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心戰:學習邱吉爾的智慧
1 :
GS(14)@2018-01-08 01:29:01邱吉爾在一次招待英聯邦領袖的國宴上,看見一名賓客把貴重的銀鹽缽,從餐桌上放進自己的衣袋中,然後步向大門,打算靜悄悄離開。當時邱吉爾既不想國家有所損失,亦不希望破壞莊嚴的氣氛,於是心生一計,急忙把桌上剩下來的銀胡椒瓶滑進口袋裏,再快步趕上那位貴賓小偷。他把胡椒瓶給對方看了一看,輕聲告訴他:「他們已經發現了,我們還是把它們放回原處吧!」首相的機智完滿化解了尷尬局面。劍橋大學心理學學者Kevin Dutton在他的著作《瞬間說得》(Flipnosis:The Art of Split-Second Persuasion)中,以此逸事為引子,解說在電光火石之間要說服別人的要訣。他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影響別人的選擇,往往取決於一瞬間的表現。箇中道理可以歸納為SPICE:簡潔(Simplicity)、動之以利(Perceived self-interest)、不配稱(Incongruity)、自信(Confidence)和同理心(Empathy)。邱吉爾說服客人把偷來的東西放回原位,正好合乎這五個條件。其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Incongruity,在一般情況下,要取信於人,所取用的手段應該與當時的場合對稱,合乎比例和常理。邱吉爾的即時舉動,卻是不按常理出牌,令客人大腦沒有防備的空間,出奇不意作出偷襲,讓對方措手不及時,最後言聽計從。達頓教授認為「突兀」,反而往往可以打破僵局。當然,假如有人只看見邱吉爾把胡椒瓶偷走的情節,而選擇了高聲呼喊捉小偷,結果就完全不同了。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8/20257737
達觀心戰:Coding:名校新戰場
1 :
GS(14)@2018-01-15 03:10:28還記得約五年前,請來小丑哥哥在兒子的生日會上為幼稚園同學扭氣球、表演魔術。最近出席一位小朋友的六歲生日會,仍然有大哥哥娛賓,不過他帶領小朋友玩的遊戲,卻令我深深感受到時代在變。他教導在場的幼稚園小朋友在平板電腦上輸入指令,遙控機器人在地蓆上前後左右走動,到達預定的位置贏取獎品。這兩小時的coding入門活動,連功包料,收費1,000大元。在這一兩年間,坊間教授由四歲起小童學習編寫程式的教室,如雨後春筍般增長。現時資源較豐厚的小學,都有外聘游泳會、田徑教練和樂器老師、指揮等到校開班。「編程」在眾多的STEM項目之中脫穎而出,已成為了「一體一藝」正式課程以外的另一趨勢。
Coding好比英語,被視為新的全球語言,是未來求生的基本技能。它的目的不單是教曉孩子編寫電腦程式,而是訓練他們解難的邏輯思維。其實家長的心理不難理解,凡是自己不懂的都希望子女可以學會。3D打印、動畫、編程等等,正是許多父母,甚至是讀理出身者的盲點。一位九龍傳統名牌小學的校監表示,學校已擬訂計劃購入數十部積木和機械人編程套件,務求以學校為本,使學生在畢業前已經掌握編程的基本知識。Coding肯定會成為名校比拼的下一個戰場。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1/20271307
達觀心戰:鄭若驊輸波輸隊形
1 :
GS(14)@2018-01-28 18:34:30我沒有內幕消息,但按常理推斷,協助律政司司長處理危機的團體,連日來定必感到十分氣餒。本周日,司長選擇了到商業電台《政好星期天》接受訪問,這是她上任以來的首次專訪。節目在上午9點完結之前,她表示尚有其他物業問題在處理中。其後,新聞處在深夜11時05分才能出稿證實,她在南區的單位也有三處無登記紀錄的改裝。這顯然並非在部署之內,否則同事在司長在訪問之後便可隨即㩒掣出稿。在此之前已經出現過同一問題,本月11日上午行政長官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披露,准許鄭若驊繼續處理六宗仲裁個案。特首辦到了晚上11時40分才出聲明,解釋箇中細節,包括特首乃根據主要官員的《服務條件說明書》第14條,批准司長完成手頭的私人案件。負責替司長防守的後場球員,顯然不知老闆會突然大腳回傳,令整隊人裙甩褲甩。行內人估計,由新聞出街到KOL自由發揮,到市民廣泛收到有關言論,中間僅得4個小時。政府一而再造就了「一䅬鐘」的輿論真空,任人在沒有其他事實資料下自由猜想。起初司長自辯的基調是敏感度不足,並為「引起大家不便」表示歉意。特首、署理特首及其他友好人士,都在這基礎上呼籲市民包容,多給她時間把問題處理好。昨日,司長變調說:「我不接受我是一個無誠信的人。」又指令公眾有信心是整個制度的事。這個新的強硬立場,用官員近日慣用說法,是再沒有空間要求大家包容。當十個球員都回防,爭取輸少當贏之際,隊長卻獨自一走上前場要入波。事到如今,唔單只輸波,仲輸埋隊形。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5/20285298
達觀心戰:新一代粗口文化
1 :
GS(14)@2018-02-04 23:50:47年輕一代講粗口越來越普遍,是鐵一般的事實。去年初,理大石丹理教授發表了全港首個中學生粗口研究。研究隊伍用了6年時間追蹤近2,400名中學生,發現青少年講粗口的頻率,隨年齡增加。自稱完全不講粗口的只佔三成左右。過去一年講6次或以上粗口者,則由讀中一時佔約24%,增加至中六時約43%。有中學校長朋友說,他在校園內對學生講粗言穢語採取零容忍的政策。不過,有一天自己的女兒亦在家中爆粗,他只好無奈地向她說:「講還講,不要在屋企,或者父母面前講。」一位大學傳播學院的教授亦有相同的經驗,他只提醒女兒,講粗口有損她美少女的形象。有家長在大學內,與幾名手持法律教科書的學生一同乘電梯。幾位男女學生以粗口傾談,完全不忌諱有外人正在與他們共用細小的空間。小學的情況亦不例外,一間小學男校的uncle,主動向其他家長提出,為孩子們在升中之前,上一堂閉門課,讓他們了解每一個粗口字的含義及對別人的冒犯性,希望孩子有所分寸。與其斬腳趾避沙蟲,不如正面面對孩子的語言環境。原來這樣的小班訓育,已經不是第一次開班。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份鐘內能夠講出越多粗口字的人,也能夠在1分總之來講出更多的動物名稱。研究員從而得出講粗口者比不講的人有更豐富的詞彙之結論。家長固然不能單板起面拒絕年輕人講粗口,但年輕人亦要警覺平時太習慣講粗口,一旦在不適合的時間、處境,衝口而出可能會闖下大禍。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1/20292137
達觀心戰:《戰雲密報》關公鼻祖
1 :
GS(14)@2018-02-13 03:17:03梅麗史翠普和湯漢斯演活了《華盛頓郵報》出版人Katherine Graham和老總Ben Bradlee。在《戰雲密報》中,還有不少值得留意的角色,包括整件五角大樓洩密事件的始作俑者──時任國防部長Robert McNarama,不少現代公關概念倒可以追索到他本人。
Graham的自傳Personal History長達600多頁,當中只用了16頁講述電影所描述的那一段報壇歷史。書中所說,她是直接從《紐約時報》副主席James Reston口中得悉,該報翌日將會開始連續報道一份關於越戰的絕密研究報告。當時她正出席對方兒子的婚禮,心知自己的《郵報》又輸了一役。電影卻改由McNarama向她「提水」,說翌日的《紐約時報》將會披露一則對他不利的大新聞。那份7,000多頁的越戰分析報告,就是按他的命令而撰寫的。他曾經向約翰遜總統提出美軍撤出越南的方案,但卻不被接納。他前後當了七年國防部長,曾協助甘乃迪化解古巴導彈危機。事後他總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rategy, only crisis management."「危機管理」一詞就是出自他手筆,後來更變成了大學的一門學科。他還有另一金句:"Never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is asked of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you wish had been asked of you."他的提示成為了政客面對傳媒的基本策略,許多被訪者都會「搭橋」,把訪問從記者的問題引導回到自己一早準備好的主要信息安全地帶。時至今日,這已是回答應題的ABC。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8/20299093
達觀心戰:謝安琪欠公眾交代
1 :
GS(14)@2018-02-21 06:22:08謝安琪事件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於錄音外傳之前,在家長,尤其是太太們之間,早已廣泛流傳一些反疫苗言論,其中部份目的顯然是在推銷XX油、XX香薰之類,作為疫苗的自然替代品。翌日,謝強調私人交談被報道感到「非常詫異」。不過,她的言論被轉載後,的確導致即時影響,成為了公眾衞生的焦點議題。專家們以科學角度逐點反駁之後,謝其實大可不回應,畢竟正如她所說,她從來無意公開錄音,「更亦無意影響大眾對流感疫苗的看法」。然而她透過臉書公開回應,卻沒表明是否接受專家的意見,反而用婉轉的言詞,堅持她的反疫苗論是有根有據的:「我非常着重家庭健康,時常參考不同來源資料數據,例如醫學文章發佈、自然療法消息,也會與身邊的朋友交流其他有助提升免疫力的資訊和媒體」。言下之意是我有反疫苗的科學根據,既然她在質疑她的專家頭上掛上了一個問號,她便有道德責任公開所指的醫學和自然療法文獻來源,讓市民衡量誰更可信。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主編Timothy Coombs教授把回應策略分為否認、緩減和重建。謝的回應屬頭兩類,一方面間接否認犯錯,另一方面強調自己出發點良好,無意發放有關訊息,而且已盡了搜證責任,降低對引發危機的責任。然而,她的回應卻欠缺重建元素,事件仍然留下一條尾巴。謝安琪尚欠公眾一個有誠意而清晰的交代。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5/20306348
達觀心戰:攝記的冰淇淋
1 :
GS(14)@2018-03-02 01:09:06政客手中的貓紙是攝影記者眼中的冰淇淋。2010年,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Sarah Palin在演說中批評奧巴馬為「提字機前的魅力男」,但卻同時被傳媒發現她在左手手心寫上Energy、Tax、Lift American Spirits和Budget cuts等字,用作回答台下問題時出貓之用。這幀新聞圖片令她淪為公眾笑柄。2009年,政府預防豬流感擴散,封鎖了灣仔維景酒店七日。解封當晚,曾蔭權到現場以兩文三語向中外記者發言,感謝被困旅客的諒解。有在場記者刻意走到特首的背後拍攝他的講稿,鏡頭中清楚看見每個中文字都附有普通話注音。特首辦當時是用《拼音大師》為行政長官的講詞加上音標的,後來該張新聞照片更被開發該軟件的公司用作宣傳。上周三,特朗普在白官接見佛羅里達州高中槍擊案的倖存者和家屬。總統坐在會場正中,面前沒有擺放桌子。他講完開場白後便請副總統發言,當目光都集中在彭斯之際,特朗普突然在口袋中拿出提示紙條。他手執「貓紙」時,卻把便條寫上了5點提示的一面朝向鏡頭。其他總統亦有在鏡頭前看提示卡,從沒有出個甚麼亂子。不過特朗普貓紙的最後一點卻是:"I hear you"。因為這三個字,他被揶揄為連基本的同理心都要靠提示。攝記把鏡頭對準新聞人物的講稿是正常的動作,貓紙上每一個字都應該事先通過「可以出街」的檢驗,才交到發言人手上。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1/20318779
達觀心戰:公關給法官的忠告
1 :
GS(14)@2018-03-12 00:11:47陳慶偉法官在他所寫的曾蔭權案判詞中,厲聲警告公關從業員:"This serves as a warning to all public relations firm or consultant."他的觀點令行內、行外人都大惑不解,加上指控嚴重,我於是細閱了英文原文一次。我的結論是陳官本人亟需邀請公關或其他專才審閱他的文稿,免得貽笑大方。例如,他在第5段提及"right to assess the court",實為access,雖是一字之誤文意相距甚遠。第15段講到"remainer of his term", remainer主要是指主張英國留在歐盟的人,"remainder of the term"才是「餘下任期」。黃楚標的英文名字是Wong Chor Bau,但「標」在23段卻走樣變成了Biu。另外,他在第12段說:"I come to the view..."。我問了幾位以英文為母語的朋友,他們一致說會用現在完成式:"I have come to the view"可能因為句子太長,陳官自己有時亦迷失在其中:"The involve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firm or consultant in our criminal proceedings is not only undesirable but may perceive as seeking to influence the jury."(43段)「公關參予」不是人,作為此句的主語是不會有感觀去"perceive"的。原意是「公關參予」或會被視為影響陪審團,故此應用被動語態"may also be perceived"。法庭判詞是重要的官方文件,影響深遠,有別於報紙文章,有需要時應該聘用專人協助。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8/20325840
達觀心戰:法庭走後門小技巧
1 :
GS(14)@2018-03-19 04:45:12老練的訟師在理性陳述有利案情之餘,經常都會運用心理招數,務求在潛意識的層次,於判審員不自覺的情況下影響他們作出有利自己的決定。
Rex Parris是當今頂級律師,幾乎戰無不勝。他曾在洛杉磯打贏一宗誹謗案,說服陪審團為他的當事人取得破紀錄的3.7億美元賠償,一鳴驚人。近年,他巡迴全國與晚輩分享法律心理學的最新研究結果。例如,科研證實個人曝光次數跟被別人接受的程度成正比。因此,他建議訟師在庭上務必要避免提起對方律師的姓名。反之,要在有意無意間,多提自己的名字。他甚至提議,當陪審員在用膳時,要在餐廳爭取有利的位置確保自己出現在他們的視線範圍之內。這些動作當然不能太着跡,否則只會弄巧反拙令判審員反感。他更提醒行家,當判審員出現坐姿不自然,看似有點急躁的小動作時,不妨主動向法官要求來一個「小解小休」。那位判審員可能是怕尷尬而沒有自己提出小休的要求,假如真的如此,他自然會傾向為他解困的訟師加分。在遣辭用字方面則切忌用艱澀的法律術語,否則會加遠與陪審員的心理距離。在無可避免要引用有關用語時,可以先向陪審員反一反眼珠,以示自己對對於運用這些詞彙也不大認同。如果要在法庭上製造心理導向的效果,根本無需由公關安排名人聽審,不少律師天天都在「走後門」。何安達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5/2033250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