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次搞懂實價登錄

2012-10-29  TCW
 
 

 

「算起來一坪十六萬三千元!」房仲拿出計算機秀數字,又按了按鍵盤說:「總價五百三十萬,樓上一樣坪數的物件,上個月成交六百萬元。」「五百(萬)如何?」房地產投資客「帥過頭」說。「屋主應該可以談看看。」房仲暗示,價格可以下修。

這是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資訊公開後第一個週末,十月二十日,新北市安坑達觀鎮社區A1區待售物件屋內,買賣雙方的議價場景。房仲讓價八八折,「帥過頭」遲遲不出手。

「實價登錄之後,市場(交易)會更冷,自住客都在等更低價出現,這是投資客進場的好時機。」他轉頭笑著對記者說。

發現一:房價大縮水最多差逾四成,大安、內湖最嚴重

如同射進黑盒子的光束,十月十六日上線的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簡稱實價網),就是照向長期以來,交易價格透明度近乎「零」的台灣房地產市場,第一道光源。

暗黑中的光,第一週就吸引三十七萬人次上網查詢,民眾想知道,到底自家房子值多少?已經入手的房子,是不是買貴了?或者,掂掂荷包,量測購屋圓夢的路還有多遠?

根據本刊與多家大型房仲業者合作,以目前實價網所公開,共約一萬二千七百八十筆登錄資料(不含土地與車位交易),鎖定全台九大熱門交易大都會區,並依據建物形態、樓高、屋齡等網站揭露的該筆交易特徵,進行地毯式比對結果,列出該區仲介眼中當紅一百筆實價登錄指標物件資料。

調查顯示,代銷、房仲的開價,與官方公布的實價資訊,存在最高逾四成不等的縮水幅度。這一百筆的登錄價與市場開價,平均價差約一五%。

其中,房價縮水最嚴重地區,又以台北大安區、士林區、內湖區,較缺乏全國性知名度的中小型建商,新成屋開價與登錄價,兩者的價差最大。

例如,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的「天映月」個案,七月初代銷公司的媒體文宣,每坪單價高達一百二十七萬元起跳,卻出現一筆每坪均價六十一萬元的登錄價。剔除停車位,還原每坪不到九十萬元,價差逾三成。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比對這一百筆資料,發現九成以上物件的登錄實價,與該公司成交資料庫的行情大致接近,參考性高;但卻和市場普遍認知的價格存在落差,顯示市場過度放大個別產品與新成屋價格,導致民眾認知扭曲。

發現二:同區不同價搭區域行情順風車亂象,開始收斂

比對實價網資料,得到的另一個關鍵資訊,就是區域行情迷思將不復存在。

以全台公認房價高不可攀的黃金區,帝寶豪宅所在地北市大安區為例,目前該區公開的登錄資料,不含車位且非店面物件,最高價忠孝東路三段SOGO復興館對面屋齡近十年的「朕廈」建案,每坪一百二十四萬元;最低價則出現在嘉興街的公寓老屋,每坪僅五十二萬七千元,價差高達四五%。又例如,報載前總統陳水扁女兒陳幸妤購入的台中七期豪宅「聯聚方庭大廈」,按實價網登記資料,含停車位登錄均價每坪約五十二萬元;但僅一街之隔惠中路上的「親家愛敦閣」,同樣含停車位登錄均價,卻不到三十二萬元,方圓不出五百公尺,價差即達四成。

房產專家田大權認為,原本房地產物件價格就存在個別性,實價登錄這面鏡子一照,讓過去跟著指標物件創造出的區域行情,跟著被拉抬的物件現出原形,「蘋果和芭樂從此不會再混在一起, 芭樂就是芭樂, 蘋果還是蘋果。」「推動實價登錄制度是好事!」被標籤化為膨風開價的建商,台中七期寶輝建設總經理蘇良智也正面看待,認為過去一線品牌建商努力創造高附加價值,推出豪宅創高價,卻被區域內二、三線建商,跟著搭行情順風車的亂象,日後將隨更多登錄資料揭露,逐漸減少,不同價值訴求的產品也更能獲得市場認同,才能帶動整體產業的進步。

事實上,實價登錄制度上路,這個月以來,二、三線建商的預售屋,紛紛已收斂起價不驚人死不休的開價,下調一至兩成。

若把房地產市場的這波殺價風潮,比喻成如同百貨公司的週年慶,雖有品牌對半砍價,但如LV等真正高檔的精品品牌,售價依然文風不動,最多只有三%、五%熟客回饋折扣。因此,好地段的好物件,不乏市場喊價和官方登錄價幾乎一致者,如鄰近中正紀念堂的愛國東路,和北市居住環境極佳的民生社區,八、九十萬市場開價,即貼近登錄價。

發現三:登錄價 行情價小心交易時間落差,減少誤判

實價資訊讓房地產物件回歸個案價值,精品豪宅、老舊公寓各有其價格帶,但對購屋者或屋主的買賣雙方來說,前提要能正確掌握登錄數據的參考範圍。

房仲業者葉凌棋提醒,以購屋者來說,解讀實價網資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交易時間」欄,因為它是在每個月中旬,才公布上個月完成移轉申報登記的不動產買賣、租賃與預售物件。

根據內政部地政司新聞稿,十月十六日公布的實價登錄資料,是九月份所完成申報(八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之間申請登記)的物件,推算回去,買賣雙方真正的議價時間應是落在七月,特別是第一波公布的這上萬資料,不少物件「交易時間」列的還是五月、六月間,斡旋撮合時間又更早。

換言之,由於行政流程,民眾最快只能看到七十五天之前,進行交易產生的不動產價格。因存在時間落差,「登錄價」只能當作參考價格,並不能和「行情價」畫上等號。

《黑心建商》系列叢書作者鄭詩韋指出,除了看「交易時間」,點進去每筆物件的「交易明細」欄,出現的土地資料、建物資料、車位資料,所顯示該地段的土地使用分區、樓高屋齡、停車位屬平面坡道還是機械式,都是解讀該筆物件交易單價的可參考性,關鍵的判斷依據。

例如,若是該物件附有停車位,總價須先扣掉車位價格和面積,還原每坪均價,才不會出現低於行情價的偏誤解讀。又,若是頂樓或一樓物件,由於建物資料無法顯示是否為加蓋或涵蓋公設區域,這類登錄價也較不具參考價值,均可略去不看。

發現四:部分登錄價失真景氣變化、人為操作都有影響

多數登錄價低於市價,卻有少數遠高於市價,這又怎麼回事?

可能的原因,包括:一、上述時間差因素,如景氣走跌,導致目前市價低於先前成交價;二、建商有意左右行情,刻意登錄指標高價;三、買方基於轉手利益,以較高金額進行登錄;四、該物件有特殊性,如精緻裝修或擁無敵景觀。目前在上海建置房價資料庫的復旦大學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即指出,台灣目前這套實價登錄機制,由於沒有和實價課稅進行配套,存在偏高登和虛假交易,人為拉抬房價可能性。

鄭詩韋也認為,進入實價登錄網站逐筆點閱,北中南都可以看到疑似浮報成交金額的物件。以高雄為例,搭配Google街景查看,就發現一筆附近有變電箱嫌惡設施的物件,每坪交易均價竟高達四十萬元,比登錄價每坪三十四萬元的美術館「美術之星」豪宅還要高,令人匪夷所思,若非屋主買貴,合理懷疑屬人為操作偏高登錄的實價資訊。

更有中南部建商傳出,有地主以假交易方式,進行高於市價的土地價格登錄, 一來轉手可開更高價; 二來, 日後若政府真要實價課稅,先墊高土地價格有利於少繳轉售獲利的交易所得稅。

發現五:不見超級豪宅交易全台僅五成揭露,篩選機制受質疑

市場交易越透明,越有利於房市長期健全發展,但,目前政府公開的資訊質量均不理想,微弱光源不足以照清楚房價黑盒子的全貌。

將內政部實價網八月份全台近一萬三千筆建物買賣移轉交易量,與當月各縣市建物買賣移轉交易件數相比,資訊揭露的比率僅約五成。尤其,房價透明需求最迫切的台北市,首日資料呈現比率更不到三成,僅二八%,讓民眾依舊陷入瞎子摸象的困境。

更離奇的是,比對實價網上的交易案地址,名列台北超級豪宅包括:宏盛帝寶、信義之星、信義富邦、寶徠花園廣場、輕井澤、帝景水花園、元大一品苑等,八月份交易竟全部掛零,令人難以置信。「仁愛路二段以後、忠孝東路到三段之後的,統統不見了,」資深房仲業者推敲,可能是台北市政府不願讓超豪宅交易曝光,怕助漲行情。

田大權便質疑,當大家都只注意到不動產交易實價資訊「開價」與「實價」間的落差時,是否注意到,有極高比率的交易資訊仍未公開,台北市八月份房屋實際成交三千三百一十七件,但實價網首日卻只公布九百一十九件,公布率僅二八%,其他二千三百多件去哪裡了?所謂「篩選與過濾」其標準是什麼?由誰來篩選?是人為的篩選?有沒有監督機制?

事實上,由於實價查詢系統上線當天,即因系統流量不堪負荷,頻頻當機,系統即修正為各行政區每一查詢條件設定,僅能顯示四十筆物件,再度大幅壓縮了資料揭露比例,被外界批評樣本數過少。

內政部地政司科長游適銘回應,由於實價登錄法源「地政三法」去年底才通過,系統建置預算來不及編列,目前上線這套實價登錄系統,今年度中央僅編列九十萬元預算執行,網站功能尚無法精準呈現如公設保留地等分類物件,為避免導致市場行情混淆,都暫不進行揭露。

發現六:三個月黃金挑屋期民眾觀望,房仲更急著成交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台灣是華人不動產市場,最晚推動實價登錄的一個地區。台灣房市交易的「黑盒子」,能否就此成為剔透的「水晶球」,還尚待時間累積。但可確定的是,實價登錄制度正式上路,首先造成的是市場心理動盪。

張金鶚形容,這幾天每天翻開各家報紙,關於實價登錄議題,追逐的都是哪裡又爆出區域最低價,和過去每天寫的是某一個案又創高價的氛圍,迥然不同,市場出現「向下比價」的定錨效應,明顯對市場造成價格下修的壓力。在這個過程當中,賣方心態上也會修正過去開高價讓買方砍的慣性,朝合理成交行情定價。

也就是說,台灣房價黑盒子,已不可能再回到透明度零的漆黑,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高賣的、低搶的、炒房的、虛胖的,早晚都要見光。

但回顧過去房市景氣波動,二○○八年底金融海嘯掀起劇烈動盪,國內房市從幾近窒息到回溫復甦,不過九個月。目前台灣的銀行貸款利率低,美國第三次量化寬鬆(QE3)讓國內外資金供應更充沛,屋主急售變現的壓力不大,因此,實價登錄會雖讓房地產價格向下修正,尚也不致出現全面價格破壞的行情。

葉凌棋認為,至少須三至六個月之後,隨登錄系統運作更為完備,登錄資訊公開的比率高過八成,形成統計學上大數法則的效應,市場心理動盪才能逐漸沉澱。

然而,趁著這黑盒子處於半黑不黑混沌,實價登錄新制上路初期,多數人仍然觀望、舉棋不定的前三個月內,房仲勢必比以前更急著成交,這正是買家砍價的好時點。這段時間,仔細比對實價網資訊與各仲介開價,做足功課,你也有機會成為這波房市「週年慶」,限時優惠的大贏家。

【延伸閱讀】北中南房價大現形——實價登錄10筆高價差代表建案台北市大安區 朕廈緊鄰台北東區SOGO商圈、頂好商圈↓17%

台北市信義區 冠德領袖信義計畫區中心,旁有綠地公園↓21%

台北市文山區 文山秀明位於政治大學文教區鄰近信義快速道路↓26%

台中市西屯區 百達富裔近中港路綠園道,台中SOGO百貨商圈旁↓33%

【延伸閱讀】實價登錄快速上手5問

Q1 我該去哪查不動產實價登錄資訊呢?查詢很難嗎?A:一點也不難。進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 網址:lvr.land.moi.gov.tw),鍵入四碼的驗證碼,查詢類別分為「不動產買賣」、「不動產租賃」、「預售屋買賣」,非常容易查詢。

Q2 所有的不動產交易移轉案件都要申報嗎?買賣雙方誰該申報?A:若為贈與不須申報,其他買賣案件須在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30日內,委由地政士(代書)、仲介業者申報登錄。若未經仲介,則由買方負責申報,賣方無須進行申報,以避免申報資訊不一。

Q3 如果申報不實或是逾期申報,會不會被罰?A:申報登錄不實、逾期未申報登錄者,會被按次處以3至15萬元罰鍰,至改正為止。但登錄不等於揭露,地方政府有權決定哪些登報資料揭露或不揭露。

Q4 申報登錄的內容,除了房地產成交價格外,還有哪些?A:除不動產交易價格之外,也須提供該筆土地及建物的實際資訊,包括交易標的、價格資訊及標的資訊3大部分。若只有申報價格而疏漏其他資料,也會遭罰。

Q5 登錄後,會不會洩漏我的個人隱私?A:地政機關受理申報登錄資訊,是以區段化、去識別化方式提供民眾查詢,理應不會洩漏個人隱私。但若該筆資料物件特徵明確(如陳幸妤購入的台中豪宅,當月該區段僅一筆符合該價位物件),則仍有被外界對號入座識別出的機率。

資料來源:內政部地政司 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80

有人因它而大賺 有人因它而丟官 一次搞懂第三方支付

2013-08-12  TWM  
 

 

七月二十九日,一位金管會任期最久的主委去職,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竟是「第三方支付」。

倉卒之間下台的,是陳裕璋。金融圈的人說他保守,網路圈的人罵他怕事,但這都無礙於他久坐金管會主委的位置。直到今年七月,就在陳裕璋下台的十天前,網路家庭(PChome)董事長詹宏志的一記重炮抨擊,成了陳裕璋去職的引爆點——「要一個阻礙社會進步的金管會幹嘛?乾脆廢掉算了。」讓詹宏志氣到跳腳的,其實是六月四日,一紙金管會發布的新聞稿,直接主張:「非銀行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不得經營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儲值業務。」這份新聞稿,直接挑動急欲開放第三方支付的電子商務業者神經,更引爆了詹宏志對金管會的怒氣,他召開臨時記者會痛批:「有政府如此,何須敵人?」台廠未戰先降?

支付寶當武器 淘寶網攻台話說從頭,我們得先認識,到底什麼是第三方支付?

廣義來說,在一樁交易過程中,除了買賣雙方外,透過第三方來代收、代付金流,就可稱之為第三方支付。

所以,我們在台灣用悠遊卡購買捷運車票、用iCash在便利商店購買食物、用隨行卡在星巴克買咖啡,這些動作都可稱為由第三方支付,因為我們都沒有掏出金錢來消費,而店家的所得也不是直接向我們收取金錢。

這些對於你我再平常不過的行為,從實際生活搬到虛擬的網路空間後,一切都改變了!

試問,如果今天我們要在網路上購買父親節禮物,你會如何結帳?方式有三:刷卡、ATM轉帳、貨到付款。很顯然地,你得有一張信用卡,要不也得有一張金融卡,這些都是在銀行業務的管轄範圍裡,只要牽涉到金流,都得透過銀行做媒介。

可是,二○○九年一月十五日,一個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案——《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改寫了遊戲規則。此後,我們可以先把錢存進悠遊卡裡,用悠遊卡買車票、消費購物,金流的媒介從銀行換成了悠遊卡公司。

「悠遊卡公司不是銀行,都可以做,網路業者沒道理不行?」那是去年底,一場詹宏志與媒體的年終聚餐;那日的八天前,同一批媒體才剛和詹宏志最大的宿敵淘寶網吃過飯,代表出席的是淘寶網海外業務總監李芃君,飯桌上談的就是淘寶網如何靠著支付寶的便利,在淘寶網特有的「雙一一購物節」,創造一九一億元人民幣的驚人業績。

消費者想在淘寶網上購物,只要先開戶,在支付寶上存進一定金額,就可以透過淘寶網來支付購物費用,不論是小自十元、二十元,大至三千元,都能用支付寶來購物。同樣地,海外網站訂飯店、在亞馬遜(Amazon)網站購物,最常見到的支付平台Paypal,也有相同功用。

有沒有「卡」差很大

悠遊卡可以 網購卻不行的確,當台灣第三方支付連個影子都還沒見到時,其實美國第三方支付業者PayPal已有十五年的歷史;就連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為淘寶網應運而生的支付寶,也已經成立九年,最後還成了淘寶網攻台的最佳利器。

「因為第三方支付的特性,是等買家收到貨之後,在鑑賞期內確認無誤,支付寶才會把錢付給賣家,這麼一來,買家就不用擔心買到不良品,或付了錢沒收到貨。」一名經營電子商務多年的主管說,這打破了台灣人對中國賣家的刻板印象,無形之中,也讓消費者對淘寶網有了信任感。

這在在都讓詹宏志嗅到詭譎氣氛,面對媒體提問與淘寶網相關問題,幾乎無一不答,但已經跟政府機關磨了四年的他,始終耐著性子、樂觀看待,「信用卡代收已經看到曙光,『支付連』最快年底就能上線,第三方支付還要再努力。」今年三月,詹宏志拉著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經建會主委管中閔開記者會,網家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連」終於開通上線,讓消費者在露天拍賣上購物,可以透過刷卡的方式,由支付連付款給賣家。

為什麼得經過層層關卡?「因為九○%的賣家都沒有信用卡收付款的資格。」詹宏志說,有了支付連做媒介擔保,可以讓買賣交易更安心。

這還只是第三方支付服務的開頭罷了,因為終究仍得透過銀行來代付這些錢。「關鍵在儲值。」一位電子商務主管說,當消費者可以直接將錢存進支付寶的帳戶裡,需要時直接扣款,不再透過銀行,才會創造大筆金流的流動。

然而,這直接踩到金管會的地雷,因為在金管會的定義裡,只要消費者把錢存進「支付連」就叫「存款」,聽在詹宏志耳裡,簡直不可思議;同樣地,消費者也是把錢存進悠遊卡、iCash裡,但這在金管會的解讀卻成了「禮券」。

第三方支付的形式,主要分成先付(Pay Before)、現付(Pay Now)與後付(Pay After)。先付其實就是儲值的概念,就像悠遊卡,是一種預備消費;現付則是現金轉帳,直接將錢透過銀行轉匯;後付如信用卡,消費者拿到商品,錢由銀行先代付,消費者再將錢付給銀行繳卡費。

若按照金管會六月四日的新聞稿來看,電子商務業者想做第三方支付,得先變出那張「卡」來。「這不就是笑話?」一名電子商務主管說,包括央行代表在審查會議上問詹宏志,存款準備率是多少,都是用銀行的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但我們做的是電子商務,想的是讓買賣交易更便利,不是銀行。」其實,詹宏志對第三方支付服務開放的訴求很簡單,與其連十元、二十元的網路購物都要刷卡,為何不能把悠遊卡小額付費的觀念導入,讓網路購物更方便?

搬走誰的乳酪?

創造龐大金流 金融業新敵不過,也不是全部電子商務業者都對第三方支付懷抱雄心壯志,長年觀察網路趨勢的新一代網路創業者愛卡拉執行長程世嘉就指出,「在大陸,平均七人才有一張信用卡;在台灣,幾乎人手一卡,信用卡付款太便利了,幾乎八成以上的網購金額是透過信用卡,甚至還可運用超商的到店取貨,改採第三方支付的誘因,好像沒那麼大了。」程世嘉進一步分析,以遊戲業者為例,智冠、遊戲橘子都已經有自己的金流系統,玩家原本就會自行買點數,不會因為多了第三方支付的功能,而有所改變。頂多只有做電子商務的人,多了第三方支付當武器,可以留住人流。

既然台灣發卡密度高,消費者改採第三方支付的誘因低,為何詹宏志還是急得跳腳?來看看這個數字,一二年,光是消費者「停泊」在支付寶的金額就高達三百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從消費者把錢儲值進支付寶帳戶到實際消費扣款之間,龐大金流就為支付寶帶來操作空間。

過去三年來,大陸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成長速度分別是一○○.一%、一一八.一%與六六%,甚至交易規模可望在今年達到五.七兆元人民幣,便可知第三方支付的迷人之處。

「所以他們推小額信貸,讓賣家可以申請最多十萬元人民幣的貸款,甚至後來推出『餘額寶』來理財,都是第三方支付延伸出來的新形態。」一位電子商務主管說,這些才是電子商務業者垂涎的肥肉。

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

買家

1買家付款 第三方支付平台 2通知收到款項 賣家3.寄送商品給買家 4商品鑑賞期結束 5款項撥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2

一次搞懂有錢人在想什麼

2013-11-09  TCW
 
 

 

想像一下,在眼前有一盤很精緻的料理。你會先吃自己最喜歡的菜嗎?還是會把最喜歡吃的菜留到最後吃?

投資家的習慣通常是先吃自己最喜歡的菜。

投資家之所以有這種習慣,是因為他們比較重視結論。那麼,這跟先吃自己喜歡吃的菜有什麼關係?那是因為如果你把它留到最後,萬一吃太飽的話,有可能會吃不下。或者是,有可能會因為突然發生什麼事,在你吃掉它之前就得離席。

也就是說,若把自己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投資家無法確保自己一定能吃得到。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投資家的習慣是,他們「盡可能排除無法預測的風險」在投資家的腦中已經有預想的結果,然後再從結果反推思考「目前應該要做的事」;但職場工作者腦中大多是順向思考,他們不會知道結果是什麼,只是緊張的迎接即將要來的結果。

所以說,其實投資家並非「將利益最大化的專家」,反而是「將風險最小化的專家」。舉個例子來說,今天因為一檔股票損失了五百元,投資家不會做的是「這個損失回補之前再忍耐一下吧!」他會做的是盡快停損,然後重新找尋投資的機會。因為對他們來說,回補損失所花費的「時間」反而是種浪費!「花費時間」所代表的意思,就是「這期間所隱藏的機會」也跟著消失。

所以說,投資家的腦中,非常重視「現在」這個時間點。因為下一個瞬間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這就是一種「風險」。因此,他們盡可能把握現在,這才是他們的作風。

一客牛排價格差很大賺得越多,花的價格越高

日本稅率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可以想像每個日本人都在承受高稅率之苦。

稅金,對企業來說是個不具生產性的「費用」。同樣的,對投資家來說,稅也是「費用」。所以為了盡可能節省費用,投資家對於稅金可是很徹底的研究。但這並不是為了逃稅,而是為了節省稅金。

從這個想法中,衍生出以下的法則。

在某處,有位年收入三百萬日圓的甲先生以及年收入兩千萬日圓的乙先生。這兩個人同時點了一客一萬日圓的牛排。請問,甲先生與乙先生,誰的牛排比較划算?

年收入三百萬日圓的甲先生為了要吃一客一萬日圓的牛排,他必須要賺足包含兩成所得稅的費用,也就是一萬二千日圓。反觀年收入兩千萬日圓的乙先生,雖然同樣點了一客一萬日圓的牛排,他卻必須要賺兩萬日圓才行。因為年收入兩千萬日圓的乙先生,他的所得稅負擔稅率約五成。因此這個問題的解答是,甲先生吃牛排應該是比較划算的!

因此各位要記住,下次有錢人如果請你吃一客一萬日圓的牛排時,其實他是請你 吃的是隱含價值兩萬日圓的牛排。即使是牛排,其中也包含著稅金這樣的「費用」啊!

仔細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你會發現他們有個共通點。那就是每個人都童心未泯。他們很習慣想到什麼就馬上行動,所以很容易會看不見周圍的人。

一個行動結果差很大想到就做,是成功必備條件

「如果現在一個人單獨行動,應該會給別人帶來困擾吧!」單獨行動這件事,一 般人也許會考慮再三,但是成功的人不會這樣想。因為他們是以自己想做的事為優先行動。

為什麼會這樣?他們認為往往在等待許可的期間,機會就流失了。時間差就是機會差。「我找時間再做」,到最後通常不做的人居多。

有些腦袋很聰明的人,往往都是在行動前就想了很多,反而到最後都不行動了。

一個成功的人,不會想要去獲得誰的許可,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事自己扛,所以 可以很快行動。

為了要成功,必須要先設「假設」,然後為了證明這個「假設」,必須要「實驗」。透過不斷實驗,才有辦法成功。因為是自己證明自己的假設,也就不需要別人的許可或承諾了。

想到,就趕快行動吧!萬一失敗,好好想個藉口通常就沒事了。

如何才能夠成功?不是光想就能成功。而是要不斷實驗,才會越來越接近真實,最後才有辦法成功,方法就這麼簡單!(本文摘自Step 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39

一次搞懂張忠謀看好的Big thing

2014-04-28  TCW
 
 

 

現在,是二○二○年。

清晨,你被自己設定的鈴聲叫醒,眼睛才一睜開,交通與天氣狀況顯示在洗手間的鏡子裡,提醒你計算過後的精確出門時間、避免遲到。

當你出門準備前往客戶辦公室開會時,不必再低頭滑手機,Google眼鏡直接將地圖投射在眼鏡上,引導你的行進方向;開車時,標準配備自動防止碰撞系統會保持你與前車的距離,少了駕駛樂趣,卻也少了事故機率。

在商店裡,你看到想買的商品,用手機掃瞄一下貨物條碼,就放進了你專屬的購物車裡;出店門前再次確認清單,門口的感應器自動完成行動付款;你剛回到家,選購的貨品也已送來。你把生鮮食品放進冰箱,小螢幕一邊提醒你,最近買太多零食、太少蔬果,該注意一下健康了!

可別以為這些場景,是哪一本科幻小說的夢幻描述;看在全球科技公司的眼中,這,就是即將實現的真實未來。

食衣住行育樂,我們的生活無一處不被徹底顛覆改造,這是人類演化數百萬年歷史以來,改變速度最快的時期,Google眼鏡,只是這一切的開端。

二○二○年,全球行動電話數量已有二十六億支,比今年還要增加三七%;但更驚人的是,聯網智慧裝置的預估數量從二百六十億台到五百億台之間。簡單說,全球每個人平均將擁有三.七個裝置。

這,正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口中「美麗的新世界」,更是他預言的「Next big thing」(下一個大潮),就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這也將是科技史上最大的商機,市調機構IDC估計,相關軟硬體總產值高達八兆九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六十七兆元),每年因而產生商業行為產值多達數千億美元;在此之前,不論是電腦、或是手機所創造的商機,都遠遠不及於此。人們利用它,過著更便捷、更安全的生活,更有效率的使用水、電、天然氣、石油等各種天然資源,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的三百年,人類終於要停止對環境一味的掠奪,靠智慧管理找到與地球共存之道。

這樣的生活,已真實上演……血壓數據與醫院連線,藥物即送到家

改變,已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急速發生中。

在新北市的一處建案裡,遠雄與台達電合作、停車位已經配備了電動車充電座,從眺望河景的高樓住宅裡,就能看到充電的狀況;居民透過平板裝置,把定期量測的血壓、心跳、血糖等健康數據,遠端傳送到社區附近合作的醫院,讓專業團隊追蹤,慢性藥自動送到家裡。

如果氣候改變了,室內感測器會依照屋主的設定,自動開啟隱藏在天花板的空調、除濕機以及空氣清淨機;社區主機與新北市政府連線,公車到站資訊、重大政令、或者只是掛號信通知,靠一台屋內的觸控螢幕就能全數得知。

這個從家戶到社區的「智慧化」,其實是透過與中華電信、台達電等七十八家業者合作才得以實現,從急難救護、治安監控到交通流量控制,社區內都已經實現。

這就是張忠謀口中美麗新世界的基本藍圖,所有設備都可以透過網路、互相聯網,形成一個「物與物相聯的網路世界」。

物聯網的第一步,是要讓整個環境都能聯網、並且數位化,透過雲端運算,不斷的傳送各種數據資料到控制中心的電腦,藉此獲得分析的樣本。

第二步,則是驅動整個網絡運行的重要關鍵:智慧化。「不論透過怎樣的裝置,蒐集的巨量數據資料須經處理、解讀、分析,才能真正賦予意義,」中華電信企業客戶資訊通信處副處長柯偉震表示。

舉個例子,十字路口監視器二十四小時拍攝後,取得大量的影像資料、稱之為「非結構性數據」,但如果沒有與警政系統連線,進行人臉辨識,就不可能從中找到通緝犯或嫌疑人、被竊或問題車輛;又如果沒有與周邊路口進行資料交替比對,取得「結構性數據」,即時調整紅綠燈秒數,協助暢通車流,那這套系統、與監視器的大量資料,也是無用武之地。

「這需要的,是電信、資訊、網路各種軟硬體跨產業的整合,」研華智能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吳傳輝認為。

這樣的城市,將越來越多……里約已能預測暴雨、土石流因應防災

物聯網的終極成果與目標,就是建構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未來我們透過穿戴式裝置,結合城市內的氣象雲、交通雲、健康雲……,讓人們便捷的生活,最終達到節省耗能、防治災害的目的。

而智慧城市之所以重要,IBM智慧城市業務發展協理張德儀解釋,這是因為全球人口正不斷的往都市移動;世界銀行估計,全球城市人口將從目前的約三十六億人,在二○三○年左右提高到五十億人,增加幅度近四成。

當全世界龐大的人口全都集中在城市裡,對自然環境的衝擊、能源的耗損相當巨大,光是過去五十年裡,淡水的用量足足增加了四倍,如果不透過物聯網當中的智慧電表、水表等等工具,讓資源獲得更有效率的運用,人類的未來將是岌岌可危。

IBM是最早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企業之一,已經幫助全球上千個城市變聰明。張德儀以六月即將舉行世界盃足球賽的巴西里約熱內盧為例,市長佩斯(Eduardo Paes)一邊拆掉貧民窟、改建數位學習中心,一邊推動智慧城市,將城市的三十個公共事務指揮中心整合為單一平台。

整合後,里約能夠一方面掌控天氣(如雨天)如何影響交通運輸的資訊,一方面預測塞車、提早因應,並成功預測暴雨、土石流等天然災害的發生,及早擬定應變措施。

中國對智慧城市的關注度也正在提高,今年六百餘個城市當中,中央希望兩百個城市能智慧化,而紓解市中心的交通問題,幾乎是中國各城市第一優先的課題。

然而,從小自個人的數位家庭、大至千萬人口等級的超級智慧城市,到底哪些關鍵技術才是決定趨勢成形的快慢呢?而台灣的科技產業聚落,又能夠在這史上最大商機中,吃到哪些大餅呢?

這樣的浪潮,誰受惠最大?五大類科技廠商,可望成關鍵配角

張忠謀認為,未來物聯網真正的主角,可能是Google、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阿里巴巴等跨國企業,半導體等可能只是配角;由此觀點來看,台灣業者雖然難以成為左右國際趨勢的主角,至少可以往關鍵配角的方向發展。

德盛科技大壩基金經理人陳威任認為,感測器、通訊、伺服器與雲端、系統建設與裝置及電信服務,涵蓋了物聯網大部分的技術,是未來這波商機中的關鍵領域。

物聯網的「眼耳口鼻」──感測器。這些小元件負責接收、蒐集各種外在環境的訊息與指令,好讓裝置即時做出正確反應。

瑞展產經研究董事長陳忠瑞觀察,面板驅動IC廠矽創電子積極轉型,感測器產品組合比其他台廠齊全,目前本益比也相對低,是台股最具投資潛力的感測器廠。但陳威任提醒,雖然感測器是物聯網中相當有價值的零組件,但目前市場上的一線廠商仍是外商為主,台廠雖有機會,但多在起步階段。

物聯網的「神經網絡」──網路通訊。不論是戶外長距離的3G、4G通訊規格,或是室內Wi-Fi這種短距離的通訊,都是在物與物、物與雲端之間傳導訊號最重要的媒介。

以專攻無線射頻晶片的笙科為例,董事長曾三田看好中國物聯網商機,據悉已拿下中國高速公路重要通行收費的政府標案,法人估計今年營收、獲利成長率至少兩成,光是今年股價漲幅一度高達近八成。

物聯網的「大腦」──伺服器與雲端。想要把散亂無章法的非結構性數據,轉變為整理過、有系統的結構性數據,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伺服器與雲端運算裝置。

這個領域中,康和證券研究員呂宏宇看好廣達的表現。廣達積極佈局雲端多年,不論在伺服器儲存或雲端服務,都有跟國際大廠合作的能力,雖然台灣陸續有其他業者投入,但目前還沒有人像廣達一樣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的「骨骼與肌肉」──基礎系統與穿戴式裝置。不論是蒐集資料,還是實際運用結構性數據,全都要靠它們去執行。

元大投顧分析師黃柏璁表示,看好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的佈局,技術與公司組織都積極準備,研華已將內部事業部切分為四家虛擬公司,決策效率比規模不及它的競爭者更為靈活,並已獲得物聯網相關訂單,儘管近一年來股價成長了逾六成,未來的增值空間仍大。

整體看來,陳威任認為,台廠在硬體部分,不論是提供晶片模組或硬體組裝,因有電腦和行動通訊時代累積的經驗,依舊能得到各國訂單,佔有一席之地;但更值得看好的,是有能力提供附加價值較高的雲端服務與物聯網系統建置等廠商,未來台灣產業鏈應該積極往相關領域發展。

【延伸閱讀】2020年,物聯網商機熱到發燙267兆元,全球產值將達到新台幣267兆元,是今年IT支出的4.16倍。300億台,全球聯網裝置將達到300億台,是今年的17.6倍。10倍,數位資料量將達44兆GB,是去年的10倍。

【延伸閱讀】智慧城市,把你的生活變聰明──物聯網架構圖(以Google眼鏡應用為例)1.感知層我們接觸的各種穿戴式裝置、手機、電腦等可用工具:Google眼鏡等舉例說明:戴Google眼鏡和朋友去看電影2.網路層把個別裝置的資訊上傳至網路資料處理中心可用工具:4G/5G、Wi-Fi等舉例說明:查找離電影院最近的停車場3.應用層將蒐集到的資訊整合再歸納提供氣象、交通服務可用工具:雲端運算、服務支援等平台舉例說明:停車業者回傳有無車位訊息

【延伸閱讀】5大領域、30檔關鍵台股出列──物聯網概念台灣指標個股1.通訊類股:笙科、亞信、聯傑、創傑、瑞昱、智原、盛群2.感測器類股:矽創、立錡、鑫創、利順、原相3.伺服器與雲端類股:廣達、緯創、喬鼎、雙鴻、川湖4.系統建設與裝置類股:研華、英業達、神達、華碩、宏?痋B美律、融程電、精聯、磐儀、宏達電5.電信服務類股: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35

一次搞懂iPhone 6的威力!

2014-07-14  TCW
 
 

 

今年七月,iPhone 6的生產線啟動,台股的萬點行情也正式起跑。

全世界最令人期待的科技產品,iPhone 6即將在九月現身,究竟這支手機的威力有多大?

《商業週刊》科技組總動員,進行一場台灣蘋果iPhone 6供應鏈的大追蹤,從上游半導體到下游組裝廠,從高科技到傳產業,發現台灣科技業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個龐大訂單熱潮。

就在六月第二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正式接獲通知,蘋果iPhone 6供應鏈名單確定。這兩大組裝廠各自拿到七成、三成的iPhone 6組裝訂單,正式啟動在中國的招工大計。

雖然這兩家公司入選早就在市場預期中,但真正令這兩家大老闆驚訝的,是這次iPhone 6訂單的數量。

台灣正熱!將成亞洲唯一獲利股價齊漲國

「(iPhone 6)數量沒有一代可以比,」一家供應鏈高層主管透露,蘋果下給他們的量月月走高:七月量產三百七十萬支,八月出貨量月成長一.七倍,九月出貨量將再比七月成長兩倍!

今年以來,各界對iPhone 6的出貨量有眾多臆測,從六千萬到九千萬支不等,經本刊訪察,首批訂單至少有六千八百萬支,比起iPhone 5上市時的訂單量整整多出一倍!光是鴻海分配到的iPhone 6訂單量,今年就將貢獻鴻海將近一兆元營收。

台灣五大筆電代工廠上半年筆電出貨量約六千萬台,換句話說,蘋果光是一季的手機訂單,就可以抵上筆電訂單半年的出貨量。

「一支手機救台灣,已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這位蘋果供應鏈高層主管說,等到九月發佈,市場只會籠罩蘋果光,其他手機廠將靠邊站。

iPhone 6這支手機救了台灣,不僅讓死氣沉沉的科技業,重新動起來,也救了台灣股市,台灣在紐約華爾街的外資機構心目中,已經超越韓國,成了華爾街的亞洲新寵。

資產規模高達七百一十四億美元的柏瑞投資(PineBridge)全球資產配置投資主管凱利(Michael Kelly),談及亞洲出口國家的展望時指出:「目前真正的甜蜜點在台灣。」他認為,台股科技類比重大,加上蘋果將推出iPhone 6及新iPad等新產品循環登場,將會帶來大利多;而且「台灣很可能是亞洲唯一一個股價與企業獲利齊上漲的市場。」

柏瑞投信投資長唐雲益補充,台灣科技業不乏在蘋果供應鏈卡到好位置者,晶圓代工和鏡頭,如同軍火商寡佔市場,加上穿戴式技術、物聯網訂單,未來一、兩年看好台灣科技業。

台灣股市今年至今漲幅達一一.二%,在亞洲主要股市僅排在印度和泰國之後,名列第三,而韓國反而卻跌了○.○七%。

統計二十二檔掛牌的iPhone 6直接供應鏈(含上市與上櫃)股票,有七成公司的股價,都創下五年新高。一位蘋果供應鏈高階主管打趣的說:「如果沒有蘋果,就沒有上百元的鴻海,一百二十元的台積電,也不會有破兩千四百元的大立光。」

韓國降溫!三星股價下跌,手機銷售量也下修

外資更是用實質行動,展現看好台灣的態勢。今年以來(統計至七月三日)外資在台灣買超金額高達一百零五億美元,大勝韓國的三十五億美元,是亞洲主要股市裡外資買超最多的國家。

台灣一片看好,韓國則愁雲慘霧。

瑞銀證券在六月二十六日舉辦台灣企業論壇,包含台積電、日月光等蘋概股參與,與會的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感受深刻的說,參加論壇前,客戶先到韓國,看到「三星供應鏈廠商都很悲觀,但是到了台灣,氣氛一變,每家企業都自信滿滿。」

iPhone 6尚未出鞘,佔韓國股市權重達一八%的三星電子股價,已先反映,從五月高點約一百四十五萬韓元,下跌到六月中的一百三十二萬韓元,高盛在五月下調韓國股市評等並指出:「韓國股市從美國經濟復甦受惠程度不如台灣。」

台灣南部一家軟板零件供應商的董事長,第二季發現來自韓國的訂單減少,請業務去打聽,才知因為三星手機銷售量下修,韓國軟板廠訂單被砍了五成,「連韓國第一大軟板廠Interfelx都苦哈哈,還有的客戶連廠都想賣了!」

此外,三星過去在大尺寸手機市場稱霸的地位,已經受到威脅。iPhone 6不僅螢幕尺寸變大,規格更是全面提升。這些改變,讓台灣的蘋概股家數大增,打入iPhone 6的台灣供應商比iPhone 4時代增加近一倍,由十五家成長到二十八家!

過去,iPhone 5台灣供應鏈佔台股市值僅八.七%,但此刻,iPhone 6供應鏈佔台股市值約二○%,史上最高,一掃過去對台灣科技業悲觀看法。

原本,外界預期這次蘋果為分散風險,會擴大供應商數量,但是現在看來,這次的單子並沒下在成本低的中國,重要零組件依舊掌握在台灣手上,為什麼?

首先,是台積電歷經兩年準備,今年正式直接供貨蘋果A8晶片,成為半導體的「發包商」,嘉惠半導體供應鏈。例如,台積電下游的封測股日月光和IC基板景碩,都間接受惠;台積電旗下的精材公司,也成為蘋果唯一指紋辨識封裝廠;加上台積電擴廠,設備廠也雨露均霑,如家登、漢微科等。

後勢看好!科技股加持,台股指數最高上看萬點

有人因此從中、日等國業者手上搶回訂單,如電池模組廠新普、麥克風製造商美律,分別從中國的德賽電池、歌爾聲學公司搶回訂單;製造石英元件的台灣晶技,則搶下日商訂單,蘋果占其營收由兩成成長為四成。甚至,連小到螺帽的零件,都由中鋼子公司中鋼精材吃下。

換言之,iPhone 6帶來的是「有基之彈」,讓今年台灣科技業的獲利將創下新高。

高盛證券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就預估,台灣整體企業是亞洲唯一營收往上成長的市場。台灣企業今年營收成長一四%,明年再成長一八%,劉勁津表示,成長主要來自科技股,而半導體和iPhone 6供應鏈是主要亮點。

科技股業績的加持下,高盛還樂觀預估未來十二個月,台股指數高點為一萬零五百點。

越接近iPhone 6上市時間,外資報告越競相調升台廠股價和獲利預估值,巴克萊資本證券把台積電股價調到一百六十元的歷史高點,麥格里(Macquarie Research)也預估大立光今年每股稅後盈餘將破百元,達一百二十六元。

一位iPhone 6的零組件供應商高階主管,以「最健康紮實」形容這一次的蘋果訂單。他指出,比起其他品牌有一餐沒一餐的下單,蘋果預測相對準確,每一代產品的量持續放大,連帶讓每家供應商都賺錢,只是賺多賺少;因此對供應商來說,只要拿到案子都是加分,「今年下半年鐵定供不應求。」

根據RBC Capital Markets調查四千位使用者發現,當iPhone螢幕變大後,想換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有接近五成在未來三個月會考慮購買iPhone;就算不想換手機的使用者中,也有三五%會因為iPhone尺寸變大而考慮換機。

這是一張跟時間賽跑的訂單,從確認數量、組裝到上市,僅有三個月期間,只要有一個小環節出錯,就會拖延上市時間,也考驗台灣科技業的能耐。

蘋果希望藉著大螢幕反擊三星,這一仗不僅關係蘋果能否重返王者榮耀,也牽動著台韓科技的消長。雖然蘋果光是股價上漲的保證,但過去五代iPhone已證明,在蘋果手機出貨高峰過後,股價激情亦會跟著褪去,如果無法在蘋果訂單後,提升自己,最後也會被蘋果拋棄。

此次iPhone 6雖大增台灣供應商數量,但也有正嵗、順達科等過往iPhone供應商被踢出局,如何利用這個機會,讓蘋果的量變帶來產業的質變,才是台灣科技業提升競爭力,甚至打敗韓國科技業的關鍵。

【延伸閱讀】它將創下iPhone史上最大出貨量,貢獻台股56.7%漲幅——iPhone 6影響台廠5大關鍵

●關鍵1》新品首季銷量預計創歷代新高!iPhone 4(2010/6上市):4,000萬支iPhone 4s(2011/10上市):3,300萬支iPhone 5(2012/9上市):3,400萬支iPhone 5s+5c(2013/9上市):5s3,600萬支+5c1,140萬支=4,740萬支iPhone 6(預計2014/9上市):4.7吋6,000+5.5吋800萬支=6,800萬支註:iPhone 6為預估出貨量,分析師訪察供應鏈後推估,出貨量將帶動銷量創新高

●關鍵2》台廠接單家數,比iPhone 4多近1倍iPhone 4:15家iPhone 5:23家iPhone 6:28家(台積電首次進入)

●關鍵3》蘋概股市值總和6兆,約iPhone 5時代3.6倍iPhone 4:1.95兆元iPhone 5:1.70兆元iPhone 6;6.05兆元註:蘋概股市值為上市、上櫃和興櫃

●關鍵4》18家上市直接供應鏈,今年貢獻台股大盤逾518點前五名:1.台積電/255.21點2.鴻海/101.70點3.大立光/54.31點4.日月光/35.15點5.可成/21.03點18家總計:518.72點(貢獻台股56.7%的漲幅)註1:僅列出直接供應鏈,代理商、通路商等間接受惠者不列入計算註2:統計區間為2014/1/2~2014/7/3

●關鍵5》今年以來外資買超台股,比韓股多2倍外資買超台股:105億美元外資買超韓股:35億美元註:數據統計至2014/7/3

資料來源:igold籌碼大師、彭博社整理:曾如瑩、吳中傑

【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iPhone 6背後秘密

1.組裝員人數,是筆電10倍一支iPhone 6組裝需要500位作業員,筆電只要50人

2.體內「黑壓壓」蘋果要求iPhone 6內裝零件全部都得是黑色

3.毛利少8.4個百分點因螢幕成本墊高,iPhone 6毛利45%,低於iPhone 5的53.4%

4.據傳天線向宏達電取經模仿HTC十字天線設計,解決金屬機殼背板阻擋收訊的問題

5.機器人也是作業員鴻海可能啟用機器人大軍;F-鎧勝導入自動化,產線人力少9成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02

上班族適用嗎?管理費很貴嗎? 關鍵9問 一次搞懂個人信託


2015-09-07  TWM




如果你想要成立信託,該怎麼開始?如何找對監察人?

《今周刊》整理九個關鍵問題,由五大銀行信託部主管解答,讓你一次搞懂個人信託。

撰文•周思含

Q1:我該何時開始規畫信託?

A:越早越好。

「就如同理財規畫一樣,信託規畫也是永遠不嫌早。」中國信託銀行財富管理產品處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說,信託的效益之一,就是讓受益人的財產得到保障與管理,同時免除委託人的後顧之憂。

台灣銀行信託部經理陳鴻則認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可依生涯規畫做不同的信託業務,達成財產傳承、財產保全、投資理財、合法節稅、退休安養等目的。

舉例來說,當子女年幼時,父母基於照顧,可成立「子女保障信託」,利用每年贈與稅的免稅額度,將贈與資金交付信託管理,達到節稅和子女長期理財的目的。

在退休前,則可設立安養信託,讓自己退休生活無虞,也不會拖累子女。

Q2:要多少錢才能做信託?

A:信託門檻有高有低,依個別銀行而定,最低三十萬元也可以做信託。

各銀行的信託門檻及收費標準,依信託財產類型、信託管理內容不同,而有些差異。比方說,有些銀行沒有預設信託的金額門檻;但有些銀行則因為考量信託的金額太低,較無法達到信託效益,會設立金額門檻,一般從三十萬元到上千萬元不等。

華南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李宗賢指出,費用有兩種,分別為簽約費及管理費。一般來說,信託簽約費依契約的複雜程度而定,大多在簽約時一次收取,約數千元至一萬元不等,基本上不會太高。另外,當要修訂信託契約時,亦有修約費用。

信託管理費,有的按年收取,也有按月計價,大致上是每年收取信託財產價值的○.二%至○.六%。不過,如果信託個案為弱勢族群或具社會公益案件,則可視情形給予優惠減免。

玉山銀行財富管理事業處經理林建志補充,信託期間可以增加信託的財產,以因應後續退休安養或子女教育等需求,但也要特別留意,如果交付信託的財產超過二二○萬元,就必須申報一○%贈與稅。

Q3:哪些財產可以信託?保險理賠金也行嗎?

A:通常是現金、股票、保險理賠金、不動產等。

雖然在法規上,債權及其擔保物、租賃權、地上權、專利權、著作權等「財產權」,都可以信託,然而,目前國內銀行承辦的信託業務,仍以金錢信託為主,規模大約是六兆元新台幣,約占整體信託業務的八五%。

另外,很多人買保險的初衷,是為了照顧家人,倘若受益人尚未成年,或是身心障礙者,可能無法善加運用保險理賠金,透過保險金信託,可確保未來的保險理賠金能夠「專款專用」在保險受益人身上。

「不過,必須在事故發生前,由保險受益人和受託人完成信託簽約,再向保險公司申請信託註記。」楊淑惠解釋。

未來,當事故不幸發生,保險公司會將保險金直接撥入專戶,再依契約約定的時點和方式,付予受益人。如果來不及成立保險金信託,保險受益人也可以成立金錢信託,將自己領取的保險理賠金交付信託。

Q4:我該如何訂定信託契約?

A:可依「人、事、時、地、物」為原則。

可先就自身需求和計畫信託的財產金額,與銀行討論合適的信託財產管理方案,並由銀行幫忙擬定契約。李宗賢表示,契約內容將會詳載,包括信託目的、財產明細、財產管理及運用方法等資料。就連信託契約變更解除或終止事由等,也會在契約中詳述。

林建志建議,擬定信託契約時,以「人、事、時、地、物」為原則。「人」,決定誰是委託人、監察人、受益人,簽約時要準備雙證件及印章;「事」指信託目的為 何,以及信託財產管理、運用、給付方式;「時」為信託的存續期間;「地」就是指在哪裡洽談、在哪裡簽約;「物」,則是指信託財產類別、金額等。

Q5:誰能當我的信託監察人?

A:基本上,信賴的親友、社福團體或政府機構,都可擔任信託監察人。

根據《信託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除了未成年、受監護或輔助宣告,以及破產人無法擔任信託監察人外,沒有其他的限制。

陳鴻指出,「只要受到委託人的信賴,即使有前科者,也能擔任監察人。」除了可委任親友,身心障礙者也可以由社福團體擔任監察人。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張齊家指出,成立財產保障型的信託,如老人安養、兒少、身心障礙者、子女教養等信託,銀行會建議委託人在契約上特別約定,若日後想要變更信託契約內容,或提前終止,必須得到信託監察人的同意,以達到財產保障的目的。

另外,有些信託的期間較長,例如約定受益人年滿三十歲,或至受益人身故為止,可能會遇到監察人身故,或無法繼續擔任的狀況,因此,陳鴻建議,也可安排第二、第三順位信託監察人。而同一個順位的監察人,也可以設兩名以上。

當信託契約進行變更或提前終止,必須獲得全體信託監察人的同意,或超過一定比例才能通過,確保信託能夠順利運作。

Q6:除了生活費,信託還可以定期支付哪些開銷?

A:依需求「量身訂做」,教育費、看護費等都可。

信託的特色就是專款專用,具有彈性。楊淑惠舉例,約定的定期性給付費用,如生活費、教育費、看護費、養護機構費等,可以選擇按每月、每季或每年給付。至於 不定期的給付,通常會採實支實付方式,例如須憑醫療單據、學校註冊通知單、養護機構請款單等,銀行收到單據時,再依信託契約給付。

不過,給付的金額、項目與頻率,仍須視信託財產多寡與信託期間長短而定。比方說,有些信託財產金額僅二百萬元,但信託期間卻長達二十年,那麼,在擬定約定給付的開銷時就要特別謹慎,以免信託財產未達二十年,就面臨財產提早用完的狀況。

Q7:信託的財產可以投資嗎?會不會賠錢?

A:一般是活存、定存,也可以做投資。

「信託財產的運用範圍相當有彈性,除了存款,還可投資基金、債券等金融商品。」不過,林建志提醒,投資必須承擔投資損益,建議以穩健保守為原則。

張齊家也強調,信託的目的多為照顧受益人,例如,老人安養、子女教養這類「財產保障型」的信託,並非以投資理財為目的,通常以保守型的銀行活期及定期存款為主,不會損及本金。

Q8:「信託」和「立遺囑」有何不同?

「遺囑」是規畫你的財產怎麼分配,「信託」則是你的財產如何管理和運用。

李宗賢解釋,「信託」是依據《信託法》的雙方行為,由委託人及受託人簽訂信託契約,架構上還有個信託受益人;而「遺囑」是依據《民法》的單方行為,把財產預立給繼承人,並於其死亡後生效。

至於「遺囑信託」,則是在訂立遺囑時,在遺囑中說明,將全部或部分的財產成立信託,委由遺囑執行人在其過世後,依內容執行信託相關事宜,以完成遺產分配並照顧受益人。

簡單來說,信託原則上可依「契約」或「遺囑」兩種方式。若以遺囑的方式信託,就必須遵守遺囑成立的條件,否則,如果遺囑被認定是無效,遺囑信託也就無法成立。

Q9:信託財產產生的利益,會被課遺產稅嗎?委託人萬一破產,信託財產會被查封嗎?贈與稅的問題如何解決?

A:如果受益人是他人,不會被課遺產稅,只要信託目的正當,即使委託人後來破產,也不會影響到受益人。

信託可分為兩種,一是自益型信託,也就是委託人和受益人是同一人; 二是他益型信託,委託人將信託利益贈與受益人。倘若是他益型,委託人在生前就成立信託、把財產轉入信託時,屬於贈與行為(贈與稅視額度而定),因此,委託 人過世後,信託利益已不算是委託人遺產,因此沒有遺產稅的問題。至於自益型,當委託人(同時也是受益人)過世後,信託剩餘利益就須繳交遺產稅。

同樣地,若是自益型,萬一委託人破產,同為信託受益人的他,其信託利益將被視為追討對象。至於他益型,若信託目的正當且早已成立,即使後來委託人破產,信 託利益不會被追討或查封。不過,若明知可能破產,卻企圖透過成立信託來惡意脫產,未來進入司法程序時,仍可能會被追討,甚至被撤銷信託。

由於每個人每年有二二○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度,你可以利用這個免稅額度,成立他益型信託,逐年將財產轉入信託帳戶。

信託契約可照你的意願分配錢—— 以P.63張小薇個案為例

信託類別:金錢信託

信託目的:照顧身心障礙者

信託金額:400萬元

信託簽約費:5000元(標準化契約,但有依家屬需求進行特殊項目約定)信託修約費:每次500元(須經信託監察人同意始得修約)信託管理費:年費率0.5%,按月計收,每月最低500元。

400萬元×0.5%(年費率)=2萬元 (每年)相當於 → 2萬元÷12(月數)=1667元(每月)本案每年約可產生5.4萬元利息。信託管理費及信託利息,均會因信託財產增減而增減。

信託約定:

特殊給付:(1)醫療費用、(2)養護機構費用、(3)看護費用、(4)其他費用,包括保健食品費用、復健費用、生活用品費用、與照顧受益人相關之軟硬體 設備購置費及維護費、受益人之保險費、受益人之稅捐費用;前述費用均採憑請款單或收據等證明文件之實支實付方式辦理,且應以用於受益人為前提;另為支應與 受益人相關之臨時性支出,可約定「經信託監察人同意給付之臨時性費用」。

註:本案並未約定定期給付 整理:周思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