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數學家腦袋 挖出長線好股 操盤高手》楊金峰從傳產投資闖出藍海市場

2016-03-14  TWM

三月的台北午後,陽光溫暖,敦化南路上人車依舊川流不息;這條台北金融大道,平日步調緊湊,此時也不會因為天氣宜人而放緩。三月一日,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甫獲得傑出基金金鑽獎「三年期一般類股獎」,這天在簡單結束午餐後,他背著背包,現身敦南摩天大樓。

楊金峰戴著一副細框眼鏡,個頭不高,眼神卻相當清澈明亮;雙肩背包裡,有一台輕薄型的蘋果電腦,所有拜訪公司的紀錄、研究資料,全在裡面。儘管西裝筆挺,但背包一上身,學生氣質外露,讓他在一群專業法人中,格外顯眼。

元富證券一連舉辦了幾場論壇,他有興趣的,是「迎接新藥產業爆發的時代來臨」,以及「低油價時代石化產業投資方向」。「塑化產業經過一波調整,現在庫存開始回補,營運狀況逐漸好轉,確實有投資價值。」楊金峰邊趕路,邊耐心解釋,態度十分和善;隔日,他還要南下台中,繼續參訪。

或許正是這種耐力與不厭其煩的精神,支撐他一年走訪一八○家公司;如此馬不停蹄與上市公司接觸,也為他近三年累積報酬率拿下一般股票型基金第一,奠下良好基礎。

說是「良好基礎」的原因,在於投資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就算投注一切心力、實地走訪,也不能保證繳出亮麗績效,但這些基本動作又不可偏廢;為了探究更多可能,楊金峰讀了很多書,企圖從前人智慧,找出股市運行軌跡。對他影響最深的,是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天才數學家、「資訊理論」之父克勞德.夏農的故事《天才數學家的祕密賭局》。

相信科學》

摸出股市運行軌跡 長線操作夏農這位科學家,非典型華爾街人物,他曾說:「聰明的投資人,應該了解自己在何處占有優勢,僅在這些地方投資。我投資了三十五年,前幾年算是學習期,做了許多交易,獲利平平;轉為長期持有後,每年整體成長率一直在二八%左右。」這對楊金峰來說,是投資上的重要啟發。

「我們有了投資、研究經驗,自然就會預測公司走勢,之後隨著公司營運表現,加減碼股票部位。在這過程中,可能有不同消息、變化發生,但總會一直告訴自己,要從長線觀點去看事情。而尋找長期獲利往上的公司,事實證明這對操作幫助也很大。」楊金峰相信科學,對他來說,數學家或物理學家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對釐清股市行為更有參考性。

吃投資這行飯,首要條件是選股能力,就像品酒師或古董鑑定師,能專業斷定紅酒好壞、古董真假。基金經理人必須綜合各種資訊,評價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對股價「太貴」或「還算便宜」,心中有番定見。「這部分書本上寫得很多,不論經濟學、投資學或財務管理,市面上有很多書可參考,也能問問前輩經驗。」楊金峰回答得很謹慎,避免自己太武斷。

虛心解讀》

考察公司成長性 逮到起漲點「我會從本業獲利成長、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及股息殖利率,三項指標來挑選個股。」他舉例,若一家公司本業獲利每年穩定成長,ROE在二成以上,只要不是處在產業逆風位置,本益比就可高一點。

「股票投資,是一種動態管理過程,看到一家不錯的公司,你會持續追蹤財報數字,最好情況當然是公司能一路穩定成長,這樣基金經理人就不用頻繁換股。但偏偏一定會有例外發生,像產業趨勢惡化、競爭態勢激烈,或原物料供需變化等。我們會評估這些改變對公司後續有什麼影響。若研判獲利有衰退壓力,就會適時降低持股,或全部賣出。」楊金峰大概認為這樣解釋太籠統,很快又補充:「但什麼股票叫貴?什麼叫便宜?不同產業評估方式也不一樣,合理本益比的標準沒有那麼簡單;像這幾年,汽車電子族群獲利一路往上,本業一直成長,你就很難評斷它是貴、還是便宜。

所以就要參考PEG(本益成長比,本益比除以淨利成長率),將本益比與未來獲利成長性結合在一起考量。總之,要很謙虛地去解讀公司是否能持續成長。」他的虛心,讓他在熱門製鞋股豐泰起漲前,就已進場卡位,持有超過兩年,享受到平均一五○%至二○○%的報酬。「注意到豐泰,是公司本業獲利每年都穩定成長至少兩成;相較其他競爭對手,公司在產能轉換上動作較快;當大陸喊著工資調漲時,它便已將生產基地移轉到東南亞。」這就很像某些需要特殊證照的職業,先考取資格的人,自然較占有優勢。楊金峰「相中」豐泰後,隨即展開身家調查,從上下游對豐泰的評價,總體經濟面因素,到各個面向、環節去切入思考。最後在一四年一月,以六字頭價位開始建立部位,一五○元附近陸續出脫。「其實更早之前就想買了,不過當時流動性不好,只好放棄。」楊金峰補了一句。

評價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不是一、兩招就能解決,楊金峰認為,這是一連串不斷學習的過程。「像金融、塑化、鋼鐵、水泥、航運等景氣循環股,用本益比來評價就容易買高賣低。電子股中,例如太陽能、DRAM、面板也是,很容易因為本益比觀念而做相反,這時就要用PB(股價淨值比)較好掌握。還有像文創產業該怎麼評價,霹靂布袋戲的舊片若重新翻紅,投資價值如何計算,也都要參考國外經驗才行。」

跳脫直覺》

看就業率布局門鎖廠 報酬翻倍仰賴科普書籍,能訓練自己跳脫傳統金融圈的思考模式,深化投資研究的厚度;但日常工作中與同事討論,也常能帶來意外驚喜。

有一次,楊金峰與負責高科技基金的同事閒聊;同事說,有一家過去做伺服器的公司,近期切入滑軌零件,表現滿不錯的,還接到美國高級廚具公司的生意。

楊金峰投資、研究重心在傳產股,基金持股規定有七成必須是傳統產業,自然對伺服器相關電子公司感到陌生。但這家美國高級廚具公司,算是傳產管轄範圍,他早有關注,在美國確實是重要一線品牌,能接到這家公司訂單,代表滑軌品質、技術都有一定水準。就這樣,在與高科技基金經理人交叉確認公司狀況後,他便買進持有,後來也享有不錯的報酬。

他的同事指出,楊金峰的投資思考邏輯,和一般業界「直覺」不同;例如,觀察美國房市復甦狀況,一般會看的是成屋銷售及新屋開工數字,但他卻更看重就業率。

在美國跨州工作是很常見的事,離鄉背井、人員流動,就會帶動租屋需求;而租屋後第一件事就是換門鎖。楊金峰順著這個邏輯,布局台灣門鎖大廠。熬了至少半年時間,股價才開始反映業績成長,報酬率翻了一倍以上。

但投資市場凶猛,風險無處不在,楊金峰也有「熬錯」的時候。「三年前,我投資一家中國的百貨公司,股價一直不如預期;而公司本身很努力經營,我也實地拜訪過,印象很不錯。但受到禁奢打貪及電商崛起的衝擊,百貨公司業績面臨極大壓力,最後以停損三○%出場,算是我很大的挫敗。」至今,他仍耿耿於懷地認為,沒有觀察到大陸消費行為及經濟因素的改變,是最大錯誤。

踏入投信前,楊金峰在銀行做了快兩年存放款業務,工作就像例行公事,沒有任何火花;直到二○○○年網路泡沫,刺激他想改變,「那真是比金融海嘯可怕多了,最大震撼是,幾乎看不到底部,股票都是腰斬後再腰斬。

你會想了解這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事,在銀行,是看不到這些東西的。」

看球紓壓》

學球員走出低潮 持續找出標的轉眼進入投信十五年,投資市場的多變特性,以及投信績效排名的壓力,讓他愛不釋手,卻也深受折磨。「這有點像是回到高中,每天面對模擬考後,進行校排名,然後看自己能排到第幾名。但考不好,你就是努力去念書;基金操盤績效落後,還是要努力工作、找標的。」楊金峰除了閱讀,最大興趣是看球賽。現在他能懂球員面臨低潮時的心情,「球賽就像基金操盤,也是競賽;曾有一位自己很喜歡的球員,請教前輩如何度過低潮,前輩告訴他,只能加強揮棒練習。我想投資操作也是這樣,就算結果不如人意,還是得學會接受,並持續一家、一家公司地拜訪下去。」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47

美國人數學有多差:飛機上看到鄰座教授算數學題以為是恐怖分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691.html

美國一位常春藤名校的教授在飛機上演算數學等式,卻被鄰座的乘客當成恐怖分子並向空乘報告,導致了航班延誤。

賓夕法尼亞大學這位名叫圭多•門齊奧的經濟學教授回憶說,上周四他搭乘從賓州費城飛往紐約州錫拉丘茲的航班,飛機已經開始滑行,只見他鄰座的女乘客向空乘遞了一張條子,然後飛機很快滑回了登機口。

這趟航班屬於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該公司發言人凱西•諾頓表示,那名婦女先是向空乘報告說她感到不舒服,想下飛機,於是飛機回到了登機口。但一下飛機,她就改口說,她對鄰座的門齊奧教授的舉動感到懷疑。很快,一名航空安保人員被喚來處理此事。

門齊奧說,接下來他被機長和那名安保人員反複盤問。

“我以為他們問我是想得到關於她得什麽病的線索呢。”門齊奧說,“哪知道他們說,那位女乘客認為我是一名恐怖分子,因為我在本子上寫一些奇怪的東西。”事實上,他在算一個微分方程式。   

 門齊奧和他當時在演算的數學題

諾頓表示,門齊奧沒有被請下飛機,而是離開座位,去了登機橋上接受問詢,“關於她(女乘客)關切的問題,當然(門齊奧和安保人員之間)有過一番對話。任何時候只要乘客有所關切,我們一定會進行檢視,以確保航班100%安全、適合飛行。”

最後,門齊奧回到飛機上,但航班已延誤約兩小時。而那名女乘客選擇換坐一趟晚一點的航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64

任正非憂心領導者前途迷茫 華為歐洲投資數學研究做突破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858.html

當地時間6月14日,華為在法國巴黎大張旗鼓搞了一場歐洲創新日活動,宣布在法國設立數學研究中心。

對於數學不好的人來說,很難理解華為投資數學研究的舉動。

數學是信息通信技術制高點

數學是信息通信技術的基礎,現在歐洲是華為全球市場中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市場,華為在歐洲能站住腳,跟數學有很大關系。華為的俄羅斯數學家曾在3G和2G算法層面實現突破,打通算法後,華為產品有了競爭力,重量輕、體積小,技術上有了競爭優勢。

此次華為在法國設立的數學研究中心,擁有研究人員約80人,全部為博士及以上學歷。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稱:“長久以來,法國誕生了無數世界一流的數學家,笛卡爾、帕斯卡爾、伽羅瓦、傅立葉…如果沒有傅立葉變換,可能就沒有現代的通信的發展。今天,這個傳統依然被法國學者們傳承下來,法國菲爾茨獎數量多達12位,僅次於美國。數學的研究也正在為ICT(信息通信技術)產業帶來全新的突破。”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表示,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5G移動通信技術是大流量、低時延理論的典型應用。全球5G研究領軍人物、華為首位女Fellow朱佩英稱,5G的峰值速度可以達到10Gbit/s,最低延時達到1毫秒。世界各國以及一些大公司都在加緊研究5G。朱佩英表示,5G標準的制定在2015年已經啟動,預計到2018年,相關技術指標將會凍結,2019年,5G標準基本定型,到2020年,5G網絡在日本、韓國、中國等實現商業化運營。

華為法國數學研究中心由法國國立高等電力學院教授、電信專家Merouane Debbah擔任研究中心主任,Merouane Debbah稱,該中心將承擔華為5G技術路線圖、算法等方面的研究。2013年,華為已經開始5G技術的研究,預計到2018年,總的研究經費達到6億美元。華為有九個研究中心在重點研究5G技術,相關的研發人員超過500人。

華為在5G技術研發上,大量與歐洲企業合作。運營商方面,與沃達豐等合作,另外與歐洲的學術機構合作成立5G創新中心,聯合開展未來移動寬帶領域研究和測試,並與歐洲合作夥伴共同成立了5GVIA(5G垂直行業加速器)。

徐文偉說,目前華為在歐洲與客戶建立了21個聯合創新中心,華為還積極投入“歐盟Horizon 2020" 項目,在歐洲簽署了210項技術合作協議並參加了33項計劃,截止2015年,華為已經與超過200 名歐洲學者以及150家研究所達成合作,並在歐洲贊助了超過80 項研究項目。此外,華為在歐洲已經持續投資了7500萬歐元用於與超過100所知名大學的研究所合作。

融入歐洲產業鏈

華為進入歐洲市場,最早是為運營商提供基站等產品和模塊,徐文偉稱,未來華為在歐洲的發展是要融入歐洲,以華為的技術,同時整合技術,形成新的產業鏈,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支持歐洲產業發展,一起做大蛋糕,再考慮分蛋糕。

華為最新推出的手機產品P9,使用了徠卡的攝像頭,徠卡此前並不生產這類設備,徐文偉說,華為手機與徠卡走到了一起,基於Co-Engineered模式,強強聯手,聯合設計開發,科技感和藝術感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款引爆手機迷和攝影圈的雙攝經典;而這對於籌劃走向大眾的徠卡鏡頭來說,一步就進入了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這不失為一次完美的雙贏合作。徐文偉認為,歐洲在技術開發上有很強的資源和基礎,但是一些技術成果的商業化上還有改善的地方,華為自己研發技術,整合技術的能力也強,彼此可以互補。

華為方面稱,現在華為在全球建立了26個能力中心,這其中的大部分都在歐洲。加強華為與歐洲產業界和學術界夥伴緊密合作。歐洲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機構和很強的基礎技術研究水平。歐洲不僅是華為非常重要的市場和投資目的地,華為的新技術大都率先在歐洲市場應用,同時華為也攜手歐洲企業,跨越本土,聯接到更廣闊的全球市場。2016年預計對歐洲采購金額40億美元,2015年華為在歐洲的研發投入是7500萬歐元。

華為目前的產品線從運營商市場已經擴大到企業和消費者領域,快速發展,對於這樣一個擁有強競爭力的公司,搶飯碗的擔心不少。

徐文偉說,華為有一個原則,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給合作夥伴留下足夠的發揮空間。

德國電信今年3月發布的開放電信雲,是基於華為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支撐的全套雲服務,包括私有雲、公有雲以及軟件解決方案(可同企業現有IT基礎設施無縫集成),華為方面稱,通過雙方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可以為企業和行業提供有別於OTT Player的、創新的公有雲服務,而且華為有信心和德電一起把‘開放電信雲’打造成面向行業和大企業公有雲服務的標桿。(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92

【萬科股權之爭】爭議“小學數學題”,爭來爭去別忘了在爭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02.html

(10+1)/7小於2/3,還是10/7大於2/3?萬科管理層和華潤17日聯手貢獻的這道小學數學題,讓大批地產、金融、法律界人士和股民興高采烈地參與這場全民解題遊戲。

萬科股權之爭能成為繼國美股權之爭後最精彩的商戰大戲,集合了多個必備元素:巨大的財富數字、錯綜複雜的多P關系、機構縱橫捭闔背後的個人命運變遷······每個角色隨時會因利益變化而轉變立場,甚至“男一號”都從早期的寶能變成了當下的華潤。

熱鬧的背後,參與者沒忘了自己到底在爭什麽;但旁觀者別忘了,我們為什麽需要關註這場大戲?

作為旁觀者,我把這場股權之爭的意義分成三個層次:對小股東的意義何在?對萬科的意義何在?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意義何在?

(圖為作者:嶽富濤)

對小股東的意義

從歷史上看,萬科小股東的存在感和話語權是中國股民少有的。每次年報的開頭,時任董秘的譚華傑“譚大師”都要發揮詩才以情懷動人;股東大會簡直是小股東的演講臺。這與之前萬科股權結構分散的特點有關,更與萬科管理層崇尚的民主文化有關。

此次華潤反對引入深地鐵的理由,也是“保護全體股東利益”,以小股東保護者自居。

華潤官微提出的第一條理由就是:“本次萬科增發股票定價為15.88元,比資本市場目前平均對萬科每股凈資產約21元的估值測算低約24%”。

這個算法被很多媒體引用作為萬科折價過多的依據。每股凈資產,這本來是一個客觀的數據,萬科每股凈資產到底是多少?一季報里清清楚楚寫著9元多。市場估值完全是另外層面的概念。華潤可以認為增發價格低,但媒體受此誤導就太沒有常識了。

第二個理由是“因註入的凈地資產在未來兩至三年不能貢獻盈利,從而導致萬科的每股盈利均被攤薄約20%,影響股東回報。”

這個理由就更奇葩了,房地產公司從買地到銷售難道不需要開發周期嗎?華潤自己也有龐大的地產開發業務,並非外行,為什麽會將正常的行業規律當做武器來誤導大眾呢?

15.88元的增發價格對萬科股東來說不是一個特別“占便宜”的價格,但以400多億的總價拿到的兩片黃金地塊,相比招拍掛的市場價的確是有折讓的。

所以如果單純從短期股價來看,對小股東來說,引入深地鐵如果成功,應該是一個執行市場價格的正常市場行為。

萬科的小股東相比其他A股公司小股東,忠誠度也就是持股時間算是比較長的,所以小股東也很看重重組對萬科的長期效應。

從這個角度來看,引入深地鐵更有利,還是引入華潤或寶能更有利?

對萬科的意義

其實就在華潤18日發的聲明開頭,藏著這麽一句話:“華潤亦認為本次萬科擬收購深圳地鐵前海樞紐和安托山項目在業務層面上有助於萬科的發展”。

與其他地產大鱷相比,萬科向來在拿地價格上沒有優勢,利潤都來自精耕細作精打細算。房地產市場近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優質的土地儲備資源更加稀缺。相較其他土地概念而言,地鐵上蓋物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強。如果能綁定已經全國擴展的深地鐵,對萬科的未來無疑是非常有利的。華潤如果想重組萬科,能拿出的現有的土地儲備是比不過深地鐵的;寶能的土地儲備質量更是堪憂。

回到華潤提出的另一個質疑:為什麽不能花錢買深地鐵的地,而一定要出讓股權換地?這當然有萬科管理層“求拯救”的因素;從深地鐵的角度來看,“不是自己人,我為什麽要優惠價把黃金地塊賣給你?”而且與萬科牢固的合作開發模式,更有利於深地鐵到全國開疆拓土。對萬科這樣的宇宙第一開發商來說,原有的“郊區包圍城市”模式也需要進化,地鐵沿線開發是能夠匹配萬科未來體量的一種模式。

除了“庸俗”的金錢賬,從講情懷的角度看。萬科到底需要怎樣的一個“爹”?

萬科股權之爭之所以引發全國關註,不僅僅因為房地產老大的行業地位,更因為萬科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治理結構、理想反照現實的公司哲學、不行賄的公司操守,這些在中國都是非常稀缺的。即便在現實生活中蠅營狗茍的各色人等,也需要一個光明的榜樣,也願意相信只要堅守還是能潔身自好的。但作為榜樣的萬科實在太脆弱了,萬科能維持這樣的形象實在太幸運了。就如同地球生命能在茫茫宇宙中孤獨地存在,需要太多必備條件。一旦溫度、濕度、宇宙輻射水平、地球與太陽距離等等各種條件發生細微的變化,目前宇宙已知唯一活著的星球就會滅亡。

寶能如果入主萬科,結果自不必說;華潤如果入主,經歷了如此撕破臉皮的鬥爭過程,華潤也不會再扮演那個寬容的父親角色;深地鐵從目前來看,如果成為第一大股東,更有可能重演寧高寧時代華潤的角色。

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意義

沒有實際控制人的跨國公司在歐美比比皆是,在500強中甚至占據了主流。這樣的股權結構似乎更能長治久安,抗擊各種風險的能力更強,甚至對具體某些管理層的依賴程度也更輕,這一點看起來對王石、郁亮個人似乎不那麽有利,但相信他們也是推崇的。

為什麽這樣的治理結構在歐美可以常態存在?在中國卻如此稀缺脆弱?這樣的公司可以在中國成為大企業的主流嗎?

當中國後發優勢已經用盡、需要尋找自身原動力的時代到來,萬科所在的深圳已經成為全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標桿——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出口增長停滯,但依靠自主創新能力極強的一批企業,比如華為、騰訊、平安以及萬科這樣的企業,繼續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

這也是此次股權之爭背後深圳政府若隱若現、小心翼翼保護萬科的原因吧。

中國的未來,不需要一家淪為資本大鱷圈錢利器的公司,也不需要一家依靠央企紅利賺錢的地產商,更需要一個所有股民和購房者都能信任的陽光公司,更需要一家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全方位正外部效應的領袖企業,更需要一個能給所有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信心的榜樣。

(作者嶽富濤,為資深媒體人,現為匯誌新媒體發起人。本文不代表本報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17

英國搶救爛數學 改學亞洲「填鴨功」

2016-08-01  TCW

亞洲學生的數理能力在國際排行一向名列前茅,就連北韓都比歐洲最強國還厲害,這讓英國更堅定「學亞洲」了。

七月中,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結果出爐,冠軍是美國隊,接著五名全是亞洲國家;北韓硬是把英國往後擠,和俄羅斯並列第七;然後是香港和日本。前十強有七張亞洲臉孔,讓兩年前就鼓吹「學亞洲」的英國教育部長吉布(Nick Gibb)更肯定,撥款四千多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十七億元)求教「填鴨功」,正確!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吉布想移植普遍通行上海、新加坡、香港小學的數學教法,採取全班同步教學,破除以往能力分組慣例;摒棄教師自由編製、內容組織鬆散的學習表(worksheet),改採單一教科書,「但求不再聽到『不會算數學』五個字。」

以往,亞洲國家的填鴨式教學總被西方詬病以應試為目的,近年來卻反向引領跟風:二?一四年,英國就和上海「交換老師」,由於成效良好,今年開始擴大試辦。居中協調單位主事者史崔普(Charlie Stripp)推崇亞洲規定背誦九九乘法表「是學習和活用的基礎」。

算術差,旅遊匯損150億

南安普敦大學教授雷諾斯(David Reynolds)認為,學生自主學雖是英國教育主流,但「此刻正是改變契機」,好提升國家競爭力。

英國銀行巴克萊(Barclays)研究,國民算術能力太差,出遊動輒算錯匯率,不是少換旅費,就是搞錯售價,撿不到便宜反而還買貴,每年匯損高達三億五千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民間企業感受尤深,創辦特易購會員卡的彤恩(Edwina Dunn)指出,動畫、App等熱門產業都強調數學基礎,「若不思變革,英國將喪失全球競爭力。」

英國人數學之爛,連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都曾淪為笑柄:他身為牛津大學高材生,竟然曾在出席國小活動時答不出八乘九的數學題。吉布誓言,「不會算數學」之恥將在這場復興運動中成為過去式。

(文.柳定亞)

撰文者柳定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2

2017高考新考綱發布!增古文化常識、數學文化

10日從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博獲悉,教育部昨日公布2017年高考考綱修訂內容,文科增大閱讀量,註重考查信息篩選能力,以適應信息時代的選材要求;理科則增加文化類內容。

文理皆考傳統文化

據了解,新考綱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而且文理科目皆考。比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在數學中增加數學文化內容。

依據新修訂的考綱,語文更註重基礎性和綜合性,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同時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適應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例如“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成為必考模塊,“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古代文化常識”內容。

少數民族考生參加的“漢語文”科目更名為“漢語”,將增文言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常識等考查內容。

數學科目增加了數學文化的內容,刪去“幾何證明選講”選考模塊,以順應課程標準修訂的趨勢。

依據新考綱,文科類科目減少了純記憶的內容,註重能力的考查,理科則細化實驗能力,註重社會熱點以及運用多學科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

歷史選考模塊中,新考綱刪去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探索歷史的奧秘”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三個模塊。地理選考模塊刪去了“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思想政治科目則強調德育導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

物理細化“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等考查要求。化學選考模塊刪去了“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模塊。生物則關註對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英語科目沒有變化。

附:2017高考考綱變化

語文

增加閱讀量、古代文化常識,(必考)實用類文本閱讀

數學

增加數學文化

英語

未變

政治

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

歷史

選考模塊刪去“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探索歷史的奧秘” 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地理

選考模塊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

物理

細化“實驗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等考查

化學

選考模塊刪去“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

生物

關註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54

簡易數學(十)之精英補習班

今日打開信箱,見到屯門有間新開的數學補習班派來廣告小冊子。魔術師好奇心起,揭一揭...嘩,原來依家要「贏在起跑線」(「贏在射精前」唔見得識計數),真係唔係咁易!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33

當機器人高考數學得了134分,我們聊聊它與人族“學霸”的區別以及商業化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8/163506.shtml

當機器人高考數學得了134分,我們聊聊它與人族“學霸”的區別以及商業化未來
楊潔 楊潔

當機器人高考數學得了134分,我們聊聊它與人族“學霸”的區別以及商業化未來

也許將來,機器將是教學工作最好的“助手”。

6月7日下午,全國高考數學科目結束。

但就在考場之外,另一場數學“大考”剛剛開始。而面對考試的,則是和普通學子不同的特殊考生——人工智能。

在成都高新區天府新谷的一個封閉空間里,一位機器人“考生”挑戰了今年全國高考的數學。它是成都準星雲學的高考機器人,名叫“AI-MATHS”。

在北京,包括黑智在內的眾多媒體,則圍觀了中小學智能化教育創業公司學霸君自主研發的智能教育機器人Aidam,與分為三組的6名高考狀元的同臺PK。

兩家的家長在此之前都很緊張。成都準星雲學科技有限公司CEO、清華大學蘇州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林輝把AI-MATHS”叫做孩子,他說,這孩子“最大的弱項是不能理解考題里場景式的描述語言”,它會讀不懂題。學霸君創始人張凱磊說Aidam就好似自己的女兒,送入考場前,也在求祝福。

最終,Aidam花了9分47秒,完成了全部數學考卷內容。最後現場閱卷結果,Aidam考了134分,三組高考狀元分別得分為119分、140分和146分,平均分135分。從分數來看,人類“學霸”們在高考中,還是扳回一局。

準星高考機器人AI-MATHS北京卷用時22分鐘完成北京文綜數學考試,得分105;全國二卷數學考試用時10分鐘,得分100分,離預期的110分也還存在著差距。

柯潔和AlphaGo的大戰剛剛落下帷幕,這邊人工智能就上了高考的考場。和人類智力的挑戰,機器從未止歇。但AlphaGo已經掛印退出棋壇,這邊參加高考的人工智能們,它們背後又是由哪些技術支持,在未來又將作何用途呢?

高考機器人和AlphaGo有何異同?

在“備考”階段,Aidam的“父親”張凱磊向黑智表示,Aidam和AlphaGo一樣,並非實體,而是以深度學習、專家系統和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複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在於通過學習人類的編程邏輯,熟悉人類思考和學習的方式,進而掌握解題方法。

Aidam的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均為自己研發,構建了深度神經網絡的句法和語義分析器,在海量題庫中不斷強化和擴充訓練。

目前,學霸君已經擁有7000萬道數學題目的題庫系統,以及大量的學生手寫和上傳題目圖片、各種教輔書籍中的題目庫,構成了學霸君的智能機器人的訓練數據。據張凱磊介紹,目前,依靠學霸君的產品端的日活量,每天可以產生1700萬-1800萬張左右的題目圖片上傳。而其中,無論是拍照,還是學生手寫題目,均可以被Aidam的圖像識別系統識別,並記錄、收集、標記。在學霸君的題庫中,每一道題目均記錄了其答案、解析和不同的解題過程。在此基礎上,Aidam不斷進行自動解題訓練。

“系統每天大概做 40-50 萬道題目,進行自我訓練。”張凱磊說。“我們是自己在超鏈路神經網絡使用的時候發現,它對於記憶題目使用的步驟跟邏輯是有價值跟效果的,所以開始大規模地在代數體系跟解析體系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為止,Aidam主要針對的是數學學科。張凱磊對此的解釋是,數學題目的標準更加明確,容易判定對錯。“我們目前看到學生咨詢最多的問題,超過40%都是數學問題。除了評價標準之外,對於人工智能系統而言,數學的挑戰是比較有難度的。數學試卷中,包括簡單的選擇題,也有複雜的需要解題過程的大題,這是非常適合測試AI的,所以,我們這次選擇數學作為切入口。”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表示。

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

陳銳鋒介紹,Aidam 的解題過程涉及到三個步驟:

一是理解和識別人類語言,把題目變成機器人可解碼、可理解的語言,即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將人類語言轉換為形式語言。

二是邏輯推理,利用計算機的知識語言網絡,模擬人類處理信息的方式和策略,找出最佳解題路徑。

三是用人類的語言回答問題,並給出詳細的解題步驟,即將形式語言轉化為自然語言。

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讓機器理解人類語言,這也是自動解題系統被公認的核心問題之一: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語義分析。

而AI-MATHS 學習了小學到高中的 7000 多個考點,運算量可達到 2 的 800 次方。林輝認為,跟 AlphaGo 相比,高考機器人的研發難度更大,原因和陳銳鋒提到的類似,因為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圍棋規則相對容易,但研發高考機器人,首先需要讓系統理解人類語言。這也是他在之前提到過的,要讓AI-MATHS“讀懂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這並非機器首次向人類的考場發起挑戰。在日本,從2013年起,機器人Torobo(Todai Robot Project) 每年都會參加日本高考,目標是考入東京大學。它的物理成績不錯,但受制於語言處理能力,在其他科目的成績並不理想。在2015年,它考出了511分的成績,可以考上日本80%的大學。其研發負責人 Noriko Arai 教授表示,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Torobo要考上東大很難,因此,它已經放棄了這一學業,開始從事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工作。“現在的AI們,包括Waston,Siri和Todai,都不能閱讀,但它們擅長搜索和優化。” Noriko Arai 在今年的TED2017上說。

AI能否搶走老師的飯碗?

推出Aidam,學霸君的目的,自然不會是單純讓它能夠去參加高考。學霸君給自己打出的口號是“幹掉學區房”,但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張凱磊說,Aidam並不會取代教師,而只是教育工作的輔助。

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區別,以及何等工作能夠被AI所代替,已經是被業界無數次討論過的問題。在博鰲論壇上,魯白的回答是:人工智能,不會擁有人類一樣的智商、情感,或擁有自主意識。他解釋,人腦有五個方面的功能:第一是感覺,第二是運動,第三是記憶,第四是情感與情緒,第五是認知。“怎麽樣跟人工智能或者電腦產生感情,論題中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情感的產生與情感的交流,延展一下就是社會性;一個方面是認知。認知又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一般的認知,連動物都有,我覺得人工智能可以有這個方面的認知功能,包括邏輯思維分析,以及決策之類。人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的認知叫做高級認知功能,里面包括語言包括自我的意識,包括想象力、創造力最後還有人所特有的一種目的性的行為,而我認為,人類是在這方面,是不能被機器代替的。”

而指導學生科研、教育人類學生學習知識,正是人類創造力和認知能力的高級體現。那麽,什麽職業將被機器改變?和黑智談過的眾多業內人士也總結,勞動並無高低之分。那些和數據相關,重複性較強、邊界清晰的工作,容易被機器所取代。

而在不擔心教師們失業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又將輔助我們的教育,做到哪些工作?“我希望它能夠作為教師的幫手,解決目前教育中的一些難題,比如,輔助批改作業。”張凱磊說。

在張凱磊的構想中,“自動批改作業”一直是他希望實現的。“今天我們已經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采集到電腦上面去,有能力把他書寫過程中的東西數字化,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這個能力讓機器去批改作業。現在,我們靠深度學習技術,開始有機會,把像人一樣將一道題目一步步推理出來這件事,在系統層面做出來。無論這道題目是否在系統中錄入過,無論它的難度系數有多高,只要在它的認可範圍內,都可以做出來。”

而自動批改的核心目的,則是為了實現個性化教育的最終目標。人工智能可以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進度和學習意願。學生會的東西不會再出現;不會的東西,機器則會一直提醒,直到學會為止。這樣,每個學生看到的內容、做的習題都是量身定制的。另外,通過人工智能,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了解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入。因為人工智能將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可以直接讀取,而不會因為學生太多顧不過來。

“我們已經開始逐步在學校里實行個性化教育的實踐,在教育機器人完成後,也將加大推廣的力度。”張凱磊表示。在學霸君現場展示的在某地學校的教學系統中,學生作業已經數字化傳輸到電腦上面,並且後臺由機器批改完成,並對學生的完成情況、行為數據進行了標註和統計。“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進系統是靠學生做題的零散數據產生的離散模型,把這些題做好了,提升效率之後看過程。未來,我們將把它擴展到5000-6000個班級,這樣將會擴充到幾十萬規模題量的學習過程,成為我們越來越強大的一塊資產。”張凱磊告訴黑智。

在教育領域中,對內容數據的智能化的機器理解將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非常豐富的信息支持,圍繞學生學習薄弱點的自適應學習在機器理解的基礎之上將變得高效而又有針對性。而學霸君研發的智能教育機器人,就是機器理解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典型應用。

Adiam和AI-MATCH的高考成績,只是它們現在的階段性的表現。盡管距離人類的“學霸”水平仍有一段距離,但隨著學校提高教學效率的需求不斷增加,教育應用落地的不斷深化,以及教育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一個“機器助教”將會給我們打開新的大門。到那時,“幹掉學區房”,也許真的不止是一個夢想。

人工智能 AI 高考 數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597

私隱署反對公開拖數學生

1 : GS(14)@2012-03-01 23:06:43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104&art_id=16116110
【本報訊】學生拖欠學資處免入息審查貸款的問題未解決,政府建議向環聯提供「拖數」學生的負面信貸資料,諮詢期昨日結束。私隱專員公署早前進行調查,結果只有 35%受訪者支持建議。私隱專員蔣任宏指這是政府部門向私人公司提供個人資料,擔心先例一開,後患無窮,建議採用其他更可行的方式追債。
蔣任宏形容,政府建議的安排屬破例之舉,「有一次就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第時欠差餉、無交水費係咪都要畀環聯存檔?」他說,建議涉及政府部門向私營商業機構轉移非常敏感的資料,而且環聯信貸資料庫的主要股東,並非以香港作為基地。

負面影響難以估計

此外,環聯根據其資料庫持有的資料,對每個消費者給予獨立信貸評分,但計算方式外間無從稽考,學生的負面信貸資料佔當中比重是輕是重無人知曉,對借款人造成的負面影響難以估計。
公署 2月初委託獨立顧問進行的調查顯示, 270名受訪者起初對私隱影響了解甚少,當時有六成人支持政府建議,但獲告知有關私隱的關注後,支持者即降至 35%蔣任宏建議政府考慮,減低侵犯私隱的程度。
2 : 肥B(18468)@2012-03-02 00:35:59

......落通緝令咪得囉.....

總之拖數唔還, 追左一個時期都唔還, 就列入黑名單, 無論出入境, 入醫院, 所有要用ID NO 做的公營服務, 一LOAD 個ID入機, 就彈句「ID 持有人欠款, 有權拒絕提供服務」, 一定死到死返筆數返黎.....
3 : GS(14)@2012-03-02 21:46:37

咁技術上可行,但有點不近人情,但邊叫你唔還錢?
4 : idsdown(1658)@2012-03-02 22:32:14

加入正面信貸資料庫, 睇怕佢地買樓有難
5 : 龍生(798)@2012-03-02 23:28:42

加入資料庫有咩問題?

都係一樣爭人錢咋嘛

我爭人卡數, 以私隱理由, 唔俾佢加我入資料庫得唔得?
6 : 肥B(18468)@2012-03-03 00:22:54

蔣任宏形容,政府建議的安排屬破例之舉,「有一次就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第時欠差餉、無交水費係咪都要畀環聯存檔?」他說,建議涉及政府部門向私營商業機構轉移非常敏感的資料,而且環聯信貸資料庫的主要股東,並非以香港作為基地

咁講, 不如就政府出錢, 開多「信用局」, 請阿專員做主席, 收左環聯皮, 公營機構做返, 咪無佢講的憂慮囉?! 反正d什麼積金局, 貿發局, 旅發局, 生產力促進局, 各自有山頭, 各有各cap水, 每個局cut少少出黎, 整多個信用局啦, 唔打緊啦...
7 : GS(14)@2012-03-03 22:20:40

6樓提及
蔣任宏形容,政府建議的安排屬破例之舉,「有一次就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第時欠差餉、無交水費係咪都要畀環聯存檔?」他說,建議涉及政府部門向私營商業機構轉移非常敏感的資料,而且環聯信貸資料庫的主要股東,並非以香港作為基地

咁講, 不如就政府出錢, 開多「信用局」, 請阿專員做主席, 收左環聯皮, 公營機構做返, 咪無佢講的憂慮囉?! 反正d什麼積金局, 貿發局, 旅發局, 生產力促進局, 各自有山頭, 各有各cap水, 每個局cut少少出黎, 整多個信用局啦, 唔打緊啦...


不如叫按揭證券公司食埋佢啦
8 : 龍生(798)@2012-03-03 22:50:09

咁又好似有的問題.....
9 : GS(14)@2012-03-03 23:01:26

8樓提及
咁又好似有的問題.....


又點解?
10 : 龍生(798)@2012-03-03 23:30:50

始終係公營機構資料公開至私人機構, 而且又不在該私人機構又不在香港.....
11 : idsdown(1658)@2012-03-04 08:17:45

6樓提及
蔣任宏形容,政府建議的安排屬破例之舉,「有一次就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第時欠差餉、無交水費係咪都要畀環聯存檔?」他說,建議涉及政府部門向私營商業機構轉移非常敏感的資料,而且環聯信貸資料庫的主要股東,並非以香港作為基地


呢D係咪肥水流左去別人田
12 : GS(14)@2012-03-04 09:45:21

11樓提及
6樓提及
蔣任宏形容,政府建議的安排屬破例之舉,「有一次就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第時欠差餉、無交水費係咪都要畀環聯存檔?」他說,建議涉及政府部門向私營商業機構轉移非常敏感的資料,而且環聯信貸資料庫的主要股東,並非以香港作為基地


呢D係咪肥水流左去別人田


咁咪搶埋來做囉,他都奈你唔何
13 : 亞力士(1473)@2012-03-04 19:24:31

6樓提及
蔣任宏形容,政府建議的安排屬破例之舉,「有一次就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第時欠差餉、無交水費係咪都要畀環聯存檔?」他說,建議涉及政府部門向私營商業機構轉移非常敏感的資料,而且環聯信貸資料庫的主要股東,並非以香港作為基地

咁講, 不如就政府出錢, 開多「信用局」, 請阿專員做主席, 收左環聯皮, 公營機構做返, 咪無佢講的憂慮囉?! 反正d什麼積金局, 貿發局, 旅發局, 生產力促進局, 各自有山頭, 各有各cap水, 每個局cut少少出黎, 整多個信用局啦, 唔打緊啦...


據知 HA 對非緊急病人 已經咁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44

[對面台特約]數學達人: 人工己加到兩萬七, 夠溝女買車買樓未?

1 : GS(14)@2013-05-20 12:46:13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71033

http://forum5.hkgolden.com/view. ... ght_id=0&page=2

是咁的
我唔直接答你,你自己諗下以下內容啦!
搵得2萬7就緊係唔會買2百幾嘅爛樓,緊係買有會所有泳池嘅半新樓
一層370萬嘅樓,2成首期,分30年供,利率2.4%,每月供11550到。
管理費你預1000蚊到,三寶(水電煤) 拉均就300蚊一鑊(睇你自己用量) ,
差响地租就除返開就600蚊一個月,加埋就盛惠13500蚊!

搵得2萬7就緊係唔會買1500cc嘅廢鐵 ,最起馬要買二手賓治(BENS) 或者馬仔啦(BMW)
一架二手bens或bmw起馬2500cc,燕梳牌費油錢單邊車場費,加埋一個月起馬5000蚊,未計抄牌維修雜費,當你1500蚊啦,加埋就$6500
P.S: 記住唔好揸咁多日車喎,唔係油費要加1000蚊架

搵得2萬7就緊係唔會溝低質港女,要溝個咁上下嘅 ,就要計計數
一般黎講,一個月會見到大約12日,四個星期六加四個星期日再加平時個星期的其中一日,咁搵得2萬7就緊係唔會要條女俾錢啦,但又唔好咁大男人唔俾佢俾錢喎,夾少少啦,就20%啦。咁每一次有返咁上下的食飯搭車睇戲咁,每一日預600蚊,計埋20%回贈都要480蚊,12日加埋就5760蚊。
PS: 以上開支未計3大放血節日: 情日節、女友生日、聖誕節,港女少少會有: 拍拖紀念日,拍拖一百日紀念日,再港女少少會有: 清明、重陽、中秋、父母親節……等等

咁如果你應付到以上開支,重有錢俾到家用、自己生存費用、保險等雜費,恭喜您,去吧!!!
2 : 寧采臣(25759)@2013-05-20 12:57:01

睇你媾咩女, 洗少D錢波皮都點唔到

Btw, 認真睇晒上面篇野就輸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