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馬化騰投入重金的QQ音樂,對騰訊到底意味著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1/159722.shtml

被馬化騰投入重金的QQ音樂,對騰訊到底意味著什麽?
李曉霞 李曉霞

被馬化騰投入重金的QQ音樂,對騰訊到底意味著什麽?

一個有趣的變化是,QQ音樂將成為新組合的代名詞,被外界關註、解讀。

編者按:近一年來,在線音樂行業所發生的變化騰挪似乎大於以往任何時候:QQ音樂與海洋音樂合並、阿里音樂人事變動、網易雲音樂尋求融資、百度音樂重新登場……有人擔憂本已過去的版權戰爭會卷土重來,也有人感嘆盈利之前依舊如此迷茫。玩家們心懷希望,卻又忐忑不安。

i黑馬特此推出在線音樂系列專題,將帶你穿過時間長軸,觸達各重量級玩家在關鍵節點的決策與走向,一窺行業風雲變化。

640

QQ音樂總經理吳偉林

文 | 李曉霞

編輯 | 吳丹

三個月前,一場發生在QQ音樂與海洋音樂集團之間的合並,使得數字音樂的格局發生了變化:騰訊系音樂一躍成為在線音樂市場的頭牌、老大。

聯姻之後,盡管各自品牌保持獨立運行,一個有趣的變化是QQ音樂將成為新組合的代名詞,被外界關註、解讀。

這,無可厚非。

畢竟,不論是從推動國內數字音樂的正版化,還是到創造數字專輯等的音樂付費模式,QQ音樂從不缺少話題。

時間跳轉到2005年,騰訊QQ發展烈火烹油,同時在線人數首破1000萬。大概同一時間,QQ音樂以QQ上一個附加功能的方式出現。

此時,鮮有人預料到,十一年後,QQ音樂會從一個播放器的角色演變成在線音樂領域的大玩家。

如今,QQ音樂已經擁有1億日活躍用戶,4億月活用戶。另外,付費用戶超過1000萬規模,數字專輯銷量累計2000萬張。

最重要的是,QQ音樂官方稱其目前已經實現盈利,這打破了數字音樂變現艱難的魔咒。

作為音樂市場的種子選手,接下來,QQ音樂的故事脈絡走向,折射的或許會是整個行業的變局、競爭、融合……

盜版圍殺

新生事物在邁入正確的生長路徑前,往往繞不過漫長的兵荒馬亂期。對於在線音樂,盜版恣意橫行,夾生其中的是失望,是無奈。

在知乎上,有一篇帖子講的是2010年前後,民謠一哥李誌的音樂未經許可便被各個平臺盜用的情形,QQ音樂、酷狗、酷我、百度音樂等赫然在列。

此種情況,在當時,更多以常態出現,不止不休。

盜版之下,更為艱困的是與侵權方的交涉:如上述帖子所述,版權所有者發公開信,甚至把對QQ音樂的律師函發到馬化騰辦公室,筋疲力盡。其中個味,對於兩年後開始打擊盜版的QQ音樂來說,應該不會陌生。

2011年,吳偉林離開諾基亞,進入QQ音樂擔任總經理一職,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唱片公司投訴,吳率先對自家平臺進行閹割,將侵權作品一一解決。

接下來,擺在QQ音樂以及吳偉林眼前的問題是:如何圍殺方圓之外的盜版?

首先,對版權方而言,維權的話通常意味著一到兩年的漫長等待,在此期間,盜版內容仍處於流動狀態。即使兩年後勝訴,每首歌500塊錢的賠款,往往得不償失。

而此種結果的前提還要是你能夠提供足夠充分的侵權證據,這就關乎到了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問題。即作為音樂版權人,不論是作曲者還是唱片公司或版權代理人,都需要證明自己和作品的權屬關系。“比如作為Bigbang中國的版權代理方,法院會要求你找歌手簽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吳偉林對i黑馬表示。

“幸運的是,當所有平臺、唱片公司都失望至極,覺得內地(音樂)市場沒有價值的情況下,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更好的機會,因為沒人和我們搶,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打擊盜版整理音樂版權秩序。”隨後,吳偉林的想法得到了大boss馬化騰的支持,於是,QQ音樂開始一邊忙於購入獨家版權,另一邊則樂此不彼地在維權上傾其心力。

現在回頭來看當時的決策,吳偉林坦言“之前並沒有太大的決心”,他給自己設定了四年期限,要把整個音樂行業整理好。

結果證明,他僅花了三年時間。

如今,QQ音樂已手握多家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像華納、索尼、JVR、福貿、YG、英皇、少城時代等,而正版版權方合作方達200多家,平臺正版曲庫超1500萬首。往日的盜版征伐則促使各大平臺紛紛走上正版化道路,隨後,版權分銷成為行業標配。

而QQ音樂的圍殺盜版行動,在吳偉林看來,對行業帶來的真正改變則是,推動了相關政策的出臺。2015年7月8日,國家版權局下發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

自此,音樂盜版時代一去不返。

付費探索

在線音樂的境況,很容易讓人想起過去的視頻網站,心懷希望,卻長路漫漫。吳偉林表達了類似看法:用戶無論是到騰訊視頻、愛奇藝還是優酷土豆看新內容時,都需要付費,陸陸續續他就會習慣(付費)了,音樂產品未來也會一樣,只是現在還沒有那麽成熟(而已)。

不同的地方在於,“電影看完一次,你會不會看二次?音樂,一首歌,你可能聽無數次,那應該怎麽收費?”吳偉林覺得,音樂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特有模式。

廣告作為眾多行業的萬能營收源頭,在數字音樂的收入構成中同樣占據一定比例。現在,數字專輯、付費會員、在線演唱會等變現模式也依次衍生而出。

而QQ音樂可謂是以上付費嘗試里的老司機。

早在2014年,QQ音樂便首創以數字專輯的形式與周傑倫的傑威爾唱片公司一起發行了其新專輯《哎喲,不錯哦》,隨後,合作歌手範圍延伸至李宇春、鹿晗、蘇打綠、林俊傑、BIGBANG、Taylor Swift等40余人,銷售累計2000萬張,總銷售額達1億之多(數據截止到7月份)。

數字專輯於在線音樂土地里繁榮開來。國外並沒有這樣的模式,數字專輯作為中國在線音樂的一種創新,核心是包含其中的增值服務以及粉絲經濟。

談起數字專輯的誕生,吳偉林對i黑馬表示,“聽音樂的人無非兩種:一種是無所謂的人,另一種是粉絲,周傑倫唱什麽歌他都喜歡,需要花錢他都花,所以我們才想出這種模式,粉絲運營。”

另外還要提到具有”QQ音樂特色”的綠鉆模式,依附於QQ、空間發展壯大,也就是現在所說的VIP會員。線上演出、門票、O2O等QQ音樂也有涉足。

盈利這件事,雖然在騰訊集團的財報上看不到痕跡,即使小得微乎其微,其對QQ音樂、在線音樂行業的意義卻不能忽略不計。

“從去年7月份,我們一直在推動收費,到今年6月份,付費用戶達到1000多萬。”這讓吳偉林看到了整個行業的樂觀狀態。按照他的計劃,兩年後,會員數可能突破2500萬。

所以不久之前, 面對媒體“眾多在線音樂平臺發力內容上遊,QQ音樂會不會跟進?”的提問,吳偉林給出否定答案。他向i黑馬解釋道,“上遊內容方他們本身最專業的就是做音樂。你以為我很厲害?我完全不懂,怎麽做音樂?填詞?我走上遊幹嘛?沒用!”

搶食上遊,意味著平臺可能與唱片公司等內容方產生爭執,彼此成為競爭對手。吳偉林擔心,如果對方不再授權,平臺內容會形成巨大缺口。

“有些人覺得版權價格太高,所以想通過推藝人獲得自有內容來降低成本。但真的是這樣嗎?你要捧紅一些歌手或獨立音樂人,很難,投資很多,你還是需要花錢,不見得比買版權低。”

市場上所有玩家都能真正推動收費,不同用戶在不同平臺上付費,這是吳偉林所期待看到的圖景。

合並後

外界好奇的是,QQ音樂與CMC融合之後的巨頭會是什麽樣子?

9月21日,新面貌終得以顯山露水:公司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深圳)有限公司。據吳偉林透露,三個平臺除了在相似的產品上進行調整外,其它依舊獨立運營,並保持內部競爭。員工數量上已經超過2500人。

值得註意的是,新名字里的“娛樂”二字意味深長。

以前,QQ音樂被看做虛擬商品,歸分為騰訊電商控股公司。2013年,出於其應更好利用社交網絡傳播的考慮,被改劃到騰訊社交平臺部(SNG),左擁右抱微信、QQ,這也被視為QQ音樂的絕對優勢。如今,音樂之上又加持娛樂,顯然,騰訊醉翁之意不止音樂。

”新集團還會以音樂為主,但不會都是從收聽的角度做產品。比如直播、演唱會,我們是想用騰訊音樂去形容包裝周邊東西。”吳偉林說,本來的想法是做騰訊音樂即可,現有“娛樂”二字是因為著眼於未來。 “你知道騰訊最牛的是遊戲,我們可能以後會做一些音樂遊戲。所以命名為‘騰訊音樂娛樂’最好。”

可以想象,騰訊音樂將會與騰訊視頻、互娛等產品產生聯動效應。

關於新技術在音樂上的應用,諸如VR、直播之類,騰訊也在探索。吳偉林對智能音箱、家居的興趣更多一些,“比如你要聽首歌,直接語音就能搜索,會越來越智能化。”

“國際化”是吳偉林在采訪中多次提到的詞匯,也是騰訊音樂近期不斷向外界釋放的信號。其野心在於:成為全球音樂行業營收額的Top3。

以下為采訪節選:

i黑馬:您覺得消費者在這兩年有什麽新變化?在面對90後、60後這樣的不同消費者時,你有什麽樣的觀察?

吳偉林:按照邏輯的話,我們會覺得年輕人沒有很多錢去支持音樂付費,而已經工作的人應該不缺錢,但結果恰恰相反。有能力付費的人群就是不願意,反而年輕一代很樂意(付費),我們90%的付費用戶都是15-25歲的年輕人。很大原因可能是內地音樂十幾年都是免費的,所以30歲以上的很多人不習慣付費。,

i黑馬:大多數音樂產品在音樂推薦上采用人工編輯的方式,未來在內容分發上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吳偉林:過去我們希望進行自動化推薦,而不是人工編輯。但最後發現(有點問題)。比如,一個人這一秒想聽兒歌,下一秒跟男友吵架了,就會想聽失落的歌,所以很難猜測用戶當時想聽什麽歌。所以我們還在摸索中。目前還是動用大量的人力資源去做歌單編輯。現在我們沒有看到哪個公司,包括美國的公司,能夠有這種(相當於人工編輯的)技術。

i黑馬:音樂直播會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方式?

吳偉林:VR直播在未來應該比較好,可以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目前還在看怎麽做,沒有3、4年時間不會成熟。另外,未來也要看智能手機,如果手機的一些功能或技術越來越好,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玩法。不然無論你的音樂APP有多出色,如果手機無法配合我將內容提供給用戶,一切都是浪費。

i黑馬:跟國外相比,國內音樂產業市場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麽?跟發達國家的市場相比,我們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吳偉林:很多國家的音樂行業已經比較成熟,比如美國,他們已經很飽和。按照現在的方式也可以走下去,但收入永遠會很固定。其它還沒被開發的市場有點像四五年前的內地一樣,有很大的潛力。

最大的差異是內容,內地現在也有Apple music,但本地化內容缺乏。在這方面我們有優勢,因為內地很多獨立音樂人的作品他們收錄不了,但我們有。 

i黑馬:現在各個平臺的變現模式趨於同質化,是因為這樣代表著趨勢、走向,還是因為大家對接下來的路子都不太清晰? 

吳偉林:像數字專輯、會員付費應該說是目前看到的成功案例,而我們也參考了一些國際上比較成熟的國家,他們現在也是用戶付費為主。所以大家看這一條路不會錯,所有人也都按這條路走。

QQ音樂 版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30

人民幣跌破6.95,在岸、離岸價差倒掛超百點意味著什麽?

12月16日,在岸人民幣跌破6.95關口,與離岸人民幣價差持續倒掛。截止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官方收盤價報6.9547,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跌139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跌69點。

而離岸人民幣報6.9430元,價差已超過100點。對於在岸、離岸人民幣價差持續出現倒掛,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岸、離岸人民幣倒掛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

趙慶明認為,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定價機制不同,尤其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定價更加市場化。考慮的因素更多且會包含對未來整個國際外匯市場的預期。產生價差倒掛,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海外市場的預期。這是好現象。“離岸市場化的市場相對於在岸管理的人民幣市場,有可能會提前反應,有利於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趙慶明說。

歷史曾經出現過人民幣在岸、離岸價差倒掛的情況。但總體而言比較罕見。人民幣主戰場還是在境內。知名外匯市場專家韓會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離岸市場貶值幅度比在岸小的具體原因可能比較複雜。

韓會師指出,有可能是市場對於未來美元進一步上行的力度有所懷疑。在人民幣當前定價機制之下,如果美元指數上行速度下降,人民幣對美元大概率會反彈。但也有可能離岸市場由於其他因素影響,沒有升上去。

韓會師表示,離岸市場與在岸人民幣市場不同,離岸人民幣市場是一個投機主導的市場,機構之間的投機交易規模較大,來自於企業層面進出口實盤交易占比較少,所以離岸市場對國內央行政策非常敏感。但機構自營盤的頭寸一般比較小,如果離岸機構預期境內市場將有大的變化,可能立即調整策略,而不會進行大規模的單邊賭博。

“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

另一方面,12月16日外匯局公布的結售匯數據顯示,11結售匯逆差2284億元人民幣(等值334億美元)。 這一數字比10月結售匯146億逆差擴大了188億美元。

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10月份結售匯逆差相比9月有所收窄,但是我們看到11月環比再次擴大。美聯儲加息對全球市場影響很大,與人民幣相關的數據變化都不樂觀,面臨比較大壓力。

趙慶明指出,結售匯逆差擴大符合當前預期。11月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是過去幾個月中最大的。市場恐慌情緒最強烈。所以表現為增加購匯,減少結匯。但結售匯逆差擴大也是階段性的,一旦人民幣貶值幅度減小,市場貶值預期改變,結售匯逆差將收窄。

外匯局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11月份,在外部環境存在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處於相對穩定的區間。主要受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升溫、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全球主要非美貨幣普遍下跌的影響,11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較10月份有所增加。

外匯局發言人表示,總的來看,近期美元匯率走強對全球貨幣和國際資本流動帶來了較大影響,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相對較小,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中的一些積極因素繼續發揮作用,能夠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87

特朗普經濟學對2017年的歐洲意味著是輸還是贏?

一談到特朗普上臺對歐洲的影響,德國人朱莉就忿忿地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一上臺我買房子都變貴了。”

就在2016歲末,當朱莉即將辦好貸款手續時,銀行在最後一刻給她加息了0.3%,並對她解釋說,這是特朗普上臺造成的。

由於外界預計特朗普上臺後增加投資和緊縮貿易的經濟政策可能導致美國通脹上升進而推動美聯儲加息,因此海外市場也紛紛同步跟進予以應對。

在即將開啟的特朗普時代,其“美國優先”的經濟思路又將如何在整體上影響持續溫和、穩固複蘇的歐洲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在一年一度的問卷中向歐洲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上述問題。在大部分接受調查的歐洲經濟學家看來,歐洲將在短期內受益於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美國的財政寬松政策將有利於延長歐元區的商業周期,而美元升值還將推動歐元區的出口。

但在中長期,如果特朗普堅持貿易保護主義思路,歐洲經濟學家們幾乎一致認同,這樣的政策將令歐洲經濟遭受打擊。除此之外,特朗普的當選對歐洲極右翼分子產生了提振作用,而這一超越了經濟政策的政治含義將在2017年分裂歐元區方面觸發更大的不確定性。

短期內受益

經濟學家預計2017年歐元區經濟增速為1.47%,通脹率為1.26%。在美國方面,總體而言,在特朗普上臺後,其施政方針將令美國國內需求在短期內出現增長,實施財政擴張的經濟政策和較弱擴張貨幣政策的結果將導致更高的利率和更強勢的美元。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資深經濟學家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短期內特朗普的上臺對於歐洲而言並非是壞消息,其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基礎建設計劃對於包括歐洲鋼鐵業在內的行業而言是好消息,強勢美元對於歐元區的出口更是利好。

歐亞集團歐洲研究負責人哈曼(Mujtaba Rahman)認為,在短期內,特朗普任期對歐洲的經濟影響偏積極:美國更高的通脹以及更快的加息速度將令歐洲央行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之間的分歧增加,並給美元帶來更多上行壓力。

AXA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博納(Laurence Boone)則認為,美國的經濟刺激政策對於歐元區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的經濟刺激為正向的0.1%左右,與此同時歐元區的幣值穩定,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刺激政策對於歐元區經濟有輕微的正向促進作用。

貿易保護主義令歐元區成為輸家

除去特朗普所允諾的經濟刺激政策之外,歐洲的經濟學家在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政府身上基本找不到施政閃光點。他們集體認為,無論是其充斥著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還是其充滿“新孤立主義”的政治政策方面,這樣的零和思維最終都將對歐洲造成負面影響。

哈曼指出,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對於歐盟而言將是充滿麻煩的。特朗普經濟政策引起的通脹預期可能導致全球債券收益率顯著提高,這對於歐元區內諸如意大利這樣名義增長率前景不佳的國家尤為不利,並將對此類歐元區國家的債務狀態構成進一步損害。

更多的經濟學家則對於特朗普經濟學可能引發的全球貿易戰表示憂慮。

法國巴黎銀行投資夥伴(BNP Paribas Investment Partners)資深經濟學家巴維爾(Richard Barwell)指出,真正問題是,特朗普要在多大程度上攪動全球貿易並促進“去全球化趨勢”:“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這樣的風險,畢竟在過去數十年中,特朗普一直充滿激情地推動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如果他堅持這種主張,歐元區經濟肯定將成為輸家,且不是唯一的輸家。”巴維爾表示。

荷蘭國際直銷銀行(ING-DiBa)首席經濟學家布萊則斯基(Carsten Brzeski)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所產生的負面後果,不僅將影響雙邊貿易,而且也將影響全球整體貿易形勢,歐元區也隨之受到影響。

牛津經濟學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 首席經濟學家尼克森(James Nixon)則指出,在特朗普四年任期過半之後,其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負面效果即將顯現。

匹克太特財富管理公司經濟學家杜克羅彩特(Frederik Ducrozet)則表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其正面與負面效益將在2017年的年中之後得以顯現,不過要觀察其更大範圍的經濟效應則要等到2018年了,在其中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後果將主要作用於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區域,歐元區最大的風險還是英國的“硬脫歐”。

右翼思潮蔓延至歐洲

不過,特朗普上臺後,最難以量化的風險恐還在於政治方面。日前,頗為令人意外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透過她的發言人表示,她決定不參加2017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1月17-20日)。作為達沃斯和歐洲最有實力的政客,默克爾的缺席令人失望,原因何在?

有歐洲官員道出了其中的玄機:這時間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誓就職日期(20日)太近,默克爾不願在那時討論特朗普。

特朗普為何在歐洲如此不受待見?哈曼指出,特朗普的上臺削弱了西方自由共識,而這正是支撐歐盟和歐元區建立的基礎。特朗普曾說,他認為歐盟即將崩潰。事實上,特朗經常批評歐盟,且對俄羅斯更有好感,這一切都同歐洲的民粹主義者立場相似,這些都將成為歐元區的長期風險。

對於特朗普當選,歐洲極右翼分子中最開心的莫過於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戰線”負責人勒龐,她曾經在特朗普當選後表示:“英國退歐,奧地利右翼崛起和特朗普勝選,都表明國家權力正在從權貴手中滑落。”

近年來,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在第一輪選舉中得票率均在25%~30%,目前以此推算,勒龐在第二輪戰勝右翼的幾率很小。

例如法國的兩輪投票制規定,如果第一輪投票中無人獲得50%以上的票數,得票率最高的兩位候選人將進行第二輪對決。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資深分析師李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便極右翼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能夠進入第二輪,最終獲勝的難度依然較大。

盡管如此,若勒龐當選將劇烈改變法國乃至歐盟格局:此前勒龐承諾將在上臺後觸發脫歐公投,其對歐元區造成的傷害將無法量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59

45萬億來了!中國各地投資大爆發,錢從哪里來?意味著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0/161328.shtml

45萬億來了!中國各地投資大爆發,錢從哪里來?意味著什麽?
華爾街見聞 華爾街見聞

45萬億來了!中國各地投資大爆發,錢從哪里來?意味著什麽?

基建擼起袖子幹。

近期,各地公布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2016年經濟發展狀況的同時對2017年經濟工作目標進行展望。部分中西部地區的2017年GDP增長目標或固定資產投資目標較2016年卻有所提高,尤其是跟一帶一路相關的地區,遼寧、新疆、內蒙古、吉林等地目標上調較為顯著,其中新疆提出50%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引爆了市場對於今年基建大幹快上的預期。

從微觀調研來看,不少建築類企業以及工業品生產企業都表示今年的訂單情況較好,也一定程度上印證基建的需求較強。

本周周報我們試圖從政府基建投資意願、基建資金來源、PPP、發改委審批動向、各行業基建空間等來分析2017年的基建狀況,是否有可能對今年整體投資和經濟形成支撐。

一、從各省市地方政府對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來看,政府推動基建支撐經濟的意願較為強烈。

23個已公布目標增速的省份計算的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規模已超過45萬億。部分省份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明顯超預期(圖1),比如新疆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為50%(2016年實際增速為-5.1%)、遼寧目標增速12%(2016年實際增速為-63.5%)、福建目標增速15%(2016年實際增速為9.3%)、西藏目標增速20%(2016年實際增速為20%)、廣東目標增速15%(2016年實際增速為10%),貴州、雲南等西南省份的增速也接近20%。

439502815659100510

整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目標透露了政府通過基建穩增長的意願。新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較高可能與“一帶一路”的規劃相關。習近平主席在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聲明,"一帶一路"戰略框架國際合作高層論壇將於今年五月份在北京舉行。將探討"一帶一路"戰略框架內的合作計劃,建立未來合作的平臺。新疆作為絲路上最重要的連接省份,今年提出較高的投資增速目標可能是為了配合國家戰略層面的大計劃。而遼寧在去年積壓了經濟統計水分之後,加上政府換屆,也有幹一番作為的動力。

考慮到今年房地產投資受房地產調控有一定下行壓力,而制造業投資主要是企業根據自身的盈利和生產意願來調整,政府通過基建投資可以掌握更多主動權,穩定經濟增長。習總書記提出的“擼起袖子幹”也一定程度鼓舞地方政府維穩經濟。

基於已公布固定資產目標增速的20個省份擬合的加權固定資產目標增速為12.5%,用16年實際增速擬合未公布的省份、考慮低於目標增速的情況(16年公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的20個省份有14個省份最終實際增速低於年初的目標增速、6個實際增速高於目標),預計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目標增速或在10%附近,高於2016年8.1%的累計同比。

另外一個維度的測算是,即使大部分省份的投資增速跟去年持平,僅考慮新疆和遼寧去年是負增速,今年只要實現正增速就會對全國的投資增速起到較大的拉動作用,全國的投資增速也大概率高於去年水平。由於房地產投資增速會小幅滑落,而制造業可能小幅上升,兩者加總相對平穩或者較去年略有上升,實際上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改善更可能是來自基建。去年全年基建名義增速為15.7%,我們預計今年基建名義增速可能高於去年,可能回升到16%-20%區間。

836034061962159355

二、從資金來源來看,近期貸款和非標的放量可能對基建起到較大支撐作用。

從基建資金來源來看,2015年63%的資金來源於自籌資金,國家預算內資金占比為15.1%、國內貸款占比15%、其他資金6.9%、利用外資0.17%(圖3)。且從基建資金來源占比走勢來看,2011年之後,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口徑的占比逐步下降而自籌資金占比逐步上升,二者合計占比穩定在78%左右,或與統計口徑以及資金繞道有關,部分貸款資金被統計到自籌資金中。

568525128675874986

從貸款的角度看,1月份信貸規模在央行指導壓縮之後仍有2.03萬億,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明顯增多;銀行在房貸收緊之後,資產端轉向企業貸款,而對部分中小企業放貸意願較低,對基建類項目意願較高。盡管地方債務置換下,一類債務中的城投債將提前置換,且近期監管機構收緊對城投平臺發債的門檻,但近期非標融資絕對值及占比快速上升,過去一年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凈增加3.36萬億;且微觀調研反映近期非標項目仍較多。非標對城投債起到補充和一定的替代作用。從歷史數據來看,社融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和非標資產的增量很大程度上與基建增速相關,而近期企業中長期貸款和非標的放量也預示著基建增速將有所回升(圖4)。

771763586553350532

三、從近期推進較快的PPP來看,基建也可能在短期內發力。

去年以來發改委和財政部建立了PPP項目庫,目前發改委共推介了三批PPP項目,總共3764個,投資額總計6.37萬億元。2月13日,財政部PPP項目庫第五期季報發布,顯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圖5),入庫項目共11260個,總投資13.5萬億元;其中進入執行階段項目數1351個,總投資2.2萬億元。

432662459259758970 

之前我們對PPP最大的擔憂在於落地率不高,從四季報數據來看,PPP項目落地率有明顯的提升12月底的落地率已經達到32%,較16年1月的20%有較大提升,示範項目的落地率更高,已經達到50%(圖6)。

570908746856109795

從行業來看,目前PPP項目行業主要集中在基建領域,市政工程、交通運輸和片區開發三個行業合計占比超過68%;省份方面,目前PPP項目主要集中在貴州、山東、雲南、河南等省份,山西、天津、湖北等省份的PPP項目較少(圖7)。

814795414725131447

我們對比計算了PPP項目較多的省份和PPP項目較少省份在剔除房地產後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發現PPP項目多的省份的投資增速明顯高於PPP項目數量少的省份。2016年雲南剔除房地產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5%,而山西僅為0.1%。2016年前三個季度,PPP的落地金額基本保持每季新增5000億元落地的水平,四季度落地速度有所加快,單季度新增落地金額為6400億元。假設2017年項目的落地速度保持與2016年四季度一樣的水平,那麽2017年將會新增2.5萬億規模,到2017年末,全部執行規模將會接近5萬億。但是執行規模並不代表全是投資規模,一般基建項目的投資周期在3年左右,考慮到一般項目第一年的投入會更大一點,預計2017年PPP項目能夠為基建帶來1.2萬億左右的新增投資。

除了PPP項目外,發改委項目也是基建重要組成部分。從發改委目前批複的情況來看(如圖8),自2016年8月份以來,發改委核準投資項目的速度明顯加快,主要行業集中在交通運輸和水利方面。2016年全年,發改委共批複1.7萬億元投資。2017年1月,發改委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個,總投資1539億元。如果2017年發改委能夠延續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批複速度,那麽2017年全年批複的投資計劃有望達到2.5萬億,較16年增加8000億元。此外,發改委12個重大工程包截至2016年底,累計完成投資7.9萬億元,其中2016年完成投資3.6萬億元,預計2017年12個重大工程包的投資速度將會繼續保持。

303425418090886473

四、從具體行業來看,2017年基建發力仍主要是市政工程。

2016年我國基建投資共15.2萬億元,其中主要是市政、交通運輸和電力行業。鐵路方面,中鐵總總經理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指出2017年計劃投資8000億元,與2016年總投資額基本持平;公路方面,交通運輸部部長公布2017年主要目標是公路、水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萬億元,與2016年總水平差別不大;電力行業2016年的增速一直在下降,預計2017年難有大的提高。2017年基建投資最大的增長點可能還是在於市政建設(最近幾年地鐵的增速較快,而地下管廊也在推進)。從各省份投資目標來看,目前來看,各省市的投資目標都在千億甚至萬億以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各省市也都提到加快投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環境和民生等方面。

綜合來看,全年基建名義投資增速有望比2016年提升,增速有望從去年15.7%回升至接近20%水平,並帶動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在工業品仍實施供給側改革的情況下,基建需求的上升會推動工業品價格繼續上升,但具體漲幅也要看發改委的控制。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盡管基建名義增速會回升,但考慮到今年PPI漲幅較大,全年PPI平均可能高達5%以上,而去年是-1.4%,這會拖累今年基建的實際增速,預計實際增速將會較明顯回落(圖9)。

144988398225811128

此外,從最近幾年來看,基建增速都有前高後低的特征,一季度沖高,然後逐步回落,因此對經濟和商品價格的帶動也會呈現前高後低的特征。

相關:

地方投資大爆發,PPP能引來多少錢?

記者:楊仕省 來源:華夏時報

跨入2017年,全國各地新一輪重大項目投資相繼開工,擬定的投資項目數額更大,動輒從千億到萬億不等。

《華夏時報》記者對比各地投資計劃發現,在各地眾多的投資項目計劃中,“鐵公機”項目的投資一股獨大,其地位難以撼動。眾所周知,房地產投資過去熱度一直不減,但房地產今年可能不再是投資熱點。那麽,地方政府要穩住GDP,有什麽可以替代過去持續增長的房地產投資?答案是,基建投資。

《華夏時報》記者根據各省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至今中國已有23個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累計投資超過40萬億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資不少於45萬億。

除了各省公布的這波來勢兇猛的大基建投資外,發改委也公布重大投資項目的最新進展。2月15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當日的發布會上透露,1月,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個,總投資1539億元,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領域。

“這些投資主要應對經濟放緩,通過投資發揮重點項目的引領作用。”北京福盛德經濟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馮德林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必要的投資是需要的,但也要考慮投資項目的盈利性及資金的來源渠道。

“怎麽投、投多少,直接影響著投資的效益,去年發改委一直在強調這個觀點,相信今年還會強調的。”發改系統不願具名的一官員對記者說。

各地大項目紛紛落地

正如記者梳理的那樣,春節後各地上馬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其中,湖北、陜西、河南等地開工的重大項目總投資均達千億元以上,江蘇首批開工的重大項目總投資更是高達1.33萬億元之巨。

據陜西省政府1月4日發布的消息,陜西2017年將安排省級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額3.7萬億元,年度投資4820億元,這些項目包括基礎設施、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陜西發改委稱,在全國投資增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陜西省的重點項目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日,浙江宣布新開工624個項目,總投資7903億元。前一天,河南省集中簽約了108個PPP項目,總投資3794億元。

在采訪中,很多地方還正在爭取上馬一批重大的基建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的閬中機場續建工程,正加緊進行。”四川閬中機場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唐卓說。1月16日四川廣元市長鄒自景參加審議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議,要大力支持G5京昆高速廣元段擴容改造、廣元盤龍機場改擴建等項目。航空方面準備先對接規劃中的兩個通航機場,即在廣元的旺蒼縣和青川縣建機場,做低空旅遊項目。

“中西部嚴重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現象還存在。”四川省廣元市一位招商引資的副局長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省內的每個市縣基建投資的空間都還很大,很多地方高鐵不通、道路不暢,都還需要巨大的投資。

在春節期間記者了解到,四川已經上馬或還將上馬的機場項目,還包括加快建設成都新機場、改擴建南充機場等;遷建宜賓、瀘州、達州等機場;新建巴中、樂山、甘孜等機場。“機場的修建會極大地拉動本區域的GDP,為經濟的發展增光添彩。”四川一位剛上任分管招商項目的副市長向本報記者坦言。

與四川相鄰的重慶,今年將完成黔江機場擴建項目,還將開工萬盛江南機場,加快巫山、武隆和萬州機場改擴建等項目建設等。2017年重慶交通建設計劃投資820億元,其中,鐵路投資285億元,公路投資470億元,民航投資25億元等。

其他地方也將各類機場投資視為重點。據悉,江西省今年將加快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井岡山機場二期改擴建,爭取開工建設宜春明月山機場擴建、瑞金機場、安福武功山通用機場等項目。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年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在近幾年的基建大潮中,省會城市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高鐵、大型機場,一般都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展開的,尤其是中西部更是如此。

這一波基建投資不容小覷。“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在8%左右,基建將繼續成為穩定投資的主要力量,今年規模預計在16萬億元左右。”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總監徐光瑞向媒體表示。

錢從何來

記者采訪獲悉,對於重大基建項目的投資,地方資金配套的壓力不小。“地方要是拿不出配套資金,再好的重大項目也要擱淺。”上述副市長直言,如何落實項目的資金問題,可以說是各地遭遇到的共同難題。

記者梳理就發現,各省在部署經濟工作時均指出要多渠道籌集項目資金,如有“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等表述。

事實也是如此,各地龐大的項目投資計劃,讓PPP再度成為市場追逐的焦點。與過去不同,今年PPP有望加速落地,並從交通、市政、環保向養老、醫療、旅遊等多領域拓展。在政策層面上,民政部等13部委發文力推養老PPP;在市場層面,一些發布去年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大貢獻就是實施PPP項目。

受政策加碼催化,去年以來PPP項目出現井噴式增長。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入庫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其中,在吸引民資方面,按照財政部PPP項目庫的入庫統計,民營企業(含民營獨資和民營控股)163 家,占比39%。

今年PPP項目還會出現井噴式增長。“大理市洱海環湖截汙工程、騰沖全域旅遊國際戶外運動文化中心、瑞麗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程……”這是2月14日在昆明舉行的雲南省最大的一次PPP項目推介會,此次會議集中展示的各類PPP示範項目,總投資額達3996億元,項目涵蓋交通、市政等14個領域。近日廣州市公布文件稱,將啟動28個PPP試點項目,投資近2119億。

記者梳理,盡管投資範圍擴大,PPP項目投資仍以市政工程和交通運輸領域為主。截至去年12月末,在各行業PPP項目數及投資額中,市政、交通、城鎮綜合開發3個行業項目數和投資額均居前3名。

PPP項目落地率如何?記者查知,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入庫項目落地率達31.6%,而第三批示範項目的落地率更是驚人地達到了42.9%。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如何打好今年有效投資,是擺在各地面前的一道難題。“在民間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長‘雙降’之時,我們的投資主要靠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其發展也是有限的,而唯一的途徑是要通過不斷的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

投資的有效性尤為重要。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認為,擴大有效投資,必須堅持把資金投到有利於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項目上來。而年初浙江省發改委主任李學忠詳解7900多億投向時就指出,有效投資得有真金白銀,但據有關研究估算,“十三五”時期,浙江仍存在2.4萬億元至2.7萬億元左右的融資需求。

“不用多說,今年重頭戲仍然還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張漢亞強調,激活民間投資會讓民間主體願意投資,把放寬行業準入的政策落實好。

但記者也註意到,在解決資金問題上,很多地方並沒有放棄土地融資。隨著地方兩會相繼召開,熱點城市表示將嚴格執行調控政策,但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似乎並未減少,部分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依舊頗豐。

土地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40

人社部:中國養老金投資運營並不意味著一定進入股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7年3月1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遊鈞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在發布會上,遊鈞介紹,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實施並不意味著入市,進入股市只是養老基金投資的一種選擇,並且由市場機構根據市場狀況來選擇入市的時點。

遊鈞稱,“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我們會同財政部、社保基金理事會組成工作小組,共同推進這項工作。2016年底,我們正式啟動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施工作。首批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約的有七個省,資金規模達到了3600億,資金劃撥也在陸續到位中。同時,我們也評選出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機構,包括四家托管行和二十一家投資管理機構。相關配套政策,比如說信息披露、績效考核等政策制度也在制定中,將陸續出臺。”

養老基金的投資實施是個逐步過程,是由各地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基金結余狀況和結構狀況,做好基金中長期測算工作,制定委托計劃。所以,具體到啟動實施,各地並不是一個時間點整齊劃一地來實施的。“這里要說明的是,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實施並不意味著入市,進入股市只是養老基金投資的一種選擇,並且由市場機構根據市場狀況來選擇入市的時點。”遊鈞表示。

遊鈞強調,養老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所以最主要考慮的還是基金的安全。我們在啟動這個制度時,就將內部控制、風險準備金等各項控制保證基金安全的制度都建立起來了。我們要加大風險管控,同時也要確保基金收益,所以要給予政策支持,提高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總之,我們將多措並舉,來確保基金的安全和收益。

2015年國務院頒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下稱“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劃定了框架。根據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此前介紹,人社部計劃年內組織第一批省份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合同。同時也會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牽頭組織評審委員會,優選出第一批養老基金管理機構,正式啟動投資運營工作。

根據《辦法》,養老基金投資股票的占比最高可達30%,這樣一筆即將入市的長期資金,讓A股市場投資者興奮不已,同時也讓部分居民對養老金入市後可能的虧損表示擔憂。

養老基金主要包括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基金。《辦法》出臺之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養老基金結余,可以在預留一定支付費用後,確定具體投資額度,委托給國務院授權的機構進行投資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28

吳曉靈:金融機構綜合經營並不意味著綜合監管

吳曉靈3月9日在梅地亞中心專場記者會上

“我對監管體制改革的想法,不是簡單地把三會合在一起,或者簡單地把三會合並到央行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3月9日在記者會上表達了她對於監管架構改革的看法。

她認為,世界各國存在各種各樣的監管模式,都受到當事國家歷史、文化、現實經濟條件的制約。能夠建立穩定金融防範框架、更好地將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結合在一起,並形成有效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若能夠達到這兩個目的,這樣的監管體制就是合適的。

“金融機構盡管有很多業務相互滲透,但是金融業務本質上的東西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比如銀行主要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創造信用貨幣,銀行吸收存款和創造貨幣的特性是不會改變的。證券機構要搭建投資者和融資者的橋梁,保證信息的真實全面,這種中介機構的本性也不會改變。保險公司基於大數法則,進行經濟補償的功能也不會改變。”吳曉靈解釋稱,信托本身是一種法律關系,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收取管理費用,投資者要承擔風險、獲得收益,這種方向也不會改變。而銀證保信所做的資管產品,都要按照相同的規則進行監管、按照功能和行為進行監管,綜合經營並不意味著綜合監管。

那麽,金融機構綜合經營下如何監管?吳曉靈認為,應該對應的是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過去我們是機構監管,監管機構通過發放、吊銷牌照,對機構的審慎經營進行管理。而行為監管是,即便機構的牌照不是我發的,但是你做了我所管的功能的事,還是要到我這里來領取牌照。”吳曉靈舉例稱,銀行要銷售保險產品、基金產品,應到保監會獲得保險銷售的資格、到證監會獲得基金牌照資格。

吳曉靈認為,在綜合經營的大背景下,交叉經營的資產管理產品,應該按照法律屬性交由證監會統一監管比較好。

“綜合經營的情況會出現很多風險,我們的監管體制不管怎麽改變,對於央行在整個金融體系當中所承擔的貨幣政策職能和金融穩定職能是不會改變的。金融市場最終流動性的提供者是央行,央行既擔負著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責任,也擔負著金融穩定的職能。”吳曉靈建議,綜合經營情況下,要從單純的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相結合轉變,而央行要更加強調它承擔金融穩定方面的任務。

吳曉靈認為,央行有其特殊性,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金融形勢下,需要有效的央行,貨幣政策更加有效,匯率政策也要更加有效。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金融系統,來應付更加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59

巴菲特投資智能珠寶意味著什麽?未來,智能珠寶行業會誕生獨角獸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7/161726.shtml

巴菲特投資智能珠寶意味著什麽?未來,智能珠寶行業會誕生獨角獸嗎?
GPLP GPLP

巴菲特投資智能珠寶意味著什麽?未來,智能珠寶行業會誕生獨角獸嗎?

2017年,人工智能成為所有人的希望,就連巴菲特也開始加入其中。

本文由GPLP(微信ID: gplpc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騏驥。

2017年的投資趨勢當中,人工智能成為所有人的希望,就連巴菲特也開始加入其中。

2月9日,聲稱“只投自己看得懂的科技”的巴菲特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下屬的美國最大珠寶集團Richline,宣布今年春季將推出智能珠寶品牌Ela。

這意味著可穿戴產業將迎來第二個春天,還是意味著古老而龐大的珠寶產業即將開始變革?

對於投資智能珠寶品牌Ela的理由,巴菲特在接受CNBC電視臺的采訪中說,“珠寶是一個千百年來一直存在的行業,投資它很安全。增加科技元素,就是對人人都知道並喜愛的一些東西進行升級,使之更符合當今時代。”

智能珠寶的投資價值有幾許?

一萬個人心目中可能有一萬個哈姆雷特。

對於珠寶,很多人的心目中被定義為卡地亞、周大福,或者鉆石與翡翠。其實,珠寶不只是有收藏價值的奢侈品,很多細分行業正在試圖改變它的傳統形象,以時尚珠寶和智能珠寶為例。

時尚珠寶的典型代表為2016年年收入2.7億歐元,曾在納斯達克OMX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時尚珠寶潘多拉。

這家於1982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創立的珠寶公司,設計、生產並銷售用戶可自行搭配的以銀飾手串配珠為主的時尚珠寶,目前,已在全球六大洲逾100個國家與地區發售,並且設有超過8,100個銷售點,2016年底以130億美元的市值超過TIFFNAY和周大福成為全球第一大珠寶公司。其增長甚至超過了快時尚的翹楚ZARA和運動品牌明星ADIDAS。與此同時,TIFFNAY、周大福等珠寶品牌卻是連續多個季度的收入下跌。

另外一個細分領域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智能珠寶,同樣也正在崛起並且成為一個趨勢。

2012年,在號稱下一個風口的可穿戴設備的浪潮影響下,智能珠寶這個概念悄然而生。

從2013年起,智能珠寶首先從美國刮起了一股風潮,但基本都只是嘗試階段,屬於早期概念產品,比如美國品牌CUFF於2013年推出一款以安全為訴求的首飾產品,眾籌了一把之後至今了無生息。

2015年,智能珠寶開始火爆。

2015年1月,美國智能戒指品牌RINGLY獲得了以矽谷著名投資人Andreessen Horowitz等聯合投資的510萬美元的A輪。在此一年前它曾在成功眾籌後獲得過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2015年10月,移動互聯網連續創業者王潔明和意大利珠寶詩人Marco DalMaso在米蘭發布了智能珠寶品牌TOTWOO,該產品以 “心有靈犀”情感連接功能為主題,用貴金屬和寶石按珠寶行規推出了系列產品,諸如 “綻放”手鐲、項鏈等,已在中國獲得了1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

2015年11月,位於倫敦的VINAYA宣布獲得300萬美元種子輪投資。投資人中包括全球知名時尚電商NERAPORTER早期投資人Carmen Busquets。它推出了主打電話提醒的可以戒指吊墜兩用的智能珠寶。價格近400美元。

此外還有珠寶品牌周大生跨界做了一款防走丟的智能兒童珠寶並且做了一把眾籌;A股上市的金一文化則在年底召開盛大發布會稱全面進入智能珠寶,推出了針對老年人健康的智能戒指ACARE。中興通訊旗下的一個子公司也推出了一個仿效RINGLY的智能戒指品牌。

2017年,巴菲特在加持蘋果股份同時,突然宣布進軍智能珠寶。

於是,如火如荼的智能珠寶到底能走多遠?到底有多大的市場價值?這成為所有人都關註的問題。

智能珠寶到底能走多遠?

智能珠寶的市場空間毋庸置疑。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2009-2015年,我國珠寶首飾行業銷售規模整體表現為擴大趨勢。但2015年,我國珠寶首飾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574.22億元,同比下滑8.36%,結束長6年連續增長周期,2016年伴隨著黃金等貴珠寶的消費減緩而出現下滑,但在時尚珠寶的帶動下最終實現微弱增長。

0bdf54b530a0a97e9a0fa3309314f571

650436abafb1eea0ce7151c90ef85765

與此同時,對比全球其他國家,2016年中國以每年5000億人民幣的消費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珠寶首飾市場,但是即便如此,中國人均珠寶消費數量才不到美國的八分之一,不足臺灣的三分之一。就全球市場來看,珠寶則是所有奢侈品行業里近5年來複合增長率最高的,其中增長最快的也是時尚珠寶配飾。

6ecd7343aa0c348a9c22d8d1ae9022a7

圖片說明:2015年全球人均珠寶消費對比:中國依舊排在末位

8388f66cbdd88c8412400c41729e1dac

圖片說明:2015年北美珠寶份額,由此可見,時尚珠寶超越了黃金飾品。

4c06e4f283e07f20d1ed074f856e02ea

第三張是全球珠寶市場份額分析:亞洲及中國將是珠寶下一個爆發地。

因此,智能珠寶的未來可期。

“巴菲特和他的團隊是世界上第一個回應了我們2年前提出的情感連接才是智能珠寶核心觀點的人。我們對未來越來越有信心。TOTWOO正式銷售不久,就被很多女孩搶購並且好評很多,說明我們一開始的定位是對的。”TOTWOO智能珠寶創始人王潔明表示,他感慨,他們剛上了這一波潮流

“智能珠寶產品看似不難其實很難。無論是在產品定義、供應鏈管理、銷售模式上都與傳統珠寶也和智能硬件不一樣。智能珠寶並不等同於手環加一個首飾外殼,而是需要從產品層面全新定義,用科技來詮釋珠寶內涵。走醫療健康運動路線加珠寶的,都會有問題。因為本身不是珠寶屬性。”王潔明補充說。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目前,除了TOTWOO、RINGLY以外,很多嘗試智能珠寶的企業都面臨困境,由此可見,智能珠寶不是一個簡單的珠寶加智能的嫁接。

據GPLP調研顯示,智能珠寶產品介於電子產品和傳統珠寶之間,但從產品研發的方式來看,更偏向於電子這邊,因為電子部分的研發工作,占據數倍於珠寶研發的時間,需要采購的物料和傳統珠寶不是一個數量級,需要經歷的測試和驗證也很複雜。而它的外在工藝和設計卻又需要有強烈的時尚感覺和珠寶味道。所以供應鏈管理無法像耳機、手機、音箱那樣在消費電子一個領域里就可以簡單完成。與此同時,還需要移動互聯網軟件方面的不斷升級。所以,對於進入者而言,相對門檻較高。

另外,作為智能珠寶而已,缺乏互聯網基因也是很多傳統珠寶公司試水遭遇困境的主要因素。如同所有傳統行業的轉型,如果只是做點技術外包的整合嘗試而不進行內部自我革新,那麽智能珠寶也將無從談及。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則是即便有了互聯網基因,但是如果缺乏對時尚及珠寶業的了解,那麽在這個行業也將面臨很多問題。從公開信息來看,TOTWOO和RINLGY是目前發展較為不錯的兩家先行企業。

不過,雖然門檻很高,不過勇敢者依舊在增加——2016年,在美國,伴隨著鐘表集團Fossil把misfit手環收購了,百年靈、豪雅、斯沃琪、天梭都推出了智能手表,蘋果手表盡管銷售差強人意,但依然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手表公司。RICHLINE集團的ULRICH說:我們相信,未來珠寶領域也會上演類似的格局,畢竟這代表了未來趨勢。

“中國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產品供應鏈,甚至是時尚珠寶的供應鏈,如果能夠利用好全球資源,做好品牌,完全有可能在智能珠寶領域成為領軍者。一個新品類需要一個市場教育和產品探索的過程。但我們相信它很快會有爆發點誕生。作為一個先行者,我們非常高興我們首創的連接兩個人的‘心有靈犀’功能很受用戶的歡迎。未來,TOTWOO會依然堅持用科技增強珠寶的情感體驗這一核心,但采用的技術將不止於普通的可穿戴技術,並且在產品上會增加更多‘以物聯人’的社交體驗。”王潔明表示。

作為一個幾千億的傳統行業,代表未來趨勢的智能珠寶行業能否爆發出獨角獸,讓我們拭目以待,不過正如任何行業的創新需要經歷一番波折,相信智能珠寶也將在曲折中前進。

智能珠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09

全球股市狂歡的理由:加息意味著經濟在複蘇

這一次,出人意料的並非美聯儲加了息,而是全球市場的邏輯出現了變化。

就在美聯儲於北京時間16日淩晨2時宣布加息25個基點後,美元指數不漲反跌,全球股市也出現了普漲。除“靴子落地”的因素外,這一現象進一步證明,全球經濟正在緩步複蘇,加息已不再是“不能承受之重”。

“其實加息並不一定是壞事。”荷寶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繆子美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應該改掉這種慣性思維了,如果美國在經濟複蘇、通脹上行的基礎上加息,“那麽這對新興市場其實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這從2003~2007年的市場走勢中就可見一斑。”此外,僅25個基點的加息及當前1%的利率水平,與歷史上那些引發危機的加息速度相比,相當寬松。

不僅僅是美國,全球經濟數據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都出現了好轉,通脹預期隨著油價和需求回升而不斷走升,讓苦苦掙紮了多年的全球央行終於看到了通縮風險散去的跡象。中國央行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16日上行10個基點,雖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加息”,但仍與美聯儲加息相呼應。

現在來看,全球利率中樞未來都將逐漸擡升。

耶倫投下“經濟信心票”

美聯儲在特朗普任期內的首次加息使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升至0.75%~1%。由於美聯儲維持2017年年底利率預期在1.375%不變,年內仍有兩次加息的空間。美聯儲主席耶倫當天“加息表明美國經濟持續取得進展”的表態則證明,她已對美國經濟投下“信心票”,但無意過快收緊政策。

美聯儲披露的信息顯示,17名決策者中有9人預計今年將加息3次,高於去年12月時的6人。利率方面,維持2018年年底為2.125%,2019年年底預期則從2.875%上調至3%,更長周期的預期則維持3%不變。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聲明中提出,當前美國通脹接近2%的目標,委員會預計中期範圍內將穩定在2%附近。預計經濟條件允許聯邦基金利率“循序漸進地上調”。

“總體而言,短時間內美聯儲不太可能成為美國‘奪去全球增長寶座’的誘因。”富達國際投資總監伊安內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另一方面,更長期的前景變化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新政府采取的財政立場。不過,美國在明年之前可能難以通過任何有意義的刺激措施。”

特朗普政府的財政刺激計劃之一是“私人部門籌資方案”,核心內容是通過稅收激勵,撬動私人資本,政府並不出資。但美國財長努欽今年2月曾表示,新的減稅政策可能要到今年8月後才能出臺,最晚則可能要等到明年初。

股票在加倉了?

出人意料的是,美聯儲此次加息引發了全球市場的狂歡。

美國三大股指16日收盤普漲,納斯達克指數離6000點已不到100點;亞太股指也全線上漲,上證綜指收盤上漲0.84%;日經指數低開高走上漲25.73點;恒生指數更是大漲逾2%;比美國股指更早開盤的歐洲股市也都表現強勁。

“加息預期提升、股市下挫,這往往是經濟尚未複蘇、加息周期初期的現象。”招商證券(香港)首席港股策略師趙文利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今市場邏輯生變,特朗普當選後對總需求的刺激作用已經反映到了大類資產配置的策略上。

趙文利表示:“目前經濟處在從衰退向複蘇的過渡時期(複蘇初期),美聯儲加息的負面影響部分被改善的銀行體系功能抵消,財政赤字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副作用在複蘇初期不會出現。”

瑞銀財富首席投資官海菲爾表示:“美聯儲此次加息是在美國及全球經濟活動穩健改善的背景下進行的,全球戰術資產配置將加碼美國和全球股票,並相應減少優質政府債券與公司債券的配置。”

摩根資管多元資產管理團隊基金經理高禮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股預期仍將保持5%~10%的年均回報,當然上漲空間將縮小,“盡管美股估值恢複到較高水平,但就歷史來看,只要不出現嚴重經濟減速,美股不太可能出現持續1年的下挫。當前美國經濟穩步複蘇,未來12~18個月大概率不會出現熊市。”

高禮行表示,縱觀歷史,無論是中東戰爭、亞洲金融海嘯、互聯網泡沫破滅,每當美國經濟相較於上一年經濟出現大幅放緩,下一年美股就會出現回撤。但就目前來看,2%~2.5%的經濟增速仍然處在理想水平。

就港股而言,美國經濟企穩、加息次數未超預期是一大利好;此外,中國經濟和人民幣企穩也是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的原因。

“預計港股熱度將一直持續到3月財報季末,恒生指數今年料在25000點上下區間震蕩。”趙文利認為不宜過度樂觀,“再通脹和經濟複蘇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性。”

值得關註的是,各方當前認為美元可能周期性見頂。資深外匯交易員崔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美元暴跌在情理之中,因為市場幾乎100%認為美聯儲3月加息,而近期公布的美國數據又非常亮麗。”

就歷史水平來看,美元指數自1985年日本廣場協議以來基本維持下跌8年、上漲10年的走勢。“今年剛好是第10個年頭,因此從時間周期輪來看,2008年以來的上漲趨勢宣告結束的可能性比較大。”崔榮說。

主流觀點認為,由於美元可能面臨階段性頂部,2017年人民幣將更趨穩定。

全球去QE預期上升

全球經濟的逐漸複蘇讓全球央行看到了通縮風險散去的跡象,這也意味著,全球利率中樞未來都將有所擡升。

雖然日本央行16日維持利率水平和基礎貨幣擴充規模目標80萬億日元水平不變,但各界認為,中長期來看,日本央行存在退出QQE(量化和質化寬松)的可能和需求。

“日本經濟保持溫和複蘇,2月末公布的日本國債購買情況亦弱於央行承諾目標的月度估算,未來QQE面臨無債可買的技術難題。但考慮到日本低迷的通脹水平,短期來看風險可控,應密切關註後續進展。”民生證券海外研究負責人張瑜表示。

此外,去年4~12月,歐洲央行每月購債規模將從800億歐元收窄為600億歐元。由於歐元區2月CPI飆升至2%,接近歐洲央行的目標,退出QE(量化寬松)的預期也水漲船高。

與全球同步,中國雖然沒有加息,但公開市場利率從去年四季度起已不斷提升。

中銀國際研究部資深經濟學家葉丙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央行逆回購和MLF中標利率再度上行10個基點,一方面反映了貨幣市場流動性供求變化,“隨著國內經濟增長、物價水平回升和美元利率上升,人民幣名義利率存在顯著上行壓力。”

另一方面,他認為,這旨在釋放貨幣政策更加中性的信號,“貨幣政策需要轉向實質穩健中性以抑制資產泡沫和債務過快增長,同時中性貨幣政策也是為了促進供給側改革和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中國當前僅僅是緩步複蘇,而非“V”形反彈。中國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於預期,同比增長0.8%(市場預期為1.7%,前值2.5%),而同期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則略高於預期,同比增長7.8%(預期值7.7%,前值6.9%),前低後高意味著進貨價走高、出貨價走低,上遊價格向下遊的傳導並不順暢。各大機構認為,此輪經濟周期變化仍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88

監管強化風險偏好驟降 滬指險守3200意味著什麽?

隨著周末監管層再度發聲加強對遊資操縱市場行為的監管,市場風險偏好的驟降使得A股市場周一迎來大幅調整,一季度GDP增速達到6.9%以及部分雄安概念股複牌等利好也未能改變這一趨勢,兩市成交量也降至5000億元的水平。不過由於暫時沒有大的系統性風險,股指區間震蕩的格局短期很難改變,這一點也從上證指數周一險守3200點得到了體現。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市場監管再度加強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一出現低開低走走勢,部分此前強勢的雄安概念股複牌交易也大多未能守住漲停板,股指出現大幅回落。不過股指在3200點整數位附近再現國家隊護盤身影,尾盤時工商銀行(601398.SH)、中國平安(601318.SH)等權重股再現大幅拉升。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22.17點,下跌23.90點,跌幅0.74%,成交2272億元;深成指報收10450.86點,下跌69.00點,跌幅0.66%,成交2731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868.28點,下跌19.18點,跌幅1.02%,成交662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003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繼續小幅減少。

對於這樣的市場走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短期管理層對熱點、次新股、殼資源等題材炒作的降溫將影響市場的風險偏好。不過從各項經濟數據和行業表現來看,國內外的經濟複蘇尚不能證偽,且監管從嚴的做法有利於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因而或將有利於股指中長期的表現。

如愛建證券策略分析師朱誌勇就認為,目前市場主要仍是存量資金市場,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熱點板塊對資金吸引能力強,其它行業的資金流出明顯,市場整體表現一般。整體上看,由於市場在前期的高點附近反複震蕩,信心壓力較大,多次沖關未果後市場選擇了調整,市場震蕩的格局依然未變,趨勢性行情難有,不過市場氣氛活躍,交易性機會依然較多,整體上看市場避險情緒依然較濃,除了大的事件驅動外,估值優勢是資金選擇的主要方向。

而中小創依然有調整需求。市場漲幅前10位主要集中於雄安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相關公司,區域經濟的發展前景為市場資金短期提供了較大的動力,但是隨著未來市場情緒歸於冷靜,預計炒作也將歸於理性。跌幅較大的個股則是重組失敗以及高送轉類個股。監管層對重組和高送轉的態度嚴厲,未來相關概念炒作壓力較大,需要註意相關的監管風險。

從概念指數也可以看出區域經濟的強勢,而次新股和TMT為代表的創業板調整幅度巨大。在震蕩的格局下,市場資金追逐的是短期的利益,對於短期熱點的博弈需要謹慎,從中長期看,成長的確定性、估值優勢等是把握投資機會的重點。中小創在市場以安全為先的環境下,未來依然有調整的需求。

從整體的市場來看,經過連續的上漲之後市場有調整的需求,預計基本也是維持震蕩的趨勢,不會有大的系統性風險。但是由於目前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因此中小創的高估值對於中小市值的壓力不可忽視,短期看中小市值仍有調整的需求。因此未來的投資機會需要以安全為首要考慮原則,從成長確定性和估值優勢出發。

國海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曉朋等也認為,4月以來,銀監會頻頻出臺監管措施,有序推動金融領域去杠桿在二季度可能進一步會深化。從一季度整體的貨幣環境來看,雖然表內融資受MPA考核有所收縮,但非標規模及占比明顯反彈,這反映出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依然比較旺盛,並且非標類的融資需求可能更多來自於受監管政策限制的部門。而4月以來銀行監管措施的密集出臺,很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漸壓縮銀行體系的風險敞口,並且監管措施和政策的逐漸落地,將會對A股市場流動性和風險偏好造成負面沖擊。

從市場的平均股價來看,在3月27日市場平均股價見頂22.63元,之後開始快速下行,截至4月14日,市場平均股價為21.07元。這實際上表明除了雄安新區以及隨後崛起的粵港澳板塊之外,大部分個股在此期間是下跌的。

國海證券認為市場調整的時間可能會拉長。自3月底至今,家電、白酒、一帶一路相關的建築、建材等業績/估值確定性強的板塊並未有大幅回調,上述確定性板塊很難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並且由於次新板塊以及高送轉板塊受監管層講話指引預計很難在短期內再度激活市場,因此市場調整的時間可能會拉長。建議從中長線的視角關註建築、建材中與基建、園林綠化、一帶一路相關的板塊和個股,同時建議關註機械、環保等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39

編劇宋方金又放炮:《三生三世》一天點擊超15億?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口應該是3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0/109671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 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半年寫稿、半年討薪”,這是編劇張曉蕓曾用來形容編劇生存現狀的一句話。

雖然貴為一劇之本的締造者,編劇卻常常被認為是一個很“苦逼”的職業。稿酬低、催稿急、署名難、話語權低等,都是難以回避的問題,這些都與其未完成作品要付出的巨大辛勞難成正比。同時,觀眾在吐槽一部劇時,編劇又往往是首當其沖的“背鍋俠”。

而這些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沒有作品的無名編劇身上。

今日(4月20日),在北京電影節由“編劇幫”組織的“編劇研討會”上,幾位已有搶眼作品的一線級別編劇,《繡春刀》《情聖》《智取威虎山》《港囧》的編劇陳舒、李瀟、吳軍、蘇亮,依然紛紛表示日子不算好過。

編劇宋方金:電影不是理財貨幣,是社交貨幣

創作了電視劇《手機》、電影《飛》《溫涼珠》等眾多作品的宋方金,是在行業浸淫多年的資深編劇。

不過,近段時間,宋方金“一戰成名”卻是因為化身“記者”臥底橫店,炮轟影視圈的小鮮肉亂象,甚至怒指98%小鮮肉都不敬業。

在研討會現場,身穿褐色襯衣的宋方金還是一如既往的“憤世嫉俗”。宋方金講到,曾有人跑來責問他提到的98%這個數據,惹得他一時火冒三丈。

由此,宋方金提到了已經幾乎有些“老生常談”的收視率數據造假問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天的點擊能超過十五億沒有人去質詢,反而來質詢我的98%”,“大家知道一天的點擊率超過十五億是什麽概念嗎?根據統計學常識我們可以得知,如果這個數據是真的,那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絕不是十四億多一點,而應該是二三十億”。

在一番非常宋方金的脫口相聲和炮轟式表達中,隱藏的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行業關懷。“優秀的創作者,能清晰地認識自己所處的文化語境,從現實出發,尋找所對應的類型;然後從類型出發,提煉、概括和升華現實,在故事里找到人生的比喻、未知的可能。電影不該是資本的奴隸、不該是理財產品、不該是空洞的模仿、盲目的跟風。電影當然是財富——物質財富是它的附加值,精神財富才是它的核心值。電影當然也是貨幣——但它不是理財貨幣,而是一種寶貴的社交貨幣”。

“我們這些所謂著名編劇,依然沒有足夠話語權”

每一個編劇都希望能有自由原創的空間,但是最常面對的情況是委托或改編創作。

在創作《繡春刀》之前,陳舒創作的電影編劇作品《盲人電影院》《房車奇遇》就已經在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即使已經有了比一般新人編劇更高的起點,陳舒卻也坦陳:“之前寫過的電影,基本上以命題作文為主,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委托創作”。

不過,《繡春刀》是一個特例,是陳舒和導演路陽所做的原創故事。“我們當時在寫《繡春刀》的時候,沒有受到任何公司和投資方的委托,這是我們自己自發想寫的一個故事”。

然而,由於整個武俠片的市場環境並不是很好,這個劇本寫完四年以後才開拍。“在這四年當中,除了不斷地修複電影之外,也是一直在找投資方”。

代表作為《搭錯車》《麻辣婆媳》等多部電視劇的李瀟,做了十幾年電視劇編劇,電影《情聖》是她第一次接觸電影編劇的作品,結果造就了這個斬獲7億票房的黑馬。

“電視劇更像鞭炮,小時候過年放的那個成掛的紅色鞭炮,每一個小鞭炮都是跟小一個小鞭炮擰在一起,一個矛盾連著一個矛盾,一直不停爆發,是一個長篇敘事。電影更像煙花,我覺得電影給人的造夢感更強,它是上去之後要綻開、完整爆發的東西”。

不過,李瀟卻對《情聖》“特別不滿意”。“到現在,我不願意說《情聖》是我電影的代表作,我覺得寫得不好,拍得也不好,完全是撞大運的事,我至少應該寫出比它好的戲來”。

此外,即使是一線編劇,也免不了遭遇屈從於導演、資方、制片,對劇本進行大量修改的命運。“迄今為止,《繡春刀》是我寫過的還原度最高的一部電影,其他可能只保留到30%、40%,好一點的能保留到70%”,陳舒如是說。

李瀟更是直言:“大家可能覺得我們都是有代表作的,甚至可能是什麽所謂的著名編劇,就一定能享受不一樣的待遇,有不一樣的話語權,其實我們跟大家都是一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