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股自年初以來,股價一路堅挺,年中一度大漲近千點,就在萬點聲量越叫越響之時,原本一路相挺的外資,突然反手大賣超,指數半個月內下殺三百點,而在情緒轉空之時,許久不見的中國概念股,竟站出來成為盤面上最堅挺的族群。 事實上,悶很久的中國上證指數,從七月下旬開始一路上攻,創下去年十二月以來新高,帶動中概內需股,成了法人眼中現階段最安全的資金避風港。 今年以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成長,頗多雜音,首先是經濟成長率無法「保八」;再者,緊縮貨幣供給、打房以及整頓影子銀行所引發的錢荒恐懼,讓陸股在全球各主要市場中,走勢敬陪末座。 受此連動,台灣中概股表現,也一直落後大盤。 有多落後?舉中國房市概念股永大電機為例,今年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一六.四八%,以還原權息(計入配股配息報酬)股價計算,今年以來股價竟然不漲反跌,下滑了五.五六%。另一個案例則是擁有中國3C通路百腦匯的藍天,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一五.三六%,但今年截至八月一日,股價卻下跌了九.二%。 不過,這個情形在七月下旬豬羊變色。 台積電、大立光等重量級電子股,明明在法說會上宣佈優異業績,卻遭外資反向賣超,股價重挫拖累大盤迴檔,被戲稱是法說會變「法會」。這些召開法說會的公司多半是外資認養股,顯示短線漲多後,外資選擇獲利了結,尤其七月三十一日外資單日賣超高達一百零四億元,更讓投資人對電子權值股的熱度終告冷卻,而原本輪動扮演撐盤角色的金融股,也因股性牛皮,再往上空間有限。看來看去,「中概股這時候是最安全的選擇!」第一金投顧副總經理陳奕光說。 理由一:經濟數據轉好GDP保七,優於成熟市場 除了股價便宜,中概股還有三大基本面原因支撐。 原因之一,經濟數據明顯好轉。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蕭惠中分析,中國市場被外資機構評為「賣出」已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現在新興市場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歐美股市漲多,讓外資回頭重新檢視中國經濟數字。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雖然不到八%,卻仍然有七.五%水準,比起已開發國家的不到二%,仍算是高速成長。 再者,代表中國製造業的七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第五月上升,並創二十七個月最高水準,顯示中國經濟仍保有動力。 理由二:內需增長雙保證長假來臨、一胎化逐步解禁 原因之二,中國內需消費很紮實。 在日盛投顧協理鐘國忠看來,中國的消費零售可明顯分為三個熱賣時段:五一勞動節長假前後的四、五月,中國國慶前後的九、十月「十一長假」;還有年底及春節時段。目前正逢十一長假備料前夕的八月,內需產業正蓄勢待發,尤其,中國近年薪資年年呈雙位數成長,一胎化政策逐步解禁、「單獨二胎」政策上路,在在都是內需消費增長的保證。 理由三:官方政策做多貨幣寬鬆、「滬港通」上路 原因之三則是,中國積極政策做多。 陳奕光指出,中國官方政策開放的力量一波接一波,最近國家開發銀行獲得中國央行人民幣一兆元的抵押補助貸款,顯示中國已開始放寬貨幣政策,將資金趕進投資市場;同時中國也鬆綁打房力道,不只取消部分商品房(新成屋或預售屋)銷售限制,同時還對保障房(合宜住宅)加強投資力道,帶動建材產業落底反彈。而十月將上路的「滬港通」政策,更進一步開放香港、上海兩地掛牌股票,可在當地券商跨區交易,也為股票市場帶來資金活水。(詳另文見四十四頁) 更別忘了,中國年度政治大戲||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於十月召開,往年每遇上這類會議,陸股皆能上演慶祝行情,對國內中概股也能帶來不小的連動效果。 有了這些基本面支撐,包括食衣住行等四大方向,都有值得期待的題材。(見右表) 在食的方面,食品、通路與連鎖餐飲品牌,受惠較多。由於第二、三季是食品業傳統旺季,擁有中國概念的食品大廠統一、包材廠宏全,股價開始揚升。在衣的方面,今年球鞋類股雖有世足賽這個大補丸,但股價表現卻不如預期,如果中國概念翻紅,包括寶成、豐泰、F-鈺齊,都有機會補漲。 受惠中國打房力道減輕,同屬建材類的水泥、鋼鐵、玻陶也迎來春燕。不過,要留意的是,由於打房控制權在官方,何時反轉難以預料,以中短線操作為宜,長線投資最好多停看聽。 行的方面則以自行車、電動車產業為首。 尤其,電動車因七月初中國國務院會議決議,於二○一七年前購買電動車者,可免繳汽車購置稅,算下來,購車成本能省下八.五%,地方政府機關也被要求在採購新車時,電動車比例不可以低於三成,因此電動車概念被視為是產業的超級利多,包括胡連等特斯拉(Tesla)電動車概念股,都開始在股價上發酵。 鐘國忠建議,「挑選營收持穩或上揚、股價在還原權值後,比去年最後一天收盤價還低的個股,最為安全。」不敢直接介入個股的小散戶,也可買進寶滬深ETF指數基金,該指數在八月初出現短線狂飆,價位偏貴,預計等這份狂熱稍緩一些,價位回到今年二月的起跌點時,就可介入。 【延伸閱讀】營運佳但股價低檔,最有賺頭!——上半年各領域的潛力中概股 》食 ■藍天:新店開幕搶商機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15.36今年以來股價漲幅(%):-9.20 ■宏全: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4.93今年以來股價漲幅(%):2.26 ■統一: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1.78今年以來股價漲幅(%):6.70 ■味全: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2.93今年以來股價漲幅(%):-8.62 ■潤泰新: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11.57今年以來股價漲幅(%):1.39 》衣 ■F-鈺齊: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28.57今年以來股價漲幅(%):14.18 ■豐泰: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20.12今年以來股價漲幅(%):20.98 ■寶成:罷工解除落後補漲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8.34今年以來股價漲幅(%):-22.51 ■潤泰全: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9.45今年以來股價漲幅(%):4.29 》住 ■亞泥: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16.72今年以來股價漲幅(%):7.90 ■永大:打房鬆綁銷售旺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16.48今年以來股價漲幅(%):-5.56 ■中鋼: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6.60今年以來股價漲幅(%):-3.89 》行 ■裕隆:電動車題材助攻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29.01今年以來股價漲幅(%):-8.79 ■美利達: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12.67今年以來股價漲幅(%):10.39 ■胡連: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12.66今年以來股價漲幅(%):38.66 ■F-貿聯:2014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7.37今年以來股價漲幅(%):4.15 註:股價統計至8月1日,還原權息後漲跌幅資料來源:證交所、櫃買中心整理:蔡靚萱 |
二季度,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調整了對亞洲的投資策略,多元化除亞洲銀行之外的投資,購入在美上市的中國科技類和消費類企業股票。(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各大機構投資者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最新13F文件顯示,截止6月30日,淡馬錫購入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集團京東的602139份美國存托憑證(ADR),市值約為1720萬美元。京東於今年5月在美上市。
同時,淡馬錫還增持了603764份獵豹移動的存托憑證,市值達1280萬美元。獵豹移動在今年3月被拆分更名前為金山網絡,並於5月在紐交所上市。截止6月底,獵豹移動股價累計漲幅超50%。
不僅如此,淡馬錫還投資了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已提交在美上市申請,預計融資金額將高達200億美元,有可能成為美國金融史上規模最大的IPO。
盡管淡馬錫正試圖多元化亞洲投資策略,但若以市值為標準,名列該公司前六大持倉頭寸的公司股票中,有兩家都是中國的銀行。目前,淡馬錫持有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中國的銀行股份。總市值約為200億美元。不僅如此,彭博新聞社報道稱,淡馬錫是中國大型銀行的最大外國投資商。
此外,淡馬錫還在今年和去年分批購入了一些消費類相關公司股票。
淡馬錫是新加坡第九大國家投資基金,資產規模為1770億美元左右。
阿里巴巴將在本周五正式在紐交所上市,由於市場認購強勁,阿里巴巴周一上調了發行價格區間至66-68美元,這意味著其有望超過農行,成為史上最大IPO。如此明顯的“吸金”效應引發了美股科技股版塊和中概股的下跌,新浪微博跌幅居首達11.6%,納指隔夜盤中最大跌幅達到1.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紐交所一位交易主管Rich Barry表示今天(周一)市場的走勢很詭異,道指在能源以及金融股帶領下表現強勢,而納指則受到科技股重挫而走低。如果找理由的話,可以認為是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引發了資金流出。
納指最大權重蘋果周一走勢相對穩健,但是另一大權重谷歌下跌1%。其他活躍股Twitter, Yelp, FireEye, 和LinkedIn均拋壓明顯,而特斯拉和Solar City同樣出現暴跌。
阿里巴巴集團周一表示將把其IPO定價區間上調至每股66美元到68美元,因市場的需求表現強勁。 以這一定價區間計算,阿里巴巴集團的籌資額可能將達218億美元。若執行“綠鞋機制”的話則將融資243億美元,超過了2010年農行在香港創造的220億美元IPO記錄!在此以前,該集團將其IPO定價區間初步定為每股60美元到66美元。
中概股方面,58家公司股價下跌,新浪微博跌幅居首,達11.6%,金融界跌11.34%,獵豹跌9.26%,500彩票網跌9.15%,歡聚時代跌8.84%。
對於阿里巴巴上調發行價和股市下跌的關聯,Barry表示“你懂得”。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8 12:23 編輯 中概股投資策略:單邊上漲行情結束 洗盡泥沙見真金 作者:趙文利博士(格隆匯) 許子辰 陳治中 2013年,伴隨著美股整體牛市,中概股呈現單邊上漲行情,進入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概股走勢呈現分化,尤其是阿里巴巴上市前夕,以電商為代表的一批中概股均出現大幅調整。往前看,投資中概股的風險和受益如何?影響中概股行情的因素都有哪些?這些因素正在產生或者將要產生什麽樣的變化?我們邀請到港股、美股中概股資深策略專家趙文利博士和他的團隊分享關於中概股的投資策略。(文中觀點代表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他們認為,2013年推動中概股單邊行情的動力是:1、美股整體牛市;2、中概股從2011-2012年的信任危機中複蘇;3、中概股所代表的行業迅速發展,但是這些因素在2014年不同程度的減弱,往前看,通過個股淘金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將越來越少,而市場系統性的風險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更需要全局性的觀點,註重擇時與選股。 以下是來自趙文利博士的分享: 中概股:洗盡泥沙見真金 中概股單邊上漲行情結束。2013年以來中概股的單邊上漲行情背後有三大動力,首先是美股市場整體的大牛市,帶動各個細分市場上漲;其次是中概股從2011-2012年的信任危機中複蘇,經歷了系統性的估值上升;第三是中概股所代表的行業本身的快速發展。進入2014 年下半年,以上三大動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往前看,通過個股淘金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將越來越少,而市場系統性的風險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更需要全局性的觀點,註重擇時與選股。 中概股的表現,流動性看美股,基本面看產業鏈及A股創業板。在流動性層面,中概股受美股市場影響極大。在2014年1月的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風潮中,中概股隨納斯達克指數一起經歷流動性引起的回調。在基本面層面,中概股走勢則與A股創業板較為接近。在經歷了3 月份大跌後,中概股企穩回升的時間點在5月,與A股創業板相似,受到中國公司1季度業績的支持,而與納斯達克指數背離。此外中概股中最熱門的行業,例如互聯網、新能源、生物醫藥等,也同樣是美股乃至全球的熱門行業,其行情具有全球性,總體而言美股對中概股的影響更大。 財務造假與VIE結構是中概股兩大硬傷,相應的監管調查與做空是影響中概股股價的額外因素。2011-2012年的中概股危機,實質上包含兩個問題。一是市場對財務造假的懷疑,二是市場對中概股普遍采用的VIE結構所帶來的公司治理的風險的擔憂。監管調查加上機構做空,導致中概股市值大幅蒸發,多家中概股退市。從後市表現看,基本面紮實的中概股,在2013年行情到來後經歷大幅的估值修複。做空造成的誤殺,是絕好的買入時點。 增長還是硬道理,中概股最佳投資方式是尋找增長最快的子行業。中概股不同子板塊有著各自的行情。歷史上看,某一類公司的集中上市,往往代表著其所處子行業正走向成熟。而上市公司股價的表現,也往往與所處子行業的增長密切相關,在行業增長高峰過去後,股價表現也將弱於高增長期。因此中概股最佳的投資方式,仍是尋找增長最快的子行業。 策略建議:我們從擇時和選股兩個角度來考慮中概股的投資策略。 從擇時的角度考慮,推動2013年中概股行情的三大動力都在減弱。美股本身的估值正接近歷史高點;中概股因為被錯殺而導致系統性低估的狀況已經不存在;中概股行業內部的增長也出現分化。此外美聯儲在9-10月份的議息會議將決定未來的加息路徑,對美股和中概股都將造成負面影響。從目前到4季度之前市場將持續動蕩,建議鎖定盈利,精選個股,3 季報後(11月左右)再重新審視是否入場。 從選股的角度考慮,我們選擇能夠從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獲益的公司。我們推薦從購物和營銷兩個貨幣化渠道受益的電商(京東 JD US);推薦在互聯網行業大轉型期能憑借其規模優勢和完善生態圈保持用戶粘性的互聯網平臺(百度 BIDU US,騰訊 700 HK,歡聚時代 YY US);推薦在移動互聯網搶先布局的先行者(獵豹移動 CMCM US);推薦受益於消費升級和醫療支持增加的體檢中心龍頭(愛康國賓 KANG US)。 一、中概股行業與市值分布:集中在TMT、醫藥、新能源 從2000年新浪(SINA US)、搜狐(SOHU US)、網易(NTES US)等門戶網站 登錄美股以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概股)隊伍逐漸擴大。根據Wind的資料, 截至2014年6月31日,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197只,其中17只為主要在香港上市的公 司的ADR。余下的180只中概股經過分析整理,可以分成五大類別:TMT(76只, 其中互聯網44只,信息技術25只,傳媒7只),醫藥(16只),新能源(14只), 消費(32只,包括教育(6只)、食品飲料(8只)、汽車(7只)、餐飲酒店零售 (5只)、服裝(5只)還有周期股(44只,金融(4只)、地產(4只)、能源(6 只)、工業(14只)、原材料(15只))。 ![]() 從市值來看,中概股市值較為集中,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股票主要集中在TMT領域 (百度 BIDU US,京東 JD US等),此外醫藥(愛康國賓 KANG US,邁瑞 MR US,,藥明康德 WX US,泰邦生物 CBPO US )、新能源(加拿大太陽能 CSIQ US, 晶科能源 JKS US,天合光能 TSL US,奇景光電 HIMX US)和教育(新東方 EDU US,好未來 XRS US),酒店(如家 HMIN US,華住 HTHT US)和個別工業原材 料股(塞斯潘航運 SSW US,埃爾多拉黃金 EGO US)也有市值過10億的股票。 ![]() 中概股的整體表現可以參照納斯達克金龍指數(HXC)。納斯達克金龍指數由中概 股及香港上市公司的美股ADR組成,在2014年9月1日,該指數有72只成分股,包括 互聯網(27只),信息技術(4只),新能源(9只),醫藥(5只),教育(4只), 消費品(9只),金融地產(5只)和香港上市公司的美股ADR(9只)。 ![]()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新上市的熱門股票並不在納斯達克金龍指數成分股內,例如京 東(JD US),獵豹移動(CMCM US)等。因此納斯達克金龍指數不能反映新上市 的中概股情況。 ![]() 從歷史上看,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概股都經歷快速發展階段。直到2010年 底,美國監管機構SEC對中概股造假問題進行調查,市場對中概股的財務造假情況 產生疑慮。2011年6月的支付寶股權糾紛和2012年新東方的VIE結構變動則引起市場 對中概股普遍采用的VIE結構的公司治理和政策法規方面的擔憂。因此在2011-2012 年,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因為被市場遺棄而存在系統性的低估。 到了2013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全球的科技股行情使得以科技概念聞名的中概股 估值得到系統性的提升。互聯網公司作為中概股的代表估值提升最為明顯,但醫藥、新能源等公司也從關註度提升中收益,經歷了估值擴張過程。中概股的持續上漲引 發了國內投資者投資美股的“淘金熱”。在資金流入推動下,從2013年到2014年初, 中概股中出現了好幾只翻倍股。但隨著尚未發掘的處女地越來越少,“淘金熱”步 入尾聲,超額回報在縮小,而潛在風險在增加。2014年2月底至4月初的全球科技股 行情下挫,則給中概股熱情潑了一盆冷水。到了5月份後,科技股行情轉暖,同時獵 豹、京東、途牛等公司的上市和阿里巴巴的即將上市又將市場的關註焦點重新引向 中概股。 ![]() 二、中概股表現,流動性看美股,基本面看產業鏈及A股創業板 中概股表現,流動性看美股,基本面看產業鏈及A股創業板 從歷史表現來看,中概股是一個夾心層市場,既受到美國市場的影響,也同時受到 中國市場的影響。在2010年以前,A股創業板尚未開通,而早期在美股上市的中國 科技公司也往往以美股同行為參考,因此中概股的走勢和納斯達克相關度更大。後 來隨著2010年A股創業板的開通,以及越來越多的小型中國公司在美股上市,中概 股的表現也開始呈現出於A股創業板的關聯性。 ![]() 總結起來,中概股的表現有兩個特征。一是流動性的影響看美股,二是基本面的影 響看A股創業板。以2014年為例,在1月底的全球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風波中,美股三 大股指都有回調,納斯達克指數更是回調顯著。相比之下,A股創業板指卻並未受到 影響。中概股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的表現脫離了A股創業板,而與納斯達克指數吻合, 因為這次危機更多地是流動性和市場情緒危機。到了4-5月份,情況相反,4月10日, 納斯達克指數見底回升,而中概股到了5月10日份才見底回升,與A股創業板5月14 日見底回升幾乎是同一時間。因為5月份是1季度業績發布期,中概股和A股創業板表 現都受到了業績的一定支撐,因而中概股走勢脫離納斯達克,而接近A股創業板。 ![]() 2013年中概股行情的背後是美股大牛市 正因為中概股的表現與美股密切相關,因此對中概股的研究將繞不開對美股的研究。 2013年以來的中概股行情,首先根植於美國科技股行情,而美國科技股行情又根植 於美國股市整體的大牛市。從2013年年初以來,美國股市經歷了大幅上漲,醫藥和 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等科技股漲幅居前。而上漲的動力,以估值擴張為主。 ![]() 股市的牛市加上局部的炒作形成了動量股的局部泡沫。泡沫在2014年3月份左右破滅, 市場風格也有所調整,不再瘋狂追捧動量。但總體來看,標普再創新高,而上漲的 動力仍來源於估值擴張。估值擴張是個全市場的現象,不局限於某一板塊。 ![]() 美股拐點還有多遠? 實際上,美股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已經連續6年維持牛市。在複蘇早期,標普500 指數的上漲有很強的盈利增長基礎,主要來自於金融危機後經濟從底部反彈複蘇。 而從2012年中開始,盈利增長對指數的貢獻在下降,而估值擴張的貢獻在上升。 ![]() 而目前,美股各板塊的估值均處於歷史高位。因為處於同一市場,中概股的估值也 跟著水漲船高。假如美股市場經歷大調整,中概股將難以獨善其身。這也是前文所 提的中概股系統性的風險在上升,而系統性風險的根源在於美股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 那麽,美股的拐點還有多遠呢?從數據來看,歷史上美股拐點都是由盈利拐點引起。 我們選取了標普500自1980年以來的指數走勢和每股盈利的走勢(圖12)。圖中可 見,指數的大拐點,如2000年和2007年,都伴隨著盈利的拐點。 ![]() 而美股的盈利拐點已經不遠了。近年來美股公司的銷售增速在放緩,但盈利仍有增 長,增長主要依靠成本壓縮來實現。美股公司的凈利潤率因此也已經超過金融海嘯 前的水平,達到歷史新高(圖12)。通過成本壓縮帶動的盈利增長空間有限,倘若 未來美股公司的銷售未能顯著提高,那麽其利潤增速將不可避免地放緩。 ![]()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美國公司稅後利潤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也已經達到歷史新高。公 司利潤占比的上升意味著居民和政府所得占比的下降。從歷史表現看,公司利潤占 比在達到頂峰後都會向均值回歸,相對應的其後幾年內公司利潤增速將顯著放緩。 目前美國公司稅後利率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大約是10%,相比歷史平均值5.9%要高出 70%。因此美國公司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迎來盈利放緩的大拐點。 ![]() 三、財務造假與VIE結構是中概股兩大硬傷,相應的監管調查與做空是 影響中概股股價的額外因素 美股市場的牛市和全球科技股行情是2013中概股行情的首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從前圖中可以發現中概股在2011-2012年明顯跑輸納斯達克指數,因此在2013年中 概股有追落後的行情。而中概股在2011-2012年的明顯跑輸,源於中概股的兩大硬傷, 即部分企業的財務造假和普遍VIE結構的脆弱性。當監管機構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調 查,且做空機構趁火打劫發布看空報告時,將對中概股估值造成額外的劇烈波動。 早在2010年4月,美國監管機構就已經開始留意中概股造假問題,並試圖與中國政府 溝通協調調查問題。2010年6月28日,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發表報告稱東 方紙業(ONP US)存在財務造假,給出“強力賣出”評級,東方紙業股價在一周內 暴跌50%。2010年11月10日,渾水質疑綠諾科技(RINO US)偽造客戶關系、誇大 收入以及管理層挪用上市融到的資金等行為,綠諾科技股價應聲大跌15.07%。第8 天,綠諾科技被停牌;第23天,被迫退市。到2010年12月21日,新聞媒體報道美國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在大規模調查通過反向收購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進入 2011年,監管風暴愈演愈烈,22家中國公司被起訴,SEC就此事展開了針對中國公 司財務問題的專項調查。危機導致包括多元印刷(DYNP US),艾瑞泰克(CAGC US),中國高速傳媒(CCME US),新華悅動傳媒(XSELD US)等超過50家中 國公司因財務問題被停牌或退市。 就在財務造假調查轟轟烈烈之時,VIE結構帶來的糾紛也浮出水面。2011年3月31日, 支付寶在2011年一季度財報截止之前終止了外資控股的阿里巴巴集團對其的協議控 制(即通過外資通過VIE結構獲取支付寶的控制權和收益)。2011年5月12日,阿里 巴巴集團大股東雅虎在提交給SEC的經營業績詳細報告(10-Q)中指出,阿里巴巴 集團旗下子公司支付寶的所有權被轉移到馬雲控股的第三方公司。受支付寶事件影 響,雅虎股價大跌。支付寶事件顯示出VIE結構在外資股東權益保護方面的脆弱性。 到2012年,另一樁VIE風波出現。2012年7月11日,新東方(EDU US)將其國內運 營主體的股權從此前11為股東集中為俞敏洪100%持有。該項調整本身不影響運營主 體與新東方上市公司(EDU US)之間的VIE協議,市場最初也沒有對此作出反應。 美東時間7月17日,SEC去函新東方調查VIE結構調整,恐慌情緒瞬時在投資者間蔓 延,股價當日暴跌34.32%。美東時間7月18日,渾水發表報告指新東方存在財務欺 詐行為,新東方股價再跌35%。 在這一系列風波之下,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中國企業無一赴美IPO,直至2012 年3月,唯品會赴美上市突圍。但盡管如此,唯品會上市初期並不順利,上市首日遭 遇破發,發行價格6.5美元,上市首日報收於5.5美元。 ![]() 直到2013年,全球科技股行情啟動後,中概股才同時進行估值修複。科技股的估值 提升加上信任危機後的估值修複,兩者疊加放大了上漲的幅度。此外,估值修複不 局限於中概股中的科技股,所以除了互聯網、信息技術、醫藥等科技板塊大幅上漲 外,新能源、教育、消費等板塊亦有較大的漲幅。 ![]() 2014年,中概股做空風波又起。美東時間9月9日,美國研究機構Trinity Research Group發布121頁的報告,指控世紀互聯(VNET US)存在財務造假、並購殼公司進 行龐氏騙局等問題。世紀互聯當日下跌20%,並在其後三天內累計下跌超過40%。9 月10日,渾水發表報告,質疑500彩票網(WBAI)所從事的彩票業務在中國監管政 策不明確,屬於灰色地帶。500彩票網當日下跌8%。9月12日,大摩發表報告維持世 紀互聯的增持評級,世紀互聯當日股價反彈28%。 本輪多空交鋒,與2011年渾水做空展訊通信(SPRD US)有相似之處。2011年6月 28日,渾水發表報告就銷售情況等15個問題向展訊通信提出質疑,展訊通信當日股 價最多下跌逾30%,而後美國當地時間中午12點,投資機構Needham芯片分析師 Quinn Bolton力挺展訊,重申買入評級,股價當日反轉,收盤跌3.54%。第二日公司 召開全球電話會澄清質疑,隨後Needham和三星發表報告支持展訊,股價大漲10%。 從長遠的角度看,被做空的公司假如基本面紮實,最後股價仍會回到合理水平。以 新東方為例,2012年被做空前股價22美元左右,做空後股價跌至11美元以下,在做 空一周年,即2013年7月份股價又重新回到22美元。若有其他研究機構支持被做空 公司,則股價可以較快反彈,如展訊通信和世紀互聯。 在可見的未來,中概股的財務造假和VIE結構這兩大硬傷仍然存在。監管風波和機構 做空將繼續成為影響中概股股價的額外因素。對於基本面紮實的公司而言,做空後 的股價下跌,是絕好的入場機會。 四、增長還是硬道理:投資中概股應選擇增長最快的子行業 上文提到,互聯網公司數目占中概股的比重在1/4左右,而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占中概 股比重則超過3/4,因此互聯網公司的表現對中概股整體表現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我們對互聯網公司的歷史表現做了梳理,將互聯網公司分為8個子板塊,分別是互聯 網平臺(3家),網絡遊戲(8家),門戶網站(2家),電商(6家),網絡視頻(2 家),移動互聯網(8家),在線旅遊(4家),垂直服務商(11家)。總結過往14 年的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每個子行業都有對應的高速發展階段,行業內公司的集中上市往往代表著行業 正走向成熟。2000年,新浪(SINA US)、搜狐(SOHU US)、網易(NTES US) 三大門戶網站上市,代表著中國互聯網時代的開始。2004年騰訊(700 HK)的上市, 和2005年百度(BIDU US)的上市則代表著社交、搜索等互聯網應用開始普及並成 功貨幣化,中國互聯網告別了在門戶網站打廣告的單一時代。網遊公司的大規模上 市集中在2007年和2009年,以巨人(GA US)、完美(PWRD US)和盛大 (GAME US)、暢遊(CYOU US)為代表。遊戲公司的集中上市標誌著繼廣告之 後,遊戲作為互聯網貨幣化手段的成熟。從2010年起,陸續有電商上市,包括2010 年的麥考林(MCOX US)和當當(DANG US),2012年的唯品會(VIPS), 2013年的蘭亭集勢(LITB US),2014年的聚美優品(JMEI US)和京東,以及即 將上市的阿里巴巴(BABA US)。事實上,2010年以來,也是電商收入高速增長, 盈利迅速改善的階段(阿里巴巴是2010年開始盈利)。 ![]() 二,在行業高速發展階段,股價表現良好,過了高速增長期,股價表現走向平 庸。從 2000 年到 2003 年,門戶網站的股價一飛沖天,到了 2004 年則開始低 迷。網遊公司股價在 2009-2010年表現仍然不錯,但到 2011-2012年後端遊 增長放緩,直到 2013 年才借手遊的東風重新煥發活力。而早期上市的電商盈 利能力一直受到質疑,加上中概股危機,在 2010-2012 年表現不佳。直到 2013 年後,隨著行業龍頭上市,行業的盈利狀況揭曉,股價表現開始起色。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互聯網平臺屬性的公司(騰訊、百度)在整個過程中表現 一直突出,究其原因是它們能始終從增長最快的子行業中獲益。 ![]() 我們預計未來互聯網行業的基本面仍然會較好地反映在各子板塊公司的股價表現上。 因此最好的投資標的,可以從增長最快的子行業去尋找。根據艾瑞的研究,移動互 聯網相比PC互聯網將會是整個網絡經濟增長最快的部分。而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中, 移動購物會是占比最大的部分,而移動營銷則是增長最快的部分。 ![]() ![]() 電商將從購物和營銷兩個渠道雙重受益,因此我們認為電商在未來幾年中相對其他 子板塊貨幣化能力最強,其股價表現應該會最突出。 此外,互聯網平臺公司能憑借其規模優勢和完善的生態圈保持用戶的粘性,在行業 大轉型(例如從PC端向移動端轉型)的過程中能夠維持自身的領先優勢,其股價表 現也將十分突出。 最後,一些在移動互聯網搶先布局的公司和垂直領域公司,也有希望憑借先發優勢 或是在子領域精耕細作所形成的壁壘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分得一杯羹。 策略建議 我們從擇時和選股兩個角度來考慮中概股的投資策略。 從擇時的角度考慮,推動2013年中概股行情的三大動力都在減弱。美股本身的估值 正接近歷史高點;中概股因為被錯殺而導致系統性低估的狀況已經不存在;中概股 行業內部的增長也出現分化。此外美聯儲在9-10月份的議息會議將決定未來的加息 路徑,對美股和中概股都將造成負面影響。從目前到4季度之前市場將持續動蕩,建 議鎖定盈利,精選個股,3季報後(11月左右)再重新審視是否入場。 從選股的角度考慮,我們選擇能夠從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獲益的公司。我們認為電 商將從購物和營銷兩個渠道雙重受益,貨幣化能力強,推薦電商龍頭(京東 JD US);互聯網平臺公司能憑借其規模優勢和完善的生態圈保持用戶的粘性,在行業 大轉型(例如從PC端向移動端轉型)的過程中能夠維持自身的領先優勢,推薦互聯 網平臺(百度 BIDU US,騰訊 700 HK,歡聚時代 YY US);在移動互聯網搶先布 局的公司也有希望憑借先發優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分得一杯羹,推薦細分領域內的 佼佼者(獵豹移動 CMCM US)。我們同時也推薦受益於消費升級和醫療支持增加 的體檢中心龍頭(愛康國賓 KANG US)。 ![]() 附表: 納斯達克金龍指數成分股詳情
|
關註阿里巴巴的同時,你是否知道老虎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已投入近6億美元,押註中國汽車報價網站易車網,該公司自2012年以來已上漲了23倍,見證了中概股的一大奇觀。
監管申報文件顯示,在今年6月30日的時候,由億萬富豪投資人Julian Robertson的門徒創建的老虎基金還未持有易車網的股票,但到9月12日, 這家對沖基金兼私募股權公司對易車網的持股比例已達 到14.9%,一舉成為易車網在美上市股票的最大持有人。
老虎基金駐紐約合夥人Scott Shleifer負責的這家公司成功地發掘了中國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不斷增長的購買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汽車月銷量自2008年以來上漲超過兩倍,今年8月達到147萬輛。這場豪賭押註今年在“彭博在美上市中資股指數”成分股中表現最佳的易車網還有更多上漲空間。
“一家備受推崇的基金投入了大筆資金,”Oberweis資產管理公司總裁Jim Oberweis昨天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表示。“他們可能關註著這個市場和增長機會,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市場。這是一項很好的業務,估值也合理。股價已經上漲了多少跟我沒有關系。”Oberweis也持有易車網股票。
近年來,汽車網站高速發展備受矚目,已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一支生力軍。而汽車電商的熱潮到來,也預示著汽車網站正在從資訊、社區的互聯網初級階段,向導購、交易的高級階段全面轉變。
易車網最新發布的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2014財年第二季度業績顯示,易車網第二季度營收5.22億元(約8420萬美元),同比增長54.5%;凈利潤為1.24億元(約2000萬美元),同比增長110.3%。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今年以來上漲了16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蟄伏三年後,海外投機者又掀起賣空中概股的高潮。和三年前不同的是,這次不少相關中概股的研究者都以匿名方式披露唱空的調查結果,以此避免相關公司和官方的抵制。
本月先後有天合化工、世紀互聯(21 Vianet)和神冠控股(Shenguan Holdings)三只中概股遭到賣空狙擊。相關三家公司均聲稱指責其作假的研報毫無依據,但在唱空報告發布後股價都因賣空而大跌。
一些位於中國的賣空者向路透表示,最近這輪賣空顯示出,投機者發現了打擊中概股的新方式,他們匿名公布對中概股的質疑,依靠公開信息,降低先期成本,這樣做空獲利的速度更快,也比以往更安全。
以本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的天合化工被曝欺詐為例。曝光機構“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自稱網絡黑客組織Anonymous的分支,其宗旨是利用自身技能揭露上市公司的詐騙與腐敗。
天合化工是今年港交所最大的一只新股,市值80億美元,上市令該集團創始人兼所有者魏奇成為中國東北首富。但“匿名分析”的報告將天合化工上市斥為最大規模的一宗市場欺詐事件。
“匿名分析” 自稱走訪了天合化工的客戶、競爭對手和前員工掌握資料,其報告多次援引中國國家工商總局(SAIC)的存檔文件內容,證明天合化工存在誇大盈利、做假賬、隱瞞客戶及產品的真實信息行為,強烈拋售該司H股,目標價零港元,意指該司毫無價值。
9月2日“匿名分析”發布上述報告後,天合化工當天被迫停牌。次日該司請求暫停股票交易,也就在那天,又一家中概股神冠控股被另一家研究機構Emerson Analytics指虛報收入、隱瞞原材料成本,該公司同樣申請暫停交易。
到了9月10日,納斯達克上市的世紀互聯被研究機構Trinity Research Group的報告指為“財會與證券欺詐“。在該司發布致股東信和公開聲明前,股價已暴跌35%。
2011年的上次賣空中概股高峰令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市值蒸發210多億美元,當時研究者大多公開實名質疑並鼓勵賣空中概股。
Carson Block成立的“渾水”(Muddy Waters)就是這類機構的佼佼者。2012年,Block將公司從香港遷到了加拿大,他說遷址是因為收到了死亡威脅。
路透獲悉,一些金融業的分析師認為,近幾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突出表明,中國越來越願意調查、拘捕和起訴出於商業目的利用信息的人士。
一家金融研究機構Bronte Capital在澳大利亞的賣空者John Hempton表示,鑒於中國政府的態度,調查披露的風險越來越大,研究機構也越來越靈活,他們利用網絡工具掩藏自己的真實所在地和身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年9月19日,中國電商巨無霸阿里巴巴集團(BABA.NYSE)順利登陸紐交所,融資總額超過218億美元,當日收盤股價上漲38.07%,市值達2314.39億美元, 成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在2013年阿里巴巴宣佈第二次上市的計劃後,從上市地點到合夥人制度再到融資規模,始終是全球資本最熱議的焦點,在它帶領下,中概股能否掀起一場新的上市熱潮?
中概股再掀熱潮?
在2000年中國互聯網興起之際,新浪(SINA.NSDQ)、網易(NTES.NSDQ)和搜狐(SOHU.NSDQ)均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最早在美上市的一批中國網絡公司。不過,隨著此後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大量互聯網企業倒閉,中國企業上市的步伐也因此停滯。直到2004年後,攜程網(CTRP.NSDQ)、藝龍(LONG.NSDQ)、百度(BIDU.NSDQ)等企業相繼上市,不過融資總額都位於1億美元左右。
2006年到2009年間,市場看好新興市場經濟,中概股也越來越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追捧,多家網絡遊戲、教育、光伏企業先後赴美上市。隨後兩年,中國企業再掀赴美熱潮,噹噹網(DANG.NYSE)、優酷(YOKU.NYSE)、搜房網(SFUN.NYSE)和360(QIHU.NYSE)等優質互聯網企業先後上市,一時間,中概股成為市場的香餑餑。
不過,在第二波互聯網公司海外上市熱潮掀起的同時,從2010年起,多只中概股遭到渾水等做空機構質疑,繼而引發美國投資者大量拋售,股價普遍下跌,同時不少已經IPO的企業由於認為被市場嚴重低估,紛紛選擇私有化,從而造成中概股赴美上市陷入低潮。
對此,麥楷博平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助·伯斯汀(Drew Bernstein)表示,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主要障礙,在於很多國外投資者有時不是很理解中國企業,且企業財務報表的透明度方面亦有所欠缺。他建議中國企業多管齊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搭建國際化的專業高管團隊、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此重建投資者信心,從而避免遭遇類似渾水等做空機構的偷襲。
2013年6月,蘭亭集勢(LITB.NYSE)上市標誌著中概股IPO重啟,加上美股市場持續上行、中國證監會降低中國企業境外上市門檻等原因,中概股股價觸底反彈,中國赴美上市大環境逐漸回暖, 58同城(WUBA.NYSE)、去哪兒網(QUNR.NSDQ)和汽車之家(ATHM.NYSE)等7家中國公司順利在2013年於美國上市。到2014年5月京東(JD.NSDQ)上市,成就當時中國企業在美融資規模最大的IPO,此後微博(WB.NSDQ)、聚美優品(JMEI.NYSE)等相繼上市。
阿里巴巴上市前夕,市場給予高度關注,同時吸引大量資金從其他中概股中抽離,造成百度、京東等中概股股價的下滑。2014年9月15日,美國的科技股和中概股市場表現慘淡,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17%,創兩個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新浪微博更是大幅下降11.6%,而360股價在8月中旬以來從最高的100多美元下滑至77.85美元/股,回調幅度超過25%。在短期內,阿里巴巴對中概股的溢出效應顯著。
不過,從長遠來看,阿里巴巴的上市對中國互聯網行業乃至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都可能帶來積極影響。在適當的時機和輿論支持下,異常高調的阿里巴巴吸引了全球整個資本市場的目光,為將來準備赴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塑造作了鋪墊。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阿里巴巴的上市將助推新一輪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潮,並重新掀起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同行業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熱情。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執行總裁張鷹表示,阿里巴巴上市不止是電商成熟的標誌,其對中國經濟秩序的積極推動作用不侷限於電商領域,它代表的是一股互聯網力量,會滲透到各種各樣的行業。
話語權提升
2010年底噹噹網上市過程中,CEO李國慶曾指責摩根士丹利故意壓低噹噹發行價以謀利。此後2012年3月在美上市的唯品會(VIPS.NYSE),更是以「流血上市」作為代價,其最終發行價6.5美元/股,為之前宣佈的8.5-10.5美元/股的定價區間下限下調23.5%。儘管如此,唯品會上市首日收於5.50美元/股,較發行價仍下跌了15.38%。
不過在沉寂一段時候後,唯品會的股價開始飆升,到2012年底已漲至17.84美元/股,在發行價的基礎上漲幅高達174%,到2014年8月股價更是高達229.49美元/股,是當年發行價的34倍,以最高130億美元市值計算,唯品會的融資金額僅為最高市值的0.55%。唯品會股價的上漲,除了國外投資者看好其市場前景外,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中概股的價值重新受到國外投資者的認同。
阿里巴巴上市的詢價區間為60-66美元/股,後提高到66-68美元/股。與發行價的提高對應的是投資者對阿里巴巴股票的超額認購,而最終的上市發行價定格在最高的68美元/股。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披露阿里巴巴有能力將IPO價格提高到70美元/股甚至更高,並創造全球最高IPO融資規模的紀錄,不過阿里巴巴採取了相對保守謹慎的態度,最終還是把價格定在68美元/股。
從噹噹網到唯品會再到阿里巴巴,一個是想方設法提高發行價以增加融資額,一個是被迫降低發行價以求上市,另一個則把發行價控制在自身的接受範圍內,三家中概股相對於市場的話語權不言而喻。
伯斯汀表示,美國的網絡股和電商股普遍被市場賦予更高的估值,而國外投資者對不太熟悉的中概股給予低估在所難免。經歷過國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集體質疑後,在2014年上市的聚美優品、京東以及阿里巴巴,均以高出初始的發行價區間成功上市,中概股重新獲得國外投資者更高估值的同時,掌握在中概股手中的話語權也逐漸上升。
不過,儘管阿里巴巴上市讓眾多已經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揚眉吐氣了一把,但做空中概股的做空機構顯然不會就此罷休。據路透社披露,2014年9月,天合化工(01619.HK)、世紀互聯(VNET.NSDQ)和神冠控股(00829.HK)均被做空機構的報告指責存在商業或財務欺騙行為,儘管三家公司都表示指控毫無依據,但股價均相應地出現下跌。在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上市的索力鞋業(Ultrasonic),更是爆發醜聞,不僅公司在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大部分現金都被轉移,且CEO和COO失聯。走上國際化道路的中國企業想要切實提高話語權,或許更應該從修煉自身做起,這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