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八一八: 央視踢爆內銀批卡「求其」
1 :
GS(14)@2015-03-23 16:25:57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財經八-八-旭茉jessica-run-2015-220000008.html
香港這邊為慈善起跑,內地則為反貪、反黑幕努力。中央電視台近年經常玩「大踢爆」,派記者明查暗訪揭露黑幕,令不少行業的惡行先後登上電視之上。今次央視這把火再燒到內地大銀行身上,更揭發「洗錢」的漏洞,相信各大銀行之後一段日子將相當麻煩。
中央電視台自一九九一年開始,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都有一個與政府相關部門及中國消費者協會共同主辦的晚會,揭露消費市場的荒謬事,今年多個行家被射中,包括汽車維修費被誇大、外國品牌服飾不合格,以及假鴨血充斥市場等,呷哺呷哺(00520)和小肥羊的鴨血,都被檢出有豬源性成分。不過,最令市場震驚的是,今次連國有銀行都被牽連。事緣有人在QQ群組公開兜售身分證或身分證連銀行卡,身分證每張二百元(人民幣.下同)。央視記者就在網上買齊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建設銀行(00939)和中國銀行(03988)四套銀行卡,一條龍地包含所有需要的配套產品,除了戶口持有人的身分證以外,有正規銀行卡、與手機綁定的聯通(00762)電話卡,網上銀行服務、轉賬、支付等功能完全可以做到,非常貼心。
另外,央視記者又用網上買來的身分證到上述四間銀行由請銀行卡,結果發現銀行有關工作人員即使發現身分證上的照片,與記者本人明顯不是同一個人,但有三間銀行仍然照樣批出銀行卡。據身分證賣家所言,他們每年可以賣出四、五千張身分證,兜售身分證及銀行卡的QQ群組更多達數十個,可以想像一年有多少戶口可以被利用作洗錢之用。今次的測試只有建行一間拒絕批出銀行卡,其餘三間國有銀行都嚴重出錯,的確有整頓的必要。
財經八一八: 亞視前大股東邱德根逝世
1 :
GS(14)@2015-03-23 16:38:52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財經八-八-旭茉jessica-run-2015-220000008.html
當大家近月不時看到亞洲電視欠薪的新聞時,相信已忘了亞視的輝煌歷史,而剛於本月十七日,象徵亞視光輝一頁的遠東集團創辦人兼亞視前大股東邱德根逝世,就更叫人婉惜一個時代的終結。終年九十的邱德根曾帶給香港人很多快樂,曾經風光的本港最大型遊樂場「荔枝園」(簡稱荔園),就是由邱氏於一九四九年創立。當時的遊樂場內有摩天輪、旋轉木馬及咖啡杯等機動遊戲,之後增設有動物園及宋城等,老戴記得當年亦曾到此首次觀賞大笨象真身呢。
至於多名本港歌影視紅星都曾經在荔園內表演,如已故的梅艷芳及仍然活躍影壇的成龍等。不過,荔園於一九九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正式結業,原址位置已成為公屋華荔、居屋荔欣苑及由長實(00001)與邱氏旗下遠東集團合作發展的私人屋苑盈暉臺。邱德根曾透露有意在大嶼山重建荔園,並曾與政府洽談,惜政府未有取態,如今他仙遊,相信重現荔園機會更渺茫。邱德根的另一得意之作是一九八二年全面收購亞視前身麗的電視,並把公司改名為目前的亞視。在他任亞視董事局主席期間,進行多項改革以減開支,滿清十三皇朝、秦始皇及王昭君等當年知名電視劇集都在其任內製作,亞洲小姐也是源於邱,當年的亞視更曾成功轉虧為盈。
財經八一八: 一汽整體上市勢推遲
1 :
GS(14)@2015-03-23 16:39:29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財經八-八-旭茉jessica-run-2015-220000008.html
籌備整體上市達8年之久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亦即行內稱為一汽的上市大計或許又要再拖,皆因其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暨全國人大代表徐建一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據一汽相關人士透露,徐建一落馬事件可能持續發酵,不排除有其他人員牽涉其中,集團的整體上市大計當然要一拖再拖。
話說中央第13巡視姐去年曾對一汽集團公司進行專項巡視,並於今年1月30日發布關於專項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當中披露一汽集團諸多腐敗問題,包括部分領導幹部插手4S店審批,直接參股或擁有4S店,為特定關係人謀取利益;關於一些領導幹部直接插手採購業務的問題,以及一些領導幹部親屬從事零配件生產經營問題;一些領導幹部與私營物流企業有利益關係等。
財經八一八: 馬化騰投資「太太口服液」
1 :
GS(14)@2015-04-12 17:09:44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6%B2-220000533.html\r\n\r\n撰文:戴道鍾 美術:Ricky\r\n\r\n內地電商巨頭的強項乃錢多,所以近年不斷踩入新行業,諸如銀行、電影、足球等應有盡有。近期騰訊(00700)創辦人馬化騰又有新搞作,以個人名義殺入保健食品行業。除了是看好前景,市傳估計或多或少入股行動是為了撐好友。\r\n\r\n馬化騰是次相中的,正是港人熟悉的保健品「太太口服液」的生產商──健康元。健康元近日公布,馬化騰與百仕達控股(01168)大股東兼眾安保險董事長歐亞平,將聯手以十二億二千萬港元,購入健康元約百分之四點八股權。是次屬馬化騰的私人投資,與上市公司無關。\r\n\r\n其實騰訊與阿里巴巴近年都積極打入醫療行業,去年九月,騰訊就以七千萬美元入股內地網上醫療平台丁香園。今次私人掏錢包投資,相信與健康元大股東百業源創辦人朱保國有關。原來騰訊旗下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百業源亦有份投資,佔約兩成股權,故市場估計馬化騰親自出手,是因為想鞏固其友好勢力。是次交易由健康元第二大股東鴻信行將手上股分悉數出售,從而淡出健康元,地位由馬化騰及歐亞平補上。\r\n\r\n雖然內地保健品市場大有前景,但內地產品不時爆出質素問題,保健品成分愈來愈多人關注,生意亦非易做。健康元幾年前都曾爆出過醜聞,被揭發旗下焦作健康元生物製品,年半之內用一億五千萬人民幣,採購一億六千萬噸溝渠油,作為生產抗生素的原料。當然,該公司聲稱毫不知情,但外界普遍認為是推卸責任。幾年之後,市場對此事開始淡忘,再加一個馬化騰入股,健康元可否來個東山再起,不妨要拭目以待。
財經八一八: 華潤賣假酒十倍奉還
1 :
GS(14)@2015-04-12 17:16:54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6%B2-220000533.html\r\n\r\n其實內地企業生產劣質品根本算不上新聞,因為連大型零售企業都有賣假品的前科,難怪祖國同胞要來港掃貨。華潤創業(00291)早前公布去年業績轉盈為虧,蝕一億六千萬港元,當中主要受累於合併英國Tesco內地業務,但其實公司的內部管理也好不了多少。最近更爆出一宗賣假茅台的醜聞,被消費者提訴訟,日前獲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罰華潤超市需向消費者賠償十倍損失。\r\n\r\n事件發生於二○一二年六月,當時孫某在華潤超市所屬西單華潤萬家便利超市買了七瓶茅台,但之後他發現七瓶酒的包裝都不一致,懷疑買了假酒,於是把其中一瓶送到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結果顯示檢測品非貴州茅台。工商部門之後把七瓶茅台的五瓶送到茅台酒廠檢驗,定結果都是送檢品不是茅台酒廠生產、包裝,屬侵犯註冊商標的偽冒品。\r\n\r\n由是之故,孫某展開漫長的訴訟,在審理過程中,華潤超市未能提供問題品的供貨來源,法院首判孫某勝訴,華潤超市之後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華潤超市有關負責人解釋:「事件發生之後,華潤超市對此事展開了調查,初步認定結果是內部個別員工可能將茅台掉包。由於當年茅台價格攀升得快,難免有員工貪心以假亂真。」\r\n\r\n事件確認華潤超市一方出錯,而華潤的調查也承認有錯,但何來有上訴之舉,就令老戴非常奇怪。老實說,當己方出現問題時,一家優良管理的企業好應即時查找不足,而非否定人家的投訴。這事也可見今天的內地文化,當人家作出批評時,第一反應不是反省,而是指斥人家也有不是之處,這文化持續下去何來改進可言。
財經八一八: 星巴克供員工讀大學
1 :
GS(14)@2015-04-12 17:17:25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6%B2-220000533.html\r\n\r\n相對而言,外資企業就較能汲取教訓改善管理,而且對員工也較照顧入微,例如之前就有科技公司為員工推出卵子冷凍福利,好方便女性員工年長時也可傳宗接代,又有特長產假,令香港打工仔只有羡慕的份兒。除了針對女性僱員的福利之外,最近星巴克又有新福利,無論男女僱員都可以享用,更是非常之大手筆。\r\n\r\n美國星巴克本週宣布,旗下員工可以免費讀大學,全數由星巴克找數。星巴克去年開始,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星巴克為員工支付兩年學費,而今次決定加再碼,升級至為員工全數支付為期四年的在線學位課程,未來十年要用二億五千萬美元埋單。\r\n\r\n不少星巴克前線員工屬學歷不高的年青人,每小時薪金約十美元,就算有心重投校園,根本很難儲錢讀大學,所以行政總裁Howard Schultz就特意推出計畫,希望幫助新一代。只要是美國星巴克旗下直營店員工,每週工作二十小時或以上,又未獲學位者就符合資格,預期七成以上員工可以申請。\r\n\r\n星巴克亦非常大方,即使員工獲得學位之後,決定不再沖咖啡而另謀高就亦沒有問題,除非員工在學期結束前輟學或者離職,相關費用才須由自己承擔。Schultz更表示,會考慮日後將福利升級至碩士學位的層面。\r\n\r\n打星巴克工可以免費讀大學,原來沖咖啡都可以沖出個未來。
財經八一八: 富豪收樓「過水濕腳」
1 :
GS(14)@2015-04-12 17:18:06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6%B2-220000533.html\r\n\r\n在觀看「公仔箱」一些說及豪門的電視劇時,常有些劇情總講到富二代或富三代很喜歡「過水濕腳」,例如當知道自己集團要收購某幢舊樓時,會先以第三者身分「落釘」,再待自己管理的公司以高價收購,賺得幾多得幾多。這種做法如果出現在一家上市公司身上,其實就是詐騙。\r\n\r\n在現實生活中,原來有關事件彼彼皆是,問題只是實在太難搜證,太難檢控。不過,市場卻總有流言蜚語傳出。老戴最近聽聞本港某大上市發展商正在收購九龍塘的舊樓,在收購前就有部分單位被一些「先知」購入,之後即傳出收購行動。\r\n\r\n傳聞中的「先知」當然是提收購地產集團的關連人士。知情者透露,這地產集團的二代早晚會接收龐大王國,如今也不愁衣食,真奇怪大雞也有食細米之時。
【財經八一八】周星馳追討華誼兄弟分紅
1 :
GS(14)@2015-05-03 03:08:51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4%85-220000276.html
撰文:戴道鍾 美術:Ricky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今年三月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內地於二○一四年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二大電影票倉,雖然票房總收入尚未追上北美,但中國的票房增長快速,已成為拉動全球電影票房增長的最強勁動力。目前北美票房一年總收入約一百億至一百零九億美元,但以總增長量計,中國卻貢獻了增長量的七成半,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曾預測,未來全球票房增長量的八成將來自中國。
既然中國電影市是一大塊肥豬肉,當然多人分一杯,本港進軍內地的影人也多的是,當中曾是本港影壇四大天王的周星馳也是其一,且成績卓著,目前中國華語片票房第二位就是由其製作的西遊.降魔篇,總收入達十二億四千五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僅次於首位的泰冏那十二億六千七百萬元票房。
不過,西遊.降魔篇的大收也招來是非連連。近日由周星馳控股的影片製作公司就入稟內地法院向合作拍攝該片的華誼兄弟追討八千六百萬元分紅,案件日前在北京市三中院通報,短期內開審。原訴崴盈公司稱,就製作西遊.降魔篇與華誼兄弟先後簽訂了兩份補充協議,當中補充協議二列明如果該片票房逾五億元,崴盈就可獲額外分紅。
至於被告華誼則不承認曾簽訂補充協議二,並解釋即使真的簽訂了有關協議,當中涉及票房分紅基數應當為華誼公司實際取得的票房收入,而不是一般社會公眾理解的總票房收入,而該收入並不足五億元。據老戴所知,目前在內地製作一齣影片的收入確實不如我們所見的大,一般票房收入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進入製片方的口袋。換言之,假設票房總收入九億元,實際片方落袋的僅三億元,但這還未扣除製作及宣傳等多方成本。以近年內地興起拍攝大製作影片才有一定票房的趨勢,攝製影片這門生意的風險頗高。因為製作一套成本兩億元的電影,票房就要六億元才返本。
【財經八一八】 「波神」佐敦再告福建喬丹
1 :
GS(14)@2015-05-03 03:09:17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4%85-220000276.html
近期的名人訴訟除了周星馳外,還有世界知名的「波神」前美國職業籃球NBA運動員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其內地的譯名則為喬丹。佐敦掀起訴訟的原因就是內地有一家體育用品公司同樣以喬丹為名,他認為這會使自己的球迷誤會喬丹這家公司與他自己有關係,因而提出訴訟,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撤銷有關商標。
這宗案件早在二○一二年開展,只是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一審時未有判給佐敦勝訴,他於是再提出上訴,而二審亦於近日開展,佐敦代理人在庭上提交了一份社會調查,數據顯示全中國有百分之六十三點八的受訪者在聽到「喬丹」兩字後,首先聯想到的是米高.佐敦,所以認為喬丹體育註冊「喬丹」是傍「喬丹的知名度」,涉嫌欺騙消費者。被告一方當然否認其事,更辯稱公司已是一個民族品牌。
老戴查閱了被告喬丹體育股份的公司網站,得知這家成立於二千年的公司,主要從事喬丹品牌運動鞋、運動服及運動配飾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更是福建省百強企業和福建省納稅前三十強企業。公司的實現年銷售收入近四十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超過六億元,在全國各地開設的品牌專賣店超過六千家,相關從業人員達八萬多名。至於喬丹公司有沒有偷用或借用佐敦之名,相信你和我心都明白的。
【財經八一八】 Apple Watch預購破百萬關
1 :
GS(14)@2015-05-03 03:09:45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4%85-220000276.html
不被市場看好的蘋果公司新產品Apple Watch智慧型手錶終於開始認購,原來市場反應一樣熱烈。據市場研究公司Slice Intelligence發現,Apple Watch自本月十日開放預訂後,僅是美國市場預售首天的訂單就達一百萬,當中逾六成訂單是入門級的運動版,黑色錶帶運動版約佔總訂單數的五成,此款錶的售價由三百四十九美元起;另不鋼材質訂單約佔三成,售價在一萬美元以上的18K金版訂單量最少。開放預訂首日,蘋果在美國市場的Apple Watch訂單均價為五百零四美元,平均每宗訂單認購一點三隻Apple Watch。
至於中國市場方面,自四月十日下午三時開放預訂後,因太多消費者登入而使蘋果官網一度當機,發貨日期由最初的二至四個星期,如今已延至六月或以後,而最快被搶購一空的竟然是索價高達十二萬元人民幣的18K金版Apple Watch,短短一小時已被清空,誰說內地反貪打擊奢侈品消費呢?相對於美國、英國及日本市場,足見中國消費者對於金錶的熱烈渴求。
美國金融機構JP摩根預計,二○一五年蘋果公司可賣出二千六百三十萬隻Apple Watch,Bernstein則估計有七百五十萬隻Apple Watch於今年下半年出售,另明年可賣出二千萬隻Apple Watch。S & P Capital IQ一名高級分析員則估計蘋果今年只會賣出一千萬隻Apple Watch,足見市場對於這產品的銷售預測分歧頗大,某程度反映這智能手錶可能真不如蘋果的手機一樣受歡迎。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