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日報談美國稅改:美減稅是在挑起稅務戰

4月28日《人民日報》刊文稱,美國聯邦政府26日推出的稅改方案,號稱力度史無前例。如果這一方案能夠在國會全部獲通過,對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將產生重要影響。從他國視角看,美國減稅實際上就是在挑起稅務戰。作為反應,一些有實力的國家會加入這場競爭,或競相減稅,或以鄰為壑,或設立避稅天堂。目前,這一跡象在英、法等發達國家已露端倪。這樣做不僅會使國際稅收秩序陷入混亂,更會使業已形成的G20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框架下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等反國際稅收惡性競爭成果縮水。此外,美國稅改將使部分無力搞稅收競爭的出口導向型國家直接受損。

總體看,美國稅改方案即便在國會通過、順利鋪開,未來也需要在國內做好引導,善用這筆錢,同時與其他國家搞好國際稅政協調,防止相互傷害,危及全球經濟。

以下為全文:

美國聯邦政府26日推出的稅改方案,號稱力度史無前例。如果這一方案能夠在國會全部獲通過,對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將產生重要影響。

稅改的好處不言而喻。一則吸引美企紮根美國。僅企業所得稅率從35%左右降至15%上下,就將使美企稅負大大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約25%的平均水平,而降低的部分可轉換為企業的利潤。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與城市研究所聯辦的稅收政策中心測算,今年美國企業盈利預期將增加1080億美元,明年將增2150億美元。此外,15%的稅率已接近部分避稅天堂,加上美國經濟體量龐大帶來的規模效應,有望使實體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美國稅收基金會測算,在最佳狀態,稅改將整體使美國內生產總值增加6.9至8.2個百分點,新增就業崗位200萬個。

二則牽動企業流入或回流美國。雖然美國政府表示會對在海外留置利潤不歸的美企征稅,但已有透露表示,方案中的稅率將是帶有優惠性質的低稅率。據估計,美國企業離岸利潤留存約2.6萬億美元。如此一來,蘋果等海外存利、持現企業,面臨著諸如歐盟等地的額外征稅重壓和美國的優惠低稅率該何去何從,可想而知。

三則籠絡民眾。美個稅約占國稅總額的70%,若各項稅改方案均能落實,自然使稅基縮小、稅款降低。美民眾對聯邦政府支持率也會隨之上升,有利特朗普續推新政。

美國稅改,納稅人賺了,誰虧了呢?顯然是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可能被波及的其他國家。

從他國視角看,美國減稅實際上就是在挑起稅務戰。作為反應,一些有實力的國家會加入這場競爭,或競相減稅,或以鄰為壑,或設立避稅天堂。目前,這一跡象在英、法等發達國家已露端倪。這樣做不僅會使國際稅收秩序陷入混亂,更會使業已形成的G20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框架下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等反國際稅收惡性競爭成果縮水。此外,美國稅改將使部分無力搞稅收競爭的出口導向型國家直接受損。

就美國聯邦政府而言,財政巨額減收將不可避免。據多家機構估計,如此稅改將使美政府未來10年財政減收2萬億至6萬億美元。這對於一個債臺高築、過段時間就得裱糊一下債務上限這個“頂棚”的美國政府而言,風險不小。同時,參與美國聯邦政府牽頭的投資項目風險也隨之變高。未來美國經濟建設不但要減稅,還需大興土木搞基建。一面少收錢,一面多花錢,且還要吸引私人投資者往基建上投錢。試問,錢從哪里來,誰又敢跟投?

此外,對企業而言,減稅省下來的錢幹什麽,這既是問題,也是風險。若美實體經濟投資率仍弱,利潤率不高,而炒股等金融交易仍很掙錢,企業則會回購股票裝點股價,其他投資者亦將尾隨。減稅省下的錢便會像量寬時期那樣,推高金融泡沫。這樣,稅改不但失效,還可能成為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導火索。

總體看,美國稅改方案即便在國會通過、順利鋪開,未來也需要在國內做好引導,善用這筆錢,同時與其他國家搞好國際稅政協調,防止相互傷害,危及全球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45

伯克希爾股東會是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0/163027.shtml

伯克希爾股東會是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財經雜誌 財經雜誌

伯克希爾股東會是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消費巴菲特,消費的是資本主義成功的傳奇、一個小鎮男孩成長為史上頂級的投資者的半神話故事

來源 | 財經雜誌(ID:i-caijing)

文 | 金焱

1

5月6日清晨,密蘇里河畔的小城奧馬哈早六點就在一陣悸動中醒來,所謂的投資界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第52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圍繞著兩個“主唱”:87歲的巴菲特與93歲的合夥人芒格緊張而熱鬧地開始了。

如果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是在娛樂和音樂中的宣泄和享受,那麽一個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帶來的是怎樣的宣泄和享受?也許除了資本的狂歡外,各種不同的訴求也能在這里找到落腳點。

在這個數萬人參加的年度盛會前的一、二天,美國自由邦波多黎各政府啟動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波多黎各大多時候都以世外桃源的形象自居,而現實中的波多黎各,公共部門有740億美元負債和490億美元養老金缺口,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0%。

timg

在股東大會上,睿智風趣的芒格在回答“人生夢想“的問題時話峰一轉,提到了這個破產案,他說,“很多時候有些人可能為了自我欺騙,印刷鈔票欺騙自己。波多黎各產生了那麽大的危機,我們都沒有想到有那麽危險。”

實際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8900億美元擴充到了4.47萬億美元。同時美聯儲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美國人的債務水平已經達到了12.68萬億美元,這一債務水平只在2008年出現過。目前美國人的個人債務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目前美國近10%的企業資產當期營收已無法覆蓋其財務成本,這些企業主要集中於能源行業,但正在向房地產和公用事業領域蔓延,但無論是波多黎各破產還是債務問題,這些危險的信號卻找不到對應的擔憂。

奧巴哈成熟而豐饒,美國經濟穩定而有張力。在此次股東大會前一天的5月5日,美國股市收盤上漲,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締造歷史新高,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則達到了歷史新低。

筆者身邊有幾個多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他們之間的討論是,在網絡直播和媒體、自媒體對2017伯克希爾股東會現場的全方位展示下,外加各種業內、業外人士全方位解讀的狂轟濫炸下,為什麽還要去奧馬哈消費巴菲特。說穿了,除了投資者的麥加的光環外,奧馬哈真的就是一個乏善可陳的小鎮,以至於一些中國投資者驚呼的第一印象是,綠化真好——放在美國的上下文中,綠化真不是一個大不了的話題。

2

消費巴菲特,消費的是資本主義成功的傳奇、一個小鎮男孩成長為史上頂級的投資者的半神話故事,簡而化之,就是價值投資在商業大變革的不同現實中如何實踐運用。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指出,雖然有一些年久貶值的資產,但一些伯克希爾的子公司現在的價值已超過它們出現在財報中的價值10倍以上。賬面價值不能完全體現伯克希爾業務的價值,因為這些公司被列入賬目的是伯克希爾購買它們時的價格,而不是它們現在的價值,對巴菲特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伯克希爾的內在價值。坐在筆者旁邊的叫蒂姆的公司高管對筆者感慨說,他們的多樣化投資組合在世界上可能也無人能出其右,遠的不說,就看黑天鵝頻出的去年,他們還斬獲了20%的收益。 

對投資者來說,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比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更來得酣暢而實在,一個即將九旬,另一個已過九旬的白發老人,上有讓人眩暈的資產,下有接地氣的愛喝可樂、吃冰激淩的小習慣,出口成經典,遠勝搖滾明星的聲嘶力竭。

而除了“我來了,我在現場”的歷史見證機遇外,說到最後,隨著互聯網和機器智能的技術創新的顛覆性革命,投資理念和資本市場運營方式的挑戰都讓人應接不暇,如何從制度上應對管理風險? 比如,美國運通與Costco結束合作、富國銷售曝出醜聞、美聯航將亞裔乘客拖下飛機引發輿論狂潮,而這些都是伯克希爾大舉持倉的股票,他們有數以十億記的持股額。巴菲特與芒格談金融思想,談經驗和教訓自有價值。巴菲特說,“所有的生意都有問題。我們買入美國運通、富國銀行、美聯航或可口可樂時,並不認為它們永遠都不會發生問題,或永遠不會遇到競爭。我們買入,因為它們有很強的競爭力。”

今年消費巴菲特的一個賣點是,很有可能是巴菲特親自參加的最後一屆股東大會,這次可能就是股神的謝幕之演,接班人的問題於是變得很緊迫。巴菲特表示,下一位帶領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合適人選,可能早已非常富有,不需要為了錢而成為伯克希爾的首席執行官。

實際上去年、甚至前年就有巴菲特最後盛宴的猜想,使這個延續半世紀之久的投資者麥加朝拜戛然而止。這讓筆者想起阿根廷探戈的傳奇大師Carmencita Calderón在年過九旬後,每年她的生日都是一場盛大典禮,人們都在賭她的謝幕演出。結果一年一年的過去,她最後在百歲誕辰演出之後才最終謝幕。也許只有時間能告訴人們,到底是人們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媒體算了一下,巴菲特與芒格在大會上除了承認當初沒有投資谷歌與亞馬遜的錯誤,完全沒有想到亞馬遜會給零售帶來這麽大的顛覆效應,且現在在雲計算業務上還前景廣闊外,二個人回答了近60個問題。筆者最喜歡的一個問題是最後一個問題,這個基金經理問問題的角度相當聰明,並直擊資本主義和政治制度的深層內核。

timg (1)

他的問題是,二戰以後的世界經濟秩序是由民主和自由貿易引導的,但這個理念已在過去的選舉當中受到了重擊。你覺得,關於工人崗位的流失,企業作決定是根據經濟利益,還是理性長遠的考慮?如果你的下屬要把業務轉移出美國來節約成本,除了用經濟學理論,你怎樣說服你的下屬?巴菲特回答說,資本主義制度一直以來都會使一部分人有所損失,關鍵是政府和社會要有所行動。

隨著智能時代對工業時代的超越,可能會有更多的工作崗位喪失,但筆者在股東大會期間找到了一個現實個體的回應:在機場打車時,碰到UBER司機加里(Gary),他是伯克希爾公司長達25年之久的股東。他告訴筆者,二年來每年他只在股東大會在奧馬哈召開的這個周末打開自己的UBER打車軟件,因為這時生意最好,他可以無成本的遇到持共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得到最無城府的經驗分享。他感慨的說,“今年的人真多呀,我從來沒看到過這麽大規模的投資者向奧馬哈聚,美國投資者增加不多,中國、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投資者則規模翻倍——你看,投資遊戲的格局不知不覺就在改變。”

伯克希爾股東會 巴菲特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52

伯克希爾股東會是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0/163027.shtml

伯克希爾股東會是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財經雜誌 財經雜誌

伯克希爾股東會是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消費巴菲特,消費的是資本主義成功的傳奇、一個小鎮男孩成長為史上頂級的投資者的半神話故事

來源 | 財經雜誌(ID:i-caijing)

文 | 金焱

1

5月6日清晨,密蘇里河畔的小城奧馬哈早六點就在一陣悸動中醒來,所謂的投資界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第52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圍繞著兩個“主唱”:87歲的巴菲特與93歲的合夥人芒格緊張而熱鬧地開始了。

如果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是在娛樂和音樂中的宣泄和享受,那麽一個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帶來的是怎樣的宣泄和享受?也許除了資本的狂歡外,各種不同的訴求也能在這里找到落腳點。

在這個數萬人參加的年度盛會前的一、二天,美國自由邦波多黎各政府啟動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波多黎各大多時候都以世外桃源的形象自居,而現實中的波多黎各,公共部門有740億美元負債和490億美元養老金缺口,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0%。

timg

在股東大會上,睿智風趣的芒格在回答“人生夢想“的問題時話峰一轉,提到了這個破產案,他說,“很多時候有些人可能為了自我欺騙,印刷鈔票欺騙自己。波多黎各產生了那麽大的危機,我們都沒有想到有那麽危險。”

實際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8900億美元擴充到了4.47萬億美元。同時美聯儲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美國人的債務水平已經達到了12.68萬億美元,這一債務水平只在2008年出現過。目前美國人的個人債務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目前美國近10%的企業資產當期營收已無法覆蓋其財務成本,這些企業主要集中於能源行業,但正在向房地產和公用事業領域蔓延,但無論是波多黎各破產還是債務問題,這些危險的信號卻找不到對應的擔憂。

奧巴哈成熟而豐饒,美國經濟穩定而有張力。在此次股東大會前一天的5月5日,美國股市收盤上漲,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締造歷史新高,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則達到了歷史新低。

筆者身邊有幾個多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他們之間的討論是,在網絡直播和媒體、自媒體對2017伯克希爾股東會現場的全方位展示下,外加各種業內、業外人士全方位解讀的狂轟濫炸下,為什麽還要去奧馬哈消費巴菲特。說穿了,除了投資者的麥加的光環外,奧馬哈真的就是一個乏善可陳的小鎮,以至於一些中國投資者驚呼的第一印象是,綠化真好——放在美國的上下文中,綠化真不是一個大不了的話題。

2

消費巴菲特,消費的是資本主義成功的傳奇、一個小鎮男孩成長為史上頂級的投資者的半神話故事,簡而化之,就是價值投資在商業大變革的不同現實中如何實踐運用。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指出,雖然有一些年久貶值的資產,但一些伯克希爾的子公司現在的價值已超過它們出現在財報中的價值10倍以上。賬面價值不能完全體現伯克希爾業務的價值,因為這些公司被列入賬目的是伯克希爾購買它們時的價格,而不是它們現在的價值,對巴菲特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伯克希爾的內在價值。坐在筆者旁邊的叫蒂姆的公司高管對筆者感慨說,他們的多樣化投資組合在世界上可能也無人能出其右,遠的不說,就看黑天鵝頻出的去年,他們還斬獲了20%的收益。 

對投資者來說,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比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更來得酣暢而實在,一個即將九旬,另一個已過九旬的白發老人,上有讓人眩暈的資產,下有接地氣的愛喝可樂、吃冰激淩的小習慣,出口成經典,遠勝搖滾明星的聲嘶力竭。

而除了“我來了,我在現場”的歷史見證機遇外,說到最後,隨著互聯網和機器智能的技術創新的顛覆性革命,投資理念和資本市場運營方式的挑戰都讓人應接不暇,如何從制度上應對管理風險? 比如,美國運通與Costco結束合作、富國銷售曝出醜聞、美聯航將亞裔乘客拖下飛機引發輿論狂潮,而這些都是伯克希爾大舉持倉的股票,他們有數以十億記的持股額。巴菲特與芒格談金融思想,談經驗和教訓自有價值。巴菲特說,“所有的生意都有問題。我們買入美國運通、富國銀行、美聯航或可口可樂時,並不認為它們永遠都不會發生問題,或永遠不會遇到競爭。我們買入,因為它們有很強的競爭力。”

今年消費巴菲特的一個賣點是,很有可能是巴菲特親自參加的最後一屆股東大會,這次可能就是股神的謝幕之演,接班人的問題於是變得很緊迫。巴菲特表示,下一位帶領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合適人選,可能早已非常富有,不需要為了錢而成為伯克希爾的首席執行官。

實際上去年、甚至前年就有巴菲特最後盛宴的猜想,使這個延續半世紀之久的投資者麥加朝拜戛然而止。這讓筆者想起阿根廷探戈的傳奇大師Carmencita Calderón在年過九旬後,每年她的生日都是一場盛大典禮,人們都在賭她的謝幕演出。結果一年一年的過去,她最後在百歲誕辰演出之後才最終謝幕。也許只有時間能告訴人們,到底是人們在消費巴菲特,還是被巴菲特消費。

媒體算了一下,巴菲特與芒格在大會上除了承認當初沒有投資谷歌與亞馬遜的錯誤,完全沒有想到亞馬遜會給零售帶來這麽大的顛覆效應,且現在在雲計算業務上還前景廣闊外,二個人回答了近60個問題。筆者最喜歡的一個問題是最後一個問題,這個基金經理問問題的角度相當聰明,並直擊資本主義和政治制度的深層內核。

timg (1)

他的問題是,二戰以後的世界經濟秩序是由民主和自由貿易引導的,但這個理念已在過去的選舉當中受到了重擊。你覺得,關於工人崗位的流失,企業作決定是根據經濟利益,還是理性長遠的考慮?如果你的下屬要把業務轉移出美國來節約成本,除了用經濟學理論,你怎樣說服你的下屬?巴菲特回答說,資本主義制度一直以來都會使一部分人有所損失,關鍵是政府和社會要有所行動。

隨著智能時代對工業時代的超越,可能會有更多的工作崗位喪失,但筆者在股東大會期間找到了一個現實個體的回應:在機場打車時,碰到UBER司機加里(Gary),他是伯克希爾公司長達25年之久的股東。他告訴筆者,二年來每年他只在股東大會在奧馬哈召開的這個周末打開自己的UBER打車軟件,因為這時生意最好,他可以無成本的遇到持共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得到最無城府的經驗分享。他感慨的說,“今年的人真多呀,我從來沒看到過這麽大規模的投資者向奧馬哈聚,美國投資者增加不多,中國、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投資者則規模翻倍——你看,投資遊戲的格局不知不覺就在改變。”

伯克希爾股東會 巴菲特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05

羅振宇跨年演講:新零售是在用戶認知中打一場效率之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1/166723.shtml

羅振宇跨年演講:新零售是在用戶認知中打一場效率之戰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羅振宇跨年演講:新零售是在用戶認知中打一場效率之戰

有兩個趨勢永遠不變:效率會越來越高,分工會越來越細。

昨晚,羅振宇2017“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在上海舉行。圍繞“中國式機會”,羅振宇分享了關於未來商業世界的六個腦洞。

就第三個腦洞——比特化腦洞,羅振宇著重談到2017最快演變的商業形態——新零售。他提出,新零售的演化才剛剛開始,但核心是一場效率革命,在這場效率戰爭中,還有更快的打法,就是在用戶的腦子中爭奪認知高地。

另外對於傳統零售產業,互聯網已是不可回避的基礎設施,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守住專長,不用急著出發,你終會“被抵達”。

而且,新零售也是世界數字化進程的一個縮影,有兩個趨勢永遠不變:效率會越來越高,分工會越來越細。

以下是羅振宇關於新零售的內容節選:

新零售本質上是效率革命

2016年10月13日,馬雲和雷軍在同一天提出“新零售”概念。2017年,劉強東提出了“新零售革命”。

2017 年新零售發展太快,大家搞不懂這是什麽,只好加了個“新”字。

多家大公司湧進了新零售戰場,阿里投資布局很多項目、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但新零售的演化還遠未到終局。

就在12月15日,騰訊投資永輝超市;12月18日,騰訊和京東投資唯品會,電商格局又一次重組,這一年的很多布局讓很多人感受到新零售的演化才剛剛開始。

雖然真正的好戲得明年上演,但從已經鋪開的戰場可以看出,新零售的關鍵就是效率、高效率、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提高效率。

新零售的本質,是讓消費者“想要就要,馬上就要”。貨一點一點地逼近人,然而還未到想象力的極致。

一線城市核心區的家庭主婦已經在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家里還要不要冰箱?

從城市中心倉、到小區前置倉……有家創業公司甚至已經把超市開到了出租車上。

從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機,無人車,機器人,到樓下夫妻老婆店……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全面動員。

這場關於效率的戰爭,還有更快的打法——在用戶腦子里繼續比拼效率,爭奪認知高地。

2017年,小米開了 210 家線下店,到 2019 年底總共開到 1000 家。

以往不敢相信小米的利潤空間可以支持開線下店,據說小米智能音箱售價只比成本高 1 塊錢……

出人意料的是,小米之家的平效達到了 27萬元/平米——就是每平米店面面積,每年賣出 27 萬元的貨。

這個數字僅次於蘋果,全球排第二,這意味著小米線下店可以盈利。

小米之家如何做到如此高的平效?大數據選址、人工智能鋪貨……這些只是表象。

雷軍借用戶的話道破天機:“進小米之家,可以閉著眼買東西。”

對於大部分中產階級,小米的產品是一種最節省認知帶寬,最高決策效率的產品。雷軍的打法不是價格戰,而是認知戰!

小米賣東西不賺錢,靠服務、遊戲可以賺錢,賣貨只是小米吸引、黏住用戶的手段。

做最好的自己,什麽都不用擔心

在這麽強調效率、速度,飛速演化的新零售領域,那些沒有主動跟進的人怎麽樣了?

2017年,傳統產業的互聯網轉型焦慮,也在2017年突然消失了。

線下資源成了香餑餑,阿里、騰訊拼命爭搶。

馬雲說,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未來30年,互聯網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

所謂“互聯網革命”,躲都躲不掉,根本不需要你轉型,所有企業都變成了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已經是不可能回避的基礎設施。

2017年,“賦能”這個詞大熱,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說:“贏得未來的制勝法寶,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你能調動多少資源。”

只要你握住比特世界的賦能之手,就能獲得互聯網基因,再無轉型焦慮。

小米,將賦能之手伸向 90 分箱包。

2017年雙十一箱包類目,百年品牌新秀麗排名第二,90 分第一。90 分的全年廣告費只有 200 萬,小米生態鏈給了它品牌、流量……90 分從誕生到登頂只用了兩年。

只要你有專長,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會主動邀請你,不用急著出發,你終會“被抵達”。

跟不上時代變化會不會被淘汰?在比特化的世界,你只要做最好的自己,什麽都不用擔心。

新零售也是世界比特化、數字化進程的一個縮影。世界一直在變,但本質卻不陌生,有兩個趨勢永遠不變:效率會越來越高,分工會越來越細。

這就是羅胖在2017年開的第三個腦洞——比特化腦洞。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演講羅振宇,編輯長歌。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djsl831)。

微信圖片_20171001215159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25

金融霸權的受害者不在美國,而是在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

1 : GS(14)@2011-11-18 11:24:1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1996
...
看情形,今次清場行動是一次全國性的行動,不似是各城市分頭行動的偶然巧合,幕後的策劃者是奧巴馬政府。由此可見,奧巴馬政府雖然曾利用「佔領華爾街」行動向共和黨施壓,但本質上仍是要維護華爾街的利益的。美國能維持在世界的一哥地位,除了靠軍事上的優勢之外,還得依賴在金融業上的領導地位。因此,美國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會容許華爾街被反資本主義者佔領的。佔領華爾街附近的公園也不可以,更何況想癱瘓金融業的運作?
現實是不只執政者不會容許這樣做,連大多數美國人都不會容許這樣做。美國的投資銀行,在全世界都非常活躍,他們在冰島教漁民玩carry trade,在希臘教希臘政府以book cooking的方法入歐元,在香港趕絕華資經紀行,教富豪玩accumulator,教小市民炒warrant,炒牛熊證,為美國賺了無數的財富;美國人難道可以靠種棉花過今天這樣的高消耗的生活?
美國人可以用次按住大屋,可以用信用卡先使未來錢,可以用從中國借來的錢買中國的產品,不靠金融業靠甚麼?若然華爾街真的被反資本主義者癱瘓,美國人連發幣紅利都收不到,亦沒法自印銀紙去還外債。美債危機可能變得與歐債危機一樣嚴重。這些都是美國人不願看到的,因此美國人會下意識地支持政府鎮壓「佔領華爾街」運動。美國人是美國推行「金融霸權」的得益者,怎會真的去反金融霸權?「佔領華爾街」的示威者自誇代表99%人民的利益,實際上他們的支持者連1%的人民也沒有。
金融霸權的受害者不在美國,而是在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捷古華拉革命的時候,是去剛果、去玻利維亞;如果在最有革命基礎的地方革命也沒法成功,那不湯不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更難有結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