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政的12年以及三次競選中,德國總理默克爾都沒有像在2017年一樣,面臨著來自反對黨方面如此來勢洶洶的競選。
與其說她的最大的政治敵人是社民黨(SPD)新任黨主席舒爾茨,不如說是難民危機:正因為默克爾的難民危機政策,基民盟(CDU)與其巴伐利亞姐妹黨基社黨(CSU)出現了嚴重裂痕,而此前許多德國人因不同意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寧願去給德國極右翼政黨(AfD)--德國選擇黨投上一票都不願意再支持默克爾。
“我今年80歲了。我經歷過殘酷的二戰。但我要給德國選擇黨投一票。”漢堡一位退休商人馬塞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不反對難民。但是默克爾做出讓難民進入德國的決定時,她沒有問德國人就自己做出決定,對此我不同意。”
必須要指出的一點是,在2017年的大選年來臨之前,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在先後舉行的5場重要地方選舉中一場都沒贏。而類似於馬塞爾的看法和行動,正是德國選民用選票來懲罰默克爾“難民政策”的直接表現,而舒爾茨的出現,與極端的德國選項黨比,則給予了德國選民一份更加主流和理智的選擇。
極右翼政黨上臺仍是小概率
就難民危機問題,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數十位橫跨種族、年齡和性別的德國居民。總體而言,即便是氣得要投給德國選項黨的德國受訪者,也表示不反對接受難民,但反對德國政府政府的這種混亂執行方式,還有具體有多少難民進入德國以及他們的真實年齡(有不少成年男人謊稱自己是16歲)都不知道,這樣的做法也太不“德國”了。
由於難民議題敏感,回答提問的德國受訪者在措辭中小心翼翼。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華人教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知識分子中也存在著對難民危機處理方式的質疑,然而發言需要更加謹慎,如果不顧及政治正確性,有可能會被劃到極右翼派別里去,這對於大多數知識分子而言等於被社會邊緣化了。
不過,雖然嘴上不說,投票時卻很實誠:在此前2016年五次地方選舉中可以明顯看到的是,德國選擇黨不僅從社民黨和基民盟兩大政黨手中搶奪票源,德國選擇黨基本上可以從所有的既有黨派中分票,這折射出彼時的德國民眾對於所有既有黨派的失望。
不過,德國主流政界人士仍認為,德國選擇黨的政治生命不會太長了:在設立之初,德國選擇黨原本是為了反對歐元,後來歐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後,其地位就開始下降。難民潮問題出現之後,該黨人氣又有所回升。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也不好說難民問題結束之後,這個黨還是否存在。”
在德國選擇黨之前,20世紀90年代同樣存在反移民的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共和黨(Die Republikaner)。該黨一度在1992年民調中獲得10%支持率,但在1994年迅速下降至2%,隨後銷聲匿跡。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資深分析師李昕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從目前來看,德國選擇黨上臺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選舉制度決定了德國政府多以由至少兩個政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形式存在。從目前民調來看,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在10%左右,拋開其完全不存在單獨執政的可能性不談,即便其能夠在議會中獲得足夠多的議席,其他主流政黨也不會情願與其組成執政聯盟。”她表示,由於歷史原因,德國選民在對極右翼政黨的認同方面顯得比其他歐洲國家更為謹慎。不久前德國選擇黨的一位高層領袖在一次演講中質疑為被納粹德國屠殺的猶太人豎立紀念碑的必要性,就遭到了包括來自本黨幕僚在內的德國各界的猛烈批評。因此即便默克爾的支持率目前出現下降,極右翼政黨借機撈取政治資本登臺執政的可能性依然渺茫。
默克爾的對手是舒爾茨?
與以往所不同的是,此前默克爾並沒有急於公布她將謀求第四任期,在上一次謀求連任時她足足提前了2年就將想法公之於眾。一直以來有默克爾身邊親信對外吹風,在執政12年後,默克爾感到身心俱疲。
最終,讓默克爾打破沈默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勝選的消息。在特朗普當選後12天,默克爾終於在柏林宣布,她將謀求連任,“在無盡思考”以及無數人勸告她需在動蕩時代掌舵之後,她決定不得不“再次把我的經驗和我所擁有的才能投入到為德國的服務之中”。
默克爾長期的私人朋友、漢堡前市長馮多納伊(Klaus von Dohnanyi)對她的這一決定如此評價:“安格拉•默克爾是一個有著巨大責任感的女人。”
然而最近德國政壇所發生的旋風突變卻顯示,德國民眾對於默克爾的自我犧牲精神並不那麽領情:從布魯塞爾歸來的社民黨新任黨主席舒爾茨在一周內就徹底攪動了德國國內選情,且在社民黨民調大幅反彈的帶領下,當下德國三大左翼政黨已有望獲得足夠支持率將默克爾帶領的基民盟趕下臺。
當下,根據德國ARD電視臺在2月2日委托Infratest dimap民調公司做出的最新民調顯示,在宣布了舒爾茨即將代表社民黨競選總理職位後,基民盟的支持率從39%跌至34%,而社民黨的支持率則從24%上升至28%;同期,對默克爾表示不滿意的受調查民眾達到了44%,而對舒爾茨的不滿意民眾僅為17%。
同時,舒爾茨在競選中有可能獲得50%的選票,而默克爾的選票僅在34%左右。這與上一次大選前的民調形成了反轉:在2012年10月的民調中,默克爾的支持率在49%,而彼時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德國前財長施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ck)的支持率為38%。
而在15日德國媒體所做出的最新民調中則顯示,在德國9月份選舉中,社民黨有望獲得31%支持率,左翼黨有望獲得10%支持率,綠黨有望獲得7%支持率,這三黨的支持率之和為48%,這一的支持率將有把握擊敗默克爾所屬的執政聯盟,並結束右翼執政。
有跡象顯示,舒爾茨甚至可以從極右翼陣營吸取大量選票。原因在於,舒爾茨在國家安全和難民問題上態度強硬,此前同默克爾在難民問題上意見相左的選民只能訴諸於更加極端的德國選擇黨,舒爾茨的出現則給予了德國選民另一種選擇。
此前舒爾茨已經表示,任何人觸犯了德國法律,必將感受到德國法律和安全部門的威力,而難民一旦觸犯法律,也必須受到德國嚴懲;他同時表示,他將選項黨當作法西斯主義一樣的對手。
默克爾能否修複湧入德國的150萬難民對她造成的政治傷害,重新獲得德國民眾的信任呢?
盡管聽起來有些陳詞濫調,但需要說的是,默克爾最大的敵人,還是她自己。
在前”第一千金“切爾西·克林頓通過推特多次批評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多項政策後,有關她可能參加下屆美國國會參議員競選的猜測再次升溫。
“她從未否認過對競選的興趣,這也是我認為她有一天會參加競選的原因,並且她有可能會競選成功。”切爾西的母親希拉里·克林頓的一位前助手告訴美國媒體。
切爾西(左)與希拉里、克林頓(右)
根據《紐約每日新聞》上周的報道,切爾西有可能在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吉里布蘭德(Kirsten Gillibrand)2020年任期結束後參選該職位。
這個職位也是希拉里在2009年當選為美國國務卿之前連任兩屆的職位。
有關切爾西競選國會議員的猜測已經出現不止一次。
早在2012年,就曾有美國媒體報道稱切爾西準備競選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勞瑞(Nita Lowey)的席位。但是,當時79歲的勞瑞卻在此前連任14屆之後仍然沒有要退出競選的意願。
切爾西在兩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她“一定”會考慮參加政治競選,如果她認為自己能帶來變化的話。
切爾西的多條推特
“切爾西考慮參政”不僅因為她是美國政壇最顯赫的人物——前總統克林頓和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唯一的女兒,在希拉里競選中切爾西也被認為發揮了極其重要和積極的作用,因而切爾西被外界廣泛看好“應該也去參加競選”。然而,猜測切爾西“這次可能是真的要參加競選”的,卻是因為她在推特上多次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
在特朗普的旅行禁令和準備推翻奧巴馬醫改公布後,切爾西都立即對此提出不同意見。
在1月份,特朗普首次公布針對6個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時,切爾西就曾帶著自己年幼的女兒參加在紐約市舉行的抗議遊行。“我們將同我們的國家站在一起,那個同我們的價值和理念相符的國家。” 切爾西在推特中寫道。
民主黨集體不看好的原因
政治分析人士表示,切爾西可能參選國會議員的消息發生在一個“不太完美”的時機,因為可能美國沒有準備好這麽快就要迎接另外一個克林頓。
大量長期追隨克林頓家族的助手、捐款人和支持者們仍然在為希拉里的落敗而“療傷”。他們的情緒顯然還沒有恢複到正常的時機。此時,切爾西就這樣“跳起”卷土重來,顯然會讓很多人始料不及。
“哪怕是過了1年、2年甚至3年,我都不認為時機對她(切爾西)來說是成熟的。”一位希拉里2016年的競選助手,現在仍然和克林頓家庭保持密切聯系的政治分析人士表示,“我知道這對切爾西來說很不公平,但是一切都不是正確的時機,讓人感覺有點太強迫。”
民主黨政治策略專家西門子(Jamal Simmons)表示,雖然克林頓一家“總是在考慮競選”,但民主黨是到了花時間找到幾位新人選並對他們進行投資的時候了。
“是時候需要向前看了。”西門子說。
特朗普政府的“通俄門”仍在持續發酵。
23日據CNN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消息顯示,在大選期間,特朗普團隊成員曾與俄羅斯特工進行接觸,或與釋放對希拉里競選不利的信息有關。
另一個消息源則表示,上述內容是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周一在國會聽證會上的爆炸性發言的一部分。科米當時稱,FBI正在調查特朗普競選活動與俄羅斯的關系。官員們表示,這些信息並不能作為結論,調查還在進行中。
白宮和FBI都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周一在聽取科米講話後,仍然堅持沒有證據表明有任何勾結行為發生。“調查這件事與擁有證據是兩碼事,”斯派塞說。
官員還表示,FBI還沒有證據證明特朗普團隊在大選期間確實和俄羅斯有所勾結,但那些指向勾結的信息是目前調查的重點。
據悉,FBI已經調查了4名前特朗普競選夥伴與美國情報部門所知的俄羅斯人之間的聯系,他們包括邁克爾·弗林、保羅·馬納福特(Paul Manafort)、羅傑·斯通和卡特·佩奇。但這4人均否認與俄方存在不當接觸。
消息人士稱,FBI現在調查的困難在於,特朗普團隊成員和俄羅斯人之間的溝通在最近幾個月已經停止。而且有些俄方官員也改變了通訊方式,使監控更加困難。
前競選主席秘密為俄工作
作為被FBI調查過的4人之一,特朗普前競選團隊主席保羅·馬納福特十年前曾秘密為俄羅斯億萬富翁奧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工作,後者與普京關系密切。
22日美聯社爆料稱,去年3~8月任特朗普競選主席的馬納福特曾為德里帕斯卡撰寫過一份被稱為“能讓俄羅斯獲得重大利益”的戰略計劃書。此外,他還被指責在擔任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所在政黨顧問期間秘密收受錢財。
保羅·馬納福特
美聯社的資料顯示,從2006年到2009年,馬納福特和德里帕斯卡簽了每年1000萬美元的合同,而這種商業關系最早直到2009年才結束。
馬納福特本人承認,自己確實和德里帕斯卡在10年前有過商業和個人投資方面的合作,但是幫助德里帕斯卡並沒有涉及俄羅斯的政治利益。
白宮方面稱,特朗普此前並不知曉馬納福特和德里帕斯卡之間的這種聯系。
當地時間18日,英國現任首相特蕾莎·梅召開媒體發布會,正式公布其所領導的保守黨針對6月8日大選的競選宣言。
梅表示,未來5年英國將面臨巨大的挑戰。脫歐將決定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英國的經濟安全以及其未來的繁榮。因此,英國現在前所未有地需要一個強勁而穩定的政府來獲得對國家和人民最為有利的脫歐協議;英國前所未有地需要強大和穩定的領導來為努力工作的家庭通過脫歐爭取最大的機遇;英國前所未有地需要一個清晰的計劃。“通過這個計劃,我們將為我們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強盛、更公平、更繁榮的英國。”
承諾
保守黨的競選宣言由五大部分組成:1.有利於每一個人的強盛經濟;2.在變化的世界中強大而團結的國家;3.任人唯賢;4.老齡化社會;5.數碼時代的繁榮和安全。
保守黨的承諾包括:
為國家醫療服務(NHS)增加80億英鎊預算,要求海外員工和學生為享受NHS服務付費;
2020年之前增加對學校撥款40億英鎊;
支出更多於研發;
建造公路、鐵路、機場以及商業所需的寬帶;
上市公司必須公布高管薪資與普通員工薪資比例;
2020年之前將公司稅降至17%;
改革商業稅,增加重新評估頻率;
簡化稅收系統;
富有的退休者將承受社會照管成本;
將終止退休金的三重鎖定;(三重鎖定為英國政府2011年引入的政策,保證養老金隨物價、收益上漲或者2.5%三者中最高者上漲);
廢除免費的小學午餐,轉而提供免費早餐;
廢除保守黨在2015年競選宣言中不提高國家保險和收入稅的承諾,但承諾不提高增值稅;
將凈移民數降至10萬人,公司要雇傭外籍員工需額外付費;
封頂能源收費。
脫歐
對於脫歐,梅再次強調不會“半留半退”,但將與歐盟建立“深入和特殊”的關系。而英國將會因新的貿易關系而屹立於世界。
當被問及保守黨若能在此次大選中取得更大的優勢是否意味著“軟脫歐”更有可能,她回答稱,對“軟”“硬”脫歐之爭不感興趣,她只想得到對英國最有利的協議。
梅承諾,將秉持真誠的合作精神與歐盟進行談判。她認為有必要在兩年內與歐盟就未來關系達成協議,英國向歐盟交大筆會費的日子將結束。英國將在進行脫歐談判的同時進行貿易談判,英國將尋求與歐盟達成數額合適的“脫歐費用單”。
梅說,她依然相信如果達成不好的脫歐協議,還不如達不成協議。如果我們在脫歐問題上失敗,將帶來可怕後果。
移民
記者提問道,是否考慮過削減移民的影響?梅回答道,政府想要削減移民,是因為移民過多令低收入人群受到最大損害,工資降低,公共服務承壓。梅表示將減少和控制來自歐盟的移民,將保留熟練勞動力。
對於英國的自身狀況,梅表示:”不公平是我們國家靈魂的傷疤,我將在任何發現它的地方與之戰鬥。”梅列舉了一系列“戰鬥方式”,比如提高國家最低工資、恰當的權利和保護、封頂能源價格、提供更多的可負擔住房、強化經濟以提供世界級的公共服務、投資於技術並建設國家醫療服務(NHS)、為學校提供資金,以及設置支付社會看顧的計劃。
梅表示,要讓英國人民可以通過努力和才華獲得機會,不管他們來自哪里。
經濟
談及經濟,梅引用今日公布的數據,指出國家就業率提高。她承諾英國將成為企業成長的最佳選地。
梅預計,英國將在下個十年中期達到預算平衡;將簡化英國稅制,將不會提高增值稅,將堅持2020年下調企業稅至17%的計劃。
對於飽受爭議的取消養老金三重保護計劃,梅表示,此政策制定時退休者正處境堪憂,而如今年輕一代更需擔憂。養老金將繼續上漲,雖然取消了三重保護,但仍有雙重保護,養老金會隨收入和通脹中較高者上調。
而此次記者會中梅也一再被與英國上一任女首相撒切爾相提並論。《每日郵報》記者提問:“你將你自己視作撒切爾主義者嗎?”梅答道:“撒切爾是保守黨人,我是保守黨人,這是保守黨的競選宣言。”
星巴克公司( NASDAQ :SBUX)當地時間4日宣布,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將辭去執行主席和董事會成員職務。這是他在2017年卸任星巴克CEO後又一重大人事變革舉措。
星巴克官網顯示,2018年6月26日正式辭任後,舒爾茨僅擔任星巴克名譽董事長。Myron E. Ullman被任命為星巴克董事會下一任主席,Mellody Hobson被任命為副主席。
舒爾茨為此次離職開設了個人網頁,該網頁中舒爾茨以《my journey》為題,為現在與過去在星巴克奮鬥過的員工們致信,在該公開信中稱他們合作夥伴(partners)。
據了解,舒爾茨在星巴克擔任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超過40年的時間,並一手把星巴克從一個賣咖啡設備和咖啡豆的零售商塑造成如今覆蓋77個國家超過28000家門店的咖啡帝國。星巴克最新的財報顯示,其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營收超過60億美元。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還從星巴克官網了解到,在舒爾茨的領導下,星巴克自1992年首次公開發行以來,其股價已經上漲了21,000%。截至記者發稿,星巴克股價為57.07美元/股。
舒爾茨在上述個人網頁中的公開信中寫道:“我開始著手創建一家我父親作為一名藍領工人和二戰老兵從未有機會為之工作的公司。通過平衡盈利能力與社會良知、同情心與嚴謹、愛與責任,我們一起做到了這一點,還有更多。”
星巴克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成員凱文·約翰遜(Kevin Johnson)則表示:“沒有任何言語可以完全表達我們對霍華德所建立的非凡的公司的感激之情。由於始終忠於更高的要求和勇於創造美好的未來,霍華德幫助星巴克贏得全球數百萬人的尊重。他堅持星巴克要成為一家與眾不同的上市公司。今後,我也會遵循這一堅持。”
凱文·約翰遜是在2017年4月接任首席CEO一職。當時,舒爾茨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當我更把重點轉移到星巴克的下一輪零售創新浪潮下,我很高興凱文·約翰遜: 我們目前的總裁和首席運營官,七年的星巴克董事會成員,我在過去的兩年運行星巴克各方面業務的合作夥伴,已同意擔任星巴克首席執行官的職務。這將保證星巴克移動業務繼續盈利性增長,以確保我們的核心業務在全世界的未來發展,”
目前,雖然有猜測舒爾茨此次離職是為競選美國總統做準備。不過這一觀點尚未被星巴克官方證實。記者從星巴克官網中了解到,舒爾茨表示了這個夏天開始,將會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另外他也將撰寫一本關於星巴克影響力工作的書,以及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重新定義上市公司角色和責任的努力。
海通證券上海機構業務總監瞿時尹則認為,舒爾茨的離開對於投資者的信心來說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因為此前已經有過一次動蕩。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舒爾茨測曾退居二線,之後星巴克的擴張就變得有些盲目,一度忽略了對品質的追求,導致利潤增速下滑。他在2008年重新擔任CEO後,對消費體驗和品質都非常重視。
德國當地時間8月23日下午,歐洲央行發布了7月的會議紀要,紀要的主旨基本與6月保持一致,強調為了讓歐元區的通脹率能長期維持在2%水平,在2019年夏天前不會考慮上調歐元利率。
“貿易爭端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紀要稱,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歐元區,最近的經濟數據下滑可能部分歸因於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包括保護主義政策和貿易爭端升級等因素。這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並導致了美國國債和德國政府債券的需求增加,擴大了負面溢價。
歐洲央行理事會一直認為當前的貨幣政策符合當前市場環境的需求,“通脹前景的不確定性警告我們必須保持謹慎”。理事會必須保持政策的靈活性,並準備多種備選方案。
按目前的計劃,自10月起,歐洲央行每月購債規模將從當前的300億歐元縮減至150億歐元,並將在2018年底結束已持續多年的購債計劃。同時紀要中也強調,如有必要,將隨時動用所有的貨幣政策工具。
總體而言,理事會認為雖然圍繞對外貿易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但歐元區經濟仍處於穩健增長的軌道上,這表明通脹率將會逐漸達到既定的目標。
當地時間23日上午公布的歐元區8月制造業PMI初值54.6,創2016年11月來新低,不及預期的55.2;服務業PMI初值54.4,符合預期。綜合PMI初值54.4,略遜於預期的54.5。同日公布的德國8月制造業PMI初值56.1,不如預期的56.5;法國8月制造業PMI初值53.7,略高於53.4。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與美國的貿易爭端給歐元區的制造業造成了一定壓力,尤其以制造業聞名於世的德國受影響最大。
不過,歐元區經濟整體增長依然強勁。歐盟統計局7月31日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年化通脹率為2.1%,回升至2012年以來最高。
貨幣寬松政策大概率延續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是歐洲央行理事會(ECB)成員,有權參與決定歐元區貨幣政策。23日,他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指出,貿易戰可能會嚴重傷害全球經濟,現在是時候改變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了。貨幣政策正常化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應該避免不必要的延遲。
據德國媒體報道,現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任期將於2019年秋天結束,但德國政府不再希望讓魏德曼成為德拉吉的接班人。此前魏德曼是呼聲最高的候選人,默克爾也曾公開表示支持。究其原因,是因為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任期也將於2019年底結束,相對於歐洲央行行長,德國政界更覬覦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職,而默克爾如果確定參選,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可以匹敵。作為歐盟內部勢力權衡的交換,德國人只能放棄歐洲央行行長一職。
魏德曼與德拉吉的立場相反,他在理事會中多年來一直持鷹派立場,曾多次直言不諱地批評歐洲央行實行的貨幣寬松政策。盡管外界普遍認為,正是寬松的貨幣政策讓德國經濟自2009年以來保持穩定增長,失業率更是處於25年以來最低位。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克萊默(Jörg Krämer)在23日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中寫道:“如果歐洲央行有意轉變貨幣政策,準備收緊並走上加息道路的話,魏德曼無疑是最佳的人選。”但他表示,由於歐洲債務的遺留問題並未完全解決,尤其是在意大利,歐洲央行必須保持貨幣寬松政策才能維護歐元區的穩定。因此,他認為,像魏德曼這樣的強硬派不太可成為繼任者,下一任歐洲央行行長將不會過度偏離德拉吉現行的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在公布紀要後,歐元對美元匯率未有大幅波動。8月15日,歐元對美元曾一度跌至1.13,此後幾日迅速反彈,8月22日回升至1.16,截止發稿時保持在1.155-1.160區間。
美銀美林G10外匯策略主管萬瓦克迪斯(Athanasios Vamvakidis)21日表示,將在今年秋季尋找機會,在明年之前做多歐元,預計歐元兌美元將於中期升至1.22。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