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報及相關公告,本文是重要公告摘要,供投資者參考:
【業績倍增】
廣匯能源:上半年凈利8.67億元 同比增近7倍
廣匯能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85億元,同比增長126.68%;凈利潤8.67億元,同比增長694.67%。每股收益0.15元。
紫鑫藥業: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51%
紫鑫藥業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41,128,926.31元,同比增長85.4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6,825,882.11元,同比增長150.88%;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
東方電纜:上半年凈利同比翻倍
東方電纜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87億元,同比增長37.38%;凈利潤5626.65萬元,同比增長100.25%。每股收益0.11元。報告期內海底電纜銷售4.57億元,同比增長339.73%;2018年初至今,海底電纜累計中標13.68億元,同比增長98.14%。
飛凱材料:半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542%
飛凱材料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7.43億元,同比增長198.24%;凈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542.43%,每股收益0.36元。公司借助長興昆電、大瑞科技、和成顯示優質的人才資源、資質資源和行業地位以及相應的客戶群,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深入屏幕顯示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等電子化學材料新材料領域,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合眾思壯:半年報業績增逾258%
合眾思壯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4.08億元,同比增長278.34%;凈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258.4%,每股收益0.24元。公司在北鬥高精度、北鬥移動互聯、時空信息和通導一體化業務均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公司各業務板塊的競爭力不斷加強,產業布局逐漸完善,公司業務將實現快速增長。
山東鋼鐵:上半年凈利16.78億元同比增182%
山東鋼鐵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8.78億元,同比增長5.90%;凈利潤16.78億元,同比增長181.74%。每股收益0.15元。上半年公司累計生產生鐵468萬噸、鋼501萬噸、鋼材47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8.6%、46.5%和33.1%。
合盛矽業:上半年凈利14.46億元同比增161%
合盛矽業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73億元,同比增長70.99%;凈利潤14.46億元,同比增長161.08%。每股收益2.16元。報告期內,行業景氣度提升,產品銷售價格上漲;公司主要產品產量及銷量增加,帶動銷售收入增長。
先達股份:上半年凈利1.23億元同比增127%
先達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36億元,同比增長36.91%;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127.25%。每股收益1.10元。上半年在國家安全環保政策影響下,農化產品價格不斷走高,公司上半年度產品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加7.6個百分點。
金路集團:半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逾1倍
金路集團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9.94億元,同比增長21.14%;凈利潤7338.22萬元,同比增長102.77%,每股收益0.12元。報告期,公司與四川東芮實業、香港嘉泰環球投資,共同出資設立了金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開展融資租賃等業務,上述控股子公司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
【業績增長】
臺基股份:半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逾7成
臺基股份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40.82%;凈利潤4713.42萬元,同比增長74.58%,每股收益0.22元。
佳訊飛鴻: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逾5成
佳訊飛鴻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44.21%;凈利潤4987.16萬元,同比增長51.28%,每股收益0.08元。公司智能現場作業管理系統和智能工廠解決方案逐步打開了市場,進一步夯實了公司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占有率,實現了公司銷售收入的穩步增長。
鼎勝新材:上半年凈利同比增9% 擬發行不超12.54億元可轉債
鼎勝新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1.19億元,同比增長18.13%;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9.18%。每股收益0.27元。公司同日公告,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2.54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用於鋁板帶箔生產線技術改造升級項目、年產6萬噸鋁合金車身板產業化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祥新材半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逾8成
三祥新材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29,672.25萬元,同比上升53.71%;凈利潤為4272.51萬元,同比上升81.51%。
晶瑞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7%
晶瑞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6,554,786.09元,同比增長50.3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914,446.11元,同比增長67.16%;基本每股收益0.1592元/股。
開山股份: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67%
開山股份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3.47億元,同比增長23.91%;凈利潤5380.82萬元,同比增長67.14%,每股收益0.06元。公司主導產品螺桿式空氣壓縮機能效水平、技術指標繼續保持在行業內領先地位,並廣為市場所認可,營業收入上升明顯,生產經營規模繼續在國內居於前列。
酒鋼宏興:上半年凈利5.85億元同比增67%
酒鋼宏興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0.42億元,同比增長19.22%;凈利潤5.85億元,同比增長66.74%。每股收益0.09元。
深振業A:半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逾6成
深振業A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56億元,同比下降43.54%;凈利潤4.16億元,同比增長66.65%,每股收益0.31元。公司與深圳市地鐵集團合作開發的橫崗車輛段綜合物業(項目推廣名:錦薈Park)位於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六約片區。報告期內,公司對該項目確認投資收益2.63億元,該項目一期、二期已基本售罄,三期、四期目前是在建狀態。
首鋼股份:鋼材價格上漲上半年凈利同比增五成
首鋼股份披露2018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315.37億元,同比增長11.61%;實現凈利14.24億元,同比增長50.12%;基本每股收益0.269元。公司表示,鋼材市場供求關系有所改善,鋼材綜合價格同比有一定幅度增長。
正泰電器:上半年凈利17.83億元同比增42%
正泰電器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9.02億元,同比增長20.16%;凈利潤17.83億元,同比增長41.87%。每股收益0.83元。
珀萊雅:上半年凈利同比增45%線上渠道營收占比升至40%
珀萊雅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42億元,同比增長24.92%;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44.88%。上半年公司線上渠道完成營業收入4.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8.46%,營收占比上升到39.59%。由於線上渠道的盈利能力高於線下渠道,整體提升了公司利潤。
寶信軟件:上半年凈利2.96億元同比增逾4成
寶信軟件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13億元,同比增長18%;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44.50%。每股收益0.37元。
金能科技:上半年凈利5.23億元同比增逾4成
金能科技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0.39億元,同比增長28.74%;凈利潤5.23億元,同比增長43.57%。每股收益0.77元。焦炭、炭黑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74.97%,是公司收入來源的主要產品。
【業績增長】
重慶鋼鐵:上半年凈利7.62億元 同比扭虧為盈
重慶鋼鐵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0.93億元,同比增長145.32%;凈利潤7.6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上年同期虧損9.98億元。
【業績扭虧】
維信諾:重組初顯成效 半年報扭虧為盈
維信諾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75億元,同比增長3778.62%;凈利潤1612.51萬元,同比扭虧為盈,每股收益0.02元。報告期內,公司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新增股份上市,國顯光電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隨著公司第5.5代AMOLED生產線及擴產項目、第6代AMOLED面板及模組生產線的建設完成,產品產能將逐步上升,市場份額預計亦隨之上升。
【業績下降】
信隆健康:半年報業績下降近9成 共享單車訂單急劇減少
信隆健康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6.75億元,同比下降25.86%;凈利潤384.4萬元,同比下降87.61%,每股收益0.01元。因共享單車需求量急劇減少導致公司共享單車訂單相比上年同期減少約90%,報告期內自行車零配件銷售收入下降了31.12%。
8月17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報及相關公告,本文是重要公告摘要,供投資者參考:
【業績倍增】
北京科銳:半年報業績增長173% 新簽合同17.51億元
北京科銳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1.19億元,同比增長25.88%;凈利潤3783.05萬元,同比增長173.12%,每股收益0.08元。擬10股派發現金紅利0.6元(含稅)。報告期內,公司業務拓展順利,新簽合同17.51億元,同比增長32.65%,繼續保持良好增長趨勢,為下半年和下一年的業績持續增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集能源:上半年凈利7.65億元 同比增近4倍
新集能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62億元,同比增長35.54%;凈利潤7.65億元,同比增長397.63%。每股收益0.30元。報告期內,煤炭業務商品煤綜合售價及銷量、電力業務上網電價及上網電量均較上年同期增長。
中百集團:上半年盈利4.59億 同比增237%
中百集團披露2018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78.25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凈利4.59億元,同比增長237.05%;基本每股收益0.67元。報告期,公司大力降低門店虧損,銷售呈現止滑回升趨勢,主營業務實現扭虧為盈。
舍得酒業:上半年凈利1.66億元 同比增166%
舍得酒業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同比增長15.82%;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166.05%。每股收益0.49元。隨著高端白酒回歸大眾消費和中產消費群體的壯大,直接推動了白酒消費的分化和裂變,300-700元次高端白酒成為消費升級的核心價格帶。報告期內公司高端系列核心產品實現大幅增長,酒類產品凈銷售收入8.43億元,其中舍得酒6.64億元。
魯陽節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38%
魯陽節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63,885,353.59元,同比增長16.1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9,318,066.38元,同比增長138.27%;基本每股收益0.43元/股。
岷江水電:上半年凈利近8300萬元 同比增121%
岷江水電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1億元,同比增長39.60%;凈利潤8299.30萬元,同比增長120.71%。每股收益0.165元。
天地源:上半年凈利2.24億元 同比增114%
天地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51億元,同比增長73.71%;凈利潤2.24億元,同比增長113.82%。每股收益.26元。
設計總院:上半年凈利2.46億元 同比翻倍
設計總院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30 億元,同比增長49.73%;凈利潤2.46億元,同比增長106.01%;在手訂單25.62億元,同比增長32.23%;新簽合同額9.47億元,同比增長43.01%。
【業績略增】
嶺南股份: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93%
嶺南股份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5.55億元,同比增長111.91%;凈利潤3.87億元,同比增長93.06%,每股收益0.39元。上半年公司增資取得了高新技術企業、中科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北京本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70%的股權,補齊公司在土壤修複、礦山治理等領域的重要一環,提升生態環境業務綜合競爭實力,進一步強化了生態環境業務優勢。
尚品宅配: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87%
尚品宅配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8.67億元,同比增長33.64%;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87.46%,每股收益0.62元。加盟商的快速開拓對公司未來2-3年營業收入持續增長起到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加盟店總數達1755家(含在裝修的店面),相比2017年12月底凈增加198家。
北新建材:半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逾9成
北新建材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9.88億元,同比增長31.27%;凈利潤12.99億元,同比增長90.33%,每股收益0.73元。公司穩步推進國內石膏板產能布局,上半年泰山石膏啟動4條石膏板生產線的投資建設。公司堅持“雙線擇優”,實施“競價采購”,泰山石膏通過生產線提速、降低產品單重等措施,實現降本增利。
杭州園林: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逾9成
杭州園林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42億元,同比增長429.99%;凈利潤2450.12萬元,同比增長90.7%,每股收益0.19元。公司大力發展工程項目總承包的業務模式,承接了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的配套設施景觀改造提升項目,進一步提升“杭州園林設計院”的品牌形象。
錢江水利:上半年凈利同比增90%
錢江水利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14.91%:凈利潤5922.42萬元,同比增長90.33%。每股收益0.17元。上半年,公司水務主業供售水量持續上升,各項工程建設按計劃實施。公司供水業務上半年實現售水量16231萬噸,同比增長4.72%。
億利潔能半年報凈利同比增長五成
億利潔能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8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3.23億元,比上年同期2.15億元,增長50.39%。
遠東傳動:上半年凈利同比增五成 擬10派2元
遠東傳動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22,257,418.64元,同比增長28.0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194,857.93元,同比增長51.03%;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含稅)。
申萬宏源上半年盈利20.66億 同比增0.76%
申萬宏源披露2018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60.75億元,同比增長0.21%;實現凈利20.66億元,同比增長0.76%;基本每股收益0.09元。報告期內公司共完成主承銷企業債2家,主承銷金額15億元。新三板業務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優勢,完成7家一級市場推薦掛牌項目和61家定向增資項目。報告期內,公司累計實現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4.03億元。
南鋼股份半年報凈利同比增長89%
南鋼股份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內,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16.22億元,同比增長2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88億元,同比增加89.42%;基本每股收益0.5179元,同比增加69.84%。
方大特鋼:上半年凈利13.06億元 同比增85%
方大特鋼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38億元,同比增長31.36%;凈利潤13.06億元,同比增長85.35%。每股收益0.96元。公司同日公告,擬公開發行不超6.87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用於600TPD套筒窯活性石灰建設項目、VPSA變壓吸附制氧機工程項目、煉鐵廠新建料場項目、償還銀行貸款等七大項目。
太極集團半年報凈利同比增長56%
太極集團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46億元,比去年同期44.44億元增加7.02億元,同比增長15.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30.74萬元,比上年同期3,474.79萬元增加1,955.95萬元,同比增長56.29%。
宜賓紙業:上半年凈利2.18億元 同比增65%
宜賓紙業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96億元,同比增長41.29%;凈利潤2.18億元,同比增長65.06%。每股收益2.07元。報告期內,公司所處造紙行業受益於國家環保整治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的影響,加速了行業內的落後產能淘汰和資源整合,行業市場情況得到改善。
紅旗連鎖: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57%
紅旗連鎖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6.16億元,同比增長5.34%;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57.15%,每股收益0.11元。公司已有38家生鮮門店開業,正在升級改造的門店有23家,且後續將陸續對適合經營生鮮的門店進行升級改造。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門店2765家,報告期內,新開門店66家,關閉門店31家。
深高速:上半年凈利9.69億元 同比增37%
深高速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78億元,同比增長16.91%;凈利潤9.69億元,同比增長37.42%。每股收益0.44元。
星宇股份:上半年凈利3億元 同比增32%
星宇股份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50億元,同比增長22.43%;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32.31%。每股收益1.09元。上半年,公司承接車燈新項目35個,批產車燈新項目47個,優質的新項目為未來發展提供保障。產能布局方面,佛山星宇二期工程正按計劃推進建設,預計於2019年二季度投產;星宇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已動工,預計於2019年四季度投產。
【業績扭虧】
沃森生物:上半年子公司百白破疫苗批簽發量同比增15倍
沃森生物披露2018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3.75億元,同比增長45.92%;實現凈利7316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基本每股收益0.047元。上半年,子公司玉溪沃森獲批簽發產品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19.74%。其中,百白破疫苗批簽發量增長率為1502.37%。
神開股份半年報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
神開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7,436,709.07元,同比增長30.6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51,562.58元,上年同期為-10,541,480.30元;基本每股收益0.02元/股。
【業績下降】
東北證券:半年報凈利潤同比下降20%
東北證券公告,公司2018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0.57億元,同比下降2.73%;凈利潤2.49億元,同比下降20.06%,每股收益0.11元。上半年,公司固定收益業務、信用交易業務、期貨業務收入均同比增長,但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投行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使得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出現了下滑,公司在尋求轉型突破的過程中仍面臨較大挑戰。
永輝超市:上半年凈利9.33億元 同比降11.5%
永輝超市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3.97億元,同比增長21.47%;凈利潤9.33億元,同比下降11.54%。每股收益0.10元。報告期內公司業務覆蓋22個省市。公司增加雲超門店45家,閉店3家;新增永輝生活店96家,閉店11家;新增超級物種19家。
ST長生8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原定於8月31日披露公司2018年半年度報告,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由於狂犬疫苗事件被調查,導致公司半年報編制工作陷入停頓,公司預計無法按照預定時間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
公告稱,若公司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將於2018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期限屆滿後次一交易日(即2018年9月3日)起被實施停牌;若公司在2018年9月3日(含2018年9月3日)被實施停牌後的兩個月內,仍無法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則公司股票將自2018年11月5日(含當天)起複牌,同時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公司在2018年11月5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兩個月內仍未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則公司股票將被停牌,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在公司停牌後十五個交易日內做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8月16日,公司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洺豪所持公司股份被輪候凍結,輪候凍結1.67億股,占其所持有股份比例95.86%,司法輪候凍結執行人為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此之前,張洺豪所持ST長生股票共計1.74億股已悉數被司法凍結。
今日,ST長生收報4.44元,已連續26個跌停。
8月24日晚間,上海銀行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作為首批“入榜”MSCI(國際知名指數編制公司)新興市場指數的公司之一,該行交上了一份不錯的考卷。據悉,該行上半年營業收入達197.50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實現歸母凈利潤93.72億元,同比增長逾兩成;不良率降至1.09%,撥備覆蓋率提高至304.67%。
營收凈利大幅增長
2018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營收增長率達28.28%,遠超一季度11.86%的營收增速和2017年-3.72%的水平;歸母凈利潤增速達20.21%,亦遠超一季度13.52%和2017年7.13%的增長水平。
值得註意的是,該行利息凈收入同比增加35.59億元,增長38.66%。報告顯示,這主要源於上海銀行不斷加強息差管理,使得凈息差同比拓寬0.35個百分點,同時生息資產規模保持穩定增長。
此外,受益於銀行卡和跨境業務手續費收入、投資收益的增長,其非利息收入同比增加7.95億元,增長12.84%。
在凈資產方面,截至6月末,該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526.9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7.08億元。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增長21.13%;年化ROE(凈資產收益率)為14.22%,同比回升1.20個百分點。
資產負債結構優化
資產方面,截至6月末,資產總額約1.9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14%。資產增長提速或主要與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有關。其貸款總額較期初增長17.51%,占比較期初提高3.94個百分點,為40.67%。個人貸款及墊款占比為29.05%,較期初提高2.84個百分點。
負債方面,該行上半年存款增長表現良好,在存款競爭依然激烈情況下,存款總額較上年末增長7.26%,占負債比重為56.11%,較上年末提高0.48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上海銀行存貸款占比的提升為其帶來更高的資產收益率和更低的存款成本率。
風險管控方面,該行撥備覆蓋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同業中保持較好水平。撥備覆蓋率、貸款撥備率分別為304.67%和3.31%,較上年末提高32.15個百分點和0.17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率為1.09%,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延續之前下降趨勢,總體維持低位。中信建投分析稱,這主要由於上海銀行的貸款大多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上述地區的不良風險已充分暴露並化解,資產質量好於全國其他地區,其中,上海銀行貸款占比最高的上海地區不良率僅0.52%,區位優勢明顯。
另外,該行資本充足率為13.44%,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5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07%,資本充足水平保持良好。
大力發展特色業務
在進行專業化經營的同時,上海銀行加快發展特色業務,如加強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等戰略的培育和優勢打造,完善零售經營管理體系,提升零售價值貢獻。
據了解,該行AUM(零售客戶綜合資產)為4,783.6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30%;其中,個人貸款和墊款余額(含信用卡)為2,266.71億元,較上年末增逾三成,消費貸款(含信用卡)余額接近65%,較期初提升9.31個百分點。
在智慧金融方面,該行不斷推動互聯網金融場景生態建設,深化支付結算、信貸融資、財富管理等金融業務與場景的融合,基於大數據服務能力推動金融業務數字化、自動化和智慧化,提升線上經營服務能力。
截至6月末,該行線上個人客戶數超過1500萬,較上年末增長17.44%;互聯網消費貸款余額翻倍,增長至693.12億元;互聯網存款余額達到46.1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73.03%。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作為保險業第二家披露中報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上半年在保費收入、凈利潤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與前不久剛剛披露半年報的中國平安壽險業務相比,傳統壽險一哥迎榮譽保衛戰。
8月23日,中國人壽發布中國人壽及其子公司2018年未經審計的合並中期業績,中國人壽1-6月實現營業收入4071.72億元,同比增長1.43%;中國人壽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64.23億元,同比增長34.2%;保費收入3604.82億元,同比增長4.2%。
中國平安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規模保費快速增長,前六個月公司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合計為2891.20億元,同比上升21.6%;營運利潤355.95億元,同比增長24.7%;新業務價值387.57億元,同比增長0.2%。
從總體來看,中國人壽“壽險一哥”的位置雖然得到鞏固,但依然承壓。2018年上半年市場份額約為22%,較2017年底提升2.3個百分點。
續期保費同比增長28.3%
2018年上半年,行業發展承壓,出現深度調整。中國人壽表示,2018年中期業績增加主要受本公司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及權益市場震蕩下行的共同影響。
具體而言,報告期內,大幅壓縮躉交保費,繳費結構進一步優化,首年期交和續期拉動效應進一步顯現。首年期交保費達817.12億元,同比增長5.1%,占長險首年保費比重為89.00%,同比提升33.12個百分點;躉交保費為101.03億元,同比下降83.5%,占長險首年保費比重為11.00%,同比下降33.12個百分點。續期保費達2351.61億元,同比增長30.3%,占總保費比重為65.24%,同比提升13.07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公司壽險業務總保費為 3043.41 億元,同比增長 1.2%,占總保費的比重為 84.43%,同比下降 2.53 個百分點。其中,首年期交保費為769.18 億元,同比增長5.4%,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業務的比重為 88.40%,同比上升 34.07 個百分點;躉交保費為100.89 億元,同比下降83.6%,占首年業務的比重為11.60%,同比下降34.07個百分點;續期保費達2173.34億元,同比增長 30.5%,占壽險業務總保費的比重為71.41%,同比提升16.05個百分點。
健康險業務方面,總保費為480.90億元,同比增長28.8%,占總保費的比重為13.34%,同比提升2.55個百分點。意外險業務總保費為80.51億元,同比增長3.4%,占總保費比重為2.23%,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個險渠道總保費達2,722.33億元,同比增長19.7%,個險首年期交保費614.42億元,在長險首年業務中的占比達99.80%,同比提高0.04個百分點。其中,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分別為51.65%和32.60%;續期保費同比增長28.3%,續期拉動作用效果明顯。
值得註意的是,半年報顯示,中國人壽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23.7%。中國人壽副總裁、總精算師利明光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宏觀環境複雜多變,特別是利率環境的變化,行業轉型升級、業務結構的調整等多重因素疊加,造成壽險發展承壓。
總投資收益同期下降13.9%
中國人壽表示,2018 年以來,全球經濟整體延續複蘇向好態勢,但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等因素造成全球市場波動率上升。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結構性去杠桿繼續推進, 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債券市場利率中樞震蕩下行,信用風險加劇;股票市場大幅下跌,波動加大。
在資金運用方面,根據半年報顯示,2018 年上半年,公司把握利率高點,繼續加大長久期固定收益資產配置力度,優化資產負債匹配;保持公開市場權益投資合理倉位;篩選優質債權型金融產品項目,嚴控信用風險。配置資產類型上主要為存款、債券、債權型金融產品等。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投資資產達27116.51億元,較2017年底增長4.6%;總投資收益率為3.70%,凈投資收益率為4.64%,包含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收益凈額在內的總投資收益率為3.78%,考慮當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凈額後綜合投資收益率為3.52%。
其中,主要品種中債券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45.83%提升至47.21%,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17.33%變化至16.57%,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貨幣市場基金)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10.32%變化至10.20%,債權型金融產品配置比例由2017年底的11.64%提升至11.70%。
隨著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投資余額增加。2018 年上半年,投資組合息類收入穩定增長;受 A 股市場大幅下跌影響,總投資收益較 2017 年同期下降 13.9%。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投資收益 606.93 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加29.61億元,同比增長 5.1%。其中,新增配置固定收益類到期收益率較存量顯著提升,但受基金分紅下降的影響,凈投資收益率較2017年同期下降0.07個百分點,為4.64%;受A股大幅下跌影響,公司總投資收益為488.01億元,較2017年同期減少78.62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為3.70%,較 2017 年同期下降0.92個百分點。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防風險、治亂象、補短板,保險業嚴監管正推向縱深,行業保費增速整體放緩。8月30日,新華保險發布2018年中報,至此,上市四大險企均已披露2018年半年報。
從凈利潤來看,2018上半年,中國平安凈利潤647.70億元,同比增長31.9%;中國人壽凈利潤為164.23億元,同比增長34.2%;新華保險凈利潤57.99億元,同比增長79.1%;太保集團凈利潤82.54億元,同比增長26.8%。從凈利潤增速來看,新華保險增速最高,其次分別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保集團。
新華保險凈利同比增79.1%
新華保險2018年中報顯示,上半年,新華保險共實現保費收入678.70億元,同比增長10.8%。報告期內,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9億元,同比增長79.1%;內含價值1656.0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9%;剩余邊際1841.6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各項指標展現出公司穩定、健康的發展勢頭。
新華保險轉型所建立的“續期拉動增長模式”正逐步顯示出其內在價值。上半年,新華保險共實現續期保費537.48億元,同比增長27.6%,為實現總保費增長奠定了基礎。
在長期期交方面,上半年新華保險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的63.1%。
新華保險表示,二季度以來,公司加速保障型業務發展,持續優化結構,提升業務品質。隨著健康險為核心的保障型業務深入發展,新華保險個人壽險業務13個月和25個月繼續率達到90.7%和84.7%,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1.5和2.4個百分點,整體業務品質得到改善。
報告同時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華保險實現凈投資收益170.75億元,同比增長7.5%;總投資收益165.28億元,同比增長3.2%;年化凈投資和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0%和4.8%,繼續維持較高水平。
結構轉型,壽險回歸本源
根據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半年度保費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保險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2369.40億元,同比下降3.33%。值得註意的是,上半年壽險業務下滑明顯。
2018年上半年,壽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361.43億元,同比下降12.15%。
“主要是監管導向改變的背景下公司結構轉型的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在行業結構調整的環境下,很多市場主體的期交保費雖增加,但躉交保費減少下降的幅度更大,從而造成增速下滑。另外,各市場主體的初始條件不太一樣,對於有些市場主體,監管對於壽險業務的影響可能還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朱俊生同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保費增速雖然下降,但壽險業務結構更趨合理,將給轉型完成後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保險學系教授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看壽險主要看業務增長速度、保費規模。“但這個指標,從一開始衡量就有些問題,因為保費有些水分,目前壽險增速下降,是回歸正常,強調保障型產品的趨勢。”
朱俊生認為,從全年來看整體增長下降可能是個大趨勢,但是幅度會進一步收窄。“保險市場正釋放些積極信號。例如,越來越多公司從躉交改為期交,結構正發生改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29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發布了半年報,至此除了金種子酒(600199.SH)外,白酒主要上市公司半年業績均已出爐,記者註意到,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和洋河股份三家繼續領跑行業,但前三甲酒企和後續企業的差距正在拉大。
洋河股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收入145.4億元,同比增長16.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0.1億元,增長28.2%,整體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也是自2012年行業大調整以來的歷史新高。
伴隨著銷售的提速,洋河上半年銷售費用也大幅增長22.7%至11.7億元,全國化進程隨之加速,數據顯示,上半年洋河省外市場銷售67億元,同比增長30.2%,增速已超過省內。
記者註意到,在分產品項中,洋河上半年白酒銷售為139.4億元,同比增長24.9%,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長12.8%。公告顯示,一方面是由於消費稅的核算方式變化,另一方面與上半年中高端產品銷售占比增長有關。
對於三季度的預期,洋河公司表示,公司積極把握消費升級趨勢,實現了中高端產品銷售持續增長,預計1-9月份的凈利潤增長在20%到30%期間,約為67億元至72.6億元。
在本輪白酒行業增長中,伴隨著消費升級,高端白酒增速最快,次高端次之。2017年,洋河高端產品夢之藍增長迅速,全年銷售45億元,增速超過50%,雖然此次半年洋河沒有公布具體的產品銷售構成,但據記者了解,根據銷售情況,洋河有意在今年推動夢之藍實現翻倍的銷售目標,進而沖擊百億大單品。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洋河半年報的出爐,國內19家白酒上市公司已有18家公布半年報,只有金種子酒尚未公布,但從目前數據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分別以334億,214億和145.4億的收入規模排名前三甲,並進一步與之後的酒企拉開差距。
記者查閱2017年半年報發現,前三甲收入總共為534.2億元,2018年上半年,前三甲的收入為693.4億元,增長近160億元,而2018年上半年其余15家白酒上市公司收入329.5億元,比2017年同期(不含金種子酒)增長了60億元。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輪白酒擠出式增長的格局並未發生改變,增長還是集中於名酒產品。隨著行業逐步進入品牌時代,消費更加理性,對品牌的要求度更高,消費也更加集中,而且名酒本身也在完成“瘦身”動作,砍掉大量條碼,提升集中度,業績也變得更加好看。而從前三甲的增長也不難看出,市場向一線名酒的集中更為明顯。
隨著時間進入9月份,白酒行業也將迎來第一輪銷售旺季,此前出於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於白酒行業下一步增速的預期有所擔憂。
中泰證券分析師範勁松指出,目前白酒名酒旺季前備貨節奏正常,名酒的渠道庫存在1-2月,較前幾輪行業周期頂點相比渠道情況要健康的多。從短期來看,茅臺已經提前執行10月份計劃,有望增厚三季度業績;區域酒企去年同期收入基數較低;同時今年中秋在9月下旬,與國慶假期錯開有利於旺季動銷,整體三季度業績值得期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上交所9月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31日,滬市1,439家公司半年報全部對外披露。數據顯示,滬市公司業績整體實現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尤其是,公司經營質量持續向好,實體企業業績增速遠高於金融行業;石油、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中上遊行業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業績增速居前;一批先進制造、創新科技、新興服務和消費企業經營業績也快速增長。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受多種因素影響,生產經營出現一定困難,需要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和國家戰略導向,持續深化改革,及時轉型升級。
一、滬市公司整體業績較快增長,實體行業企業增速高於金融行業
今年上半年,滬市公司專註實業,努力改進經營,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要求,積極應對內外部挑戰,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5.4萬億元,同比增加11%;凈利潤1.6萬億元,同比增加14%,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雙增長。
上半年,滬市實體行業企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實現營業收入12.1萬億元,同比增加13%,實現凈利潤約0.6萬億元,同比增長25%;金融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4萬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凈利潤約0.9萬億元,同比增長7%。實體行業企業凈利潤增速遠高於金融行業企業。實體行業對滬市公司整體凈利潤貢獻占比也有所提高,達到41%,較去年同期增加4個百分點,國家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已初見成效。
大盤藍籌股仍是滬市凈利潤貢獻的壓艙石。上證50公司實現凈利潤0.9萬億元,同比增加14%,占滬市整體利潤的56%;上證180公司實現凈利潤1.3萬億元,同比增加13%。從企業所有制屬性看,國有企業實現凈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加13%;民營企業實現凈利潤0.2萬億元,同比增加22%。民營企業體量較小,但凈利潤增速高於國有企業。
二、中上遊供給端行業業績增速表現突出,下遊需求端業績增速低於實體整體水平
上遊行業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業績較為突出。上半年,石油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加13%,實現凈利潤696億元,同比增加75%;有色金屬實現營業收入1,528億元,同比增加14%,實現凈利潤88億元,同比增加75%;但受煤電聯動等因素影響,煤炭實現營業收入3,848億元,同比僅增加6%,實現凈利潤460億元,同比增加4%。
中遊行業中,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環保約束增強,運行規範、技術先進的上市公司競爭優勢凸顯,凈利潤增速表現突出。化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617億元,同比增加11%,實現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加63%;鋼鐵實現營業收入4,265億元,同比增加15%,實現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增加134%。
下遊行業企業業績出現一定分化。醫藥制造業實現凈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22%;汽車制造業實現凈利潤403億元,同比增長16%;家電行業實現凈利潤70億元,同比增長14%;批發零售業實現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低於實體類企業25%的整體增長水平。具體分析,中上遊行業原材料價格上升,消費需求擴張不及預期,下遊大消費行業的增長可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滬市一批先進制造、科技創新、新興服務和消費公司業績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實現凈利潤95億元,同比增加5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凈利潤100億元,同比增加2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凈利潤83億元,同比增加36%。
三、投資端,實體企業更專註於做強主業,對外投資擴張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實體企業投資更註重內生增長,對外並購的現金支出顯著減少。上半年,實體企業購建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合計為7,066億元,同比增加11%;發生的研發費用合計1,300億元,同比增加22%;並購支付的現金合計745億元,同比減少21%。
具體分析,國有企業擴張動機有所下降,民營企業投資仍然比較積極。上半年,國有企業購建長期資產和研發費用支付的現金同比僅分別增加4%和18%。與之相比,民營企業購建長期資產和研發費用支付的現金同比均大幅增加,增幅分別為38%和33%。
行業上看,周期性行業中,石油、有色和化工等行業中的質優公司呈現一定擴張態勢,購建長期資產和研發費用支付的現金同比有所增加。同時,鋼鐵、煤炭等行業,受去產能政策影響,投資行為略顯謹慎,僅有個位數的增長。另外,可能受上半年基建投資放緩所致,部分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公共事業行業的上市公司投資有所下滑。
四、融資端,實體企業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均保持增長,但融資結構有待優化
上半年,報表反映,實體企業整體融資約4.5萬億元,同比增加9%。其中,直接融資金額合計5,282億元,同比增加12%。直接融資中,發行股票融資2,597億元,占比49%,發行債券融資為2,685億元,占比51%。從融資結構看,上市公司直接融資占比仍然較小,需要創造條件,繼續大力發展上市公司直接融資,持續優化其融資結構。
半年報顯示,民營企業整體融資1.1萬億元,同比增加11%;國有企業整體融資3.5萬億元,同比增加9%。其中,民營企業直接融資金額合計2,160億元,同比增加19%,國有企業直接融資金額合計3,122億元,同比增加7%。整體上看,民營企業融資增速高於國有企業。
具體分析,上證50指數公司直接融資1,219億元,同比增加8%;上證180公司直接融資2,583億元,同比增加6%,上證380公司直接融資1,009億元,同比增加8%。總體上看,不同規模企業直接融資增速基本相近。
五、負債端,實體企業資產負債率基本保持平穩,去產能重點行業降杠桿效應比較明顯
上半年,實體行業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由61.24%上升到61.84%,略增0.6個百分點,基本保持平穩。數據顯示,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2.22%,略高於民營企業的60.53%。趨勢上,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由去年年底的61.60%上升0.62個百分點至62.22%,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由去年年底的60%增長0.53個百分點至60.53%,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增速略高於民營企業。
大類行業中,去產能重點行業主動去杠桿效果明顯,呈現業績增長較快、資產負債率不斷下行的特點。鋼鐵、煤炭、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有色金屬、化學品制造等傳統產能行業在業績增長的同時,資產負債率分別下降了0.81、0.36、0.24、0.05和1.49個百分點。
其他行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分別較去年年底下降4.61個百分點、1.77個百分點以及1.12個百分點,前述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下降較快。另外,市場關註的房地產資產負債率為79.22%,較去年年底上升1.06個百分點。
六、部分公司生產經營出現比較大的困難,需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及時有效實現轉型升級
當前宏觀環境下,外部因素錯綜複雜,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壓力較大,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有些公司生產經營遇到一定困難。數據顯示,滬市上半年共有149家公司虧損,占比與去年持平,其中多數經營凈現金流為負,經營質量有待改進。實體類公司中,剔除建築業、房地產、公用事業等傳統高負債類行業,有98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
這類公司家數不多,其營業收入、凈利潤占滬市公司整體規模比例也較低,但其經營情況也反映了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如產業升級困難、技術創新不足、環保約束成本增加等。總體上看,需要繼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扶優限劣,支持企業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加快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積極引入優質資產,努力改善經營。同時,對於長期不專註主業、喪失經營能力,甚至進行不當市值管理的公司,要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持續改善市場生態秩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