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斥流會浪費公帑 今獲官媒讚「愛國愛港」長毛擲餐肉嘲諷 建制還拖
1 :
GS(14)@2016-10-20 08:00:511.■梁國雄在流會後,於立會採訪區拿出午餐肉嘲諷建制派議員製造流會浪費公帑。何頴賢攝
【本報訊】建制派議員經常炮轟泛民發動流會浪費公帑,但是為阻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再宣誓,他們不惜「打倒昨日的我」,以流會追擊兩人,但民主派議員也不甘示弱,社民連梁國雄效法工聯會前立會議員王國興,以午餐肉嘲諷建制派浪費公帑,更加觸發建制派議員與梁國雄互掟午餐肉。北京官方媒體新華社以「愛國愛港」形容建制派流會行動,有民主派形容若果建制派再發動流會,民主派將難以阻止。記者:林俊謙建制派40名議員昨日決定在民建聯黃定光及民主派議員姚松炎宣誓後,由民建聯陳克勤提出點人數發動流會,令大會在不足35人法定人數下流會,成功阻止青政梁頌恆、游蕙禎,以及劉小麗宣誓。
2.■陳恒鑌拾起梁國雄擲出的午餐肉拋向梁。
3.■梁國雄被拋中後,再擲餐肉並擊中馬逢國(藍箭嘴示)頭部。
4.■多塊餐肉散落在立會採訪區的「咪兜」。
陳恒鑌向長毛拋餐肉
官媒新華社之後報道他們發動流會,形容製造流會的建制派議員「愛國愛港」,全篇報道均以「愛國愛港議員」稱譽建制派議員,大讚他們阻止個別侮辱國家和民族的議員重新宣誓。建制派打流會戰成功後,全體建制派議員即到會議廳外採訪區見記者,不過建制派做法令「長毛」梁國雄、人民力量「慢必」陳志全,以及獨立議員朱凱廸十分不滿,並包圍採訪區向建制派抗議,其間雙方由理論變成罵戰,氣氛緊張。這時梁國雄忽然拿出在立會餐廳購買的午餐肉,效法當年王國興以午餐肉嘲諷泛民搞流會浪費公帑的手法,批評建制派製造流會,梁國雄指着建制派議員說:「你哋啲午餐肉呀!王國興話午餐肉呀,你哋流會呀!」工聯會陸頌雄見狀則大罵梁「包庇港獨分子!你唔好做立法會議員!」工聯會黃國健亦加入罵戰:「你(梁國雄)唔係中國人嚟㗎?你唔要求佢哋(梁、游)道歉?」其間梁國雄向建制派議員擲午餐肉,但未有擲中任何人,民建聯陳恒鑌見狀即拾起跌在地下的午餐肉,再鬼祟地拋向梁國雄,並以手機偷拍梁反應,梁發現自己不知被誰用午餐肉拋中,即大聲問:「邊個掟我,我掟番佢!」隨即又用午餐肉擲向建制派議員馬逢國頭部,之後馬逢國及一班建制派議員離開,只餘下經民聯梁美芬與長毛舌戰,梁美芬大叫梁國雄「放低你嚿午餐肉」,聲稱受到冒犯,梁國雄反駁:「王國興㗎!嚿午餐肉冒犯你?」兩人互罵近15分鐘後,最終梁國雄自行離開。
民主派難阻再次流會
建制派之後在立法會記者室召開記者會,遭梁國雄用午餐肉擲中的馬逢國表明,會保留追究梁的權利;而用午餐肉拋向梁國雄的陳恒鑌,會上則未有發言。至於建制派會否再發動流會,建制派「班長」廖長江指,他們只對昨日發動流會有共識,下周大會會否再以流會阻青政議員宣誓,廖未有言明,只稱:「我都唔可以擔保將來有乜事發生。」不過另一建制議員何君堯形容,製造流會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不排除為阻青政兩人進入議會,會再製造流會。有泛民議員坦言,由於建制派擁有40名議員,泛民阻止流會發生所能做的極為有限,形勢相當被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20/19806377
昔日「一哥」 今年生意大跌
1 :
GS(14)@2016-10-29 13:17:12【本報訊】歐資大行瑞銀在本港經營逾50年,曾多次成為歷屆新股「集資王」的上市保薦人,包括2013年集資200億元的光大銀行(6818),以及集資額高達347.2億元的華泰證券(6886)。不過,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止,瑞銀於46隻新股當中僅參與同屬光大系的光大證券(6178)上市承銷,與過去10年相比,成績一落千丈。
僅參與光大證券承銷
瑞銀曾經多次成為新股承銷商「一哥」,惟最近十年多次被其他投資銀行超越,被搶佔不少新股市場份額,2007年更被大摩超越,惟當年瑞銀仍協助12隻新股上市,2008年起承銷中小企新股上市。根據統計,由2006年至2015年間,瑞銀每年平均協助約10間企業上市,包括於2014及2015年各為9隻新股任保薦人,惟今年「產量」卻突然大幅減少,今年至今任保薦人新股大減至只得光大證券一隻,該股集資額更只得12.68億元。另外,瑞銀亦曾以盛產分析員聞名,如以評論樓市走勢而人氣急升、離任時任職該行環球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林奮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9/19815761
【鷹巢重臨】名人夜總會變中菜廳 趙世曾吃乞兒雞追憶昔日追女事
1 :
GS(14)@2016-11-20 23:53:42趙世曾是昔日鷹巢的熟客,鷹巢最近重開,重溫昔日歲月。
Live Band、舞池是1960至70年代Night Club的必備元素,最有代表的是已拆卸中環希爾頓酒店頂樓的Eagle's Nest,即鷹巢,是當時香港最高級的夜總會。酒店於1961年開業,現址為長江集團中心,是當時香港一間五星級酒店,當時五星級酒店不多,幫襯的人大多非富則貴,何鴻燊和趙世曾等均是熟客。最近希爾頓酒店集團在旺角開新酒店,裏面有一間以鷹巢命名的中菜廳,請來趙世曾重溫昔日歲月。
「小時候,我如果和女仔跳貼面舞,心會跳,臉會紅。現在追女仔不同,不用貼面,跳舞都是多餘,連這一步都可以慳回。那時餐廳有現場樂隊又有表演,又可以跳舞,現在已經無這樣的地方。」卓能主席趙世曾說。「鷹巢」這個名字響噹噹,昔日是最高級的夜總會,別心邪!並非大家所想的風花雪月。「那時1960、70年代沒有太多餐廳選擇,大家請客只會想到去Eagle's Nest或者到半島酒店內的Gaddis,再不是便是跑馬地的Amigo(雅谷餐廳),Eagle's Nest以前是我最喜歡的一間餐廳。」長駐歌手有鍾玲玲、筷子姊妹花、潘迪華等等,「最難忘是鍾玲玲,人靚歌甜,以前Stanley Ho(何鴻燊)每個星期都會去,要數他最捧場。」舞池在正中間,愛跳舞的趙世曾一個月會幫襯三四次,對食物反而無深刻印象。「我只記得那時同時有西餐和中餐供應,到鷹巢主要都是跳舞,食物質素反而是其次。」
Eagle's Nest,即鷹巢,位於已拆卸中環希爾頓酒店頂樓,是當時香港最高級的夜總會。
當時有不少明星是長駐歌手,如筷子姊妹花。
鷹巢富貴雞,是昔日鷹巢的招牌菜,古法用泥封,現已轉為以麵粉封實。$428
他愛跳舞亦愛美女,不過,卻從未在Eagle's Nest識過女朋友。他咪着眼、笑哈哈說:「那裏不是識女仔的地方,我平日都是自己帶女伴去食飯,那時我是靠跳舞追女仔,傾偈熟絡後,便跳埋少少,之後再跳貼面舞,我那個年代流行一步一步去追女仔。」1995年5月希爾頓酒店正式結業,當時的和記黃埔以1.25億港元向希爾頓酒店管理集團,換取其提早解除管理合約,隨後酒店連同其西面的拱北行(即政府新聞處舊址)和停車場被一併拆卸,重建成今日的長江集團中心,鷹巢亦隨之結業。
鴛鴦大蝦球,以菠菜汁及沙律汁包實,賣相看起來較吸引。$348
萬壽果燉海中寶,原隻木瓜燉湯,配以蟹肉等材料,很清甜。每位$128
21年後,鷹巢重開,選址位於旺角豉油街,是希爾頓酒店集團二線品牌的酒店,在11月18日開業。新鷹巢定位為一間中菜廳,昔日在正中間的舞池不見了,昏暗、有氣氛的環境亦消失了。趙世曾搖一搖頭說:「沒有樂隊、沒有燈光,不是以前的Eagle's Nest(鷹巢),這間餐廳只是用回舊名而已。」餐廳廚師顧問是鷹巢昔日的大廚,刻意保留數個昔日招牌菜,都經稍作改良。趙世曾最喜歡是富貴雞即乞衣雞,因衞生問題,外皮原是用古法泥封改由麵粉,將以加飯酒、冬菇絲醃過的雞,以荷葉、錫紙包裹,外面用麵包封存熱力,吃時在客人面前以木槌扑下,芬香酒味隨之而來,雞肉焗得嫩滑,很吸引。還有蝦球,昔日是菠菜汁及白芡汁,後者已改為沙律汁,看起來賣相更吸引,昔日木瓜燉翅湯,則改由海鮮代替,陸續會推出昔日名菜。鷹巢旺角豉油街2號希爾頓花園酒店2樓記者:何嘉茵攝影:鄧鴻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9/19838454
【台女發威】昔日台灣「國會之花」化身女拍賣師闖紐約
1 :
GS(14)@2016-12-10 03:45:20「我一下飛機就直奔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開了二十多年車的司機都說沒有見過這樣的人!」說這話的不是某個大藝術家,竟是昔日台灣立法委員陳學聖的女助理游文玫博士!原來,被稱為「國會之花」的她還有第二重身分,便是台灣取得拍賣師執照的第一人!日前,作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她帶着三十多位收藏家們來到美國,展開一場只為藝術的旅程。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學習政治出身的她曾跟隨陳學聖二十多年,擔任競選助理。由於調任台灣文化局工作,才開始接觸藝術領域。除了參與撰寫台灣《博物館法》,她更在立法院推動稅制改革,為拍賣降稅:「以前台灣拍賣稅率為15%,因為稅賦太高,很多收藏家都不願意把價值高的藏品放在台灣拍賣。」這也是當年致使蘇富比、佳士得等多間大型國際拍賣公司離開台灣的主要原因,從而令大量資金與藝術品流向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地。為此,台灣拍賣市場十多年呈現低迷狀態。在眾人努力奔走下,台灣拍賣稅降為6%,才讓市場回溫。「經我手拍賣的收藏品,最貴的是一件商代青銅器,價值4,000萬台幣(約125萬美元)。但這個數字放在美國市場,根本不算甚麼!」好在,稅制改革後她收到一些收藏家反饋:「大家說因為稅賦降低,今年會比較好征集藏品了!我也希望能努力為台灣的藝術市場盡一份力。」談到這次來紐約,她坦言非常激動和感動:「親眼見到以前只在教科書裏看到的畫,有夢想實現的感覺」。她與畫廊協會三十多個成員此行一共兩周左右的時間,奔赴各大美術館、畫廊博物館,除了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的行程裏還包括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最新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等等,可謂飽覽古今。她表示:「紐約最大的不同在於人文的豐富和藝術的前衛!真的太前衛了!」同行成員中,也有來自台灣各畫廊的藝術家與收藏家,有團員表示,覺得紐約最大的不同是「自由」:「比台灣更加自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9/19860161
【科技籽】屋邨仔尋找球場的故事 呃like街場=昔日面書
1 :
GS(14)@2017-01-19 08:09:04(左起)Christopher(陳業盛)、Jason(葉嘉華)、Panni Mak(麥良斌)、Chris(徐壽懿),四人同樣愛籃球,同樣出身屋邨,成立SLAB介紹特色籃球場,還介紹相關歷史文化。
【科技籽:玩物達人】「初初見條友好寸,射波懶準咁!」「你嗰陣邊夠我打?」「着條NBA褲幾招搖呀佢!」「唔夠我打咪同我一隊囉!」四個大男孩講籃球講往事,情景就如你和我。但當不少年過三十的籃球友淡出球場時,他們卻依舊熱血,還用鏡頭和文字記錄香港特色街場,不少還很「隱世」。
訪問當天,四位大男孩相約記者到馬鞍山耀安邨的籃球場等,再出發到港九新界各隱世特色籃球場。滿以為耀安邨球場打響頭炮,定必充滿特色,但到場後卻不甚了了。細問下才知道原來這裏正是他們四個的「主場」:「我們都是在附近長大的,當年馬鞍山區籃球場不多,比較有實力的都會來這裏打。」四個人開始眉飛色舞地介紹:「這個場特別的地方是分了上下兩個場,當年這裏有個潛規則,就是只有勁人才會打『上場』,球技一般的只會留在『下場』。而當年更只會是『上場』有籃網,就如給高手的特權。」或者街場有趣之處,就是每個場都有它獨有的規矩、文化,甚至傳說。因為愛籃球,因為愛自己的主場,於是忽發奇想,希望給香港人介紹特色籃球場,網站及facebook專頁「SLAB」便由此建立:「或者未必好多人知道『SLAB』是甚麼,其實它正是香港第一代公共屋邨建築模型的名稱,我們身處的耀安邨,以至最早期的彩虹邨都是以『SLAB』作為設計原型。」專頁雖未至於街知巷聞,卻也成為不少籃球愛好者的「清泉」。
從球場到社區 追尋小店回憶
籃球場固然是「主菜」,但社區文化也是他們關心的重點:「一來我們四個都是屋邨出身,二來其實不少球場都位處屋邨之內,我們希望介紹籃球場之餘,可帶出它們與社區之間的聯繫。」對不少波友來說,打波當然重要,但開波前後去士多飲嘢,去茶餐廳作賽後檢討,同樣不可或缺。他們說:「其實領匯(現領展)出現後,不少屋邨小店已越來越少,但它們卻是波友和街坊們的重要回憶。」
四子說網上很多人講波鞋波衫,大多都是商業掛帥,少有真正講香港籃球文化,所以便成立了「SLAB」。
SLAB四子希望用相和文字帶大家重回街場,也希望大家不忘支持屋邨小店。
耀安邨籃球場分了上下兩個場,球技一般的只能在「下場」打波。
球場被多棟公屋包圍,像一個巨大觀眾席。
SLAB四子不遺餘力,記錄香港各大小特色街場。
特色籃球街場逐個捉
「SLAB」成立了一年多,介紹過的本地籃球場可不少,也到過不少隱世籃球場:「我們都是在公餘和假期時,幾個大男人就港九新界離島四圍走,幸好現時科技先進,我們很多時都是先在Google Map找,再親身到場影相。」好像訪問當天,記者便跟他們一起「探險」,走訪各大特色街場。
堅尼地城配水庫遊樂場
堅尼地城配水庫遊樂場位於摩星嶺道的一條分岔路末端半山之上,Google Map上連路名也沒有,入去時必經昭遠墳場,令神秘感倍增,絕對是香港最隱世球場之一。雖然日間去也覺有點陰森,但到達後,環境絕對能令你有「嘩」一聲的感覺,三面環山,場地空曠,綠草如茵,遠望觀龍樓,清幽宜人,即使不是來打波,上來野餐談天也是絕佳的好地方。
香港不少配水庫上都設有遊樂場或球場。
球場雖然神秘,但環境清幽,令人心曠神怡。
啟業運動場
啟業運動場位於啟業邨街市和停車場最上層的「室內」球場,有蓋設計令它成為不怕風雨和烈日的好球場。「不少七八十年代的屋邨商場都把頂層設計成遊樂場,但不是個個有頂。」這個不怕風雨的球場,卻不多人認識,可能因為其身處5樓之上,亦可能因為領展之前把籃球場的開放時間定為朝九晚六,即使後來改為朝九晚九,仍沒有太多捧場客。
身處5樓之上,每次去廁所買嘢飲都要走上走落。
上水大頭嶺遊樂場
上水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偏遠地區,而大頭嶺遊樂場更遠離火車站,入口在一條少人路經的地下隧道之間。雖然入口有點隱秘,但進入後沿半圓樓梯拾級而上,球場卻是豁然開朗,四個籃球場,八個籃球架,之後還有不少空間,令這個高速公路橋下的球場,比不少開揚的公園球場還要寬敞。「電影《殺破狼》其中一個場景就是這裏。很想知道這個橋底球場到底在哪裏,於是搜尋相關書籍,把它找出來。」他們說。
雖設於橋底,但中間中空,光線能從中滲入,當然雨天時也會有雨點滴下。
大頭嶺遊樂場遠離火車站,入口在一條少人路經的地下隧道之間,頗有神秘感。
銅鑼灣村籃球場
銅鑼灣村籃球場不是在銅鑼灣,而是在大圍,位於往城門隧道的行車天橋底,跟大頭嶺遊樂場一樣,身處其中如在鐵籠中打波,最大特色是只有半個場,更有街頭鬥牛味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
這個球場最特別的地方是它位處海邊,坐擁180度海景,球場的另一端更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維多利亞城界碑。
長洲東堤路花地瑪聖母堂旁球場
數到海邊的球場,還有在東堤路花地瑪聖母堂旁的球場,藍色地面與海水成了絕配。(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外遊不忘走訪街場
除了在香港發掘有趣的籃球場外,四人到外地也不忘籃球,同樣到處走到處拍,一張張漂亮相片,介紹了不同地方的另類景點。
在長野縣的上田城跡公園籃球場,更有櫻花相伴,好想即時去打場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橋底球場在外地同樣常見,正如這個新橫濱公園球場。(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四子希望更多人能找回自己的主場,感受街場獨有魅力。
阿媽搵仔 女生偷望
「其實以前電話和電腦沒現在般發達,街場就好像我們當時的facebook一樣,明明唔識,打打吓波就做咗朋友甚至兄弟。」其實何止識朋友,球場上一樣可以如現在般呃like,不過所用的是球技,而非相片。「好像耀安邨球場,四面都被公屋圍住,感覺就像一個很大的看台。波友會睇吓有冇人打緊波,阿媽搵仔,還有女生偷望男生打波的英姿!」四人笑說。「現在有不少私人聯賽,好多人都會打室內場,但在這些比賽你不會見到『天勾阿伯』,不會遇上『踢拖』高手,也難有不打不相識的情懷。」整天的訪問中,四人帶我走訪港九新界,沒有呻攰之餘,更是每到一個球場都會打波,攝影師在拍攝時,把握時間來個2on2,玩得不亦樂乎。說到底,他們只希望更多人重新愛上街場和社區,重返自己的主場。要知道在如今發展大於一切,又漠視民意的香港,身邊一些「沒有經濟效益」的街場,隨時突然消失,因此大家要好好珍惜。
記者:韓繼聰攝影:鄧鴻欣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伍德良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9/19900995
難頂昔日飯堂質素下降大劉請大廚回家傳承藝術
1 :
GS(14)@2017-04-04 08:59:23■康復中的大劉,現時主要在家開餐,因出街會吃到味精。(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劉鑾雄講大劉】【連載系列之五 講煮講食】富豪劉鑾雄(大劉)日前接受《蘋果》獨家專訪,今回講飲食,大劉一家曾是福臨門常客,曾有報道指他每年消費約400萬元,每日平均吃萬元。自患糖尿後,大劉口味轉清淡,透露菜式少六成鹹度、少七成糖份,更轉場到半島嘉麟樓、中環唐人館外,更將福臨門廚師「私有化」,聘請做家廚。
跟工人學煮餸
不過大劉有另外一個說法,他表示:「未搵到嘢做,請佢哋返嚟,唔想佢哋廚藝失傳。」大劉批評現在福臨門質素下降:「以前都有80、90分,?家唔啱胃口。」大劉更會鞭策:「佢哋個個都有個通病,百分之一千都唔試食物,都係識煮唔識試,同埋佢哋都唔識食,佢哋習慣令到佢哋永遠去唔到最perfect境界。」提到對飲食講究,大劉更自封專家中的專家,他說:「中菜、西菜我都識煮,你出去讀書,唔係?家環境咁好,唔通你日日出去食西餐、酒樓同九大簋,都係自己煮,初初跟廚房工人睇吓學吓,到11、12歲已經好識煮餸。初初可能搵啲凍飯,搵啲雞蛋打落去,搵啲豉油、魚露炒炒吓越炒越熟。」
■甘比媽咪(中)為幫女兒照顧子女,近年已搬去甘比家一起生活。(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以前福臨門是大劉飯堂,經常一家大細去吃飯。資料圖片
■大劉(左)近年已轉往半島嘉麟樓開餐。資料圖片
「唔係淨食貴嘢」
大劉年輕時愛下廚,但忙於為事業打拼,近四十年只落過兩、三次廚,問他有甚麼撚手小菜?他就謙虛表示:「唔方便講,以前其中追女仔就係煮餸,真係好叻,同好好食,同埋有興趣,煮餸其實最緊要用心,做生意都係用心。」把大廚請回家後,大劉現時愛在家開餐,家常便飯會有十幾個餸:「如果請客就有2、30個餸,好似鹹牛脷、牛仔骨、中式牛柳,我鍾意食唔同嘢,唔係淨係食貴嘢,反而魚翅、鮑魚、遼參我就普普通通,請客用,我自己麻麻哋。」大劉亦喜愛食各式中西甜品,其中有Zoe西餅,而對方亦為他調配減糖口味,不過現因糖尿已戒食兩個月,但會買一些送給深水埗區小朋友及長者。採訪:陳月媚攝影:陳俊強
【Timeline】手機用戶請按此,瀏覽「傳奇狙擊手劉鑾雄」:
http://bit.ly/LAU-timeline【話你知】同大劉有關係嘅名人、美女有幾多?即睇「大劉人物關係圖」:
http://bit.ly/JosephLau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3/19978137
【小販入舖】黃大仙鐵板雞翼尖重現 昔日走鬼檔一粒鐘搵$1000
1 :
GS(14)@2017-08-19 19:10:57看似平價簡單的雞翼尖,要經過滷水,再用鐵板煎香,是黃大仙街坊的集體回憶。
黃大仙地鐵站附近、在37M小巴站旁邊有一條窄巷,逢晚上便熱鬧起來,一架架木頭車賣不同小食,蒸氣騰騰,剛放工的、趕着回家的亦被吸引過去拮魚蛋,其中一檔專賣鐵板雞翼尖,經常要排長龍,卻是黃大仙街坊的集體回憶。
兩年多前消失的味道,今個月在慈雲山入舖重開。「這間雞翼尖店在黃大仙已經好多年,每次向街坊一提起,就會發現原來你我都食過,在這區是很出名的。」熟客李小姐說。「用鐵板煎雞翼好少有,它以前的電話我現在仍保留,以前打畀佢,看看有無開檔,如果有開才坐車落去食。」另一熟客說。
雞翼尖由$10賣到現在$25,除原味蜜糖外,還新增香辣汁及麻辣汁。
相隔兩年多才入舖重開,老闆譚柄謙說全是因為兒子想傳承雞翼尖的味道。
賣雞翼尖賣到咁招積!老闆譚柄謙(謙哥)自信地說:「以前我擺檔都會流失了客,因為見到咁長龍,都嚇走客人,我在黃大仙最長龍時,每個客人最少要等半小時。冇辦法,得我兩公婆做,我炒雞翼尖、太太負責包裝收錢,都需要時間,快唔到幾多。我老婆又唔想畀壓力自己,等唔到寧願唔做佢生意。」當年賣雞翼尖,是因為失業要養一家四口,便做走鬼檔博一鋪。「我做小販頭五年,在黃大仙東南西北座未拆時擺檔,我太太一邊開檔,一邊心驚膽跳,她被人拉過兩次,後來去了小巴站37M巷仔開就不需要走鬼,做了十年左右。」他續說:「初頭食環署不理我們,後期有人投訴,說我們的巷仔不屬於私人地方,是屬於政府,食環署找我們談,要求我們夜啲開,又要將位縮入些,最後要將時間改到夜晚10時才開檔,又因為人事問題,所以便冇做,停業兩年半,才在慈雲山重開。」那為甚麼要停業這麼久?「有叫過太太不要做,她做了15年,每日不停拿着夾,做到後期有網球手,我去打工,現在入舖重開都是因為我兒子想做,我警告了他一做,基本上是賣身,好難休息。」謙哥兒子譚子健在旁邊聽到,點一點頭說:「我都是想做番班街坊客,好多人和我說想我們重開,之前在facebook試過放聲氣話重開,都好多人支持,爸爸在黃大仙擺檔多年,都想承繼他們。剛開始時想做12小時,發覺真的好辛苦,又要時間備貨,所以最後只能營業到8至9小時。」
做雞翼尖準備時間多,其中免費的泡菜要切又要醃,很花功夫,每份$25(約18隻)。
昔日在在37M小巴站旁邊窄巷擺檔,平均一晚可做到$3,500生意。
看似平價簡單的雞翼尖,要經過滷水,再用鐵板煎香。「不是買包魚蛋回來,開汁就可以賣,做雞翼尖要滷水又要煎又要送泡菜,泡菜要切又要醃,原本怕生意唔好,所以賣埋泡菜送給客,後來嫌太辛苦,所以唔做泡菜,都給客人詐型,話好掛住這個味道。未入舖前最後擺檔,我每晚做到$3,500左右生意,如果以每份$20計算,但記住我是開8時半至12時半收工,只是4小時,我不是開工10小時,4小時均除幾乎是每個鐘$1,000,每晚賣到100磅雞翼尖,本身都有賣其他,但50個客只有一兩個客吃雞翼及雞髀,所以我後期取消了索性不做這個了。」雞翼尖由$10賣到現在$25,除了原味蜜糖外,還新增香辣汁及麻辣汁。為了開源,入舖後還提供韭菜餃、碗仔翅等等。「現在租金是天價,冇辦法,入舖就代表要將賺到的一半給業主,現在100呎舖月租兩萬幾,我頭都暈,打開門口做生意每日至少$1,000成本。」今次入舖重開都是博一鋪,他說:「小販是生存不到,行街你都見到,誰還會推車仔出來?小販有價值應該保留,總有一種古味,開舖都要做創新食物,好多上一輩做的味道,已經失傳了。」黃大仙雞翼尖慈雲山毓華街74-80A號嘉華大廈記者:何嘉茵攝影:鄭明川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9/20125740
雲籌網略:昔日的De Beers、今日的比特大陸-數據宗教是否已降臨?
1 :
GS(14)@2018-02-05 00:00:44踏入2018年,比特幣圈子傳來震撼新聞:台積電接獲大陸一宗晶片急單,牽涉晶片數量高達10萬。網傳有如此實力下這龐大數量訂單,只有比特大陸。有留意比特幣市場的讀者,必定聽過吳忌寒和比特大陸——有傳全球每10部比特幣礦機,就有7部來自它;全球每挖出10枚比特幣,有一半以上來自它的礦場。令人震撼的是,吳忌寒僅僅用了4年時間,便稱霸整個比特幣挖礦行業。吳忌寒出身國內VC行業(風險投資),據說是國內第一個把「中本聰」的論文繙譯成中文,也從投資比特幣賺了人生第一桶金,於是食髓知味,2013年和技術出身的拍檔詹克團,共同創辦比特大陸。吳瞄準當時礦機供應不穩定的機遇,短短半年開發出全行最高水平的礦機晶片,很快便在行內站穩陣腳。不過,真正讓吳忌寒踏上稱霸比特幣世界之路的,是2014年比特幣市場大崩盤。一年內,價格由高位1,100美元瀉至200美元,全個行業哀鴻遍野,競爭對手陸續退出,只有比特大陸捱下來。結果,當市場在2015年底復蘇,全行只剩下比特大陸供應礦機,吳忌寒的礦機變得炙手可熱,短短兩個月銷售額高達4億人民幣!但好戲到此才算是開始,真正奠定比特大陸壟斷性優勢的,其實是礦池制度的發展。所謂礦池其實類似眾籌基金的概念,2015年比特大陸大舉進軍這些「比特幣版」眾籌基金:算力巢(HASHNEST.COM),他把挖礦機的算力(電腦運算能力)分拆賣給礦工,由於散戶並非獨自持有而是透過集體持有這些挖礦機,等於比特大陸幫大家湊錢「買」(其實更像租)它自己挖礦機的使用權,比特大陸現金快速回籠,又再馬上推出新礦池,再套現、再開發……同年,吳忌寒又將雲挖礦和保本理財產品結合,推出全球首個算力理財產品PACMIC,既保本又有每年超過10%的回報,在2015年8月推出的第三期,上市單一日便售出3,500份,套現逾300萬元人民幣。由2015年起,比特大陸地盤不斷擴展產業上、中、下游:和比特幣圈大佬江卓爾的BTC.TOP建立策略關係;和亞馬遜AWS、奇虎360雲計算基地一起進駐寧夏中衞雲基地;衝出中國,陸續在美國三藩市、以色列、荷蘭、瑞士、新加坡等地,設立研發中心、地區總部、分公司。兩個月前,比特大陸決定開始分業化發展染指人工智能研發。吳忌寒壟斷行業之勁,甚至乎可以和Bitcoin Core團隊決裂,上年8月實現全球首次硬分叉,分出「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大部份圈內人都認同這某程度上是吳的團隊積極推動的結果。比特大陸稱霸故事,不禁讓筆者聯想到南非鑽石大亨塞西爾.羅特斯(Cecil Rhode)的De Beers公司。19世紀下半葉,南非出現鑽石熱,七十年代,英商羅特斯與拍檔加入鑽石挖掘行業,1888年成立De Beers,透過各種合縱連環手段,吞併其他對手,再逐步控制全球鑽石開採、加工、供應、倉儲貿易等環節,把De Beers打造成為可以壟斷全球鑽石供應、一手操縱鑽石市場價格的怪物。De Beers力量之龐大,甚至足以滿足羅特斯的政治野心,1890年至1896年期間,他擔任英國開普敦殖民地總理。放諸現今比特幣世界,吳忌寒之地位,堪比昔日羅特斯;比特大陸的壟斷地位,好比De Beers。同樣的「挖掘」致富行業,同樣的透過供應瓶頸維持價格的商品邏輯,令人不得不感嘆的是,就算身處十九世紀「日不落帝國」巔峯時期的帝國商人羅特斯,也要用廿多年時間,才能打造出如De Beers的怪獸壟斷地位,但來自中國的吳忌寒,只是用了4年時間,便培育出比特大陸這種級別的市場怪物,世界實在變得太快太可怕!以色列史學新星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上年出版的《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大家應該記憶猶新,書中最後一章預言,Dataism(可繙譯為數據主義或是宗教)將誕生及席捲世界,並預言「數據宗教」可能最先興起於中國。全書的結論大意是,人類的智能和意識,其實是一套生物化學反應的算法,並且完全可以被物理化學等外部方式操控,人類根本沒有自由意志,只要有足夠數據可供分析,電腦便能模擬掌握所有人類的一切。他預料,「數據宗教」會繼宗教革命後,取代人文主義。這個新「宗教」的核心信仰是:一切阻止數據自由流通、阻止任何人、任何事物取得連網access的行為,都是一種不能接受的行為,數據流通即為正義,是打造理想未來世界首要任務。在筆者看來,「數據宗教」是否已經透過比特幣面世尚未可知。比特幣的技術本身就倡導數字加密取代中央集權管理,並且擁有廣大死忠信徒和狂迷,這些不正是新興宗教的特質嗎?教義是中本聰理論,教徒便是廣大礦工,那麼各種教主們應該是比特大陸的吳忌寒、Winklevoss兄弟等大莊家。等哪一日比特幣取代現實的貨幣,這些人是否便成為新的地下聯儲局主席?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4/20294941
【冷門手工麵】昔日窮人恩物 齋球麵/龍鬚麵你食過未?
1 :
GS(14)@2018-03-19 04:45:50林Sir已做了五十多年麵,介紹了不少快絕迹的麵款。
近百年歷史的佛記粉麵廠在港島很有名氣,老闆是第三代劉大光(Nelson)。勿小覷佛記門市小小,但你想找的中式麵款,大部份都應該在這兒找得到,麵款約有三十種,很多已買少見少。
麵廠的天花掛滿上海乾麵很壯觀,現在多數只能看到濕麵,因晾乾很花功夫,以前做這麵為方便保存久一些。
長壽麵(圖)和伊麵不同,不是炸的,而且做得光亮一些,用一些鹼水混入製作。
Nelson說:「很多麵,新的師傅都不會識做,要問七、八十歲的,但都沒幾個了。」兩位老師傅,黃慶林(林Sir)做麵經驗有五十多年,而李炎立(潮州李)做麵經驗就有二十多年,兩位都74歲了,但仍在幫Nelson手。林Sir說:「現在人口味高級了,要吃比較好的,不同以前沒那麼富有,通通都要齋球麵就行。現在講收工,以前就講求手工,哈哈。」他口中的齋球麵,以粗及幼刀切成。他說:「那時沒錢的人,多數都吃這個,以前很多教會,會派麵粉。人們拿來換這種麵,即是似現在的車仔麵。」滾水落麵,煮2到3分鐘就可,師傅說配鮑魚最好味,但如平日吃,可用菜和瘦肉提升味道。除了這種之外,他們還介紹了長壽麵、干上海麵、龍鬚面、錦滷皮和乾雲皮,很多都沒聽過的。Nelson續說:「將來也不會賣這麼多款了,因為保鮮期都不能存放很多,很浪費。而且很多客人都不認識這些麵,所以都不會買,做出來也沒用了。」佛記粉麵廠筲箕灣望隆街三號地下記者:張佩君攝影:張志孟,蕭志南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5/2033195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