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資本殺入基層醫療 政策紅利能否破解“3:3:3”魔咒

在諸多金融機構還在大型公立醫院里“火拼”智慧醫療時候,一部分資本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另一種原本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長期邊緣化的醫療形式:基層醫療。

2015年,中國平安率先在業內提出“萬家診所”的概念,旨在整合基層醫療資源;去年,平安萬家醫療平臺啟動,截至目前,上線診所超3.6萬家,除了平安以外,網貸平臺也發現個中商機,目前包括中業興融、萬盈金融等均已有所行動。

與此同時,基層醫療機構的運營主體也頻頻博得資本的青睞,近期包括強森醫療、新康醫療相繼對外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

基層醫療領域一直有“3:3:3”的說法,即在基層醫療診所中,30%盈利,30%盈虧平衡,另外30%略虧狀態,這導致資本對其敬而遠之。那麽,問題重重的基層醫療迎來“又一春”嗎?

基層醫療破冰在望

一直以來,基層醫療都存在著業務量少、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匱乏、醫生收入低、積極性不高等諸多問題,再加上國內“但凡看病都去大醫院”的既定習慣,導致基層醫療一直是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短板。

與此同時,醫療又是一個重資產投入的行業,比如,一家小型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投入在200萬-500萬之間,能夠實現保本微利的周期長達3年,甚至長期處於微虧或虧損狀態,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形成科學有序就醫格局。

《指導意見》對醫療體系中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做出明確職責劃分: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複期患者、術後恢複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縣級醫院主要提供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複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複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複、護理服務。

2017年也是分級診療試點工作的一個考核時間點,為此,《指導意見》列出了十條考核評價標準,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65%等。

具體的量化指標也為地方醫療監管部門推動基層醫療建設打下了一針“強心劑”,基層醫療迎來政策紅利,資本跟風而上。

今年3月份,城市社區醫療連鎖機構雲南新康醫療宣布獲得8500萬人民幣C輪投資,投資方為銳盛投資等機構;

4月,社區醫療集團強森醫療也宣布完成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和君聯資本共同領投,此前,強森醫療分別於2015年4月和2016年6月完成Pre-A輪(德輝資本)和A輪(君聯資本領投、德輝資本跟投)融資。

“3:3:3”魔咒如何打破

如今,業內形成的一個共識是,分級診療的建立將是此輪醫改的一個關鍵環節,但資本始終是逐利,政策紅利的到來最終如何轉化為基層醫療機構盈利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原本制約基層醫療的問題依舊存在。

“我們去基層醫療考察,發現他們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醫生,在三甲醫院,一個主任後面跟十幾個實習生,擠破頭也要進三甲,沒人願意來社區醫院,有些地市委托當地三甲醫院管理社區醫院,硬性規定醫生要輪班坐診,顯然醫生沒熱情,有些地市則要求新醫生要規培,上崗前先去當地衛生服務站蹲點。”中業興融CEO章強對本報說。

“第二個問題就是基層醫療資源高度分散割據,不能形成合力,代理藥品采購上沒有價格優勢,成本高;第三是機制死板、思想落後,醫生、護士被動服務都忙不過來,更不要說為患者主動建立個人檔案。”他說。

中國平安率先看到了商機所在,2015年,中國平安率先在業內提出“萬家診所”的概念,旨在整合基層醫療資源,去年7月,萬家醫療平臺啟動。平安萬家醫療董事長兼CEO範少飛表示,“圍繞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這一核心,平安萬家醫療以‘標準+平臺’為基礎,一是遴選優質基層醫療機構,二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向基層醫療機構全方位賦能,在整合基層醫療服務資源過程中實現價值。”

除了平安以外,網貸平臺也依托自身背景,逐漸將觸角伸向了基層醫療領域。其中,深圳P2P中業興融的模式與萬家醫療有相似之處,在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的同時,也為分散的基層醫療資源搭建旨在優化管理模式的平臺,類似於經營輔導的模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利潤的水平。

“集約式管理帶來的好處非常明顯,就疫苗采購而言,如果每個診所能夠通過集采的模式,瞬間能提高20%到30%的盈利。”章強說,就產融結合的角度來說,基層醫療一般屬於微利或者微虧的行業,而金融的切入一定會要求產業利潤的增長能夠覆蓋其資金成本。

“我們此前計算過,建立一家普通的診所,在比較好的狀態下,投入200萬,實現盈利大約需要22-23個月,算上財務成本大概需要30個月才能盈利,但是通過集約式管理,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後,24個月基本可以實現盈利。”章強說。

國藥集團宜賓制藥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萬盈金融也在切入基層醫療,其一方面利用股東優勢在供應鏈上做文章,結合第三方機構推進基層醫療的設備升級,包括將醫療設備租賃給基層診所;同時針對基層醫療醫生資源緊張的現狀,提供在線診療服務。

“我們原來對基層醫療關註並不多,但隨著網貸新政的落地以及對平臺融資額的限制,我們開始著眼於融資金額更小更分散的場景,基層醫療就是其一。”萬盈金融首席市場官姚冬娜對本報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59

校園貸“正門”打開 兩大國有大行率先殺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1/1108489.html

____thumb_head.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肖 樂

每經編輯 姚茂敦  

 

在銀監會4月21日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並且強調,商業銀行應研究如何“把正門打開”,把對大學和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

眼下,“正門”已開,兩家國有大行分別推出了校園貸產品。

日前,建行和中行向市場推出其校園貸產品。其中,建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年利率5.6%,授信額度在1000元到5萬元;中行的“中銀E貸·校園貸”最高貸款金額8000元,不含任何手續費。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校園貸問題不斷,說明學生始終有這個需求,如今銀行入場,希望良幣驅逐劣幣。因為,如無正當產品去滿足需求,就會有不正當的產品乘虛而入並引發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此前的校園貸整頓中,已有不少平臺退出這一領域,如今商業銀行正式入場,現存的校園貸平臺會出局嗎?

 

建行、中行率先入局

日前,建行廣東省分行宣布推出有特色的校園金融貸款——金蜜蜂校園快貸。據了解,校園快貸日息僅萬分之一點五、年利率5.6%,授信額度在1000元到5萬元,初期將控制在5000元以內,之後額度隨著學生客戶本人的良好信貸記錄逐步提高。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東建行個金部副總經理王磊表示,校園快貸是建行校園金融服務全套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是僅出於賺取利息收入的目的,意在培養學生對信貸產品的認知和使用,並培養潛在客戶。在風控方面,校園快貸將通過數據分析並結合學生使用行為,建立信用額度成長模型、風險預警啟動模型、客戶價值評估模型進行綜合跟蹤及評估。

幾乎同時,中行也推出了校園貸產品。據《證券時報》報道,中行校園貸產品業務初期最長可達12個月,未來延長至3~6年,覆蓋畢業後入職階段。同時,還將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不含任何手續費。同時,中行將采用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銀行共同審核學生借貸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銀行的校園貸產品利率要遠低於目前的校園貸平臺。以面向18~35歲年輕人信用消費的任我花為例,任我花APP顯示,借款10000元,借12個月,每個月需還953.33元,其中包含40元利息和80元服務費,總計需還11439.96元,計算得出綜合年化成本約為14.4%。遠高於建行校園快貸5.6%的年利率。

 

業內:銀行進入影響現有平臺

2015年以前的校園貸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校園貸平臺從2013年的8家增加到了2015年的108家。

野蠻生長的校園貸存在著門檻過低、審批過於寬松、費用過高、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以及暴力威脅催收等問題,不時曝出的惡性事件更是讓校園貸背上了“罵名”。

2016年的校園貸市場經歷了一系列整頓。2016年4月,銀監會和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出手整頓校園貸市場。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明確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以規範校園貸。

監管重壓之下,不少校園貸平臺退出市場。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共有47家校園貸平臺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其中有28家平臺選擇停業關閉網站;有19家平臺選擇放棄校園貸業務轉戰白領、藍領等工薪階層的貸款業務。仍有21家平臺專註於做校園貸業務。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向學生濫發信用卡導致不良率激增,引發學生家長不滿,銀監會曾於2009年7月下發通知,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遵循審慎原則向學生發放信用卡。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放信用卡(附屬卡除外)。向經查已滿18周歲無固定工作、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發放信用卡時,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第二還款來源方應具備相應的償還能力。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信用卡前必須確認第二還款來源方已書面同意承擔相應還款責任,否則不得發卡。此後,校園信用卡業務大幅減少。

但校園信貸需求仍在。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與當年校園信用卡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現在的環境是校園貸問題不斷,既然學生始終有這個需求,銀行入場,希望良幣驅逐劣幣。如果沒有正當產品去滿足需求,就會有不正當的產品乘虛而入,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方頌表示,銀行校園貸產品的推出肯定會對現有平臺產生負面影響,“有更便宜、更好的產品,大家肯定都會用,銀行的額度應該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

對於中行和建行的最新舉動,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近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和網貸平臺和分期平臺的校園貸產品相比,銀行校園貸產品在利率、費率上會有很大的下調空間,不過,也必定會將風控放在首位,所以在準入門檻、申請流程、授信額度等方面,都會謹慎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69

“打爆房地产空头”?!许家印等众地产富豪身家暴涨,重新带头杀入富人榜前五!

http://www.xcf.cn/tt2/201706/t20170615_781032.htm


“打爆房地产空头”?!许家印等众地产富豪身家暴涨,重新带头杀入富人榜前五!

  • 来源:新财富杂志
  • 时间:17年06月15日 11:01
  • 作者:

  一边是新招迭出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一边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的火箭式蹿升。上一次同样的景观,还是在2007年。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许家印、杨惠妍、王文学等地产富人不仅走出财富“停滞的十年”,还挤出了卢志强、宗庆后和雷军,新晋十大富人之列。亲手编制的“2017新财

  一边是新招迭出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一边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的火箭式蹿升。上一次同样的景观,还是在2007年。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许家印、杨惠妍、王文学等地产富人不仅走出财富“停滞的十年”,还挤出了卢志强、宗庆后和雷军,新晋十大富人之列。

  亲手编制的“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才发布一个月,小编就已经有点认不出来了。中国基金报的记者兄弟杨磊隔空喊话:许家印同志的恒大最近表现太好了,比阿里一夜涨一个京东还要猛。言下之意是,小编你别偷懒啊,快点回家改榜单去。

  财富涨得富人榜都快装不下许家印了

  根据杨磊筒子的测算,中国恒大2017年以来涨了两倍多,许家印的财富激增了近千亿元,按名次能直接排到富人榜前五名去了。

  

  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上身家过千亿的富人一共也就4位!小编真心没想到,在以“亿元”为卡尺的财富国度里,许教授竟然能这么任性,几个月的时间就随随便便向前浮游千亿之遥,这轻功不服不行啊。

  强悍滴可不止许家印一位。今年是地产富人不约而同的狂欢之年,“打爆了空头”之说屡见报端。

  在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上,去年全年财富涨幅超过25%的富人就能入选“2016-2017”财富成长最快50人。这才半年不到,榜单上就有十多位地产富豪的上市公司股价实现了这一涨幅(表1)。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这个行业的富人是要提前在新财富明年的榜单上搞事情的节奏啊。

  

  其中,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今年以来涨幅都超过100%。恒大市值从年初的589亿元上升至目前的1938亿元,已逼近A股龙头万科的市值。碧桂园的市值也从年初的835亿元飙升至1800亿元,跃升速度令人惊讶。四处出击的孙宏斌治下的融创市值也从221亿元升至471亿元,涨幅116%。

  上榜地产富人所掌控的上市公司里,11家涨幅超过25%,其中多达9家系港股上市公司。在A股,华夏幸福受益于雄安新区概念,在近几年连续飙涨的情形下,2017年涨幅也高达50%,目前市值已越过千亿门槛。

  地产公司股价暴涨无疑带来了相关富豪的身家暴涨。以6月12日的收盘价计算,许家印的身家已飙升至1508亿元,碧桂园杨惠妍身家也已超过千亿,而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财富则在710亿元之上。

  这将改写富人榜的格局。在我们此前发布的2017榜单中,房地产业首富王文学身家505.9亿元,排名第12位,纯地产行业富人无一进入前十(王健林等财富构成已多元化,被归类为综合类富人)。按照地产富人的最新财富值,3位地产业富豪——许家印、杨惠妍和王文学杀入了前十(表2)。

  

  由于地产富人的上位,2017年榜单上的前十富人简直就是推倒重来。

  从股价看,阿里巴巴今年以来狂涨58%,腾讯涨了43%,美的集团涨了48%,而网易也涨了43%。万达电影和百度则分别只涨了8%、9.5%,泛海控股跌了11%。这样的格局下,马云财富将增加682亿元,而马化腾将增加602亿元,丁磊增加364亿元,何享健家族将增加287亿元。如此一来,马云马化腾身家将双双跃过2000亿元门槛,分列一二名!王健林则从首富滑落至探花。许家印超过王卫位列第四,王卫紧跟其后居第五。丁磊第六、何享健第七,杨惠妍第八。至此,我们突然拥有了8位千亿富豪,幸福来得太快了一点,有木有!王文学则从第12名跃居第九。而李彦宏因为百度的小幅上涨得以维持在第十名。卢志强、宗庆后、雷军三位富人则因无明显增长跌出前十。

  上一轮爆发,在2007,港股地产商正走出“停滞的十年”?

  无论从地产股价格的涨幅,还是地产富人的身家增长来看,这无疑都是一轮不可思议的集体“暴动”,引人瞩目的是,暴涨的基本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地产股。

  此次暴涨原因,外界已有诸多解读,概括来说主要包含下列几大因素:1、内地资金南下,夺取港股定价权;2、投资者风格切换,偏爱高股息股票;3、港股市盈率偏低,内房股整体估值低、盈利好,存在大股东私有化回内地的预期;4、公司大规模回购或股东增持;5、空仓回补。

  这些主要考虑了当下一两年的短期因素变化,而借助已发榜15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我们可以从更纵深的历史去观察。地产富人身家的狂飙突进,历史上是否有过相似的一幕?

  在富人榜上,地产富人如此显赫的涨势,曾出现在2007年榜单上。那年4月,碧桂园在港IPO,新财富率先挖掘了杨惠妍家族,她以455.1亿元身家成为当年首富,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首富。

  这还不是当年最大的爆点,那一年,新财富500富人榜的前十富豪中有7位来自地产行业。

  

  200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房地产行业有92位富人上榜,几乎每5个上榜者就有一个是卖房子的;地产业富人的平均身家42亿元,而当年富人榜的人均财富仅为25.6亿元,前者高出整体64%;地产业富人总身家3870.8亿元,富人榜总财富12800.2亿元,占比接近1/3。2007年,才是地产业富人的黄金时代。

  好的,跟上节奏的读者肯定会有想法了:在此轮暴涨发动前,为什么十年时间,杨惠妍家族的财富只涨了10亿元?为什么许荣茂家族、朱孟依家族、陈卓林家族和10年前都差不多?2007到2017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在5倍以上,为何却有一批地产富人财富增长陷入“停滞的十年”中?

  从碧桂园前复权的月K线图可以看到,其2007年4月上市,当月收于4.78港元/股,在2007年9月冲上9.62港元/股的高位,此后遭遇金融危机一路下跌,2008年末方才探底回升,直到2017年初,碧桂园才算收复上市来的股价“失地”(图1)。在此期间,碧桂园净利润从42亿元升至136.6亿元。

  图1:碧桂园上市以来的前复权的月K线图

  

  香港的内房股失去十年,从地产行业指数看,A股地产公司似乎也不例外(图2)。那么,地产股的这一轮暴涨,究竟该如何定性?前述五大因素,能否对此作充分的解释?这里且挖个坑,留个开放性的话题,有兴趣的读者请留言和我们讨论。

  图2:深交所编制的地产指数走势(2001.7.31-2017.6.14)

  

  宏观调控何以与港股地产富人身家负相关?

  第二个问题,小编同样负责抛砖,以求读者诸君的金玉良言。

  先来看看2007年,当年地产富人何以能够在前十富人中占据七席。与惯常想法相左的是,那一轮地产富人财富暴增,竟然与宏观调控强相关。

  时代些许有点久远,每年财富榜单都是以上年年末为基准时点计算的。决定2007年上榜富人身家的,是他们在2006年的抉择。而2006年,房地产行业是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税收、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正是由于宏观调控,地产企业资金链趋紧,导致该行业企业大规模IPO,使其控制人的财富浮出水面。当年25岁的杨惠妍,也正是因此成为了首富。

  据当时的国泰君安分析师张宇分析,当年地产业富人身家暴涨,一是流动性泛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二是大量地产商将以前低成本取得的土地和经营物业直接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因此财富效应更为明显。

  有意思的是,这个现象当时并非中国独有,过往世界500强企业中从未出现过房地产企业,而2006年美国前四大住宅开发企业竟然联袂进入了这个名单。当新财富在编制2007年500富人榜过程中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美国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中,包含的是一个名叫“次贷”的核心引擎,而这最终将引发了一场啸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的劫难中,那些因为调控而提前上市的地产富人们,尽管经历了股价打折的痛苦和噩梦,但毕竟“深挖墙广筑粮”,比未上市的富人们多了许多生机。未赶在这场危机到来前抢上车的许家印就被动了很多,他带着恒大在狂风暴雨里东奔西顾,最终在“鲨胆”郑裕彤的帮助下放手一搏,于2009年11月在港上市。与碧桂园类似,恒大股价也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直到2014年末才修复完毕,重新回到IPO时的股价,并在此后开启上涨态势。2010年10月,四度闯关IPO的孙宏斌,最终带领融创中国登陆港交所。

  此轮暴涨中的三位地产主角,至此在资本市场完成会合。截至2017年6月13日,碧桂园上市10年,股价涨幅90%;恒大上市近8年,股价涨幅500%;融创上市6年半,股价涨幅430%。

  不过更猛的上涨还是在A股,华夏幸福2011年9月借壳ST国祥,自那个月以来涨幅934%。

  2017年,同样是地产遭遇深度调控的一年,也同样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暴涨的一年。在金融整体去杠杆、地产行业贷款遭紧缩之后,股价却快速爆发的恒大、碧桂园、融创等,是否为下一个不可知的冬日储备了更多的粮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413

隆基泰和半年殺入銷售百強 魏少軍謀重組上市露端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3/1127797.html

每經實習記者 馮穎祎 每經編輯 曾健輝  

一夜之間,雄安新區橫空出世。該地區蘊含的土地價值瞬間吸引了全國的目光。也正因為此,作為河北省保定市本土最大房地產開發商的隆基泰和,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200》里,隆基泰和位列第89位,而去年同期它還在百名以外。

在房地產行業強者恒強的格局之下,百億到千億之間的房企“中等生”成為房企中最不確定的群體。

拓展全國版圖

據隆基泰和集團官網顯示,隆基泰和集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在港交所上市,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隆基泰和智慧能源(01281HK);另一個則是以房地產開發、商貿物流為主的隆基泰和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泰和)。

知名房地產專家陳寶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隆基泰和是從高碑店市白溝鎮做商業地產起家,之後逐漸進入涿州、邯鄲和保定等地區。記者了解到,隆基泰和在深耕河北的同時,也在不斷滲透全國的主要城市,業績不斷攀升。

20165月首次出征天津的隆基泰和,就以16.5億元摘得河北區建昌道地塊,溢價率152.3%,樓面價23468/平方米,當時刷新河北區宅地單價新高。

近日,隆基泰和天津公司總經理張忠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隆基泰和集團已經從一個立足燕趙大地的區域型集團公司,逐漸在向全國擴張布局。拿下天津河北區建昌道地塊項目是一種戰略性的進入,並把他作為支撐點,向全天津進行全面覆蓋。

這並不是隆基泰和首次公開其全國擴張的野心。2016年隆基泰和進入重慶時,隆基泰和房地產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波接受房天下采訪時就表示,隆基泰和對區域深耕十分有經驗,但是在一個區域發展還是有局限性,現在有在全國擴張的戰略思路。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有市場調控,但是一些類似隆基泰和這樣的企業還是有決心做大規模。雖然規模的擴大和企業影響力有很大的關系,但對於在大城市的擴張可能會有一些壓力,拿地成本、資源的配套都是問題。

記者近日多次聯系采訪隆基泰和相關營銷負責人,但對方說有事,完了之後會回電話。但記者隨後多次聯系,電話均被直接掛斷。

先控殼 再謀重組

2017123日,在經歷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失敗後,通達動力再次停牌、啟動重組程序。

213日,通達動力實際控制人姜煜峰將所持有通達動力5.9964%股份出售給天津鑫達瑞明企業管理咨詢中心(以下簡稱天津鑫達),同時董事長姜煜峰、股東姜客宇分別將18.0118%5.9737%股份表決權委托給天津鑫達。而魏少軍則為天津鑫達實際控制人。

此時,魏少軍累計獲得通達動力29.9818%股份的表決權,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73日,通達動力(002576SZ)董事會選舉魏少軍為董事長。作為隆基泰和的掌門人魏少軍入主通達動力,為借殼上市邁出關鍵一步。11日,通達動力已經完成法定代表人的工商變更登記,魏少軍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通達動力公告顯示,根據相關各方簽署的框架協議,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步方案為魏少軍先生擬將其持有的盈利能力較強,且滿足有關監管要求的優質標的資產註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擬將其除相關稅費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置出。

關於資產置入部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稱,主要是將魏少軍旗下符合條件的產業園開發及運營、專業市場建設及運營、文化旅遊、物業管理、住宅及商業地產開發等業務置入上市公司。

目前,隆基泰和重組通達動力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面對證監會受理重組預案,即便受理後,還有經歷漫長的反饋、回複,直到最後批準。

20118月份華夏幸福基業借殼上市以來,A股市場僅有綠地、京漢、藍光等極個別房企成功上市的案例,如融信等更多房企選擇赴港上市。一位房地產金融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2016年下半年AIPO開始加速,但在房地產企業方面仍格外謹慎。 

工行投行部房地產首席分析師柳陽告訴記者,公司上市之後估值升高,品牌和影響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融資也將更加便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32

隆基泰和半年殺入銷售百強 魏少軍謀重組上市露端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3/1127797.html

每經實習記者 馮穎祎 每經編輯 曾健輝  

一夜之間,雄安新區橫空出世。該地區蘊含的土地價值瞬間吸引了全國的目光。也正因為此,作為河北省保定市本土最大房地產開發商的隆基泰和,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200》里,隆基泰和位列第89位,而去年同期它還在百名以外。

在房地產行業強者恒強的格局之下,百億到千億之間的房企“中等生”成為房企中最不確定的群體。

拓展全國版圖

據隆基泰和集團官網顯示,隆基泰和集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在港交所上市,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隆基泰和智慧能源(01281HK);另一個則是以房地產開發、商貿物流為主的隆基泰和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泰和)。

知名房地產專家陳寶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隆基泰和是從高碑店市白溝鎮做商業地產起家,之後逐漸進入涿州、邯鄲和保定等地區。記者了解到,隆基泰和在深耕河北的同時,也在不斷滲透全國的主要城市,業績不斷攀升。

20165月首次出征天津的隆基泰和,就以16.5億元摘得河北區建昌道地塊,溢價率152.3%,樓面價23468/平方米,當時刷新河北區宅地單價新高。

近日,隆基泰和天津公司總經理張忠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隆基泰和集團已經從一個立足燕趙大地的區域型集團公司,逐漸在向全國擴張布局。拿下天津河北區建昌道地塊項目是一種戰略性的進入,並把他作為支撐點,向全天津進行全面覆蓋。

這並不是隆基泰和首次公開其全國擴張的野心。2016年隆基泰和進入重慶時,隆基泰和房地產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波接受房天下采訪時就表示,隆基泰和對區域深耕十分有經驗,但是在一個區域發展還是有局限性,現在有在全國擴張的戰略思路。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有市場調控,但是一些類似隆基泰和這樣的企業還是有決心做大規模。雖然規模的擴大和企業影響力有很大的關系,但對於在大城市的擴張可能會有一些壓力,拿地成本、資源的配套都是問題。

記者近日多次聯系采訪隆基泰和相關營銷負責人,但對方說有事,完了之後會回電話。但記者隨後多次聯系,電話均被直接掛斷。

先控殼 再謀重組

2017123日,在經歷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失敗後,通達動力再次停牌、啟動重組程序。

213日,通達動力實際控制人姜煜峰將所持有通達動力5.9964%股份出售給天津鑫達瑞明企業管理咨詢中心(以下簡稱天津鑫達),同時董事長姜煜峰、股東姜客宇分別將18.0118%5.9737%股份表決權委托給天津鑫達。而魏少軍則為天津鑫達實際控制人。

此時,魏少軍累計獲得通達動力29.9818%股份的表決權,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73日,通達動力(002576SZ)董事會選舉魏少軍為董事長。作為隆基泰和的掌門人魏少軍入主通達動力,為借殼上市邁出關鍵一步。11日,通達動力已經完成法定代表人的工商變更登記,魏少軍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通達動力公告顯示,根據相關各方簽署的框架協議,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步方案為魏少軍先生擬將其持有的盈利能力較強,且滿足有關監管要求的優質標的資產註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擬將其除相關稅費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置出。

關於資產置入部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稱,主要是將魏少軍旗下符合條件的產業園開發及運營、專業市場建設及運營、文化旅遊、物業管理、住宅及商業地產開發等業務置入上市公司。

目前,隆基泰和重組通達動力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面對證監會受理重組預案,即便受理後,還有經歷漫長的反饋、回複,直到最後批準。

20118月份華夏幸福基業借殼上市以來,A股市場僅有綠地、京漢、藍光等極個別房企成功上市的案例,如融信等更多房企選擇赴港上市。一位房地產金融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2016年下半年AIPO開始加速,但在房地產企業方面仍格外謹慎。 

工行投行部房地產首席分析師柳陽告訴記者,公司上市之後估值升高,品牌和影響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融資也將更加便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33

停滞十年,地产富豪组团杀入富豪榜

http://www.xcf.cn/hjm/201708/t20170804_781149.htm

 一边是新招迭出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一边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的火箭式蹿升。上一次同样的景观,还是在2007年。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许家印、杨惠妍、王文学等地产富人不仅走出财富“停滞的十年”,还挤出了卢志强、宗庆后和雷军,新晋十大富人之列。

作者:陶娟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亲手编制的“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才发布一个月,小编就已经有点认不出来了。中国基金报的记者兄弟杨磊隔空喊话:许家印同志的恒大最近表现太好了,比阿里一夜涨一个京东还要猛。言下之意是,小编你别偷懒啊,快点回家改榜单去。

财富涨得富人榜都快装不下许家印了

根据杨磊筒子的测算,中国恒大2017年以来涨了两倍多,许家印的财富激增了近千亿元,按名次能直接排到富人榜前五名去了。

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上身家过千亿的富人一共也就4位!小编真心没想到,在以“亿元”为卡尺的财富国度里,许教授竟然能这么任性,几个月的时间就随随便便向前浮游千亿之遥,这轻功不服不行啊。

强悍滴可不止许家印一位。今年是地产富人不约而同的狂欢之年,“打爆了空头”之说屡见报端。

在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上,去年全年财富涨幅超过25%的富人就能入选“2016-2017”财富成长最快50人。这才半年不到,榜单上就有十多位地产富豪的上市公司股价实现了这一涨幅(表1)。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这个行业的富人是要提前在新财富明年的榜单上搞事情的节奏啊。

其中,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今年以来涨幅都超过100%。恒大市值从年初的589亿元上升至目前的1938亿元,已逼近A股龙头万科(000002)的市值。碧桂园的市值也从年初的835亿元飙升至1800亿元,跃升速度令人惊讶。四处出击的孙宏斌治下的融创市值也从221亿元升至471亿元,涨幅116%。

上榜地产富人所掌控的上市公司里,11家涨幅超过25%,其中多达9家系港股上市公司。在A股,华夏幸福受益于雄安新区概念,在近几年连续飙涨的情形下,2017年涨幅也高达50%,目前市值已越过千亿门槛。

地产公司股价暴涨无疑带来了相关富豪的身家暴涨。以6月12日的收盘价计算,许家印的身家已飙升至1508亿元,碧桂园杨惠妍身家也已超过千亿,而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财富则在710亿元之上。

这将改写富人榜的格局。在我们此前发布的2017榜单中,房地产业首富王文学身家505.9亿元,排名第12位,纯地产行业富人无一进入前十(王健林等财富构成已多元化,被归类为综合类富人)。按照地产富人的最新财富值,3位地产业富豪——许家印、杨惠妍和王文学杀入了前十(表2)。

由于地产富人的上位,2017年榜单上的前十富人简直就是推倒重来。

从股价看,阿里巴巴今年以来狂涨58%,腾讯涨了43%,美的集团涨了48%,而网易也涨了43%。万达电影和百度则分别只涨了8%、9.5%,泛海控股跌了11%。这样的格局下,马云财富将增加682亿元,而马化腾将增加602亿元,丁磊增加364亿元,何享健家族将增加287亿元。如此一来,马云马化腾身家将双双跃过2000亿元门槛,分列一二名!王健林则从首富滑落至探花。许家印超过王卫位列第四,王卫紧跟其后居第五。丁磊第六、何享健第七,杨惠妍第八。至此,我们突然拥有了8位千亿富豪,幸福来得太快了一点,有木有!王文学则从第12名跃居第九。而李彦宏因为百度的小幅上涨得以维持在第十名。卢志强、宗庆后、雷军三位富人则因无明显增长跌出前十。

上一轮爆发,在2007,港股地产商正走出“停滞的十年”?

无论从地产股价格的涨幅,还是地产富人的身家增长来看,这无疑都是一轮不可思议的集体“暴动”,引人瞩目的是,暴涨的基本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地产股。

此次暴涨原因,外界已有诸多解读,概括来说主要包含下列几大因素:1、内地资金南下,夺取港股定价权;2、投资者风格切换,偏爱高股息股票;3、港股市盈率偏低,内房股整体估值低、盈利好,存在大股东私有化回内地的预期;4、公司大规模回购或股东增持;5、空仓回补。

这些主要考虑了当下一两年的短期因素变化,而借助已发榜15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我们可以从更纵深的历史去观察。地产富人身家的狂飙突进,历史上是否有过相似的一幕?

在富人榜上,地产富人如此显赫的涨势,曾出现在2007年榜单上。那年4月,碧桂园在港IPO,新财富率先挖掘了杨惠妍家族,她以455.1亿元身家成为当年首富,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首富。

这还不是当年最大的爆点,那一年,新财富500富人榜的前十富豪中有7位来自地产行业。

200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房地产行业有92位富人上榜,几乎每5个上榜者就有一个是卖房子的;地产业富人的平均身家42亿元,而当年富人榜的人均财富仅为25.6亿元,前者高出整体64%;地产业富人总身家3870.8亿元,富人榜总财富12800.2亿元,占比接近1/3。2007年,才是地产业富人的黄金时代。

好的,跟上节奏的读者肯定会有想法了:在此轮暴涨发动前,为什么十年时间,杨惠妍家族的财富只涨了10亿元?为什么许荣茂家族、朱孟依家族、陈卓林家族和10年前都差不多?2007到2017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在5倍以上,为何却有一批地产富人财富增长陷入“停滞的十年”中?

从碧桂园前复权的月K线图可以看到,其2007年4月上市,当月收于4.78港元/股,在2007年9月冲上9.62港元/股的高位,此后遭遇金融危机一路下跌,2008年末方才探底回升,直到2017年初,碧桂园才算收复上市来的股价“失地”(图1)。在此期间,碧桂园净利润从42亿元升至136.6亿元。

图1:碧桂园上市以来的前复权的月K线图

香港的内房股失去十年,从地产行业指数看,A股地产公司似乎也不例外(图2)。那么,地产股的这一轮暴涨,究竟该如何定性?前述五大因素,能否对此作充分的解释?这里且挖个坑,留个开放性的话题,有兴趣的读者请留言和我们讨论。

图2:深交所编制的地产指数走势(2001.7.31-2017.6.14)

宏观调控何以与港股地产富人身家负相关?

第二个问题,小编同样负责抛砖,以求读者诸君的金玉良言。

先来看看2007年,当年地产富人何以能够在前十富人中占据七席。与惯常想法相左的是,那一轮地产富人财富暴增,竟然与宏观调控强相关。

时代些许有点久远,每年财富榜单都是以上年年末为基准时点计算的。决定2007年上榜富人身家的,是他们在2006年的抉择。而2006年,房地产行业是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税收、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正是由于宏观调控,地产企业资金链趋紧,导致该行业企业大规模IPO,使其控制人的财富浮出水面。当年25岁的杨惠妍,也正是因此成为了首富。

据当时的国泰君安分析师张宇分析,当年地产业富人身家暴涨,一是流动性泛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二是大量地产商将以前低成本取得的土地和经营物业直接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因此财富效应更为明显。

有意思的是,这个现象当时并非中国独有,过往世界500强企业中从未出现过房地产企业,而2006年美国前四大住宅开发企业竟然联袂进入了这个名单。当新财富在编制2007年500富人榜过程中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美国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中,包含的是一个名叫“次贷”的核心引擎,而这最终将引发了一场啸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的劫难中,那些因为调控而提前上市的地产富人们,尽管经历了股价打折的痛苦和噩梦,但毕竟“深挖墙广筑粮”,比未上市的富人们多了许多生机。未赶在这场危机到来前抢上车的许家印就被动了很多,他带着恒大在狂风暴雨里东奔西顾,最终在“鲨胆”郑裕彤的帮助下放手一搏,于2009年11月在港上市。与碧桂园类似,恒大股价也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直到2014年末才修复完毕,重新回到IPO时的股价,并在此后开启上涨态势。2010年10月,四度闯关IPO的孙宏斌,最终带领融创中国登陆港交所。

此轮暴涨中的三位地产主角,至此在资本市场完成会合。截至2017年6月13日,碧桂园上市10年,股价涨幅90%;恒大上市近8年,股价涨幅500%;融创上市6年半,股价涨幅430%。

不过更猛的上涨还是在A股,华夏幸福2011年9月借壳ST国祥,自那个月以来涨幅934%。

2017年,同样是地产遭遇深度调控的一年,也同样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暴涨的一年。在金融整体去杠杆、地产行业贷款遭紧缩之后,股价却快速爆发的恒大、碧桂园、融创等,是否为下一个不可知的冬日储备了更多的粮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06

李嘉誠王健林都在賣,阿里京東卻殺入!這個行業將有巨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4/1158628.html

當前,國內的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控重壓,王健林、潘石屹等大佬“變賣”資產轉型輕資產,有的則如李嘉誠一樣,把目光瞄向海外,試圖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

有不看好的,自然也有看好的。今年8月,阿里巴巴與杭州市政府簽訂協議,共同打造全國首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而京東也緊隨其後,於10月中標北京租房監管平臺項目,並在其電商平臺“賣房”。

事實上,阿里、京東早在數年前就已在房地產領域有過試水。而如今,兩大電商巨頭不謀而合相繼“觸”房,加速布局房地產市場,是來攪局?亦或是創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阿里、京東紛紛“觸”房

盡管調控重壓下的樓市已進入“青銅時代”,但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住房租賃市場卻迎來紅利,兩大電商巨頭順應形勢先後切入住房租賃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梳理後發現,阿里、京東兩大巨頭在切入住房租賃市場前,就已通過布局產業地產、商業地產等方式,涉足房地產市場。

如阿里,2014年8月,淘寶攜手萬科,宣稱“淘寶用戶全年花了多少錢,就可在萬科全國12個城市23個樓盤直接沖抵購房款,最高可抵扣200萬元”;2017年4月,阿里宣布在北京市延慶區打造總占地18萬平方米的天貓小鎮,此舉也一度被外界解讀為阿里進軍商業地產;2017年8月,阿里與杭州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打造全國首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2017年10月,旗下支付寶宣布在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推廣信用租房,免押金、租金月付的口號引起市場不小震動。

如京東,2014年“雙11”期間,聯手遠洋集團首次嘗試互聯網營銷;2015年6月,聯手萬科等43家開發商推出千套特價房;2017年8月,以38.9億元拿下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一商業用地;同年9月又與東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投資300億元建設人工智能產業新城。而截至2016年底,京東已在全國15個城市拿下近6000畝土地。

近日,京東又加速了其在房地產業務上的布局。先是於9月成立房產事業部,後又於10月公布房地產戰略,宣稱要在5年內成流量、線上交易量“雙料冠軍”。

“阿里、京東各自電商平臺每天數億人次的流量,這是任何一家房企都不會忽視的資源。”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特別是在當前一些城市樓市成交低迷的情況下,通過阿里、京東流量的導入,線上線下結合,既能幫助開發商以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定向獲得目標客戶資源,還能幫助購房者更便捷地獲取房源信息,而阿里、京東還能實現流量變現,這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電商巨頭的流量變現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在京東商城APP上發現,其房產頻道提供“普通住宅”“別墅”“商業辦公”3類產品,提供全國22個城市的房屋購買等服務。而京東方面透露,目前其房產頻道已有82家開發商和35家服務商入駐,涉及項目2027個。

▲圖片來源:京東商城APP

而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則主要提供租房業務,目前該業務覆蓋全國8個城市,提供“整租”“合租”“免押金”服務。不過,記者也註意到,在阿里旗下淘寶網上還有一個名為“極有家”的家裝O2O平臺,該平臺不僅提供“裝修”“居家”等產品,還覆蓋了全國97個城市的樓盤。

其實,從京東、阿里目前提供的房地產業務來看,不管是賣房,還是租房,都與傳統開發商或房產中介的模式有著明顯區別。

“阿里、京東目前做的更像是在開發商和購房者、房東和租客之間搭建一個平臺,可以讓雙方更高效、快捷地對接,並輔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極大地減少各方的時間等成本。”賴勤告訴記者。

阿里巴巴於8月17日發布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中國零售平臺上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4.66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更高達5.29億。而京東於8月14日發布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其過去12個月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

“每年新房市場十幾萬億的交易額,電商平臺最大的資源就是流量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等數據。電商平臺如果能從新房市場分杯羹,在資本市場又是一個很好地將流量變現的‘故事’了。”賴勤說。

創新還是攪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巨頭布局房地產業務,是創新?還是攪局?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阿里、京東更多還是以“新零售”或“無界零售”的思維,依托自身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特別是在流量導入等方面的優勢,在開發商和購房者間搭建某種溝通的“平臺”,並將電商平臺的流量導入到地產板塊。阿里、京東並不會與開發商在傳統開發領域產生業務競爭。

中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學鋒也向記者表示,像阿里巴巴這樣有巨大平臺和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巨頭,其介入住房租賃市場是有天然優勢的。但如果產品和服務做不好,附加值做不上去,很有可能剛開始熱鬧,但到最後平臺流量很難導入到地產業務板塊,難以形成有效需求。

而京東房產業務相關負責人在房地產業務上線發布會上也明確表示,其房地產業務不會涉及房地產開發,主要扮演服務商與平臺商的角色,即在線上吸引開發商入駐京東平臺進行售房。而京東此前搭建的家裝等資源,也可直接嫁接到房地產業務中,形成賣房到裝修的全鏈條。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房地產交易大額、低頻的特點,決定了電商僅能實現“線上拓客和下定”的功能,購房流程依然只能通過線下解決。大額交易一直都是電商難以突破的瓶頸,目前來看,房產電商只能起到“線上引流、線下導流”的作用。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和調控重壓之下,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在房地產領域的探索,又會給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帶來什麽影響?會不會重新定義房地產市場現有的“遊戲規則”?顯然這些都應該引起房地產從業者的關註和重視。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梁秋月 李凈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87

身家五億 殺入補習界 護老院女皇5招掠學生水

1 : GS(14)@2010-08-30 21:54:47

2010-8-18 EW  

臨近開學,新晉補習社「康橋教育」頻頻做宣傳,除找來藝人官恩娜和少爺占做代言人外,上周三更開記招宣布英文科補習天王范浩揚(K.OTen)加盟,周日又在紅磡搞升學講座,擺明與四大補習社現代、英皇、遵理及活學搶學生。

不過,本刊深入調查後發現,○八年才成立的康橋問題多多,無論在課程、師資和校舍設備等都搞到一鑊泡,校方更吹噓學生報讀高級國家文憑課程,考試及格便可百分百升讀外國大學,但本刊向該外國大學查詢,發現與事實有出入,學生隨時零保障。

康橋幕後老闆為劍橋護老院創辦人陸艾齡。做護士出身的她,多年來靠發展護老院和投資地產致富,身家至少五億元。這名隱形富婆以門外漢身份殺入補習界,但有業內人士分析,新學制下少了一個公開試,補習社生意已開始萎縮,加上康橋無辦新高中中五課程,只靠最後兩屆預科收生,兩年後隨時因學生斷纜而玩完。

康橋教育在紅磡總校搞升學講座,僅約一百五十人出席,由剛自爆申請破產的范浩揚主持,力銷康橋的高級國家文憑(Higher National Diploma)課程。

「學制改了,兩年後中六和中七畢業生一起入大學,是香港開埠以來競爭最大的一年,二十四萬人爭一萬五千個學位,你話機會率有幾多?但康橋直升大學的成功率是一百個巴仙,因為有HND課程。」范浩揚愈講愈興奮,說HND可銜接英國的學府,又聲稱康橋正申請成為本港第十間大學,希望兩年後成事,勢要爬「狀元搖籃」恒生商學書院的頭。

這些經過包裝的偉大願景,成功吸引學生和家長注意。講座結束後,部分家長爭相向范浩揚發問,少數人更即場報名。不過記者明查暗訪後,發現康橋教育存在五大問題,付出真金白銀的學生隨時中招。

問題1

直升大學疑取巧

康橋的廣告和講座內容,均標榜直升大學成功率達百分百,皆因該校提供的HND課程獲本港和英國的大學認可,學生只需兩年內完成五項習作,便可取得HND直升大學,兩年學費需四萬多元。

「中六同學可一邊讀預科,一邊遙距讀HND,多一個保障。」范浩揚說,康橋花了五六年時間研究這升學制度。不過,記者發現學生要先完成HND入學考試課程,跟着要兼讀「BTEC高級國家文憑課程」,然後再花年半至兩年做習作,才有機會取得HND,絕非如范所說般容易。

「本港預科課程好多嘢讀,仲要學生讀多個HND,兩頭唔到岸就大鑊。」有教育界人士直言。

記者以學生身份,向康橋另一名導師楊家舜查詢,他卻說只有HND不足以入英國的大學,學生亦要在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獲六分或以上。他又指,康橋已跟諾森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達成協議,學生只要HND及格便可升讀該校。

不過,記者向英國紐卡素諾森比亞大學查詢,發言人表示HND學生須獲「良好」(Merit)成績,才能申請入學,與康橋的說法有出入。

尚學堂國際升學服務中心升學輔導主任盧國昌說,HND是英國倫敦大學考試局轄下的BTEC證書之一,乃職業導向課程(類似本港職訓局課程),相當冷門,「好少學生讀HND,因為銜接的大學排名比較低,像諾森比亞在英國排名六十幾。讀本港大學與海外大學合辦的副學位,或海外大學辦的基礎課程,認受性會較高。」

問題2

吹噓辦私立大學

康橋兩年前才成立,但范浩揚在講座上聲稱該校正申辦私立大學,校址暫定沙田,希望兩年後成事,與恒生商學書院爭做本地第十間大學。

范聲稱,諾森比亞來港成立大學後,會同時取錄一、二及三年級生,在康橋完成HND的學生,到時便可直升大學。

不過,本刊向諾森比亞大學查詢,發言人Jonathan Ray否認該校與康橋教育有任何合作關係,亦無意來港辦大學。事實上,在港辦私大絕非易事,樹仁大學等了三十五年才獲准升格;無往績可言的康橋要辦大學,似乎是癡人說夢。

問題3

破產天王收容所

康橋聲稱豪擲一億元聘請名師加盟,但本刊獲悉,除了被老闆陸艾齡稱讚「人品唔差、誠實可靠」的范浩揚申請破產外,商學及會計科導師甄敬堂(Thomas Ya、英文科導師姚文孝(A. Yiu),以及中化科導師陳偉亮(W. Chen),○一年曾遭遵理學校控告違約,被禁制跳槽到現代教育,三人同年宣布破產,康橋儼如破產補習天王的收容所。

其餘導師部分亦是非多多,例如中文科導師楊家舜,今年三月幫范浩揚「拉客」,被現代中文科補習天王周勤才入稟控告違約。從現代跳槽到康橋的甄敬堂,以及物理科導師周頌賢(C.Y. Chau),據悉與現代仍有合約;今次兩人疑違約過檔,分分鐘被現代控告和禁止開班,康橋學生可謂零保障。

「康橋部分導師是其他補習社的棄將,有些甚至是四、五線,不明白康橋為何聘用他們。」一名業內人士說。

本刊向現代求證,發言人承認甄敬堂與該校仍有合約,「如果有人不跟合約條款,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至於周頌賢的合約,現代未有透露細節,只說一旦有人違約,將會訴諸法律。不過,甄敬堂對本刊解釋,跟現代的合約已滿,不存在違約。

問題4

自學中心宣傳誇大

康橋計劃今年將全港分校增至十六間,目標招收三千名預科生,更在沙田富豪花園開設「體育及多元自學中心」供學生使用,聲稱設施包括泳池、羽毛球場、網球場、壁球場、拳擊場、模擬高爾夫球練習場等。

記者曾到自學中心查看,發現該處實際是「富豪遊樂會」,門外貼上「只招待會員」的告示,記者聲稱是康橋學生要求入內,惟遊樂會職員卻說,未收到通知學生可使用場地。記者現場所見,遊樂會的場地和設施頗殘舊,與康橋網頁上的相片截然不同,室外網球場和羽毛球場地面更發黑,滿地積水,似乎長期無人使用。

問題5

收生問題多

與其他補習社不同,康橋集中火力搞日校,但部分課程仍未獲教育局批准,導致收生「撻Q」,要向學生退款。

應屆會考理科生阿明(化名),因擔心成績未如理想,放榜前到康橋荃灣分校,報讀中六日校課程,「當買保險,每月學費一千九百八十元,比其他補習社便宜,我預繳一千元留位。」放榜當日,阿明未能升讀原校,遂到康橋確認學位,但職員卻改口說,中六理科班每月學費要二千九百八十元。「坐地起價不特止,他們的實驗室仍有待教育局審批,好像不太穩陣。」他最終要求康橋退回訂金,改報另一間補習社。

有康橋導師聲稱,實驗室設在紅磡總校二樓,但記者發現該處仍是一排空舖。「實驗室至少要十八個月才批出,無lab根本不可以收理科生,近期接連有學生收到康橋電話說理科班取消,主動退款。」消息人士說。

本刊翻查教育局網頁,康橋有四間分校,分別位於荃灣、新蒲崗、紅磡和灣仔,當中僅荃灣獲准開辦中七理科,但只限重讀生,中六理科開不成,每月學費二千九百八十元亦未經局方批准。

康橋又推出「保證入U計劃」,保證學生能升讀本地大學,否則將退回兩年學費。不過,該計劃每月學費三千九百八十元,比普通預科班貴二千元,而附帶條件多,包括會考須獲十三分或以上,中、英文科及格,學生每學期不可缺席超過三次,校內考試及格,才合資格退回學費。

對於康橋在同一中六預科課程收取不同學費一事,教育局回應指會向校方調查,並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

靠收購丁權致富

康橋教育問題多籮籮,有補習界人士認為,這與老闆陸艾齡「盲舂舂」殺入補習界,缺乏經驗又不了解補習行業已開始萎縮有關。

五十八歲的陸艾齡,人稱「護老院女皇」,是劍橋護老院集團董事,康橋部分校舍前身便是護老院。陸艾齡年輕時曾在伊利沙伯醫院做護士,丈夫李柏壽乃大埔「丁屋大王」,持有汀角路大量地皮,因收購丁權起屋賺到第一桶金。

儲夠銀彈,陸艾齡與妹妹陸艾思進軍老人院業務,八五年開辦第一間劍橋,之後生意愈做愈大,二千年全港有二十九間院舍,月入超過一千四百萬元。不過,劍橋過去多次被傳媒踢爆虐老、拖欠薪金,並捲入多宗官司。今年正好是劍橋二十五周年,但生意似乎欠理想,院舍數目減至二十二間。

除搞老人院外,陸艾齡九十年代曾當選大埔區議員,但隸屬自由黨的她並不活躍於政壇。

康橋:

與諾桑比亞合作

陸艾齡投資眼光奇準,有近五億元物業揸手,她對舖位、村屋及地皮情有獨鍾,目前居住的大埔瞭望里萬呎獨立屋,便是九九年以四千四百萬元買入地皮後建成的。記者上周六到其寓所,從外看猶如一座城堡,內裏亦停泊多輛座駕,據外籍傭人說,陸艾齡與女兒及陸艾思同住,但母女正外遊,陸艾思則拒絕接受訪問。

中學學制變天,會考、高考將合二為一,補習社首當其衝,有行內人士估計,補習人數將大跌三成,故大型補習社趁着末代會考,今年暑假紛紛割喉搶客。

相對於大型補習社擁有不少名師吸學生,尚且需要鬥平搶客,此時才加入搶灘的陸艾齡,如何能突圍而出?「康橋無開新高中的中五課程,只做舊制的中六和中七,做埋這兩屆末代預科,日校就再無新客源,到時不知他們靠甚麼維生?除非補習班做得超級成功,否則兩年後隨時摺埋。」消息人士稱。

就康橋教育的五大問題,記者周一傳真詳細問題向該校查詢。康橋教育市場部經理李文傑的書面回覆堅稱,諾桑比亞大學乃該校的合作夥伴,該校國際發展室主任David Caine曾在該校一講座上,確認與康橋的合作關係。本刊曾聯絡他,但截稿前未獲回覆。

至於康橋申辦私立大學一事,李文傑聲稱是該校與本地地產發展商之計劃,由地產商申請用地,康橋則負責教學部分。不過,康橋並無透露有關地產商的名字,本刊無法核實真偽。

兩大補習社追殺 K.OTen 三十四歲的范浩揚(下圖),傳聞年薪曾逾千萬元,惟近年遭兩大補習社英皇和現代教育連環控告,合共索償三千五百多萬元。他上周三在記招上宣布申請破產:「如果一開始已認輸,賠幾百萬便算,這四年內可能不會被人窮追猛打。」不過,英皇教育老闆岑宜輝對本刊不滿地說:「有錢打官司搞上訴,但輸咗就申請破產,我們會繼續向他追討合理賠償。」現代教育發言人則指,跟律師研究後再作決定。

范浩揚目前名下並無物業,只跟母親江淑珍聯名擔任奧天慈善教育基金有限公司董事。奇怪的是,范○六年跟英皇對簿公堂後,范母於○七年九月成立尼奧有限公司,後來以約一千八百萬元,購入銅鑼灣海殿大廈及何文田雅利德樺臺單位。

律師黃國桐指,法庭會調查申請破產者過去兩年有否不尋常的資產轉移,「睇吓債務人是否為了逃避債務而申請破產,並要求交出薪酬,甚至其親屬的收入來源證明等。」若債務人被發現隱瞞或非法轉移資產,屬刑事罪行,可被判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63

富貴雙非嬰殺入加拿大

1 : GS(14)@2012-02-20 22:52:44

平的唔得就選個貴D的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85549
【《蘋果》直擊】【本報訊】中港兩地聯手趕絕內地孕婦衝關產子,大陸雙非紛紛殺入美加生仔,其中加拿大更是他們的首選。記者直擊大陸雙非如何瞞過移民局,成功闖關後在當地月子中心捱過五、六個月的孤獨日子,為的就是給他們腹中胎兒找一個加拿大國籍。記者:張 軍邱錦綉 莊建鑫

「本來打算到香港生小孩,但聽說床位很緊張,身邊的朋友都說加拿大好,說那兒環境好教育質素高,還給我預約了當地的月子中心」。於是三個星期前,她穿上厚厚的外套,拿着簡單行李,強作鎮定地跟丈夫以旅遊簽證往加拿大闖關。
「移民官問得很詳細,我說跟丈夫來旅遊,他有點懷疑,便翻箱倒槓檢查我的行李,還好我沒有帶孕婦衣物和小孩的東西,才順利過關」。圓圓說見到有孕婦因為肚子太大而被拒入境。接待圓圓的月子中心叫「盼盼坐月子中心」,圓圓在那兒住了多個星期,仍未適應下來。
「丈夫在這裏留了一個星期便回國,自己一個人在這裏悶得發慌」,她在月子中心租住一個套房,日租 70元加幣,她在房內放了電腦,方便跟家人作視像通話。
「給兩歲女兒打電話,她問了一句『媽媽你在哪?』便蹦蹦跳跳跑走,想多看一眼都不行,有時真的掛到心痛」。說起女兒時她顯得一臉憂傷,加上月子中心的生活規律而乏味,在北京過慣多姿多彩生活的她直言不習慣。
「舖頭很早便關門,商場也沒有北京的大……不過為了孩子,我只能待在這裏。希望孩子出生後,能在這裏得到較好的教育,自己犧牲也是值得的」。圓圓說孩子小學後便會到加拿大讀書,而她也考慮來定居。
「孩子成了加拿大人後便能申請我們過來,而他也可以享有這裏的所有福利,加拿大是福利國,當然比國內好」,圓圓說得頭頭是道,但她不知道,雙非孕婦在加國所生的孩子, 18歲前是無法享有公民福利,讀書也要收費。
圓圓在月子中心結識了從上海來的娜娜,同樣有一名 5歲兒子留在國內的娜娜,跟圓圓一拍即合,兩人經常結伴逛商場解悶。這天,他們到月子中心附近的「 The Bay」商場購買嬰兒用品。一臉倦容的圓圓,一到商場便精神起來,買東西從不看價錢。
記者見她用流利英語詢問售貨員甚麼牌子的奶樽好,選好後便拿出一張內有逾二千萬元人民幣存款的現金卡簽賬,圓圓續稱:「我跟娜娜一有空便來逛街,次次都逛四個小時,這樣時間好過一點,而且走路多生小孩也較容易。」

2 : GS(14)@2012-02-20 22:53: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85550
李小姐 40歲, 14年前生了一個女孩,當官的丈夫一直不敢超生,直至近年見官場朋友安排老婆到美加生第二胎,才跟着照做。
「我們有朋友身家都幾十個億,都買不到一個北京戶口。朋友說去香港吧,我反正不喜歡,太多車太擠了!而且香港跟國內太接近,我老公的身份不太方便」。頂着大肚子,頸上帶着一串真珠頸鏈的李小姐,在北京經營建築工程公司,在國內也算得上是富戶。
「唐國強的兒子是我女兒的學弟,在北京實驗二校分校就讀,上一次學校在人民大會堂開家長會,他還坐在我旁邊呢」,李說時一臉自豪。這次加國產子之旅只有她一人,就算產後也只得一人獨自坐月,她安慰自己,說堅強點就甚麼都挺過去了。

「沒事,女兒都已經是小姑娘,不用我操心,反正我慣了獨立,在房內上上網已是一天。這次可以如願生一個龍兒,我還有甚麼可以怨!」她帶我們參觀房間,房內放了多罐奶粉,她拿起一罐說︰「這奶粉聽說是最好的,我已經買了 24罐託朋友帶回北京,月子中心也替我買了 34罐送了回去。」她買的並非初生嬰兒奶粉,而是給六個月以上嬰兒飲用的奶粉,她說坐月後回北京給孩子慢慢喝。
「這裏的特價奶粉每人每次限購四罐,反正沒事做,有空便到超市買,夠一箱便托朋友拿回去。內地的奶粉質量太不好」。李小姐說不打算送兒子到加國讀書,來這裏只為替兒子落戶。
3 : GS(14)@2012-02-20 22:53:43

入境檢查嚴 中介教闖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85551
「千萬別帶小孩的東西,所有產前檢查的資料也別帶,你可以叫丈夫遲些才寄過來。還有,要穿寬身和深色的衣服,或者用披肩遮着肚子。肚子如果大得快,六個月便好過來,千萬別帶太多現金和行李」,其中一個中介公司的負責人說。記者在機場發現有不少孕婦,都用大褸掩着大肚子成功過關。
雖然在港的孕婦中介公司近期在港受到打壓,但加拿大的中介公司,卻非常公開地做生意。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85552
中介避查 暫停雙非孕婦來港
2012年02月20日

「最近香港關口好嚴,海關和入境處都查得好緊,家落去嘅機會唔係幾好。」她一邊向記者分析形勢,一邊游說記者轉去美加分娩,指往當地產子所花的費用與在港差不多,「用啲錢其實同係香港差唔多,但當地環境好好多」又謂最近港人對內地雙非孕婦有意見,「去到畀人歧視」。
她不斷講去美加分娩的好處,包括福利好、教育好,孩子一出生便有加拿大國籍,並指可代辦一切手續。
4 : GS(14)@2012-02-20 22:54: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85571
遠赴烈治文市 揭開秘孕生活
記者扮孕婦闖月子中心
2012年02月20日

「你們訂房就快點,這兒四、五、八月都被訂了。」 Susan帶記者到大廳,三名挺着大肚子的婦人已坐下,吃着清淡的三餸一湯營養午餐。

「其實各月子中心的收費差不多,不過有朋友說這裏不錯,就打電話來預約」。其中一名待產婦人娜娜叫記者快點預約,因房間隨時爆滿。這時,過來陪太太坐月的黃先生,端了些餸菜給房間內的太太後,便坐下來一起吃飯。來自廣東佛山的他,說晚上將兒子交給 Susan照顧,見一張沒有圍欄的大床上放了四個嬰兒,每個嬰兒的頭頂都放了一盒濕紙巾,而 Susan則睡在旁邊的床上。
「有啲唔放心㗎,始終夜晚得 Susan一個人湊四個細路,唔知佢搞唔搞得掂。我太太上網睇到討論區,話呢度曾經有個 BB跌咗落床……唉,冇辦法,唔想辛苦只有交俾人做。」他說只有 Susan一人負責照顧嬰兒,她的丈夫 Jack和父親只負責接送孕婦和購買日常用品,而 Susan的家姑則負責煮飯,至於房間的清潔由孕婦自理, Susan只負責打掃公家地方。
粗略估計,每名入住 Susan月子中心的孕婦要花費 23,200元加幣,當時共有七名孕婦入住,則合共超過 16萬加幣,即約港幣 126萬元, Susan的收入相當和味。
5 : GS(14)@2012-02-20 22:54: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85573
特價奶粉 強國人超市狂搶購
2012年02月20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85574
或受中介人誤導

加拿大與美國一樣為屬地主義,只要在當地出生,自然就擁有該國國籍,吸引最近在本港鬧得熱騰騰的內地雙非孕婦,在中介的鼓勵下轉赴加國產子,但當地移民專家提醒,在加國出生的雙非兒童,除了 18歲可成為加國公民及申請父母到加國團聚,其成長的全部開支包括讀書,全要父母支付。
《蘋果》記者日前在加拿大溫哥華,訪問處理移民工作多年的中僑互助會行政總裁譚阜全,他說在加國出生的外國移民子女,不能享受當地居民子女一樣福利,雙非孕婦可能受到中介人誤導,以為加拿大是一個福利國家,才會有此錯覺。
譚說,在加國出生子女,可申請牛奶金及享受 13年免費教育及 4年大學津貼教育,牛奶金額視乎父母收入而定,最高為每月 290加幣(折算港幣約 2,255元),以 18年計算可獲牛奶金 62,640加幣(折算港幣約 48.7萬元),另根據去年一項報道,每名學生的 17年教育經費為 20萬加幣(折算港幣約 155萬元)。
但申請牛奶金及享用免費教育,需要合資格的父母才能申請到,父母要出示永久居民或公民證件,僅帶子女在當地出世紙不能申請入學,但不排除有偏遠的學校不看父母的證件,就讓他們子女入學。卑詩省每年約收容四萬名移民,其中約一萬人來自中國,在外地移民中排第二僅次菲律賓。

相對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子女,可享有與本港居民子女一樣的醫療、免費教育及社會福利。據社會福利署提供的最近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底共有 388名雙非童領取綜援,較 08年大幅上升五成四,每年綜援開支逾千萬元,另過去五年有 37名雙非童因內地父母無力照顧要申請入住兒童院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43

梁家班女共青殺入政府

1 : GS(14)@2012-04-23 21:58: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72737
【本報訊】中共黨員搖籃「共青團」的成員殺入候任特首辦,更可能過渡加入新政府。候任特首梁振英委任陳冉(粵音:染)擔任候任特首辦項目主任,並於上周履新。本報發現,陳並非香港永久居民,獲政府罕有地豁免,才能加入梁振英「大內總管」班底。有內地「官二代」背景的陳冉承認,中學時曾加入共青團,但否認是中共黨員。學者及公務員團體擔心此例一開,一國兩制蕩然無存。
記者:黎穎詩、白琳、林偉聰


2 : GS(14)@2012-04-23 21:58: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66&art_id=16272739
無論是她的舊同學抑或舊同事,陳冉給人最深刻的人印象,原來是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有曾與她共事的《南華早報》舊同事引述,來自內地的陳冉曾經自稱有軍方背景,又曾在軍校讀書,更有指其父親是內地省級公務員,但陳冉否認此說,自稱父親屬「低級」官員。
陳冉曾在 08年於港大修讀金融系碩士。據其舊同學稱,陳冉甚少上堂、也甚少參加同學活動,因此不少同學對她認識不深,「最深印象都係佢成日扮到好靚,成好多同學嘅話題」。

指父親是「低級」官員

曾與她在《南早》共事的人也指,陳冉每天上班也穿得一絲不苟、渾身名牌,相信她家境「非富則貴」。有人更聽聞其父親是內地高幹,令這位富二代衣食無憂,更有指她曾向同事表明,到《南早》任職並非求財,「幾低人工都唔緊要」,疑似「賺錢買花戴」。
但陳冉回應時卻堅稱,家在上海的她來自普通家庭,父親是普通公務員、較市級和省級官員更「低」級;但被問及父親工作詳情,她只稱「我都唔係好識」。原在清華大學修讀新聞系的她稱來港是「想幫香港做番啲嘢」。
自稱來自普通家庭的她,卻在被視為「太子黨」俱樂部的華菁會擔任秘書長。華菁會其中一位副主席,便是前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陳佐洱女兒陳晴,最巧合的是梁振英則擔任此會的榮譽贊助人。
《蘋果》記者
3 : 龍生(798)@2012-04-23 22:51:18

湯兄不如一齊評下呢條女個相

我覺得好怪, 首先塊面唔太對稱, 有少少多角型的感覺

而且好大, 面架又唔尖又唔方, 令五官有逼在中間之感

其餘無乜問題, 單獨睇甚至可以算靚, 但放在一起即變不合格

怪異得很
4 : GS(14)@2012-04-23 22:53:36

好兇囉
5 : greatsoup38(830)@2012-04-29 10:13:55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24.html
“大內”的上海小姑娘這兩天成為傳媒焦點,更多是出於一種八卦心理,把政治搞得活色生香一些。

連續兩天的見報照片,聽到有些評論說,“她穿衣品味配搭很差”;另外,照片上見到,連續兩天拿同一個Prada包,似乎也不符合傳媒描繪的“貪靚”習性。因為這種女性,如果知道有人在拍照的話,是不會拿同一個包的。(儘管那個Prada包價錢恐怕就超過2萬2的月薪了。)

可我還記得,前幾年親身見到她時,那種驚豔的感覺。她穿白色的套裙,澀生生地坐在角落,形象非常清麗。那是一個聚會,座上很多人放言闊談,而她很少說話。


當然,當時令我最好奇的,是她的身份,CY的公務助理。

也從側面說明,CY選舉工程的無孔不入,深謀遠慮,和志在必得。三四年下來,自套腰包請兩個公務助理,起碼花費兩三百萬,這豈是Henry能做到的。


而且,要有願景,才能讓上海小姑娘願意留下來。以她學歷背景,找四五萬月薪的工作不是難事,但她畢業後就一直甘願留在CY處,自然是知道CY會有這一天,起碼在08年就知道了。

那次聚會後,我有時候會想,她在CY那裏具體做什麼呢?我有很多猜想,卻也不方便寫下來了。

6 : greatsoup38(830)@2012-04-29 10:14:29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2/04/2_25.html
傳媒近兩日對上海姑娘的報導焦點,所謂共青團和居港年期問題,其實不過是借題發揮,八卦化而已。

但反而問題的真正核心,沒有人去留意:為什麼上海姑娘甘願服侍CY近四年,期間一直沒有轉工?

上海姑娘畢業于上海頂級中學,高考548分。上海高考考四科,滿分600分,她不但接近門門滿分,而且是很難高分的文科。以這樣變態的成績,已經可以是天地任行了,再加上港大金融碩士學歷,什麼投行外資工作不在話下,外國一流MBA也是手到擒來。

以這樣的條件,小姑娘為什麼四年來沒有想過要轉工呢?2008年的CY,只是一個很霉,半红不黑的政客,個人公司業務也處在破產邊緣,他憑什麼可以留住這樣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上海姑娘,當他默默無聞的助理呢?要知道,如果CY不當特首,為他做“公務助理”三年的經歷,對上海姑娘來說,等於“兩頭不到岸”,在履歷上絕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除非CY告訴了上海姑娘,“我要選特首,而且一定當選,因為中央撐我。”

CY有這樣的想法,圈子裏的人都知道,但要令人完全信服到甘願押上職業前途,又是另一回事。

要知道,當時是2008年,如果CY真的說了這樣的話,絕對會引起香港的政治地震,可以說是香港政壇最核心的驚天秘密(重點在“中央撐我,而不是他人”,2008年)。

能把這樣的機密托之,可以說是真正的“子弟兵”了。

7 : greatsoup38(830)@2012-04-29 10:14:53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2/04/3.html
前面文章網友的評論頗為深入,那也不妨將討論再深入一些,探索現象背後的微言大義。

CY,從他的背景和發跡來看,應該是屬於內地官員多於香港官員,甚至可以說比內地還要左。

CY未來十年的施政軌跡已經不需要懷疑,基本上就是將內地一套的做法和理念在香港實施,除了前面已經說過的在香港成立發改委和金融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消滅AO制度。

AO,借鑒於中國的科舉制度,在印度發揚光大,是英國殖民者的統治重要手段,混合了封建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精絮,是和中共的理念格格不入的。

AO制度和現代行政理念不相容,甚至英國人自己也從來沒有採用過AO制度,而在AO制度的老家印度,其根深蒂固的職業官僚群體,早已被證明是發展的最大障礙。

在中共自己,從來就是崇尚“從群眾來,到群眾去”,幹部都需要有基層經歷。中國公務員的“國考”,雖然競爭激烈,但都是按崗位招聘,而從來沒有統一的公務員考試,刻意去招聘所謂的“天子門生”。

中共組織部有招收所謂的“選調生”,但這AO或MT有很大不同,招進來的人都是下放基層,組織部會關注,但不會保證必然上調和歷練,一切憑工作成績說話。

待續。。。
8 : greatsoup38(830)@2012-04-29 10:15:16

Benjamin Graham 說...

  "幹部都需要有基層經歷" 只係官樣文章, 想起這單新聞:

  新聞摘要:90後副局長,90後副局長破格提拔也要有理由,90後副局長羞了誰?90後副局長盤點各地飛速陞遷的官員,湘潭90後副局長引發多少猜想?我們能對「90後副局長」舉報些什麼?90後副局長剛畢業如

  90後副局長:質疑
  疑問一,「學歷」疑問。由於「文化程度」一欄只顯示「大學學歷」,因此看不出這個大學學歷是「大學專科」學歷,還是「大學本科」學歷。按習慣上的理解,「大學學歷」一般是指「大學本科」學歷,可是王茜從1991年10月出生算起,到2010年9月參加工作時止,還不到19歲。一個不到19歲的女子,能否取得大學本科學歷讓人生疑。

  疑問二,「政績」疑問。按說,擬任命90後女生為副局長,屬於破格提拔,肯定應該是政績突出的幹部,而王茜從2010年9月參加工作至今,只有一年零六個月的時間,而且這期間她除了現任職務是「區發展改革局幹部」,是典型的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這樣的「三門幹部」,由於工作時間短,再加上她只是一般幹部,既沒有在機關獨當一面的經歷,也沒有在基層工作的經歷,看不出、也創造不出什麼政績,因此,若以政績論英雄,王茜的政績表現是不是突出,也是值得人們生疑的。

  疑問三,「破格」疑問。不拘一格選人才,敢為事業用人才,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再怎麼「不拘一格」,總得有「格」。比如2月29日署名「仲祖文」在「為優秀年輕幹部成長打開寬廣之路」的評論文章中就主張「對那些有覺悟、有知識、有為人民服務決心,特別是在艱苦地區、基層一線創新創業的年輕幹部,要積極鼓勵、真心呵護」,「早給他們壓擔子、搭舞台,讓優秀年輕幹部儘早脫穎而出」,然而,與前不久23歲大學畢業生焦三牛擔任副縣級幹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所不同的是,王茜既沒有政績,又不是艱苦地區的幹部,也沒有在基層一線創新創業的實踐,這樣的幹部夠不夠破格提拔的條件,還是讓人生疑但是,在幹部任用的時候,很大的一條標準就是業績。如果有良好的教育,出眾的能力,但是,沒有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應有的成績,沒有為老百姓做實事,沒有給社會帶來貢獻,那麼,這讓的人又如何配當幹部?又如何領導人民建設小康社會?

  從湘潭90後女孩的簡歷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工作經歷只有一年零六個月的時間,而且這期間她除了現任職務是「區發展改革局幹部」,是典型的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這樣的「三門幹部」,真的無法想像如何去創造業績,如何具有領導別人的能力,即便在校期間擔任學生幹部,能力超群,但是,政府部門又不同於學校,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又怎能擔當重任?

  我們說,國家提倡幹部年輕化,提倡任賢唯能,不拘一格,但是,凡是有度,總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與前不久23歲大學畢業生焦三牛擔任副縣級幹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所不同的是,王茜既沒有政績,又不是艱苦地區的幹部,也沒有在基層一線創新創業的實踐,如果能夠列舉出其確實有的成績或歷練,那麼社會疑問之音應該就會很少了。

  在人事任免上,目前仍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不合理、不科學的地方,就如前不久的很難周口子承父業,父子同在一個系統工作,最後得到迅速陞遷的事件一樣,制度永遠都有漏洞,都有其待完善的地方。

  湘潭90後女孩出任副局長之所以耀眼,不是因為其年齡小而創下的閃閃業績,而是因為其陞遷來的有點「太突然」,幹部年輕化固然不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出來,讓百姓心服口服,這樣的「副局長」才能真正的耀眼。

  閆寧

  30歲館陶代縣長提拔理由:工作經驗豐富

  閆寧出生於1981年,今年9月,他被網友爆出3年4次陞遷,簡歷被當地列為「機密」。因中專學歷被指有假和提拔速度過快,一度遭媒體「狂轟濫炸」。河北邯鄲市委組織部回應,閆寧擔任過多個基層領導職務,經歷過多個崗位鍛鍊,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群眾評價較好。由於他提任副縣級領導職務不足兩年,這次是破格提拔,是嚴格按照破格提拔的有關規定要求進行的。

  日前,邯鄲市委證實,閆寧因健康原因向組織部門提出辭職,市委已經同意其辭職請求。閆寧在辭職報告中陳述,由於自己年齡較輕,走上新的崗位後,引起了社會持續不斷的關注,心理和精神產生了很大壓力,近一段時期以來,嚴重失眠,經常頭暈、頭疼,無法堅持正常工作。
  官員3

  曾偉昕

  29歲仙桃副市長提拔理由:黨外幹部身份

  近日有網友爆料,1982年11月出生、時任仙桃市婦聯辦公室副主任的曾偉昕於2009年12月被提名為張溝鎮副鎮長。短短兩年時間,曾偉昕即在2011年換屆選舉中當選為仙桃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昨日,仙桃市委組織部新聞發言人回應,曾偉昕之所以在歷次選拔中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僅是因為她黨外幹部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她個人素質過硬、工作表現突出。「她的父母在鄉鎮的財政所和教育辦工作,家裡沒有背景。作為民盟確定的後備幹部,善於將合作共事的思維方式運用於工作之中。在基層鍛鍊期間,經常深入基層村組,與基層群眾聯繫緊密,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9 : greatsoup38(830)@2012-04-29 10:16:12

Bohemian 说...

  這姑娘套用大陸的說法,就是大院子弟,這類人,通常都有種想法,覺得江山是自己的父輩這一代人打下來的,所以未來只有他們來接班,才能保證江山永不變色。
  2012年4月25日 上午12:18
匿名说...

  縱没有其他消息能証實此類內地人材已開始積極處身各種政府/政府有關團體,但我相信此情況是正在發生的

  我不認為這樣做一定是只有壞處,因為香港政府官員的確有需要從根本去改造...我傾向認為,梁振英政府,的確有能力改善民生有關的問題;但再上層的意識形態,則會越加收緊

  米
  2012年4月25日 上午9:50
匿名说...

  你不如講下,點解梁振英經過長期裁培,但仍然可以同香港部份左派,特別係老一輩曾鈺成後生一輩王耀螢等有咁深既公開衝突。

  以cy或傳統共產黨既作風,唔應該製造到衣類公開衝突。

  ~goethe
  2012年4月25日 下午1:14
匿名说...

  goethe,

  共產黨內部也有路線之爭,曾鈺成的共產之路是捱返黎、打返黎的;梁振英呢?少年得志,一帆風順,與傳統本地左派長期有辱無榮不同。曾鈺成心裏不是味兒,可以想見。其次,曾氏當初貿然宣佈考慮參選,絕非個人意見而已,肯定是中央有人叫的,但這人--可能是廖暉--站錯了邊,大權旁落,而且是被梁振英鬥敗的,所以曾氏更不是味兒,老貓燒鬚也,故屢作失態之言。你想,曾氏豈不明白共產作風?他也甘冒不諱在訪問中談及「平反六四」這類話題,可見是有氣在心,這一鑊被跣得勁也。
  2012年4月26日 上午9:03
10 : greatsoup38(830)@2012-04-29 10:17:03

評論:

Eugene 說...

  不至於要CY說。如果在中聯辦港澳辦系統稍有熟人,就知道中央08年就開始撐CY期望他取代公務員黨並肉搏大家族了。
  2012年4月26日 上午6:11
匿名說...

  以CY謹慎的性格,絕不會向一個小姑娘推心置腹到這個程度,這樣的話絕不會宣之於口。這個姑娘聰明絕頂,可能自己觀察到CY不是池中之物,於是甘心留效身邊,等一個機會。倘若用量子慣技去分析,則更可能是中央一早安置在梁身邊的人,彼此有默契,小姑娘志不在金融界,真目光如炬也!CY未來幾年,用人多行險著,所為險者,不避紅色背景也!距2047尚有35年,中央也是時候循序漸進滲透香港政壇,以確保將來可以從國內安插能人異士到香港參選。我想CY若能連任多一屆,必然會修改特首參選門檻,容許有政黨背景的人參選,這樣就能方便共產黨或--退一步來說--民建聯長期執政。民建聯也必會在未來五年緊貼CY施政,儘量栽培人才。而自由黨,必變反對黨,看看會不會最終與泛民結盟,共抗中央而已。這班資本家終於明白投靠中共這類反覆無常的政權都係太大風險,不如靠自己靠民意。
  2012年4月26日 上午8:50
Benjamin Graham 說...
  此評論已被作者刪除。
  2012年4月26日 上午10:12
Benjamin Graham 說...

  與其估係cy, 不如估是中央一早安插的人物更合理. 正如我一直覺得嘉滕加一是日本安插的一樣...所以應該說, 小姑娘不是留在cy身邊, 是被安排放在其身邊, 一切會變得合理

  2012年4月26日 上午10:13
匿名說...

  背景不是很特別,一定不會是「什麼投行外資工作不在話下,外國一流MBA也是手到擒來。」, 我肯定。

  2012年4月26日 上午1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