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整體經濟境況仍未走出低迷的背景下,其新年度防衛預算,卻仍在執意朝著“歷史新高”繼續挺進。
日本主流媒體19日紛紛爆料稱,日本防衛省方面已經敲定其2017年度預算要求的概算方案,其總盤子超過51600億日元,將比2016財年的防衛預算規模再增2.3%。
這也意味著,在安倍晉三第二次上臺執政後連續4個財年持續軍費加碼,並早已超越戰後最高記錄,突破5萬億日元大關後,日本的新年度防衛預算規模,將繼續朝著新的高度攀升。
從當天被披露的相關細節來看,新預算盤子中引人矚目的內容之一,便是首次列入美日合作開發的新型海上反導導彈系統“SM3 BLOCK2A”的相關經費147億日元。鑒於朝鮮今年以來已多次發射導彈,防衛省認為有必要盡早加強應對態勢。
“SM3 Block 2A”是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宙斯盾艦載導彈的改良版,能夠在更高的高度進行攔截,還能同時應對多個目標。導彈由日美共同推進研發,兩國政府計劃明年內完成研發並投入量產。
日本防衛省還將花費987億日元用於改良28個“愛國者-3”攔截導彈系統,加大據稱十多公里的現有射程以擴大防護範圍。通過簽署長期合同,預計可節省費用330億日元。預算申請還考慮到今後加強反導態勢,計入了6000萬日元作為調查研究費。
此外,預算中還新列入了上千億日元用於提升現有地對空導彈攔防系統PAC3能力的改裝費用,欲藉此增加其射程範圍。
報道還稱,在離島防衛方面上,預算申請計入部署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沖繩縣宮古島的南西警備部隊部署費746億日元。此外在2016年度之後,繼續計入4架“魚鷹”新型運輸機、6架F-35最先進隱型戰鬥機的購買費用。
此外,日本防衛省還在探討增加在各國負責收集軍事情報的防衛駐在官,擴充保護自衛隊網絡的網絡防衛隊。
8月30日,五糧液在成都召開營銷會議,再次宣布上調出廠價。這是近12個月以來,五糧液第三次漲價,累計漲價幅度達到60元。
當天,五糧液宣布將其高端產品52°水晶瓶五糧液(俗稱“普五”)出廠價恢複性調整60元/瓶,確定為739元,建議零售價格829元,9月15日起執行新價格。這一上漲幅度高於此前外界傳出的699元及729元。
739元的定價,已是52°水晶瓶五糧液有史以來最高的出廠價。而除了52°水晶瓶五糧液,五糧液公司表示,五糧液1618、低度系列等產品也將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適時出臺調整措施。
有經銷商表示,五糧液選擇在9月15日中秋節進行提價出於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濃香型白酒可替代性,中秋節旺季到來之前提價,為不影響現有銷售;二是在中秋節前發出漲價信息,提振經銷商與渠道漲價信心,提升經銷商與渠道的利潤,促使經銷商與渠道合理規劃產品銷售。三是再次拉升業績,五糧液的利潤增長,恰恰是今年以來多次進行恢複性提價所帶來的結果,隨著雙節旺季市場需求量增加,再次提價也是其提升業績的有效途徑。
此前,8月23日,五糧液晚間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五糧液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132.56 億元,同比增長18.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87億元,同比增長17.87%,創下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以來最高增幅。而這一業績增幅直接受益於3月份的價格調整。
期貨市場收盤,滬鉛漲停,滬鋅漲1.86%,橡膠漲1.6%,滬錫、鄭煤、滬銅、滬鎳、鐵礦石、雞蛋收漲。錳矽收跌3.09%,焦炭跌2.3%,菜粕跌1.6%,熱卷跌1.54%,螺紋鋼、滬鋁、玻璃、白糖、滬金、鄭棉、焦煤、豆粕收跌。
焦炭連日回調,連續跌破多條均線。今日早盤回踩30日均線後止跌,截至收盤跌2.3%。
滬鋅連續上漲,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高位。有分析稱,滬鋅日線價格上破上升趨勢壓力線,上漲有望加速。
期貨市場午間收盤,多數品種上漲。 焦煤漲6.2%,焦炭漲4.85%, 鐵礦石漲 3.62% ,螺紋鋼漲 2.81% ,玻璃漲3.61%,%滬鋅漲 2.01% ,滬鎳漲 2.20% , 橡膠漲2.05%。
焦煤大漲6.2%,一舉收複多條均線,創下2014年4月以來新高。
9月伊始,全國焦煤市場價格普遍上漲,其中,山西焦煤集團焦煤價格漲30—90元/噸,河北峰峰礦業焦煤價格漲40—50元/噸。自9月1日起,山東能源 集團混煤價格上調25元/噸,精煤價格上調40元/噸。此外,從9月1日開始,山東大礦1/3焦煤價格漲30元/噸。從9月1日開始,江蘇大屯煤電精煤價 格漲70元/噸,漲後6級精煤出礦含稅價為710元/噸。河北旭陽焦化焦炭上調70元/噸,準一級焦出廠執行1240—1250元/噸,7月以來累計上漲 390元/噸。
內盤期貨上午收市,黑色系普漲,焦炭領漲,漲幅達5.08%,焦煤漲4.02%;澱粉領跌,跌幅達2.03%,玉米跌1.65%。
棕櫚油漲3.34%,鄭煤漲2.80%,滬銀漲2.60%,橡膠、豆油、熱卷、白糖、螺紋鋼、滬鎳、玻璃漲逾1%,滬金、鄭油、鐵礦石上漲。
滬鋁、菜粕、雞蛋跌逾1%,滬鉛、PP、塑料下跌。
焦煤焦炭持續上行,得益於消息面不斷有利好傳來。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近日發布《關於對山西省2016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目標分解及時間進度安排的公告(第一批)》稱,全省將關閉退出15座煤礦,涉及潞安集團、同煤集團、晉能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焦煤集團6家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共化解產能1060萬噸/年。華泰證券煤炭行業研報判斷,此次山西去產能細則將成為行業的表率,其他地區也有對去產能任務進行進一步細化的可能。
玉米和澱粉今日破位下行,其中玉米1705合約創出近8年新低。中信期貨認為,上周一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受獅子山入侵東北氣象預報的影響,上漲1.31%,之後幾天下行調整。東北及內蒙古之前旱情嚴重,部分地區減產已成定勢;正值玉米灌漿期,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可能解除旱情,也可能導致倒伏,需進一步關註臺風發展情況。步入九月,關內和西北新玉米陸續上市,國內現貨價格整體穩定;再者,政策性國庫充足,臨儲拍賣情況穩定,均限制期價繼續向上調整。需求方面,華北地區市場上流通的玉米所剩無幾,企業有補庫的需求進而擡升玉米價格;北方港口貿易購銷清淡,庫存增加構成利空因素;深加工企業開工保持低位,玉米澱粉開機率為55.44%,較前周下調0.57個百分點,廠家陸續限產或停產,開機率已連降4周,雖然玉米酒精開工率57.60%有所上升,但需求整體回升尚需時日,對期價反彈形成阻力。
中國人民銀行9月7日公布,2016年8月外匯儲備31851.67億美元,較上月減少近159億美元,連續兩個月減少,且降幅有所擴大。盡管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8月份資本流出的壓力較上月有所趨緩,但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仍然存在。
今年以來,外匯儲備在3.1萬億~3.3萬億元之間呈現出小幅的有增有減。接下來,面對3萬億這個微妙的關口,業內人士表示,即便是跌破3萬億,中國外儲仍遠超安全線,但是,對於市場預期的管理卻不容忽視。
資本外流進一步緩解
央行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851.67億美元,較上月余額下降158.9億美元,降幅為0.5%,7月降幅為0.1%。SDR價的外匯儲備同樣負增長,8月末 為22843.5億SDR,7月為22973.3億SDR。
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外儲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等。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告訴本報記者,8月份美元對主要貨幣的波動比較小,因此匯率方面的影響比較小,影響相對較大的可能是投資標的資產的估值變化,如8月美國國債收益率有所上揚,這會對儲備投資中的美國國債估值造成負面影響,但影響外匯儲備的因素還在銀行結售匯方面,也就是資本流出。
8月人民幣匯率在6.70之下窄幅震蕩,但貶值壓力仍未消散。另一方面, G20會議召開之前,不少市場主體認為,匯率維穩只是暫時現象,或許會在G20之後進一步貶值。這種心態作用之下,很容易刺激購匯、抑制結匯,從而導致外匯儲備的減少。
盡管從數字來看,外匯儲備余額進一步減少,而且降幅較上月有所擴大。不過,專家認為,這並不代表資本外流加劇,相反,資本外流的情況有所緩解。
7月份的銀行結售匯逆差317億美元。而8月外匯儲備減少159億,“就算是全部來自於銀行結售匯逆差,那也要比7月有很大程度的緩解。”韓會師對記者稱。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丁誌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8月外儲的小幅減少在情理之中。但並不一定代表資本外流壓力增大,而是反映了企業應對外匯管理變化的效果。
“有一個因素不得不考慮,那就是從去年四季度以來,當局加強了對資本流出的管理,尤其是對國內的機構、企業外匯的使用和匯出政策有所收緊,因此一部分企業不願意將外匯收入匯回國內,而是將美元滯留在境外循環使用。這一因素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境內外匯市場的供給,也造成了人民幣的走弱。”他說。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也對本報記者表示,“8月人民幣匯率、居民和企業資本流出的需求都保持了一定的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沒有出現過大幅度的變化。”他說。
外儲仍遠超安全線
外匯儲備是觀察匯率壓力和匯率走向的重要指標。“8·11”匯改以來,去年9月至今,外匯儲備余額總共下降了將近3300億。但最主要發生在去年的四季度以及今年的1月份。今年以來,外匯儲備呈現出小幅的有增有減,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1月份跌破3.3萬億至3.23萬億,2月繼續小幅下滑,3月和4月小幅反彈,5月跌至3.19萬億,6月卻意外掉頭重新站上3.2萬億關口,但7月和8月再次連續下滑。
在丁誌傑看來,這樣的變化或許是央行樂於看到的。首先,我國大體實現了國際收支的平衡,外匯儲備小幅有增有減。其次,人民幣匯率盡管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還是相對穩定,對外貿的壓力有所減輕。第三,外匯儲備仍在適度規模之上,但同時也停止了不必要的增長。
丁誌傑認為,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余額還是遠遠超過滿足基本需求的適度規模,還有很大的主動下降空間。
據丁誌傑測算,中國的外匯儲備的安全線在1.5萬億到2萬億足矣。這樣的數字來源於中國目前的對外凈債權1.6萬億,國際收支總體還有較大的順差等多種因素。
“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幅超過適度規模帶來了很多問題,政府應該順勢把外儲降下來。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和市場的溝通很重要。”丁誌傑強調稱。
不過,在不少專家看來,3萬億對於中國外匯儲備來說,仍然是一個比較微妙的轉折點。
“外儲是觀察匯率壓力和匯率走向的重要指標,如果跌破3萬億,或許會加速市場預期的自我實現,從而就會弱化外匯儲備對匯率的支撐作用。”趙慶明對本報記者稱。
韓會師對本報記者稱,3萬億美元對央行來說並非是一條必須要守的“紅線”,但市場對於外儲變化的反應,才更值得關註。“如果外儲跌破3萬億美元,央行發現市場投資者很在意,購匯規模快速增大,這就會變成一個關鍵的數字。但如果外儲一點一點下滑,且銀行結售匯逆差還能夠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那3萬億就不是一個必須堅守的陣地。”他說。
受經濟數據拖累 美股小幅低開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下跌11.71點,跌幅0.06%,報18023.06點;標普500指數開盤下跌1.86點,跌幅0.09%,報2123.91點;納斯達克指數開盤下跌3.97點,跌幅0.08%,報5177.74點 。
美國8月零售銷售環比-0.3%,為今年3月來首次收縮,預期-0.1%,前值0.0%修正為0.1%。
美國8月PPI環比0.0%,預期0.1%,前值-0.4%;美國8月PPI同比0.0%,預期0.1%,前值-0.2%。
業界認為,美國8月工業產出月率跌幅超預期,部分是受產能利用率下跌拖累,凸顯了美國制造業需求疲軟以及經濟增速在更大範圍內放緩;工業產出在過去18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處於下滑狀態,雖然最近有所提升,但仍難以擺脫全球需求疲軟、美元走強以及低油價的負面影響。
首批iPhone 7 Plus售罄 蘋果今日開盤再創9個月新高
蘋果(AAPL :NASDAQ)盤前大漲1.72%,報114.02美元/股。
據路透報道,蘋果周三宣布首批iPhone 7 Plus已在全球售罄。蘋果表示,首批所有顏色的iPhone 7 Plus已經全部售罄,亮黑色(曜石黑)的iPhone 7也已經售罄。這兩款最新機型將於周五運抵蘋果零售店。蘋果稱,顧客周五在零售店將無法購買已售罄的機型,但可以繼續在網上預購想要的機型。
本周三蘋果股價收漲3.54%,收報每股111.77美元,盤中一度漲逾4.5%,觸及9個月高點。本周蘋果股價累漲約8.4%,公司市值已增加約480億美元。
21日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2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韓國民眾對總統樸槿惠的支持率為25%,刷新其就任以來最低紀錄。
據報道,蓋洛普韓國10月18日至20日,針對1018名成年人就樸槿惠施政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有25%受訪者對樸槿惠施政給予正面評價,較前一周下滑1個百分點。給予負面評價的比重為64%,較前一周上升5個百分點。
對樸槿惠施政情況給予負面評價的理由依次為“缺乏與民溝通”、“經濟政策失當”、“人事任免不當”等。值得關註的是“親信崔順實介入Mir財團、K體育財團創立的相關爭議”(4%)首次成為民眾給予負面評價的理由。
韓國總統樸槿惠(圖:韓聯社)
據悉,韓國民眾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支持率為29%,較前一周上升3個百分點,創下今年來最高紀錄,與執政黨新世界黨的支持率持平。這是現政府成立以來民主黨的支持率首次與新世界黨持平。
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支持率較前一周下滑2個百分點,為10%,正義黨支持率為4%,較前一周上升1個百分點。
北京時間晚間,人民幣兌美元離岸價突然擴大跌幅,跌至6.7877,跌破前期低點6.7850,再創歷史新低。
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報6.7778,逼近6.78關口。
全球匯市方面,美元指數周一觸及九個月高點,受對美聯儲今年將加息的預期,以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贏得大選的可能性下降等因素支撐。
北京時間11月9日晚間21:00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跳水,盤中最低跌破6.8100關口,再創歷史新低。而美元指數V形反轉,完全收複當日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