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逾6年 152青年確診患癌
1 :
GS(14)@2017-06-10 12:55:33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事故(圖)發生至今逾六年,當局前日公佈對區內青少年身體檢查的新一輪報告,新增兩人確定患癌、兩人疑似患癌,令六年來合共確診152名青少年患癌、38人疑似患癌。福島縣縣民健康調查委員會針對事故時縣內未滿18歲的青少年,分別於2011年、2014年和2016年進行三輪甲狀腺檢查,對象約38萬人。由於災後大批住戶撤離災區,身體檢查亦覆蓋已定居其他地區、事發時不足18歲的青少年。
7月再作全面評估
委員會認為,2015年3月整理的報告指出輻射量較低,因此很難說有輻射的影響。福島縣政府坦承,即使在觀察過程中發現民眾患癌,縣政府也無法掌握情況,該委員會主席星北斗表示會持續考慮此狀況,提出應對措施。委員會成員的任期今年7月屆滿,須待新成員確定後才能再作全面評估。世界衞生組織(WHO)2月發表日本311核災評估報告,指日本核輻射外洩重災區的災民,罹患癌症的風險比正常高出很多,當中尤以女性受影響更甚。日本《朝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7/20047128
911襲擊後六千人患癌紐約建館紀念搜救人員
1 :
GS(14)@2017-06-10 13:09:23美國911襲擊發生超過15年,曼哈頓世貿中心原址每年舉辦各類活動,悼念在事件中逝世的近3,000人。當年有份參與搜救工作的人員,不少成為長期病患者,多達6,000人患上癌症;「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宣佈,計劃在館外增設一個永久展覽場地,以表揚搜救人員的貢獻。駐紐約記者:鄭柏齡911襲擊發生後,數以千計來自美國各州的消防員、警察、工程師、志願者等,自發前往世貿中心廢墟協助搜救,大火最終在3個月後被撲滅,而現場逾150萬噸瓦礫,亦足足花上半年時間才完全清理掉。鐵匠Jim Gaffney為其中一位在世貿中心現場工作的人員,他憶述當時整個紐約市居民相當團結,「走進工地內,所有人都願意伸出援手,向你遞出樽裝水」,但他認為,現時紐約市已失去當年的精神,「人們不再友善,好像已忘記當年發生了甚麼事,但我肯定不會忘記」。紐約市消防隊長Adrienne Walsh,憶述在廢墟中尋找同伴的遺體,不禁落淚,「找東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指,「原本以為要花上長時間救火,根本沒想過大廈會倒下」。在搜救後功成身退的消防員中,Walsh其中一位戰友因吸入過多有毒灰塵,在去年因癌病而逝世。組織「911健康觀察」(911 Health Watch)總監Benjamin Chevat透露,自2002年911搜救工作完成後,超過3.9萬人因事件患上長期疾病,多達6,000人患上癌症,不少已經因病逝世。聯邦政府在2001年,推出受害者賠償基金(Victim Compensation Fund)及為受影響人士而設的醫療保障(WTC Health Program),至今申請人數超過7萬人。為表揚搜救人員所作出貢獻,「911國家紀念博物館」(911 Mermorial& Museum)宣佈在館外設置永久展覽場地,展出及講述搜救及重建過程,所造成的健康影響。時任紐約市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透過代表指,「紐約市欠下搜救人員太多東西,他們的勇氣、犧牲和膽量,我們要向他們致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8/20048789
頂替朋友做磁力共振 及時發現患癌何俊仁切肺腫瘤 正康復
1 :
GS(14)@2017-07-29 03:30:10■何俊仁對上一次公開露面,是本月15日冒雨參與支聯會聲援劉曉波遊行。
【本報訊】現年65歲的民主黨前主席、支聯會主席何俊仁確認患上初期肺癌。民主黨單仲偕透露,何俊仁早前代朋友接受磁力共振檢查時,意外發現左邊肺有少於一厘米的腫瘤,已於上周做手術並成功切除,而癌細胞沒有擴散,現已回家休養,單形容何俊仁今次「好好彩」:「唔(及時)發現到嘅話,可能過多半年就瀨嘢。」記者:林俊謙昨早《蘋果》率先披露何俊仁患上初期肺癌,多名曾經到醫院探病的民主黨黨友指何俊仁手術後精神不俗,其中單仲偕表示,何俊仁是早前意外發現患癌:「佢(何)有一個朋友book咗做磁力共振,但唔知乜嘢原因冇去做,於是佢(何)就代個朋友去做,一做完就發覺個肺有啲影,再去照個肺,然後先檢查到(初期肺癌)。」單仲偕透露,何俊仁左邊肺部發現的腫瘤少於一厘米,「(腫瘤)好細吓,應該細過半吋」,上周五已接受腫瘤切除手術,癌細胞並無擴散,毋須接受電療和化療,現正康復,已回家休養。單仲偕坦言,何俊仁今次「好好彩」,若非碰巧做磁力共振,根本不會發覺患癌。
親友指何「中氣十足」
前晚曾與何俊仁通電話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昨早亦表示,何俊仁的手術非常成功,並且已經出院,呼籲大家毋須擔心,李柱銘引述何俊仁稱出院後傷口仍然感到痛楚,「我咪同佢(何)講笑囉,點知佢一笑就狂咳,佢話一笑就唔得,我就即刻收線」,李柱銘形容何俊仁的身體狀況每日都有進步,「係痛,但每日都減少啲(痛楚)」。據了解,何俊仁上周四(20日)入住養和醫院,翌日(21日)接受手術,再於前日(26日)出院,前後共住院6天。而何俊仁自知患病後,仍繼續積極參與民主運動,包括本月中曾冒雨組織和參加支聯會聲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逾千人遊行。據了解,親友在何俊仁手術後探望,何仍表現得十分精神兼「中氣十足」,只稱傷口「郁一郁就好鬼痛」,家人亦一直在旁照料。
料休養兩星期可復工
何俊仁沒有吸煙習慣,發現有腫瘤前身體亦未見異樣,他一直對病況保持低調,只有支聯會內部和少數民主黨友好獲悉其患病消息,民主黨黨友亦對其病情保密,不欲多談。曾經探望何俊仁的民主黨員張賢登表示,何俊仁不想外界太擔心,所以一直未有對外公佈病況;張賢登近日曾經到醫院探望何俊仁,強調「仁哥仍然相當精神」,希望何俊仁能夠專心休養。支聯會秘書李卓人昨日則指,何俊仁曾透露自己患病,但形容只是「好小嘢,問題唔大,叫我哋放心」,又稱只需在手術後休養兩星期即可復工,未有講述具體病況。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則稱何俊仁接受手術後需要休息,相信何有充份休息後會康復。本報昨天曾經致電何俊仁,但截稿前未有回覆。
何俊仁檔案
年齡:65歲職業:律師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子一女學歷:港大法律系學士工作及從政經過:1984年:參加太平山學會,其後爭取八八直選1990年:創立港同盟(民主黨前身)1992年:立法局新界西補選落敗1995年:參選區域市政局成票王,同年當選立法局(新界西)議員1998年:首屆立法會議員,同年擔任民主黨副主席2000至2012年:五屆當選立會議員2006年:8月在中環遇襲受傷,年底當選民主黨主席2010年5月:與劉慧卿、張文光入中聯辦討論政改,該黨的超級區會方案獲中央接納,促成政改通過2012年:代表泛民選特首落敗;同年民主黨選舉失利,何辭去主席2014年:當選支聯會主席至今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28/20104302
【話你知】司徒華、馬力患癌去世
1 :
GS(14)@2017-07-29 03:30:12何俊仁患上初期肺癌,接受手術後已回家休養,過往香港亦有不少政界中人患癌,並在抗癌期間繼續參與政治運動。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2010年確診肺癌,當時其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頭,無法治癒,但當年華叔仍然堅持出席六四紀念活動,同年7.1更坐輪椅遊行,翌年1月逝世,享年79歲。民建聯前主席馬力曾在2004年患上結腸癌,時任港島區立法會議員的他2006年起病情反覆,至2007年8月病逝,享年55歲,其議席其後進行補選,陳方安生最終擊敗葉劉淑儀當選。另外,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及工聯會立法會前議員陳婉嫻,亦分別於2001年及2003年患上乳癌,兩人接受手術後,已經痊癒。金融服務界前議員詹培忠也於2007年患上頸癌,他接受化療及電療後已經痊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28/20104333
【專題籽】太太由反對變支持 患癌爸一家三口捐遺體
1 :
GS(14)@2017-10-29 23:31:50醫科生分享曾切錯遺體器官。Lily:「無言老師就是要承受這些錯,讓他們日後在病人身上不再出錯。」兒子Billy(右)以爸爸為傲。
【專題籽:胚芽故事】中大醫學院自2011年起推動「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已六個年頭,由最初只得7人捐贈,到去年上升至有97位捐贈者。醫科生由以往約13人共用一具遺體,到現時10人共用,學習更有效率。自願捐遺體的89歲夫婦,相識於黃昏,讀書不多卻望死後「身教」;患癌丈夫爽快捐遺體,妻子花了兩年接受,至今更決定將來隨丈夫做「無言老師」。遺體捐贈文化推動者伍桂麟感激捐贈者和家人,「只要一位親屬反對,遺體便捐不成。」
梁先生60歲時患癌,兩年後去世並於2015年捐出眼角膜和遺體當「無言老師」,今天已完成教學,骨灰撒於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紀念公園。兩年前的事,兒子Billy依然歷歷在目,「爸爸早已簽定器官捐贈,醫生卻說因患癌,除了眼角膜外所有器官不能用。」於是Billy問他會否考慮捐贈遺體,「他很快答好,爽快得令我吃驚!還說身體帶不走,不如火化前幫助醫科生。」結婚33年,妻子Lily形容丈夫是武俠小說中的大俠,生前總樂於助人,猶記得家中突然消失的風扇。「有次我問起家中風扇,他說:『你說人家沒風扇很可憐,我就給了他啊。』他為人真的很好。」
聽畢醫科生分享 妻終明白亡夫偉大
「捐器官沒問題,但要捐身體,因未有清楚了解,我初時並不接受。」Lily直認是傳統華人,不了解丈夫的決定。「人人都想保留全屍,他生病時偏偏多次問我,是否打算土葬他。我心想這麼高難度,大概都是火葬吧。他說:『反正都燒了,為何不給人用呢?』」Lily回想丈夫患癌期間,反覆提起遺體捐贈,至臨終前半年,她終被說服。「雖是說服了,我其實還是不理解,只見他一直堅持,便只好順從他意思。」Lily回憶起自己答應丈夫的一刻,笑說那是丈夫患病以來最燦爛的笑容。「直到撒骨灰時,我才明白丈夫很偉大。」由遺體捐到中大,至教學完成後的撒灰儀式,歷時約兩年,Lily由不明所以,轉變成樂意捐贈遺體,當中最觸動她的,是醫科生為「無言老師」撒灰時的分享,「有同學說,他大意切壞了器官,慶幸這是『無言老師』」,如果是真病人怎麼辦呢?」此時她才深深體會到丈夫所言,「身體都沒用了,送給學生卻這麼有用。」去年,Lily和Billy都簽定了「無言老師」遺體捐贈書,希望助學生好好學習。Billy笑言是爸爸讓他更堅定,「人離開了,剩下的就是記憶,我很開心爸爸有這決定,以他為傲!」
梁先生於2015年去世,捐出眼角膜和遺體當「無言老師」。
「無言老師」推動者伍桂麟感激捐贈者和親屬,「全因他們無私,才成就醫科生的專業。」
記者:黃凱婷攝影:許先煜、張志孟(部份圖片由受訪者及中文大學醫學院提供)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3/20189487
Next Page