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刺青反悔?百元藥膏一抹就行

2015-05-11  TCW
 

永恆的刺青一旦上身,又想反悔?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提議:只要抹上藥膏,就能讓刺青自然消褪。

現行的雷射雖能透過熱能,將深入皮膚的染料震碎,但除了疼痛難耐,每公分見方花費動輒兩千元起跳外,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十次以上,還有水泡、紅腫、甚至留疤等燙傷的後遺症。

現年二十七歲的博士生法肯翰(Alec Falkenham)開發藥膏,能夠增強自然的免疫反應,以白血球中的巨噬細胞,清除真皮層中外來的墨水,估計每十公分見方大小,治療一次只需要四.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203

國內1050檔基金,它第一個淨值破百元 無金控庇蔭 群益跑出第一名基金


2015-09-14  TCW

群益馬拉松基金憑藉規模與謹慎投資風格,打破投信界紀錄。

董事長陳欽源接受本刊獨家專訪,分享十八年來不敗心法。

今年台股在外資主導下終

於上萬點,散戶視為有史以來最冷慼的萬點行情,卻有一檔本土投信基金,就在今年默默打破投信界紀錄:基金淨值破新台幣百元,居國內一千零五十檔之冠。

一檔累積績效790%:

重團隊研究勝明星經理人

成立十九年的群益馬拉松基金,目前雖然因台股震盪,截至九月二日跌回八十五元淨值,但換算下來還是幫投資人累積賺取了七九O%。

沒有任何金控資源的群益投信,管理資產規模連四年居本土投信第二大,僅次於購併寶來之後的元大。這背後的關鍵人物,就是群益投信董事長陳欽源。

做為業界最資深老董,在群益十八年的陳欽源,風格就像

跑馬拉松一

樣:資歷夠

久、不急攻躁

進,才能默默破紀錄。

「投資就像

跑馬拉松,比

的不是短期爆

發力,是看長期的績效,」

近十年沒有出

現在媒體上,

陳欽源在接受

《商業周刊》

獨家專訪時意

味深長的說:

「穩定、持

續,才是投資的關鍵。」不同於一般業者,陳欽源重視團隊研究更勝明星經理人。

在這場投資馬拉松賽道上一跑就是十八年,陳欽源的勝出關鍵,就在他重視團隊研究更勝於明星經理人。

「在群益,我們沒有明星,只有團隊。」群益投信總經理賴政昇說,投信這一行最困難的地方就在連續性,如何每年維持打敗大盤的高績效,不是靠一、兩個明星就可以搞定。

賴政昇形容:「「對」的經理人就像生意囝仔一樣歹生(台語:難產生》,」因為人會有偏見、盲點,只有靠團隊,群策群力、相互照應,才會持續創造「對」的結果。

這話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困難。如何讓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願意無私的分享訊息,遇到危機時還要能攜手合作,這就牽涉到制度設計。

早在十五年前,陳欽源就建立了一套激勵機制,不是只有績效好的經理人可以領取高薪,只要對團隊有貢獻,也能分享利益。這讓群益長期以來形成一種分享與討論的氛圍,而非互相提防或自己埋頭苦幹。這也是馬拉松基金為何換過十一個經理人,績效卻始終能維持高檔的原因。

相較於其他金控集團擁有銀行通路、多元產品組合,也不像外資一樣擁有海外豐沛人脈,群益做為台灣僅存的三家獨立投信,可以說是資源最少的公司之一。

「我們不像別人有富爸爸可以靠,一定要靠自己才能成長,」陳欽源說。而成長的關鍵,就在扎實的研究。

曾在群益任職七年、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回憶,陳欽源非常看重經理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反對隨著市場起舞。在他面前,不要想隨便呼攏。

「他看(經理人》報告,會追到技術細節,如果講不出一套邏輯,絕對被打槍,」張錫說。即便只是拜會公司,陳欽源也會先考經理人,確認他對該公司夠了解,才會放行。

這種對研究基本功的堅持,也讓陳欽源十八年來即使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SARS、結構債危機、金融海嘯等,都能屢屢安然度過。

預見結構債風暴:

最早自行開發海外基金

時間回到二OOO年,當時台灣投信界最火紅的商品,是連結到結構債的貨幣型基金,幾乎占了整體一半以上的營收,群益的貨幣型基金比重更高達九成。「那時候日子多好過,一年四億到五億《營收》自己進來,客戶也不會贖回,」賴政昇回憶。

陳欽源卻注意到:「這個產品的架構不太好,表面看起來很賺,但客戶隨時可以贖回,而且利率的趨勢一旦成形,就無法逆轉,很容易造成流動性危機。」他評估,三、四千億元的結構債規模,一旦發生意外,整家公司不只被拖垮,還可能就此消失。於是他向董事會建議要降低比重。

然而問題是:少了這個商

品,公司立刻失去成長動能,要拿什麼來補?

陳欽源把腦筋動到海外去。

「台灣占全世界不到一%,等於海外有九九%,為什麼不去開發?

當時海外的產品幾乎都是以境外基金的模式,國內只做代理銷售。但陳欽源不甘只是為外資作嫁,於是他自己養研究團隊、開發海外基金商品,帶出一批海外人才。

「群益是最早走國際化研究路線的。」張錫說,當年台灣投信光是看本土市場就看不完了,群益卻肯砸大錢買下全台灣第二套彭博(Bloomberg)系統,眼光可以說是相當遠。

於是,當大部分業者還在享受結構債產品的甜美果實時,陳欽源卻先是砍了這一塊大餅,然後又花資源去開發海外基金。若拿馬拉松來比喻,陳欽源此舉等於是重新調配速度,給競爭者超越的機會。

事後證明,陳欽源的研究結果與擔憂是對的。二OO五年,全球利率翻轉,結構債基金大幅縮水,全面引爆危機。

而群益在陳欽源的「配速」之下,不僅全身而退,更一舉超前其他業者。

這便是重研究、重基本面的「馬拉松精神」,陳欽源雖非明星基金經理人出身,但他的這個堅持,如今讓群益投信營收有六成是來自於海外股票型基金的貢獻,在國內僅次於摩根投信與德盛安聯兩大外資,扭轉只能靠台股的本土投信公司宿命。

群益投信

成立:1995年

董事長:陳欽源(圖)

資本額:新台幣16.5億元

成績單:

.稅後淨利4.5億元,業界唯一連續10年獲利均在新台幣

4億元以上

.海外資產規模305億元,僅次於摩根、德盛安聯,

排名第三

文.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0

新版百元鈔票明天上市流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885

北京印鈔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將印制完成的大張新版百元鈔票擺放在機器上進行切割(10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鑫/圖)

新版百元鈔票與增加流動性無關

從明天起,新版百元鈔票正式上市流通了。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定於2015年11月12日起發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

據了解,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在保持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規格、正背面主圖案、主色調、“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國徽、盲文和漢語拼音行名、民族文字等不變的前提下,對部分圖案做了適當調整,對整體防偽性能進行了提升。

南方周末網早前報道,這是第五套人民幣的第三次“換裝”。199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8月,為提升防偽技術和印制質量,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發行以來,迄今已有十年。

對於央行要發行新版百元鈔票,央行負責人表示,這十年期間,現金流通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鈔票處理的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自動售貨設備和現金自動處理設備蓬勃發展,對人民幣的機讀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不法分子也不斷利用新技術來偽造人民幣,給公眾識別帶來了困難。為更好地保護人民幣持有人的利益,不斷提高鈔票的防偽技術和印制質量,新鈔采用了先進的公眾防偽技術,使公眾更易於識別真偽。

京華時報消息,多位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新鈔發行是在造鈔技術提升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次升級換代。央行在貨幣投放方面謹慎,不用擔心增加流動性,導致人民幣貶值。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發行新鈔跟宏觀貨幣政策沒有關系。未來新舊版人民幣的替換將是逐步替換,央行將在現金投放流程中對舊版人民幣只收不放,商業銀行通過以舊換新實現舊版人民幣逐漸退出流通,而貨幣的流通總量不會發生變化。

新舊版逐步替換 殘鈔回收能發電

隨著新版百元鈔票的逐步普及,舊版的百元人民幣會怎麽處理?

央廣網消息,央行貨幣金銀局計劃調撥處處長商治宇表示,所有新鈔和所有舊鈔其實整個生命周期都是一樣的,要經過印制企業生產,印制企業生產以後將生產全部合格人民幣要解繳到人民銀行指定的發行庫,再通過人民銀行的調撥,調往全國各地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而市場上流通的有大量的人民幣,分為可流通的、繼續流通的人民幣和不宜流通的兩大類。對於不宜流通人民幣,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回籠的現金,按照標準進行挑剔後繳存到央行,央行再進行清點,把這些殘損人民幣進行銷毀處理,以新鈔來代替它。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央行南京分行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央行在分支機構設有鈔票處理中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繳存的100元、50元面額不宜流通人民幣實行清分聯機銷毀,對其他面額不宜流通人民幣進行全額複點抽查,在抽查等一系列嚴格的流程後,采取機械粉碎的方式進行銷毀。

而人民幣回籠銷毀後的殘鈔廢料並沒有浪費,它在生命周期的最後一個環節還在給人們貢獻著光和熱。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自2014年3月開始,南京市的人民幣回籠銷毀後的殘鈔廢料都成為了江蘇國信鹽城生物質發電公司的生物質發電原料。

“殘鈔廢料熱值3000-3500大卡,非常適宜生物質發電燃料參配,加入燃料各項參數較好,發電也穩定。”據發電專工朱洪偉介紹,“一個月內我們能夠回收100噸人民幣殘鈔廢料,可以供電約10萬千瓦時,所有發電均直接輸入國家電網。

按照我國家庭用電每月100千瓦時計算,10萬千瓦時可以供一個普通家庭用電30多個月。據統計,2014年以來,該發電廠共燃燒了2000噸人民幣殘鈔廢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56

今年最值得期待的10大醫療創新 九百元移除胚胎的壞基因、測血糖免見血

2016-02-22  TWM

日前一場醫療高峰會,評選出最具影響力、最受期待的創新技術,這十項已經成熟的應用,在今年內,即將改變你我的生活。

全美頂尖的醫學中心「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每年都會在年末召開十大醫療創新高峰會,至今已邁入第十三年,,會議中,七十五名專業醫師與科學家評選出下一年度最具影響力的醫療創新技術。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十大創新技術有哪些?

創新1 研發疫苗更快

全球合作, 打擊新流行病老實說,這個創新並非「醫學上」的創新,而是一種「模式」的創新。醫學界已經證明,當全球能夠通力合作,開發疫苗的速度就能比以往快上許多。

證據,來自曾在二○一四年引起世界恐慌的伊波拉病毒。當年,西非計有兩萬多人感染伊波拉病毒,其中有一萬多名不幸往生,而人類只花了十二個月就讓新疫苗問世,雖然尚未拿到人體使用許可證,但在今年上市是可期待的。

難怪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感染部門主任史蒂芬(Steven Gordon)說,就疫苗發展程度而言,人類已經到達一個很精緻的水準,「這是全世界數以千計的人所努力的成果。」循此模式,世界將進入一個快速開發疫苗的新紀元。

創新2 臨床試驗更準

導入基因學,搶救癌友「快又有效」,這是藥品廣告常見台詞。今年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評選出的第二大創新亦在於此。不過,這裡的「快」,是指藥品研發速度快,「有效」則是能夠大幅降低病患因為「基因差異」而造成的無效結果。

簡單說,過去傳統藥物研發,並未因病患基因差異化而不同,因此病人很可能花很長的時間等待一個對自己疾病沒有效的藥物。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基因中心主任查理斯(Charis Eng)認為,病人在藥物臨床試驗等待太多時間,偏偏末期病人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等待。

而現在「基因學」為主的臨床試驗,可以給癌症等致命性疾病的病患新希望。醫療人員可以依據病患不同的基因組合,進行疾病特定的治療配對,提高治療效果。這項技術在過去五十年累積的經驗上,既可以加速臨床試驗研究的進行,同時也可以引導絕望的病人接受比較可能有效的臨床試驗,對疾病末期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創新3 基改人類成真

剔除壞基因,只要九百元以往更改人類胚胎DNA或動物DNA是科幻小說才有的情節,但現在新的技術「CRISPR」問世,加上費用並不昂貴,使得基因編輯已經在很多實驗室被使用。

「CRISPR」被認為是消滅基因疾病的方法,可以從人類DNA中發現並移除壞基因,花費只要三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多元);儘管改變基因後的生物出現,對於後人影響為何還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對人類族群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製藥產業已經開始關注以基因編輯技術為基礎的治療可能,例如在實驗室裡將病變的基因進行修復,而這類實驗,極有可能在二○一六年啟動。

創新4 垃圾變飲用水

將拯救七億人遠離疾病

「垃圾變黃金」或許很神奇,但對許多人來說,「垃圾變成乾淨的水」可能更加值得期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全球有七億人每天在喝不乾淨的水。

所幸,世上已出現「全能處理器」(Omni Processor),可將十萬人的排泄物的水分和固體部分分離,經過處理,轉換成乾淨的飲用水和灌溉水源,價格非常親民,只要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萬元),甚至可進一步產生電力,以帶動機器運轉。

這套系統,已經在塞內加爾測試,日前更獲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青睞,親自試喝,並將此試喝影片上網,跟全球分享。

創新5 產檢大突破

孕婦抽血,能知胎兒唐氏症每對父母都期待產下健康嬰兒,這樣的期盼創造出每年二十億美元的市場。然而不管是書、食療或瑜伽,對於小孩是否基因缺陷並無太多幫助,難消除準爸媽疑慮。

由於孕婦血液中有一成的DNA屬於胎兒,因此從懷胎十周的孕婦身上抽出幾毫升的血,就可以知道胎兒的DNA是否正常,這樣的測試被稱為「無細胞胎兒DNA測試」(Cell-Free Fetal DNA Testing)。

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的抽血、超音波檢查,「無細胞胎兒DNA測試」可以更正確預測胎兒是否罹患唐氏症、愛德華綜合症等先天性疾病。預計此試驗將迅速廣泛被接受,可為全世界的父母親帶來更多的確定性。

創新6 蛋白質指標

能準確篩檢癌症、監控腫瘤現行推估癌症風險的基因突變檢測,最為人所詬病的是,即使看到風險指數上升,並非一定就有癌症,還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而讓病人白擔心或是做過多的診療。

一六年,新的蛋白質生物指標平台已經上市,它能提供更正確的癌症篩檢及早期診斷,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預後效果的目的。這項新的檢測方法是透過檢測血液中特定蛋白質的結構變化,除了評估是否罹患癌症外,還可以進一步了解腫瘤的生長情形,結果會更準確。

創新7 大腦控義肢

晶片代替神經,現在可做到這幾年來科學家利用電腦,解碼肢體運動的神經傳導,同時將大腦植入晶片來進一步控制義肢、輪椅甚至外骨骼。

而在過去一年,新的研究正專注於發展一個腦部的介面,提供更安全、更便宜的機器。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表示,「大腦控制義肢的動作」,這個議題已從「可不可以」進階到「何時可以」的問題,而他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現在就可以」。

創新8 女性威而鋼

治性功能障礙,但非春藥很多研究專注於男性性功能障礙,但是很少著墨於女性性功能障礙。一五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第一個女性威而鋼藥物(flibanserin),這也是第一個治療女性性慾低下或是性慾喪失的藥物,但它也存在一些問題,讓FDA猶豫是否要讓它上市,其中包括頭暈、口乾、噁心、嗜睡等副作用,加上患者必須按時服藥,令人擔心藥物管理問題等。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女性健康專家霍莉(Holly L. Thacker)指出,這個創新的藥物經過非常詳細的研究,真的可以恢復女性的性慾;不過,他也提醒,這個藥物是希望能恢復女性的性慾到基礎值,並非春藥。

創新9 遠端監控血糖

糖尿病患不必再刺手指

以往糖尿病患者必須透過細針戳進手指,擠出血液來測血糖,但現可以不用了!最新的皮膚感應器,可以在遠端偵測病人的胰島素,再把結果向病人和醫師報告,讓患者自我照護更簡單。

糖尿病患者應用,只是遠端監測器的應用之一,還有其他遠端監測疾病的技術與儀器正在發展,未來將會出現,繃帶可以遠端偵測汗液、淚水、高血壓和水分含量狀況。而這些應用,並非只靠穿戴裝置就能完成,還須仰賴所謂的「零摩擦(frictionless)」遠端監視平台,即使用者無須做任何動作,遠端平台就已記錄了你所有數據。

創新10 中風新療法

螺旋支架,移除血塊效果佳大家都知道,不幸中風得盡速送醫,拖延時間越久,腦細胞死得越多;一般來說,血塊要在三到六小時間清除,減少腦部傷害。幾年來,美國FDA唯一核准的血塊清除藥物,效果仍有限,而腦神經血管支架取栓技術的興起,則讓臨床醫師多一項武器。

這項新技術是藉由血流、導管放入身體中,再以細小的螺旋狀支架取出並移除血塊,臨床研究也證實,此方式治療的患者,後續恢復較傳統治療佳,也有較大的機會可以恢復獨立生活。而今年年底,就可以期待這項新的治療方法,將在許多中風中心裡應用。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33

玉米收儲新政策 每畝補貼或超百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0/996819.html

繼收儲政策兩年前在大豆、棉花領域終結之後,玉米可能成為下一站。這次國家對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力度較大,為應對新政策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大範圍賣糧難現象,國家發改委等方面仍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市場進行托底收購。

____1_.thumb_head

繼收儲政策兩年前在大豆、棉花領域終結之後,玉米可能成為下一站。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3月下旬公開表示,從今年開始,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將被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並將采取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信貸支持等綜合性措施,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合理消化行業庫存。

劉小南公開的信息有限,只是明確了玉米是由市場定價,並未透露政府對種植戶的補貼“標準”。經濟觀察報進一步獲悉,按照目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方面達成的一致意見,下一步對玉米種植戶的補貼大約是每畝不低於100元。

補貼發放的程序是,先將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市),再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玉米實際種植者手中。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這次國家對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力度較大,為應對新政策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大範圍賣糧難現象,國家發改委等方面仍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市場進行托底收購。不過,屆時政策給出的玉米托底收購價會很低,只夠彌補玉米種植戶的種植成本。

接近國家發改委的專家稱,簡單來說,新的玉米收購政策遵循的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和保障農民合理收益三個核心原則,與之前對大豆、棉花實施的目標價格政策存在較大差異。

玉米新政

在國家發改委宣布今年國內玉米將正式實施“市場化收購”+“補貼”之前,業內普遍認為,玉米臨儲收購取消之後,官方將會對玉米收購推行目標價格政策。

2014年對大豆、棉花實施的目標價格政策,有兩個關鍵的數據——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目標價格是由官方來確定,只有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政府才會按照兩者之間的差價,對種大豆、種棉花的農戶進行補貼;如果大豆、棉花的市場行情好了,比目標價格高了,相當於國家省下了這筆補貼。

但下一步對玉米收購實施的“市場化收購”+“補貼”,則是玉米價格由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來議定,也就是由種植戶直接與企業商定,雙方的交易價格基本是完全市場化的。國家層面上需要承擔的主要職責,一方面是會給玉米種植戶按一定標準補貼,另一方面是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玉米、提供信貸支持等,為農民賣糧營造好的環境。

國家從2007年開始實施臨儲玉米收購,一直到2014年,都是逐年提高臨儲收購價格,目的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這本來對農民種植玉米就起到鼓勵作用,再加上玉米種植成本相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偏低,所以才會導致近年來,全國玉米產量高速增長,國家玉米庫存嚴重膨脹,甚至出現糧庫玉米存不下、賣不出的局面。

據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4月7日所說,去年國家公布糧食12連增,實際上有超過一半的功勞是歸功於“玉米”。中儲糧總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士則向經濟觀察報透露,現在國庫中2012年、2013年的玉米存量仍然龐大,現在國家對外拍賣的玉米基本都是賠本銷售。

因此,國家決定下一步對玉米實施“市場化收購”+“補貼”,目的是想讓玉米政策向市場化路子走得更快一些,甚至比對大豆、棉花的目標價格政策還快了一步,直接省去了設定“目標價格”的保護,也是對整個糧食收儲政策一種更大膽的嘗試。目的是希望盡快大幅縮減玉米種植面積,相應大幅降低玉米總產量,盡快消化國家玉米庫存,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對於玉米種植戶來說,目前最為關註的是,在實施新的玉米政策之後,國家最終能有多少補貼給到玉米種植戶手中?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給經濟觀察報的答複是,相關部門最新商定的玉米補貼標準是每畝不低於100元。

目前每斤玉米的市場價格已經比小麥低了三四毛錢,比水稻低得更多。下一步,玉米價格會不會受到更大的沖擊,與小麥、水稻的價格落差會不會更大?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的解釋是,一旦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即國家玉米主產區出現大範圍的玉米價位嚴重偏低、玉米賣不出去的狀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方面還會設定玉米托底價格,並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玉米市場進行托底收購。

不過,國家在玉米收購新政中設定的托底價,只是為了確保玉米種植戶的基本收益,也就是農民能收回種植成本。這意味著,未來國家對玉米實施的政策托底收購,只在特定情況即農民種植玉米可能出現賠本的情況下才會啟動,這與原來設定臨儲玉米收購價的初衷完全不同。

實施玉米收購新政後對財政影響頗大。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分析表示,現在國家玉米庫存有2.6億多噸,每噸玉米每年的庫存成本大約是在252元,這樣維持下去,財政一年需要付出的玉米庫存成本費用就將超過655億元。可見,玉米“去庫存”已經刻不容緩。

針對玉米收儲的改革,未來是否也對小麥、水稻施行?中農辦主任陳錫文在2月27日曾公開表示,針對玉米的改革必須要先行,因為面臨的矛盾非常的尖銳,再往後,小麥和稻米的改革也必須跟進,不能拖的時間太長。

消化庫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是農業問題專家,據他分析,在最近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僅2014年曾提了一下“玉米”,而且也僅僅是兩個字,為何今年國家突然對玉米高度重視,最根本的原因是,當前的農產品價格銜接機制改革已經成為整個農業領域的核心問題,而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玉米。相比此前針對大豆、棉花的目標價格改革,這次對玉米實施的“市場化收購”+“補貼”,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分析認為,玉米收購新政將會牽涉到上遊對玉米的種植面積調整、產量調整,會較大範圍地影響到其它農業作物;往下遊看,也會大大減少國家糧食庫存總量、減輕中央財政負擔;再延伸下去,同時也會對減輕國內飼料業、玉米深加工業的成本,乃至抑制國內整個糧價高漲,都起到較大的影響作用。

農業部是參與制定整個玉米改革政策的重要部門之一。據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說,下一步對玉米的種植結構調整,是整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具體怎麽調,種植面積往下調多少,這在去年11月農業部下發的《“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提及,該意見表示,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今年計劃下調目標是在1000萬畝以上。

在調整玉米種植的區域上,重點針對的是“鐮刀彎”地區。“鐮刀彎”地區是一個俗稱,具體涉及到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3個省的部分地區。這一區域在地圖上的形狀像個鐮刀,過去十多年來都是國內玉米面積增加最多、發展最快的地區,但是這一區域基本上是旱作農業區,不屬於玉米優勢產區,玉米產量低而不穩,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所以國家計劃大幅縮減的就是“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財政部、農業部方面整合了35億元的資金,用於在“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的補助,目的是讓農民將玉米改種為大豆、雜糧、飼草等。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介紹,農民改種這些作物的收益與過去種玉米的收益基本相當。

現在不少地方已經開始準備玉米種植。農業部初步掌握的情況是,今年玉米主產省的玉米種植意向已經呈現減少的趨勢,尤其是玉米面積庫存壓力最大的黑龍江省,今年預計玉米面積減少1500萬畝左右。

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補充表示,預計在經過對玉米的種植、收儲、補貼等一系列政策調整之後,國內玉米將會回歸到和國際玉米市場價格相近的水平,隨之,國內對高粱、大米等玉米替代品的進口也會停滯下來,這樣國內累積的2億多噸玉米就會逐步消化掉。

  • 經濟觀察報
  • 陳星
  • 降蘊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9

記者實測》從五百元眼鏡到萬元頭盔都嚇人的原理 VR如何騙過你的大腦?

2016-06-06  TCW

為什麼人們一戴上VR(虛擬實境)頭盔,就忍不住嘴巴張大,露出看來有點好笑的「VR臉」?這項能受到國際大廠集體關愛的技術,到底是什麼原理?用起來是什麼感覺?

還有,為什麼有的VR頭盔必須連線電腦、有的是只需要手機?又為什麼紙板做的VR眼鏡只要新台幣數百元,高階VR頭盔竟然要價近三萬元!傳說中,使用VR竟然還會暈車?沒試用過的人,還真的難以想像。

戴上近500元頭盔:

視線無死角,360度都有風景為了研究VR是什麼,我在網路賣場眼花撩亂各式VR頭盔中,挑了一個不到五百元的平價VR頭盔。這個裝置沒有任何電線晶片,只是一個塑膠殼加上兩片鏡片,等於是Google紙板VR眼鏡的塑膠版本。

只需要把智慧型手機塞進頭盔前方的插槽,執行App應用程武,就能進入VR世界。我這才發現,不論是蘋果iPhone.還是Google Android系統智慧型手機,竟然都已有數百個免費VR應用程武可下載。

打開潛水App,哇!我馬上置身海底。

往前看,鯨魚在我前方游泳;往上看,海水透出瀲濫波光:往後看(是的,載著頭盔整個人往後轉),赫然冒出了一位潛水夫。我,被海水包圍了。

打開雲霄飛車p,我踏上了刺激的樂園探險,當列車往左彎,我忍不出往右傾,當列車往右拐,我又忍不住倒向左邊。我,好像真的坐在雲霄飛車上。

好酷!這到底是什麼原理?

原來,VR應用程武利用手機內建的方向慼測器,慼應出頭部往前後左右上下轉動,以手機處理器運算出相應方向的顯示畫面,手機螢幕畫面透過頭盔鏡片匯聚成3 D影像,讓人以為自己就身在場景中。

穿上數萬元裝置:

逼真到冒冷汗,追趕跑跳也不會撞牆那麼,數萬元的VR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特地跑到展示中心體驗市面上售價最高的HTC Vive。

整套設備包括頭盔、兩支手持控制器,以及天花板上安裝的一對黑盒子威應器。

頭盔裡不需要塞手機,卻需要拉線連接電腦。高階VR頭盔內建螢幕,以提供比手機更精細的畫質;運算仰賴效能遠比手機強大的高規格電腦,以提供更快速的運算:搭配手持控制器,則能享有射擊彊屍、3D作畫的互動功能。比起使用平價VR只能站在原地,天花板感應器能協助高階VR定位,在屋內追趕跑跳,也不怕撞牆。

我持著雙槍頑強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彊屍攻擊,一直到被左後方彊屍偷襲才G G (遊戲結束)。逼真的畫面,讓我卸下裝備時不只一身冷汗,真的連手都還在發抖。

體驗過後,我不免好奇:明明電視、電影早就能播送影像或實況轉播,3 D電影也可以創造出3 D影像,為什麼使用VR 卻能享受前者無法提供的臨場感,好像打開哆啦A夢的任意門,瞬間進入另一個時空?

如何模擬真實感?

感測使用者想看什麼,顯示對應畫面「如果人們慼受到的真實,就是人們摸到、聞到、嘗到、看到的感覺,那麼真實其實就是大腦所解析到的電子訊號。「臉書旗下VR設備商Oculus首席科學家阿伯列許(Michael Abrash)說。

VR技術要模擬真實感,就是餵給大腦訊號,讓大腦以為所感覺到的真實發生。過去人們只能看到攝影鏡頭所拍下的視角、只看得到螢幕框中的內容,但VR 技術讓人們可以自己決定看什麼方向,藉此愚弄大腦以為人在現場。

當腦部以為你站在高塔,身體會忍不住因懼高而寒毛直豎;當腦部以為你在搭雲霄飛車大轉彎,身體為了對抗離心力會忍不住偏向一側。不只有視覺刺激,還激發了掌管方位、動作、情緒的大腦皮質區域,創造出比閱讀、看影片還要身歷其境的體驗。

也因此,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白倫森(Jeremy Bailenson)研究發現,由於VR經歷實在太真實,竟有辦法讓使用者有如受震撼教育般,徹底改變行為與想法,影響力比電視、電影還要大!

有一天,不戴頭盔也能看虛擬影像使用VR頭盔時,將

真實世界的視野完全遮

蔽,在安全顧慮下,使

用時間、地點受到諸多

限制。如果能將頭盔拿掉,就是VR的進階技

術AR(擴增實境)想

達成的目標。事實上,

包括高盛證券等研究機

構都分析,AR市場規

模預估比VR高出四倍

以上,甚至要等到AR 技術成熟,才可能讓泛VR技術真正普及。

一旦這天到來,將不

用再戴著厚重的VR頭

罩,只須戴著透明AR 眼鏡,虛擬世界就能與

日常生活無縫接軌;

AR與VR結合形成的

MR(混合實境)

將把泛VR技術推向全

面普及。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84

新股炒作出現分化 多數新股投資者遇“百元大關”火速撤離

新股雖牛,但不同的質地不同價格,不同新股之間的走勢就出現了分化。

其中,既有新華網這樣沖上百元、絲路視覺這樣一口氣20個漲停還不停歇的強勢新股,也有上海銀行這樣兩個漲停板之後即走下降通道的弱勢新股。

有意思的是,100元已經成為不少新股的“天花板”。不少新股在沖擊100元的時候遭遇沖高回落,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貝達醫藥股價一度上漲到了99.83元,隨後股價放量下跌。百元難關難過的背後是多數新股投資者在遇到“100元”關口的時候普遍感到壓力太大,而選擇了火速撤離。

新股走勢出現分化

新股一直是資本市場上的“強者恒強”的代表,在監管層定調發行節奏的背景下,新股仍然是市場的稀缺資源,低市盈率、低價等因素引發各路資金持續追捧,賺錢效應不斷。

雖然不斷有新股上市來帶動市場熱情,但觀察同花順新股與次新股指數的走勢來看,自11月23日以來,該指數處於下降通道之中,已經出現了疲弱的態勢。不過在11月30日、12月1日以來,該指數的走勢有所收複。

12月1日當天,包括通用股份、東方中科、精測電子等在內的多只新股漲停,表現靚麗。

不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新股經過前期普漲之後近期明顯有所分化,有些能夠維持強勢收盤,有些則是沖高回落,而且有些新股股價回落的速度之快超過了投資者的預期。其中既有強勢新股,也有弱勢新股。如絲路視覺、海天精工、國檢集團分別於11月4日、11月7日和11月9日上市,目前股價還處於漲停之中。

在弱勢新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銀行和海興電力。上海銀行於11月16日上市,僅僅兩天漲停之後,就在第三天打開了漲停板,隨後股價更是一路下跌,上市第三天的30.97元成了最近的最高價。

12月1日,上海銀行報收26.3元,股價上漲了0.38%。

海興電力也屬於走勢比較弱的新股,連續7天漲停之後,就在第八天出現了放量下跌的情況,公司股價近幾天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之中。

主營業務缺乏想象力,資金追捧意願不強烈是上海銀行和海興電力成為走熊新股的主要原因。

100元成為眾多次新股的股價“天花板”

有趣的是,在不少新股遇到“百元大關”的時候,多數投資者還是選擇火速撤離,因此100元就成為不少新股價格的“天花板”。

“100元當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關口,不僅是整數關口,還是從兩位數到三位數的變化。市場上幾十塊錢的股票很多,但上百元的股票畢竟不多。所以觸及到這個價位的時候,當然會比較謹慎,如果不是特別看好,就會選擇拋出。”上海市某投資人表示。

眾多新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貝達藥業,該公司股票在11月28日的時候一度到達99.83元的高點,而就在股價快要沖擊100元的時候,巨大的賣單將公司股價往下砸,隨後公司股價一路下探,當天報收90.66元,股價下跌了5.61%,隨後幾天公司股價也未能回複到原來位置。

富森美的股價一度在11月24日漲到了96.50元的高點,隨後在當天沖高回落,之後公司股價便一路下跌。

快克股份的股價在11月28日的時候上漲到了90.23元的高點,但是到了11月29日當天,股價一度出現了跌停。

而伴隨跌停的是,公司的成交量巨大,可見很多投資者選擇了在公司股價逼近100元的時候選擇出逃。

盡管如此,在A股市場上,仍然能有一些股票可以過百元大關。如雄帝科技、步長制藥、理工光科,新華網、塞力斯、集智股份等公司股價都已經超過100元。不過這些公司股價得以上沖到百元以上,還是有“幾把刷子”。

比如,新華網的百元大關可謂輕松突破,由於其稀有的國家級網絡媒體平臺型公司的背景,也讓其股價得以快速上沖。

雄帝科技的業績基本上屬於穩步上漲的態勢,且近期網絡安全板塊較熱,對該公司股價也有帶動作用。

塞力斯的體外診斷概念尚屬新鮮,所以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63

推遲廢除百元紙幣 委內瑞拉玩不轉“廢鈔令”了嗎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11日宣布了廢鈔令,要求該國目前最大面值的紙幣100玻利瓦爾在72小時內徹底退出流通。但僅僅一周不到的時間,委政府又變卦了。馬杜羅在17日通過國家廣播電臺宣布,將100玻利瓦爾紙幣的使用期限延長至明年的1月2日。

他在講話中給出的廢鈔理由是,一直以來,委內瑞拉淪為紊亂的國際金融秩序的犧牲品,政府采取這項緊急措施是為了打擊國際犯罪團夥的違法行為,讓他們手中持有的大量百元紙幣成為廢紙。

但重要的是,委內瑞拉延遲執行廢鈔政策背後的猶豫,顯示出業已脆弱的社會難以承擔任何大刀闊斧的變革措施。

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百元玻利瓦爾紙幣

意在打擊犯罪

盡管委內瑞拉的廢鈔令只實施了1周不到的時間,但對當地社會和經濟帶來的動蕩已經非常明顯:人們擁擠在銀行門口、徹夜大排長隊等著換幣,自動取款機前人頭攢動,幾千家門店因現金短缺而大門緊鎖,很多民眾只能依賴信用卡或者銀行轉賬,更多人由於一時換不到合適額度的紙幣,甚至連果腹的食品都買不起了。百元紙幣退市還催生了“倒鈔黃牛”,他們或收取10%傭金,或以80玻利瓦爾兌換百元面額紙幣的形式賺差價。

這和一個多月前印度推行廢鈔令後的景象如出一轍。

印度莫迪政府此前推行廢除令十幾天後,全印度至少有55人在換鈔引發的沖突中死亡,即便有此前車之鑒,委內瑞拉同樣沒能避免。據報道,僅在16日一天,委內瑞拉的六大城市就因為廢鈔令爆發了街頭沖突,導致32人被捕,1人喪生。在首都加拉加斯,人們成群結隊地走上街頭,手中揮舞著百元玻利瓦爾紙幣,憤怒地喊著口號:“(它們)已經沒用了。”

對此,馬杜羅政府一再強調,廢鈔的初衷是為了防止走私並打擊犯罪團夥。據報道,那些活躍在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邊界的犯罪團夥已將超過3000億玻利瓦爾的紙幣通過邊境非法運往哥倫比亞和巴西等國,其中大部分交易都是用百元紙幣進行的,馬杜羅一直視此為境外勢力針對委內瑞拉發動的“經濟戰”。

與廢鈔令同期延長的還有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和巴西之間邊境關閉的時間。14日以來,委內瑞拉軍方已在邊境地區繳獲大量來路不明的百元紙幣,其中在與哥倫比亞接壤地區收繳了價值8827萬玻利瓦爾的百元紙幣,並要求129人澄清收入來源;在和巴西之間的邊境地區共收繳了4482萬玻利瓦爾的百元紙幣,並逮捕14人。

另一方面,馬杜羅堅信,在哥倫比亞的一些城市,存在著偽造百元紙幣的作坊。因此,廢除百元紙幣並且暫時關閉邊境,能防止這些假幣回流並沖擊委內瑞拉國內的金融市場,同時,這些犯罪集團擁有的大量百元紙幣從此也淪為廢紙。

目前,委內瑞拉官方給出的美元對玻利瓦爾的匯率為1美元兌換6.975玻利瓦爾,但在黑市,大約4000多玻利瓦爾才能兌換1美元。

引發經濟陣痛

但廢鈔令的效果顯然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打擊非法利益鏈之外,換幣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不便,也對國家經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在印度,大面值紙幣被廢除之後,各行業資金短缺,工廠停產,生產和出口銳減,權威機構甚至因此作出0.7~4個百分點的負增長預測。

對於經濟更加脆弱的委內瑞拉而言,換幣所帶來的陣痛更為明顯。委內瑞拉央行數據顯示,百元紙幣約占該國貨幣流通總量的一半左右,總額超過6000億玻利瓦爾。經濟學家擔心,廢鈔令對穩定該國金融秩序可能有害無益。

作為南美石油大國,委內瑞拉的原油儲量傲視全球。也正因為原油收入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當油價自2014年開始暴跌後,委內瑞拉風光的日子不再。數據顯示,原油收入占到委內瑞拉出口總額的95%,這意味著,如果石油不值錢或者賣不出去了,那麽委內瑞拉的財政支柱將很快坍塌。

目前,委內瑞拉已經是連續第三年陷入經濟衰退。數據顯示,委內瑞拉2014年的經濟增長為-3.8%,2015年為-6.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委內瑞拉經濟將萎縮10%,該國至少要到2019年才能擺脫經濟衰退。

等著換幣的民眾

通脹壓力難減

一邊是經濟衰退,另一邊則是物價飛漲。IMF預測,今年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驚人的475%。中債資信國家風險部資深分析師李昕認為,委內瑞拉政府推行“廢鈔令”,名為打擊犯罪,背後的深層原因在於遏制通脹。

與印度類似,委內瑞拉政府廢除百元面值紙幣後,取而代之的是6種面值更大的新版紙幣:分別是500、1000、2000、5000、10000和20000玻利瓦爾。

但是,中債資信國家風險團隊認為,發行更大面值的貨幣最多只能暫時緩解通脹給民眾帶來的不便,而造成惡性通脹的深層次誘因依然存在,且短期內無法根除。由於委內瑞拉經濟深陷衰退,生活必需品長期匱乏,以及民眾對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在未來會出現外債違約的預期不斷加深,民眾不得不通過非正規渠道搶購美元或其他國家貨幣,以達到保值的目的。此舉擡高了黑市美元兌玻利瓦爾的匯率,轉而加劇委本國通脹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一旦委內瑞拉政府承諾的更大面額紙幣無法及時進入流通渠道,那麽極有可能重蹈如今百元紙幣被廢的覆轍,同時進一步加劇社會的緊張局勢,使委內瑞拉政府未來的走向更加不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98

賈躍亭股價“百元說”誤導市場 深交所下發監管函

據深交所網站,由於賈躍亭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談及樂視網股價目標等問題,經媒體報道後對市場產生了較大的誤導,深交所對樂視網及賈躍亭下發監管函。

深交所提醒樂視網公司及賈躍亭:上市公司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必須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的要求,認真履行投資者關系管理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保證公開披露的信息中不存在嚴重誤導性陳述。

深交所要求公司董事會、賈躍亭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不得發表可能影響公司股價的相關言論,杜絕上述問題再次發生。

昨日樂視網發布澄清公告稱,賈躍亭在在一起投資交流會上的回複並非是對公司股價做以判斷,並已意識到不應在任何場合發表與公司股價相關的言論,在此向廣大投資者致以歉意。

公告稱,近期,公司註意到有部分媒體報道了《賈躍亭喊話基金和券商分析師:把股價快速做到100塊錢》、《賈躍亭:把股價快速做到100元》等文章,報道稱: “在一起投資者交流會上,賈躍亭表示,通過自身努力,上市公司業務肯定會進入爆發期,希望各位齊心協力讓它快速達到100元。”

對此,樂視澄清稱,1月15日,公司召開投資者交流會,期間有股東提問關於股價是否能快速達到100元的問題,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賈躍亭現場回複:“樂視網的股價說實在的未來走勢怎麽樣,短期誰都不知道,我們更不知道,但是長期來講我們非常有信心讓樂視網成為在中國上市的第一個千億美金市值的民營企業之一。就像上一場發布會,我講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給包括孫總在內的所有股東對樂視的投資給予高額的回報,同時實現我們的夢想。所以什麽時候過100,一方面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業務肯定會進入爆發期,對上市公司來講。另外股價能否快速達到100元,希望的是所有人齊心協力。”

樂視網今日盤中股價一度漲超7%,收盤漲3.20%,報39.35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42

澄清股價“百元說”後,樂視網今日複牌大漲超7%

樂視網今日複牌,截至發稿,漲超7%,報40.88元/股。

樂視網昨日早間發布停牌公告,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賈躍亭在在一起投資交流會上的回複並非是對公司股價做以判斷,並已意識到不應在任何場合發表與公司股價相關的言論,在此向廣大投資者致以歉意。

公告稱,近期,公司註意到有部分媒體報道了《賈躍亭喊話基金和券商分析師:把股價快速做到100塊錢》、《賈躍亭:把股價快速做到100元》等文章,報道稱: “在一起投資者交流會上,賈躍亭表示,通過自身努力,上市公司業務肯定會進入爆發期,希望各位齊心協力讓它快速達到100元。”

對此,樂視澄清稱,1月15日,公司召開投資者交流會,期間有股東提問關於股價是否能快速達到100元的問題,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賈躍亭現場回複:“樂視網的股價說實在的未來走勢怎麽樣,短期誰都不知道,我們更不知道,但是長期來講我們非常有信心讓樂視網成為在中國上市的第一個千億美金市值的民營企業之一。就像上一場發布會,我講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給包括孫總在內的所有股東對樂視的投資給予高額的回報,同時實現我們的夢想。所以什麽時候過100,一方面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業務肯定會進入爆發期,對上市公司來講。另外股價能否快速達到100元,希望的是所有人齊心協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