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保:一季度凈利降9% 遭證金、天安財險等減持
中國太保披露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084.02億元,同比增長29.9%;實現凈利20億元,同比下滑9%。從股東來看,一季度公司遭天安財險、證金公司、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減持,其中天安財險減持公司A股3451萬股,證金公司減持公司A股1080萬股。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12.83億元,同比增長29.5%。其中: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49.20億元,同比增長43.1%;太保產險註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62.82億元,同比增長1.7%。
報告期內,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49.20億元,同比增長43.1%。代理人渠道保持快速增長,實現業務收入676.35億元,同比增長54.1%,其中新保業務279.41億元,同比增長67.7%。
貴陽銀行:上半年凈利同比增20% 證金公司成第一大流通股東
貴陽銀行8月24日晚間披露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61億元,增長6.3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2.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76億元,增長19.79%。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99元,較上年同期上升0.16元。
截至報告期末,不良貸款余額19.46億元,較年初增長2.64億元;不良貸款率1.39%,較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62.73%,較年初下降6.99個百分點;撥貸比3.66%,較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1.38%。 貴陽銀行表示,新形勢下,表外業務逐步回表,銀行業資本補充壓力進一步增大。
股權結構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2333萬股增至7467萬股,持股比例3.25%,成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第四大股東。

責編:羅懿
市傳中證金 延發千億短債
1 :
GS(14)@2015-07-21 12:17:0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1/news/eb_ebc1.htm
【明報專訊】路透引述4名消息人士表示,中國證券金融公司(中證金)原計劃近日發行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短期融資債券,並指上周已向多間金融機構諮詢問價,但據指集資計劃目前將會延期。
擬由招行承銷 為期3月
報道引述消息稱,中證金擬發行的1000億元短期融資債券,原由招商銀行作為主要承銷商,期限為3個月,票面利率則為4.4厘。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上周已向多間金融機構會面,說要發行,但至今卻沒有任何消息。報道也另引述其他消息人士稱,該批債券原本計劃上周發行,惟最終被一再延期,至今仍沒批下來,在等通知。
指為救市籌集資金
此外,報道也表示,中證金為是次救市籌集資金,此前已發行了800億元的短期融資債券,並指該次所採取的為非公開發行方式,期限同樣為3個月,利率也為4.4厘。
A股早前波動,中證金一直被視為中證監救市的主要出資方,早前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 已對外表示,為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資本市場,中證監決定由中證金出資購買公募基金,為基金公司提供流動性,保障公募基金平穩運行。
此後,人民銀行已對外表示,將通過多種方式向中證金流動性提供支持後,商業銀行紛紛向中證金公司伸出援手,早前據內地報道,中證金獲商業銀行授信規模約2萬億元。截至7月13日止,17家商業銀行也為其借出近1.3萬億元。
業績顯示 中證金最多持股2.99% 中央救市4600億掃國企 重兵金融
1 :
GS(14)@2015-11-01 22:20:1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31/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隨着國企昨天完成公布第三季度業績,在今年夏天作為「救市奇兵」的中證金與中央匯金兩大國家隊究竟掃入哪些上市公司的A股也浮出水面。在本港87家有內地A股的H股當中,獲得兩隊青睞的分別有69隻與61隻,總共獲得約4591.62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投入。惟其後A股仍一路下挫,即使現在已告企穩回升,國家隊粗略計算仍虧損高達502.05億元,其中大額虧損多來自內銀股。
明報記者 尉奕陽 陳子凌
本報翻查87家A、H股的季度業績,再按各公司十大持股股東名單中中證金及匯金的持股,去計算在第三季兩支國家隊增持了多少股份,並按這些公司A股在7月6日開始「暴力救市」到8月底的平均股價,計算出兩支國家隊共花了多少錢去救市。再與上周五收市價比較,計出在每公司持股的帳面盈虧。
帳面料仍蝕500億
依板塊看,包括四大內銀、保險、中石油與中石化等A股權重股均獲得中證金過百億元投資。數據顯示,中證金及匯金在7、8月救市期間,集中火力掃入中資金融股,其中買得最多的是中國銀行(3988)的A股,兩者合共斥資478億元增持。第二是中國平安(2318),兩者斥362億元增持,而工商銀行(1398)則排第三,共斥339億元增持(見表)。
此外,從投資策略上看,中央匯金並未從表面上體現出明顯的投資額度,增持部分所佔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皆在2%之內。反而在69隻獲中證金入股的公司中,有32家公司一致獲得中證金購入2.99%股權,並有8隻在2.7%至2.9%之間,顯示中證金「救市」時以不超過個別上市公司3%股權為底線。其所屬行業不乏石油、內銀、鐵路、航空等諸多大型國企。
中證監是在今年7月5日晚,公布會透過中證金救市。以對上一個交易日7月3日滬深300報3885點,及上周五收市報3534點計,A股尚未能返回中證金開始入市時的價位。
料8月底已鳴金收兵
至8月中,中證監發言人表明中證金在今後若干年內不會退出,當市場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中證金會以多種形式維護市場穩定。滬深300指數在8月26日跌至3025點之後見底回升,所以市場人士相信中證金及匯金入市操作,到8月底應該已鳴金收兵。
另外國務院宣布,將委任人大校長陳雨露出任為人民銀行副行長;同時任命方星海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國務院同時免去劉新華的證監會副主席職務。
2 :
GS(14)@2015-11-01 22:21:0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31/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為救A股,國家隊不惜工本入市,近期A股已見喘定靠穩,入市資金會否退市及何時退市,又再成為關注點。
內地經濟學者、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前主任易憲容表示,首先中證金及匯金肯定不會突然及大規模退市,因這樣違背了當初入市維穩的目的;另一方面,曾有傳退市方案有3種選擇,一是按出資比例分給各券商;二是將股票留在證金公司作以後融券業務的證券池;三是將股票換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給券商。
A股未復元 從長計議最合適方案
易憲容認為,這些方案都有問題,因為部分證券公司既是國企亦有上市,會涉及利益輸送問題,亦關係到這些上市券商的投資者利益,情况比較複雜;再者,無論是任何一種方案也好,首要條件必須做到是不會引起市場動盪,做不到這點就任何方式退市都不會被考慮。
易憲容續稱,中證監曾承諾中證金所持股票若干年內不會退出,另再觀乎中證金之前曾將部分救市時買入的股票轉讓予匯金,由於匯金屬於金融業的國家隊,其策略是長期持有,加上A股只是喘定,並未復元,因此估計有關部門現階段不打算退市,亦不允許隨便退市,一方面要讓市場恢復健康,好獲得較強的退市抵抗力,另一方面也讓部門有更充分時間去研究最適合的方案。亦因準備長期持有,故相信中證金及匯金不會在意於短期的股價高低賺蝕。
中證金債轉股 外管局接棒入市
1 :
GS(14)@2016-04-13 15:26:10【明報專訊】債轉股細則尚未推行,但內地「救市功臣」證金公司已經「嘗鮮」。國家外匯管理局全資子公司「梧桐樹」早前出現在多家大型上市公司(比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前十大股東名單之中。第一財經報道,梧桐樹持股來源是證金公司「償債」,即證金公司以其所持股票償還人民銀行流動性支持。
去年第4季度,梧桐樹首次持有0.4%的工行(1398)股份、0.3%的農行(1288)股份、交行(3328)股份1.07%、中行(3988)股份0.36%。同一時間,證金公司對上述銀行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持,減持比例恰恰與梧桐樹持股比例相當,至於具體的減持、增持比例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因為其他帳戶的原因。
至於償還方式,分析稱證金公司和梧桐樹都不是完全商業化的市場主體,兩個平台之間可以協商確定償債方式。比如證金公司以股權償還債務,定價可以選擇以買入價為準,直接將股票轉讓給梧桐樹,證金公司在這中間既不賺錢也不賠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13/news/ea_eac1.htm
外管局揸A股疑因中證金以股抵債
1 :
GS(14)@2016-04-13 16:56:56【本報訊】中國外滙管理局旗下的梧桐樹投資公司,突然成為內地多家大型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引來市場懷疑外管局成新「國家隊」成員。不過,內媒引述消息指,由於人民銀行股災時借錢予中國證券金融公司救市,中證金現時其實是「以股抵債」。隨着上市公司年報陸續披露,梧桐樹被發現自去年第四季起「入貨」,出現在多間公司十大股東名單上。由於梧桐樹股東為外管局,一度令市場懷疑外管局仿效中證金於A股股災入市支持股市。不過,《第一財經日報》引述分析指,梧桐樹持股的幾間公司中,中證金的持股卻在下降。去年A股股災時,人行通過多種渠道向中證金提供流動性,維護股市穩定,故當A股恢復平穩,中證金或動用所持部份股票,償還人行的短期債權。梧桐樹去年第四季起成為了工、農、中、交四大行,及浦發銀行等前十大股東。至於梧桐樹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即鳳山投資和坤藤投資,亦增持了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光大證券、中國聯通等。外管局負責管理中國超過3萬億美元外滙儲備,主要在國外進行投資。過往中央持有內銀股主要由中央匯金公司代持,今次是外管局首次披露買入A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3/1956849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