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將要來的新人,是K歌亭成敗的關鍵。
來源 |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 |
未來主義
“沒人會在里面唱一個小時歌,那樣太孤獨了。” K歌亭出現後,這則評論讓人印象深刻。
它指向的是K歌亭的商業模式。在缺少社交功能(部分社交功能在線上完成)的情況下,唱歌這個需求的頻次有多高,能否撐起不斷鋪開的規模?
10多年前,KTV是聚會和社交本身。每個走進它的人都有一段獨特的KTV回憶:一個全場寂靜的瞬間,一句意猶未盡的歌詞。燈光朦朧的包間里,搶話筒,聊天,喝酒……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都是後來的故事。
有別於傳統的線下KTV門店,K歌亭單間投放,自助使用,無人值守。亭內空間狹小,只可容下兩人,收費不算低,唱歌15分鐘需付費20~25元左右。在傳統KTV量販店里,這幾乎是一個中型包間的價格。
2014年剛出現時,迷你K歌亭的發展悄無聲息,到2017年,驟然加速。資本瘋狂湧入這個不足2平米的亭子。
行業里玩家眾多,咪噠miniK、友唱M-bar、聆嗒miniK、科唱美吧、雷石wow、唱立方……超過20個品牌想挖掘這個小隔間里的商機。
今年年初,友唱M-bar拿到新三板掛牌公司友寶在線6000萬元的A輪融資。友寶是國內最大的自動售貨機運營商,渠道管控能力強。今年2月,友寶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5月下旬,友寶以1.2億元收購友唱及相關高管總計20%的股權,成為廈門前沿(友唱的註冊公司名)的100%控股股東。
移動K歌巨頭唱吧則入股了咪噠miniK,將之作為進軍線下、用戶下沈的工具。唱吧從2015年開始就積極籌備A股上市。分析認為,對正在沖刺IPO的唱吧來說,投資咪噠miniK意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自動販賣領域的巨頭和線上K歌明星玩家都把布局迷你K歌亭當作沖擊IPO的砝碼。下場掘金的玩家紛湧而入,迷你K歌亭開到了更多商場和電影院。
無人值守、去社交化的趨勢還與多類線下消費體改頭換面相呼應,典型代表有健身房和網吧的新變革。這種深富未來主義商業特色的線下設施的興起,是人力成本高企和線上流量枯竭共同驅動的結果。
但對於新興業態來說,有個問題需要向市場證明:為人服務的設施剝離社交後,特定的需求有多強勁,又能走多遠?
要麽社交,要麽唱歌
去年年底,有人在知乎提過一個問題:“為什麽年輕人不唱KTV了?”這個問題通過錢櫃等大品牌的敗退反映出來。
半年多過去了,它有2511人關註,606個回答。網友的回答中提到了多種因素——音樂大環境不景氣,休閑方式發生了巨變,移動類唱歌APP出現,品牌商故步自封等。
行內人的答案更是眾說紛紜。做音響的說音響越來越差,做點歌系統的說點歌系統和曲庫老舊,做咨詢管理的說管理模式混亂,做資本運營的說股權紛爭嚴重。KTV行業老兵、唱吧麥頌創始人嚴秋樸把一切歸結為需求。
“用戶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他說,而產品形態沒有跟上。
陸續傳來的壞消息撕開了KTV行業的傷口,普遍性衰敗被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到2015年,錢櫃在北京的首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店面錢櫃朝陽門店關門,此後該公司被爆在大陸將只保留一家店面。萬達集團幾乎同期也將旗下KTV品牌大歌星陸續轉讓,大歌星這一品牌從萬達體系中逐漸消失。
嚴秋樸接受AI財經社采訪時稱,KTV產品提供給用戶的核心體驗有兩種:唱歌和聚會。傳統KTV線下店的衰敗和新型K歌亭的崛起,都與卡拉ok這一產品形式對唱歌功能和聚會功能的不同滿足程度有關。
一場對用戶註意力的角逐正在悄然上演。
即便走進了KTV包間,角力依然在進行。泛出幽藍色光芒的智能手機屏幕仿佛一張大嘴,它撕扯和吞噬著用戶投向大屏幕和唱歌者的註意力。
經典的KTV場景越來越向這樣一種情景靠攏,一個人註視著屏幕唱歌,其他人低頭玩手機。社交功能已徹底淪陷,許多品牌商陷入了惡性循環中。為削減開支,音響效果和曲庫的更新不被重視,這讓KTV承載的唱歌功能也得不到滿足。
一切發生得悄無聲息。唱歌和社交,傳統線下KTV店在核心體驗上一一失守。
與大型線下KTV關店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手機線上K歌應用唱吧在同期獲得D輪融資,估值42.8億元。唱吧還試圖攜線上優勢變革線下KTV行業。其他同類的應用,如騰訊旗下的全民K歌滲透率也不俗。這些應用把唱歌場景挪到了線上,全民K歌還能關聯熟人關系鏈,從前KTV里的社交功能在線上完成。
從全面線下到全面線上,這是技術對產業的顛覆。但線上無法承載所有。那些對器材及基礎設施建設專業度有要求的部分,通過線上的應用很難得到滿足。以手機線上K歌為例,對著手機唱歌,伴奏和音效肯定比不上專業的話筒及音響設備。
唱吧也試圖走到線下。它與麥頌聯合打造面向年輕受眾的新型KTV唱吧麥頌,就是線上試圖影響線下的典型案例。
唱吧創始人兼CEO陳華曾為之傾註了不少心力。快兩年過去後,唱吧曾經看重的線下千店計劃並無太大動靜。今年年初,它選擇了從更小的商業顆粒切入線下,投資咪噠miniK。
這意味著,要麽社交,要麽唱歌。唱歌和社交發生了剝離。
原子化和集裝箱
線上線下都在尋找出路。
“KTV行業已經到了產品革命性轉型的前夜。”嚴秋樸說,新的形態初見端倪。他離開了唱吧麥頌,新項目HarmoTECH也立足於滿足用戶的唱歌功能,希望依靠產品體驗在新浪潮中占一席之地。
5月25日,友寶在線就收購友唱股權提交了《北京友寶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資產的公告》。根據公告,友寶在線預計2017年友唱娛樂設備鋪設規模達到4萬臺,預計2017年營業收入為6.87億元,預計凈利潤為1億元左右。這意味著,友唱的K歌亭平均單機凈利潤一年在2500元左右。
而其他渠道的數據中,這個數字更為可觀。
嚴秋樸對這個業態的盈利前景保持樂觀。他用RevPAR(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單房平均每日流水)來衡量K歌亭與KTV店面的營收對比。一般在北京的KTV單房,平均每日流水在500元以上的店面算生意不錯,而投放位置較好的K歌亭每日平均流水也能達到500元以上。但二者收入構成並不相同。
嚴秋樸分析了二者的區別。
KTV的單房平均每日流水包含了房費收入、酒水賣品收入、卡類銷售收入等所有收入的總和。而K歌亭是純粹的唱歌收入,沒有高比例和高成本的酒水賣品,沒有高人力成本,高裝修費用等。一個K歌亭的單房平均每日流水做到了500元,而在投資回報周期上想要與之匹敵的KTV,單房平均每日流水要超過1500元。
“國內的單房平均每日流水超過1500元的KTV鳳毛麟角。”嚴秋樸說,一些KTV店面20個月收回成本就歡欣鼓舞,而投資K歌亭2個多月收回成本的例子不少。
“不同的地區盈利情況不一樣,平均6到8個月可以收回投資。”聆嗒miniK 運營負責人吳冠潔對AI財經社說。
出生就看到了天花板,這是嚴秋樸對它的評價。收入的保障來自人流量及轉化,選址成了這門生意中最重要的因素。能找到好的投放位置越來越難,而與商業綜合體類似的合理投放場景例如遊戲廣場、電影院等,也基本都已經被各種品牌的K歌亭占領。在激烈的競爭中,最終受益方可能會是強勢渠道。
“這門生意的本質變成了地產生意。”有人這麽評價。
當這些設施布局高度飽和之後,新的問題來了。沒有社交功能的場所會吸引足夠的人去使用麽?用戶的社交功能搬移到線上,這些就是全部?
人是社會動物,群居本能烙在基因深處。這些新生商業形態,基於更高性價比和更低成本的技術性運算,剝離了服務中的人的色彩,仿佛是某種未來主義商業道路的預演。
至於它指向的方向最終結局如何,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三線城市正在孕育消費升級新風口。
來源 | 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
作者 | 龍貓君
【新消費導讀】
今天再跟大家推薦一篇服務業消費升級文章。今天這篇文章,要給大家來聊聊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
家鄉是永遠回不去的地方,這是每個北漂青年心頭縈繞的一句話。龍貓君深有同感。每年龍貓君都會回一到兩次家鄉,龍貓君的家鄉,一座三線歷史名城j城,算是這個區域比較發達的地級市,也正在進行風起雲湧的消費升級。
所以,有人說消費升級起源於北上廣,但真正形成氣候的時候,就一定是在三四線城市生根發芽的時候,下面龍貓君就帶大家了解我們回不去的三線城市的消費生態。
最大的感受:品牌消費和中檔消費正在崛起
帶著從帝都回來的優越感,龍貓君本來挺想裝裝媒體人的節操,故意跟幾個好哥們炫耀一下,今年又吃過多少高檔餐廳,穿過多少品牌名裝,為了跟哥們聚會,還特意去買了一件某帶狼字的外套去參加聚會,到了聚會現場之後,發現不管是賺多少的,基本上大家的衣服都是某狼這個級別的。
記得剛離開j城去上大學聚會的時候,最流行的一定是某邦,某馬的服飾,當時這類衣服在j城最受歡迎,因為普遍處於49元起步價的階段,但是過了不到短短的四年時間,基本上這些店面生存狀態都不算理想,因為他們認為要麽就買件好的,要麽就去網上淘同等價格的衣服,但是不會在線下買這個價格的衣服。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消費習慣的變化。
當然j城消費習慣的變化不只是這一個變化,在龍貓君離開j城遠赴帝都之前,j城只有一個shoppingmall,最近有了萬達,想吃飯的時候,只有屈指可數的低端火鍋店面,還是沒有連鎖品牌的,可選擇範圍及其稀少。
這次回來之後,類似於雨花西餐廳、小天鵝火鍋、朝天門火鍋這樣的全國連鎖的品牌紛紛搶灘j城,這些終端餐飲人均消費普遍在50-100之間,類似於雨花相對高點。
但是只要是周末,基本處於不預訂就沒有位置的階段,而且這些品牌普遍集中於j城的為一個CBD中的mall之中,這個mall基本是一站式購物中心,有餐飲,娛樂,電影院,購物中心,書店等各類經營業態。
而它對面的老牌商場則人氣蕭條,初幾的時候都幾乎毫無人影,所以這家老牌商場的六樓也不得不改變為餐飲,否則就更沒有人氣了。
凡是全國性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基本全是爆滿狀態,必勝客肯德基這樣在一線城市算做快餐餐廳的餐廳則排隊的人群直接到了大馬路上面,這說明這個城市中年輕人對品牌的追逐正在興起。
而這些品牌恰好卻是我們在北上廣都已經不認為是大品牌的品牌,但是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相對於本土的華萊士漢堡,絕對屬於消費升級了,所以消費升級是一個相對區域的物理概念,尤其考慮到我國城市發展的不均衡性。
對品牌的追逐如果算做消費意識的覺醒的話,那麽j城這個遠離北上廣的人群基本在消費決策上還沒有受到太多互聯網的幹擾,電視廣告、公交車廣告、賣場電視廣告基本以本地品牌廣告為主,還沒有全國品牌廣告滲透到本地。
這中間投放廣告最多的還是裝潢、裝修類廣告居多。或者是餐飲新店開業的狀態。
互聯網使用習慣:移動端娛樂總是優先
在北上廣深,基本上出行靠打車軟件、吃喝靠點評。這是基本的思路。但是回到j城之後,依然很多人並不知道大眾點評,但是很多人卻知道團購。因為對於這樣的小城而言,信息不對稱不明顯,消費的餐廳集中在一個CBD,依靠基本的朋友圈的口碑傳播大概知道哪些餐廳味道好,哪些不好。
而使用預訂的習慣在興起,去電影院之前還是會打開團購看看有沒有團購和電影場次,這還是從為了省錢的角度出發的。而折扣優惠券,返利網這些基本的應用,包括58同城這些還知道的較少,有些了解58同城的人的原因是因為知道楊冪。
PC端知識型、工具型應用不廣泛,互聯網的基本作用基本停留在社交、娛樂購物這個階段。在龍貓君身邊的朋友圈中10幾個j城朋友的調查之中,知道豆瓣、知乎、這些網站的基本沒有。
他們最了解的網站還是騰訊這些基本的門戶,除此之外,其他上網需求並不明顯。但是在手機端,類似於微信、微博是基本配置,不過利用微博主要目的依然以發自己朋友圈照片為主。
不過今日頭條和快手則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的崛起了,基本上算是新近普及速度最快的一個應用了。而秒拍和抖音這一類娛樂應用的滲透率要好於生活類應用。
這里還要重點說說王者榮耀,王者榮耀是真正的全民應用,由於微信的幾乎全民性的普及,讓王者榮耀幾乎成為每個年齡,每個城市圈人群的共同話題,身邊很多人都在玩王者榮耀。
QQ依然是對他們而言最活躍的工具。這個毫無懷疑,在龍貓君幾乎所有的只要是呆在小城本地的朋友,溝通與互動還是最明顯的出現在QQ上,即使大部分人手機里面都裝了微信,但是微信還是只是當做陌生人社交的工具、
另外,他們中間的大部分的活躍時間還是在手機上最多,對於j城很多人而言,PC基本等於遊戲機和電視機,以龍貓君關系密切的女性朋友為例,她每晚用電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看劇。
而在一二線城市移動互聯網應用普遍與生活息息相關,在j城這樣的小城,類似於O2O類的應用比如訂餐、送外賣、打車的需求基本看不到,知道打車軟件的屈指可數。
當龍貓君說起BAT三巨頭的時候,基本多數一臉茫然,就算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除了對少數國家大事、體育有認知以外,上過門戶科技類、財經類資訊網站的屈指可數,但是娛樂版新聞是必備。
而在經濟型酒店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家漢庭雖然有一些店,但還不夠密集,同時滿足三線城市需求的中斷酒店還挺缺乏,其實類似亞朵這樣類型的酒店還有非常大的開疆拓土的可能性。
娛樂行為方式:美劇、娛樂不落後
雖然在很多方面,j城還是遠離互聯網這個紛紛擾擾的江湖的,但是在娛樂方式上,有一些與北上廣深沒有差別的。
基於衛視頻道發端的節目最容易爆紅:在j城龍貓君所有女同學中,芒果臺依然是首選,而對於龍貓君的父母年齡段而言,以方言習俗為特色j城地方臺是首選。
所以基於電視傳播為基礎的媒介娛樂方式還是主流。在龍貓君的女同學中最受歡迎的節目分別是吐槽大會、中國好聲音、非誠勿擾。
在他們最喜聞樂見的電視劇之中,韓劇和家庭倫理劇還是占據主流。與帝都女性深愛美劇、英劇不同。j城目前還是以觀看韓劇和家庭倫理劇為主,而對於的父母而言,基本屬於不選擇,地方臺推送什麽就看什麽還是主流方式
雖然電視偏好依然很高,但是紙媒尤其是報紙基本被替代。年輕人通過智能機獲取信息並不奇怪,但是像龍貓君父母這樣年齡較大的用戶,也不再看報紙,主要獲取信息方式依靠電信的手機報來了解訊息,偶爾也通過收音機。
當然j城最主流的娛樂方式有三種:麻將、電影、唱歌。打麻將在所有j城消費習慣之中依然最普遍,這說明j城的娛樂生活方式還是普遍缺少,類似於精神文化的消費需求較少。但是看電影依然是所有年輕人約會的最主流方式,因為提供給年輕人約會的咖啡廳還是相對偏少。
所以,一般而言看電影,逛街是最主流的方式。當然,隨著一些在北上廣生活過的年輕人的返鄉,一些類似於三國殺、狼人殺之類的桌遊開始興起,但是CS真人模擬類的遊戲還是很難推廣。網吧依然最主力活躍的娛樂與消費方式。
社交方式:相親和熟人社交為主
在北上廣深,你可以很輕松的找到基於興趣聚合的社群,比如,一群陌生人可以因為喜歡讀書,或者喜歡打羽毛球而聚集在一起。但是在j城只會因為喜歡玩遊戲而聚合。除此之外,大部分人的社交圍繞在親戚同學,同事這樣的熟人圈子之中,很少有主動外延到其他區域。
至於類似於北上廣的沙龍之類的活動,差不多絕跡,龍貓君大多數的同學基本上不太了解沙龍這個詞匯。
而在談論的話題上,基本上沒有任何人知道或者聽說過互聯網思維,如果龍貓君提起互聯網思維他們必然會轉移話題,因為他們話題還是集中於看球、打遊戲、或者打麻將上面。
至於很火互聯網思維、移動互聯網這些都遠離他們的江湖,至於移動支付、O2O如果你說的過多,基本會被當做異類,而且基本和他們自身沒有關系。
當然共享單車他們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限於他們的估值和融資,至於說到共享充電寶,他們電腦里可能真想不起來會有哪些。
當然,任何人年齡到了都需要結婚,所以,結婚交友是基本的認識需求。而j城,即使世紀佳緣已經上市了,但是依然不會有人通過它去結婚,介紹才是這里最流行的結婚方式。
基本上婚姻大事依靠的是長輩中人脈廣泛的稱之為媒婆的角色去完成,所以,能否找到好媳婦的關鍵是找個好媒婆,而這使得類似於婚姻介紹所這樣的商業生態還有其生存的理由和價值。
總結:品牌消費正在強勢崛起
剛才分細節部分對j城商業生態見聞進行了掃面,對於J城而言,商業上顯現出新的趨勢:
1 一站式購物中心正在逐漸受到歡迎,而老式傳統的商場正經歷轉型之痛。以往很知名的老商場基本沒有身影了,但是類似某某購物中心,某某廣場逐漸成為主流。
2 品牌消費成為主流。去吃飯味道是一個選擇,但是越來越看重環境,尤其是50-100元消費的四人中檔餐飲大受歡迎,尤其是知名連鎖品牌的連鎖店。
這對於這些消費品而言,是時候去下沈了,不要紮堆在北上廣發展了。經濟型酒店正在規模化興起。以前鮮見到連鎖酒店。但這次回去,裝修別致的100元一間價位的經濟酒店正在蓬勃興起,而類似的小旅館正在逐漸消失。
3 概念類東西不管用,能不能滿足需求是王道。前面說了這麽多並不是說明互聯網對j城影響不大,而是說只有實在的跟吃喝住行有高關聯度且迫切的應用才有市場。
O2O這類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教育市場的應用暫時很難。這就給互聯網創業者一個警示,如何不要用概念宣傳,而是直接告知功能,如果是打給j城看的廣告,讓本地電視臺記者直接念十遍好過精美的廣告片。
4 知識學習類的高大上的東西,什麽知識付費還不如問問他們是否認識咪蒙來得現實。還不適合j城,在j城吃好,住好,玩好的需求還是最強的。
5 當然消費類企業的創新與服務還是有的,餐廳老板也知道要維護客戶關系,不過用微信營銷,微博營銷真的還只是個傳說,老板玩一玩可以,但是不會成為公司的戰略,至於引入VC等資本,目前在j城還暫時不需要。
絮叨了這麽多,總之一句話,在j城消費需求是有足夠多機會的,但要做互聯網服務類的暫時沒戲,但是要想做消費升級,還有很大的空間與機會。這或許就是中國整個三、四線城市的商業生態。
隨著視頻產業的不斷發展,種種跡象表明,惡搞視頻正在走向衰落。
來源 | 南七道(ID:nanqidao)
作者 | 南七道
有人認為,網絡世界的每一天都是愚人節,因為裝瘋賣傻、戲弄他人是博出位最簡單的辦法。相聲和小品中總有一個“笨蛋”擔當,他們雖然是被吐槽的對象,但所有的笑料和包袱也都與他們相關。
在互聯網中,惡搞視頻就是這個“笨蛋”擔當,十分受觀眾歡迎。尤其在視頻產業發展初期,視頻類型比較單一,惡搞視頻是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但隨著視頻產業的不斷發展,種種跡象表明,惡搞視頻正在走向衰落。
惡搞視頻有多受歡迎?
在早期,惡搞視頻的整蠱對象一般局限於親朋好友等熟人圈子。事實上,這種和親近的人開玩笑的行為,在生活中很常見,而惡搞視頻不過是把它放大之後記錄下來。比如Youtube博主Jimmy Kimmel的視頻“孩子們聽說我把他們的萬聖節糖果都吃掉了”,就是極為典型的早期惡搞視頻。
“萬聖節挨家挨戶要糖果”是美國孩子的經典遊戲,而Jimmy會在影片中告訴孩子們,他把他們辛苦要來的糖果全部吃掉了,而孩子們的反應大都是發脾氣、爆哭。視頻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播放量超過5870萬。這甚至演變成一種經典的整蠱方式,每年都有大量家長將整蠱小孩的視頻發給Jimmy,由Jimmy整理成合集發布。
自2012年起,Jimmy連續5年推出萬聖節整蠱小孩系列,每年的播放量都突破千萬。“萬聖節整蠱”系列已經成了惡搞視頻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系列之一。
既日常又有一定的戲劇性,是惡搞視頻開始火爆的一個重要原因。Youtube曾在2013年,評選出排名前10的惡搞視頻博主,他們的總體播放量就超過了350億,其中播放量最高的PrankvsPrank,單頻道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億。
Youtube官方也十分重視惡搞視頻的影響力,在當年的愚人節,Youtube首頁就出現了由官方推薦的惡搞視頻合集。合集內視頻單條的最高播放量高達1億2千萬,最低的播放量也有400萬。
在中國,惡搞視頻往往贏了熱度、失了人心,在微博有200多萬粉絲的小羅惡搞就是如此。他擅長操作街頭約架、開豪車搭訕等極具爭議性的話題,比如最近一期惡搞拜金女的視頻,播放量高達123萬,但評論都很負面,“死拖別人上車,還說別人是拜金女”、“莫名其妙整人,看了真惡心”等等。
粉絲點開惡搞視頻往往只是為了找樂子,而不是認同視頻博主的做法和價值觀。而隨著搞笑視頻市場不斷擴大,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流量虛高卻缺乏影響力的惡搞視頻開始走向衰亡。
惡搞視頻如何走向衰亡?
隨著越來越多的惡搞視頻走向街頭,被整蠱對象的範圍不斷擴大,惡搞視頻的“惡名”也開始迅速傳播。因為為了讓視頻更有趣,惡搞視頻博主會故意試探弱勢群體,比如老人和小孩,利用他們的笨拙反應來逗笑觀眾。
在早期,老人和小孩的惡搞之所以會大受歡迎,是因為被惡搞的人和視頻博主往往彼此熟悉,他們的所有行為,都可以被定性為和熟人之間無傷大雅的玩笑。但整蠱對象一旦擴大到街頭,任何一個陌生人都有可能遭殃,這其實某種程度上觸犯了人們的道德雷區,尤其整蠱對象的選擇往往很隨機,會讓人們產生一種危機感,“下一個被整蠱的可能就是自己”。
同時,惡搞視頻的流量是虛流量,很難進行商業變現。以Youtube頭號惡搞視頻博主PrankvsPrank為例,他們曾經推出一條視頻,主要內容是男人騙自己的女朋友,他把她的貓扔下樓了。這條視頻的播放量超過650萬,但基本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收益。
暫且不論這個玩笑是不是觸及到了動物保護的禁區,這個視頻的邏輯其實是通過恐懼,以及恐懼的反轉來引人發笑。這樣的視頻很難吸引商家投放廣告,而通過播放量所獲得的平臺分成,與拍攝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同時,受制於視頻時長以及視頻內容,相比起其他視頻,惡搞視頻的分享量和轉發量都非常少。而在社交媒體時代,互動為王,惡搞視頻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受損。
而且惡搞視頻的拍攝往往很局限,可供創新的空間不大,視頻博主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很嚴重。當市場上大量充斥著同類視頻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就審美疲勞。而隨著視頻產業的不斷發展,不僅搞笑視頻的種類越來越多,垂直領域視頻也越來越豐富,這都進一步分散了人們的註意力。尤其是像美食、美妝、奇葩體驗這類的視頻,可擴展度要遠遠優於惡搞視頻。
以《嘿老外》為例,美食欄目可以吃驢肉火鍋、吃熱狗、吃小龍蝦等等,體驗欄目可以體驗涼茶、中醫正骨、高考英語等等,欄目的包容性強,可延伸的方向豐富,從播放量和用戶反饋看,用戶對這類視頻的滿意度也比較高,不容易審美疲勞。
比如同是美食體驗,《老外美食測試,2元和66元熱狗,結果很意外》和《中國小龍蝦征服老外,一口氣點了30斤》這兩期視頻在B站上的播放量分別為32.5萬和42.1萬,彈幕量和投幣量數千。
而惡搞視頻的基本模式都是欺騙和設置障礙,被整蠱對象的反應也基本是震驚、憤怒和傷心,視頻的套路感很強。
根據Tubular Labs的統計,2015年Youtube惡搞視頻的總播放量為177億,這個數字乍看上去不小,但就在兩年前,前10位惡搞視頻博主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50億,惡搞視頻的衰落趨勢明顯。
成也惡搞,敗也惡搞
最近幾年,為了拍攝惡搞視頻而被誤殺的事件時有發生。2015年,澳大利亞三兄弟Jalal假扮成穆斯林在街頭扔包,結果被當地警察射殺,而且槍手不予起訴,可以說是為了惡搞白白獻出了生命。
近日, 19歲女孩MonaLisa Perez槍殺22歲男友Pedro Ruiz事件也引起外媒關註,而悲劇的起因,也是因為惡搞視頻。
據Buzzfeed報道,悲劇發生當天,Monalisa曾在Facebook上說,她正在策劃拍攝一條世界上最危險的惡搞視頻。她準備在視頻中朝Pedro開槍,而Pedro會把書放在胸前以抵擋子彈的沖擊。
顯然,這樣的“挑戰”是絕對不會成功的,這個因為惡搞視頻而引起的悲劇,再次引發了人們關於惡搞整蠱的討論。
在此之前,討論大都集中在道德層面,很多評論家認為在街上隨意戲弄路人,甚至給他們帶去恐慌和被玩弄的情緒,這是不道德的。但現在,惡搞視頻的討論已經從道德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不加節制地進行惡搞嘗試,傷害的不只是情感,還有生命。
而惡搞視頻走向衰亡的背後,是網絡成名泡沫的破裂。在拍攝之前,Pedro Ruiz曾告訴姑姑Claudia這個“視頻創意”,Claudia試圖阻止他們,但他們認為“這很刺激,一定能引來很多關註,這樣我們就會變得有名了”。
通過網絡,“人人都可以成為明星”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沒有任何積累的素人想要成為網紅越來越難,而網紅們為了維持自己的影響力,所要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
安迪沃霍爾曾說,“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有人認為這是他留給媒體時代最樂觀的寓言。但這句話或許也可以這麽理解,留給每個人成名的時間就只有15分鐘,就像Pedro Ruiz,他以生命為代價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爆火,但一旦有更刺激的新事件出現,人們轉眼就會忘記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