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波曾認偷渡北上入境處:未有證據

1 : GS(14)@2017-01-27 07:37:10

【本報訊】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李波去年曾指其失蹤不涉及綁架,更承認偷渡返內地。入境處處長曾國衞昨表示,該處早前已完成有關事件調查,並按掌握的資料及證據徵詢律政司意見,暫未有足夠證據向李波提出檢控。但他強調,如果將來發現新證據,處方會重新檢視個案及調查,有需要時亦會再次徵詢律政司意見。入境處昨舉行2016年工作回顧記者會,曾國衞宣佈該處將推出旅客自助離境服務,提升通關效率及各口岸處理旅客的能力。


e-道增容貌辨識技術

新系統將容貌辨識技術擴展至e-道,讓合資格並持有效電子旅行證件的旅客,在毋須預先登記情況下使用e-道辦理離境手續。曾國衞表示,新系統平均只需20秒便可完成手續,較現時傳統櫃位程序快約半分鐘,料在今年第2季起分階段在各個管制站進行,首階段將以機場作為試點。曾國衞續指,去年外國訪港旅客有1,409萬人次,預計初期有兩至三成旅客使用新服務。他稱,由於出境涉及程序較入境簡單,故新系統只用於旅客離境,暫未計劃將服務拓展至入境程序。根據入境處數字,本港去年全年訪港旅客人次超過5,665萬,較2015年減少4.5%;其中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為4,257萬,較前年下跌6.7%,外國訪客入境人次則錄得3%升幅。曾國衞指,一周一行實施後,內地訪港旅客減少逾300萬人次,但預料2017年整體訪港旅客數字會較去年輕微上升。■記者紀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7/199104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58

習圖掌貪腐證據清除異己

1 : GS(14)@2017-02-02 02:30:34

習近平 資料圖片



【拆局】有內地觀察人士指,富可敵國的肖建華在香港「避風頭」4年後仍被挾回內地,原因是中共黨內鬥爭,習近平要在年底十九大前清除黨內異己勢力,為組「習家黨」鋪路;而要拿下黨內那些在位的「野心家、陰謀家」,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他們或家人的貪腐證據,以經濟罪名踢出局。肖建華曾是內地政商紅人,與中共第三代核心圈的政治局常委曾慶紅兒子曾偉、第四代核心層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女婿李伯潭,還有央行前行長戴相龍女婿車峰相交甚密,甚至攀上第五代核心習近平的家姐和姐夫,還有大批現任和退休政要的家人親友,如此深厚的政壇人脈,若非向《紐約時報》爆料與習家關係,肖建華斷不至於淪落到今天地步。


傳為踢李源潮出局

亦正因為肖建華與中共政要關係密切,故成為當局追緝對象,因為通過肖可掌握有關政要的貪腐證據,特別是那些習近平不喜歡的政敵,倘握住對方命門,只要需要便隨時可以反貪名義將他們踢出局。以經濟手段處理政治問題,是中共自六四以後最常見打擊政敵的方式。海外有報道指,習近平、王岐山下一個要踢出局的目標是現任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李是共青團系在台上的代表人物,被指是令計劃「陰謀集團」重要成員,十九大如他不出局,不但阻礙習家軍上位,更可能是潛在敵手;過去兩年李的「江蘇幫」頭面人物已被清理得七七八八。有報道指,內地當局正準備以類似「肖建華回去」的特別方式,將藏在香港的李源潮舅仔高全健緝拿回去「協助調查」。傳高全健曾借姐夫任江蘇省委書記、中組部長等權位,幫人買官,受賄達數億人民幣。《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1/19914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80

林奕含父收集證據擬控名師

1 : GS(14)@2017-05-18 02:08:10

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案再有新進展。林父友人透露,痛失愛女的皮膚科醫生林炳煌化悲憤為力量,為女兒討公道,據稱他已正式委託律師處理,並收集證據還原女兒遭誘姦過程,要將疑涉案的補習名師陳星(本名陳國星)繩之於法,近日將向檢方報到。


還原女兒遭誘姦過程

當地傳媒昨日報道,林炳煌委託律師處理,並在台北、台南蒐集林奕含的日記、手札、手提電腦及部份文件等資料,目前正整理製表,將依事發時間排列,還原女兒遭誘姦過程,全力揪出陳星利用權勢性交的罪行。同時,台南地檢署專案小組本周將傳喚林奕含父母到案說明,釐清林女死因是否與陳星有關。專案小組透露,能否起訴陳星,關鍵在林奕含父母提供證據資料而定,才能進一步確認陳星與林奕含交往、第一時間發生關係時有無遭到脅迫、或是出於兩情相悅,才能認定陳星是否觸犯妨害性自主罪。年僅26歲的林奕含上月自殺身亡,林父指女兒被補習名師誘姦,最終走上絕路,網友直指是補習名師陳星,陳曾發聲明指兩人曾交往,後來分手。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6/200226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48

新證據指或意圖干預FBI查通俄科米備忘錄揭特朗普施壓 促放生前國安顧問

1 : GS(14)@2017-05-19 05:27:40

■報道指特朗普(左)曾私下要求科米(右)停止對弗林的調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被撤職的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棋逢敵手,在特朗普暗示錄下了兩人對話後,親信指科米也有備忘錄,白紙黑字記下總統要求他放手不再查前國安顧問弗林的經過。若屬實,這是迄今最清晰證據,顯示特朗普有直接施壓左右FBI調查他團隊涉嫌通俄。


■弗林(右)前年到莫斯科出席RT電視台10周年紀念宴時與普京(左)握手。美聯社

《紐約時報》引述看過備忘錄的兩名消息人士報道,事發在今年2月14日,即弗林辭職翌日,科米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出席恐襲威脅簡報會後,特朗普叫他留步,單對單談話。科米事後立即記下特朗普跟他講的說話,隨後將備忘錄的事告知FBI高層和一些親信。


白宮否認:總統尊重調查

消息人士向《紐時》讀出這份非機密的備忘錄部份內容,特朗普講到弗林正被FBI調查,跟科米說弗林沒有做錯事:「我希望你會發現你可以放開手、放過弗林。他是個好人。我希望你可以放手。」科米當時只答道:「我同意他是好人。」弗林受查是由於涉嫌跟俄羅斯官員有不當交流;而他為此向副總統彭斯撒謊,則是他被迫閃辭的導火線。白宮發聲明否認《紐時》報道:「總統從沒有要求科米或任何人結束任何調查,包括對弗林的調查。總統對執法部門和一切調查均極其敬重。」聲明又指備忘錄對總統與科米對話的記述「並不真確」。但國會兩院議員極為震動,不只民主黨人炮轟,連共和黨人也深感困擾,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形容事情已發展到「水門事件級別」,促特朗普盡快坦白一切。曾於尼克遜、列根及克林頓年代任總統顧問的格根,甚至形容特朗普政府「已進入彈劾區域」。眾議院監管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的查菲茨已去信FBI署理局長麥凱布,要求下周三前將科米與特朗普對話的所有「備忘錄、筆記、摘要和錄音」送交該會。他指事件令人質疑「總統有否試圖影響或妨礙」FBI調查工作。親信指科米認為特朗普意圖左右FBI調查,因此將有問題對話都記下,其他備忘錄部份屬機密。科米與看了備忘錄的親信都覺得特朗普是想影響調查,但同意將事情盡量保密,甚至未告知調查特朗普班子通俄指控的探員,以免影響調查工作。特朗普上周突然把科米撤職後,承認不滿科米調查他團隊通俄這種「揑造的故事」。而科米與特朗普「密斟」後,FBI對弗林的調查持續。


特叫科米將記者送入獄

科米親信還說,備忘錄亦記錄了特朗普批評有人向傳媒洩露政府消息,他斥傳媒的報道是洩露機密,說科米該把那些記者送入監獄。這次會面發生在特朗普邀請科米到白宮飯局兩周半後。早前有報道揭露,特朗普在FBI向弗林問話後,於翌日即1月27日跟科米單對單「撐枱腳」,兩次要求科米表態效忠,但科米只說會「誠實」。報道曝光後,特朗普公然警告科米「向傳媒洩密前,最好希望不要有我們對話的錄音」。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8/200248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02

「同期紀錄」屬可靠證據探員常撰寫

1 : GS(14)@2017-05-19 05:27:40

科米出名是「備忘控」,不過撰寫同期紀錄(contemporaneous note)不是他的獨有癖好,而是FBI探員普遍習慣。《紐約時報》的報道特別提到,這類備忘「在法律上廣泛被用作關於對話的可靠證據」,事實上科米亦曾靠同期紀錄證明自己可信。2004年3月喬治布殊執政期間,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卧病在床,職務由寂寂無聞的科米署任,白宮幕僚長卡德與總統法律顧問岡薩雷斯為了一項竊聽計劃,竟漏夜撲到醫院企圖繞過科米尋求阿什克羅夫特的同意,科米得悉後亦趕往醫院跟兩位高官「攤牌」,這一幕被譽為是科米公職生涯中最傳奇插曲之一。事後科米將經過詳細記錄,使得他2007年就事件到國會聽證會作供時得以巨細無遺憶述出來,卻被白宮質疑供詞可信性,最後由時任FBI局長米勒的同期紀錄證實科米所言非虛。


下屬看過內容 無動機杜撰

《華盛頓郵報》指,今次科米的同期紀錄是他在被革職前撰寫,而科米跟下屬分享過紀錄內容可以證明這一點,認為科米並無動機杜撰紀錄以污衊特朗普。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8/200249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03

警揑造證據投訴增三倍

1 : GS(14)@2017-06-22 07:37:59

【本報訊】警方投訴警察課接獲市民投訴有所上升。監警會昨日聽取警方匯報,今年頭5個月共有619宗投訴,按年增加23.3%,當中涉濫用職權的投訴升36.4%,投訴揑造證據更升三倍,共有16宗。投訴及內部調查科總警司張建光指數據波動輕微、趨勢平穩;監警會主席郭琳廣(圖)指以往部份市民透過「表達不滿機制」投訴,但今次轉循原有渠道投訴,才看似數字上升。


郭琳廣:機制致數字升


監警會昨舉行公開會議,投訴警察課提供今年頭5個月接獲的投訴數字,逾八成涉及疏忽職守、行為不當、態度欠佳及粗言穢語等,整體投訴亦較去年增多。投訴及內部調查科總警司張建光強調,數字雖有輕微波動仍然平穩,料全年投訴數字只會輕微上升;涉毆打及恐嚇的投訴,亦按年分別減少了27.2%及42.4%。他說會定期審視機制。不過,對於急增三倍的揑造證據投訴,張未有詳細解釋原由,監警會眾委員亦無就此跟進提問。會後主席郭琳廣見傳媒時指,投訴警察課接獲投訴雖有上升,但加上「表達不滿機制」數字一併比對,實際投訴升幅並不多。有關機制在2015年初正式生效,內容大多性質輕微,投訴人不欲花時間正式投訴及協助調查,僅希望向警隊管理層反映不滿,便會循此機制處理,如不滿意結果亦可重新向投訴警察課正式投訴。7.1將至,郭琳廣估計今年遊行人數未必太多,約萬多至二萬人左右,不會擔心有衝突場面。他指過去兩年遊行未有衍生投訴,相信與過往派員觀察後提出改善建議有關。郭指今年也會派委員到場視察,協助委員理解整體情況,審核可能出現的投訴個案,預計有半數委員參加,下周三會先行出席警方安排的簡介會議。■記者馬志剛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1/200633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36

梁愛詩:無證據顯示越境執法

1 : GS(14)@2017-06-25 09:00:32

【本報訊】前律政司長、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昨接受港台專訪時,提及前年銅鑼灣書店林榮基遭內地「強力部門」強行帶走事件,指政府調查後,沒有證據顯示有越境執法問題,又稱事件反映香港社會很透明,若以前發生類似事件,根本沒有人知,社會也不會有人討論。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批評,林榮基已親身提出證據,證明有越境執法問題,梁作為法律界中人,仍然歪曲事實。梁愛詩在訪問中提及前年銅鑼灣書店事件,指特區政府已調查事件,但沒有證據顯示有越境執法問題,故事件沒有破壞一國兩制,又稱今次事件同時顯示,香港是一個透明度很高的社會,「如果以前有這事件發生,都不會在社會上討論,沒有人知道」。她又認為,若中港有訂立移交逃犯安排,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另外,梁愛詩又談及2003年基本法23條立法失敗,認為因當年提出草案後遇上沙士爆發,令社會未能有時間充份討論,再加上市民對政府不滿,結果才觸發7.1遊行,又稱當時政府有把握通過草案,只是7.1遊行後,令一些政黨改變立場不再支持政府,才令立法失敗,強調中央讓香港自行就23條立法,是照顧到本港實際情況及歷史問題,港人不應視23條是惡法。


林卓廷轟滿口歪理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反駁梁愛詩,強調林榮基已親身證明,有內地部門越境執法,將他強行帶到內地,梁不應滿口歪理,將事實歪曲,「妳(梁愛詩)都係法律界中人,點可以無視林榮基提出證據、滿口歪理」。■記者莫劍弦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4/200671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13

首次會談超時三倍 雙方激辯特追問干預大選普京否認促拿證據

1 : GS(14)@2017-07-09 12:15:50

■特朗普與普京在出席大會會議時首次握手,並用手托普京手臂。美聯社



【G20峯會】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全球矚目的首次會談,在雙方和顏悅色下超時三倍下完成。對於兩國關係最敏感的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問題,雙方各執一詞但同意向前看,並在敍利亞停火問題取得成果。輿論認為特朗普總算滿足最低要求,但質疑他太輕易放過俄羅斯,令普京成為更大贏家。



德國漢堡市20國集團(G20)峯會焦點所在的「特普會」結束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指特朗普在會談一開始,就提出「美國人民關注俄干預去年大選」,雙方為此有「激烈和長時間」討論,特朗普會上多次為此向普京施壓,但普京一再否認,要求拿出證據。


普京稱特真人有別上鏡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稱,特朗普「接受」普京否認俄有干預大選,並指普京提到奧巴馬政府去年根據這「不實指控」查封當地兩座俄政府物業,但「俄方仍在尋求公義」,意味美方未同意解封。拉夫羅夫的說法是否準確,美俄雙方昨天各執一詞。蒂勒森只說分歧難解,特朗普「正確地」向前看,跟普京一樣認為這問題妨礙兩國改善關係,兩人同意雙方為此繼續磋商。兩人原定會談半小時,結果談了兩小時16分鐘,覆蓋烏克蘭、敍利亞、北韓和網絡安全等課題。蒂勒森稱兩人「有太多事要談,誰都不想結束」,美方助理曾派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出面催促完會,但兩人還是多談了一句鐘,他形容兩人「明顯有正面的化學作用」。特朗普昨會晤英國首相文翠珊時,說「昨天跟普京有了不起的會面」。普京昨日在記會上,指跟特朗普建立了工作關係,又認為兩國有基礎至少在部份議題上合作。他透露二人同意在網絡安全上合作,又指相信特朗普已接收了他所指,俄方未有干預美國去年大選,但最好還是問特朗普本人。他覺得特朗普真人跟在電視上完全不同。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韋斯特認為這次會談成功,因特朗普藉此跟普京建立關係,並在敍利亞問題有小成,推動兩國日後在多方面合作。特朗普被指受惠於俄干預大選,更涉通俄,他最終有向普京提及有關問題,已算是超出了外界預期,而且未見有失言失態。網媒Axios形容「特朗普過了普京會面一關」。


分析指特過關但普京大勝

不過論者指俄干預大選是「世紀政治罪行」,特朗普在會面提及只是最低要求。參議院民主黨舒默批評,特朗普方面聲稱放下分歧,是嚴重失職並鼓勵俄日後再干預選舉。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評論員吉蒂斯指「特普會」觸及眾多課題,滿足了普京想被視為世界政壇重量級人物的願望,特朗普爭取俄合作的希望卻仍待考驗,所以「這天對特朗普是好日子,對普京是大好日子」。美聯社/法新社/美國有線新聞網/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9/200836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