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首確認 第四代感染
1 :
GS(14)@2015-06-15 00:22:19■南韓爆發新沙士後,不少民眾外出時戴口罩以防感染。楊柏賢攝
【新沙士殺到】南韓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新沙士)疫情昨首次確認有第四代感染個案,連同11宗新增確診,患者總數達138人,當地亦疑出現第二個感染源頭。在南韓視察的世界衞生組織指,疫情規模龐大和複雜,但稱沒迹象顯示病毒在社區傳播。
南韓新沙士前天只新增4宗個案,事隔一天卻新增12宗確診個案,加上首次出現第四代感染個案,掃走前天疫情放緩的樂觀情緒。死亡人數昨再多1人,增至14宗,隔離人數4,014人,2,900間學校和幼稚園繼續停課。3名患者昨天治癒出院,總出院人數達10人。第四代感染患者是一名70歲救護車司機,他曾接載過兩名第三代感染者,其中一人是75歲女患者,他在本月5日和6日載她到慶熙大學醫院及建國大學醫院,該名女患者在三星首爾醫院接觸過一名第二代患者,在上周三不治,該第二代患者曾在平澤聖母醫院,與從中東回國的首名確診者有接觸。
疑有第二個發病源頭
當局相信這名司機在接載病人時感染。此外,當局指三星首爾醫院一名負責移送病人的人員測試呈陽性反應,或令病毒在醫院再次擴散。院方隨即宣佈暫停部份運作,停收門診病人。除出現第四代感染患者,當地亦擔心出現首名中東回國感染者以外的第二個發病源頭,京畿道平澤市一名35歲姓李警員上周三確診,他在上月26和28日與從沙地阿拉伯回國的朋友喝酒,至本月1日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到曾爆發疫情的平澤博愛醫院求診,翌日對病毒測試為陽性,但事隔一天他的第二次化驗為陰性。他在本月4日,曾乘坐火車和同事的車到住所附近的保健所後回家,因此外界擔心爆發社區感染。至本月5日至9日,警員因肺炎症狀入住牙山忠武醫院,10日入住天安檀國大學醫院,對病毒測試為陽性,及在其後兩次檢查均為陽性。他病情嚴重,當局為他注射康復者血清,是當地首宗接受血清治療個案,希望能夠醫治他。他的沙地回國朋友對病毒測試為陰性,但專家指要再檢查他們的血液是否有抗體,才能確認,當局暫時認為他是在平澤博愛醫院染病。世衞與南韓保健福祉部專家昨指,沒有證據顯示病毒已變種,又指疫情在當地屬大面積和複雜的傳播感染,估計與大部份南韓人不熟悉新沙士,令醫生誤以為是呼吸道感染有關。加上當地人傾向向多間醫院求診,醫院急症室和病房擠迫,及南韓人習慣呼朋喚友探病,亦令病毒加速擴散。世衞指要防疫工作見效料需數周時間,並促請當局加強基本公共衞生措施,並禁止患者、懷疑患者及曾與患者接觸的人離境外遊,以降低傳播風險。南韓《中央日報》/韓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4/19183821
南韓首確認 第四代感染
1 :
GS(14)@2015-06-15 08:50:49■南韓爆發新沙士後,不少民眾外出時戴口罩以防感染。楊柏賢攝
【新沙士殺到】南韓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新沙士)疫情昨首次確認有第四代感染個案,連同11宗新增確診,患者總數達138人,當地亦疑出現第二個感染源頭。在南韓視察的世界衞生組織指,疫情規模龐大和複雜,但稱沒迹象顯示病毒在社區傳播。
南韓新沙士前天只新增4宗個案,事隔一天卻新增12宗確診個案,加上首次出現第四代感染個案,掃走前天疫情放緩的樂觀情緒。死亡人數昨再多1人,增至14宗,隔離人數4,014人,2,900間學校和幼稚園繼續停課。3名患者昨天治癒出院,總出院人數達10人。第四代感染患者是一名70歲救護車司機,他曾接載過兩名第三代感染者,其中一人是75歲女患者,他在本月5日和6日載她到慶熙大學醫院及建國大學醫院,該名女患者在三星首爾醫院接觸過一名第二代患者,在上周三不治,該第二代患者曾在平澤聖母醫院,與從中東回國的首名確診者有接觸。
疑有第二個發病源頭
當局相信這名司機在接載病人時感染。此外,當局指三星首爾醫院一名負責移送病人的人員測試呈陽性反應,或令病毒在醫院再次擴散。院方隨即宣佈暫停部份運作,停收門診病人。除出現第四代感染患者,當地亦擔心出現首名中東回國感染者以外的第二個發病源頭,京畿道平澤市一名35歲姓李警員上周三確診,他在上月26和28日與從沙地阿拉伯回國的朋友喝酒,至本月1日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到曾爆發疫情的平澤博愛醫院求診,翌日對病毒測試為陽性,但事隔一天他的第二次化驗為陰性。他在本月4日,曾乘坐火車和同事的車到住所附近的保健所後回家,因此外界擔心爆發社區感染。至本月5日至9日,警員因肺炎症狀入住牙山忠武醫院,10日入住天安檀國大學醫院,對病毒測試為陽性,及在其後兩次檢查均為陽性。他病情嚴重,當局為他注射康復者血清,是當地首宗接受血清治療個案,希望能夠醫治他。他的沙地回國朋友對病毒測試為陰性,但專家指要再檢查他們的血液是否有抗體,才能確認,當局暫時認為他是在平澤博愛醫院染病。世衞與南韓保健福祉部專家昨指,沒有證據顯示病毒已變種,又指疫情在當地屬大面積和複雜的傳播感染,估計與大部份南韓人不熟悉新沙士,令醫生誤以為是呼吸道感染有關。加上當地人傾向向多間醫院求診,醫院急症室和病房擠迫,及南韓人習慣呼朋喚友探病,亦令病毒加速擴散。世衞指要防疫工作見效料需數周時間,並促請當局加強基本公共衞生措施,並禁止患者、懷疑患者及曾與患者接觸的人離境外遊,以降低傳播風險。南韓《中央日報》/韓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4/19183821
巴西證實有病人因輸血感染寨卡
1 :
GS(14)@2016-02-08 03:00:04寨卡病毒在全球多國擴散,巴西衞生部門昨日證實,去年4月曾有受槍傷的病人因輸血而受到感染,最終因槍傷不治,而5月亦有一宗感染寨卡的人捐血,但接受輸血的人未有因此感染病毒,當局表示會加強監管血庫,並禁止感染寨卡病毒的人在康復後30日內捐血。巴西亦宣佈在本月13日實施大型防疫運動,總統羅塞夫發表講話號召全民參與,形容是一場保護家人的抗爭。政府會動員數十萬名軍人及政府官員,協助每家每戶清理積水,防止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滋生。當局被指未向聯合國及美國衞生部門提供足夠的病毒樣本及數據,窒礙疫苗及藥物研究之餘,更令寨卡病毒與小頭症的關連遲遲未被證實。美國日前出現首宗本土感染病例後,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縣、希爾斯伯勒縣、利縣及聖羅莎縣至今出現9宗外地感染寨卡病毒確診個案,患者全部到過南美,當中沒孕婦。當局前日宣佈以上4縣區進入衞生緊急狀態。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5/19480260
美成功移植愛滋肝捐受雙方同為HIV感染者 全球首例
1 :
GS(14)@2016-04-01 15:43:53■執刀醫生塞格夫(左)認為先例可為HIV感染者帶來生存希望。 美聯社
器官捐贈一般要求捐贈者身體健康,但美國醫生日前成功進行了一宗肝臟移植手術,捐贈者與受贈者都是感染了愛滋病病毒(HIV)人士,開全球先河,為感染HIV人士帶來希望,更可縮短輪候器官時間,對於有HIV和沒有HIV的輪候者是雙贏。
■兩名愛滋病人獲移植感染HIV的腎臟和肝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前日公佈,早前已成功將一名感染HIV女性的肝臟和腎臟,分別移植到兩名HIV感染者體內。兩名受贈者感染HIV分別超過25年和30年,分別患腎病及肝衰竭。手術後兩人情況良好,其中移植肝的病人幾天後會出院,而移植腎的病人已回家休養。「對院方、對我們團隊和對HIV感染者和器官衰竭病人來說,這是難以置信的興奮日子。」此前南非有醫生已成功進行過「HIV腎」移植到HIV感染者體內的手術,但在美國是首次進行;而「HIV肝」植入HIV感染者體內的手術,這是全球首宗。
可縮短輪候時間
HIV感染者的器官,過去一直「要不得」,因早期感染HIV的人都很快病發並死亡。但醫學長足發展已令HIV變慢性病,感染者可活多年,美三年前就修例,為HIV感染者捐贈器官開綠燈,准許醫學界就移植「HIV器官」展開研究。移植手術專家塞格夫認為如此「廢物利用」可給「HIV感染者帶來生存希望」。這兩宗手術屬於研究計劃一部份,但若真的推行,他估計「每年將有300名至500名HIV感染者參與捐贈,促成約千宗移植個案」。不過受贈者承受風險,或會從捐贈者感染到第二株HIV病毒。目前美國的HIV感染者可以跟其他人一樣輪候健康器官,但光是輪候腎臟就超過10萬人,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病人「等不及」而離世。假如HIV感染者獲准捐器官,他們的器官只會移植給有HIV的病人,不過對於沒有HIV的病人一樣是喜訊,因這意味可以捐贈器官的人增加了,而輪候健康器官的名單該會縮短。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01/19552871
炭疽重現西伯利亞 20人感染1死
1 :
GS(14)@2016-08-07 01:48:09俄羅斯西伯利亞相隔75年來再出現炭疽疫情,至少20人感染、1人死亡。科學家相信是因為氣候和暖導致凍土層融化,令原來被冰封的炭疽桿菌得以重現人間。在亞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有90人疑感染炭疽入院,當中20人確診,家屬亦須接受隔離。一名12歲男童較早前懷疑因為進食了受感染的鹿肉而死亡;男童祖母亦在前一日逝世,但未知是否與炭疽病有關。當局經調查後,相信今次的疫情源自馴鹿。近日當地有逾2,300隻馴鹿死亡,患者可能因進食染病鹿肉或以鹿血為原料的食物而受感染。目前受影響地區要緊急疏散,當局派出軍隊協助對抗疫情,並撥款協助居民建設新家園。當地4,000多隻馴鹿亦須注射疫苗,防止疫情擴散。科學家指,當地近日天氣異常和暖,氣溫最高達35℃,永久凍土層因而融化,先前被封鎖在地底、因感染炭疽桿菌而死亡的生物屍體因而重見天日,有馴鹿或因接觸這些屍體而染病。炭疽桿菌傳染性極高,可通過皮膚、呼吸道及消化道傳播。患者的皮膚會出現膿皰,腦膜和腸道等都可能出現急性感染,死亡率甚高。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4/19722137
美研究:寨卡可感染神經細胞
1 :
GS(14)@2016-10-01 13:19:48寨卡病毒肆虐南美洲多國,被指是導致嬰兒小頭症的元凶。最新研究指寨卡病毒能影響人體神經系統中、對頭骨及軟骨發育十分重要的顱神經嵴細胞(CNCC),或有助科學界解釋寨卡與小頭症關係。新研究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期刊發表。美國科學團隊發現病毒能感染CNCC樣本,再分泌出訊號粒子改動他們的功能。訊號粒子積聚會直接導致神經祖細胞異常及死亡,而祖細胞死亡正正是小頭症的成因。受感染的CNCC亦能通過與胚胎細胞的連繫,間接影響腦部發育。惟研究有待證明病毒能直接入侵活人的神經系統細胞。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主管福西表示,懷孕首三個月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其腹中胎兒出現缺陷的機會遠不只原先估計的13%,該數字僅計算嬰兒出現小頭症的機會。另外,泰國疾控部門昨日確診兩宗由寨卡病毒導致的小頭症個案,是東南亞首例。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1/19787415
紋身唔等如古惑仔紋身師靠雙手感染土瓜灣
1 :
GS(14)@2016-10-15 12:12:17有人不滿Marcus於土瓜灣開設紋身店,並在社交網上留言指摘。
紋身於外國是一種藝術,不少明人紅星都會將有紀念性的文字或圖案紋於身上。香港,被喻為國際都會,卻對紋身一事相當保守,甚至將紋身者與壞人劃上等號。去年於土瓜灣開設紋身店的Marcus Yuen,本希望藉此店推廣紋身藝術及英式文化,但想不到此舉卻觸動到部份居民神經,引來網上罵戰。記者:倩宜 攝影:馮峰、Neo
不少網友留言力撐Marcus。
Marcus耳前的紋身,是為慶祝自己在紋身展中贏得亞軍而紋。
身體7成皮膚均有紋身,圖為Marcus雙手。
當了紋身師5年的Marcus,雙手、身體、頸以及頭等,身上7成皮膚都被紋身覆蓋。你可能會以為,周身紋身的他,走到街上必定會被警察截停查問,亦覺得他會被黑社會「眼超超」,但Marcus笑說:「反而我無咩紋身嗰陣,就成日俾警察查,依家咁樣反而無,因為如果我衰咗,要搵我有幾難。黑社會都無,因為佢哋都唔夠我多(指紋身)。」
18歲於手臂紋下第一個紋身,Marcus坦言家人知道後,責備了他一頓:「始終媽媽對紋身印象唔好,怕我將來搵唔到工,同埋覺得我太細個,不過依家佢哋接受咗,爸爸仲間中會過嚟叫我幫佢紋身。」
Marcus表示會繼續紋身,直至身體被紋密為止。
Marcus Yuen,當了紋身師5年。
年多前Marcus於土瓜灣開設了這所59Tattoo and Barber Shop。
Marcus熱愛英國文化及紋身藝術,去年於土瓜灣開設了這所59 Tattoo and Barber Shop,為的是希望跟好友有一個聚腳點,並將英式文化及紋身藝術推廣開去,豈料此舉卻引來部份土瓜灣居民不滿,並在社交網上留言要他們滾:「有人係Facebook留言話『土瓜灣原本就好地地,你開間紋身店係度,你搞到呢度好亂囉!』」
面對反對聲音,Marcus未有因此而心灰意冷,反而更落力宣傳紋身藝術,希望改變大眾紋身等同壞人的想法;終於他的努力,得到土瓜灣的街坊認同:「依家反而讚會多咗,啲街坊都話覺得企理咗,話土瓜灣有間咁嘅店都幾有特色,係附近散開步嗰啲伯伯,都會覺得我哋係度條街係企理咗。」Marcus笑說。
不少外國紅星如碧咸,均是紋身愛好者。
KB是Marcus的朋友,也是其顧客之一。
杜汶澤曾到Marcus店理髮。
其實紋身藝術漸漸於香港普及,數年前更有一班志同道合的紋身師,於香港創辦了紋身展,今年已是第四年舉辦,屆時Marcus與過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紋身師都會參與這個展覽,對紋身藝術有興趣的你,到時不妨去欣賞下!「第四屆香港國際紋身展2016」日期︰2016年10月14至16日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地點︰啟德遊輪碼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5/19801448
【愛滋新知】預防感染HIV預防性投藥或比安全套有效
1 :
GS(14)@2016-12-03 04:42:41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洛杉磯各地舉行燭光活動及免費檢驗,去教育公眾有關愛滋病的資訊,給予病患者支持,並紀念因此病而過世的人。而在LAC+USC Medical Center內的診所大樓,亦提供即場免費HIV檢驗。專家表示,近年HIV感染案例數量趨緩,預防及檢驗方法較以往進步許多,呼籲高危險群眾踴躍受檢。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LAC+USC Medical Center總監醫生Joseph Cadden指,美國過去十年,確診愛滋病的新案每年達近2萬宗,洛杉磯就有近6萬名愛滋病患者,但其中高達兩成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他表示,近年洛杉磯的HIV新感染個案有下降趨勢,相信是社區工作見到成效,透過積極抽驗及跟進,一驗到HIV陽性,就馬上轉介醫生,利用藥物控制感染者的病毒水平至「幾乎不存在」,令傳染他人的機會大大減少。至於驗到陰性的高危險族群,他們也會教育推廣,教導安全性行為「接觸前預防性投藥PrEP」(Pre-Exposure Prophylaxis)。他透露,預防性投藥「效果比安全套更好」,並指出:「新感染的個案主要來自年輕人,由13歲至29歲,並以非裔男士為主。」他又指,亞裔的新症在比例上最少。場內負責推廣LGBT的護士Hudson Tibbetts表示,很多人將愛滋病和同性戀掛勾,因為歷史上男同志群是感染HIV的高危一族。但他強調:「HIV病毒沒有歧視,無論你是同性戀或異性戀,男女老幼都有機會受到感染」,而現時就算發病,愛滋病已經有藥物減輕病情,亦有預防性投藥可供高危人士去減低受感染風險,所以不應該對此感到恐懼。為了令到更多人可以及早檢驗HIV,洛杉磯市政府亦與非牟利組織Bienestar合作,在流動車上提供1分鐘驗HIV服務。服務了Bienestar八年的Leslie Frias表示,不少願意接受檢驗的人都是認為自己有機會受感染,如果證實患病後,他們會提供轉介服務,讓他們生理上及心理上都會得到治療。他又指,年輕人、有色人種、拉丁裔以及50歲後的人士都是高危一族。在流動車上的HIV顧問Ricardo Garcia已經從事HIV檢驗工作20年,經手的過案數以千計,「好多人在沒有安全措施下發生性行為後,才發現伴侶是HIV帶菌者,於是就誠惶誠恐前來檢驗。」他表示,舊式檢驗方法要20分鐘,而近年新的檢驗方法只須幾滴血,即場1分鐘內就知道結果,準確性亦相當高,基本上驗到陽性都幾乎是確認個案。他又指,50歲後人士是高危一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會有HIV,就更加沒有做安全措施,「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感染HIV!無論幾多歲、任何性取向或種族都有機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3/19853852
鼻竇感染變全身潰爛加國歌手死過返生
1 :
GS(14)@2016-12-10 13:29:23加拿大女歌手杜波瓦(Sandy Duperval)7年前出現鼻竇感染獲醫生處方抗生素,未料她出現嚴重反應全身逾90%皮膚壞死,花了5年時間才完全康復。杜波瓦2009年12月出現鼻竇感染,獲處方甲氧苄啶(trimethoprim)及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10日後全身出疹,醫生處方抗組織胺藥後著她回家。杜波瓦情況惡化再次入院,原來她出現中毒性表皮壞死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全身皮膚「由內向外燒」,醫生更警告她家人指杜波瓦「可能捱不過當晚」。杜波瓦不能自行呼吸,潰瘍蔓延到她胃部,醫生為她安排氣管插管協助呼吸及進入人工昏迷3日。杜波瓦唇上、雙手及雙腳的皮膚、指甲掉落,而且口腔及嘴唇都持續流血。杜波瓦說:「當他們將導管拿出來時,我見到血從我口中流出,我才意識到情況有多差。」花了足足5年時間,杜波瓦的皮膚才完全康復,卻因這次經歷而患上焦慮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且亦怕了藥物治療,只會用天然的產品。杜波瓦說:「康復是困難,但我為活著感到非常感恩。」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0/1986122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