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財經 - 胡孟青 憑感覺過濾市場噪音 (2011年07月12日)

1 : GS(14)@2011-07-17 18:30:5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4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36

談財經 - 胡孟青 證監權力真空助長金融霸權(上) (2011年07月26日)

1 : GS(14)@2011-07-30 17:19:2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6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32

談財經 - 胡孟青 證監權力真空助長金融霸權(下) (2011年07月28日)

1 : GS(14)@2011-07-30 17:19:3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66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33

[貼圖]胡孟青

1 : GS(14)@2011-08-17 23:0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88

睇錯市非有罪要包容 胡孟青

1 : GS(14)@2011-09-17 11:20: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916&sec_id=15307&subsec_id=15326&art_id=15618847&cat_id=12712787&coln_id=12712835

現實的投資環境中,有太多徹底錯估後市的例子,亦可以包括本人在內。九十年代中期,亦有專家預言恒指見三萬點,結果要 12年後才短暫兌現,當年的那位專家亦老早失了蹤。

要兼容理性獨立分析
不是要為評論員或分析師辯護,睇錯市從來都不是罪。要怪責的,只是部份人士利用媒體喜歡賣紙的陋習,或者只是互相利用,透過訪問或其他途徑,作出過份硬銷的行為,尤其是明知宏觀環境有變時,令很多投資者因為聽了他們星級偶像不中不肯的言論,而損失一個理性判斷的機會。
我明白,在市況持續轉壞的情況下,小投資者會由氣餒、等待,很容易再轉化成非理性行為,包括踩場痛罵。社會有言論自由,認為別人有錯,可以理性批評;但是,社會同時亦需要兼容一些或對或錯的理性獨立分析,除非有證據顯示有人涉及利益衝突,否則,過激行為極有可能令剩餘的少數理性分析消失。
你們真的希望投資市場,最終演變成被百分之一百充斥搖擺不定意見的堆填區淹沒嗎?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按: 好像是張賽娥、定是邊個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 ... keyword1=&keyword2=

南 華 證 券 董 事 張 賽 娥 認 為 ﹐ 科 技 股 炒 賣 所 致 ﹐ 上 得 急 ﹐ 跌 得 快 ﹐ 早 些 調 整 對 大 市 後 市 較 好 ﹐ 納 斯 達 克 市 場 升 得 急 跌 也 急 ﹐ 相 信 資 金 會 在 新 舊 經 濟 兩 邊 走 ﹐ 未 來 兩 、 三 個 星 期 港 股 仍 會 反 覆 ﹐ 相 信 要 等 待 明 星 股 帶 領 市 場 回 升 ﹐ 但 她 仍 維 持 對 今 年 恆 生 指 數 高 位 在 二 萬 六 千 點 的 預 測 。
2 : GS(14)@2011-09-17 11:20:57

我明白,在市況持續轉壞的情況下,小投資者會由氣餒、等待,很容易再轉化成非理性行為,包括踩場痛罵。社會有言論自由,認為別人有錯,可以理性批評;但是,社會同時亦需要兼容一些或對或錯的理性獨立分析,除非有證據顯示有人涉及利益衝突,否則,過激行為極有可能令剩餘的少數理性分析消失。

我認為唔會囉,最多消失的都是收錢同無料囉,唔好睇少新媒體潛力
3 : GS(14)@2011-09-17 11:21:07

理性分析需要時間
4 : 游浪潮(3792)@2011-09-17 11:23:02

3樓提及
理性分析需要時間


但佢地好缺時間喎,點算
5 : GS(14)@2011-09-17 11:24:55

咁就少寫啦
6 : 游浪潮(3792)@2011-09-17 11:32:54

有麝自然香
7 : MrYeung(15476)@2011-09-17 11:51:46

有種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感覺。既知自己的分析會影響大眾,何不先好好充實自己?若沒有料,還配賺這種錢嗎?

「社會同時亦需要兼容一些或對或錯的理性獨立分析」,真的,就只有「一些」分析是理性的,其餘的都是不堪入目。那些騙飯吃的,被批評也是活該
8 : 200(9285)@2011-09-17 12:18:49

但唔好推介垃圾先最重要好似新報咁連273也推介好唔負責也‧
9 : 清風詩人(3217)@2011-09-17 12:47:32

看來她真係幾多仇家.....電台廣告牛熊宣傳時間已經夠多.......她往往仲用好多時間去串其他人 =.=
10 : 鱷不群(1248)@2011-09-17 14:42:49

升市可以製造無數成功故事,出現多位投資高手,不過一旦跌市,高手低手,高下立見。
11 : GS(14)@2011-09-18 14:49:04

見到今日青姐在imoney好有火的,我認為佢開始尊重自己個欄
12 : 亞力士(1473)@2011-09-18 15:26:14

地盤越來越少嘛
13 : GS(14)@2011-09-18 15:27:39

少了一個吧
14 : Louis(1212)@2011-09-18 16:18:46

I remember she highly recommended 15 around $1.2 not very long ago.
15 : 游浪潮(3792)@2011-09-18 16:21:00

唔,那篇文小弟也有讀過,在 14 同 16 之間,以前曾經係堅野,爛船都有三根釘?
16 : GS(14)@2011-09-18 16:22:01

隻野還可以,我見佢在九龍塘個總部...


17 : Louis(1212)@2011-09-18 16:57:17

I don't like 15 as a lot of dilution from CB (to exercise at 0.4 each share).

Later asset injection may also happen to further dilute NAV same as recent case on 272.
18 : GS(14)@2011-09-18 17:04:50

我自己都認為一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83

胡孟青發炮: 因「利」成「便便」之台格分裂

1 : GS(14)@2011-09-19 22:49:50

講緊殷莉啦,仲有邊鬼個?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p?guid=5464&category_guid=15307&category=daily

行內對於上市公司付費做廣告式訪問的財經節目,嗤之以鼻,難得選美出身的主播能不理行內人指責,以外行領導內行,繼續以為顛覆幫電視台搵錢模式而沾沾自喜,難道這又是主的恩賜,令她能對批評置若罔聞?有資深財經記者兼主播更坦言,真搞不清楚究竟上帝帶住佢走,還是佢帶住上帝走!
總之,利字當頭不是罪,反正老闆話之前位剛離職阿總唔識搵錢兼陽奉陰違,明要把內地向錢看的DNA植入A仔台,尤其是內地記者有償做新聞已司空見慣,但總不能以自命教徒來事事老屈上帝吧!最重要一點,其中有付費做訪問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也是擺明要投行派員入內整理一番才夠資格上市,假如觀眾因受節目內歌功頌德式誤導而有損失,不知又能否向A仔台索償呢?市之將亡必有妖孽,最近有收費台有樣學樣,只係時不我與,在民企當殃時食到正,事倍功半,最衰係連錢都無收就做,衰多幾錢重!
看這種節目,更應認清對方是人是鬼,有麝自然香,難道財務報表有所不足,否則何須花股東錢、扮訪問賣低水平廣告自我推銷!聰明的觀眾,反而會把每集節目內上市公司資料紀錄下來,建立選股黑名單,避之則吉!旁門左道行為反效果很明顯,有關上市公司將因「利」而成為股民唾棄的「便便」。
胡孟青
2 : GS(14)@2011-09-19 22:50:08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7743[/realblog]
3 : 龍生(798)@2011-09-20 00:00:46

堅呀, 梁生, 青姐, 大家一人講少少, 似乎砌番出梁生離職的直相咁喎
4 : GS(14)@2011-09-20 07:55:31

梁先生看到莉姐做了首席財記氣唔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95

談財經 - 胡孟青 無辜辜的內銀股輪下亡魂 (2011年10月06日)

1 : GS(14)@2011-10-07 21:47: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6028
港人有儲蓄亦有投資習慣。香港人,我指是大部分安分守己但從不貪心的普羅百姓,他們只想在退休後有保障或為子女著想,早點投資,尤其在通脹加劇貨幣購買力
被蠶食下,更要被動式投資。香港有很多聰明投資者,亦有很多被動兼一知半解投資者,他們無不切實際貪婪動機,但最後卻淪為最無辜輸家。08、09年,無數
港人因滙豐控股(005)流淚,輸得慘重,今時今日,有投資者選擇把資金泊向派息高、估值低、前景好的產品,因內銀股而再度損失慘重,輸掉血汗錢甚至棺材
本,連臨近退休的資深業內人士,都因被股價反覆下挫後、反映去年股息相對息率達6至7厘相對吸引力而蒙蔽,一時忘記內銀盈利增長將放緩,及因供股後每股盈
利被攤薄的影響,甚至未能理解當前負面因素對內銀的困擾。斷估在眾多人中,大部分是無辜受害者。何解?
因大部分被動或為勢所逼的投資者中,在08至09年前,港人與投資者眼中,滙控是最安全穩陣資金避難所,到09年,因滙控變質,內銀接力成股民安全之選。
套用一個較俗例子,滙控及內銀本質上是這群無辜市民眼中的安全島,即代表既安全又快樂!造成如此情況,歸根究柢是香港股壇有品牌,有認受性股份所剩無幾,
這亦是港股一個長期存在的另類結構問題!對因滙控及內銀損手的無辜投資者深表同情。環境有變,昨日以為最安全獲馬首是瞻股份,可能今天變得最不安全。生於
亂世,我只能以唐朝詩仙李白一首詩,與360萬本地就業人口中71%正努力為將來供強積金的無辜族群共勉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2 : glassfund(802)@2011-10-07 22:42:53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3 : GS(14)@2011-10-07 22:44:28

我都認為內銀的潛力大
4 : glassfund(802)@2011-10-07 22:48:42

她真是以稽落人為樂, 得罪人多, 稱呼人小! 遲早出事!
5 : GS(14)@2011-10-07 22:50:06

風格也
6 : Louis(1212)@2011-10-07 22:53:33

2樓提及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我也是覺得胡小姐落井下石。

如果大陸銀行將繼續可以正常運作,屆時看她可以說什麼?
7 : glassfund(802)@2011-10-07 23:01:08

6樓提及
2樓提及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我也是覺得胡小姐落井下石。

如果大陸銀行將繼續可以正常運作,屆時看她可以說什麼?


相對美國, 大陸仲有好多野可以做, 人地唔出招是免得經濟過熱, 一步打殘左自己咋!
8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7 23:05:39

十萬七千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相當於去年本地生產總值的兩成七,說會爆發像歐洲的債務危機、拖垮中國經濟,未免誇張,但不代表全無問題或毋須擔心,否則國務院也不會特地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必須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因此,單憑人行一句「貸款風險可控」,審計署一句「未構成全局性風險」,肯定不足夠。市場最關心的是地方債務何時償還?怎樣償還?還不起將由誰埋單?至今沒有明確答案。

大部分地方債務相信都是花在過去幾年刺激經濟的基建項目之上,貸款期一般為三至五年,現在開始步入還本付息高峰期。由於基建項目一般不會產生大量現金流,要在幾年內回本實屬天方夜譚,拖長還款年期來避開違約恐怕是唯一選擇。雖然銀行毋須把整筆債務列為問題貸款,但短債變成長債,要承受的風險完全不同,勢必加重資本壓力。

如果新投資項目無法支持正常還本付息,而地方政府又認真地堅持不違約,那麼只好拉上補下,從政府營運的角度來看,便是削減其他開支,把省下來的錢還債。這樣做無異於要民眾一起節衣縮食,變相財政緊縮,結果不難想像,就是地方經濟面對下滑風險,地方政府願意犧牲嗎?

因此皆大歡喜的方法是由中央代勞,發行地方債融資,把錢還給銀行。地方債有中央信用擔保,違約機會甚微,加上年期又長,真是長命債長命還!可惜現實沒有這麼理想,財政部剛剛完成發行今年首批三年及五年期地方債,三年期的部分出乎意料地認購不足,中標息率也比五年期債券為高,出現罕見的孳息倒掛,而兩批債券與同年期國債孳息的溢價亦超預期。這現象說明投資者並非傻仔,很清楚問題所在,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作補償。

雖然當局堅持風險可控,但至今未有一套解決地方債務超負荷的方法,對於那些孭重地方貸款的內地銀行,投資者只好用腳投票,難怪策略股東紛紛大手減持,內銀股價長期低殘。坦白說,地方政府債務肯定存在低估,因為除了銀行貸款之外,還有名堂多多的另類貸款,有否被納入審計是不無疑問的,只懂刻意淡化債務風險,將很難恢復市場信心。
9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7 23:20:19

小弟最不滿地方債壞帳,要銀行負上一部份責任,大部份借出去錢亦同官員有關係,官員抽完油水,變成壞帳最後要小股東投資者埋單
10 : calvinx(8907)@2011-10-07 23:35:28

個人意見, 青姐講野有陣時真係幾狠, 難聽入耳, 但有時講既野都有一定道理. 同樣地, 我都明白如果想搵心理醫生, 搵個精神安慰就一定係搵六叔, 聽完之後輸緊錢都感覺良好.

兩種風格各有人喜好 :)
11 : glassfund(802)@2011-10-07 23:45:05

10樓提及

個人意見, 青姐講野有陣時真係幾狠, 難聽入耳, 但有時講既野都有一定道理. 同樣地, 我都明白如果想搵心理醫生, 搵個精神安慰就一定係搵六叔, 聽完之後輸緊錢都感覺良好.

兩種風格各有人喜好 :)


我只是覺得她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 負面的東西報刊都已報導了...還要她冷冷的加一腳嗎?
而且內銀向來都是很大爭議的...有其好的面!

(我兩年內無買過內銀)
12 : calvinx(8907)@2011-10-08 00:00:03

絕對認同內銀都有好既方面, 但係佢都講左內銀衰都有幾個月, 所以我又無乜特別感覺. 當然, 我都要承認我幾喜歡佢講野既style. 正如阿穌的節目一樣點解咁多人睇? 就係喜歡佢寸, 但係佢介紹的野就.........

正如湯大咁講, 市場同風格囉. :)
13 : 游浪潮(3792)@2011-10-08 00:02:59

在這時間唱淡內銀,是落井下石,而不是溫馨提示

與其看內淡,不如多唱淡 700, 1038, 6 仔等,因一個大跌市要輪流洗,最強的也會變成最弱﹗

至於內銀的危機,既取決政府解決的地方債的決心,也看人們對政府的信心

在兵荒馬亂時,很多事是說不清的,小弟想大家回顧一下金融海嘯就明
14 : siuman1986(6109)@2011-10-08 00:12:19

我個人就唔係幾like呢種風格喇,如果佢早半年講呢堆野,反而值得聽聽,而家講....唔like 囉~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文化都係咁,到家下都無變過,所以高官貪/洗左的錢,唔多唔少都要銀行還債。同樣地,國企入面高層用/貪/洗/應酬左的錢,都係公司還,總之最後叫核數姐姐砌返掂條數就無事發生。
具中國特色的財務報表,某程度上係科學分析理解唔到....^^""
所以我覺得,內銀即使真係有好多壞帳,最後都有機會比阿爺用某種具中國特色的方法解決左,而且透明度為零,結果變成大家好唔明白點解佢唔死得但事實佢真係唔死得的現象。
15 : GS(14)@2011-10-08 09:13:07

大陸人對於歐陸人的財技舉一反三,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水平...有高超的頭腦才弄得出報表的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94

青心直說:給證監主席的公開信 胡孟青

1 : GS(14)@2011-10-31 21:33: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755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19

青心直說:內衣指數透視經濟 胡孟青

1 : GS(14)@2011-10-31 21:33: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748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20

青心直說:市底弱生招牌也失效 胡孟青

1 : GS(14)@2011-10-31 21:34: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744838
2 : Sunny^_^(11601)@2011-10-31 22:05:38

我都信某幾個既,但係完全唔會同該行有關係
3 : Sunny^_^(11601)@2011-10-31 22:06:16

難道我用了佢地既服務就會佢比既tips?唔係掛,我呢D咁細既投資者
4 : GS(14)@2011-10-31 22:30:35

貼士會畀,真是堅心照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