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8月時曾說:“俄羅斯已經到了冷戰以來最受孤立的時刻。”但他或許錯了。
據“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9月23日報道,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瓦倫蒂娜•馬特維延科(Valentina Matviyenko)23日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對記者稱,中國永遠不會支持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會參與。
馬特維延科稱,“習近平指出,不管我們承受多大的壓力,我們都永遠不支持對俄羅斯制裁,也永遠不會參與”。
據馬特維延科介紹,中國已經公開表示了對實施單方面制裁的不可接受性、非法性和反作用性立場。馬特維延科說,我們在這里的立場絕對一致。她表示,俄中均認為“制裁無效,並視其為試圖對國家主權施壓,以使其改變自己的立場並使其衰弱,阻止其發展”。
馬特維延科強調,“這是中國的公開立場,我們感謝中國這樣的評價”。馬特維延科還指出,沒有什麽制裁能影響兩國的夥伴關系。
她表示“俄中戰略夥伴關系有著長遠前景,她不受任何政治局勢和任何人野心的左右,因為這符合我們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從中國國家主席的口中聽到這樣的話語是很難得的”。她補充說,中國“對在烏克蘭發生的一切、對危機的起因給出了絕對客觀、合適的評價”。
對於俄羅斯普京致信要求暫停歐烏克協定的要求,德國方面給出了強有力的反擊。默克爾發言人表示歐烏協定的執行沒有任何商量余地,不過具體技術細節內容可以“再研究討論”。
根據此前媒體的披露,在寫給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的信中,普京表示,希望就修改上述名為“聯盟協議”的貿易協議展開三方會談,因俄方認為該協議將傷害本國經濟。普京警告,若烏克蘭為更好地配合歐盟法規而對本國法律做出。任何改動,俄方都將視為其必然招致報複的違約行為。
默克爾發言人Steffen Seibert對此表示德國願意和俄羅斯進行會談。但是一個擁有“自由主權”的烏克蘭,在不傷害俄羅斯關系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和歐盟簽署貿易協議。同時在針對俄羅斯制裁的問題上,德國沒有任何妥協的意願。而歐盟高級官員表示,在G7國家中,僅有意大利對持續制裁俄羅斯提出了疑問。
歐盟外交部長將在本周四討論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以確認是否有調整或者暫停制裁的需要。不過歐盟內部人士表示目前盡管有改善的跡象,但是距離調整或者結束制裁還有很多路要走,歐盟認為俄羅斯軍隊依然在烏克蘭境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目前,伊朗在緊鑼密鼓地與伊核問題六國進行談判,尋求在11月24日這一最後期限前就伊核問題達成一項全面解決方案,而全球的生意人們也在翹首等待重新進入這一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
盡管遭受重大制裁,伊朗在兩年前的GDP還能排在全球第21位。伊朗擁有豐富的能源礦藏,國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加工和制造能力也發展的很好。
美國國務院政治副國務卿、伊朗問題談判代表Wendy Sherman上周曾表示:“一旦我們暫停了主要的制裁——這件事可能很快就會在協議達成後發生——屆時整個世界都將湧向伊朗。”
過去30多年來,伊朗一直在美國、歐盟和聯合國的制裁之間掙紮。其中,美國的制裁可謂最嚴厲。部分制裁措施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伊朗革命。如無美國財政部的豁免,美國公民禁止與伊朗人做生意。其他國家的企業如果與伊朗往來,將會面臨被罰款並禁止進入美國市場的風險,這一威脅致使大量歐洲企業放棄伊朗市場。
伊朗擁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第三大原油儲量以及豐富的稀土資源。因核問題受到制裁,伊朗的7700萬消費者長年來被封鎖在國際市場的大門之外。
前加拿大駐阿聯酋大使Ken Lewis說道,“我看見了美國企業(在伊朗)擁有大量的機會,但說實話歐洲企業正在偷吃他們的午餐。”
Lewis此番話實際在說很多嗅覺靈敏的商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尤其是歐洲企業。
過去4年來由於西方對伊朗制裁的收緊,總部位於歐洲的企業大多陸陸續續離開了伊朗。但是這一次,他們成為回歸伊朗市場最迫切的群體,將美國的企業遠遠拋在後頭。
德黑蘭一家為客戶提供市場調查和商業信息的咨詢公司AraEnterpriseGroup的負責人Amir Cyrus Razzaghi說,近來西方商業代表團在伊朗大量湧現。
今年2月,一隊由100多家法國企業組成的代表團——包括能源集團阿爾斯通(Alstom)、電信運營商奧林奇(Orange)和汽車制造商雷諾(Renault)——叩開了德黑蘭的大門。這是伊朗當時接待的最大規模的外國貿易代表團。
加拿大、歐洲其他國家以及美國的企業也紛紛湧至德黑蘭。曾在伊朗市場非常活躍的企業,如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以及全球最大的鋼鐵制造商安賽樂-米塔爾集團(Arcelor Mittal),已經明確表達了回歸伊朗市場的興趣。
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公司複興資本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的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Robertson表示,在被西方國家孤立多年後,伊朗這個全球最大的封閉市場之一可能會打開市場大門,歡迎全球投資實體的進入。
曾在今年2月去過德黑蘭的Robertson將伊朗比作2004年的土耳其。當時,土耳其這一新興市場蓄勢待發,推動了之後將近10年的經濟繁榮。
伊朗人口達7700萬,和土耳其差不多。但是伊朗三分之二的人口在35歲以下,人均GDP高過印度,並且擁有世界最高的工科畢業生比例。
國際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伊朗每年消耗的鋼材數量超過了英國或法國。德黑蘭股票交易所的市值約為1350億美元,是越南主要股票市場市值的3倍,而越南人口比伊朗多1000多萬。
Robertson說,與那些曾經被制裁的市場如緬甸和利比亞相比,伊朗既不乏發達的金融市場,又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這為該國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咨詢公司Frontier Strategy Group的顧問Matthew Spivack說,那些受限較少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售賣藥品、醫療設備和消費品的企業如果不制定應急計劃進入伊朗市場,將會非常“愚蠢”。
此外,據美國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Christopher Schroeder稱,盡管智能手機方面的制裁最近才開始取消,但他從一位大型投資者那聽說伊朗消費者已經購買了至多650萬部iPhone手機。
隨著西方世界的制裁逐漸松動,以及奧巴馬和魯哈尼在這件事上都投入了大量政治資本,隨著11月24日最後期限的到來,兩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企業主們需要開始準備起來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位歐盟的外交官表示,烏克蘭的親俄分裂武裝可能企圖趁停火之機擴大勢力範圍。他警告,這種攻城掠地的行為會激起歐盟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
歐盟駐莫斯科大使Vygaudas Usackas昨日接受采訪時說:
“歐盟希望撤銷對俄制裁。可我這麽說並未包括形勢急劇惡化的情況,歐盟可能被迫考慮制裁。我們可能用的措施還沒有用到極致。”
自9月5日烏克蘭政府軍與分裂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以來,雙方每日摩擦不斷,一直在威脅停火局面。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官網聲明稱,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的“整體安全形勢在惡化”。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昨日與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烏克蘭境內沖突交流看法。俄外交部聲明稱,拉夫羅夫強調,各方都需要遵循9月停火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他支持和平的努力,將歐美的制裁稱為危害全球經濟的“愚蠢行為”,還說制裁不會動搖自己的政策。
今年7月下旬以來,美國與歐盟相繼對俄羅斯施加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著力打擊能源、金融與國防三大俄關鍵經濟領域。制裁已經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今年俄官方經濟增長預期僅有0.5%,去年為1.3%。
而歐盟15%的天然氣需求都由俄羅斯經烏克蘭輸送。上周俄羅斯高官警告歐盟,如繼續向烏克蘭轉口天然氣,就會有俄方中斷供應的風險。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援引俄羅斯能源部初步數據稱,今年第三季度,俄對歐盟出口天然氣同比減少15%,減幅至少是2012年二季度以來兩年新高。僅今年9月一個月,俄經烏克蘭送氣就同比減少了54%。
普京昨天接受采訪時透露,烏克蘭與俄羅斯可能兩周內會晤,以求在今年冬季到來以前解決雙方的天然氣爭議。
以下英國《金融時報》圖表顯示,如果俄羅斯“斷氣”,哪些歐盟國家會最受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10月8日一讀通過一項法案,該法允許用預算資金補償因西方制裁俄羅斯公民和企業遭受的經濟損失。
這一法案當天在國家杜馬一讀審議中,僅以233票贊成、202票反對、2票棄權的微弱優勢獲得通過。法案規定,俄羅斯公民和企業因西方制裁而引起的經濟損失,可由聯邦財政資金予以補償。
法案起草者、統一俄羅斯黨杜馬議員弗拉基米爾·波涅韋日斯基10月8日在國家杜馬會議上指出,該法的首要目標是保護在其他國家遭非法起訴的俄羅斯公民權利。他說,今年春季以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系持續緊張,而且這影響到後者對俄羅斯公民海外資產的決定。
今年3月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因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不少俄羅斯官員、商人和企業的海外資產遭到凍結。
7月下旬以來,美國與歐盟相繼對俄羅斯施加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著力打擊能源、金融與國防三大俄關鍵經濟領域。制裁已經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今年俄官方經濟增長預期僅有0.5%,去年為1.3%。
華爾街見聞上周報道,一位歐盟的外交官表示,烏克蘭的親俄分裂武裝可能企圖趁停火之機擴大勢力範圍。他警告,這種攻城掠地的行為會激起歐盟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財政部長表示,G20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華盛頓會晤期間曾討論取消對俄羅斯制裁可能性。
這一話題並未出現在正式日程中,但是俄財長西盧阿諾夫稱,各方都在會晤期間都表示,希望盡快解決烏克蘭東南部局勢問題,以及爭取擺脫制裁,因為很明顯,這妨礙本國商業發展和經濟刺激。
本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今年的預期增速調降至至3.3%,明天降至3.8%。IMF表示,這主要是受到歐元區、日本和主要新興市場的疲軟影響。其認為,歐元區今年已經陷入通縮的可能性為30%,在2015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40%。
作為歐元區發動機的德國8月數據相當糟糕,出口和工業訂單意外大幅下滑,跌幅創五年最大。
對俄羅斯來說,當前的經濟狀況也可謂舉步維艱。盧布連續貶值創下歷史新低,俄羅斯央行被迫出手幹預市場,最近幾天已經拋出了30億美元。而油價跌至四年新低也令這個能源大國日子不好過。
最近對於全球疲軟的經濟,俄財長表示,制裁只能增添負面因素。
他還補充稱:"確實沒有人需要制裁,它違反我們促進經濟增長的任務。我們認為,明斯克達成的12點協議已經開始在烏克蘭國內落實。"他希望,取消制裁的問題不會"長期"推遲。
正值俄羅斯面臨西方最嚴厲經濟制裁之際,李克強總理昨日訪俄給俄羅斯總統普京送來及時雨,中俄有望借俄羅斯與西方對峙之機深化戰略合作。
李克強此次訪問系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期間將出席莫斯科“開放式創新”國際論壇並發表演講。據央視報道,李克強此行將簽署50多項協議。新華社等國內媒體稱,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伊戈爾·莫爾古洛夫日前透露,中俄政府首腦會晤將簽訂一攬子雙邊合作文件,包括俄中東線天然氣供應、高速鐵路、核能、旅遊等合作備忘錄。
俄羅斯官方通訊社俄塔社報道則是提到,俄方代表透露,本周一中俄就將簽訂“東線”天然氣供應相關文件。它們是俄方能源巨頭Gazprom與中石油今年5月簽訂的天然氣供應合同的必要文件。該合同規定供應期30年,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
知情者向彭博透露,為扭轉國內經濟衰退局面,俄羅斯要依靠中國的投資,因此俄方給予中國優待的壓力加大,中方最希望在原材料和先進武器方面得到優待。當前俄羅斯遭遇西方迄今為止最嚴厲經濟制裁,本幣盧布跌至歷史低點,國外投資迅速流失。彭博報道認為,中國充裕的資金可能使俄羅斯更依賴自身的自然資源,偏離俄政府力求經濟多樣化的正軌。
另外,彭博報道預計,中國會迅速填補歐美債市對俄關閉給大型俄羅斯借款機構留下的真空。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也提到,今年9月俄羅斯財長稱,希望逐步實現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打算購買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的債券。
中國媒體報導,莫爾古洛夫日前表示,中俄政府首腦會晤框架下,政府間、部門間、公司間準備了紮實的一攬子雙邊合作文件。除上述天然氣供應相關文件,還包括避免雙重征稅、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高速鐵路、核能、旅遊、金融、海關等領域的合作備忘錄。
此外,兩國金融機構打算簽署本幣結算和貿易融資協議。俄中相關公司還將簽署石油、天然氣、運輸、通信、科技等領域的文件,人文領域,包括俄中媒介機構也將簽署多項協議。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福米喬夫此前透露,中國已經連續4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兩國領導人此前定下目標,兩國貿易額將在2015年底達到1000億美元。
福米喬夫還說,俄方還將在2017年前完成中國田灣核電站項目3號、4號核電機組建設,俄中天津煉油廠項目同樣將建成投產。
莫斯科的獨立政治分析師Masha Lipman認為,俄羅斯接納中國體現出,俄方在經歷前蘇聯解體以來從未有過的脆弱時期。不過,和1991年不同,俄羅斯現在有普京的強力領導,有4550億美元的外儲和黃金儲備,並未分崩離析。他說:
“當時(1991年)的經濟糟糕得多,可俄羅斯所處的地緣政治形勢也好得多,因為那時候得到了歐美支持。眼下,普京選擇了對抗,他失去了昔日的盟友。中國是現實的,毫無情分可念。”
“既然普京已經拋開西方,迎向東方,中國就會利用俄羅斯的這種迫切需要盡量獲取最多的利益。”
莫斯科的政府顧問機構Council o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負責人Fyodor Lukyanov認為,俄羅斯此前一直不願讓經濟產出規模是本國四倍、人口幾乎是十倍的鄰居——中國得到更多的權利,西方的制裁改變了那種觀念,普京現在的風險是扮演從未有過的“新晉合作夥伴”角色。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下屬亞洲研究學院的負責人Alexei Maslov稱,中方主要的興趣還是原材料,這不會有助於俄羅斯多樣發展本國經濟。他說,當前俄羅斯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外貿的多樣化,因為國內70%的出口商品都是原材料,“我們希望減少這一份額,可中國不感興趣。”
而即使是增持中國等金磚國家的債券,也被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視為擺擺姿態的行為。
華爾街見聞9月文章提到,目前俄羅斯國內的兩大主權財富基金基金只能購買英、美、法、加這類發達國家的債券,債券計價貨幣必須是美元、歐元或英鎊,且債券評級不得低於惠譽或標普評級的AA-級或穆迪評級的Aa3級。投資債券發行規模不得低於10億美元、10億歐元或5億英鎊。
彭博統計發現,金磚國家之中,巴西與南非的標普評級僅有BBB-,印度的穆迪評級為Baa3,中國的標普評級為AA-。因此符合上述俄羅斯財政部對投資外債評級要求的只有中國債券。
據彭博統計,俄羅斯兩大主權基金合計管理約1770億美元外儲,而上述金磚四國發行的歐元與美元債券約合470億美元。目前市面流通的美國國債共約12萬億美元,即便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加息,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因此開始上升,這類債券的流動性也是全球其他主權債券無可比擬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俄新社報道,歐盟駐俄羅斯大使Vygaudas Usackas周二稱,歐盟成員國將在十月末討論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
Usackas提到,
歐盟將在本月底重新評估制裁措施,這取決於當前形勢的進展與穩定狀況,此外還包括撤軍和邊境管控的情況,在這些結論的基礎上,我們將會就是否部分或全部取消制裁的問題做出決定。
9月5日,烏克蘭政府與東部反對派領袖達成停火協議,但是雙方之間的戰鬥依然在持續。歐盟此前指責俄羅斯向反對派提供支持,而俄羅斯否認。
在上周六,俄羅斯財政部長表示,G20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華盛頓會晤期間也曾討論取消對俄制裁可能性。
昨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剛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進行過會面,雙方就恢複烏克蘭東部和平的可能舉措進行了討論。
從三月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以來,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此後俄羅斯盧比不斷貶值,為幹預匯市,本月來俄央行已經動用了超過60億美元的資金,但是盧布並未停止跌勢。
更糟糕的是,油價最近接連大跌,昨日的跌幅更是高達4.6%,原油市場經歷了兩年來最黑暗的一天。對於能源大國而言,油價連續大跌將嚴重影響財政收入。
美銀美林預計俄羅斯明年將陷入衰退,預計明年俄羅斯經濟將萎縮1.5%。
針對歐美的經濟制裁,俄羅方面斯正在展開積極反擊。一些受到制裁影響的俄羅斯企業近期正式起訴歐盟,要求廢除歐盟在7月份作出的制裁決定。
俄羅斯國營企業Rosneft和與普京有密切聯系的Arkady Rotenberg都向制裁措施發起法律挑戰。這兩家公司此前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而被制裁。
歐盟的制裁意味著俄羅斯部分企業和銀行被阻擋在西方市場之外,而這些公司在2015年底之前還面臨1300多億美元的債務壓力。
Rosneft上周在歐洲法院的普通法院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要求廢除後者在7月份作出的制裁決定。即禁止該公司、俄羅斯其它能源企業以及國有銀行在歐洲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與此同時,7月遭遇資產凍結的Rotenberg在同一法院提出了同樣的訴求。
一名俄羅斯律師表示,俄羅斯企業的反抗可能會在歐盟國家內造成一定的沖擊。制裁的兩面性導致一些歐元區國家也受到了負面影響。歐盟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討論是否延長對俄制裁。
Rosneft的訴訟還代表了一些其他俄羅斯企業,包括Sberbank, VTB, VEB, Gazprombank 和 Rosselkhozbank多家銀行,以及俄羅斯原油巨頭 Gazprom。Rosneft的發言人並未對訴訟做出評論。
歐盟表示歐洲委員會將在法庭上為這些制裁措施作出辯護。而訴訟程序的過程之中,對俄的制裁並不會暫停。(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五譴責美國破壞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警告稱如果不努力建設一個新的世界治理體系,那麽全球將陷入混亂和無政府狀態。
他還表示,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不過他又稱,俄羅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抵禦這些(制裁措施),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這是普京15年以來對美表態最強硬的講話。
普京堅稱,(美國指責)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表明俄羅斯在試圖重建蘇聯帝國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無意侵犯鄰國主權。
非但如此,普京還譴責美國,稱正是由於對方在今年2月支持對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武裝政變,才致使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出來,並導致數千人喪生。他稱:
我們沒有挑起這一切。
他還援引了此前美國引發的從科索沃到利比亞的一系列軍事入侵事件,稱美國曾在冷戰結束時宣稱自己是贏家,並“決定重塑世界版圖,以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在世界的領導和統治形態中,這是一種突然得到大筆財富的暴發戶的行為。我認為,他們犯了很多錯誤,而不是在明智地管理他們的財富。
普京是在出席一場有外國學者和記者們參加的會議時作出上述表態的。該會議在一座靠近索契的奧林匹克滑雪場內舉行。
這是普京自2007年語驚四座之後發表的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公開講話。當年,他指責美國“在每個領域都超越了界限”,並在歐洲建立起了新的分界線。
普京周五還暗示,他相信美國和俄羅斯應該到此為止,和其他大國一起坐下來按照“多極化”界線來重新設計全球管理體系。
雖然他承認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但他還警告稱,另一種可能是發生嚴重沖突,主要國家都將被卷入。他的講話還令外界擔憂可能發生新的冷戰式對峙危險。普京稱,現有的武器控制條約可能遭到了觸犯。
普京建議聯合國“適應新的現實”,比如俄羅斯計劃的可以由前蘇聯國家組建歐亞聯盟,這類全球新體系中的區域性“支柱”可以幫助提高安全性。
不過,他堅稱只有在美國踐踏現有規則,比如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支持的情況下就入侵伊拉克之時,這樣的舉措才有必要。
如果現行的國際關系、國際法律與制衡體系按照美國的意願運行,這樣的體系就是無價值的、過時的,需要立即拆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