府將於下周三公佈財政預算案,畢馬威稅務合夥人何家輝認為,財政司長陣前換帥,對預算案未必有大影響,而他預期政府派糖機會高。該行稅務合夥人梁愛麗認為,每名年屆40至65歲的居民,可獲1,000元政府補貼來健康檢查,可助他們及時發現隱患,而自願醫療保險容許扣稅,每戶每年最高2萬元,可望降低公立醫療的需求及開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7/19930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90

倪以理:創新創業 港府應押重注

1 : GS(14)@2017-04-05 23:40:51

【明報專訊】身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過去一直都不是創業家的樂園,成本高昂及缺乏各界支持令許多「有志者」卻步。近年來本港創業風潮日漸興盛,但業界仍面臨諸多挑戰。麥肯錫資深董事兼大中華區總裁倪以理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本身在創新創業方面已落後於人,政府唯有下重注(bigger bets)大力投資支持,才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落後鄰地 應「政策傾斜」望追上

內地近年創業風潮盛行,包括深圳前海等地亦大力吸引港人北上創業,另一邊新加坡政府如今亦開始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扶持。相比之下,香港過往一直有數碼港等創業孵化基地,香港科技園此前亦申請新建擁有500宿位的大樓吸引創企進駐,惟數年來典型成功案例寥寥。倪以理表示,香港過往做的都是小修小補,難以成事,在與競爭對手相比本已弱勢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再循規蹈矩,而是應該給予政策傾斜,從策略上大力支持創業。

倪以理表示,在已經落後於人的情况下,港府現時仍未能「出招」追上。他表示樂於見到新政府提出稅制修改,但希望新政府應對創業投放更多資源,雖然本港創業環境近年來已改善了不少,但未來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倪以理表示,給予初創企業優惠實為「長線投資」,需要有膽識與遠見。社會上現時有意見認為,政府給予政策傾斜就等同不公平,甚至令公眾覺得存在官商勾結,政府亦因而不敢放膽做事。他直言政府現時需要的是主動出擊,出招要狠,港人更必須要渡過這一個心理關口。

港創業心理包袱重 太計較「得失」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倪以理早年恰逢科網浪潮,隨即在美國創業,雖然後來失敗,但他仍將此視為寶貴經驗。倪以理表示,在美國文化中,大家並不認為創業是件大事,成敗與否亦是家常便飯,社會容錯能量較高。相反在港人的價值觀中,創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若失敗就會被人覺得「好衰」,令創業者心理包袱太重。他坦言在香港創業不易,投資成本高昂,許多年輕創業者社會資源亦不多,但創業者不能抱着「受害者」的心態去抱怨缺乏投資與支持。

適應新職場觀念 吸年輕金融人才

倪以理表示,雖然極少人首次創業便成功,但創業經驗卻有機會獲得不少企業青睞。他稱許多企業會聘請擁有創業背景的人,因其擁有管理經驗與視野,不過由於現時年輕人跳槽流動率高,導致許多企業不願聘請新人。倪以理表示近年本港金融界對人才資源的投放愈來愈少,年輕人無法入行,業內的人才亦持續老化,形成惡性循環。他表示企業與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改變傳統文化,盡快適應新世代的職場觀念。

明報記者 尉奕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55&issue=20170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06

嚴厚民:港府應推廣港企營運經驗 增商機

1 : GS(14)@2017-04-10 23:31:40

【明報專訊】內地最近大力推動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並且有意配合一帶一路發展。城市大學商學院院長嚴厚民表示,國際機構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下稱歐經會)對香港推動PPP經驗,尤為重視。因此香港在發展一帶一路及沿線國家的PPP項目時,不應限於在金融領域及將PPP標準化方面發揮功能,更要推廣港鐵(0066)等在中、港及外國輸出的營運經驗,為港增加商機。

稱聯合國看重機管局運作經驗

嚴厚民表示,政府向來只着重對外宣傳香港在金融及法律方面的優勢,但是他認為這並不足夠,畢竟金融融資只是香港可以參與的其中一個部分,顧及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並非屬於普通法司法區下,政府應該告訴給全世界知道,香港已經有具備經驗的營運公司參與國際市場,會更加實際。例如港府可以讓外界知道,港鐵公司已經在香港以外,在中國及瑞典等地參與發展,香港亦有從事道路維護的英達公路再生科技(6888)等具有技術及經驗的企業,可以將其營運及經驗輸出。在PPP運輸項目實現標準化運作方面,據他理解,聯合國更對香港機場管理局的經驗看重及感興趣,並擬與機管局進一步溝通,在如何招標、採購、建築及環境保護方面取經。

城大擬伙清華大學推PPP學位

此外,歐經會聯同城大商學院,在今年5月9日起在港舉行國際PPP論壇,雲集港鐵、英達等營運商,以及港交所(0388)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柬埔寨、哈薩克及西班牙等國官員匯聚及交流。嚴厚民稱,由歐經會、城大及清華大學的PPP中國中心亦着手策劃培訓計劃,甚至在建基於目前的EMBA課程下,策劃在明年推動城大及清華大學的首個PPP雙聯學位,加強PPP所需人才培訓。

隨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成立,嚴厚民稱,這將會對內地推動一帶一路及沿線國家的基建項目帶來好處。但他認為,相比起估計沿線國家擁有最少9萬億美元的基建項目而言,目前亞投行業務量並不太多。他相信,這與在亞投行的營運層面,欠缺好的營運公司提出好的項目建議有關,這更反映出,具經驗的營運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期待,香港獲准加入成為亞投行成員之後,可以在選擇落實基建項目方面,擁有發言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92&issue=201704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867

金手指:港府財政撞機成因

1 : GS(14)@2017-04-12 22:40:07

禮拜一,孫柏文睇到陳茂波司長用公帑推出老人「終身年金計劃」,令我覺得特區政府官員好似嗰啲撞機嘅飛機師,因撞機好多時都係因為機師依賴失靈嘅導航系統。當年,政府推出「貧窮線」,線下增長最快一群,就係老人。我喺獅子山學會教啲intern時,會問佢哋:「一個擁有值五百萬自住物業,同有現金五百萬嘅老夫婦,算唔算係貧窮?」佢哋反白眼都未答,我就會話:「自住物業,冇現金回報。而攞五百萬做定期存款,當佢好叻有一厘,每月收入喺貧窮線下。呢對夫婦,喺政府眼中係貧窮,因貧窮線只計收入。」唔難想像,政府推呢個計劃係跟住貧窮線嘅導航而制定。而我教嘅intern中,啲填鴨式教育尖子會覺呢個計劃好合「邏輯」。不過最大問題係,啲intern一聽完我嗰兩句說話,個個都話:「This line doesn't make sense!」香港左膠唔合常理,貧窮線就係最佳例子。就算大家都開始醒覺,工黨上次選舉近乎全軍覆沒,我都要讚,佢哋好叻騎劫政策制定,又勝一仗。政府喺呢刻推,唔知係TSA咁,定係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已贊成,不過靠失靈導航系統飛,撞硬。點撞?推政策嘅核心,特別喺香港,就係如何增加legitimacy,等喺冇選舉嘅情況下啲人唔造反。香港兩大撕裂,就係中港矛盾同老嫩敵對,呢個計劃只會令後者惡化。想知我有冇睇錯,橫掂啲工黨前議員喺外面冇求生能力,不如林鄭搵吓李卓仁、何秀蘭等入政府度政策,睇吓支持率升定跌?孫柏文獨立股評人
http://www.fb.com/shuen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1/199863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